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

合集下载

国防特色高校如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国防特色高校如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详细描述
该校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与军民融合相关的课程和实训内容。同 时,该校还积极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训和实习实训,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05
总结与展望
国防特色高校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培养优秀人才
国防特色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军民融合的特点,能够适应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 需要,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防特色高校如何推进军民 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2023-11-09
目录
• 军民融合现状及国防特色高校的 角色
• 国防特色高校推进军民融合深度 发展的路径
• 国防特色高校推进军民融合深度 发展的制度建设
目录Leabharlann • 国防特色高校推进军民融合深度 发展的实践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军民融合现状及国防特色 高校的角色
体制机制不健全
当前,国防特色高校在推进军 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还面临着 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缺乏 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和政策支
持。
资源整合不足
由于军民融合涉及到多个领域和方 面,需要整合各种资源,但目前还 存在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导致无 法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创新能力不足
在科技创新方面,国防特色高校还 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加 强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
04
国防特色高校推进军民融 合深度发展的实践案例分

案例一:某国防特色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实践
总结词
某国防特色高校以产学研一体化为思路,通过校内科研机构 和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加强军民融合项目的研发和实施。
详细描述
该校成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全校的军民融合 工作。同时,该校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与地方 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

“四个全面”引领军民融合的发展

“四个全面”引领军民融合的发展

“四个全面”引领军民融合的发展“四个全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则是这一总方略在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关系上的战略展开。

在当代中国,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强国兴军、聚合国力的关键所在。

从“四个全面”高度认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深谋远虑和战略运筹,需要我们从多维视角进行深刻领悟和思考。

完善大国战略体系的重要布局。

在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如何统筹安全与发展,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综合国力处于快速上升期。

我们既要维持经济发展强势,又要保持军事发展强势,倘若处理不好“大炮和黄油”的关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甚至导致国家崛起进程受阻。

因此,在大国发展战略中把握好安全与发展的“黄金分割点”,解除“资源统筹”困境,关乎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

基于此,强调要更加注重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并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中国现代化战略体系,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战略运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发展、改革、法治、党建,通贯内政、外交、国防,涉及现代国家治理的各主要领域,蕴含着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国防已经成为一个科技高度密集、知识高度密集、资源高度密集并与社会高度融合的复杂巨系统。

如何管理国防事业、如何治理军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治国能力的重要体现和显著标志。

长期以来,我国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不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今天,尽管我国国家实力日益增强,物质技术资源极大丰富,但如果不能有效解除军民分离二元结构,不能实现军民之间“车同轨、书同文”,未来一旦遭遇战事,国家能力仍是“一麻袋土豆”,很难快速聚合资源形成有效战争能力。

践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路径选择

践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路径选择

人民论坛 / 2017.06 下40习近平总书记洞悉世界发展大势,立足中国国情军情,深刻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实现由初步融合迈向深度融合目标,必须坚持“四个强化”,全面贯彻落实“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的总体要求。

进一步丰富融合形式军民融合发展,涉及领域广,涵盖部门多,必须因地制宜、因事制宜,选择符合本地区、本领域、本部门实际的融合形式才能顺利推进。

在融合形式上,目前要努力实现“三个延伸”:由单向的军建民用、民建军用,向军地协同研发、军民共建共用等模式延伸,最大限度地打破军地界限,形成军地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发展格局;由“民参军”“军转民”式相互渗透,向功能嵌入、预留接口、优化重组、资源整合等多种形式延伸,形成适应不同领域特点、方式灵活多样的融合发展格局;由主要通过政府行政干预,向政策制度、市场运作和法规标准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延伸,形成国家主导有力、市场作用充分、法规保障到位的发展格局。

进一步拓展融合范围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要求尽最大可能拓宽融合范围,让国家的一切资源在两大建设中得到高效利用,使所有要素在提升生产力和战斗力中贡献双重力量。

在融合范围上,要努力实现“三个拓展”:拓宽空间范围,加快推进海、陆、空、天、电、磁、网等空间的军民融合,有步骤、有重点、有区别地推进东部、中部、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的军民融合,积极研践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路径选择国防大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罗永光合领军企业和优势产业,实现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优势互补,已经初步形成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格局。

构建军民融合协调创新体系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是湖北的优势和特色,要面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需求,积极引导和促进协同创新,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

第一,要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放在推进重点领域军民结合产业的发展上,重点聚焦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民用航空产业、商用航天等优势领域,大力谋划和推进重大军民结合产业化项目。

军民融合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军民融合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军民融合区已经形成了较 为完善的交通、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科技创新方面,军民融合区已经聚集了一批高 水平的科研机构和人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 贡献不断增强。
分析军民融合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国家对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区将迎 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区域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加强军民融合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和完善军民融合人才政策,培养和引进 高层次人才。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 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与国际军民融合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军民融合合作 ,加强与各国在军民融合领 域的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 动我国军民融合区发展。
深化军民融合领域改革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领域的改革,打破体制性 障碍,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
加大对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 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发展
培育和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 游企业协同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和水平。
军民融合区的核心是推动技术创新和 转化。然而,由于技术转化难度较高 ,且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这给军民融合区的创新发展带来了 一定的挑战。
03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国内外军民融合区的发展,市场 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突围,提升自身竞争力,是当 前我国军民融合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 题。
•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军民融合区的建设 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 展,创造就业机会,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坚持“五位一体” 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军民深度融合

坚持“五位一体” 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军民深度融合

坚持“五位一体” 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军民深度融合作者:邵进进陈巍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9期摘要:在党的十八大及习近平同志有关“深化军民融合”指示精神指引下,中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应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统筹工作,坚持“国家主导、需求牵引、资源共享、市场运作、法律规范”五位一体的实施路径,积极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军民深度融合。

关键词:国民经济动员;军民深度融合;“五位一体”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188-02一、以国家主导为基本前提首先是在体制机制上主导。

体制机制是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础工程,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动员融合式发展具有根本性、长远性意义。

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体制机制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尤其是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与军队有关部门共同组织编制了《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十二五”规划》,并由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布实施。

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在前期的调查研究、理论探索、目标设定、体制与机制设计等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比如2012年,国家工信部与总装备部成立了部际协调小组,明确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

但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关系不顺畅、相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相当繁重。

目前,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隶属国动委,设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各级国民经济动员机构从属于各级发改委,大军区也设有经济动员办公室,很多专家学者及一线工作人员建议恢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防司建制,以便于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领导,也便于加强对地方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从而为地方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本文也认为这是理顺国民经济动员体制的一个较好的思路。

另外,应尽快完善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工作机制,特别是需求认证、重大项目对接、信息共享、绩效评估机制等。

实现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实现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实现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罗菁秋;张宇【摘要】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refers to eliminate the traditional boundaries between Military and civilian sectors,to deeply interpenetrate each other and to make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y connecting national defense with economic progr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focusing o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a Chinese-style path that integ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sectors to combine the current industrialch aracteristics of the military with civilian sectors’,as well as their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n the principle of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军民融合是将国防事业同经济发展建立联系,消除军用产业和民用产业的传统界限,使军民产业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本文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出发,以产业组织为重点,以资源最优配置为原则,结合当前我国军用产业和民用产业的产业特性、比较优势,提出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国防安全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期刊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6页(P76-81)【关键词】军民融合;经济分析;资源配置;发展路径;产业链【作者】罗菁秋;张宇【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社科处四川绵阳 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6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一对矛盾,实现军民融合,解决军民产业相互制约发展的局面,是增强我国总体实力的有效途径。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人才”。
准 ,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 ,强化宏观调控 的导 向功能。其 次,要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杠杆
作用 。要 把 社会 主 义制 度能 够 集 中力 量办 大 事的 优势 和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杠杆效应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经济
社 会 发 展 成 果 推 进 国 防 和 军 队 建 设 。 再 次 ,军 队要 通 过 积 极 主 动 的 战 略 筹 划 ,把 国 防和 军 队建 设 有 机 融 入
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新要求。坚持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
现 代 化建 设 从 国 家经 济 建设 中获得 雄 厚 的物 质 支撑 ,同
时又有利于经济建设充分利用国防建设成果加快建设速
度 。军 民 融合 式发 展 将 富 国和 强 军有 机 统一 于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之 中 ,统 一 于 “ 建 设 与 我 国 国 际地 位 相 称 、与 国 家安 全 和发 展 利益 相 适 应 的巩 固 国防 和 强大 军 队 ”战 略任 务 之 中 。它 既是 兴 国 安邦 之 道 ,也 是 建军 强 军之 举 ,更是 科 学发 展 之 策 。 融合 与 发 展 是 军 民 融合 的 核 心 要 义 。 军 民融 合 式
导 向 ,统 筹 经 济 建 设 和 国 防 建 设 。 这 是 我 党 长 期 追 求 国 家 富强 历 史经 验 的 科学 总 结 ,深 刻揭 示 了在全 面 建 成
学发展观 的根本方法 ,也是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根本途 径。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重要的是统筹好经济建设 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总体上说 ,要努力做到国
题 ,统筹兼顾则是破解矛盾和 问题的关键所在 。只有统

协同合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协同合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目前 ,我 国 的 金 属 矿 产 极 度 缺 乏 ,加 之 天 然 的 成 矿 条 件 较 差 。 所 以 ,需 要 不 断 发 展 科 学 技 术 ,大 力 进 行 科 学 研 究 ,运 用 高 水平技 术充 分利用 好有用 元素 ,发挥其 最大 的使用 价值 ,
浅 谈 军 工 院所 推 进 军 民融 合深 度 发展 的路径与对策
我们 日常工 作主要 涉 及军 民融 合 的两个 主要 方 向 ,一 励 员工 ,增 强 其 自主 发展 的活 力 与动 力。组 建 创 新联 盟 ,
是军转 民 ;二 是 民参 军 。
更好 地加 大创 新 投入 ,提 高经 营 和管 理水 平 。军_[院 所参
74 I扣7料牡窟曹 2018.01
为战 略性 新兴 产业 发展 和科 技 强军 作 出积极 贡 献 ,现提 l叶I
协 同合作 ,推动军 民融合深度发展 以下路径 与对策 。
国 防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中心 副 主 任 刘 滨
深 化 认 识 ,引 入 市 场 运 作 。 发 挥 市 场 在 资 源 配 置 中 的 作用 ,对 军工 院所 进行 市 场化 改革 ,推 行 契约 式管 理 ,激
r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分论坛 Forums Of Eleventh CIUR Innovation Conference I
刘玉 强
刘 滨
郑 顺奇
何 海燕
林 翎
用科 技创新推动矿业可持续发展
军转 民主要 有两个方面 ,一是军工技 术转化 ;二是技术
推广专项 。民参军 的渠道主要有 军工配套科研 和军 贸科 研。
中国地 大物博 ,矿产 资源 丰 富 ,每 一种 金属 都能 作 为 一 种 行 业 , 每 一 种 矿 从 找 矿 、采 矿 到 冶 炼 都 需 要 进 行 产 学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形成军、民两大体系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这一发展战略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遵循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特点规律,顺应世界新科技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推动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是适应战争形态信息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经济形态市场化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军梦的必由之路。

一、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形成军、民两大体系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这一发展战略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遵循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特点规律,顺应世界新科技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一)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懈探索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我党领导打赢革命战争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领导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从战略高度提出“军民两用”战略思想,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为实现两大建设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之路,促进了两大建设的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合式发展路子”的重大战略思想,对新形势下统筹两大建设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号召全党全国全军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格局,不仅赋予了军民融合以新的时代内涵,而且提出了军民融合战略的总体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践的又一次飞跃。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作者:王树年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01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这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树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新理念,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本质内涵、实现途径和任务要求,才能使我们的融合实践实现新的飞跃。

一、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研究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首先要搞清楚概念中“军”与“民”的具体涵义,对“军”与“民”的不同理解,导致了目前对军民融合基本内涵认识上的不一致。

我们应该用系统的观点,从全局而非局部、从整体而非个别来认识和把握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

军民融合的“军”是指国防和军队建设,“民”是指经济社会发展,军民融合的基本内涵就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或称之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其核心要义是把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相互促进、融为一体,本质要求是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配置的效能最大化,根本目的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因此,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是军民融合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

军民融合是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改革创新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方式的基本遵循,宏观上要求全要素、多层次的整体性融合,但具体到不同领域、行业和单位,其融合的内容、程度和形式是不同的,不能简单一概而论。

深刻理解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最根本在于从总体上把握其规律和特点,并在具体实践中加以创造性运用。

二、军民融合的实现途径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新军事革命不断深入,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但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基本国情不同,军民融合的路径也不同。

加强军民融合,提高国防科技水平。

加强军民融合,提高国防科技水平。

加强军民融合,提高国防科技水平。

近年来,随着全球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防安全问题变得日益重要。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

强大的国防实力必须建立在高水平的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之上。

因此,加强军民融合,提高国防科技水平已成为当今时代一个重要的任务。

一、加强军民融合,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国防科技领域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交流、融合和互通的一个重要平台。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将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这种模式就是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

军民融合是指军事和民用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跨界,相互融合和促进的新型协同发展机制。

从概念上可以看出,“军民融合”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它将原先相对割裂的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重新组合和搭配,形成毫不违和的整体。

为什么要开展军民融合呢?从大的层面上说,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在不断加剧的国际竞争中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军民融合将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从技术层面上说,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好处多多。

二、强化军队科技创新,是国防科技水平提高的基础军队如何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几个角度来探讨。

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有了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将技术创新推向极致。

所以,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建设一支强大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至关重要。

这就需要把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创新人才紧密关联起来,从人才的来源、培养、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

2. 做好技术研发工作军队科技创新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是技术研发。

军队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在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中走出一条新路。

科研机构要建立一套高水平的研发框架体系,这个框架体系包括研发计划制定、研发流程管理、研究生、博士后培养、科研成果转化、专利申请、出版等环节。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的模式与路径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的模式与路径

军民融合是指军队和民用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旨在实现国家军事需求与民用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建设,是加速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国防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有效评台。

本文将从模式与路径两方面探讨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建设。

一、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的模式1.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地方政府在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通过政府资金、土地资源和政策扶持,引导民间资本和企业参与基地建设。

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综合实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军方主导模式军方主导模式下,由部队直接组织、管理和运营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这种模式下,军方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资源,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建设,同时实现军队装备需求与民用市场需求的协同发展。

3.民间资本主导模式民间资本主导模式下,由民营企业或投资机构牵头筹建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借助市场机制和创新模式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这种模式在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二、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的路径1.政策支持政策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的关键支撑,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及规划,明确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给予相关税收、融资、用地、招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科技创新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注重加强科技研发,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人才培养军民融合产业基地需要依托人才储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引入高端人才和技术团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团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4.资金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可以通过国家资金、政府引导基金、银行贷款、创业投资等多种渠道获取资金支持,推动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

5.市场需求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要结合市场需求,深入调查和了解市场需求,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推动军事装备产业向民用市场延伸,促进军工技术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和路径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和路径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和路径作者:毕京京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5年第7期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系统阐述了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系列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充分展现了习主席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战略智慧和远见卓识,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

毕京京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系统阐述了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系列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充分展现了习主席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战略智慧和远见卓识,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

一、深刻认识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习主席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囊括内政外交国防各个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习主席明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民族复兴进程中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总体战略设计。

(一)着眼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跃升的战略抉择。

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崛起既要维持经济发展强势,又要保持军事发展强势,通常会面临资源统筹的两难选择。

如果长期处理不好“大炮和黄油”的关系,跌入“修昔底德陷阱”,国家就会走向衰落。

历史上那些曾经挑战世界头号强国的法国、德国、日本和苏联等国家,都有过惨痛的教训。

当代中国在快速崛起过程中,也面临这方面的考验。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长也进入调整期,收支矛盾日趋突出,国防投入资源条件趋紧。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多,体量越大,承受的外部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内部矛盾就会越多。

国有军工企业的军民融合发展

国有军工企业的军民融合发展

国有军工企业的军民融合发展摘要:本文分析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总结了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径:转变发展理念;选择合理的路径;构建创新体系;深化供给侧改革。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优化我国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资源配置,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军民融合;军工企业;国有企业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推动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军民融合,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层次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富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勤管理系统。

国有军工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

因此,如何适应市场规律发展壮大,是国有军工企业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1军民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军民融合。

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领导、军民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的军民融合发展机制。

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地经济可以主动提供军事企业资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其他资源,和当地经济生产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可以直接提供给军事企业使用,以实现共同使用,共同发展,有效降低军工企业投资成本。

军民融合发展,地方经济财政政策可以惠及军工企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军工企业管理体制相对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旧观念根深蒂固,长期封闭发展,与市场脱节,导致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造成资源和技术的浪费,企业缺乏活力。

民营企业和军工企业,军工企业在金融支持下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科技成果应用于民营企业,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下融入军工企业,人力、资金双向融合,相辅相成,可以实现双赢。

2国有军工企业的军民融合发展策略2.1转变发展观念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是建设强军的必然选择,是军工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国有军事企业来说,应该尽量从计划经济模式改变,适应当前的社会事务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克服做和依赖的想法,主动在市场上寻找合作机会,寻找发展空间。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

论述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促进军事和民用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重要战略举措。

以下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1. 政策引导和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政策导向,明确军民融合的目标和任务,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以引导各方积极参与。

同时,创新军民融合的机制和体制,促进部门间合作和信息共享,消除制度性壁垒。

2. 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合作:鼓励军民科技创新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军事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联合实验室,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持,促进军民科技合作的成果共享和应用推广。

3. 培育军民融合型企业:推动军工企业向民营领域延伸,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军工领域合作。

鼓励企业建立合资合作、共建研发中心等形式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优势和技术创新的互补。

4. 人才培养和交流:加强军事和民用领域人才的交流与培养。

鼓励双向流动的人才机制,为军事领域引进民营企业的优秀人才,同时为民用领域提供军队技术人才的支持和培养。

5.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推进军事和民用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军民融合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

促进军民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水平,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

6. 加强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使用规则。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和制度,鼓励创新和技术转化,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

以上路径需要政府、军队、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路径可能会有所差异,但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军民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产融结合模式研究

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产融结合模式研究

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产融结合模式研究摘要:军工军民融合发展涉及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二者并行推进,相互促进。

适应现代资本市场和现代物业市场的要求,需要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链和全周期经营的产业链,做好投资链和产业链的协调,以产融结合推动军工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关键词:军民,军工,融合,模式,产业,研究介绍军工军民融合发展可以从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物业市场上通过产业链管理,体现产品价值形态,在资本市场上通过价值链管理,体现资本价值形态。

这两个层面并行推进、相互促进、密切互动,决定了军工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

从楼市看,当前军工企业着力深化股份制改革,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完善产业布局,积极开展项目孵化培育、并购业务,优化整合产业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采用公私合作(PPP)、有限合伙等军民股份制合作模式,提高整体治理效率。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军民之间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军民融合产业投资体系,形成完整的投资链条,参与军工项目孵化、培育、成长、退出的管理。

军民投资运营机构广泛开展股权投资,引导各类资本开展军工参股、并购、重组业务,提高投资整体效率;通过股权转让、整体上市等方式,推动军工资产证券化,使军工股权在军地之间双向流动。

由此可见,军工资本市场的投资链管理与物业市场的产业链管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缺一不可,军工的军民融合发展应该通过产融结合来推动。

本文所指的军工产融结合,是指以军工地产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军工产业孵化、培育、成长、退出的产业链,依托现代房地产市场和现代资本市场,完善产业布局和投资从募集、投资、经营到退出的投资链条,可以通过产业链的集聚,提高投资效率,开发和拓展资金来源,丰富投资方式,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管理,优化军工企业治理结构,共同推动军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 军工产业与金融结合的现实分析产融结合是现代资本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对军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科研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契机与路径

高校科研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契机与路径

高校科研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契机与路径【摘要】高校科研在促进军民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满足国防需求,提升军事技术水平,还可以促进民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高校科研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契机在于其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先进的科研设备,能够为军民融合提供支撑和保障。

高校科研还可以通过建立联合研究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途径,促进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

未来,高校科研还需加强与军方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国家的军民融合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高校科研对于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方向将在未来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

【关键词】高校科研、军民融合、发展、契机、路径、作用、具体举措、意义、重要性、未来方向1. 引言1.1 当前高校科研的重要性当前高校科研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储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高校科研人员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高校科研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科研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开展前沿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高校科研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高校科研的成果不仅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解决方案。

高校科研是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军民融合是当前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作为军民融合的重要力量,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军民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科研人员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为军队提供更多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支持,促进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

当前高校科研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科研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加强对高校科研的支持和引导,提高高校科研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推动高校科研对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贡献。

1.2 军民融合发展的背景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国民经济领域之间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机统一的战略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
在当代中国,要真正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需要认真研究推进其发展的基本路径。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首先需要制定实施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

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和理念要变革现实,需要相应的战略平台。

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军地两大系统和多方利益关系,尤其需要国家通过战略规划来推进。

在历史上,我们党一直强调“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思想,并以此作为党和国家指导国防建设的重大方针。

这些战略思想虽然在某些领域和某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将其具体化为可供全局遵循的发展战略,缺乏战略目标、战略阶段、战略举措的约束和牵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解决军民分离问题的效果。

今天,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选择。

要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就不能仅仅把这一体现时代潮流的大战略束之高阁,而要尽快研究论证并制定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等,应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国防军队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国家安全环境变化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相适应,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相适应,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相适应。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需要以重点带动全局。

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方方面面。

比如,将军事※※准备需求和战场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将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将国防经济布局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等等。

当前的重点是加强党的十七大强调的四大体系建设,即加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和国防动员体系建设。

这四大体系建设,既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建设重点,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

只有通过加强这些建设,才能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军民体制机制。

军民融合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涉及各有关部门的利益调整,需要依靠国家政策和军政部门协同推动。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权威性的高层决策机构。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之所以能把国防科研、中科院、民用工业部门、高校、和地方科研5个方面力量都统一组织起来,干了“两弹一星”等许多大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个既能管军又能管民的高层领导机构。

总结这一成功经验,需要进一步强化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的高层协调和决策机制。

同时,还应完善综合协调体制机制,将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任务按领域分解到军地各职能部门,通过政策法规等形式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军地协调机制。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应针对当前面临主要瓶颈问题,确定各融合领域中政策制度设计的侧重点。

比如,当前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军民融合政策体系设计的侧重点,应放在解决市场经济主体参与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积极性问题。

一是进一步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军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鼓励企业和其他主体参与融合式发展项目建设和军品研制生产;二是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和信息发布等制度,尤其应抓紧实施“军标体系瘦身计划”,凡是民用标准能够满足军事工作要求的应尽量直接采用,对那些低于民用标准或能用民品标准代替军用标准的,应明确采用民用标准,加快建立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三是改革完善税收政策,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建立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风险补偿和扶持机制,实现长效激励;四是设立军品投资风险基金,解决“民参军”产品长期售后服务难题,制定行业规范遏制逐利性恶性竞争等相关风险;五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效益的军民融合项目,可采取转移支付、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确保相关主体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六是充分发
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和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根据项目可市场化程度,有计划地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七是在军工产业比较密集的地方,建立和完善一批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发展园区,把园区建设成为军工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基地,不断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还需要建立健全法规体系。

一方面,应围绕军民融合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需要建立的法律法规。

比如,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方面,制定《国防科研生产法》、《武器装备采购供应法》、《军民通用标准管理办法》、《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条例》、《军品市场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等。

另一方面,还应根据已有法律法规运行的实践作修订和补充工作。

比如,《合同法》中关于15种列名合同中,未设军品合同内容,对军品订货如何订立合同,甚至连原则性规定都没有。

为此,可在《合同法》中对军品有关合同列入规范性合同名录,并对其有关内容作出原则性的规定。

只要我们根据军民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找准融合的基本途径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我们就能把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伟大战略构想化为宏大的社会实践,化为能够支撑国家安全和发展的现实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