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发展状况
南沙区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南沙区工业发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98b6cd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1.png)
南沙区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南沙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南端,是中国唯一的海岛型区域经济开发试验区,
也是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
南沙区工业发展情况备受关注,下面我将对南沙区工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南沙区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南沙区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
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其次,南沙区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南沙区拥有南沙保税区、南沙自贸区、
南沙港工业区等一批高标准的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在引进先进技术、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南沙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南沙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次,南沙区工业环境持续改善。
南沙区加大环保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推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加强污染治理,不断提升工业园区的环境质量。
同时,南沙区还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工业环境。
最后,南沙区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南沙
区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工业环境持续改善,南沙区工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总的来看,南沙区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
我们将继续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持续改善工业环境,推动南沙区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南沙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以上就是对南沙区工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给予指导
和支持,共同推动南沙区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广东产业的发展趋势
![广东产业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f1bce3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e.png)
广东产业的发展趋势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的经济引擎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中,广东省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广东产业发展的趋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广东产业发展的现状1.1 制造业:广东的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制造基地之一。
广东拥有发达的制造产业链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主要的制造业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机械设备、纺织服装、化工等行业。
广东的制造业产值占到全省GDP的很大比例,但是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以及国际竞争的挑战。
1.2 服务业: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广东的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截至2019年,广东省服务业占比达到了50%以上,其中金融、信息技术、商贸物流等领域表现突出。
广东的金融中心地位不断巩固,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的设立和扩张。
与此同时,广东的商贸物流业也发展迅速,进一步提升了广东的经济竞争力。
1.3 创新创业:广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广东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创新创业。
广东的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2019年广东省的研发投入总额超过90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广东也积极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了大量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二、广东产业发展的趋势2.1 制造业升级: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加,广东的制造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
广东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大对高科技制造业的培育和支持。
同时,广东还将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变。
2.2 服务业继续扩大:服务业在广东的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广东的服务业需求将继续扩大。
尤其是金融、信息技术、旅游、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
广东还将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扩大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推动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协同增长。
广东省东莞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总产值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24版
![广东省东莞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总产值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e945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4.png)
广东省东莞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总产值情况数据分
析报告2024版
一、总体情况
2024年,东莞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的总产值达到X亿元,比上年增长X%。
可以看出,东莞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二、行业分析
从行业角度来看,电子信息产业依然是东莞市的支柱产业,占据总产值的X%。
其次是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工及制药业、纺织服装业等行业。
这四个行业的总产值占据了东莞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总产值的X%。
三、企业规模分布
东莞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涵盖了不同规模的企业,从小型企业到大型企业都有涉及。
然而,在总产值贡献方面,大型企业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2024年,东莞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中,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总产值所占比例分别为X%和X%。
由此可见,大型企业对东莞市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外贸情况
东莞市的工业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也积极拓展了海外市场。
2024年,东莞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的出口总额达到X亿美元,比上年增长X%。
这一数据表明,东莞市工业企业的出口业务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对东莞市工业企业的总产值贡献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2024年东莞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的总产值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
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工及制药业、纺织服装
业等行业是东莞市的支柱产业。
大型企业在东莞市工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东莞市工业企业的出口业务也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这些数据表明,东莞市工业经济在2024年继续稳步向前发展,为东莞市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广东河源市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广东河源市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8ab1d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44.png)
广东河源市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何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广州510610)摘要:河源市经济发展战略是融入深莞惠经济圈,该市以“四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业成为优势产业,第三产业经济地位逐渐上升,多元化创新体系构建初见成效。
但是河源工业产业发展存在不少问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单一,尚未形成主导产业群,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关键词:河源市;工业产业;现状;问题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撑主体,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
河源市把主动融入深莞惠经济圈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粤东西北前列,努力争当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排头兵的新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分析河源市工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及存在问题。
一、河源工业产业发展现状(一)以“四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1.工业主导型经济,第三产业经济地位逐渐上升。
2010-2016年,河源市第二产业占产业总产值比重最大,超过45%;第一产业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从2014年起,占比低于12%;第三产业占比缓慢上升,2015年开始超过40%。
2.电子信息业成为优势产业,近五年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上涨。
该产业主营收入占工业主营收入总额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接近1/5,2014年则超过1/4,占比为28.20%。
近五年,河源市工业主要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这四类行业工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都超过5%。
此外,医药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
(二)多元化创新体系构建初见成效1.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近三年持续增长,发展势头良好。
河源市工业企业新产品生产在2011年达到高峰后,进入低潮,2013年新产品产出陷入近五年最低谷。
但2014年、2015年新产品生产回暖,发展迅猛,2015年新产品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这三项指标已接近2011年的水平。
2024年广东现代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2024年广东现代产业发展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9ae84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2.png)
2024年,广东省现代产业持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在全国整体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广东省的现代产业表现出色,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以下是对2024年广东省现代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
首先,广东省在2024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速。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省GDP增速达到了1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广东省现代产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增长。
广东省在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推动现代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投资环境和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在2024年,广东省的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强科研与产业的协同发展,培育壮大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企业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广东省现代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另外,2024年广东省服务业也表现出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需求日益增长,广东省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
2024年,广东省服务业增速达到了10.8%,超过了工业增速。
其中,信息技术、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服务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广东省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支撑。
此外,2024年广东省还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拓展和支持。
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广东省在2024年积极培育了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广东省成功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为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的来说,2024年广东省现代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广东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广东省在未来将继续推动现代产业的持续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工业母机(机床)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广东工业母机(机床)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95c16a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e.png)
广东工业母机(机床)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文/尚学峰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事关产业基础高级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数控技术是战略性核心技术,五轴联动以上高档数控系统和机床装备被视作国际战略物资,受到西方国家严格的出口限制。
本文分析了广东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国内外发展情况1.传统工业强国继续领跑全球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德国、日本、美国、瑞士、意大利等是全球领先的高端机床生产国家(见表1),拥有强大的技术、规模和品牌优势,并占据全球主要市场。
2018年全球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达107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达1310亿美元,主要机种包括车床、磨床、电火花、激光、超声波机床、综合加工机床等。
2.我国市场需求推动全球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快速增长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数控机床产生了巨大需求,推动了全球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机床市场最大工业母机(机床)是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处于制造业价值链和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我国虽然是全球机床市场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存在机床大而不强的问题,许多高端机床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面临断供风险。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机床产业发展情况,在分析广东机床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邍 㕂꣢곝㼺侨䱽劼䎯⟱⚌㕂㹻⟱⚌ぜ獦德国哈默、奥美特、巨浪、DMG、斯宾纳、斯塔玛、西门子、利勃海尔日本发那科、马扎克、森精机、大偎、捷太科特、牧野、丰田工机、沙迪克、精工瑞士米克朗、宝美、斯特拉格、利吉特、威力铭美国MAG、哈挺乔堡其他意大利菲迪亚、西班牙达诺巴特专家论道的生产国、消费国、进口国以及第三大出口国。
2018年,全国机床产业规模达3389亿元,同比增长10.7%,预计2024年或超5700亿元。
2018年,全国机床进口总额为94.6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5.8%,主要进口机种包括电火花、激光、超声波加工机床、磨床及车床等,进口值占消费比重为32.8%。
广东调研企业发展现状报告
![广东调研企业发展现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c22010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1.png)
广东调研企业发展现状报告一、前言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也是全国经济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
长期以来,广东一直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区域。
本次调研以广东省为对象,对广东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以期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总体情况广东作为经济发展最为先进的省份之一,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广东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创新力强广东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培养本土创新人才,广东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为主导的企业更是成为行业的标杆。
2. 规模较大广东拥有众多规模较大的企业,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总部常驻广东。
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广东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税收收入。
3. 产业结构不平衡广东的产业结构较为集中,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支撑。
虽然这些行业对经济贡献较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未来广东应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4. 人才短缺广东企业在发展中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足,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广东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人力资源。
三、发展瓶颈和问题在广东企业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1. 市场竞争激烈广东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力度,同时加强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利润空间。
2. 环保压力加大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政府环保政策的不断收紧,广东企业在环保问题上面临较大的挑战。
企业需要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绿色升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融资难题广东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一定的难题,特别是中小企业更加困难。
广东工业发展状况
![广东工业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da165f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1.png)
广东工业发展状况广东省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开放的先行者之一、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对外贸易中心,广东工业发展状况十分突出。
本文将通过分析广东工业的发展历程、产业结构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前景等方面,详细探讨广东的工业发展状况。
广东省的工业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广东率先开放并吸引了大量内外投资,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
在开放之前,广东的工业产业相对落后,但凭借着地理优势和经济政策的推动,广东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广东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从初创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广东省的工业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导,包括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
广东省以深圳、广州、东莞等城市为代表,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显著。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广东省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其中包括大量的电子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领域。
广东的机械装备产业也具有一定规模,尤其是以汽车和机床制造为主的领域。
此外,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也保持了较高的生产规模和出口量。
广东省的工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工业的高度集聚和规模化生产,广东省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废弃物处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其次,人力资源紧缺也是一个限制广东工业发展的瓶颈。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省的工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劳动力市场供应不足,导致企业面临着用工难的问题。
此外,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也是一个制约广东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然而,广东省的工业发展依然面临着较好的前景。
首先,广东省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广东连接珠三角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与港澳相邻,便利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为工业的物流和外贸提供了便利。
其次,广东在开放之初就率先开放,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这为广东省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技术水平提供了基础。
广州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广州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751e74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7.png)
广州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和科技中心,其产业发展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广州作为国内外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城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流入。
本文将从广州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广州的产业结构广州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迁。
在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的主要产业是传统制造业,包括纺织、鞋业、电子等。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广州开始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目前,广州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先进制造业是广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广州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制造企业,如广汽集团、美的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汽车、家电、机械设备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此外,广州还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
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广州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现代服务业是广州经济的新兴动力。
广州积极发展金融、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提高了城市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随着广州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为广州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现代农业是广州的重点产业之一。
广州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如丰富的水源、适合种植的土地等。
广州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在农业科技方面,广州同样加大了投入,推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二、广州的产业发展状况近年来,广州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统计数据,广州的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广州的GDP在全国城市中排名较高,也是广东省的经济中心城市。
先进制造业是广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广汽集团是广州的龙头企业,其产量和销售量在国内汽车行业名列前茅。
美的集团是广州的另一家知名制造企业,其家电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高的份额。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状况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72c6d33c67ec102de2bd89a1.png)
一、广东制造业发展历程与阶段特征(一) 缓慢发展阶段( 1949—1978 年) 。
1949 年至1978 年,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当时国家的战略重点在内地,加上沿海的政治战略考量,作为边陲地区的广东,制造业的国家投资上相对较小,发展相对缓慢,1978 年工业总产值仅为206. 6 亿元,工业增加值仅为76 亿元。
(二) 以发展食品、纺织、服装等轻工产品为主的日用消费品工业阶段( 1979—1990 年) 。
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和毗邻港澳优势,广东采取“三来一补”方式和“前店后厂”模式,发展了纺织、服装、鞋帽、玩具、日用品等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了广东的工业化进程其中,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轻工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支柱工业。
(三) 以耐用消费品为主体和高加工度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1990—2000 年) 。
进入1990年代,大力发展家电产业,使广东成为家电大省,1996 年人均GDP 突破1000 美元,居民消费结构开始从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彩电、冰箱、空调三大家电产品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工业迅速成长为主导产业。
1998 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粤战略,推动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调整。
其中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进入以高加工度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四) 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2000 年—至今) 。
进入2000 年后,广东开始大力发展汽车、石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冶金、医药、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等新支柱产业,特别是以计算机、电子工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支柱产业。
2000 年重工业增加值比重( 52. 4%) 首次超过轻工业( 47. 6%) ,2002 年重工业总产值比重( 50. 2%) 也超过轻工业( 49. 8%) ,开启了广东工业适度重型化之旅。
中国广东有几个破万亿的城市经济有哪些?
![中国广东有几个破万亿的城市经济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8b3c4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6.png)
中国广东有几个破万亿的城市经济有哪些?广东有几个破万亿的城市,万亿城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代表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发展的水平。
实现万亿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下面小编带来广东有几个破万亿的城市,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广东有几个破万亿的城市目前,广东有4个破万亿的城市:1、深圳市:2017年,深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6万亿元,创下广东省历史新高,成为中国第一个破万亿的城市;2、广州市:2018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2万亿元,成为中国第二个破万亿的城市;3、东莞市:2019年,东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5万亿元,成为中国第三个破万亿的城市;4、佛山市:2020年,佛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2万亿元,成为中国第四个破万亿的城市。
广东万亿城市为什么这么多1.以制造业立省梳理广东这四大城市的产业结构会发现,不仅是佛山,东莞制造业也毫不逊色,东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2968.16亿元快速增加到2021年的5008.81亿元,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等九大产业为主导的五支柱,四特色工业发展格局。
4个“万亿城市”相继亮相,广东GDP超万亿元城市在全国独占鳌头,闪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大舞台。
广州高技术制造业中新能源造车,集成电路等成为亮点2021年,过去这个产业的制造环节在珠三角几乎是个空白最近几年,广州粤芯半导体公司迅速成长,深耕模拟芯片赛道,发展势头良好。
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未来5年和2022年发展目标,强调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2.产业配套齐全一台高端咖啡机,全身260个零部件,50%不出佛山市,80%不出广东省,采购半径小,成本低,带来了竞争优势生产咖啡机的龙头企业为链主串起了1400多家供应商,产业链协同高效1.4万家家电企业结成了一张强大的供应链网络,3.6万家企业提供生产设备,生产原料等产品或服务这些都让有家电之都之称的广东顺德底气越来越足。
广东工业变迁
![广东工业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bfcbb1befd0a79563c1e7208.png)
谢谢大家观赏
什么是工业
工业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 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具体包括:(1)对 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但不 包括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 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轧花、缫丝、纺 织、制革等;(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炼铁、 炼钢、化工生产、石油加工、机器制造、木材加工 等,以及电力、自来水、煤气的生产和供应等;(4) 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 运输工具(包括小卧车)的修理等。
广东近代工业的变迁
火柴是从1865年传入中国。称为“洋火”。我国第一民族资 本火柴厂,是1879年卫省轩在佛山创办的巧明火柴厂。 1890年,台山籍华侨黄秉常投资创办了广州电灯公司,由于 电费昂贵,用电户不足,营业不景,公司于1899年被迫关闭。 这是我国民族资本创办的第一电灯公司。 1903年,梅县籍华侨张榕轩、张耀轩兄弟设立了潮汕铁路股 份公司,聘请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负责施工,于1906年建 成了我国民族资本创办的第一条铁路——潮汕铁路。铁路南 起汕头、北至潮州,全长42公里。 以上是四项是广东华侨首创的中国民族工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国民经济的调整与转机 、
按照中央的部署,1963-1965年继续进行调整。贯彻以农业 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继续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 位,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 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
到本世纪初,广东已初步实现了由农 业省向工业省的转换,进入到工业化的中 后期阶段。我们可以将广东工业产业变迁 的情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广东现代工业城
广东工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2. 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 3. 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崛起对广东的强劲 挑战 4. 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 5. 绿色化(环保化)的机遇与挑战
广东工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广东工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242e52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b.png)
广东工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1. 引言广东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工业产业发展一直是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旨在分析广东工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提出相关对策,以进一步推动广东工业产业的发展和优化。
2. 现状分析2.1 主要工业产业广东的主要工业产业包括制造业、电子信息、化工以及汽车制造等。
制造业是广东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如纺织、服装、家电、机械设备等。
电子信息产业以深圳为核心,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地位。
化工产业相对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涵盖了化肥、塑料、涂料等多个细分领域。
汽车制造业则在广州等地有较强的基础。
2.2 优势与挑战广东工业产业发展具有以下优势:•地理位置优势:靠近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便利的交通和物流条件有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
•人力资源丰富:广东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人才储备充足,为工业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产业链完整:广东的工业产业链条相对完整,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然而,广东工业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环境污染问题: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创新能力不足:尽管广东具有庞大的人才资源,但创新能力相对不足,落后于发达地区。
•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某些传统产业面临落后和产能过剩的困境,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3. 对策建议3.1 加强环境保护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广东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增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推动工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先进的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3.2 提升创新能力为提升广东的创新能力,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科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状况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71a508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3.png)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状况广东省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制造业发展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来分析广东省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首先,广东省的制造业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多元化。
广东省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化工等领域。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占据重要地位,广东省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地区之一、随着广东省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制造业的多元化发展将进一步加强,为创新和升级奠定了基础。
其次,广东省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广东省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近年来,广东省制造业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一些企业已经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
同时,广东省还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第三,广东省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广东省的制造业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能力。
据统计,广东省制造业产品出口占全国的比重较高,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占比较大。
广东省的制造业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和降低成本等手段,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了广东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然而,广东省制造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力成本的上升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广东省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这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也是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广东省的部分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此外,广东省的制造业企业还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建设不力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广东省制造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力度。
广东省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的转化,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广东省要加强环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制造,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与工业发展
![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与工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74c71d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5.png)
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与工业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部门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中国的工业发展中,主要工业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以及工业发展的情况。
一、大广东地区广东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最发达的经济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
广东地区的主要工业区包括深圳、广州、珠海和东莞等地。
这些城市以其先进的制造业和工业基础设施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公司。
广东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技术、纺织和服装、玩具和塑料制品等领域。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工业区包括上海、江苏苏州和浙江杭州等城市。
这些城市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船舶建造、电子设备和化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尤其是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是全球知名的国际大都市。
三、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
该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石家庄等城市。
京津冀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石化、建材和装备制造等重工业领域。
尤其是河北省,以其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
四、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主要包括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份。
该地区的主要工业区包括南京、苏州、宁波和杭州等城市。
长三角地区以其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化的工业基础设施而著名。
该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涵盖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纺织和服装、化工等领域。
总结起来,中国的主要工业区包括大广东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
这些工业区在中国的工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区也在不断壮大,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的工业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和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广东工业投资情况分析
![近年广东工业投资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46e9a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7.png)
近年来,广东省的工业投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加快了新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影响了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广东工业投资的现状
自2024年以来,广东省工业投资进入了稳定增长周期,累计完成投资也在快速增加,而且数量最多的都在第一产业中,包括制造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同时,从行业来看,2024年,广东省完成投资中,轻工、服装等轻纺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8.3亿元,比去年增长6.7%;机械制造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3.5亿元,比去年增长10.9%;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7.8亿元,比去年增长12.1%。
从当前看,广东省工业投资正在稳中有变,投资增量在逐步放缓,但投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表现出出色的发展活力。
二、影响广东工业投资发展的因素
(一)国家大力支持。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利好的出台,国家的投资政策全面激活。
攻坚克难促转型 六大发展增幸福——全力推进“十二五”广东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攻坚克难促转型 六大发展增幸福——全力推进“十二五”广东工业又好又快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a7f06d250e2524de5187e6f.png)
仝 国前 列 。 业 5 强 主 营业 务 收人 入 门 工 0
确保 了煤 电油运 的安 全供给 ;确保 了
连 年春 运 通 畅 、有 序 和安 全 。六 是发 展 后 劲 明显 增 强 。五年 广 东 打 造 了一 大 批 产 业 发 展 载 体 和平 台 , 增 各 类 同家 级 新 开 发 区 1 个 ,新 增 国 家级 新 型 工业 化 、 O
( ) 一 工业 发 展实 现 历 史 性 大跨 越 , 为保持 全 省 经济 社 会平 业 发展方式 转变 ,促进产 业结构 转 型 升 级 , 加快 建 设 现 代 产 业 体 系 ,推 进 产 业
和 劳 动 力 “双 转 移 ’ 不 断 提 升 企 业 自主 创 新 能 力 和 产 业综 合竞 争 力 , 有 效 推 动 了工 业 大 调
托 动 经 济 增 长 68 百 分 点 ,大 大 超 过 .个 1 .%;工 业 投 资 对 工业 增 加 值 的弹 性 38 系数 为 1 2 . ,高 于 山东 的 09 和 江 苏 的 2 . 9 05 。 四是 内 生增 长 动 力持续 增 强 。实 .6 施 广 货 全 固 行 和家 电 、汽 车 、 机 下 乡 农 等 扩 大 内需 政 策 成效 明显 , 东工 业 产 广 ( ) 业 体 系更 加 丰 富 和 完备 , 二 工 为 夯 实 国民 经 济体 系作 出 r突 出贡 献 。 过 去 五 年 , 东工 业 体 系得 到前 所 未 有 的 广 丰 富 发 展 : 一 足 工 业 产 业 形 态 更 趋 规 模 化 、集 聚 化和 适 度 重 型 化 。全 省工 业 门类 拓 展 、 次 提 升 ,已基 本 形 成 以 大 层
2023年广东家具产业发展状况与前景分析
![2023年广东家具产业发展状况与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18e03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7.png)
2022年广东家具产业发展状况与前景分析据悉,家具行业始终是我们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因此,厂商们也会抓住这个机会,进展家具这个行业。
一、2022年广东省家具产业回顾2022年,广东家具产品产量共计12,925.49万件,累计比上年同期削减8.6%,占全国家具产品总产量的19.75%,同比削减3.5%,总产值3,380亿元,同比增长约15%。
全省家具行业工业增加值共计304.16亿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8.2%。
全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共计1,162.73亿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6.4%。
出口及进口方面数据如下:(一)家具出口:2022年,我省家具出口数量仅占全国的6.98%,而金额占53.29%。
其中,木竹家具出口实物量6,518.33万件,比上年同期下降5.84%,占全国木竹家具出口总量的32.62%。
出口金额56.74亿美元,同比增长7.8%,占全国木竹家具出口总金额47.64%。
我省家具出口总量下降的缘由主要归结于两个方面:其一,国际经济形势疲软造成一些国家的家具进口实物量削减,加上国际家具市场竞争激烈,东南亚部分国家凭借其劳动力成本及土地优势,吸引各国家具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
此外,东南亚国家和国内一些家具企业采纳低价出口抢占市场份额。
但是,在总量下降的状况下,我省家具产品的销售价格在内销与出口两方面都消失同比上升的状况,主要缘由在于:其一,2022年以来,家具产业原材料选购、劳动力资源、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成本上升,造成成品销售金额上涨;其二,广东家具在经受了近三十年的进展之后,渐渐向品牌化、技术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进展,产品附加值得到较大提高,进而推高产品销售金额。
(二)家具进口:2022年,我省木竹家具进口数量和金额比上年分别增长0.46 %和2.45 %,进口形势基本稳定,小幅增长。
负责此次统计工作的广东省家具商会、广东省家具产业讨论院专家表示,欧债危机、新环保标准和汇率变动,以及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将外需出口市场压缩的越来越小,造成家具出口数量削减;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收缩,给家具内销企业带来了严峻考验。
【精品】广东省制造业产值汇总
![【精品】广东省制造业产值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d5791f14431b90d6d85c72b.png)
广东省制造业产值汇总广东省制造业产值制造业广东是领先全国的工业大省之一。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等措施,全省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化。
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稳步发展,造纸、医药、汽车三大潜力产业发展迅猛,结构趋于优化。
上述九大支柱产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2007年,九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149.4亿元,增长18.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升至70.0%。
广东制造业的开放程度很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中,外商投资企业占企业数量的42.7%,工业总产值的60%。
许多外商投资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组织生产并出口大部分产品。
全省加工贸易出口额由2002年的93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461.9亿美元,年均增长21.4%。
加工贸易增值率由2002年的42.2%提高到56.6%,2007年带动国内配套产业产值4300亿元。
2007年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新增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共1853个税号,对广东经营限制类商品的加工贸易企业,一律按应征税款的50%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并且不再批准新增限制类加工贸易企业。
广东正大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增资扩产、自主研发、延长产业链和扩大内销,推动加工贸易加快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转变。
广东的制造业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
1.电子信息业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中国大陆第一,己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IT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2007年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省已有20多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百强企业行列。
广东的电子信息重点行业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程控交换机、光通信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在电子器件制造行业,彩管、分立器件等产品竞争力领先全国;在电子元件制造行业,PCB、SMT等产品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概况.doc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概况.doc](https://img.taocdn.com/s3/m/bceaa827581b6bd97f19ea2a.png)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广东地处沿海,不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工业发展很慢,工业基础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凭借国家提供的特殊政策,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抓住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港澳台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参与国际分工,加快了发展步伐,由此步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广东工业结构演进的历程,可分三个阶段:1979~1984年,以发展食品、纺织、服装等日用消费品工业为主的阶段。
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轻工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支柱工业。
1985~1990年,以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工业为主导产业阶段,建立起轻型、外向型为特点的工业结构。
1990年以后,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等成为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进入以高程度加工工业为主的阶段。
目前,广东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是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
2000年,广东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工业总产值占全国14.4%,居全国第一位。
在全国所列30种主要产品中,广东有7种产品的产量排全国第一,分别为:彩电、照相机、自行车、电冰箱、电风扇、组合音响、发电量。
从市场占有率看,广东省工业产品的销售收入约占全国的12%。
1999年上半年,在39个主要工业行业中,销售收入居全国前三位的有28个,其中:电子、食品、饮料、服装、家具、玩具、钟表、工艺、纸品、记录媒介复制、日用化学、塑料、集装箱、摩托车、自行车、电工、日用电器、照明电器、办公机械、电力生产、电力供应、陶瓷、玻璃等23个行业的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一位。
2000年,广东全省人均GDP为12 885元,按汇率折算约为1 552美元。
从各项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看,广东工业化已基本完成起飞阶段,并开始向加速阶段(中期工业化阶段)演进。
广东省坚持实施“科教兴粤”、“外向带动”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网讯广东省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共形成了九大产业的10个综合报告和61个分行业报告,以及广东省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总报告,合计350万字左右。
这些研究成果信息量大,视野开阔,通过定量、定性分析,纵向、横向比较,把广东的产业竞争力放在省际、国际环境中进行分析论证,对广东工业主要产业的现状,在国内外所处的地位、优势、劣势、问题进行了评价,对广东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点或瓶颈,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广东工业产业的家底究竟如何?我们有什么样的优势与机遇?又面临什么样的压力与挑战?记者从暨南大学工业经济研究所“广东省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所作的《广东省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总报告》,结合九大产业的10 个综合报告,挑出了七大看点,对广东工业产业的家底进行解读。
看点一:骄人速度20多年工业增长91倍1952年,全省工业总产值仅15.7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1978年,全省工业总产值206.56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9%,在全国各省市排位中列第7位;2002年,全省实现工业总产值18909.91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91.55倍,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79%2002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资产合计、就业人数、全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利税总额八大指标均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2002年,广东进出口总额2211.05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5.6%,连续17年位居中国外贸十强省市之首。
其中出口1184.7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以建国初期的1952年、改革开放的1978年、报告调研所用的2002年为节点进行纵向对比,可以反映解放以来广东从农业大省到成为工业大省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1952年全省工业总产值仅15.7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
1978年,全省工业总产值206.56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9%,在全国各省市排位中列第7位,与辽宁、江苏、上海等工业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2002年,全省实现工业总产值18909.91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91.55倍,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79%。
1979年至2002年的24年间,全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6%。
2002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资产合计、就业人数、全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利税总额八大指标均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
工业增加值自1996年、产品销售收入自1997年首次超过江苏后,已连续多年排全国首位。
与1978年相比,2002年广东的电视机、发电量、成品钢材、水泥等产品分别增长了1041.8倍、13.6倍、12.0倍、14.7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4种产品产量全国第一,7种产品产量占全国三成以上,电饭锅、电风扇产量占全国90%多,微波炉产量超过全国的50%!此外,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2002年广东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49.83∶50.17,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
1998年至20 02 年,广东重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3.9%,比轻工业增速高出11.2个百分点。
九大支柱产业主导地位继续加强,三大新兴支柱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三大传统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三大潜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组织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在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公布的2002年全国外贸进出口十强省市中,广东以2211.05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5.6%)连续17年位居中国外贸十强省市之首。
2002年广东共完成出口1184.7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看点二:竞争实力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2002年,广东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14.84%,在全国排名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一个区域的某一产业竞争力的强弱程度集中体现为该产业的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及其持续扩张的能力。
2002年,广东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14.84%,在全国排名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
广东九大产业在全国均具有较强的市场优势,市场占有率依次是:电子信息(36.63%)、电器机械(20.94%)、森工造纸(15.69%)、建筑材料(12.84%)、纺织服装(12.78%)、石油化学(9.41%)、食品饮料(9.03%)、医药(8.27%)、汽车(7.87%)。
1998年以来,广东医药和汽车两大产业的竞争优势系数呈上升趋势,电子信息、石油化学、森工造纸、电器机械等四大产业的竞争优势系数呈下降趋势,但电子信息、石油化学、森工造纸三大产业在2002年又出现明显上升。
【行业竞争优势】35个工业行业中,21个行业(占行业总数的60%)竞争优势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年广东35个工业行业中,14个行业竞争优势系数高于全国工业总体水平(1.00),占行业总数的40%,21个行业(占行业总数的60%)竞争优势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2年广东省所属的21个地级市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深圳3.28%,最低的汕尾0.03%,前者是后者的95倍;市场占有率排前五位的依次是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江门,以上五市累计市场占有率10.13%,占全省总计的68.54%。
在21个地级市中,只有5个城市的竞争优势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地区对比】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高于印尼和菲律宾,与泰国相当,但与中国台湾、韩国和马来西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地处东亚及东南亚的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相比,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处于中游水平,高于印尼和菲律宾,与泰国相当,但与中国台湾、韩国和马来西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广东的整体优势表现在:一是人均工资水平仍然在较大程度上低于上述国家或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二是背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工业发展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广东的整体劣势表现为:一是在经济体制市场化方面处于劣势,市场不完善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二是广东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程度低于上述大部分国家或地区。
看点三:发展优势广东工业发展四大基础【技术水平】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广东工业产业的大部分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都较高,许多行业居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行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数行业普遍采用了以自动控制和流水线生产为标志的现代制造技术。
广东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已基本形成:近七成的科研开发机构建立在企业;七成以上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其中深圳市九成以上的科技人员集中在企业;七成以上的科技经费来自企业;近七成的高新技术产品由企业自主开发。
在衡量科技创新力的主要指标——专利申请量上,广东已连续多年荣登榜首。
2001年全省签订各类技术合同9270份,合同成交额53.97亿元,比上年增长56.7%,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据省科技厅统计,2001年广东技术交易额达350亿元。
深圳高交会、惠州数码节、广州留交会、中山技术洽谈会等技术交易会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产业结构】高技术制造业水平全国最高当前广东制造业总产值比重从高到低的三个行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31.8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1.70%)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05%)。
三个行业的产值占了大约整个制造业产值的50%,充分反映出广东目前工业结构的两个特征:重工业化倾向和信息化倾向。
由于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适时进行结构调整,广东工业产业结构比兄弟省份具有明显优势。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在全国地位显著,居全国最高水平之列。
在支柱产业构成中,80年代曾排列广东工业产业前位的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均已让位于新兴产业。
而江苏省产值比重排列前位的仍以纺织、化学、机械、冶金等传统产业为主。
【资本资源】居民存款超万亿绝对领先利用外资规模居全国首位广东储蓄存量大,内资供应相对充足。
2002年末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居民储蓄存款超万亿元的省份,居民储蓄余额在全国各省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广东利用外资规模一直居于全国首位。
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一半以上在广东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共投资1184个项目,相当部分大型跨国公司在广东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
【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广东是人口大省,加上省外大量劳动力流入,使全省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
丰富而便宜的人力资源是广东工业产业发展的有力促进因素。
看点四:内省不足缺乏行业龙头经营效益偏低广东工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业结构】缺乏行业龙头企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小企业多,大企业少,缺乏行业龙头企业。
2002年,广东工业50强平均每家营业收入为101.7亿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中148家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3.9%;广东大型企业数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2%,低于全国4.8%的平均水平;广东主要支柱产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营业收入位居前两名的TCL集团和华为技术,其营业收入均未超过山东海尔集团的45%。
大部分工业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程度较低。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新产品以仿制和外观重新设计为主,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而且大部分以装配为主,产业中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雷同现象较多。
【工业效益】企业经营成本偏高经济效益相对较差与华东四省市相比,2002年广东工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仅略高于江苏,但明显比上海、浙江和山东低。
广东工业资产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工业企业总体经营成本偏高是经济效益相对较差的主要原因。
2002年广东工业百元产品销售收入耗用的成本是85.1元,而上海只有80.7元;广东工业百元产品销售收入所耗用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为90.2元,而浙江、山东分别为88.9元和88.7元。
【出口隐忧】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大出口市场结构过于集中目前广东出口产品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自我开发能力的产品和项目,2002年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不到三成,而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贸易占了71.8%;出口导向部门的国内产业链过短,加工贸易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尚待提高,2002年广东加工贸易增值率为1.422,低于同期全国的1.472,更低于浙沪鲁;广东超过80%的出口是通过香港出口到美国、日本、欧洲市场,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结构容易受到区域经济波动的影响。
看点五:制约因素七大问题制约竞争力提升【技术水平】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不多广东工业企业的技术研发规模和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不多。
即使位居全省工业产业第一把交椅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OEM型生产模式仍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