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动车追尾事故

合集下载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目录一、基本情况3(一)事故线路情况 3(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4(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5(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 6(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7(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7(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11二、事故发生经过13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19四、事故原因和性质29(一)事故原因29(二)事故性质30(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30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38(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38(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38(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56(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56(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57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57(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57(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58(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60(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61(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62(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63(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65(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66“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处理等工作。

7.23铁路事故

7.23铁路事故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公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

国务院近日批复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铁道部、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上海铁路局等单位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

对于相关责任人员是否涉嫌犯罪问题,司法机关正在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处理54名责任人受党纪政纪处分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

其中,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另案一并处理;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总经理、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骋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已因病去世,不再追究责任。

对其他责任人员,根据其应承担的责任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

会议决定,责成铁道部和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分别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责成国务院国资委对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依法进行整顿,重新组建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列控所。

探因设计缺陷把关不严处置不力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

723动车追尾事故原因深究(参考模板)

723动车追尾事故原因深究(参考模板)

723动车追尾事故原因深究:“不可能”的事故作者:|出处:南方周末| 2011-07-29 11:46:13 |阅读:69646次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介绍,“7·23”动车追尾事故原因初步查明,只待有关方面权威发布。

信号系统地面设备本身的设计问题使雷击造成的故障升级,红码发成绿码,错误发出绿灯信号,引导D301前行追尾。

从23日20:25开始,一系列似乎合理的复杂调度实际上把两辆动车放到了危险的悬崖边,而信号设备的故障最终把两车推下了悬崖。

“必须出现”的红灯事发5天了,寿达山仍然对他看见的那一幕困惑不已:前面的那辆火车为什么突然停下来?寿达山是“7·23”动车追尾事故当地若干目击者之一。

事故发生地位于温州双屿镇下岙村,这里是温州城郊的一个“城中村”,村民们与数倍于村民的外来务工者聚集此处。

来自安徽宿州的寿达山在一个鞋厂上班,他的厂子离出事地点不到一百米。

“前面的那辆车”就是D3115,7月23日20:23,列车停在了高架桥上。

在其后12公里的永嘉站,是另一辆动车D301。

距离两车追尾的惨剧发生,还有最后的8分钟。

一份网上流传的火车“调度记录”详细描述了事故发生前这一段复杂惊险且令专业人士费解的调度作业过程。

南方周末分别向多位有关专家、温州南站相关负责人求证,基本认可这份记录的真实性。

根据这份调度记录,可以还原两车的行驶状态。

在此之前,温州南站发现永嘉方向下行来车三接近(临近车站的三个闭塞分区,约5-6公里)电路出现红光带(无理由全部显示为红灯的故障 ) 。

因此调度布置温州南站与永嘉站均转入非常站控。

据了解,事故线路使用CTCS-2列控设备,正常情况下列控设备会将铁路隔成若干区间,一个区间理论上只能放入一辆列车,列车进入后,区间尾部信号灯将显示红光。

同时,铁道信号设计采取的是“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即假如出现故障问题,则自动导向安全一方的技术原则。

假如地面信号系统损坏,无法发现列车信息,则该区间永远显示红灯。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篇一:事故解析事故解析京沪线动车事故回顾初步分析无论是雷击铁轨造成故障,还是路段上突然有车停驶,在调度部门的屏幕上,都应该立刻出现刺眼的“红光带”,调度中心可以立刻指挥后车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接下来,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无论是用列车自带的通讯系统或“对讲机”显然,这层安全策略也没有起作用。

是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D3115停下来之后,不知是前车人员的责任,还是调度中心的责任,导致后车没有及时收到这一消息。

而此时,同样晚点的D301次,正在以极高速度向前车驶来。

CTCS-2列车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是用来做“制动”的。

列车在CTCS-2下,会被自动监控速度,一但速度过高,造成本车与前车的距离低于“离前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列车将被自动减速。

按理说,当前车突然停驶后,后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立刻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7·23”动车追尾因温州南站信号设备设计存严重缺陷根据初步分析,前车 D3115减速运行后,闭塞信号经由钢轨传送给后续设备,安装在地面的信号灯并应该显示为红灯,但却错误显示为绿灯,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

调查组表示存在设计缺陷的信号设施。

事故信号的还原分析事故信号错误,初始信号:车站 [红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调度发信号让A车进站,正常信号显示是车站 [绿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但信号错误显示为:车站 [绿区] A车 [绿区] [红区] [绿区] B车,红区过短甚至没有,B车行驶看到的全是绿区或者短暂遇红区后又突然变成绿区,最终造成追尾。

事故主要4方面的问题根据他们的汇报,这次事故主要是由于温州南站的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致使在雷击下红灯变成绿灯显示(错误)造成的,主要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电路设备发生故障以后,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有可能发生错误,说明他们的安全性和责任性不强。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2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

对于任何铁‎路专业人士‎而言,动车组相撞‎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动车组‎装有自动防‎护系统(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导致后车‎停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

那么,这起不可思‎议的事故究‎竟如何发生‎的?南方周末记‎者由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了解到‎,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其中调度方‎面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信号系统‎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最致命‎的错误。

此前,由铁道部总‎调度长调任‎上海铁路局‎担任局长的‎安路生在事‎故发生后曾‎向外界通报‎了7.23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他是这样说‎的,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而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人们对此次‎事故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总‎的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原因。

系统方面的‎原因是铁路‎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雷电和‎暴雨的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723动车事故是中国铁路史上一次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在2011年7月23日,涉及甬温线(宁波至温州)的动车组列车。

这次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1人受伤,其中还包括一名外籍旅客。

根据官方的事故报告,事故起因主要为设备故障和人员失误。

以下是对这次事故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设备故障是导致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调查,事故发生时,动车组的牵引系统存在故障。

具体来说,动车组的受电弓(电力机车设备,用于将电流从接触网引入机车)出现了故障,导致其与接触网之间的接触不良,进而引发了事故。

此故障的原因可能为制造商的质量控制问题,或者是设备在日常维护中未得到妥善的保养和修复。

其次,人员失误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

根据报告,当时动车组的相关操作员并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牵引系统的故障。

再者,相关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并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甚至在非必要情况下进行了错误的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这种人员失误表明了铁路公司在员工培训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另外,从这次事故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在安全性与设备质量上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尽管中国高速铁路在发展速度和总长度上都有很大进步,但是安全性能和技术水平却并非简单增加投入就能提升的。

铁路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在铁路建设和运营中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实验验证和安全检测,以确保其安全性。

然而,尽管723动车事故带来了沉痛的教训,但也催生了中国铁路安全性能的提升。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牵引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牵引设备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

此外,中国铁路总公司也加强了对动车组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并加大了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安全性能。

除了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措施外,公众对铁路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得到了提高。

关于“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组追尾事故”中54名责任人被处理的资料

关于“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组追尾事故”中54名责任人被处理的资料

关于“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组追尾事故”中54名责任人被处理的资料(来源于新华网)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周密细致的现场勘察、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是:1、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研发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使其上道使用。

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2、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

因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司机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

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3、上海铁路局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追问:“7.23”动车追尾事故的真正原因

追问:“7.23”动车追尾事故的真正原因

追问:“7.23”动车追尾事故的真正原因设计缺陷说解释不通“7·23”动车追尾事故的真正原因据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28日说,“7·23”动车事故是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显示为绿灯。

他还说,存在设计缺陷的信号设备由北京一家研究设计院设计,2009年9月28日投入使用。

另外,在雷击造成温州南站信号设备故障后,电务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加上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暴露出铁路部门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不到位……是培训不到位还是管理不到位?是一时疏漏?还是闪烁其词?首先,从时间上算起“7·23”动车追尾事故是前车追后车,是谁把后车放行到了前面,而叫前面的车撞到了后车的尾部?你能说是雷电造成的?难道雷电也都进步到智能化时代了?说的通吗?其次,唯独被追尾的D3115次动车遇到的都是红灯,而被人为放到后面的D301次动车遇到的是一路绿灯。

这样看来雷电不但可以控制信号灯,还知道组合排列(不要损毁,而是要入侵)红变绿,还能叫信号灯绿变红,想不撞上都不行,这是设计缺陷呢还是设计者故意给雷电开的后门?第三,列车的那个什么防止追尾系统在关键时刻为什么也失去的功效?什么运行间隔区,什么8公里自动停车的,这怎么到了关键时候都不起作用了,再有这个什么防止列车追尾系统使用的是使用的什么原理?是列车随行车路线感应,还是通过GPS卫星定位?为什么开始说的事故原因是雷电造成的停电事故引起的?而现在又变成了雷电改变了线路信号?这结果怎么越查越离谱,越查越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查不出凶手以后还要出事,今天敷衍了事就意味这明天有更大的悲剧。

设备不应该替人来担当它担负不起的罪名,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能用设计缺陷来把人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更何况任何设备的主体都是由人来把控的,能力不行的一定要下课,饱食终日的必须下岗。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在7.23动车追尾事故中,根据列车正常的时刻表显示,D301次正点抵达温州南站的时间为19点42分,D3115次列车正点到达时间则是19点57分。

在永嘉站内,为何D3115次列车率先开出,从而将D301次甩在车后,这是事故的关键。

甬温铁路上实施了CTCS-2级列车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向列车传输运行许可信息和线路数据,是监控列车安全运行的中枢神经。

CTCS-2系统包括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 TP)、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 TS)、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 TO)三个部分。

在此次事故中,A TP子系统成为被广泛关注的角度。

A TP子系统可以同时配备在列车和车站。

在列车上配备的A TP子系统,如果正常工作,可以识别列车前方以及运行环境信号,据此判断是否需要自动减速或制动,以强迫列车停驶。

配备在车站内的A TP,也可识别相关信号,向车站内调度员及时显示,并自动作出判断。

因此,即使D301次列车上的车载A TP子系统因为雷击无法工作,车站方面仍可通过GSM-R系统向司机下达紧急制动命令,避免出现追尾悲剧。

GSM-R系统是普通用户使用的GSM移动通信系统的铁路特制版。

通俗地说,在列车与列车之间,列车与车站等之间的语音对话,都由一个特殊的“手机”实现的,这个“手机”的样子区别于普通用户使用的手机,但两者都可实现“打电话”的功能。

如果转入手动,必须联系前后的列车,确认合法间距,才符合操作规程。

然而,纵然甬温线上采用了上述几种技术手段确保列车安全行驶,但在7月23日这个电闪雷鸣的暴雨之夜,它们仍然无法阻挡D301次列车剧烈地向D3115次列车撞去。

D301次列车在撞上D3115次列车时的瞬间速度超过100公里/时,这表明D301次列车司机未按规定制动距离对列车施行紧急制动,因此很有可能直到列车司机目视前方出现了异常情况,才拉下了紧急制动,导致列车还未成功停车前,就用完了仅剩的一小段制动距离,最终与前车发生追尾。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2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

对于任何铁路专业人士而言,动车组相撞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动车组装有自动防护系统(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导致后车停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

那么,这起不可思议的事故究竟如何发生的?南方周末记者由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了解到,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其中调度方面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信号系统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最致命的错误。

此前,由铁道部总调度长调任上海铁路局担任局长的安路生在事故发生后曾向外界通报了7.23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他是这样说的,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而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人们对此次事故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总的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原因。

系统方面的原因是铁路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雷电和暴雨的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

人为方面的原因又有以下几个方面:1、车站调度员错误的将两列动车放入同一信号故障区间。

据了解,事故线路使用CTCS-2列控设备,正常情况下列控设备会将铁路隔成若干区间,一个区间理论上只能放入一辆列车,列车进入后,区间尾部信号灯将显示红光。

温州动车7.23事故事故处理流程

温州动车7.23事故事故处理流程

温州动车7.23事故事故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7·23温州动车事故:应急响应与事故处理流程回顾2011年7月23日,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发生的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安全事件。

7-23动车追尾事件中政府回应的不足及原因

7-23动车追尾事件中政府回应的不足及原因

“7-23动车追尾”事件中政府回应的不足及原因摘要:“7·23动车追尾”是中国铁路史上发生的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

而政府在这起事故中对于公众的回应却不尽如人意,对该事件政府回应不足的原因有:一是看待公民网络参与的观念落后;二是回应意识不强;三是回应能力不足。

关键词:动车追尾;政府回应;原因分析一、“7·23动车追尾”事件梗概2011年7月23日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

这次事故造成40人(包括3名外籍人士)死亡,约200人受伤。

温家宝总理2011年7月28日上午实地察看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

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为91.5万元。

2011年12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认定为一起设计缺陷、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刘志军、张曙光负主要责任。

二、从“7·23动车追尾”事故看政府回应存在的问题铁道部的新闻发布会作为“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次官方回应,理所应当成为代表政府向社会各界公布这起事故的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和披露与事件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回答媒体提问的一个平台,但回应的过程却存在诸多的问题。

虽然我们不排斥是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个人能力问题,但可以看出新闻发布会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现实中政府回应的经验不足。

1.政府回应速度迟缓在“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之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反应起来,积极组织人员开展救援工作,并强调要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

但铁道部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却姗姗来迟,直到事故发生超过了24小时才被召开。

这段时间,互联网早已沸腾,公民也已积极地参与到了关于这起事件的讨论中。

7.23甬温线动车组事故观后感

7.23甬温线动车组事故观后感

7月23日清晨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国宁波至温州高速铁路发生混乱。

一辆高速列车从铁路上脱落,最后与一座桥发生正面碰撞,留下了破
坏痕迹,并造成众多人员伤亡。

这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使全国掀起了波澜,引发了人们对高速铁路旅行安全的担忧。

作为这种交通方式的经
常使用者,我不得不思考一下这起灾难,共享我对此事的两分钱。

这起事故是一个巨大的闪烁的霓虹灯,提醒我们大家,保持铁路基础
设施的安全和健全至关重要。

听好了:一场疯狂的雷暴和一些严重的
洪灾导致铁路轨道的一整块坍塌,然后它把火车送下铁路。

这就像某
种动作电影,对不对?但严重的是,这整个Shebang 真正锤子回家
只是我们的铁路系统是多么脆弱当大自然发脾气。

我们必须开始认真对待这些东西,伙计们!我们需要投资超级强大的基础设施并跟上
维护游戏确保我们准备好任何野生天气我们的方式。

毕竟我们还有
乘客和船员指望我们让事情顺利进行下雨或闪耀!
这个事件在运行这些超快列车时,使超严格的安全规则和协议变得重要。

我国的高速铁路网都涉及到顶尖的技术和效率,但这次坠机表明,这些系统潜伏着一些真正的风险和弱点。

铁道工人必须把安全作为首
要任务,定期检查、维护和培训方案,使事情运转得非常顺利和安全。

豁免和问责是事故后必须的,所以每个人都知道正在做些什么来阻止
它再次发生。

这一可怕的事件是一个巨大的警醒,要求全面反思安全
做法,并采取更严格的措施,确保乘客和铁路工作人员的安全。

让我
们让这列火车回到轨道上,伙计们!。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1. 背景在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某省某市的高速铁路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动车事故。

这起事故导致多人受伤甚至死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上的讨论。

本文将对该事故展开调查并撰写相关的报告。

2. 事故概述事故发生在当天下午的高峰期,一列载有乘客的动车在行驶中突然出现故障,造成车辆失控。

最终,动车撞向了前方的一列货车,并发生了严重的碰撞。

事故导致数十名乘客受伤,其中部分伤势较为严重,目前有数人不幸遇难。

3. 事故原因分析根据初步的调查和现场勘察,事故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因素:3.1 设备故障初步判断,事故的发生与动车的设备故障有关。

动车的制动系统可能存在故障,导致列车无法正常刹车。

这可能与动车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有关,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

3.2 人为失误事故中可能存在相关人员的失误。

例如,列车驾驶员的操作错误,导致无法及时察觉到车辆的异常情况,并未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此外,对于货车的控制也可能存在疏漏,未能及时避让动车。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来确定。

3.3 基础设施问题在事故发生的高速铁路上,是否存在相关的基础设施问题也需要关注。

例如,铁路的信号系统是否工作正常,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4. 目击证人证言在事故现场,有多名目击者提供了自己的证言。

根据这些证人的描述,事故发生时,动车一度出现失控情况,并试图通过紧急制动来减速停车。

然而,动车仍然没有能够停下来,并与前方的货车发生了严重的碰撞。

这些目击证人的证言将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提供重要的线索。

5. 救援与善后工作事故发生后,相关的救援工作得到了及时的展开。

救护车和消防车迅速赶到现场,将受伤的乘客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同时,警方和交通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封锁和疏导工作,以确保其他车辆的安全通行。

相关部门也积极展开善后工作,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并对伤亡人员和家属进行安抚。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事件概述723动车事故是指发生在2022年7月23日的一起铁路交通事故。

当天,一辆行驶在某条高速铁路上的动车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列车脱轨并发生严重的事故。

这起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伤亡,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调查。

事故现场勘查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现场勘查工作。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的发生地点位于一段高速铁路的一座桥梁上。

事故现场存在明显的脱轨痕迹,车辆遭受了严重的损坏,并造成了铁路线路的受损。

调查分析经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初步的调查结论:1.设备故障:事故发生时,动车出现了严重的设备故障,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行驶。

这种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缺乏及时维护所导致的。

2.人为因素: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列车的驾驶员在事故前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状况。

这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突发而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做出反应,或者是由于驾驶员对设备故障的认识不足。

3.基础设施问题:事故发生地点的桥梁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问题,这也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进一步的结构检查和评估将有助于确定桥梁是否存在缺陷。

安全建议基于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安全建议,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1.定期维护和检修: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对于高速铁路等关键设施,应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提高驾驶员培训:对于驾驶员,需要提供更加全面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和应对各种设备故障情况。

这样可以增加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基础设施检查:对于关键的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应定期进行结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4.强化安全文化:铁路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鼓励员工报告和处理设备故障,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教训总结723动车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723动车事故是指XX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了解!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

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铁道部、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上海铁路局等单位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

【原因】系多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号集团设备存设计缺陷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设备招投标把关不严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

●雷击导致电路发生故障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上海铁路局处置工作不力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存在处置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追责】给予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见右表)。

723事故分析参考[TVB新闻透视温州动车追尾].

723事故分析参考[TVB新闻透视温州动车追尾].

723事故分析参考[TVB新闻透视温州动车追尾]723事故分析参考[TVB新闻透视温州动车追尾]文/源声态汤圆,2011.7.23,温州出现了”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意外“事故,***号列车D301撞上D3115列车后尾,当场造成了四节车厢脱轨,掉下20米高的桥下,其中一节车更是垂直悬空。

造成了40人死亡,将近200人伤。

19:39,因为雷电令到永嘉站与温州南之间的三个区间的路灯出现问题而变为红灯,维修人员赶去现场检查维修。

19:51,被撞的列车D3115行驶到永嘉站,因前面有红灯而停留在永嘉站。

调度员将永嘉站和温州南站之间的区间转为“非常站控”,也就是,可以不用理会警示,用人手操作列车行驶。

20:12,D301行驶到了永嘉站,此列车是不停永嘉站的,因为前面区间出现了问题,故停留在永嘉站。

此时,有乘客证实,永嘉站在这个时候,同时有两列车。

根据时间表,列车D301应在19:42,驶到温州南。

这就说明,当时该列车误点超过了半个小时了(约晚点39分钟,因为永嘉站到温州南站D3115的时刻表为9分钟)。

也就是说,D301应该在D3115的前面。

20:15,D301停在永嘉站的三分钟后,调度中心通知D3115开车驾驶,不用理会前面坏了的信号,直接手动操作以时速20公里遇到红灯目视行驶,授权该列车可以直接闯红灯。

20:24,调度中心通知D301列车开车,但是没有叫列车限速,也没有说该列车可以闯红灯。

此时前面的D3115刚驾驶到第一盏红灯的区间。

按照规定,要等候两分钟请示,然后改以目视模式慢速行驶。

20:26,调度联络温州南站车站确认D3115已经驶入之前的故障区,此时,红灯消失。

这个时候,调度中心还是叫D3115列车慢车入站。

20:31,D3115慢速行驶大约是两公里路后,后面的D301已经高速撞上来了。

我画一个简单图,通过物理角度来描述一下:AD为永嘉站到温州南站之间的距离,约为18公里,分为9个区间,7,8,9三个区间是路灯信号设备故障区域。

723事故树分析案例

723事故树分析案例

723事故树分析案例第1篇:723动车追尾事故723动车追尾事故关键词:追尾、透明度、态度、领导、不足、完善、应急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事故造成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车辆脱轨,D301次列车第1至5位车辆脱轨(其中第2、3位车辆坠落瓯江特大桥下,第4位车辆悬空,第1位车辆除走行部之外车头及车体散落桥下;第1位车辆走行部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前半部,第5位车辆部分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后半部),动车组车辆报废7辆、大破2辆、中破5辆、轻微小破15辆,事故路段接触网塌网损坏、中断上下行线行车32小时35分。

[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40名遇难者身份确认,其中有3名外籍人士。

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胸口被车闸刺穿,可以推论司机通过肉眼看到前面的列车时,做过刹车的处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温家宝总理2011年7月28日上午实地察看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

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为91.5万元。

2011年7月24日14时左右,张德江主持召开现场会,指示成立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指挥部,由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任总指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任副总指挥。

会上宣布成立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任组长。

该调查组全体会议28日在温州宣布了调查组组成人员名单,并明确了调查组的主要工作职责。

2011年12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认定为一起设计缺陷、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刘志军、张曙光负主要责任。

在这次事故的公关处理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次的处理过程是公开、透明的。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篇一:事故解析事故解析京沪线动车事故回顾初步分析无论是雷击铁轨造成故障,还是路段上突然有车停驶,在调度部门的屏幕上,都应该立刻出现刺眼的“红光带”,调度中心可以立刻指挥后车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接下来,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无论是用列车自带的通讯系统或“对讲机”显然,这层安全策略也没有起作用。

是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D3115停下来之后,不知是前车人员的责任,还是调度中心的责任,导致后车没有及时收到这一消息。

而此时,同样晚点的D301次,正在以极高速度向前车驶来。

CTCS-2列车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是用来做“制动”的。

列车在CTCS-2下,会被自动监控速度,一但速度过高,造成本车与前车的距离低于“离前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列车将被自动减速。

按理说,当前车突然停驶后,后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立刻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7·23”动车追尾因温州南站信号设备设计存严重缺陷根据初步分析,前车 D3115减速运行后,闭塞信号经由钢轨传送给后续设备,安装在地面的信号灯并应该显示为红灯,但却错误显示为绿灯,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

调查组表示存在设计缺陷的信号设施。

事故信号的还原分析事故信号错误,初始信号:车站 [红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调度发信号让A车进站,正常信号显示是车站 [绿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但信号错误显示为:车站 [绿区] A车 [绿区] [红区] [绿区] B车,红区过短甚至没有,B车行驶看到的全是绿区或者短暂遇红区后又突然变成绿区,最终造成追尾。

事故主要4方面的问题根据他们的汇报,这次事故主要是由于温州南站的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致使在雷击下红灯变成绿灯显示(错误)造成的,主要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电路设备发生故障以后,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有可能发生错误,说明他们的安全性和责任性不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3动车追尾事故
关键词:追尾、透明度、态度、领导、不足、完善、应急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事故造成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车辆脱轨,D301次列车第1至5位车辆脱轨(其中第2、3位车辆坠落瓯江特大桥下,第4位车辆悬空,第1位车辆除走行部之外车头及车体散落桥下;第1位车辆走行部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前半部,第5位车辆部分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后半部),动车组车辆报废7辆、大破2辆、中破5辆、轻微小破15辆,事故路段接触网塌网损坏、中断上下行线行车32小时35分。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40名遇难者身份确认,其中有3名外籍人士。

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胸口被车闸刺穿,可以推论司机通过肉眼看到前面的列车时,做过刹车的处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温家宝总理2011年7月28日上午实地察看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

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为91.5万元。

2011年7月24日14时左右,张德江主持召开现场会,指示成立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指挥部,由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任总指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任副总指挥。

会上宣布成立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
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任组长。

该调查组全体会议28日在温州宣布了调查组组成人员名单,并明确了调查组的主要工作职责。

2011年12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认定为一起设计缺陷、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刘志军、张曙光负主要责任。

在这次事故的公关处理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次的处理过程是公开、透明的。

政府公开了事故调查组和专家组的名单,他们每个人的信息和职责都清晰的展示在公众的面前。

他们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时的向公众说明,且通过媒体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有关人员的失职和处理结果有全面的了解。

政府也及时公开了具体的调查结果,使大家能全面地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死亡人数以及整个事故的严重程度。

另外,此次事故的主要领导也出面了,而且态度非常地真诚。

事故调查组由浙江省长任总指挥,亲自指导事故的调查情况,并及时向人民群众传达调查结果。

国家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7月28日上午到温州察看了事故发生现场,而且深刻的悼念遇难者,看望受伤人员,对遇难者的家属鞠躬表示最深切的慰问。

同时还举行媒体见面会,向媒体具体的说明了善后的情况。

铁道部门针对这起事故的发生,也在新闻发布会上非常诚恳的向广大旅客鞠躬表示深深的歉意。

但是在针对这起事故的公关处理中非常明显的出现了几点不足之处。

首先是时间问题。

事故发生在7月23日,而7月28日才通报初步分析结果,而《道歉信》却是在27号发布的,这明显就存在时间
差,让群众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政府提前沟通好、准备好的。

其次,官方回答与事实不符。

在24号上午,一位救援人员清晰地说“现场的救援人员搜索已经结束”,而后来却又救出了伊伊。

之前媒体还多次地问过救援人员是不是真的结束了,对方很肯定的回答里面没人了,活的都救出来了。

伊伊的被救,让官方的话显得苍白无力,让人们对官方的发言多了分怀疑。

再次,赔偿协议背后有“猫腻”。

开始许多遇难者家属都没有签订赔偿协议,在等着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给个说法,说法还没出,就有遇难者家属签了赔偿协议,原因居然是有关领导找他们谈了话,他们考虑了家族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只好签了协议。

这样的结果怎能不让人寒心?
最后还有居然禁止律师帮助受害者家属言论。

在26号,温州各大律师事务所接到这样的通知:所有接到寻求法律帮助要求的律师所和律师,在第一时间向市局律管处和律师协会报告,不得擅自解答与处置。

随后,28号温州市司法局和律协发表声明,司法局称律协擅自署该局之名;律协称本意是为避免律师出差错,并致歉。

这样的致歉会有多少人相信呢?
通过这次的723事故,国家要完善列车控制中心的系统,严格审查系统工作的情况,确保其运行正常,也要及时修理有故障的仪器,同时也要提高技术工作人员的素质,以便他们能够更加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职责,争取不放过一点瑕疵,使整个系统零误差的运行。

铁道部门也要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和标准。

从这次事故中发现的
规章制度的缺漏中来完善它,使其尽可能地全方面的保障乘客以及工作人员各自的义务和权利。

这样还可以提醒工作人员保持高度警觉,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可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对事故进行初步判断。

通过此次事故的公关处理,我们可以发现铁道部门应对突发情况还是不够的,因此政府要加强铁路应急管理。

要快速而准确的制定应急预案,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要根据不同地点、不同天气、不同时间等因素制定不同的应急措施。

同时我们还可以成立一个应急队伍,以便能及时地响应事故并救出伤员。

参考文献:
/view/6167343.htm
/data/thread/1638757/2729/09/97/8_ 1.html
/c/2011-12-28/201223711187_2.sht 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