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投资哈萨克斯坦:模式、效益与风险

合集下载

哈萨克斯坦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

哈萨克斯坦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

哈萨克斯坦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哈萨克斯坦投资与经贸领域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

然而,在投资与经贸领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不同领域的风险,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哈萨克斯坦的商业环境,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政治风险分析1. 政权稳定性:哈萨克斯坦政权相对稳定,但政策变化可能会对投资和经贸造成一定的影响。

2. 政府干预与监管:哈萨克斯坦政府在经济方面存在一定的干预和监管,这可能对外商投资和经贸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二、经济风险分析1. 外汇风险:哈萨克斯坦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波动性较大,外汇风险需要加以关注。

2. 经济结构调整:哈萨克斯坦目前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投资与经贸活动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3. 财政风险:哈萨克斯坦财政状况可能对投资和经贸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法律与政策风险分析1. 法律风险:哈萨克斯坦法律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合同执行和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一定的风险。

2. 政策变化:哈萨克斯坦政府可能会不断调整相关政策,这对投资和经贸活动产生风险。

四、市场风险分析1. 市场准入障碍:哈萨克斯坦市场对外商投资存在一定的准入障碍,包括行业限制和资本限制等。

2. 市场竞争:哈萨克斯坦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投资与经贸活动需要考虑市场竞争状况。

五、社会文化风险分析1. 社会稳定性:哈萨克斯坦社会相对稳定,但社会不稳定可能会对投资和经贸产生风险。

2. 文化差异: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文化方面存在差异,投资者和企业需要适应当地文化。

六、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1. 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投资者和企业应基于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对风险进行准确定量评估。

2. 寻求风险分散的策略:投资者和企业可通过寻找多元化的投资机会,降低单一投资带来的风险。

哈萨克斯坦:石油业发展趋势分析

哈萨克斯坦:石油业发展趋势分析

哈萨克斯坦:石油业发展趋势分析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腹地,是中亚地区第一大油气资源国,里海地区第三大油气资源国。

油气工业是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过去的10年,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GDP)由221亿美元增长到1077亿美元,油气行业在GDP中的比例由10%增加到30%,油气出口占外汇收入比例由32%提高到64%。

1、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概况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在国家储量平衡表中共有214个油田,112个气田和57个凝析气田,这些油气田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中、西部。

截至2009年1月1日,哈萨克斯坦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5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2%;探明天然气储量1.9万亿方,占世界总储量的1.1%。

据哈萨克斯坦专家评估,2025年之前哈萨克斯坦原油探明储量占世界储量的比例将提高至5.5%,哈萨克斯坦总的远景资源量为120亿~170亿吨,其中60%以上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属里海水域。

哈萨克斯坦的油气工业早在前苏联时期就初具规模。

1899年在阿特劳州的卡拉孔谷尔油田获得首批自喷油流,从而拉开了油气勘探的帷幕。

20世纪50年代原油产量达200万吨,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随着曼格什拉克半岛新油区的投产,石油产量大幅度提高,由218万吨增加到2390万吨,1988年达到2550万吨。

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随着哈萨克斯坦对油气资源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油气产量得到了迅速增长,原油产量由3013万吨增加到7640万吨。

与油气生产规模相比,哈萨克斯坦国内的原油消费量不大,约有80%以上的原油用于出口,2009年出口原油及凝析油共6726万吨。

过去,哈萨克斯坦油气主要出口到俄罗斯。

为降低原油出口对俄罗斯的依赖,哈萨克斯坦不断加强石油出口管道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哈萨克斯坦现有以下主要出口管线:北线经阿特劳一萨马拉管道至新罗西斯克港出口到欧洲市场,占总出口量的26.O%;西线经里海国际石油财团管道系统(CPC)出口,占总出口量的51.4%;南线经由与伊朗达成的协议,占总出口量的6.7%;东线经中哈原油管道出口到中国,占总出口量的11.5%。

【企业管理案例】中国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案例】中国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案例分析
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
Petro Kazakhstan(PK) 石油公司
一、概述
2005年10月,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油
国际以每股55美元共计
41.8亿美元收购哈萨克
斯坦PK石油公司,并
获得加拿大地方法院的
最终裁决,批准中国石
油集团100%收购PK公



二、背景
高速发展的中国,空前地感受着能源饥渴。海关总署2005 年8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7月份,中国石油进口量 较2004年同期飙升40.7%。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原 油进口将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1亿吨,比去年增加21%,成 品油进口将达到4000万吨,比去年增长40%。 从去年开始, 中国成为世界石油第二大进口国和消费国。据国家发改委能源 研究所测算,如果全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每桶平均上涨10美元, 中国就要多掏70亿至80亿美元对石油越来越饥渴的中国,“走 出去”战略是必然的选项,这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 中国能源安全的需要,中国三大石油公司通过“走出去”把在 海外市场上获得的份额油运回国内,才能从实质上为国家未来 石油短缺减压。 从目前看,中石油在海外有三个战略选取区: 以苏丹项目为基础的北非战略区;以哈萨克斯坦项目为基础的 中亚和俄罗斯战略区;以委内瑞拉项目为基础的南美战略区。 中石化的战略区更多在中东。中东也是中国原油的主要供应国, 约占50%,其中,最多的是沙特和伊朗。
们认为有必要进行分散。
三、收购过程

中国海外收购的道路并不平坦,中石油以41.8亿美元收
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的过程一波三折,而中海油以约185
亿美元竞购优尼科也遭到失败。收购海外能源及相关企业,

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的动因

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的动因

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的动因
张敏豪
【期刊名称】《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年(卷),期】2008(000)029
【摘要】@@ 一、宏观动因rn1.稳定石油供给.rn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大,由1996年的2622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6941万吨,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超过9112万吨,2004年中国的石油进口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总页数】1页(P1)
【作者】张敏豪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22
【相关文献】
1.中石油成功收购PK石油中国企业最大海外并购 [J],
2.资源型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分析——以中石油多宗并购案为例进行分析 [J], 马如韬;郝正阳;聂嵘
3.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67%股权 [J], 无
4.中国企业最大跨境收购案分析与启示——分析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 [J], 王崇赫
5.中国企业最大跨境收购案分析与启示——分析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 [J], 王崇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企业如何进入哈萨克斯坦及其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企业如何进入哈萨克斯坦及其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企业如何进入哈萨克斯坦及其市场环境分析1.经济概况: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的市场机会。

该国的主要经济部门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矿业、农业和制造业。

2.政治稳定:哈萨克斯坦政府致力于吸引外国投资,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商业环境。

政府鼓励外国企业来哈投资,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和减税政策。

3.地理位置与基础设施:哈萨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交汇处,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重要交通枢纽。

该国的基础设施在中亚地区属于较为发达,对进出口贸易和物流有着良好的支持。

4.商业文化与语言:了解当地商业文化和语言是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的关键。

虽然俄语是官方语言,但哈萨克语也与之并行。

在了解当地传统习俗和商务礼仪的基础上,使用当地语言和当地公司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至关重要。

5.市场需求和机会:哈萨克斯坦市场的主要需求包括石油和天然气设备、农业机械、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和技术、消费品等。

此外,随着该国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对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6.竞争环境:哈萨克斯坦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尤其是来自欧美和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企业。

在进入市场之前,中国企业需要深入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他们的市场定位和优势。

7.法律与法规:了解当地的法律和法规对于顺利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至关重要。

中国企业需要确保他们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哈萨克斯坦相关的法律要求,并遵守当地的商业和融资规定。

8.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是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的关键。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和商业组织合作,参与当地的商业网络和项目,以扩大在哈萨克斯坦的业务。

总之,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需要对该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寻找市场机会,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并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同时,了解和遵守当地法律和法规也是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的重要步骤。

油公司如何在哈萨克斯坦利润最大化?

油公司如何在哈萨克斯坦利润最大化?

油公司如何在哈萨克斯坦利润最大化?哈萨克斯坦自1991年独立之后致力于经济发展,为把自身打造成为新时期的丝绸之路,成为欧亚通道国家而大举引进外资。

1997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通过收购股权和新建资产的方式在哈投资,油气业务范围遍及上下游,建成了第二个集生产、炼化、运输及销售于一体的海外石油基地。

随着哈国发展战略目标的调整,其正积极推进经济多元化与资源国有化,并通过不断出台能源政策法律最大限度地保护其国内利益和生态安全。

中国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运营既要面对哈国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和税费体制,又要经受其宏观经济形势、激烈市场竞争的考验。

如何提升企业的整体利益成为中国石油在哈获得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议题,也是中国石油国际化战略不能回避的话题。

提升中国石油在哈整体利益,既是提升中国石油在哈的整体收益,也是提升中国石油所属在哈油气企业和服务企业的整体收益。

中国石油油气企业与服务企业构成天然的服务关系,并组成结构性团队,互为资源、协同发展。

综合考虑影响中国石油油气企业与服务企业收益的因素,动态地观察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中国石油整体收益的影响,总结整体收益的变动规律及峰值对应的变量变化区间,是研究中国石油利益最大化的一个渠道。

笔者就职于油气企业,属于哈萨克斯坦的高税区企业,为油田生产提供服务的企业,则属于哈萨克斯坦的低税区企业。

本文旨在梳理合理、合规、合法地控制直接影响收益的高税负,并将利润由高税区转移至低税区的思路。

一、哈萨克斯坦税收体系介绍哈萨克斯坦税收主体为国家财政部税收委员会以及其他州级、地区级和直辖市级税收管理部门,税收管理部门分别对辖区进行税收管理。

由国家财政部税收委员会和其他等级的税收管理部门所组织的定期审计、不定期审计和联合审计是哈政府加强税收管控的有力手段。

税收审计可审查法定时限(5年)内任意期间的税收情况,税收审计历时数月且目的性很强,所得税与超额利润税是税收审计的重点项目,针对该税种的官司和纠纷频频发生。

浅谈国有企业海外EPC项目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过程中存在的

浅谈国有企业海外EPC项目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过程中存在的

浅谈国有企业海外EPC项目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及措施作者:王欲晓来源:《财会学习》2020年第20期摘要:本文以PKOP炼油厂现代化改造EPC项目为切入点,浅谈工程建设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及建议措施,为海外工程建设承包企业EPC工程项目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开源节流、降本增效;EPC项目;预算管理;建议措施引言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确保实现国务院国资委对中石油集团下达的绩效考核指标而开展的一项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提质增效工作。

目前,受沙特宣布增产并调低油价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国际油价暴跌超60%,创1991年美国在伊拉克发动战争以来最大跌幅,这对经济上严重依赖原油出口的国家的货币带来巨大的贬值压力。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和稳健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低油价风险将长期存在。

面对新的形势,转变企业发展模式,围绕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方针,着力提升公司发展质量效益和运行效率,促使公司盈利能力和高质量发展指标稳步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指标和财务状况持续向好、公司规模实力和行业排名保持稳定。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就是为了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效益优先的原则下,坚持厉行节约,加强管理提升和成本控制,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深挖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潜能,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操作执行层面引向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变革挖潜,构建长效机制;以全面预算管理着手,提升管理对标先进,逐级分解目标,加强过程管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预期目标实现。

接下来本文就从“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贯穿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承建的PKOP炼油厂改造EPC项目生产经营的全周期,在此过程中,采取的工作措施及存在的短板与建议措施如下:一、PKOP炼油厂改造EPC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开源节流、降本增效采取的措施(一)完善经营机制一是完善自由现金流为正的机制,按照“自由现金流为正”的底线要求,根据自由现金流状况,统筹安排资金计划。

中石油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石油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石油论文题目一、最新中石油论文选题参考1、海洋环境中石油的光化学氧化2、中石油探区主要盆地页岩气资源分布特征研究3、中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4、地下水系统中石油污染物的吸附转移研究5、SBR法处理煤化工废水中石油烃类的试验研究6、对中石油集团公司机械制造业重组发展的设想7、广东沿海牡蛎石油烃污染研究——Ⅲ.牡蛎体中石油组分的气相色谱指纹特征分析8、关于油气勘探中石油生成的理论基础问题——与无机生油论者商榷9、象山港海域中石油烃含量分布特征及其评价10、从中石油看集团财务管控11、对中石油专业应用软件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12、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鱼类体中石油烃与生源烃的气相色谱特征指纹分析13、中石油压裂液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14、石油行业海外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实证研究15、淄博市乙烯厂区包气带中石油物质的分布特征及归宿16、临邑凹陷辉绿岩中石油包裹体形成条件与油气成藏研究17、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与经济后果——基于中石油大司库项目资金结算模式创新的案例研究18、三角洲前缘砂体中石油二次运移与聚集过程物理模拟及结果分析19、三角洲前缘砂体中石油二次运移与聚集过程物理模拟及结果分析20、俄中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几点思考二、中石油论文题目大全1、2007年中石油东方公司社区诊断分析2、以退市为目的之股票回购的时机选择与定价影响因素——中石油回购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案例研究3、珠江口沙井水域及牡蛎体中石油烃的含量、组成及其变化特点4、煤粉锅炉中石油焦作为燃料的利用研究5、近岸海洋沾污沉积物中石油烃类化合物释放过程的实验室研究Ⅰ.实验室动态模拟研究6、岩溶裂隙含水层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与水力截获7、高酸原油柴油馏分中石油酸结构组成分析8、A股市场上的“中石油魔咒”现象及其解释9、中石油集团自主创新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10、土层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索氏抽提流程改进及回收氯仿资源化研究11、中石油对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分析12、中石油A1系统PCEDM数据模型基本实体初步研究13、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提升集团公司价值--中石油资金管理的有益做法14、渤海滩涂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15、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微观赋存状态与油源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16、中石油的天然气化工发展现状及建议17、电子商务对企业内部权威分配的影响分析: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例18、中石油山西销售分公司开展非油品业务发展研究19、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实务现状透析——基于中石油的案例分析20、复配表面活性剂/碱驱油体系中石油羧酸盐与重烷基苯磺酸盐的吸附研究三、热门中石油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石油国际化战略研究2、纳米MgO对微污染水中石油污染物降解性能研究3、堆制技术对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研究4、汕头湿地示范区红树林底栖动物体中石油烃组成特征分析5、连续添加与通气对污泥中石油降解量的影响6、采油污水中石油类,氯离子对CODcr测定的影响研究7、渤海滩涂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8、多孔介质中石油残留及其水动力效应研究9、“中石油”投资哈萨克斯坦:模式、效益与风险10、中石油大厦斜交网格X型节点试验研究11、荧光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石油12、环境中石油烷烃迁移的数量特征13、中海油、中石油跨国并购成败分析14、跨国大并购后的大整合——中石油并购PK公司的案例研究15、海洋养殖生物体中石油烃含量分布及变化情况研究16、近岸海洋沾污沉积物中石油烃类化合物释放过程的实验室研究:Ⅰ. …17、完善中石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途径分析18、中石油终端销售策略研究19、中石油成品油营销之差距与对策20、基于GPRS的中石油污染源监测系统及通用模型四、关于中石油毕业论文题目1、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2、中石油深井钻井技术现状与面临的挑战3、大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和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4、含煤地层中石油的生成、运移和生油潜力评价5、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含量对玉米的影响6、环境中石油污染物的分析技术7、潜流人工湿地去除大庆地区湖泊水体中石油类化合物的研究8、污染土壤环境中石油组分迁移特征研究9、直馏柴油中石油酸的分离与回收工艺的研究10、碳酸盐岩中石油形成的滞后现象11、水势与用氮量对土壤中石油降解的影响12、芦苇根系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纵向迁移转化的影响13、包气带土层中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14、原油中石油酸的分析与分布规律研究15、调理剂对污泥中石油降解速率的影响16、包气带土层中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温度效应17、生油理论值得重新审视——答黄第藩、梁狄刚《关于油气勘探中石油生成的理论基础问题》一文18、地下水中石油污染物运移的耦合模型及其应用研究19、渤海湾盆地“中石油”探区勘探形势与前景分析20、油田污染土壤中石油回收的模拟研究五、比较好写的中石油论文题目1、中石油沈阳加油站便利店营销案例研究2、有机改性膨润土对海水中石油的吸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3、中外社会责任报告对比分析——解读对比中石油及BP的社会责任报告4、中石油和中石化成品油销售市场的博弈分析5、广东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6、中石油氨法脱硫系统优化设计及烟气湿排问题研究7、我国新股发行的制度缺陷及完善建议——从中石油破发谈起8、中石油广西销售公司加油站便利店运营模式研究9、中石油与中石化成品油销售市场寡头竞争博弈分析10、连续油管技术在中石油浅海修井平台上的应用探讨11、中石油成品油销售企业营销策略研究12、海湾与河流中石油烃降解的模拟研究13、海水中石油的光化学降解研究14、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中石油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5、中石油华南公司的财务管理创新16、国际油价与石油公司业绩分析——以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为例17、改性凹凸棒土对地下水中石油烃类吸附的影响18、Impact of reed roots on the vertical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etroleum in oil-contaminated soil芦苇根系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纵...19、中石油成品油销售的市场竞争之道20、中石油海外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分析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分析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分析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我国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石油企业逐渐加大了海外投资的力度。

然而,海外投资面临着诸多风险,包括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本文将对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可能面临以下几类风险:政治风险:指由于东道国政治环境不稳定或政策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投资风险。

经济风险:指由于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石油价格波动等因素导致的投资风险。

安全风险:指由于恐怖主义、盗窃、抢劫等因素导致的投资风险。

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风险始终是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点。

例如,中东地区的政治局势一直较为紧张,可能引发战争或区域性冲突,给我国石油企业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

一些新兴石油产区的政治风险也不容忽视,如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国的经济动荡和政治暴力事件。

为降低政治风险,我国石油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深入了解东道国的政治环境,国际政治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通过与当地政府和民众建立良好关系,加强沟通与合作,以降低政治风险。

考虑购买相应的政治风险保险,以减轻战争、政治暴力等事件对投资造成的损失。

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石油需求大幅下降,石油价格暴跌,给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巨大损失。

为降低经济风险,我国石油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市场调研,及时掌握全球石油市场的动态信息,以便灵活调整投资策略。

拓展业务范围,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对石油产业的过度依赖。

强化企业合作,通过联合采购、联合开发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风险,如恐怖主义、盗窃、抢劫等。

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对员工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也可能对企业的资产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为降低安全风险,我国石油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安保措施,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企业和员工的安全。

并购法律博弈案例(3篇)

并购法律博弈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200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决定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以下简称“哈萨克石油”)。

哈萨克石油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石油公司,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此次收购旨在加强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市场地位,实现国际化战略布局。

二、博弈过程1. 哈萨克斯坦政府介入在收购过程中,哈萨克斯坦政府表示了对此次收购的担忧,认为中石油收购哈萨克石油可能对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为此,哈萨克斯坦政府要求中石油提供详细的收购方案,并要求中石油在收购后,将哈萨克石油的部分股权出售给哈萨克斯坦政府。

2. 法律法规挑战中石油在收购过程中,面临了哈萨克斯坦相关法律法规的挑战。

哈萨克斯坦的《外国投资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在哈萨克斯坦投资需符合国家安全、环保、税收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哈萨克斯坦的《反垄断法》也限制了中石油对哈萨克石油的收购。

3. 国际竞争在收购过程中,中石油还面临来自国际石油公司的竞争。

如俄罗斯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等,都曾表示对哈萨克石油感兴趣。

这些国际石油公司拥有丰富的收购经验和资金实力,对中石油构成了较大威胁。

4. 中石油应对策略(1)积极沟通: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政府进行了多次沟通,解释收购目的,承诺在收购后,将哈萨克石油的部分股权出售给哈萨克斯坦政府,以消除政府担忧。

(2)寻求合作伙伴:中石油寻求与哈萨克斯坦当地企业合作,通过合资企业的方式参与哈萨克石油的运营,以降低收购风险。

(3)法律顾问支持:中石油聘请了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为收购提供法律支持,确保收购符合哈萨克斯坦相关法律法规。

(4)谈判技巧:中石油在谈判过程中,运用谈判技巧,争取到有利条件,如降低收购价格、获得更多股权等。

三、博弈结果经过长达一年的博弈,中石油最终成功收购了哈萨克石油。

此次收购实现了以下成果:1. 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市场地位得到巩固,实现了国际化战略布局。

2. 哈萨克斯坦政府通过出售部分股权,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保障了国家安全。

国有企业境外合资公司等比股权模式下的中方掌控

国有企业境外合资公司等比股权模式下的中方掌控

国有企业境外合资公司等比股权模式下的中方掌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指明的方向。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不断深入,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或国有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在境外与外方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着沿线国家众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使命。

本文以中国石油在塔吉克斯坦开展的管道建设项目公司(以下简称“中塔合资公司”)为例,探讨在等比股权特定结构下如何落实中方管理意志,加强中方控制力。

一、中塔合资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体系中的法律地位根据投资者的参与方式划分,可以将国际直接投资大致分为三类:(1)国际合资企业。

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为了共同的投资项目联合出资,按东道国或双方认可的法律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企业。

其特点是股权式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是国际直接投资中最常见的形式。

(2)国际合作企业。

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依照东道国法律共同设立的企业。

其特点是合作各方权利、义务由各方通过磋商在合作合同中约定,是典型的契约式合营企业。

(3)国际独资企业。

国际独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或第三国法律在东道国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外国投资者独自投资,独立承担风险,单独经营管理,独享经营利润。

中塔合资公司所选择的模式是典型的国际合资企业,设立国际合资企业的主要优点包括:①合营各方可以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相互补充,增强合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②有利于获得当地的重要资源或者生产要素(如用地、过境权等)。

③有利于合营各方吸收对方的经营管理经验,获得有价值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④有利于迅速了解和适应境外营商环境的变化。

⑤有助于弱化企业文化差异,分散减少国际投资中的风险。

⑥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减少差别待遇,消除法律障碍。

不利因素主要是:投资各方在经营目标、经营决策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容易存在分歧。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协议文章属性•【缔约国】哈萨克斯坦•【条约领域】环境资源能源•【公布日期】1997.09.24•【条约类别】协定•【签订地点】阿拉木图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双方,基于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的愿望,为加强两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双方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开展互利合作对进一步推动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两国政府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支持和鼓励双方主管部门及有关公司和企业彼此建立直接联系,探讨进一步加强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途径,并不断扩大合作规模。

第二条双方在平等互利和避免给对方造成经济和生态损害的基础上,加强在石油、天然气、凝析油、石油产品和液化气的勘探、开发、开采、加工和运输领域的合作。

双方同意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财政部私有化局签署的阿克纠宾油气公司股份购买协议和乌津油田恢复项目的顺利实施。

双方同意,今后任何一方的石油公开招标项目都将通知对方。

对不进行招标的项目,双方可采取双边谈判方式签订协议。

第三条中方表示准备进口哈萨克斯坦的烃原料,并对哈方开发中国市场给予大力协助。

双方将保证必要数量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运输及其畅通无阻地过境本国领土。

双方商定,对通过本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运输费用应采用不歧视的价格和规范。

石油和石油产品的价格按公平交易的原则由双方商定。

第四条双方支持建设连接西哈萨克斯坦和中国西部地区的输油管道。

中方表示同意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建设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负责组织筹资及实施。

哈方表示同意给管道建设提供用地、安全保障,并保证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法律,其中包括有关原油出口和进口管道建设所需物资和设备的法律稳定适用。

海外油气并购五大风险和对策

海外油气并购五大风险和对策

海外油气并购五大风险和对策第一大风险是政治风险。

海外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往往政治状况不稳定,政府政策频繁变动,这就给海外油气并购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例如,政府可能会改变税收政策、采矿权政策等,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回报和资源开发计划。

对策:国内石油企业在进行海外油气并购时应进行充分的政治风险评估,了解当地政局和政策环境,并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

此外,企业还应制定灵活的投资计划,以应对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

第二大风险是地质风险。

海外油气资源的储量、质量和采掘难度与国内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油气田可能存在勘探、开采难度较大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投资失败或资源开发周期延长。

对策:国内石油企业在进行海外油气并购前,应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和评估。

此外,还应考虑与当地企业合作,共享风险和资源,降低地质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第三大风险是经济风险。

海外油气并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面临着资金回报周期较长、资金流动性不高的问题。

此外,海外油气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价格波动大,国际油价下跌可能会导致企业资产贬值和项目无法实施的风险。

对策:国内石油企业在进行海外油气并购前,应进行全面的财务评估和风险承担能力评估,确保能够承担并购所需资金的压力。

此外,企业可以进行长期合同签订,锁定油气价格,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第四大风险是环境风险。

海外油气企业的开发可能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水污染、土壤污染、废水处理等问题。

如果无法妥善处理这些环境问题,可能会引发环保组织的抵制和政府的制裁,对企业的形象和经营带来负面影响。

对策:国内石油企业在进行海外油气并购时,应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确保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与当地政府和环保组织合作,共同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第五大风险是管理风险。

海外油气并购涉及到跨国经营和管理,企业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法律、税务、劳工等问题,管理和运营成本较高,企业要面临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问题。

对策:国内石油企业在进行海外油气并购时,应建立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具备跨国经营和管理的能力。

哈萨克斯坦国内政治风险对中哈能源合作的影响

哈萨克斯坦国内政治风险对中哈能源合作的影响

哈萨克斯坦国内政治风险对中哈能源合作的影响【摘要】哈萨克斯坦国内政治风险对中哈能源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治不稳定加大了合作的风险,可能导致协议的破裂或延误。

政治动荡带来潜在风险,使双方在合作中面临更多挑战。

政治风险的加剧增加了合作的不确定性,影响投资和合作意愿。

政治变化对合作造成局限,限制了双方的合作空间。

相反,政治稳定有助于促进能源合作,提高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哈萨克斯坦国内政治风险对中哈能源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应对和解决。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国内政治风险、中哈能源合作、政治不稳定、政治动荡、风险、不确定性、局限性、促进作用、总结。

1. 引言1.1 哈萨克斯坦国内政治风险对中哈能源合作的影响政治不稳定会影响中哈能源合作的顺利进行。

政治动荡会导致政策的频繁变化,可能使双方合作的条件发生变化,影响合作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政治风险的加剧也会增加双方在合作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可能导致项目的延迟或者失败。

政治变化也可能限制中哈能源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政治稳定可以为双方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促进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

而一旦政治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合作的进展产生不利影响。

哈萨克斯坦国内政治风险对中哈能源合作的影响不可忽视。

只有在政治环境相对稳定、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中哈能源合作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进。

在未来的合作中,双方需要更加重视政治因素的影响,加强合作中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2. 正文2.1 政治不稳定对中哈能源合作的影响政治不稳定是一个经常困扰哈萨克斯坦的问题,也会对中哈能源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政治不稳定会导致哈萨克斯坦国内的能源政策和规定频繁变动,这会给中哈能源合作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投资方面可能会受到政治动荡的影响,导致项目推迟或取消,影响中哈能源合作的进展。

政治不稳定也会影响哈萨克斯坦的能源供应,影响与中国的能源合作。

政治不稳定对中哈能源合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国有企业海外业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探索——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风险管控实践

国有企业海外业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探索——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风险管控实践

国有企业海外业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探索——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风险管控实践丁建国;王子健;李杜;范存强;彭云【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境外风险形势,做好海外业务风险管控是国有企业海外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高效益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CNODC)持续对境外单位油气合作风险进行年度性跟踪与分析,形成了中国石油海外业务风险分类、评价、防控体系.该体系综合考虑了公司现行的业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点,设计了分层、分类和集中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架构,确立了常规和重大应急风险双层管理流程.同时借鉴国际石油公司先进的风险授权管控理念,构建了差异化风险内控体系,并创立了中国石油海外业务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会诊与开放式”风险管控机制.【期刊名称】《国际石油经济》【年(卷),期】2018(026)008【总页数】10页(P32-41)【关键词】风险管控;海外油气业务;中国石油;国有企业【作者】丁建国;王子健;李杜;范存强;彭云【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引言自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来,中国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国有企业成为境外投资经营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推动我国对外投资增长逐年上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一些企业或项目暴露出对境外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专业人才和经验缺乏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特殊时期,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经营情况将会日趋复杂,风险将会不断加大,做好海外业务风险管控成为国有企业海外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高效益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要求。

中国石油是国内较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自1993年中国石油开展国际合作业务以来,历经20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海外“五大合作区、四大通道、三大运营中心”的“五四三格局”,海外油气业务的投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关于集团与哈萨克斯坦业务合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集团与哈萨克斯坦业务合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集团与哈萨克斯坦业务合作情况的报告尊敬的领导: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的业务合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下面是一份关于集团与哈萨克斯坦业务合作情况的报告。

第一部分:总览哈萨克斯坦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国家,如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矿、金矿和稀有金属矿物等。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逐渐成为集团的重要战略市场,我们致力于在其中发展我们的业务。

目前,我们在哈萨克斯坦已经开办了多个分支机构,并与多家当地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本土合作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第二部分:业务范围目前,我们在哈萨克斯坦的业务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能源:我们在当地建立了合资公司,将资源能源和市场结合起来,打造“能源+工业”的标杆项目,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价值提升。

2.金融:我们在哈萨克斯坦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为哈萨克斯坦的企业提供财务支持,开展投资、融资及其他金融服务。

3.建筑工程:我们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承接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和工业园区等。

4.国际贸易:我们与哈萨克斯坦的国际贸易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当地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第三部分:取得的成果集团在哈萨克斯坦业务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完成了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大型油气、矿产、公路、桥梁等基础建设项目。

2.我们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公司知名度也提高了。

在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也得到了当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3.我们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在当地企业间的股权投资,巩固了在该国的市场地位。

第四部分:存在的困难和挑战集团在哈萨克斯坦的业务合作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1.哈萨克斯坦作为新兴市场,政策环境对于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发展尚需进一步完善。

2.当地的民族和文化差异较大,企业在合作之前需要全面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

3.当地的经济发展虽然较快,但经济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有赖于外资的进一步投入和支持。

中国石油海外最大炼油厂项目“解密”——工程建设公司奇姆肯特炼

中国石油海外最大炼油厂项目“解密”——工程建设公司奇姆肯特炼

一月的哈萨克斯坦,冰天雪地。

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工程(哈国家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合资企业,简称PKOP炼厂项目)现场,2300多名中哈方施工人员冒着零下16摄氏度的严寒,干得热火朝天。

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CPECC)承建的PKOP炼厂项目,是中国石油集团海外承揽的规模最大的炼油项目,投资额高达16亿美元。

该工程分为一、二期建设,包括新建异构化、石脑油分离装置,以及石脑油预加氢、常压装置改造等13套新建和改造装置及其辅助设施,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00万吨。

对于这个EPCC总承包项目,CPECC全面实施“设计、采购、施工、开工”一体化管理,是真正的“交钥匙”工程。

2014年3月1日,项目一期及其配套工程全面启动。

开工至今,项目管理团队以管理解难题、提效率、促发展,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前行到如今大踏步前进,全力推动一期及其配套工程“3、5、6”(2017年3月31日机械竣工,5月31日进油,6月30日移交)目标全面实现。

直面困难挑战CPECC深植哈萨克斯坦市场23年,业务遍布5个州,是CPECC海外历史最长久、业务最稳固的“根据地”之一。

该炼厂建成于1985年,是哈萨克斯坦三大炼油厂之一,也是CPECC 哈萨克斯坦分公司承揽的第一个炼油厂项目,由此形成了油田地面、压气站、炼油厂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以往,哈萨克斯坦分公司承揽的油气处理厂和压气站等项目,均有多年实践检验的成熟模式,运作起来得心应手。

PKOP炼厂项目涉及13套工艺装置、76个单元单体,原料产品多、工艺复杂、流程长,给项目组织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项目执行哈国标准,与设计人员熟悉的中国标准和世界先进的欧美标准差距较大,标准使用量达1300多个;——物资采购量超过10万吨,长周期设备数量多,最长生产周期15个月;——参与程建设的有5家设计单位、11家施工单位、2家开工单位以及设计监督、无损检测单位和3家质检站,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

哈萨克斯坦油气合作的法律风险与防控

哈萨克斯坦油气合作的法律风险与防控

Vol.27, No.12 i国际石油经济<<2019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哈萨克斯坦油气合作的法律风险与防控郭锐,王登凯(中油国际中亚公司)摘要:哈萨克斯坦油气合作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包括立法风险和执法风险,以及日常生产经营中 的诉讼(仲裁)风险。

立法风险主要体现在法律变动频繁,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差;部分法律制定可操作性 差;部门法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不够;政策变化导致立法变化,国家利益扩大化。

哈萨克斯坦各部门执 法多有不合理之处,而且执法透明度较差。

为加强哈萨克斯坦油气合作法律风险防控,应建立符合资源国 法律和国际惯例的公司治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法律风险防控能力与水平,拥有成熟尽责的专职法律工作 者队伍和相对稳定的法律服务伙伴,依法合规经营,依法维权,修法避险。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油气合作;法律风险;风险防控The legal risk and prevention & control of Kazakhstan's oil and gas cooperationGUO Rui, WANG Dengkai(China Na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bstract:The main legal risks in Kazakhstan's oil and gas business include and law enforcement risks as well as litigation (arbitration) risks in daily business. Legislation risks are mainly frequent legal changes, poor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lack feasibility, unity,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law-departments, and policy changes lead to legislative changes and national interest's enlargement. Law enforcement by various departments in Kazakhstan is often unreasonable with poor transparency of law enforcement.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legal risks in oil and gas business in Kazakhstan, it should establisha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which complies with the laws of the host country and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and constantlyimprove the own ability and leve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egal risks, have an experienced and professional direct employed legal forces and relatively stable legal service partners, run the business and protect rights according to laws, and revise laws to avoid legal risks.Key words:Kazakhstan; oil and gas cooperation; legal risk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sks64-国际合作》NTERNATIONAL COOPERATION哈萨克斯坦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与中国 油气合作成果丰硕□当时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于1997年成功 中标阿克纠宾油田开发项目,拉开了中哈油气合作 的序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石油”投资哈萨克斯坦:模式、效益与风险郜志雄、王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的哈萨克斯坦项目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的4个突破:首次通过收购公司股权进入海外油气市场,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跨境石油运输管道,第一次收购外国上市石油公司,第一次实现了天然气的跨境管道运输;建成了中国第二个集生产、炼油、运输和销售于一体的海外石油生产基地。

该项目增进了中哈经贸关系,实现了共赢,推动了中国石油项目在中亚地区的发展,是继“中石油”苏丹项目之后,又一例企业实现资本、商品及服务、品牌3个层次“走出去”的成功典范。

因此,在中国石油产量下滑、对外依存度超过50%的今天,研究“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模式及其效应,对石油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资源和石油外资政策(一)石油资源概况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石油资源丰富。

2009年,探明石油储量为5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3%;天然气储量1.82万亿立方米[1]。

目前,哈萨克斯坦有191个油田和49个凝析油田,其中80多个正在开[2],主要分布在阿特劳州、曼格斯套州、克孜勒奥尔达州、西哈萨克斯坦州、阿克纠宾斯克州和卡拉干达州等地。

2003—2008年,这6个州的石油年平均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8.69%、26.87%、 17.15%、 15.63%、 11.64%和仁03%[3]。

目前,正在运作的油田有田吉兹、卡拉恰干纳克、乌津、热特巴伊、让纳若尔、库姆科尔和北布扎奇等;卡沙甘、卡拉姆卡斯等油田近一两年有望投产。

此外,阿拜(Abai)、达尔汗(Darkhan)、“Istatai”和“Zhambyl”等油田也处于协商开发阶段。

(二)石油外资政策自1991年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积极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先后颁布了《哈萨克斯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优先经济领域清单》、《与投资者签订合同时的优惠政策》、《外资法》和《国家支持直接投资法》等法律法规。

其开发油田的外资政策经历了由松到紧的变化。

最初,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利用与外国公司签署保密的产量分成协议[4]的方式吸引外国石油公司的投资([5];2004年后,通过修订《地矿和地下资源利用法》(2004年、2005年和2007年)、《海上石油项目产量分成协议法》及新通过的《关于保障经济领域国家利益问题的民法补充和修正案》,加强国家对战略资源的管理与控制,赋予国家在油气资产转让中的优先购买权和单方修改合同的权力。

表1 哈萨克斯坦部分油田的勘探开发合同类型及储量资料来源:1997—2004年数据来源同表1,其余数据来自2006年哈萨克斯坦油气工业综述(hup://www.kaza-khstantb.eom/html/200706/24/20070624111407。

htm)。

资料来源: 1997~2004年数据来源同表1,其余数据来自2006年哈萨克斯坦油气工业综述(http: //www. kazakhstantb. com/html/200706/24/20070624111407. htm)。

哈萨克斯坦的税法文件于1995年制定[6],其后多次修订。

2009年的新税法总体上提高了石油公司的税负水平,降低了大石油公司的收益;与俄罗斯相比,哈萨克斯坦的税负较低[7]。

目前,哈萨克斯坦使用的勘探、开发合同类型主要有矿税制(R/T)、产量分成合同(PSC)和参与合同(ParticipationAgreements)三种(主要油田的合同类型见表1)。

其中,勘探期最长10年,生产期25年,大型油田可达45年;产量分成合同大部分条款可协商。

2009年的新税法出台以后不再签署产量分成合同,原来的产量分成合同仍然有效。

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外国石油公司1990年,“雪弗龙”开始谋求开发田吉兹油田。

1993年,哈萨克斯坦与土耳其成立首家石油合资公司[8]。

1996年,哈萨克斯坦石油企业开始私有化。

此后,哈吸引了20多个国家的石油公司进入。

目前,在哈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的142家企业中,有合资公司20家,外国公司48家。

主要外国公司有“雪弗龙”、“埃克森美孚”、“康菲”、“埃尼”、“壳牌”和“道达尔”、“中石油”、“中石化”、中信集团、“卢克”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等。

除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KMC)外,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油气生产企业都有外国公司控股或参股。

例如,田吉兹雪弗龙公司(英文缩写TCO;股权结构是“雪弗龙”50%、“埃克森美孚”25%、“KMG”20%和“卢克”5%[9]拉恰甘纳克石油作业股份公司(K10;“埃尼”32.5%、“BG”32.5%、“雪弗龙”20%和“卢克”15%)、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K;“CNPC”67%、“KMG”33%)、“中石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有限公司(AMC;“中石油”85.42%、其他14.58%)、曼格斯套油气股份公司(MMC;“中石油”50%、“KMG”50%)和卡拉让巴斯公司(删;中信集团与“KMC,,各占50%投票权)控制着全哈79%以上的产量(见图1)。

此外,北里海作业公司(NCOC;“康菲”8.4%,“KMC”、“埃尼”、“埃克森美孚”、“壳牌”和“道达尔”各占16.81%,日本领先7.56%)[10]海管道财团(CPC;“BG”2%、“埃尼”2%9“雪弗龙”15%、“埃克森美孚”7.5%、“KMG”20.75%、“卢克”12.5%、阿联酋的“Oryx”1.75%、“Rosnen—sher7.5%和俄罗斯的“Transnen”31%)等也有外国大石油公司的股权。

三、中石油进入模式分析(一)概况1997年6月4日,“中石油”获得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60.3%的股份(2003年5月增股到85.42%),同年8月,又取得了对乌津油田的开采权益。

自此,拉开了中国石油企业进入哈萨克斯坦石油市场的序幕。

此后,“中石油”通过收购又获得北布扎奇油田[11]巴斯勘探开发区块[12]uatAmlonMuani”公司(KAM)[13]Dan—Munal”公司(ADM)[14]、“PK”石油公司[15]和“MMG”公司[16]的权益;与哈萨克斯坦油气运输公司(TNG/KTO)合资兴建肯基亚克一阿特劳的输油管道[17]和中哈原油管道(肯基亚克一阿拉山口)[18];与“KMC”公司成立中哈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AGP),负责中亚天然气管道在哈境内的建设和运营,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中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综合负责“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勘探、开发、炼油、油品销售和油气运输项目以及与上述各项目配套的服务业务。

近13年来,“中石油”在哈的业务已由单一的油气开发,逐步拓展到勘探、输运、炼油、油品销售和工程服务等领域。

截至2008年年底,“中石油”在哈的投资达70多亿美元,拥有61座加油站、6座成品油库,具有年产原油2 000万吨和天然气55亿立方米、管道年输油1 600万吨以及年炼油600万吨的生产能力。

(二)模式的特点从建立方式上看,“中石油”进入哈石油行业的上、下游是以购并其他公司的油气资产或股权为主,兼有新建投资方式;进人中游(输油管道的修建与运营)则是新建投资方式。

通过收购,“中石油”享有“AMG'’的股份、乌津油田开采权益、“PK”、北布扎奇油田、“ADM”、“KAM"和“MMG'’的股权和奇姆肯特炼厂及油品销售的权益。

同时,“中石油”又通过新建让纳若尔第三油气处理厂[17]、中哈石油管道、盐下油田一让纳若尔集输管线、恩巴一让纳若尔铁路工程以及中亚天然气管道等拓宽了业务范围。

从投资类型看,“中石油”进入哈萨克斯坦油气市场以直接投资为主,还有以贷款换石油(项目)的合作新模式。

从投资过程和发展速度看,具有渐进性的特点。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项目由少到多,由小变大。

“中石油”由最初的1个项目增至12个,后又组建海外子集团公司;二是经营业务从上游的勘探、开发拓展到中游的油气储运、下游的油气销售,从投资扩展到工程服务、技术合作,最终实现了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一体化;三是资产由部分收购到整体收购,由招投标收购发展到按国际规则收购上市公司;四是由直接投资延展到以贷款换石油等方式。

从所有权结构看,所有大项目都是合资经营,倾向于独资或控股。

合资可以达到四个目的:与“KGM'’合资既符合哈萨克斯坦的法律规定,又加强了与政府、企业的关系,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解决资金的问题,分散投资经营风险;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有利于长期的国际合作;与知名国际公司合作,提升企业品牌。

此外,还可以培育和提高企业的国际运营能力。

(三)动因分析“中石油”进入哈萨克斯坦石油市场集中反映了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

其动因主要有六点:一是获取石油资源,实现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的需要。

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多。

因此,建立海外石油生产和供给基地,确保稳定的石油供给成了国家石油公司责无旁贷的任务。

二是国家“走出去”政策的推动。

早在1979年8月,国务院就提出在国外办企、业[18];1991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关于加强海外投资项目管理意见》指出,企业的海外投资应该“侧重于利用国外的技术、资源和市场,以补充国内不足”[19];1992年年底,中国政府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中国石油工业的战略方针[20]。

这些政策激励着石油企业“走出去”。

三是“寡占反应”或战略跟进,即行业内个别大企业在同一时期向同一区位直接投资,其他企业紧随其后在该区位进行直接投资,以保持原有的均衡格局。

中亚里海地区被认为继中东、西伯利亚之后世界第三大能源供给基地,哈萨克斯坦石油市场是开发里海的战略要地。

在哈石油企业开始私有化之初,各大公司纷纷收购哈油气资源。

1996年,“Mobile”购买田吉兹油田的50%股份,“Hurricane Hydrocarbons”(PK)购买库姆科尔油田。

1997年,“中石油”等公司随后进入哈油气市场(见表2)。

四是追求经济利益和规模效益。

进入哈萨克斯坦的初期,“中石油”享有的乌津油田权益与修建乌津一阿拉山口输油管道的责任是捆绑在一起的[21],在综合评估哈当时的石油产量、管道建设成本、石油开采成本及石油价格等因素后,“中石油”放弃管理乌津油田。

这说明其投资决策受经济效益的驱动。

再者,“中石油”分阶段建设中哈石油管道、全资收购“PK"及合资收购“MMG"显示出“中石油”的投资是追求规模效益的。

五是油气贸易内部化的需要。

“中石油”的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投资,可实现与母公司原油贸易的内部化,提高交易的安全性,稳定独山子炼油厂的原油供应,同时降低交易费用。

六是东道国哈萨克斯坦的多元化投资来源和摆脱原油出口依赖第三国的现实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