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
高中文言文《登泰山记》
高中文言文《登泰山记》《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学者王克煜将这篇散文和杨朔的《泰山极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并称为泰山四大著名散文。
作品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一、古今异义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二、通假字1、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3、五采(“采”通“彩”,五色)三、词类活用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四、一词多义当:1、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2、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3. 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余: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余始循以入(同上)余所不至也(同上)2、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以: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3、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限:1、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2、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道:1、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道有天门、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同上)2、道少半(走,走路,动词)有:1、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道有天门、下有红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及: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2、及既上(等到,介词)3、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云:1、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日: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2、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3、是日(天,名词)漫: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2、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动词)居: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乘:自京师乘风雪(冒着)或: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极:极天云一线异色(尽头)视:回视日观以西峰(看)坐: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与“站”相对)始:余始循以入(开始)五、特殊句式判断句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姚鼐《登泰山记》赏析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与译文[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登泰山记》作者: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注释(1)选自《惜宝轩诗文集》(《四部丛刊》影音原刊本)。
姚鼐(nài),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代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桐城派古文家。
(2)阳:山的南面。
(3)汶(Wèn)水:也叫汶河。
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4)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
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5)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
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
(6)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7)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登泰山记》原文、课下注释、翻译【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姚鼐资料【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课下注释】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②【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
③【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西王屋山,东流到山东入海。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⑥【古长城】古代的长城,指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分界。
⑦【以】在。
⑧【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
乾隆,清高宗的年号(1736-1795)。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对照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对照翻译《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下面,为大家分享《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处或作者: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高考必背《登泰山记》原文译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注释
选自《惜宝轩诗文集》(《四部丛刊》影音原刊本)。姚鼐(nài),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代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家。
阳:山的南面。
汶(Wèn)水:也叫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显庆:唐高宗的年号。
漫失:模糊或缺失。漫:磨灭。
僻不当道者: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
圜:通“圆”。
瀑水:瀑布。
理解性默写习题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
2.在《登泰山记》中,“,”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这三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桐城派姚鼐《登泰山记》原文及赏析(菁选
桐城派姚鼐《登泰山记》原文及赏析(菁选《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篇一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
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
(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
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
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
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
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
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
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
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登泰山记篇二清代: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姚鼐《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姚鼐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参考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登泰山记》原文对照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对照翻译《登泰山记》原文对照翻译登泰山记(清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登泰山记》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
《登泰山记》原文及赏析
《登泰山记》原文及赏析《登泰山记》原文及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泰山记》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泰山记朝代:清代作者:姚鼐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点击查看: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大全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拼音
登泰山记作者:佚名原文泰山,东岳也,天下第一山也。
禹之所疏也,仁义之所发也。
岱宗之下有神女峰,人谓之灵山。
秦穆公曰:“是乃受福之地也。
”天文志曰:“泰山者,古之庐山也。
”五岳之首,衡山之雄也。
其状如案堆,峰巅以上,每五百步为台阶,连贯相衔百十余楼,道两傍藐藐,盘道盈洞,高不可攀,焉有去天之志,遂平地而工不泄,尔来头上作矣。
翻译拼音tài shān,dōng yuè yě,tiān xià dì yī shān yě。
yǔ zhī suǒ shū yě,rén yì zhī suǒ fā yě。
dàizōng zhī xià yǒu shén nǚ fēng,rén wèi zhī língshān。
qín mù gōng yuē:“shì nǎi shòu fú zhī dìyě。
”tiān wén zhì yuē:“tài shān zhě,gǔ zhī lúshān yě。
”wǔ yuè zhī shǒu,héng shān zhī xióng yě。
qí zhuàng rú àn duī,fēng diān yǐ shàng,měi wǔbǎi bù wèi tái jiē,lián guàn xiāng xiān bǎi shíyú lóu,dào liǎng bàng miǎo miǎo,pán dào yíngdòng,gāo bù kě pān,yān yǒu qù tiān zhī zhì,suì píng dì ér gōng bù xiè,ěr lái tóu shàng zuò yǐ。
《登泰山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登泰山记》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学者王克煜将这篇散文和杨朔的《泰山极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并称为现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
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原文:登泰山记清代-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特点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特点《登泰山记》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高中必修文言文《登泰山记》姚鼐
高中必修文言文《登泰山记》姚鼐登泰山记姚鼐(清代)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
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
(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姚鼐《登泰山记》赏析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与译文[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
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
《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注释选自《惜宝轩诗文集》。
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代桐城人。
桐城派古文家。
阳:山的南面。
汶水:也叫汶河。
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
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
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
当其南北分者:在那南北分界处的。
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以:在。
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
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导语: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关于《登泰山记》原文翻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登泰山记原文】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闸北一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白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颗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渭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儿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写长途跋涉用笔精简,而作者渴望一览泰山之情却蕴含其中。
B.作者选择与古人不一样的登山路线,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天门。
C.“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一句,就写出了登山途中的艰险。
D.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顶晚景图。
2012奉贤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9、本文作者是代(朝代)桐城派古文家。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A、第一段写了观日出所看到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B、“大风扬积雪击面”交代了作者登泰山的季节是在冬季;C、“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衬托出入日观峰的高大雄伟;D、“皆不及往”是指作者来不及去参观泰山上的建筑群、石刻等古迹。
2010宝山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9、选文作者为,他是清代派古文家。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描绘的是泰山夕照图,第二段描绘的是泰山日出图。
B、第二段从日出前的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负雪”相照应。
C、作者回头看西边山峰,由高向低俯视,“绛皓驳色”,显示了“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日出美景。
D、作者抓住日出时色彩变化的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了雄伟、壮丽的日出景象。
2010闸北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9. 选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2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待日出时,由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负雪”照应。
B.日出时,抓住色彩变化的特点,勾勒出一幅雄伟、壮丽的景象。
C.作者在日观亭看远古的石刻,许多都磨灭消失了。
D.在对泰山壮丽景色的描绘中,饱含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3模拟C(三)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①段写从京师到泰山长途跋涉的历程。
B.第②段写登山过程,描绘山顶壮丽景色。
C.“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写出登山的乏味。
D.“半山居雾若带然”形象地写出云雾的情状。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1.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节选语段写了作者登山的过程以及在山顶上所见的景色。
B.作者选择避开东谷登山,是因为中谷和西谷路上没有天门。
C.末句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景色的美丽。
D.作者描绘山顶的壮丽景色,旨在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013浦东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登泰山记姚鼐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本文作者是朝派古文家姚鼐。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1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第①段介绍从京师到泰安的旅程及登山时间等情况。
B.第②段交代登山路线:从中岭出发,经西谷到山顶。
C.“苍山负雪”一句以动写静,描绘了群山雪厚的情形。
D.选文叙述与描写结合,体现了“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2013长宁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注释】摴蒱(chū pú):古代一种赌具,类似“骰子”。
9.选文的作者是(朝代)的。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1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大风扬积雪击面”,句中“击”字,生动地表现了高山上寒风之猛烈。
B.“戊申晦”其中“晦”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写云海形成一片红光,烘托着上升的红日。
D.选文描绘了泰山日出的全过程,展示出一副动人的美景。
2014静安(青浦)一模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姚鼐,代文学家。
泰山,即(姓名)在《望岳》中吟咏的“岱宗”。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登泰山可以从中谷起步,也可以沿东谷进入。
B、作者所经过的天门并非古人口中所称的天门。
C、登山时沿途风雪交加,石阶滑湿,非常艰险。
D、作者大致是在黄昏时分终于攀上了泰山之巅。
2014普陀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①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②大风扬积雪击面。
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④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⑤或曰,此东海也。
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 《登泰山记》的作者是(朝代)(人名)。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10.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①句交代了“我”和友人静待日出。
B.第②③句叙写太阳未出时的冬日景象。
C.第④⑤句表现日出过程中的蓬勃气势。
D.第⑥句写日观以西峰都沐浴在阳光中。
2015闸北一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上文作者(人名)是(朝代)桐城派古文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0、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文加点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对象一样。
B、作者登山没有经过东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顶。
C、“磴几不可登”的“几”读“jī”,意思是“石阶”。
D、作者艰难登山是为饱览雪后泰山的雄浑瑰丽奇观。
2015虹口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登泰山记(节选)①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