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_湘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课《风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风来了》教学设计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风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来了》是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学习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风的存在。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风的科学知识、风的文学表现、风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等。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喜欢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的科学知识和文学表现不够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感受风的魅力。
2.学习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风的存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
2.难点:如何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风的动态和氛围。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风的动态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风的作品。
3.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创作,相互学习,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风的自然现象视频或图片。
3.风的文学作品的音频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风的自然现象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提问:你们见过风吗?风是什么样子的?风来了会发生什么变化?2.呈现(10分钟)展示风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风的魅力。
可以是诗歌、故事、歌曲等。
提问:你们觉得风是什么样子的?风有什么样的情绪?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首先,让学生用画笔和颜料表现风的不同动态,如微风、狂风等;然后,用剪刀和胶水将画好的风的作品制作成动态展示,如风车、风筝等。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6. 风来了》2-湘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6. 风来了》2-湘美版一. 教材分析《6. 风来了》是湘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风的特征以及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觉感受和思维启发。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美术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的特征和风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特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风的特征和风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性地表现风的特点,提高绘画技能。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风的特征,分析风对环境的影响。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3.创作法:鼓励学生创新性地表现风的特点,提高绘画技能。
4.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提高审美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画纸、画笔、颜料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特征。
提问:“你们觉得风是什么样子的?风来临时,周围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风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现风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方法,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尝试表现风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别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线条、颜色、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审美意识。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风来了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风来了教案风来了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想象创作绘画课,以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情分析: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
风来了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的感觉,如画家作品《阵风》描绘了几位藏族妇女在风中艰难地行走的姿态,她们的腰带、发辫、衣摆及一些饰物都被风吹得飘了起来,真实地表现了对大风的感受。
教学目标:1、研究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记忆交流:1、播放各种风声,触动学生的记忆。
2、让学生说出自然界中的各种风。
三、演示观察:1、让学生与同桌或前后桌交流风来时各种事物的形态变化。
2、展示屏幕上的现象,与学生的说法进行比对。
3、请2、3名最细心的同学补充屏幕上没有的风来时事物的变化现象。
四、尝试训练:1、让学生说出书上几幅图风吹过来时的变化。
2、让学生比较微风和狂风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3、让学生比较逆风和顺风对事物变化的异同。
4、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同桌评选最形象的作品。
五、指导表现:1、要求学生记忆和想象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价:1、评选出有风来感觉的作品。
2、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和表现风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但是,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具体地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风的特征,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感受风的存在。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学设计2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风来了》是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表现风的存在和影响力。
教材内容包括风的形成、风的表现、风的影响等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不够明确,需要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加深理解。
在绘画技巧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方法,但运用到具体作品中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知道风的影响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表现风的存在和影响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表现风的存在和影响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体验法:让学生亲身感受风的存在和影响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讲解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体验心得,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绘画材料、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笔记本、水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风的形成、特征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风的影响和作用。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来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学习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风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绘画技能。
教材以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和线条有一定的认识。
但风是一种抽象的自然现象,学生难以用画笔准确表现。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培养学生对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学习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风的感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风的感觉。
2.难点:学生对风的感受和表现,如何用画笔准确表现风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风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互动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相关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引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风的感觉。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风对物体形态和色彩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画笔表现这种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能。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6.风来了(教案)
-通过简短的知识点测试,评估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技法的掌握程度。
-测试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作品评价: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包括风的动态表现、色彩运用、构图等。
-关注学生在创作中的个性化表达和创新实践。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绘画技能。
-反馈应及时、具体、具有建设性,以促进学生持续进步。
6.学生自评与互评: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开展同伴评价,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7.家长评价与反馈:
-通过家长会或家校联系册,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美术的评价和期望。
-通过曲线和螺旋线描绘风的旋转和流动。
-使用边缘模糊的形状表现风吹动树叶的场景。
-运用渐变色和晕染技法展示风中的色彩变化。
3.题型三:结合实际案例,说明风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答案:
风在艺术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表现动态、氛围和情感。例如,风景画中通过描绘风吹动树叶、水面波纹等,使作品更具生动感。
举例说明: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借鉴和启发,取长补短,促进了个人的艺术成长。
5.评价与反思:
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同伴评价和教师指导,对自己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提高。
-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能够客观、公正地提出建议,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生接受教师的个性化指导,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逐步形成自我评价和反思的习惯。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学生掌握了风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他们能够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风的动态和氛围,提高了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教案:《风来了》年级:三年级教材: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风力等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风的动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风力等级。
2. 观察和描绘风的动态。
教学难点:1. 观察风的动态,并将其描绘出来。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风的知识讲解、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风车为什么会转动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风车的转动是因为风的作用。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和风力等级。
2. 学生观察和描绘风的动态。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让学生思考风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绘。
2. 学生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将观察到的风的现象描绘出来。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风的现象,让学生了解了风的形成原因和风力等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风的动态描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学生对风的现象的观察和描绘,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风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小学美术_三年级美术下册《风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风来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教师以春夏秋冬四季风不同的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来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学生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级美术的学习,绘画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在构图表现能力方面还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刮风时的场面,分析和认识不同季节和不同风力下的人们生活情景的变化,描绘风吹来的情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来表现风吹来时事物的变化及特征,感受不同的风带来的快乐、兴奋、紧张、害怕的心情。
教学重点:能够分析,了解感受有风的时候,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美术创造。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大胆的表现出风来时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美术创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学生作品学具准备: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教学思路:听风、线条表现风、同景异画、春风、风的色彩、冬风、画风、评风、展风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一、听风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大自然中的朋友,仔细听,它来了。
这位朋友是谁?生:风师:没错就是风。
风来了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风来了》。
二、教学过程:1、找风师:说到风来了,下面请同学做个小实验:两位同学一组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对方感受到风,谁能做到?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
刚才我们感受到了风,那么谁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呢?生:空气流动。
科学课上给出了我们答案。
师:刚才我们亲身感受到了风,那么大自然中的风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找一找风在哪里?认真看,在视频中那些地方能找到风?【课件,(风吹到了哪儿,又来到了哪里?)】你从视频的哪些地方找到了风?2、线条画风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找到了这么多的风,那么看图片,认识这三种不同的风吗?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风?图上这三种风,分别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生答:微风给我们轻轻的、柔柔的感觉,大风给我们猛烈、有力量的感觉......师:风,抓不到,也摸不着,像微风这种轻柔的感觉如果用线条表现,用什么样的线条合适?生答:细细的线条,短一些的......师:那大风的力量感适合什么样的线条?龙卷风呢?指名三个学生尝试用粗细长短不同的线条表现风,台前板演。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6课《风来了》(湘美版秋)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6课《风来了》(湘美版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6课,教材为湘美版秋。
本节课着眼于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感受风的存在,了解自然风景并运用线条和形状的表现手法来创作作品。
二、教学目标•能够感受风的存在,了解自然风景•能够知道如何运用线条和形状的表现手法来创作作品•能够通过绘画表现自然风景•能够自己制作并绘制画板三、教学内容1. 了解风景•让学生观察身边的风景,并询问感觉和看法•通过图片和画册展示风景,让学生了解更多天然风景2. 线条的表现•通过一些简单的线条的演示,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方法•让学生练习画线条,并提高他们的线条表现能力3. 形状的表现•通过一些简单的形状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形状的表现方法•让学生练习画形状,并提高他们的形状表现能力4. 创作作品•让学生成组或单独制作画板•让学生想象自然风景并画图,并运用学到的线条和形状的表现方法来创作作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绘画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创造能力,促进其自由发挥和探索,尽可能发扬学生的创造潜力。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实践演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美术的绘画材料(画纸、颜料、画笔、剪刀等)、图片、画册等。
五、教学流程1.教师简单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预告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感受风景,多方面了解自然风景。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画册来了解风景。
3.着重讲解线条和形状在绘画中的运用,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练习。
4.让学生制作画板,通过讨论和组织生成创作自己的作品。
这一步可以要求学生在老师布置下的任务中,尽可能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5.学生进行自己的作品设计和创作,老师进行点评和耐心指导。
六、教学评价与总结在教学评价中,应以学员的完成程度、作品的质量、主动性等因素来评价,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进行总体评价。
在教学总结中,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及反思-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及反思-第六课风来了︳湘美版一、教学背景本课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的第六课——《风来了》,是以风景为主题的美术课程。
本课程主要通过让学生了解风的作用,感受自然风景,引导学生绘制描绘风景的场景。
二、教学目标1.知道风的作用,了解风景的特点,感悟自然风光的魅力。
2.掌握画风景的基本技巧,以水墨画的方式绘制出富有自然特色的风景画。
3.观察和模仿风景画,丰富自己的美感,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自然风光,体会风的作用,学习绘制富有自然特色的风景画。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会让学生了解到:1.风是什么?风的作用是什么?风有哪些呢?2.学习分析画面,把自然界的景色绘制在纸上。
3.感受自然界,着手画一幅属于自己的风景画。
四、教学过程1. 思维导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一幅山脉和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幅图的感受。
从图片中引出风景画的话题,并让学生发表意见、分享感受。
2. 新知讲授•知道风的作用,了解风景的特点,感悟自然风光的魅力。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风,风有哪些作用,在自然风光中风景是如何呈现的。
•掌握画风景的基本技巧,以水墨画的方式绘制出富有自然特色的风景画。
讲解风景画的基本构图,如前景、中景和远景的分配,点线面的运用等。
同时引入水墨画的技巧,如侧重轻重、黑白的运用等,为下一步绘制打好基础。
3. 练习和体验1.了解画面后,让学生观察示范画作,2.让学生根据示范画作,模仿绘制风景画。
3.学生自由发挥,用水墨画绘制自己以前经历过或印象最深的风景画。
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风景画的创作,并合理使用本节课学到的技巧,让学生将自然风光画面化在纸上。
同时,让学生寻找并收集自己喜欢的风景画,进行收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感受自然风光,体验风景画的基本技巧,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水墨画的方式绘制一个自然风景的画面。
小学美术_湘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课《风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风的表现方法能力目标:在绘画表现活动中提高学生观察、记忆大自然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情感目标: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教学难点:运用线条大胆的表现出对风的感受与认识。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铅笔、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
教学方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欣赏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触动学生的记忆——风来了今天老师带来几副特殊的图片,请大家看大屏幕。
这几幅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这些图片上的树、蒲公英、风车都在动)是谁让它们动起来了呢?(生:风)朗诵:(朗诵的时候学生可以用嘴发出风的声音,来配音)看!她来了,小树轻轻的摇着,她藏在摇动的小树里。
她来了,蒲公英轻轻的飘起来,她藏在纷飞的花瓣里……她来了是指谁来了?(生:风来了)引出课题,教师板书《风来了》二、观察演示——知风1.风在哪里呢?你有什么办法把风带入我们教室里吗?(学生有的想到打开窗户风就可以来到我们教室,有的用嘴吹气产生风,有的用手或者书扇出风……)师表扬同学们的聪明,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这些方式方法是让谁产生里流动。
师提问:那么你们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吗?你在自然界中还认识哪些风?学生讨论。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空气流动形成风,自然界的风有(板书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
3.教师出示PPT课件图片学生观察、讨论、归纳风来了时物体形态变化。
(1)景物的变化:依次出示芦苇柳树在微风中的变化(倾斜)、椰子树在大风中的变化(狂舞)、树木在狂风中的变化(折断)。
(师生一起分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些景物在风中的变化)。
(2)人物的变化:依次出示PPT课件图片。
并提出观察要求:观察人物头部、人物身体、人物的手。
教师拿出道具雨伞,让学生到前面演示在风中怎么打伞的动作(唤起学生风中的记忆)。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风来了》说课稿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风来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风来了》是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表达自己对风的理解和感受。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风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风的理解和表现可能较为简单,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深入观察和思考,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学习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表达自己对风的理解和感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讨论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学会用心感悟生活,丰富情感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表现风的特点和感受。
2.难点:如何将抽象的风具象化,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示范法:教师演示绘画技巧,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and 模仿。
3.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心得和创作经验。
4.情境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2.观察与体验: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感受风的存在,观察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讨论与分享:学生回到教室,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分享心得体会。
4.教师演示:教师展示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如何将风的特点和感受表现在作品中。
5.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运用所学技巧和材料进行绘画创作。
6.交流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相互交流创作心得,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小学美术_《风 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风来了》教学反思这是一节绘画表现课,其对象“风”是我们身边时时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又摸不着,对它的表现只有从相关联的其它事物上得到体现。
这就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对象要有较深刻的认识,这是这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
教学中,我让学生步步深入,“体验、探索、想象、表现”是我上这节课的设想,从感官的直观感受到记忆的挖掘,最后得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整个过程主要环节安排较为合理,环环相扣。
课堂上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再现了风来时事物的变化,通过看、听、说、画的结合,建立起清晰的主观感受,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体现了新式课堂的特点。
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不同姿态:飘动、旋转;及速度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不同变化。
通过画面色彩的渲染,使作品更加生动吸引人。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新的教学的境界。
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1、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部分绘画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稍弱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增强自信心和逐步提高对美术的学习兴趣;2、要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更要培养他们关注生活,随时收集资料储备自己能力的好习惯;3、鼓励学生对画面的构图、情节构思大胆创新,大胆发挥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面风格。
《风来了》课标分析1、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风来了》教材分析《风来了》一课选自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教材首先呈现了不同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图片,让学对“风”这个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事物有一个直观感受:如作品《阵风》中,几位藏族妇女在风中艰难地行走的姿态,以及她们的腰带、发辫、衣摆和饰物被风吹得飘了起来的形象,真实地表现了人对大风的感受。
教材呈现这些图片目的,是让学生从可视的形象中去体味风的方向、大小、疾缓等,从而达到帮助儿童从中获得方法和经验的体认。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六课风来了︳湘美版一、教学背景本课程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课程,教材为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湘美版》。
风是季节的神奇图案和神秘力量,带着清新欢快的气息,呼唤着大地万物醒来。
风来了,带来了春天的讯息,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想象。
风的图案和风力的线条对于积极探索的孩子来讲,充满了魅力,在绘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风的特性和表现形式,提高画面的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感受风的特性和表现形式。
2.学习使用不同类型的笔触和线条表现风的形态和氛围。
3.能够用简洁造型和丰富色彩表现风的时空特性。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师引入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风景和自然现象,提出问题:你们是否知道什么是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曾经接触过哪些与风有关的事物和意象?阐述场景模拟,让孩子们能够体验不同环境中的风的特质,引起孩子们对风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师讲解通过字帖的展示和图像的分析,介绍风的特性和表现形式,以及画家在作品中如何加强风和物之间的互动性,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对画作中的风进行从视觉和语言上的理解和解读,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
3. 线条训练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线条和笔触的练习,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画风的表现技巧。
例如:直线、波浪线、锯齿线、弯曲线等。
同时,教师引导孩子们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和颜料,自由发挥进行线条的练习。
4. 画风验收在培养孩子们对线条的敏感度和技巧的同时,结束线条练习,教师开始验收孩子们的作品。
教师在验收时,要大胆赞扬和肯定孩子的努力,也要激发孩子们对自己画作的自我评估和反思,不断提高孩子的审美眼光和艺术素养。
5. 风的表现结合风的表现形式和孩子们的想象力,教师提供各种风的表现形式的实例,比如狂风、微风、大风、轻柔的风等。
然后让孩子们通过画图试验不同的线条和笔触,来表现不同类型的风。
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尝试不同的线条和颜色的组合,呈现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小学美术_风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风来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性质风的特点,学习风的表现方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3.情感价值观:加强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型风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绘画形式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2.如何运用不同绘画形式表现风来了时的情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铅笔、彩色笔、马克笔、画纸【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生:(惊喜的异口同声回答)是风的声音!板书课题:风来了。
分析:利用听觉来让孩子们初步感受风,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说出这是不同的风声,自然也联想到不同的画面效果.很快地就进入到情境中了。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2.师:仔细观察当风吹来的时候,柳树会发生什么变化?想想当风速、风向发生变化时,又会有什么不同?这个时候有个学生自告奋勇的提出:老师,让我来试试!大家在观察中顺利得出下面的结论:A、强弱不同,摆幅不同;B、和风的方向一致。
分析: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变化过程,联系生活实际他们就能很快总结出我要引出的两点,自然且巧妙。
让学生自己体会出物体随风而动和风的大小对物体的影响。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进一步了解本课做下了很好的铺垫。
二、探究认知:1.师:和电闪雷鸣一样,风是一种常见的大自然现象,你见过什么样的风?带给你什么样儿的感受?生:大风、微风、狂风……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A、不同的风对四周景物影响一样吗?B、不同的风给人感觉一样吗?C、大风吹来的时候我们怎么走路?分析:这一环节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观察事物辨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的兴致更高了!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获得图、文、声并茂的教育信息进行学习,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即时的交流,实现实时交互式教学。
2.讨论:师:看完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有的风威力那么大,我们可以转换利用它吗?分析:了解风的形成、认识台风、水龙卷和陆龙卷风.能在美术课堂上也接触到了一些自然知识让学生情绪非常高涨,生动有趣的场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在他们的脑海里勾画出了各种风的景象,也为后一步的作画铺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6. 风来了》2-湘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6. 风来了》2-湘美版一. 教材分析《6. 风来了》是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风的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风的科学知识、风的自然现象、风的艺术表现等,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但对风的理解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观察来体验和表达。
学生的绘画技能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3.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风的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风的作品。
2.难点:如何表现风的动态和氛围,以及运用创意材料和手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风的自然现象和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的自然现象和艺术表现的图片资料。
2.准备不同材料和表现手法的示范作品。
3.准备学生的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风的自然现象和艺术表现,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材料和表现手法的示范作品,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风的艺术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创意材料和手法表现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对风的理解和表现想法,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其他学生欣赏和学习,巩固对风的表现手法和创意材料的认识。
小学美术_三年级美术下册《风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风来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教师以春夏秋冬四季风不同的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来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学生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级美术的学习,绘画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在构图表现能力方面还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刮风时的场面,分析和认识不同季节和不同风力下的人们生活情景的变化,描绘风吹来的情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来表现风吹来时事物的变化及特征,感受不同的风带来的快乐、兴奋、紧张、害怕的心情。
教学重点:能够分析,了解感受有风的时候,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美术创造。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大胆的表现出风来时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美术创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学生作品学具准备: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教学思路:听风、线条表现风、同景异画、春风、风的色彩、冬风、画风、评风、展风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一、听风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大自然中的朋友,仔细听,它来了。
这位朋友是谁?生:风师:没错就是风。
风来了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风来了》。
二、教学过程:1、找风师:说到风来了,下面请同学做个小实验:两位同学一组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对方感受到风,谁能做到?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
刚才我们感受到了风,那么谁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呢?生:空气流动。
科学课上给出了我们答案。
师:刚才我们亲身感受到了风,那么大自然中的风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找一找风在哪里?认真看,在视频中那些地方能找到风?【课件,(风吹到了哪儿,又来到了哪里?)】你从视频的哪些地方找到了风?2、线条画风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找到了这么多的风,那么看图片,认识这三种不同的风吗?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风?图上这三种风,分别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生答:微风给我们轻轻的、柔柔的感觉,大风给我们猛烈、有力量的感觉......师:风,抓不到,也摸不着,像微风这种轻柔的感觉如果用线条表现,用什么样的线条合适?生答:细细的线条,短一些的......师:那大风的力量感适合什么样的线条?龙卷风呢?指名三个学生尝试用粗细长短不同的线条表现风,台前板演。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6. 风来了》7-湘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6. 风来了》7-湘美版一. 教材分析《6. 风来了》是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了解风的特征以及风在绘画中的表现方法。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段,表现风的形象和氛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元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风是一种抽象的自然现象,如何将其具象化,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特征,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风的形象和氛围。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风的形象和氛围。
2.难点:如何将抽象的风具象化,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总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风的特征,在实践中学会表现风的形象和氛围,在总结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绘画作品,用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有关风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风是什么样子?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风?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风的特征,如速度、方向、力量等,并示范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风。
学生认真观察,理解并掌握绘画风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尝试自己绘画风的形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改进绘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总结。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风。
可以是对比的色彩,也可以是动态的线条,还可以是抽象的形状。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风的特征以及表现风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风的表现方法能力目标:在绘画表现活动中提高学生观察、记忆大自然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情感目标: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教学难点:运用线条大胆的表现出对风的感受与认识。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铅笔、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
教学方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欣赏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触动学生的记忆——风来了今天老师带来几副特殊的图片,请大家看大屏幕。
这几幅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这些图片上的树、蒲公英、风车都在动)是谁让它们动起来了呢?(生:风)朗诵:(朗诵的时候学生可以用嘴发出风的声音,来配音)看!她来了,小树轻轻的摇着,她藏在摇动的小树里。
她来了,蒲公英轻轻的飘起来,她藏在纷飞的花瓣里……她来了是指谁来了?(生:风来了)引出课题,教师板书《风来了》二、观察演示——知风1.风在哪里呢?你有什么办法把风带入我们教室里吗?(学生有的想到打开窗户风就可以来到我们教室,有的用嘴吹气产生风,有的用手或者书扇出风……)师表扬同学们的聪明,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这些方式方法是让谁产生里流动。
师提问:那么你们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吗?你在自然界中还认识哪些风?学生讨论。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空气流动形成风,自然界的风有(板书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
3.教师出示PPT课件图片学生观察、讨论、归纳风来了时物体形态变化。
(1)景物的变化:依次出示芦苇柳树在微风中的变化(倾斜)、椰子树在大风中的变化(狂舞)、树木在狂风中的变化(折断)。
(师生一起分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些景物在风中的变化)。
(2)人物的变化:依次出示PPT课件图片。
并提出观察要求:观察人物头部、人物身体、人物的手。
教师拿出道具雨伞,让学生到前面演示在风中怎么打伞的动作(唤起学生风中的记忆)。
①人物的头部,师强调头发的飘动或帽子飞起的感觉。
②人物的身体,强调身体的动态变化(前倾、后仰、弯腰),衣服等在风中的变化。
③人物的手,捂头、捂衣服等动作变化。
④人物的表情,眉毛紧缩、眯着眼睛、嘴巴紧紧的闭着。
(教师板演: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头发、衣服的变化)三、表现风——风的表现方法1.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风”呢?2.风是通过外界事物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老师这里有张图片,请你想象一下,当一阵微风拂过,图中哪些地方会有变化。
你能想象出大风吹来的时候,它哪些地方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吗?PPT出示教材19页上图,衣服、拿起球的女孩、柳树无风的图片3.再发挥想象,当狂风来临又有什么变化?4.再来看几张图片,想象一下当大风来临,图中事物的形态又会有什么变化?并在小纸上选一张画出来。
5.在风中事物的形态发生了变化,那我们人物呢?PPT出示教材第18页图片作品《阵风》,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形态变化。
板书:通过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
还有其他的方法表现风吗?教师引导如果在画面上加上几个长短不一的线条会怎么样?找同学到黑板上,试着给刚才教师板演的图片加上些不同的线条。
(师:加上线条后感觉风更大,更真实了。
)板书:通过在画面上加不同的线条表现风。
四、观看作品——赏风风的形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只有在风吹来的时候感受到它的存在,下面是一些小朋友的画风的作品,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PPT播放优秀学生范画,师生简单分析表现方法。
激起学生表现风的愿望。
五、表现风——画风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画风,现在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和这位朋友相处的情景。
在作业纸上大胆地画一幅风来时的画面。
学生作画,(出示作业)作业要求:记忆和想象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六、评风作业展评:挑选具有代表性(好、中、差)共5张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感觉欣赏。
师:同学们,你认为哪幅作品很好地表现了风?为什么?生:自由点评七、总结——拓展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出色,大家能认真地完成作业。
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同学画出了自己的生活感受,那么神奇的大自然变幻无穷,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风来了,在大自然中还有雨来了、雪来了……自然现象。
让我们仔细地去体会每一寸阳光、每一缕微风,课下在画纸上表现出更加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学情分析《风来了》是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六课教学内容。
以生活中的小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材注意到学习活动开展的层次关系,从风的形式到物的反应,再经想像提高到追求一种有意义的表现逐步推开,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
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已经通过绕线圈、三个好伙伴等课程的学习,对美术语言的表达自己的作品已经有了一定过得绘画基础。
因此学生对《风来了》这节课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观察还是不到位不具体,这里还是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回忆风、认识风、提炼风的表现方法,让后再去画风。
本节课在情景的创设上,考虑到中年级孩子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
如果我们把课堂定位于让学生会简单的加线条变现风的话,那么这样一种没有挑战性的学习就会让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学的,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
通过把风带入教室里,寻找风中事物形态的变化等方法让学生在游玩中不断发现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
使原本静止的、程式化的学习过程成了鲜活、生动的学习场景。
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效果分析上完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总体感觉学生学习认真扎实有效,教学效果较好。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习任务单。
本课《风来了》即以生活中的小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风”是我们身边时时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又摸不着,对它的表现只有从相关联的其它事物上得到体现。
这就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对象要有较深刻的认识,这是这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
课堂上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再现了风来时事物的变化,通过看、听、说、画的结合,建立起清晰的主观感受,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体现了新式课堂的特点。
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不同姿态:飘动、旋转;及速度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不同变化,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点练习。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不同变化,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
为了便于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安排有小训练,衣架上晾的裤装、柳条等图样,提出问题:你能想像出大风吹过来时,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吗?说一说,试着画一画。
穿插其中的小训练对于触动学生的感知,增强其体验、感悟的能力,发展想像力和表现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有效的学习策略。
有效的学习策略是什么?从本节课上我设计如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容易得出:观察分析观察对比提炼表现风的方法重点练习开拓思维以上是我对比例这节课的效果分析。
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提升。
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材分析本课《风来了》即以生活中的小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材注意到学习活动开展的层次关系,从风的形式到物的反应,再经想像提高到追求一种有意义的表现逐步推开,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
风的形状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我们只有在风来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怎样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风来了呢?这便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学习问题。
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认识线条的表现力。
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的感觉,如画家作品《阵风》描绘了几位藏族妇女在风中艰难地行走的姿态,她们的腰带、发辫、衣摆及一些饰物都被风吹得飘了起来,真实地表现了对大风的感受。
教材还借助图片提示,体现出用线条表现风的感觉。
旋转的涡状线和相似方向飘动的弧线表现出不同的疾风景象,借以启发儿童从可视的线条形象中去体味风的方向、大小、疾缓,帮助儿童从中获得方法和经验的体认。
为了便于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安排有小训练,即拿气球的小女孩、衣架上晾的裤装、柳条等图样,提出问题:你能想像出大风吹过来时,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吗?说一说,试着画一画。
穿插其中的小训练对于触动学生的感知,增强其体验、感悟的能力,发展想像力和表现力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课由于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有关风的感性体验,通过教师的指导,他们一般可以根据记忆和想像画出对风的感受。
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评测练习记忆和想象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课后反思这是一节绘画表现课,其对象“风”是我们身边时时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又摸不着,对它的表现只有从相关联的其它事物上得到体现。
这就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对象要有较深刻的认识,这是这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
本课努力地探索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实践,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将自然现象结合和生动的音效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始终围绕“风”来做文章,并通过多角度的画面、形象的音乐,巧妙的对话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体验和创造。
精心的设计和引导启发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
较成功地描绘出了学生各自或回忆中的、或想象创造的画面,并能对风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上的升华,学生学的主动,学生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课堂上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再现了风来时事物的变化,通过看、听、说、画的结合,建立起清晰的主观感受,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体现了新式课堂的特点。
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不同姿态:飘动、旋转;及速度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不同变化。
通过教学我认为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关注部分绘画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稍弱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增强自信心和逐步提高对美术的学习兴趣;2、要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更要培养他们关注生活,随时收集资料储备自己能力的好习惯;3、鼓励学生对画面的构图、情节构思大胆创新,大胆发挥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面风格。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不同变化,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
为了便于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安排有小训练,衣架上晾的裤装、柳条等图样,提出问题:你能想像出大风吹过来时,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吗?说一说,试着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