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_湘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课《风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在绘画表现活动中提高学生观察、记忆大自然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情感目标: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大胆的表现出对风的感受与认识。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铅笔、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
教学方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触动学生的记忆——风来了
今天老师带来几副特殊的图片,请大家看大屏幕。这几幅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生:这些图片上的树、蒲公英、风车都在动)是谁让它们动起来了呢?(生:风)朗诵:(朗诵的时候学生可以用嘴发出风的声音,来配音)看!她来了,小树轻轻的摇着,她藏在摇动的小树里。她来了,蒲公英轻轻的飘起来,她藏在纷飞的花瓣里……她来了是指谁来了?(生:风来了)引出课题,教师板书《风来了》
二、观察演示——知风
1.风在哪里呢?你有什么办法把风带入我们教室里吗?(学生有的想到打开窗户风就可以来到我们教室,有的用嘴吹气产生风,有的用手或者书扇出风……)师表扬同学们的聪明,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这些方式方法是让谁产生
里流动。师提问:那么你们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吗?你在自然界中还认识哪些风?学生讨论。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空气流动形成风,自然界的风有(板书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
3.教师出示PPT课件图片学生观察、讨论、归纳风来了时物体形态变化。
(1)景物的变化:依次出示芦苇柳树在微风中的变化(倾斜)、椰子树在大风中的变化(狂舞)、树木在狂风中的变化(折断)。(师生一起分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些景物在风中的变化)。
(2)人物的变化:依次出示PPT课件图片。并提出观察要求:观察人物头部、人物身体、人物的手。教师拿出道具雨伞,让学生到前面演示在风中怎么打伞的动作(唤起学生风中的记忆)。
①人物的头部,师强调头发的飘动或帽子飞起的感觉。
②人物的身体,强调身体的动态变化(前倾、后仰、弯腰),衣服等在风中的变化。
③人物的手,捂头、捂衣服等动作变化。
④人物的表情,眉毛紧缩、眯着眼睛、嘴巴紧紧的闭着。
(教师板演: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头发、衣服的变化)
三、表现风——风的表现方法
1.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风”呢?
2.风是通过外界事物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老师这里有张图片,请你想象一下,当一阵微风拂过,图中哪些地方会有变化。你能想象出大风吹来的时候,它哪些地方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吗?PPT出示教材19页上图,衣服、拿起球的女孩、柳
树无风的图片
3.再发挥想象,当狂风来临又有什么变化?
4.再来看几张图片,想象一下当大风来临,图中事物的形态又会有什么变化?并在小纸上选一张画出来。
5.在风中事物的形态发生了变化,那我们人物呢?PPT出示教材第18页图片作品《阵风》,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形态变化。
板书:通过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
还有其他的方法表现风吗?
教师引导如果在画面上加上几个长短不一的线条会怎么样?找同学到黑板上,试着给刚才教师板演的图片加上些不同的线条。(师:加上线条后感觉风更大,更真实了。)
板书:通过在画面上加不同的线条表现风。
四、观看作品——赏风
风的形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只有在风吹来的时候感受到它的存在,下面是一些小朋友的画风的作品,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PPT播放优秀学生范画,师生简单分析表现方法。激起学生表现风的愿望。
五、表现风——画风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画风,现在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和这位朋友相处的情景。在作业纸上大胆地画一幅风来时的画面。
学生作画,(出示作业)作业要求:记忆和想象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六、评风
作业展评:挑选具有代表性(好、中、差)共5张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感觉欣赏。
师:同学们,你认为哪幅作品很好地表现了风?为什么?
生:自由点评
七、总结——拓展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出色,大家能认真地完成作业。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同学画出了自己的生活感受,那么神奇的大自然变幻无穷,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风来了,在大自然中还有雨来了、雪来了……自
然现象。让我们仔细地去体会每一寸阳光、每一缕微风,课下在画纸上表现出更加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学情分析
《风来了》是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六课教学内容。以生活中的小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材注意到学习活动开展的层次关系,从风的形式到物的反应,再经想像提高到追求一种有意义的表现逐步推开,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已经通过绕线圈、三个好伙伴等课程的学习,对美术语言的表达自己的作品已经有了一定过得绘画基础。因此学生对《风来了》这节课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观察还是不到位不具体,这里还是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回忆风、认识风、提炼风的表现方法,让后再去画风。
本节课在情景的创设上,考虑到中年级孩子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如果我们把课堂定位于让学生会简单的加线条变现风的话,那么这样一种没有挑战性的学习就会让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学的,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通过把风带入教室里,寻找风中事物形态的变化等方法让学生在游玩中不断发现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使原本静止的、程式化的学习过程成了鲜活、生动的学习场景。
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