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8《斜塔上的实验》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苏教版 教案
这两个多星期我们阅读了著名文学家朱自清、老舍先生等描写多彩四季的文学作品,他们是用文学来表现生活,然而生活又离不开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生活的并蒂之花,
写观看队伍的盛大,表现这次实验影响之大。
前面是“给他一顿教训”后面变成了“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说明所有的人对这次实验都抱定了一定会失败的想法。这“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说明教授们认为伽利略的思想和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荒唐的程度,他们要彻底败坏伽利略的名声,让他永远抬不起头来。
参考:恰当,不要改,突出了这个实验是伽利略一生最重大的发现。
4、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5、课文中写了伽利略的两个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及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
是的,大千世界,充满着神奇和奥秘,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往往蕴含着永恒的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沸腾的茶水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有这样一个个小实验:两个铁球,一大一小,当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时,哪个球会先落地呢?四百多年前,一位年轻人曾经在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后人称这个实验为“著名的斜塔实验”。这个年轻人是谁呢?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斜塔上的实验》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斜塔上的实验》班级学号姓名等第【学习目标】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1.看一看,了解常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的节选,行文上构思巧妙,表达上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1)“人物传记”是一种以人物故事为中心,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或某一阶段成长经历(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文学体裁。
写人物传记一般是按时间顺序。
(2)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人物传记,会使人感到单调、枯燥。
作者在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描写手法,如教堂里的气氛,伽利略的突然发现,教授们的压制,学生们的反对,观察比萨斜塔实验的队伍等等,都运用了描写,这就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2. 读一读,熟悉背景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美国夫妇,传记文学作家。
主要作品有《斜塔上的实验》《伟大科学家的生活传记》《大画家传》等。
他们的文笔优美,语言诙谐,故事引人入胜,思想深刻,往往给读者以智慧的快乐。
【课前预习】一、正字音,辨字形祈.祷( ) 惊扰.( ) 坠.( ) 粗糙.( ) 倔强..( )赫赫.( ) 不屑.( ) 年薪.()卷帙..( ) 滑稽.( ) 丝绒.( ) 窃.窃私语( )( ) 嘘他(表示制止、驱逐)嘘.( )嘘气,嘘寒问暖( ) 数码,次数数( )数落,数不胜数( ) 哄堂大笑,哄抬哄( )哄逗,哄骗( ) 背黑锅,背带背( )背道而驰,背后二、查找资料,将你了解的伽利略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
三、自读课文,要求:(1)简要概括在导师的眼里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文本,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文中圈画词句作批注,不少于6处。
例句: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
批注:三个“不同”表现了伽利略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品质。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斜塔上的实验》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斜塔上的实验》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斜塔上的实验》学案二、师板题作者:三、学:自读课文要求1、结合工具书,勾画并解决生字词。
2、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构思全文的。
四、测:1、注音:祈祷心不在焉粗糙一劳永逸赫赫英名卷帙滑稽窃窃私语2、词义:卷帙心不在焉一劳永逸狗血喷头天高地厚窃窃私语3、文章的写作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议:1、文章主要写了什伽利略的哪两个重大发现?他又是怎样发现的?2、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从小时候写起),而这篇课文为什么首先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呢?3、课文中说伽利略在孩提时代就不轻易相信权威,具体体现在哪儿?4、课文最后一部分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列”有什么作用?5、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处描写?说说为什么喜欢,给你什么启迪?6、课文的标题是“斜塔上的实验”,有人拟了两个标题——“追求真理的道路”“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你认为哪个标题好呢?为什么?六、悟:1、学了本文以后你以为伽利略是怎样一个人?请大家自选角度给他写几句评语。
(要求50字左右)2、课文所写的两个发现,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你能不能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
七、拓展:想像一下假如伽利略在比萨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时,亚里士多德就站在塔下,他会为何感想?八、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写出一句有关科学名言。
3、学写人物传记。
要求:抓住自己的出生,爱好,特长,家庭,学习理想等情况为自己写一则小传。
板书设计:斜塔上的实验发现“摆”的规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精神事迹孩子和学生时代仔细观察热爱科学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不断实验不相信权威。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7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7七年级上学期学讲练一体化教学设计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任务分析《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人物传记。
学习本文最终要达到了解本文作为人物传记的写法并理解伽利略作为大科学家所具备的不畏权威、勇于创新等精神。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了解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写法的异同点;同时对文中体现伽利略的精神的语句进行深入地分析。
因此,本文的教学起点,要从了解人物传记和整体感知课文开始。
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论或重新为课文拟题的形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文章相关语句的分析,说出伽利略作为大科学家所具备的精神。
3能运用查异质疑的方法,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
④运用文中场面描写中记叙和描写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学习记叙与描写向结合的写法。
课前学习学生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伽利略生平的主要事迹及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理解伽利略作为大科学家所具备的精神。
教学设计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同行教师开场白:比萨斜塔上的实验是伽利略一生最自豪的实验。
《斜塔上的实验》就是一篇介绍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
你了解伽利略以及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吗?请同学结合课前学习,交流搜集伽利略的生平以及人物传记的资料。
1、组织学生发言。
(同学自由发言。
可以采用限时介绍,前面已发言的内容,后面发言的同学就不要重复,只要进行补充即可。
)参考资料:人物传记往往是通过对人物事迹的描述来表现人的思想性格、品行操守的,写法上或片言居要,开篇点示人物的某一精神品质,以此作为组材的总纲,再记叙与其人相关的事件,来对这一品质加以形象的印证;或分写几件事,来表现其人的不同侧面,展示其人性格的几个方面。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语文初一上苏教18课(斜塔上的实验)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内容
十八斜塔上的实验第1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意大利闻名科学家伽利略的事迹。
2、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
学习重难点
1、巧妙的构思。
2、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一〕朗读课文两遍,借助工具书扫除文中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祈祷〔〕不屑〔〕倔强〔〕粗糙〔〕滑稽〔〕卷帙〔〕一劳永逸〔〕兴高采烈〔〕
2、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异端:漫不经心:
一劳永逸:赫赫:
3、把自己在读课文时发明的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写下来。
〔二〕熟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朗读课文,试说说文章是按照什么思路展开的?
2、本文着重写了伽俐略哪两项重大发明?他什么原因会有这两大发明?
〔3〕、熟读全文,谈一谈你眼中的伽利略是一位怎么样的科学家?
3、展示组内较好的资料。
4、请小组代表Biblioteka 示实验并阐述伽利略的结论。5、默读课文并思考:通过这篇人物传记,你认为伽利略具有怎么样的科学精神?
〔从文中找出依据并加以分析。〕
6、分析讨论:在诸多的精神品质中,你认为那一种精神品质最为难能可贵?什么原因?
3、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三〕读了本文,你还存在哪些疑惑之处?你能设计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二】课堂探究:
1、字词检查:依照课前情况,请同学上黑板列出所查找到的字词,其他同学注音并订正。
2、小组内交流所搜集到的资料。要紧是: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生平资料或要紧的科学成就。
〔2〕、分小组预备实验,依照文中的描述展示自然的节奏原那么的发明。
[推荐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18《斜塔上的实验》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斜塔上的实验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时间_________【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祈祷.()⑵不屑.()⑶滴.答()⑷卷帙..()⑸倔强.()强.大()勉强.()⑹哄.堂大笑()一哄.而散()哄.骗()2、在横线上写出汉字。
不经心心不在兴高烈一劳永3、释题:①斜塔的名称是什么?②是谁做的实验?③做了一个什么实验?结果怎样?-4、简介“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
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为了证实和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谨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通过预习,你发现哪些问题?【课堂反馈】1、自读课文,认清字词,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孩子和学生时代)()即:明确:三部分。
和第一部分(1—7段);写伽利略发现的经过,表现他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善于用实验来检验发现的创新精神。
第二部分(8—12段);写了伽利略情况,表现了伽利略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第三部分(13—19段)描写伽利略发现的经过,表现了伽利略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科学思想和“不轻易相信权威”,不怕威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在我们这些后人的眼里伽利略是伟大的,但在当时的社会里,伽利略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呢?(用一个字形容)那么我们透过这个字,揣摩一下它的字面背后又包含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伽利略这个字的词语、句子等生动的描写的地方,并说说你的理解。
(10-15分钟后,组内讨论一下)3、师生互动。
4、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能具体说说伽利略在文中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及名称吗?6、精读课文第18节,仔细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都值得我们玩味。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 课《斜塔上的实验》教课设计斜塔上的实验教课目的: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擅长研究的精神。
2、学习奇妙的构想、记述和描绘相联合的写作方法。
教课时数: 2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自主学习,认识课文粗心及本文的写作技巧。
2、自读课文,适合评论伽利略的性格和质量。
教课过程:一、导语设计。
1、教师:我们用了两个多礼拜的时间阅读了有名文学家如朱自清、老舍先生描绘多彩四时的文学作品,请问:你有什么感觉?学生:沟通。
2、教师:文学表现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生活的并蒂之花,此刻,让我们乘着神舟六号飞到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去近距离接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
二、阅读课文。
1、一读:(1)、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诵课文,要求:依据课文内容把题目增补为一个完好的句子,注意记述的六因素。
学生:朗诵思虑。
学生:沟通,相互增补评论。
教师:(参照: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取了成功。
)(2)、教师:依据课文内容,课题能否适合、全面?要不要改正为伽利略传等?学生:思虑沟通。
(还有:发现钟摆原理,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故事)教师:(参照:适合,不要改,突出了这个实验是伽利略一世最重要的发现。
)( 3)、教师:对于伽利略我们有了初步认识,此刻让我们走进伽利略的生活。
2、二读: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假定:你是伽利略的导师,请你为他写一个适合的考语。
学生:阅读,写考语。
学生:小组沟通并做好记录。
学生:代表讲话,评论。
教师:(小结:勇于创新、擅长研究,热爱科学,不怕权威,勤于思虑,不停实验等)3、三读:教师:伽利略不相信威望,敢于挑战威望,可是,当他在威望眼前,或许威望站在他眼前,他与威望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简单介绍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平生。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前驱。
历史上他第一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举一反三了数学、物理学、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新版)苏教版
(2)多音字
二、文本研读
1、一读:整体感知
(1)教师: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参考: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得了成功。)
(2)交流:我了解的伽利略
(3)教师:对于伽利略我们有了初步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伽利略的生活。
2、二读:走进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2)拓展想象
假想1:你如果站在比萨斜塔下,有何感想?
假想2:伽利略的父亲站在比萨斜塔下,有何感想?
假想3:亚里斯多德站在比萨斜塔下,有何感想?
4、链接材料,探索发现
5、小结
生阅读、批注。
在自己圈点、归纳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展示活动三
即兴发言
自由交流
重点研讨斜塔下的实验这个片断。
3、三读:重点突破研究描写方法(斜塔下实验片断)。
(1)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勾画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并分析描写的方法或角度。
交流: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
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分析场面描写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等。这是一个场面描写的片段。这个片段从描绘的方法来看,有语言、动作、心理等;从思路看,依次描写了伽利略和教授们的态度,观看实验的场面,伽利略实验及实验后人们的反映。在描写过程中,巧妙使用对比手法,进行人物烘托和气氛渲染,注意选用词语,准确反映人物心理,从而突出主旨。
《斜塔上的实验》
课题
《斜塔上的实验》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写作思路
2、学习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了解伽利略并感受伽利略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目的2
教学难点
目的2
语文初一上苏教18课(斜塔上的实验)表格式学案
学什么怎么样
学
学习目标:
1、感悟巧妙的构思。
2、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备:
1、查找有关伽利略的资料
2、熟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3、思考:课文写了伽利略哪两个重大的发明?他在斜塔上做了什么实验,实验的结果怎么样?
课堂学习展示:
1、词语积存展示
2、整体感知:
①斜塔上的实验是一什么实验?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内容
实验:
要紧内容概括:
②本文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说的节选,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写,而这篇课文什么原因首先描写伽利略发明摆的规律的通过。
你认为可作怎么样的调整?
3、精读探究:
①从课文看,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位怎么样的科学家?你还明白他的有关故事吗?
②课文是怎么样突出伽利略精神的?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学习?
③课文最后一部分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何用作?积存词语
学会借助有效工具学习
自读课文,了解伽利略、课文大意及本文的写作思路。
合作讨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8《斜塔上的实验》(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8《斜塔上的实验》(第1课时)教案(新版)
苏教版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语文:第18课 斜塔上的实验 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上)
18.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把握主旨领会写法等要领,注重对学生语文兴趣的调动,运用品读、质疑、探究、联想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事迹;2.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3.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4.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文章的巧妙构思;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方法:启发、点拨、自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光盘(伽利略的画像、比萨斜塔图、毛钱管试验、双摆实验),学生配乐朗读磁带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1.标清文段序号(19段)。
2.查阅工具书,识记疑难字词。
(提示:嘘帙屑祈)3.听学生自制录音,理清文章线索。
(提示: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为线索展开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粗略复述课文,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1.回顾课文情节,眼前展现课文中描绘的情景。
2.自由大声复述,不足之处,翻开书补充。
3.按书中提供的材料顺序,概括伽利略的事迹,走近伽利略。
(1)发现摆的规律(2)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3)发现自由落体的定律三、品读美点,交流心得1.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2.小组相互交流,畅谈自己为什么喜欢?(提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大胆发言,提出看法)四、评读“课外资料——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创设问题,组织交流思考:1.亚里士多德在哪些领域有哪些建树?2.人们当时为什么迷信亚里士多德的学说?3.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说明了什么?(提示:只要提出的看法有一定道理,就应给予肯定表扬)五、作业设计1.收集中外科学家的事迹,说一说他们是怎么样勇于探索,不畏权威的。
2.积累字词,整理优美句子段落到班级的词语材料库中。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设计达标方案讲一讲自己的一次成功经历(1—2人),评价(2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8《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8《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 苏教版教学目标:1、感受伽利略形象,学习他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2、运用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伽利略形象,学习他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对疯多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斜塔上的实验》,斜塔上的实验是伽利略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实验,也是在科学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一次实验,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实验过程,更要知道它实验前后的背景,这样才可以给我们更多启发和影响二、教授新课一、检查预习二、整体感知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什么人做什么事)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2、课文着重写了那几个实验?证明了怎样的理论呢?斜塔实验自由落体定律钟摆实验自然节奏原则三、研读文本3、研读1-7小节,朗读1-7小节,思考: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写,本文为什么首先描写伽利略的钟摆实验?文章为什么用实验开头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读来波澜起伏,突出人物形象。
4、他的教父是这样看待他的实验的: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这个“疯”是什么意思呢?精神不正常的。
5、仅仅是教父这么认为吗?文章是怎样写的?默读文章余下部分(找一找)父亲:心不在焉的笑星象家、眼里看见奇象、耳朵里听见异音教授们:不折不扣的异端、狂妄的行为、玩弄无用的数学的精神病患者、胡闹学生的看法:不客气的嘲笑学生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让学生说说别人眼中的伽利略的形象(齐读)(PPT)这孩子眼里看见奇象、耳朵里听见异音,是一个心不在焉的小星象家。
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异端。
这种狂妄的行为必须制裁。
玩弄无用的数学的精神病患者。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制止这种胡闹",否则,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不会忘记。
6、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写伽利略周围的人对他的看法和态度呢?运用了什么手法?侧面描写,衬托作用,表现人物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斜塔上的实验》教案2 苏教版
有什么作用?
提示:写观看队伍的盛大表现了这次试验的影响之大,写“大家”的情绪和想法表现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
3、请按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重新构思文章,并与课文进行比较说说各自的优点。
(二、)完成达标训练题,当堂订正。
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学到的知识有-------------------,我印象最深的是-------------------
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一、)教师出示课堂作业,并明确方法。
1、我校准备用画像布置校园,请你依照例句为伽利略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
示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提示: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历任比萨大学、帕多瓦大学教授,近代实验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最想说的是----------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1、完成基础训练。
2、写一篇自己的小传。
要求:1、使用倒叙的方法。2、一定要把自己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3、字数五百字以上。
讨论补充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1、
2、
重难点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学习这种不轻易相信权威,崇尚科学,勤于思考,不断试验的精神
2、文章的巧妙构思。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
1、复习引入
2、出示教学目标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教案设计:《斜塔上的实验》——科学探索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伽利略的生平、科学贡献及《斜塔上的实验》的背景,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验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
教学内容:•伽利略生平及科学贡献•《斜塔上的实验》背景与原理•实验模拟与讨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角色扮演与反思教学准备:•伽利略生平及科学贡献资料•《斜塔上的实验》相关视频和图文资料•实验模拟材料(如小球、斜面、计时器等)•角色扮演剧本•小组讨论问题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播放一段关于伽利略和科学革命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伽利略是谁吗?他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发现或实验?”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斜塔上的实验》的学习。
二、伽利略生平及科学贡献(约10分钟)教师讲解:•简要介绍伽利略的生平,包括他的出生背景、求学经历、科学研究和遭遇的困难等。
•强调伽利略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天文学、运动学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提及《斜塔上的实验》在伽利略科学探索中的意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三、《斜塔上的实验》背景与原理(约15分钟)教师引导:•播放关于《斜塔上的实验》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背景和过程。
•提问:“伽利略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他试图证明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如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等,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科学依据。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中的关键要素,如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实验结果等。
•提问:“如果你们是伽利略,你们会如何设计这个实验?你们认为实验可能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塔上的实验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祈祷()⑵不屑()⑶滴答()⑷卷帙()
⑸倔强()强大()勉强()
⑹哄堂大笑()一哄而散()哄骗()
2、在横线上写出汉字。
不经心心不在__________ 兴高 ___________ 烈一劳永
3、释题:①斜塔的名称是什么?
E1
②是谁做的实验?
③做了一个什么实验?结果怎样?
4、简介“近代科学之父”一一伽利略。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
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为了证实和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谨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通过预习,你发现哪些问题?
【课堂反馈】
1、自读课文,认清字词,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孩子和学生时代—()
即:明确:三部分。
和
第一部分(1 —7段);写伽利略发现的经过,表现他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善于用实验来检验发现的创新精神。
第二部分(8—12段);写了伽利略情况,表现了伽利略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第三部分(13—19段)描写伽利略发现的经过,表现了伽利略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科学思想和“不轻易相信权威”,不怕威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在我们这些后人的眼里伽利略是伟大的,但在当时的社会里,伽利略在别人眼里
是什么样的呢?(用一个字形容)那么我们透过这个字,揣摩一下它的字面背后又包含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伽利略这个字的词语、句子等生动的描写的地方,并说说你的理解。
(10-15分钟后,组内讨论一下)
3、师生互动。
4、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5、你能具体说说伽利略在文中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及名称吗?
6、精读课文第18节,仔细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都值得我们玩味。
你能读出什么吗?
思考讨论
【课后巩固】
基础知识检测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体会表达效果
(1)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
明确:
(2)他父亲提到他时说,他是一个心不在焉.的小星象家。
明确:
(3)他们很不赞成,认为一个学生要独立思考,这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异端.
明确:
(4)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
明确:
(5)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
明确:
3•下列语句是对“比萨斜塔”的说明,请把它们混乱的语序调整过来。
①始建于1174年,1350年完成。
②意大利比萨的著名建筑。
③因奠基不慎,致塔身倾斜。
④为白色大理石砌成、外观呈圆柱体之钟塔,高约55米。
正确的顺序应为:
4•我校准备用画像布置校园,请你仿照例句为伽利略写一段介绍性文字。
例句;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
与亚里土多德的
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
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
"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
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
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
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
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
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
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
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
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1、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兴
高采烈”原义什么?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为什么连用三个“同时”?前两个“同时”删去后句子不是更简洁吗?)
3、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这是结尾一句,你认为好吗?好在哪里?)
4、根据第一段文字,发挥想象,写一段伽利略和教授们的对话对
伽利略和教授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