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汇编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一、制定目的与依据为规范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公司财产安全,制定此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条例》以及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等法规和制度制定。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个部门、车间以及员工,应用于危险源辨识、纠正和预防工作中。

三、危险源辨识管理责任1、公司领导班子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工作,并按照规定制定实际可行的辨识、评估和预防措施。

2、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制订并实施相关的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3、生产车间负责人要做好现场安全检查工作,及时认识并消除危险源,必要时可先行停产研究解决方案。

4、所有员工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要求,认真执行本制度,发现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和整改。

四、危险源辨识管理程序1、危险源辨识及评估(1)各部门定期对设施、设备和作业区等进行检查,认真辨识存在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统计并描述危险源及风险程度等级。

(2)对于较大的危险源和风险程度高的危险源应当进行专门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2、危险源控制措施(1)制定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尽量消除危险源。

(2)对于不能完全消除的危险源,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控制。

(3)对于特殊情况下发生的危险源,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危险源监测和纠正(1)安排专人对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查。

(2)对于未经授权或未经许可的设施、设备和工具,要及时发现,及时停用,并依法处置。

(3)如有发现未能消除或是发生新的危险源,应当采取措施进行纠正或者取消相应的生产或作业。

4、危险源跟踪和评估(1)对已经采取措施的危险源和评估的危险源需要进行监测和跟踪,及时更新评估结果,以保证危险源的有效控制。

(2)定期更新和完善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不断完善性能。

五、危险源辨识管理记录(1)对于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的记录进行集中管理,建立危险源辨识管理档案。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点)的确定与分级1、危险源(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区域内潜伏着较大危险性的岗位、场所,这些地方事故频率高,会导致人身伤亡、火灾爆炸或设备机械损坏等事故,是安全生产重点控制管理部位。

2、对危险源(点)要根据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按照危险程度对危险源(点)分等级实施重点控制管理。

①一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高,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②二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或容易导致重伤、残废、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③三级危险源(点):不会导致重伤以上的事故、重大设备、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但事故较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④四级危险源(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对危险源(点),单位根据生产特点、工艺流程、设备状况,分别进行定级、设标、建档、控制。

二、危险源(点)的管理1、危险源(点)的划定依据(1)有爆炸、发生火灾危险场所;(2)有灼烫危险场所;(3)有坍塌、压埋、坠落危险场所;(4)有触电伤害危险场所;(5)有腐蚀、放射、中毒、窒息危险场所;(6)有落物、崩溅伤人场所;(7)有被机具绞、碾、挂、割、压、刮、挤、撞等危险场所;(8)有被物体碰、夹场所;(9)有被绊倒危险场所;(10)其它容易致人受到伤害场所。

2、危险源(点)的控制要求(1)存在三级以上危险源(点)的单位应列出潜在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定预防对策措施。

(2)危险源(点)具体责任人,是该点作业的操作者及班组长、班组安全员。

(3)各级危险源(点)所属班组和责任人,应按管理标准要求,进行日常检查,保障安全生产。

(4)单位对一、二级危险源(点)作业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5)各级危险源(点),由规定的检查单位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3、危险源(点)的申报危险源(点)由各有关单位确定分级、逐级落实管理。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为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危险源识别与评价1.组织(1)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组织、计划和协调工作。

(2)构建危险源档案库,详细记录各类危险源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位置、特性、存在时间、风险级别等。

(3)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工作,确保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2.识别(1)通过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

(2)确定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包括生产设备、工艺、化学品、场所、环境等。

(3)采用专业方法和技术进行危险源识别,如现场勘查、图纸分析、数据统计等。

(4)识别出的危险源应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以确定重大危险源。

3.评价(1)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

(2)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进行危险源评价,如风险矩阵法、FMEA法等。

(3)评价得出的结果应包括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风险因素、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等信息。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1.定义(1)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确定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为风险等级较高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分为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和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

持续性重大危险源指存在时间较长或连续存在的危险源,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指存在时间较短或间歇性存在的危险源。

2.管理要求(1)重大危险源应编制专门的管理计划和控制措施,并上报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批。

(2)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危险源管理方案,明确责任人、控制措施、监控措施等。

(3)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编制风险较小的操作指引,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操作的安全性。

(4)重大危险源管理计划应定期进行复查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3.风险防范措施(1)针对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采取技术改造、工艺调整、设备更新等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2)针对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引,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管理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____相关人员对该工程危险源进行辨识、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

项目安质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实施登记和管理。

二、工作程序1、过程流程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危险源更新2、危险源辨识危险源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安全管理缺陷。

2.1辨识范围:(1)所有人员:包括内部人员,分包商和访问者;(2)所有活动:包括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3)所有设施:包括建筑物(自有的和租用的)、生产用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4)管辖范围内的作业场所:包括从事生产施工场所及影响从事生产活动的周边环境;(5)辨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2.2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询问交谈、检查现场、查阅记录、安全检查表等方法。

实际操作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几种方法合理组合使用。

3、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后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长及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____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4、重大危险源管理(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路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总工程师马骏是本要素全面负责人,____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三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三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和相关从业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科学辨识、精确分类、全面防范,预防控制危险源,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的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事故、病害或其他健康危害的物质、能量、设备、工艺或工作环境等。

第五条本制度的辨识管理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评估、危险源管控和危险源监测等环节。

第六条本制度的实施机构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七条本制度的实施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和评估。

第八条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九条企业应当对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对企业所拥有的设备、工艺、物资等进行调查和了解。

(二)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引发的事故、病害或其他健康危害进行分析。

(三)获取或收集有关危险源的相关信息。

(四)对不同岗位和工作环境中的可能危险源进行研究和分析。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结果应当及时报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对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危险源评估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

第十五条危险源评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对可能引发事故、病害或其他健康危害的危险源进行定量定性评估。

(二)评估危险源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三)评估危险源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十六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危险源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第十七条危险源评估结果应当及时报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十八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对危险源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章危险源管控第十九条企业应当根据危险源评估报告,制定危险源管控方案。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生产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成为各个企事业单位的必备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人员等方面的调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并针对这些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主要对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二、制度内容1.责任与义务1.1 企事业单位应明确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1.2 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辨识危险源的能力。

1.3 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应及时报告和处理发现的危险源,确保辨识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辨识方法与程序2.1 辨识方法应包括现场观察、检查记录、调查访谈和风险评估等,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辨识。

2.2 辨识工作应有详细的程序和检查表,以保证辨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3 辨识工作应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辨识小组完成,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3.危险源辨识与评估3.1 对于已知的危险源,应进行详细的辨识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3.2 对于潜在的危险源,应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确保对所有可能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3.3 辨识和评估工作应包括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性评价、风险评估和风险等级划分等内容。

4.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4.1 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多种手段。

4.2 控制措施应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风险等级确定,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导书。

4.3 对于难以完全消除的危险源,应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危险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5.监督与检查5.1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辨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向企事业单位提供改进建议和指导。

5.2 企事业单位应配合监督部门的检查,并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公司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公司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公司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明确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管理原则、分类、方法和程序。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部门、岗位及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工作。

二、危险源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和设备设施的特点,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性危险源: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等。

2.化学性危险源:如易燃易爆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源:如致病微生物、动物咬伤等。

4.心理性危险源:如工作疲劳、心理压力等。

5.环境性危险源:如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

三、辨识方法和步骤危险源的辨识应遵循系统化、常规化、持续性的原则,常用的辨识方法有:1.直观经验法:根据实际经验、专家判断等直接确定危险源。

2.系统安全分析法:运用相关系统安全分析工具,如预先危害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对生产系统进行全面分析,找出潜在的危险源。

3.定量分析法: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如风险矩阵、风险指数等,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定量分析。

四、危险源评价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其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频率和影响范围,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

五、危险源分级根据危险源评价结果,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级别,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般来说,根据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人员伤亡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危险源分为一到四级,级别越高,风险越大。

六、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分级结果,针对不同级别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2.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指导,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使用性能可靠的设备及器材,确保其安全防护装置完备有效。

4.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

5.对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6.对危险区域的入口及通道进行标识和管控,防止意外进入或通行。

2024年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一、项目工程开工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生产工艺和特点、周边环境、进度安排等,及时对各个施工阶段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尤其是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与主体施工交叉阶段、主体施工与装修交叉阶段、工程收尾阶段都要特别做好重大危险源辨识,做好预防监控管理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二、对租赁的塔吊、电梯等特种设备作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做好大中型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

特种设备的安拆、改造、维修、检测必须选用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单位或机构承担,相关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工种的操作资格证书,并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三、____米以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____米以上高空作业工程、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和其它土石方爆破工程必须做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并按有关规定做好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的论证工作。

四、针对施工现场容易出现的“小部位、大隐患”“小工程、大事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于节假日、麦、秋收前后、冬(雨)期、复(开)工、交工期等事故多发期以及合作队伍、合作工程的监管力度,认真开展预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机械伤害事故的专项治理工作。

五、制定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预警和专项管理措施,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逐级签订危险源控制责任状,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人,做到“谁签字谁负责”,严禁代签。

六、对各类重大危险源要分级建立详细的台账,及时掌握其数量和分布状况,制定相应的控制目标、措施,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并作为重点进行监控,必要时采用旁站式监督方式,实现对危险源的动态监管。

要经常性的在施工现场明显处公示。

七、各工程项目对识别出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每周由项目经理带队组织相关人员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八、项目部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防治、监控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并每月把执行落实情况报公司安全管理处。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____,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第五条各部门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六条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四)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五)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第七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八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九条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四)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五)重大危险源等级;(六)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七)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条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在现代化工业生产活动中,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危险源的准确辨识和有效控制,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安全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措施,为企业提供实用、可行的安全管理指导。

二、危险源辨识1.识别危险源:企业应通过定期检查、员工报告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记录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应包括但不限于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物品材料等方面。

2.评价危险源:企业应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如风险矩阵、LEC等方法。

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企业应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般包括定期维护设备、改善作业环境、提供个体防护用品等。

三、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风险评估程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程序,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及时上报,并作为制定安全管理措施的依据。

2.安全责任制度:企业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

通过定期考核、责任追究等方式,确保安全职责得到有效落实。

3.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等方面。

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

四、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制度立足于实际应用,通过以下措施增强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了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这些方法和步骤既可独立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2.结合具体案例,对各项制度和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

这些案例既包括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也包括一些失败企业的教训。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1.管理职责____项目部安全保障体系小组建立符合本项目部实际状况的危险源辨识制度,负责指导检查各施工工地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2.内容及要求2.1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危险源辨识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1)作业地质及环境条件。

2)作业场所平面分布。

3)建(构)筑物。

4)采购服务过程。

5)作业设备、装置。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场所。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2.2危险源辨识条件2.2.1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1)正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照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2)异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周期性或临时性的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维修等。

3)紧急态:指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状态或其发生的临界状态。

2.2.2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1)过去: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2)现在: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

3)将来:指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退役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变化。

2.2.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

2.2.4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2.3危险源辨识方法2.3.1进行危险源辨识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

1)关于对象系统的详细知识,诸如系统的构造、系统的性能、系统的运行条件、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等。

2)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等有关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

3)关于对象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方面的知识2.3.2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1)对照法。

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a安全检查表。

2024年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2024年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2024年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1. 危险源辨识:对工作场所进行综合巡检,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将其记录在危险源清单中。

2. 危险源评估: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和环境的风险程度。

3. 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使用防护设备、安装防护装置、制定操作规程等,确保员工的安全。

4. 检查和监测: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5. 员工培训:为员工提供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危险的能力。

6. 管理责任: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落实。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措施,具体的管理制度可能会根据不同企业的特定需求和行业要求有所不同。

建议你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实施。

第 1 页共 1 页。

安全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等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稳定运行。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四条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危险源辨识工作,明确辨识范围和责任。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全面辨识生产、经营、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源。

(二)系统性:从系统角度出发,分析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动态性: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变化,及时更新危险源信息。

第六条危险源辨识内容包括:(一)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设施、原材料、产品等存在的缺陷或隐患。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员工在操作、管理、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

(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作业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因素。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方法:(一)现场观察法:通过现场观察,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二)访谈法:与员工、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生产、经营、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源。

(三)资料分析法:分析公司安全生产相关资料,发现潜在危险源。

第三章危险源评价第八条危险源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客观性:评价结果应客观、真实、准确。

(二)实用性:评价结果应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动态性: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评价结果。

第九条危险源评价方法:(一)风险矩阵法: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程度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二)事故树分析法: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故障树分析法: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确定故障发生的概率。

第四章危险源控制第十条危险源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优先控制:优先控制重大危险源,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控制危险源。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范文(4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范文(4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各部门、车间和岗位。

第三条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第四条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做到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危险源,减少事故的发生,并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时效性、实用性等原则,确保辨识结果准确、可行。

第六条危险源辨识由专业人员进行,相关人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工作,并提供必要支持。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工作任务第七条本企业危险源辨识工作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明确辨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二)明确危险源辨识责任人和相关工作人员。

(三)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

(四)挖掘出各类危险源。

(五)制定相应的辨识方案和方法。

(六)对辨识结果进行评估、分析。

(七)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措施。

(八)建立危险源记录和台账。

(九)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复查和更新。

(十)推进危险源辨识工作的信息化。

第三章危险源辨识的要求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应满足以下要求:(一)确定危险源辨识目标和范围,明确辨识的重点和重要区域。

(二)全面辨识危险源,覆盖所有岗位、设备、工艺和环境。

(三)充分了解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工艺、设备、物料、环境等有关信息。

(四)灵活选取辨识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辨识手段,确保结果准确。

(五)辨识结果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够为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六)辨识结果应及时更新,动态管理危险源。

第四章危险源辨识的过程第九条危险源辨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组织准备:明确辨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和辨识方案。

(二)辨识准备: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了解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

(三)辨识现场:现场实地辨识各类危险源,记录有关信息。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防范和控制事故,保障员工身体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工作环节,包括但不限于生产、采购、仓储、装卸、运输、使用、维护等环节。

三、管理要求1. 危险源辨识(1)企业应该建立完整的危险源辨识机制,定期进行危险源的辨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覆盖,每个危险源点都能识别。

(2)危险源辨识要求采用客观、全面、详细的方法,综合考虑设备、环境、人员、技术等各方面因素,重点关注可能引发事故的设备、场所及其周边环境等。

2. 危险源评价(1)企业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对危险源进行评价,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明确危险程度和后果。

(2)评价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类型事故,包括一般事故、重特大事故,评价结果需根据重要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要进行标识并上报主管部门备案。

3. 危险源管理(1)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管理制度,对上述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控制措施,明确危险源的管控责任人、管控目标和管控计划,并监督落实。

(2)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应急措施和处置方案,同时开展紧急演练,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

4. 危险源监测(1)企业应该通过科学仪器设备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物理、化学等危害因素,防止由于监测不到而造成的事故。

(2)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的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为危险源的管控提供参考。

5. 危险源培训(1)企业应向所有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课程,特别是那些与危险源密切相关的人员;对于危险源的管控责任人,培训内容更应该着重强调对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管理。

(2)培训结束后,企业应开展考核测试,以保证从业人员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四、责任规定(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加强对危险源管控的指导和监督。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管理制度旨在提供有关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

二、危险源辨识1. 组织应当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发现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2. 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对设备、工艺、环境以及人员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

3. 组织应当建立相应的危险源辨识记录,清晰记录辨识结果和相关信息。

4. 危险源辨识应当定期进行,及时更新。

三、危险源评价1. 在辨识危险源的基础上,组织应当评价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 危险源评价应当基于科学依据,包括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

3. 危险源评价结果应当被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4. 危险源评价应当定期进行,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危险源控制1. 组织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2. 控制措施应当根据危险源评价的结果,综合考虑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因素。

3. 控制措施的实施应当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

4.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当进行监测和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培训与教育1. 组织应当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教育,使员工了解并掌握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培训与教育内容应当包括危险源辨识方法、评价技术以及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3. 员工培训与教育应当及时记录,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审核培训效果。

六、应急准备1. 组织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计划,包括应对各类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和紧急事件。

2. 应急准备计划应当具体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3. 应急准备计划的执行应当定期演练,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监督与检查1. 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2. 监督与检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检查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 监督与检查结果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概述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生产过程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识别并加以管理的一项制度,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各类安全生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分类、管理和监控。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企业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和数据,确定企业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种类和组成,为危险源管控提供依据。

辨识方法辨识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1.在调研的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并根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和法规进行分析。

2.通过设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从各个角度全面分析。

3.将危险源进行纵向分类和横向比较,确定其是否对企业和员工产生潜在的安全威胁。

辨识内容在辨识危险源时,应包括以下内容:1.危险源的性质和类别;2.危险源的分布范围及其危害程度;3.危险源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及危害程度;4.危险源对生产安全的威胁程度等。

安全生产危险源评估安全生产危险源评估是指对企业内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

将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得到危险源的评价结果,为危险源的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1.定性分析法:通过宏观分析的方式,确定危险源所属的类别、类型以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威胁程度。

2.定量分析法:通过定量的方式来分析危险源的影响,比如通过计算其可能引起的事故数量、损失程度等来评估危险源的综合风险。

评估内容在评估危险源时,应包括以下内容:1.危险源对人员和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程度;2.危险源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和管理能力;3.危险源造成的风险大小,包括损失的程度;4.危险源管控的难度和成本等。

安全生产危险源管控安全生产危险源管控是指企业为降低危险源带来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和管理措施的过程。

通过对危险源的管控,降低事故发生可能。

该过程包括了制定危险源管控措施与标准、对危险源进行治理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等方面。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范文(3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范文(3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的原则、目标、程序和责任,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规范和有效的执行。

2. 定义2.1 危险源: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的物质、能量和环境因素。

2.2 危险源辨识评价: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类,确定其对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的过程。

2.3 监控管理:指对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测和控制的过程,以保证危险源不发生事故或发生事故时能及时进行处置和控制。

3. 原则3.1 预防为主: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旨在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损害。

3.2 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全员参与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必须积极参与,并具有相应的培训和技能。

3.3 规范管理: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必须以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确保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4 连续改进: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4. 目标4.1 辨识评价:准确识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源,评估其对安全生产的风险和影响程度。

4.2 监控管理: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对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测和控制,保证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5. 程序5.1 危险源辨识评价程序5.1.1 制定辨识评价计划:确定辨识评价的对象、范围和方法,制定实施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

5.1.2 辨识评价工作实施:按照计划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包括数据收集、现场调查、风险评估等。

5.1.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价结果,对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优先级。

5.1.4 编制报告:根据评价结果,编制相应的报告,包括危险源清单、风险等级划分和改进建议等。

危险源监管制度汇编范本

危险源监管制度汇编范本

危险源监管制度汇编范本一、总则为加强危险源监管,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汇编。

二、危险源识别与评估1. 企业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危险物品的各个环节进行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

2. 企业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及时更新危险源清单和风险评估结果。

3. 企业应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三、危险源监测与控制1. 企业应建立健全危险源监测制度,定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确保危险源处于可控状态。

2. 企业应建立健全危险源控制制度,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

3. 企业应定期对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危险源应急预案1. 企业应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应急流程等。

2. 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审和更新。

五、危险源信息公开1. 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及时公开危险源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2. 企业应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发布制度,确保危险源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六、危险源监管责任1. 企业应明确危险源监管责任人,负责危险源的日常监管工作。

2. 企业应建立健全危险源监管责任制,确保危险源监管责任的落实。

3. 企业应定期对危险源监管责任人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危险源监管能力。

七、危险源监管考核与奖惩1. 企业应建立健全危险源监管考核制度,对危险源监管工作进行定期考核。

2. 企业应对危险源监管工作中的优秀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3. 企业应对危险源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汇编适用于各类企业危险源的监管工作。

2. 本制度汇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汇编不一致的,以本制度汇编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1.管理职责1.1项目部安全保障体系小组建立符合本项目部实际状况的危险源辨识制度,负责指导检查各施工工地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2.内容及要求2.1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危险源辨识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1)作业地质及环境条件。

2)作业场所平面分布。

3)建(构)筑物。

4)采购服务过程。

5)作业设备、装置。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场所。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2.2 危险源辨识条件2.2.1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1)正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照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2)异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周期性或临时性的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维修等。

3)紧急态:指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状态或其发生的临界状态。

2.2.2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1)过去: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2)现在: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

3)将来:指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退役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变化。

2.2.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

2.2.4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2.3危险源辨识方法2.3.1 进行危险源辨识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

1)关于对象系统的详细知识,诸如系统的构造、系统的性能、系统的运行条件、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等。

2)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等有关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

3)关于对象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方面的知识2.3.2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1)对照法。

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a安全检查表。

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b询问、交谈法。

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讨论,获取危险源资料。

c现场观察法。

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危险源资料。

d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到现场察看和与人员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信息。

e查阅相关记录。

查阅组织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f获取外部信息。

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组织存在的危险源。

g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2)系统安全分析法。

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它是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的对策。

b事件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对系统各环节事件进行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

c故障树(事故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

2.4风险评价方法按照风险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法和定量风险评价。

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两种: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2.4.1专家现象询问观察法由专业人员组成专家评价小组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定性判断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危害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后果,并确定该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参考评价准则如下:1)曾经发生过且无良好控制措施的重大事故或事件,评为不可容许风险。

2)曾经发生过已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重大事故或事件评为重大风险。

3)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或重伤以上的评为不可容许风险。

4)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以下的评为重大风险。

5)相关方强烈抱怨的事故或危害事件评为重大风险。

6)除上述5项以外的事故或危害事件评为一般风险。

2.4.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对于一般风险源的评估采用本方法。

1)判定准则a危险性指数大于320的,确定为一级;b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161但小于等于320的,确定为二级;c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71但小于等于160的,确定为三级;d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20但小于等于70的,为四级;e危险性指数小于20的不列入等级。

2)判定方法作业危险性指数是下列三个因素的乘积:危险指数D=L×E×CL-----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C-----事故的可能后果a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b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E)c事故的可能后果(C)d危险指数评价(D)2.4.3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1)项目部安全生产部应组织对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相应应急预案等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报告经监理单位审核后向建设单位报备。

3)风险等级分为4级:包括一般(Ⅰ级)、较大(Ⅱ)、重大(Ⅲ)及特大(Ⅳ)风险。

2.5 风险控制2.5.1风险控制原则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风险消除的原则,然后再考虑风险降低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潜在的严重程度),将使用个体防护措施作为最后的手段。

2.5.2重大危险源1)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各部门要分析原因,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

2)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构成重大危险源、Ⅲ级及以上风险的施工专业活动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3)对于存在技术、资金问题的风险源,职能部门将分期列入当年或来年的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4)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和各施工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台帐。

2.5.3 一般危险源1)一般危险源由基层单位和从业人员按要求进行风险控制,从业人员执行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

2)基层单位要建立一般险源管理台帐,根据危险源的特点进行分时分级控制。

2.6危险源的控制2.6.1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重点控制,项目部每半年检查一次,基层单位每月检查一次,班组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

2.6.2 一般危险源所在部门严格控制,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每月检查一次,各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

2.6.3 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

2.6.4 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按要求上报备案重大危险源工作。

2.6.6 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危险源对应岗位制定监控组织措施,措施中要求明确职责、岗位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要求及安全控制措施。

2.6.7 Ⅲ级及以上风险的施工专业活动的风险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措施、应急预案经项目部安全副总或总工程师审批后需上报监理及建设单位,有建设单位组织相关论证会议。

2)建立Ⅲ级及以上风险源的监控及验收、日常巡查及记录、定期报告的工作制度。

3)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及交底;施工现场需设立相应的危险告知牌。

4)适时组织对典型的重大风险源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5)当专项风险等级为Ⅳ级且无法降低时,必须提高现场防护标准,落实应急处置措施,视情况开展第三方施工监测。

未取得有效措施的,不得施工。

3 危险源的编号和标志3.1危险源编号1)重大危险源由项目部统一编号,按重大危险源进行管控。

2)一般危险源由各基层单位参照项目部编号的原则自行排列编号。

3.2危险源标志重大危险源,要设立醒目的危险源标志及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悬挂在明显位置,以便提示。

3.3标志内容标志牌上定好名称、编号、危害及责任者,并写清注意事项(提示)。

详见图一。

其中:1)名称--危害部分称谓;2)地点--所在位置、岗位;3)危害--可能引起的事故危害;4)责任人--危险部位单位负责人;5)注意(提示)--注意事项或预防事故的主要措施。

3.4危险源的更新3.4.1项目部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3.4.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的重新识别与风险评价,以确保相关资料的有效性。

1)法律、法规及自身要求发生变化。

2)经营形式发生变化。

3)设备、设施、技术发生变化。

4)作业现场发生变化作业方式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