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读后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读后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却像一颗小种子,在我心里种下了大大的智慧树。
每次读到这句话,我就感觉孔子他老人家像个特智慧的老顽童在我耳边悄悄传授秘籍呢。
你想啊,“温故”,这就像是回到老地方找宝藏。
我们学过的那些知识,就像一个个小盒子,刚打开的时候可能只看到了表面那层东西。
但是当你再次回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哟呵,原来这个盒子底下还有暗格呢,里面藏着更多好玩的东西。
比如说数学公式,第一次学的时候只知道套着做题,再回头温故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公式还能和其他知识串起来,像玩拼图一样,拼出一个更大更有趣的知识画面。
“知新”那就更酷了。
这就好比你本来以为自己只住在一个小屋子里,温故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屋子后面还有一道暗门,打开暗门,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从旧知识里能挖出新知识,这就像变魔术一样。
就像读历史故事,以前读只觉得是些过去的事儿,再温故的时候,突然能从古人的做法里想到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或者从当时的谋略里得到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感觉就像是穿越时空得到了超级智慧。
而“可以为师矣”,这可不得了。
要是做到了温故知新,那就跟开了挂一样,都能当老师了。
这可不是说真的要去站在讲台上教书,而是说自己就成了自己的老师。
我常常想,自己给自己当老师,那多自由又多牛气啊。
不用等着别人来告诉我哪里对哪里错,自己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就能判断出来。
而且还能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就像一个智慧小王国里的国王,自己管理自己的知识领地。
不过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时候我也会偷懒,不愿意去温故那些已经学过的东西,总想去追求新的知识,就像个贪心的小猴子,看到新的香蕉就把旧的丢了。
但每次这样做的时候就会发现,新的知识也没学好,旧的还忘了。
所以啊,孔子这句话就像个小警钟,时不时在我耳边敲响,提醒我要做个勤劳的小蜜蜂,多去温故,才能收获更多的“知新”宝藏,成为自己的智慧小导师。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引导语:古代,教师职业并不是一个风光无限的职业,但孔子为什么能做的有滋有味,还让自己的职业思想在两千年后依旧让后来者传诵。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希望你喜欢!【篇一: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在《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的卷首语上这样写到: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在本书中作者用清晰活泼的笔调,对孔子的教学及《论语》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其间旁征博引,用钱穆、章太炎等学术大师关于孔子的研究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给人印象深刻,让人在会心的微笑中完成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
“大教教心”;学第一,教第二。
对学生的爱,尽在“授之以渔”。
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让我们有机会跟随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来审视自己从事的职业—当老师,以及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
“心中有爱”。
人活在世上,只要心灵不死,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做自己所爱做的事情。
孔子的非凡之处他竟然将自己的生命之爱献给了被许多人忽视的教学,竟通过教学找到了让其心动的归宿。
从三十岁执其教鞭开始直到去世,孔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教学。
他对教学无限的爱超越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本身,让众多的弟子紧紧围绕在他的周围,努力求学。
“学”仍是教师的第一命根。
有了很好的“学”才会有很好的心去教。
要培养学生学习,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习,并随时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和自己的学生交流。
“学而时习之”决不仅仅是让学生好学,而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如何“学而时习之”,用自己的努力求学和不息探索,为学生的求学、正心做榜样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人生道路。
这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正确轨道。
孔子快到五十岁时依然真诚地对学生说自己还没有明确人生的真谛,仍会犯错,所以要再积累几年,准备从五十岁的时候钻研没有几个人能够读懂的《易》,使自己能够成为“在《易》里面读的人”“真正的教育是教心”。
大教教心正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之一。
孔子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
孔子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孔子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孔子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论语记载了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孔子读后感范文(精选30篇)
孔子读后感范文(精选30篇)孔子读后感范文(精选30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读后感范文(精选3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读后感篇1这本书讲了孔子当时已经成名,所以他周游列国,到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有一天,他碰到三个小孩挡住了他的去路。
当孔子问他们为什么不让路时,一个叫项橐的小孩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孔子对项橐产生了兴趣,一连问了他几个问题。
项橐都对答如流。
而项橐提出的问题,却让孔子无言以对。
孔子被项橐深深折服,愿为项橐的弟子。
从此,项橐一举成名!孔子的精神也被天下人所称道……读了这本书我深深感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任何人都会有他(她)的看家本领。
正如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就比如我的奶奶吧,她才上过一年小学,所以,当我问她作业的时候,她总是傻乎乎地反问我:“这些字怎么读啊?”而这时候,我就会嘲笑她了。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她也是一个专家。
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咳嗽和鼻涕一起来访,去医院打了几次吊针都不见效。
当爸爸妈妈无可奈何之际,奶奶来到了。
她见了我这副样子,立刻从她的“百药箱”中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然后都放进锅里,熬了一个多小时,一碗稠稠的,黑黑的,看起来十分难喝的东西放在了我面前。
她软硬兼施地逼我喝了这碗茶,神奇的是,喝完后,睡了一觉,咳嗽与鼻涕竟跟我说再见了!自此以后,奶奶就被我们封为“凉茶专家”了!所以说啊,我们周围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应该虚心、不耻下问地向周围的人学习!连孔子这么有名的人都能拜师,那我们呢?孔子读后感篇2孔子出生在春秋战国中晚期的鲁国。
孔子本来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之所以能蜚声海内外,完全得益于他对知识的渴求,对学问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她的母亲带年幼的孔子来到了鲁国的国都曲阜,靠亲友的接济和给别人做零活度日。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中国有影响,对国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精选10篇)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精选10篇)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精选1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篇1今年假期我阅读了《孔子的智慧》一书,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诚,二是学和教。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教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是两次面临生命危险也没有停下脚步。
孔子其实从不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因材施教,重言教更重身教。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智慧中学到很多。
书中的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说:“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那些呢?”我们知道,孔子之所以能成为最大的家,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他的“学不厌,教不倦”。
后儒思、孟一派学者在所著《学记》中,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既是从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发展而来的。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要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为人师表。
如果不学习,不注重修养的提升,就会停滞不前,从而失去做教师的资格。
事实上,课改的精神也是倡导教学相长的,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事实上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面。
通过阅读《孔子的智慧》,我将汲取古老的教学智慧,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篇2《孔子的智慧》是林语堂先生对孔子思想的系统阐述和全新解读,解开儒家思想历久弥新的根源所在!在儒家经典中悟出适用于自己的处世哲学,用儒家智慧指导现实生活。
没有哪套格言能像儒家在中国这样主导一个国家的历史。
孔子拜师读后感12篇
孔子拜师读后感12篇孔子拜师读后感1今天,老师让我写《孔子拜师》或《爬天都峰》的读后感,我选择了《孔子拜师》。
我刚看到这篇课题的时候,就感到奇怪了。
心想孔子是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大圣人,怎么会拜别人为师呢?难道他的学问还不够多吗?我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读完了这篇课文。
原来,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就拜洛阳大思想家老子先生为师,继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不像有些骄傲的人学了一点点知识就自满自足再不求上进。
有个成语叫“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就是谦虚的兵一定会胜利,骄傲的兵一定会失败。
孔子也有一句名言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就是,三个同行的人当中,一定有一个人的优点值得我学习。
正因为孔子的谦虚好学才是他的知识更加丰富和渊博,才使他成为让后人敬仰的万世师表。
孔子的那种好学的品行更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孔子拜师读后感2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
我受到了巨大的启发。
这篇文章讲了孔子已经是当年时非常有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但是他并不骄傲,也不满足。
还是要更谦虚学更多知识。
孔子30多岁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知识还不够多,还不够渊博。
所以就离开自己的家乡曲阜,想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
经过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来到了洛阳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写出了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好品质。
孔子这么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啊!一想到自己,我的脸一下变得红的就像苹果一样。
记得我上一年级时期末考试前的一个下午,我放学回家把作业写完。
我觉得自己学习差不多,都是99分,我就自由自在的玩了起来。
爸爸回到家,看见我还在玩,生气的对我说:“明天就要考试了,还不赶快复习还有心思玩,你明天能考好么?”“爸爸。
”我的话还没说完他就把我的话打断了。
我只好去复习。
第二天考试,第三天发下来成绩,一个99。
5分,一个99分。
通过学习《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学无止境。
我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学习,长大做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孔子故事读后感(通用20篇)
孔子故事读后感孔子故事读后感(通用20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的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故事读后感篇1近些天,我阅读了《孔子的故事》一书,感受颇深。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孔子出生到他初入仕途、问道求政、辗转仕途、周游列国到孔子逝世的经历。
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跌宕起伏,但我最敬佩的并不是他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意志,而是他做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四出求学”这一章中,孔子跟随乐师师襄子学习周礼中的“乐”。
一天,师襄子传授了孔子一首乐曲,孔子练习了四天,师襄子觉得孔子练习的很好,便想继续传授孔子下一首曲子,孔子却说自己想再练习几天。
几天后,师襄子来找孔子,孔子说自己还要再练几天。
数日后,师襄子经过孔子屋门口,立即被那动人的乐声所吸引,令他不能自拔,许久才缓过神来。
进屋后,却发现疲倦的孔子刚刚睡着。
师襄子拿了一件外衣给孔子披上,孔子猛然惊醒,告诉了师襄子作曲人的心境,令师襄子惊叹不已。
孔子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他想弄懂作曲人的意图,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弹奏境界,而这种境界,绝对不是一天两天能弄清的,为了这一天,孔子刻苦练习,反复用心体会,凭着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弹奏出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曲子,令人赞叹不已!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正是需要这种执着和坚持吗?但事实上,有些人做一件事,总是只要做了就行了,从来没有想过把一件事做精、做细,完全不去思考与挖掘事物的深层含意。
生活中,缺少的就是能把一件事做精、做巧、做细的人,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能从中看出一个人将来的成功与否。
如果一个人,对待任何事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小事。
这样的人,何愁不会成功呢?《孔子的故事》这本书给了我一次灵魂的洗礼,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本书给予我的教诲:“把小事做到极致,把小事做成经典。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后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后感孔子他老人家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话乍一听,好像有点简单,不就是复习旧知识能得到新的理解,就可以当老师了嘛。
但仔细咂摸咂摸,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就拿我们上学的时候来说吧。
每次考试前,我们都得复习。
那复习啥呢?不就是以前学过的那些东西嘛。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对一个知识点已经滚瓜烂熟了,可再看一遍的时候,突然就会有新的想法冒出来。
比如说数学里的几何题,以前就知道按照常规的解法去做,复习的时候就可能会发现,原来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新的思路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这就是“温故而知新”啊。
再想想,要是真能做到这样,为啥就“可以为师矣”呢?我觉得啊,一个人要是能不断从旧知识里挖掘出新东西,那他肯定对知识的理解相当透彻了。
就像一个宝藏,别人只看到表面那点东西,他却能不断地挖出更深层次的宝贝。
这样的人要是当老师,那教给学生的可就不只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了,而是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的更多可能性。
而且这在生活里也很有用。
比如说我以前看过很多老电影,当时就觉得情节挺有意思的。
后来再看的时候,就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像导演在画面里藏的一些小隐喻啊,演员表情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情感啊。
这就好像是重新认识了这些电影一样。
这时候我要是跟朋友聊起这些电影,就像一个小专家似的,能给他们讲出好多新的东西呢。
不过呢,这事儿做起来可不容易。
很多时候我们都懒得去回顾那些旧东西,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
就像一本书,看了一遍就扔到一边,再也不想翻开。
其实我们错过了很多发现新东西的机会。
所以啊,孔子这句话也是在提醒我们,别总是一股脑地往前冲,去追求新的知识,有时候回头看看那些已经走过的知识之路,说不定能收获更多的惊喜呢。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就像一个智慧的小灯塔,在我们学习知识和探索生活的道路上,时不时地给我们一点提醒,告诉我们旧的东西里也藏着无尽的新宝藏。
学习孔子如何当老师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蒋月红孔子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教师学习的准则。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这些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语词,蕴藏着一份宗教般虔诚、炽烈、隽永的”教学之恋”。
一、大教教心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一。
我们教育学生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流的学术文化氛围,更是为了能让他们的心灵获得熏陶,即所谓大教教心也。
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大教教心在我们是教学中不仅是教学生体贴仁心,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教到学生的心里去,即知识传授的前提是如何获得学生的“倾心”——对任课教师的仰慕之心,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喜爱之心。
“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真正蹲下来看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走进学生的心田,播种知识的种子,才可能收获丰收的喜悦。
二、“学第一,教第二”永远是教师不懈追求的教学思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最喜欢的事不是“教”,而是“学”,他不停地“学”,藉此当上了教师,获得了快乐。
孔子是把自己研读过的历史文化遗产变成了自己的“文”,换言之,他消化了自己所能学到的历史文化遗产,把它们变成了自己肚子里的“学问”。
难怪他可以心情快乐、底气十足地站在他那座土堆起来的“杏坛”上。
“学”就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
在确立人生第一乐事的过程中,孔子遇到的最大诱惑是“思”。
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把“思”作为第一乐事。
“思”必以“学”为基础,否则“思”与“学”都无乐趣了。
因此可以说,孔子之所以能够当上教师,尤其是他之所以能够通过教学,通过与学生相处,品尝到类似与真正贴心的“朋友”或“知己”进行交流的幸福,全是来源于他的“学而时习之”。
只有先学了,才能教学,才能成为“不愠”与“乐乎”的教师。
跟孔子学当老师 读后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两千多年来,解读《论语》的人有许多,近年来更是争谈《论语》。
但在这片喧嚣中,站在教师的立场来解读《论语》的作品少见,尤其是带着教师的喜怒哀乐走进《论语》的,更是微乎其微,让人觉得,与种种已被挖掘出来的“微言大义”相比,似乎教师的喜怒哀乐不在《论语》之中。
但事实上,没有哪本经典著作像《论语》那样,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教师的喜怒哀乐。
甚至让人觉得,一名不辱使命的教师所可能拥有的一切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都被《论语》点透了。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的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就是从教师的视角来解读《论语》。
作者以质朴简约的笔调、别具一格的叙述,描摹了一个个感人至深且意味深长的孔门教育场景、故事、细节,阐述了蕴含在《论语》中的教育智慧,让我们意识到,教学就是爱,就是专注,就是彼此扎根的师生情谊,就是通达人世、响彻人间的文化之旅。
书的封面印着一行小字: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
这本书并没有严格的体例,自由本身就是思想的乐园。
如同于丹的《论语》心得,这本书有这方面的大气。
这其实是作者的自信,不循规蹈矩,不耿耿于怀于考据,活读《论语》,妙解孔子。
循规蹈矩难有真情,更难有激情;不耿耿于怀于考据和历史的真实,才给我们自由解读的无限空间和个性的张扬,从而完成了孔子和自我的思想对接。
所以,这本书与其说在写孔子,不如说是写如何从孔子思想中汲取营养,丰厚自我。
这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
上卷——教学,有如柏拉图式的爱情。
这是用西方的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来与孔子进行类比。
的确他们两位古人之间有着不少相通之处,就说在对待教学的态度方面,两位圣者都有虽是异国之人,但却是“殊途同归”的结果。
那就是一种对教育的纯粹之情,一种对教育的痴迷之心,一种对教育的九死未悔的执着。
“我们有的,孔子没有”,“孔子有的,我们有吗?”这是书中的第一、第二篇的标题,颇有古人问天的意味。
在知识经济年代,我们拥有的物质条件,在孔子所处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孔子的“孤独”的精神,我们有吗?我们有的,应该说,我们或许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绝境,因而我们没有发现或发掘出自己的精神潜力。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4篇
跟孔子学当教师4篇跟孔子学当教师4篇跟孔子学当教师1 无论是历代封建皇帝,还是驰骋于历史浪尖的国学大师,抑或滚滚红尘里的芸芸众生都崇拜孔子和孔子的思想之精华,经久不衰。
孔子是劳顿的、寂寞的。
他鞍马劳顿去各诸侯国宣传自己的仁义之道,不辞劳苦,几经周折,食不果腹、遭人辱骂甚至大打出手是常有之事,这些从未改变过先师的意志,他的壮举怎是一个“苦”字了得!他有弟子三千,他要操持弟子思想、学业、品行之事,而且要“因材施教”,这哪是一个“忙”字了得!孔子“恓惶、无奈、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狗”,怎一个“惨”字了得!而比较孔子的劳顿和寂寞,当今教师的苦和繁忙就相形见绌了,孔子经历的,我们没有。
作者在书中称对教学的热爱为“柏拉图式的爱情”,这种比喻太贴切了。
无论是孔子还是柏拉图,他们都有着令人诚服的坚决信仰,令后人千古传送,声声不息。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最能令人折服的就是他的仁义和教学之道以及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或曰信仰。
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他的精神是我们当今教师的“灵魂”或曰“根”。
我们做教师,我们做人,我们传播文化,我们理应先内化这种信仰和精神,然后去从事文化熏陶,即“教书育人”。
不敢奢求孔子的辉煌,但相比于孔子对教书育人的信仰和坚韧,当今教师的种种抱怨就远去了,孔子有的,我们有吗?不久前,网络上曾有“孔子给于丹的情书”和“于丹给孔子的回信”之事,虽属八卦,我理解为,此类皆属众生对孔子思想和精神的不朽关注。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不少朋友向我要孔子《论语》双语版,每每这时内心会涌起一种渴望,细读《论语》,可愿望一直未能实现,我想这应该是自己的愚钝和无知使然。
这次拜读《跟孔子学当教师》真正受益了,所以,对这次读书沙龙活动,我内心充满了感动。
我们教书多年,有没有真正静下心来认真考虑点什么?是否应该真正静下心来心考虑点什么了?坦率地讲我自己没有做到。
向孔子学习教育细节、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理应成为我们教师今日和明天的功课,不是吗?跟孔子学当教师2 研读了《跟孔子学当教师》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决和沉着,跟孔子学当教师。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最新)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孔子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他的知识已经很多了,已经是很有名的老师,还要不远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到洛阳,终于拜了老子为师。
老子问孔子:“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
在没有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就已经知道无论自己有多深的学问,都不要骄傲这个道理。
学习《孔子拜师》一文后,我更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的老师,非常佩服孔子的学问,同时也很敬重他的品行。
我和孔子一样有同感,学问就象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没有止境,只要我们虚心向别人学习,相信最终总会有收获的。
今后,我要牢记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怕苦不怕累,虚心好学,长大要和孔子一样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孔子拜师》,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孔子有一种学而不厌,不耻下问,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美德,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位名人了,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他就离开家乡曲埠到千里之处的洛阳找老子拜师求学的过程。
老子名气不如孔子,孔子仍然向他学习。
读了此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孔子有这种精神,我们却没有,之所以我们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恒心,做什么事总会半途而废,总是不能坚持到底。
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心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自己的学习更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见到半途而废的人。
就连我们自己也经常会犯这些错误。
比如:有一次我学书法,学到行书高级班的时候,我因为课太多所以没学行书高级,所以导致我现在连一点书法字的影子也没有了,就连握笔姿势也变了,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所以我们以后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呀!正所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读了这篇文章,我告诉大家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孔子》读后感15篇
《孔子》读后感15篇《孔子》读后感1负您的希望。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备受后人赞扬。
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我懂得了许多……孔子一生都在学习,不论身处何方。
有一次他被妈妈送到爷爷家,仅仅在爷爷家停留了短暂的几年时间,他就一口气读完了爷爷的所有藏书,懂得的知识甚至已经超过了爷爷。
尽管如此,他还是虚心向别人请教。
我们应该学习孔子这种不骄傲自满,低下头来听从别人教诲的精神。
我平时总很自大,不愿意听从别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
正是因为骄傲自大,所以犯了不少错误,但通过读这本书,我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个毛病,要像孔子一样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态度。
不仅如此,孔子还有股子坚毅不拔,顽强拼搏的毅力,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而我呢?常常看书只看一会儿就睡着了的,孔子的学习态度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我不能再这样了,我要在学习的时候有一种钻劲,只有肯钻研才能更好的运用学习的知识,才能更优秀。
孔子还十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节,不论贵贱,见了都会先行礼。
尽管孔子是一个赫赫有名的教育家,但他还是俯下身来关心人民。
他没有现在的某些当官的那么傲气十足,而是体恤民情,想方设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尽管孔子做的事有许多我做不到,但是我可以从小事做起,以后也要多多帮助他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孔子就是以这些好品质才受到了人们的敬仰,我也十分佩服孔子,佩服他的虚心,佩服他的坚毅顽强,佩服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品质。
读了这本书,我改变了很多,我以后要多多向孔子学习,将他的好品质发扬光大!有一天,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参观鲁桓公庙,看到庙里面有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倾斜地放着。
孔子就问管庙的人:“这是什么东西啊?”管庙的人告诉孔子:“这是宥坐器。
”何为“宥坐器”?就是安放在国君座位右边的一个东西。
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听听孔子怎么说:“哦,既然是宥坐器,那我知道:它里面没有水的时候,是倾斜的;水装到一半的时候,是端正的;装满的时候,它就倾覆了。
《孔子》读后感
《孔子》读后感《孔子》读后感1孔子向来被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确实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老师!他开私人办学之先河,把教育从官府带到民间;他积极从事教育实践数十载,潜心进行教育理论的探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论,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他曾谈及人生的各个阶段,从年幼到古稀,都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使身心不断臻于完善的境界。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教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认真继承、发展,以促进教育改革纵深发展。
知名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孙汉洲的专著《向孔子学做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学习、研究和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好教材。
近期,粗略的阅读了本书,学到很多。
书中上篇中,探讨为师之道时,首先就提到孔子是一个潇洒的人!一个人要想拥有潇洒的人,首先得学会幽默。
教师也是凡人,难免有让学生不满的地方(如年龄、长相、衣着、举止),学生也会有些微词,这时就看你如果对待。
你过分认真,难免找气生,气出了病,医药费还得自己掏;你以幽默对待之,反而“退一步天高地阔”。
可见幽默是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
有时候,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经常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这时,作为我们老师,也不妨请幽默来帮你的忙。
记得有次代4.3班主任,下午午读还没开始,我就去班里了,还没进班门就看到__X跟__支起架子来,看来已经战斗了一会儿了,好多孩子围在周围,有几个孩子看到我来了,对着他们喊“琳琳老师来了,别打了!”我没说话,两个主角看到我站在讲台上,也慢慢地放下来,互相斜视着,气还没消,我招呼孩子们都坐下,大家也都安静下来,我便说“看来我错过了一场精彩的搏击战啊!地方有点小,那得多施展不开呀!我还没呐喊助威呢!”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就哄堂大笑了,两个孩子也低下头笑起来,我话锋一转,开始教育起来,其实这种方法大家都会用到,只是不会次次用,更多的时候会火冒三丈、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发雷霆,先劈头盖脸的来一顿批再说,自己生气不说,其实效果未必好。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
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
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
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就应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
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用心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单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个性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
”轻轻地读着这句话,我内心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钦佩油然而生。
尽管如今的教育形势与他所在的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过时。
苏霍姆林斯基将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凝聚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教育巨著中。
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
孔子讲学读后感
孔子讲学读后感孔子讲学,那场面,就像一场超级知识派对,只不过这个派对里没有酒肉,只有满屋子的智慧在飘来飘去。
读着那些关于孔子讲学的故事,我就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看到一个和蔼的老头,周围围了一堆眼睛放光的学生。
孔子这人可太有耐心了,他的学生肯定也是来自五湖四海,啥样的都有。
有聪明的像颜回那样的,也有笨笨的像我这种感觉的学生吧。
可是孔子不嫌弃啊,他就那么慢慢讲,一遍又一遍。
你看他讲学的时候,那话都特别有意思。
不像咱们现在有些课,讲得干巴巴的。
他能从生活里的小事儿,像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听就觉得特别实在。
走在路上,三个人里就有能当我老师的,这就告诉咱得谦虚,到处都是学习的机会。
我想啊,他那些学生听着肯定觉得:“哟,夫子说得在理啊,这事儿咱咋没想到呢?”还有啊,孔子讲学的内容也特别丰富。
道德、礼仪、政治啥都讲。
感觉他就像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脑袋里啥知识都有。
他的学生们肯定特别幸福,每天都能吸收到不同的知识养分。
我要是能在那课堂里,估计也能变得特有文化。
不过我可能会是那种调皮的学生,老问些奇怪的问题,像“夫子,天上的星星为啥不掉下来呢?”孔子估计会捋捋胡子,给我讲一堆大道理,虽然可能我也听不懂,但肯定觉得夫子好厉害。
孔子讲学还有个特点,他不是光自己在那儿说,还让学生们讨论。
这就跟现在的小组讨论似的。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肯定特别热闹。
这样大家的思想就碰撞出火花了呗。
我觉得这可比一个人闷头学习有意思多了。
而且在这种讨论中,学生们肯定能学到更多,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嘛。
从孔子讲学这事儿,我还感觉到他对教育的那份热爱。
他真的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传授给学生,就盼着学生能变得更好。
这一点我特别佩服他。
现在的老师们也有这样的,但是像孔子这么伟大的,还真不多。
他就像一盏明灯,在那个时代照亮了好多人的求学之路。
读完孔子讲学的故事,我就想啊,要是现在的学习也能这么有趣就好了。
咱们也能从生活里学习知识,也能有个像孔子一样的好老师,还能跟同学们畅快地讨论问题。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读后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读后感
孔子他老人家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初听这话,感觉就像一个智慧的长者在你耳边悄悄传授绝世武功秘籍一样。
咱先说说“温故”这事儿。
就像我们小时候学骑自行车,刚学会的时候,那叫一个兴奋,满世界乱骑。
可过了一阵子不骑,再上去的时候,感觉都有点陌生了,搞不好还得摔个屁股蹲儿。
学习也是这样啊,知识这玩意儿,你要是学了就丢在一边,它就会像调皮的小精灵,悄悄地从你脑袋里溜走。
比如说数学公式,我要是好久不复习,再看到那些字母和符号,就跟看外星文似的。
所以“温故”就是要把这些知识小精灵给逮回来,重新熟悉熟悉,让它们在我们的脑袋里安居乐业。
最后说到“可以为师矣”。
哇,能做到温故知新,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这可不是说你就真的能去学校里站讲台了,而是说你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道路上,就像一个小导师一样。
你可以把自己从温故知新里得到的经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比如说,我发现了背单词的新方法,是因为我重新复习以前的单词本的时候总结出来的,那我就可以把这个方法告诉那些也在为背单词发愁的小伙伴们。
这时候,我不就像个小老师了嘛。
孔子的这句话啊,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学习的道路。
它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味地往前冲,去追求那些新的知识,还要时不时回头看看,把旧知识重新嚼一嚼,这样才能品出新的味道,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越游越远,说不定还能成为别人的小灯塔呢!。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读后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读后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他老人家这话说得可真是妙啊。
咱就先说说这“温故”。
就像我复习以前学过的数学公式,每次重新翻开那些做过标记的课本,就感觉像是在和老朋友重逢。
你看那些勾股定理啊,二次函数啥的,刚学的时候觉得它们特别难搞,就像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小怪兽。
可是当复习的时候,就会发现,咦,原来它们也没那么可怕嘛。
而且每次复习都能发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小细节,可能是解题时的一个小技巧,或者是这个公式背后更深层次的原理。
这就好比重新认识一个老朋友,发现他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一样。
再讲讲这“知新”。
温故还能知新,这可太神奇了。
就拿历史来说吧,我之前读古代史,就知道那些朝代的更替、皇帝的更迭,感觉就是一些干巴巴的事儿。
但是当我重新去读,结合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或者不同的历史解读,突然就有了新的感悟。
比如说,以前觉得秦始皇就是个暴君,可再深入了解后发现,他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这些事儿,在当时虽然劳民伤财,但从长远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这就像是在一个旧盒子里发现了新宝贝,这种感觉超酷的。
最后说到“可以为师矣”。
能做到温故知新,那还真有资格当老师呢。
你想啊,一个人要是既能回顾过去的知识,还能从中挖掘出新的东西,那他肚子里的墨水肯定不少。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他玩游戏特别厉害。
他总是把以前玩过的关卡反复研究,然后总结出新的打法。
后来他就开始在游戏论坛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好多人都跟着他学,这不就跟老师一样嘛。
他能做到温故知新,把自己的经验和新发现传授给别人。
总的来说,孔子的这句话就像一盏明灯,提醒着我们别学了新的就丢了旧的,要时不时地回头看看,说不定在那熟悉的知识里就藏着打开新大门的钥匙呢。
这不仅能让我们自己变得更有学识,要是把这些分享出去,还能成为别人的“小老师”,多有成就感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导读: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一)
刚读了一本书,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学当老师》。
这本流淌着教育智慧的书让我走近了孔子,走进了孔子的生活和思想,掩卷沉思,我们确实应该跟随孔子学当老师。
书的封面印着一行小字: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
反观教学现状,中国的家长历来责任心奇强,今天不愿意丢失落榜的脸面,明天更不忍心目睹孩子待岗的痛苦,于是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四处奔走物色名师家教,充分发掘孩子的时间和智力资源,决不允许孩子蹉跎光阴,虚掷年华。
这样虔诚的近乎愚昧的爱,让孩子埋藏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熄灭了童年所特有的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灵气,甚至不时演绎出触目惊心的人间悲剧!十年寒窗,学生们牺牲了自己应有的自由连同自己的花样年华。
一些表面上看上去天真活泼、热情开朗的学生,心中也会充塞着对学习的焦虑、填满对生活的恐惧。
曾经有个成绩优异的孩子这么说:“同学们都羡慕我:当班长、成绩好、会弹钢琴……其实我也有烦恼。
每天爸爸妈妈轮流管我学习:该做奥数了,该去练琴了,该读名着了……一刻也不得闲。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我们要学孔子的精神:潜心自己的事业,用纯净的良心成就一份责任,用艰苦的跋涉让教育多几份人性和温暖。
真的希望素质教育不再是浪漫的影像,而是真实的栖息;学校教育能应抹去追名逐利,呈
现出生命的润泽。
在我们教师真诚的微笑里,蓄满教育的阳光,让我们一起蹲下身子,弯下腰杆,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吧……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二)
我们学校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与《论语》结缘,与孔子相识。
孔子是万世师表,是金声玉振的集大成者,作为教师的楷模,他令我们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虽然在《论语》的阅读中我已经对孔子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但孔子是怎样当老师的?他的教育原则有哪些?作为老师应该向孔子学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仍然时时困扰着我。
最近,我终于在《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中找到了部分答案。
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周勇教授,他悄悄把”圣人“头上的光环遮了起来,聊天式地带我们走进了作为一个教师的孔子的世界。
结合着我自己读《论语》的点滴感悟,一个走过千年风烟的至圣先师那魁梧的身躯,仁厚的心地在我眼前逐渐清晰起来……作为一名老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角度上来看,《跟孔子学当老师》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呢?本着”反求诸己“的想法,我合上书页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整理出了几条心得,与大家共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可以改成:教之者不如好教者,好教者不如乐教者。
教学的最高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乐之者“,以学为乐,终身学习。
教师的追求难道不是成为一个”乐教者“吗?世上有什么比快乐还重要的!”工作着并快乐着“的格言不就是让我们在乐教中追寻职业的
幸福感吗?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足够了。
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
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是孔子告诫世人赡养老人要注重精神赡养,在此借用孔子的句式说上一句:”今之教者,是谓能教。
至于犬马,皆能有教;不敬,何以别乎?“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爱学生、尊重学生,不能想着象训练犬马一样去训练学生。
这种对待学生的态度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啊。
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马棚失火烧掉了。
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由此,我联想到以前,教室的玻璃碎了,我们进教室是不是一般先问:谁把玻璃打碎了?学一学孔子吧!我们应该这样问:玻璃碎了,伤到人没有?然后你再问玻璃碎的原因,这样问话的效果,哪一个更好就不言而喻了。
千万不要把这理解成仅仅是育人技巧的问题,这是师德、是仁爱的体现,他体现出一名教师大爱无痕的风范。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为子游这一句的后面缀上:学生数,斯气矣。
对学生要求太琐碎了,教师就会坠入烦恼与劳累之中,因此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婆婆妈妈的,把握与学生的距离也是一门学问。
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不能像一件器物一样只有某一方面的
用途)。
“我看过这样一则趣闻,人们发现马在冰上跑不会摔倒的秘密,就是它在冰上跑时永远也不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一条腿。
孔子在告诫我们,君子应多才多艺,否则当我们只能以某种技能谋生时,那就会摔得鼻青脸肿,就像小说中的孔乙己一样,百无一用。
新课改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注重老师自身的一专多能,我们教师应该”不器“,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教师的课堂提问,甚至是充满爱意的眼神,千万不要集中在几个学生的身上,否则将会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孔子说:”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学生不怕教师严厉,就怕教师偏心、不公平。
尽管这本书写得深入浅出,但我承认我还远远没有读懂孔子。
孔子就是一座丰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不深入研究和学习孔子,就不算入教育之门。
“我想:学习,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合上这本书,我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旅程便开始了……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三)
最近拜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虽然谈不上读精,却也受益颇丰。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得美好词语,蕴涵着一份宗教般虔诚、炽烈、隽永的”教学之恋“。
书中有两章的题目最吸引我——”我们有的,孔子没有“和”孔子有的,我们有吗?“。
带着疑问,伴着好奇心,我细读了其中的
内容,孔子没有能保障生活的”铁饭碗“即工作单位,没有固定的”月薪“、”职称“、或各种”荣誉称号“,更没有”国家“以”法律“来保护他的工作和薪水,最可悲的是连一段唯一的爱情,也因为李逵般的学生子路只知道扞卫”男女授受不亲“,认为老师不该有一份”丢人“的爱情而就此葬送了。
正如作者所问,近乎”光杆司令“的孔子缘何能成为万人仰慕的先生?孔子究竟有什么呢?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孔子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孔子有修养。
孔子有的,我们没有。
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中国教师的”根“。
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
是什么使没有学校的孔子不愁没有学生?是什么使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孔子教出如此优秀的学生?是什么使颜渊、子路这样的学生孜孜不倦、一心一意地向孔子学习?我思来想去,终于明白了,是孔子的人格魅力、人文修养。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众,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
修身为第一要。
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
那么,欲诲学生者,先修其身。
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养的文明人。
而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
要努力观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获取高深的知识和智慧。
有了高深的学问和智慧,就能心诚意实,言行一致,即
使无人在时,也照常遵守道德准则,保持情绪平稳,平常心,没有忧患,很好地修身。
回想到自己,在从教的道路上虽然曲折蜿蜒,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是一直不断地在学、不断地在提高自己。
除了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以外,其他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我也从来能乐意接受。
因为,我想到,只要我去尝试了,去努力了,就肯定会有所获!毕竟,一个人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这也算是一种所谓”为人的乐趣“吧!要是时时刻刻都在计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正比,在斤斤计较中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既不能满足自己物质方面的需求,又不能找得精神上的支撑点,学无所成、一无所获,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许大部分同行,也像我一样,还没有办法得到像孔子与教学那样柏拉图式的爱情,可是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像孔子那样,在教学工作中因为自己学得新知识、新方法,或者帮助学生取得新进步,从而令自己活得饱满、活得充实、活得实在!这种为人师的快乐,往往有时候能使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一些园囿与不足,而令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从而坚定信念。
很多现代人会这样觉得:人生在世,就是辛辛苦苦学习十几年,忙忙碌碌工作几十年,然后等着年老,等着死去,人啊,就是生活的机器。
但或许我们真的要从孔子的身上领悟到这一点:学习就是一盏明灯,失去它我们就很容易失去方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想,摆正了这样的心态,教书的哪怕还是一辈子的穷教书匠,也可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快乐。
师者,永怀”教学之恋“,跟孔子学当老师,
这是一段温暖的旅程,它让我深深的眷恋和无垠的自我期许,它会伴我快乐的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