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和翻译
听起蛙声一片的诗句
听起蛙声一片的诗句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释:田里稻花飘香十里,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赏析:词人由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表现出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析: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夏夜叹》,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句名句。
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汉语中,这句诗也被广泛应用,成为了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象征。
下面我将对这句诗进行现代汉语解释,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句诗的意境和内涵。
1. "稻花香里":这句诗的开头描绘了稻花飘香的情景。
稻花是稻谷成熟时散发的香气,这里可以引申为丰收的象征。
在现代汉语中,“稻花香里”可以理解为丰收的季节,也可以代表丰盛的收获。
2. "说丰年":这句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丰年的期盼和向往。
说丰年可以理解为期待着丰收的到来,也可以代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祝福。
3. "听取蛙声一片":在诗中,蛙声也成为了丰收意象的一部分。
蛙声代表了田间地头的生机盎然,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丰收的预兆和生机的象征。
通过现代汉语的解释,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这句诗中蕴含的丰收之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丰收的向往。
这样的诗句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成为了人们向往丰收和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一直被传颂至今。
在这句诗中,杜甫通过对田园生活中的自然景观的描绘,揭示了对丰收时节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而在当代,这句诗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不仅成为了人们表达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象征,也被引用在各种场合,传递着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祝福。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句诗的内涵,并探讨它在现代社会中所承载的意义。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句诗在描绘丰年景象与农村生活的又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理想的追求。
稻花香里,蛙声齐鸣,诗意盎然。
这些景象在杜甫笔下似乎是如此的平淡,却又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听蛙的诗词
听蛙的诗词以下是三条关于听蛙的诗词及相关内容: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
你想想看呀,在那一片金黄的稻田中,微风吹过,稻香四溢,大家一边憧憬着丰收,一边听着那欢快的蛙鸣,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呀!就好像我们在夏天的夜晚,漫步在乡村小路上,听到那此起彼伏的蛙声,是不是感觉特别惬意呢?例子:哇,那天我们去乡下玩,走在田埂上,真的闻到了稻花的香味,然后就听到了那熟悉的蛙声,可不就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嘛!2.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意思是大雨过后不知道龙去到了哪里,只看到一池青草中无数的青蛙在鸣叫。
这就像是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呀,雨停了,龙消失了,但是青蛙们却开始了它们的狂欢。
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好像我们经历了一场风暴后,突然发现周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那些平时不怎么起眼的青蛙,此刻却成了主角呢!例子:那次下完大雨后,我就站在池塘边,看着那满池的草,听着那响亮的蛙鸣,哎呀,可不就是“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嘛!3.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曹豳《春暮》。
这句诗说的是黄莺的啼叫声已经停歇了,在那长满青草的池塘边,独自聆听着青蛙的叫声。
是不是有一种宁静而又有点寂寞的感觉呀?就好像有时候我们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周围没有了其他声音,只有那青蛙在呱呱叫着,让人心里会涌起各种思绪呢。
例子: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去公园,走到那个小池塘边,周围特别安静,就只能听到青蛙的声音,可不就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嘛!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关于听蛙的诗词真的很有意境,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多姿多彩呀!。
诗词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诗词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稻花飘香,一片蛙鸣,那蛙声也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
上阙写夏夜景物,通过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十分优美动人。
读这几句我们会深深感到作者观察是那么细致入微:月光其所以能惊动乌鹊,不仅因乌鹊对光线敏感,侧面说明枝头的明暗发生了变化,原先是暗的地方变得亮了起来,而且暗示出月亮在移动,静中现动。
而蝉的叫声除受鹊惊的影响外,又是与清风徐来相关联,轻风摇动了树枝,使一直静静地爬在上面的蝉也受惊了,它拽着长声飞到远处去了(也可能没有飞)。
宁静的夜晚,突然间惊鹊离枝飞啼,蝉儿应声而鸣,真是一支奇妙的小夜曲。
可是作者似乎还不满足,他又把另一个声部引入这个二重唱,那是稻花香里的连成一片的蛙声。
以上鹊惊、蝉鸣、蛙声,都是对声响的描绘,是由人的听觉感知的;稻花香则是嗅来的,是清风吹送到鼻孔的。
这样写,完全符合夜间观察事物的特点,尽管是朗月当空的仲夏夜,但还是听觉、嗅觉更管用。
这样就让读者仿佛感受了四野朦胧的奇妙景象。
清凉的南风送来了一阵阵的“稻花香”和一片热闹的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的年景一样,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收年景,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
苏轼《南国》诗写道:“春畴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
”也是写丰年的喜悦的,很有特色。
相比之下,似乎这首《西江月》的表现手法更觉委婉、自然,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
下阕侧重于夜行人感情的抒发。
用天边稀星和山前疏雨,预示夏夜阵雨将至的情景。
南方每到夏天,常有所谓“过雨云”,并不需要整个天空布满乌云,只要头顶上有几片云就可以下起雨来。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及创作背景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及创作背景导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别枝惊鹊⑶,清风半夜鸣蝉⑷。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⑸。
旧时茅店社林边⑹,路转溪桥忽见⑺。
注释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
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又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诗:“天静伤鸿犹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⑷七八个星二句:何光远《鉴诫录》卷五“容易格”条:“王蜀卢侍郎延让吟诗,多着寻常容易言语。
有松门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⑺忽见:忽然出现。
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背景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西江月辛弃疾翻译赏析
西江月辛弃疾翻译赏析西江月辛弃疾翻译赏析《西江月》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作品在构思上颇有特点,上下两阙分别抓住特点描写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物。
以下是整理的西江月辛弃疾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朝代: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释】《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枝,另一枝,有“使……‘别枝’”之意。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出现,展现。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1】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赏析2】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全
诗词意思及赏析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的上阕着重于“夜”的静态描绘:皎洁的月光透过树枝,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凉爽的晚风吹来,远处的蝉也在不住地鸣叫。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则是词人对“夜”的动态描写。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仿佛在为丰收的年景欢呼。
这两句以动衬静,将夏夜的静谧与人们的喜悦之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
词的下阕主要描写了“夜行”途中的景象。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描绘了夏夜星空的高远和细雨的淅淅沥沥。
在这静谧的氛围中,词人突然发现了一座旧时的茅店。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两句充满了惊喜之情,生动地展现了词人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终于找到了茅店的情景。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待。
这首词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又富有意境。
它没有使用过多的修饰词汇,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声音的描绘,让读者自行感受到夏夜的美妙。
同时,词中也蕴含着深刻的情感,通过对“丰年”的期待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辛弃疾的这首词,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对于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赏析导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别枝惊鹊⑶,清风半夜鸣蝉⑷。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⑸。
旧时茅店社林边⑹,路转溪桥忽见⑺。
注释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
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又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诗:“天静伤鸿犹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⑷七八个星二句:何光远《鉴诫录》卷五“容易格”条:“王蜀卢侍郎延让吟诗,多着寻常容易言语。
有松门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⑺忽见:忽然出现。
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前四句作者以动写静,抒写了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表达了丰收年的喜悦之情.后四句写夜雨欲来,急行赶路,偶遇茅舍的情形,表达了作者惊喜的心情.【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赏析】1.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鉴赏2.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及创作背景3.改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改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范文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改写成故事3篇6.改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7.扩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文8.扩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文是关于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溪头一作:溪桥)【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词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现,显现。
【赏析】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稻花香里说丰。听取蛙声一片。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稻花香里说丰。
听取蛙声一片。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
出处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溪头一作:溪桥)
1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
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
什么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全诗翻译
这一刻,稻花散发出阵阵清香,似乎在低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农民们耕耘劳作,为的就是等来这一片片硕果累累的丰收。
稻田中,蝌蚪们在快乐地游泳,向着蛙儿们发出他们的唧唧声。
蛙声正如一片片美妙的音符,构成了这美妙的乐章,令人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面对着这片宁静,我们静静地沉淀自己的思绪。
或许,我们陷入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忘记了归于自然的本真,忘记了那些本应常态的美好。
不如在这个夜晚,放慢自己的脚步,回归大自然,去聆听花香,去陪伴蛙鸣,把心灵献给这美好而自然的音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一刻,我们向生命与未来致敬,向劳动与收获致敬,也向这自然而妙趣横生的旋律致敬。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笑容的源头,找到自己向往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踏入这诗意的夜晚,跟着蛙鸣,走向未来的丰收之时。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科学现象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科学现象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郊外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青蛙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这时池塘边会经常听到蛙鸣声,但是寒冷的冬天很难听到蛙鸣声。
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然后产卵、发育成蛙,说明生物具有繁殖特性。
但当有人走近时,不再鸣叫,这说明蛙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科学现象,反映了青蛙的生物习性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农民丰收节的诗词
农民丰收节的诗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就像在农村的夜晚,大家围坐在一起,闻着那阵阵稻花香,听着青蛙的叫声,心里那个美呀!哎呀,这不就是丰收的味道嘛!比如村里的大爷大妈们,坐在院子里,笑着说:“今年这稻子长得可真好,就跟那金疙瘩似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二首》。
意思是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可以收获很多粮食。
这就好比你种下一个希望,经过努力,收获满满的幸福。
就像农民伯伯春天辛苦地播种,到了秋天,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粮食,脸上笑开了花。
他们会说:“嘿,咱这一年没白忙活。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意思是欢喜地看到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哇,这画面感多强呀!就像在丰收的田野上,农民们扛着工具,走在夕阳下,那叫一个壮观。
比如村里的年轻人看到这场景,会感叹:“咱村的叔叔伯伯们真是厉害,这丰收的场面太牛了。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孟浩然《田家元日》。
意思是农家人推测今年的自然气候,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这就像大家聚在一起,都在期待着丰收,那种兴奋劲儿。
比如一家人在过年的时候,谈论着:“今年天气好,肯定丰收,咱就等着好日子吧。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意思是粮仓充实了,人们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人们才知道荣誉和耻辱。
这就像农民有了丰收,生活好了,也更注重文明礼貌了。
比如村里办喜事的时候,大家都穿着整齐,客客气气的,会有人说:“现在日子好了,咱也得讲究讲究。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意思是力气用尽也不觉得热,只是珍惜夏日的天长。
这就像农民在丰收前的辛苦劳作,虽然累,但心里有盼头。
就像在烈日下收割麦子的人们,汗水湿透了衣服,可还是不停地干活。
他们会说:“累点怕啥,就盼着丰收呢。
秋日田家杂咏节选译文
秋日田家杂咏节选译文
《秋日田家杂咏》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述了丰收的景象和农家的生活。
以下是节选的译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世界无穷,养得独立,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首诗通过描绘稻花香和蛙声,表达了丰收的景象。
作者在诗中也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农家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丰收的喜悦和农家的宁静,展现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盼。
这首诗的译文尽可能忠实地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保留了原诗的韵律和节奏。
希望这个译文能够让你更好地理解《秋日田家杂咏》这首诗的意境和内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翻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翻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笔调灵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 思,淳厚的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 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 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山路一转, 曾经那记忆深刻 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 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教学 一、 范读课题,自主解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题目时老师为什么在中间停 顿一下? 生: 因为“西江月”是词牌, “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师:对!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排; 生: 我知道“黄沙”是指黄沙岭。
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四十里乾元 乡。
生:题目的意思是晚上作者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
生:我还知道词的上半部分叫上阕,下半部分叫下阕。
[点评:开门见山,入课干净利索,直接导向课题的解读。
“你们对课 题还有哪些了解?”以此引出学生的已有知识, 课堂起点立足于当下, 是目 中有人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和翻译诗句出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意思翻译:稻田里的蛙声特别响亮,远远近近连成一片,伴这阵阵稻花香传扬在空气中,似乎向人们报告着丰收在望的喜讯。
意蕴解释:这两决的本意是说在稻花飘香的时候,听见蛙声阵阵,好像在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蛙声本无意思,作者却认为仿佛有心预报丰年,寓情于景,洋溢出一种喜悦之情。
我们现在引用,亦表达某些方面的成果或丰收,有喜悦赞扬之意思。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