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原则

合集下载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它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如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合理地布置剪力墙对于结构的性能和经济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一、均匀布置原则剪力墙在平面上的布置应该尽量均匀,以保证结构在各个方向上的刚度和承载能力相对均衡。

如果剪力墙的布置不均匀,可能会导致结构在某些方向上的刚度较大,而在其他方向上的刚度较小,从而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

例如,在一个矩形的建筑平面中,如果只在长边方向布置剪力墙,而短边方向没有剪力墙或者剪力墙数量很少,那么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建筑就容易绕短边方向发生扭转。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在建筑的两个方向上均匀地布置剪力墙,使结构的抗侧力体系更加合理。

二、周边布置原则剪力墙宜沿建筑物的周边布置,这样可以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产生的扭转作用。

周边布置的剪力墙能够形成一个封闭的抗侧力体系,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同时,周边布置的剪力墙还可以有效地抵抗建筑物周边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减少建筑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此外,周边剪力墙还可以为内部的框架结构或其他结构体系提供有效的约束,提高内部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对称布置原则剪力墙的布置应该尽量对称,使结构的质心和刚心尽可能重合。

质心是建筑物质量的中心,刚心是结构抗侧刚度的中心。

当质心和刚心不重合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会产生附加的扭矩,增加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对称布置剪力墙可以有效地减少结构的扭转效应,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例如,如果一个建筑物的平面形状不规则,存在突出部分或者凹进部分,那么在布置剪力墙时,应该在突出部分和凹进部分对称地布置剪力墙,以平衡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

四、纵横墙相连原则纵横墙相连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空间结构体系,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在布置剪力墙时,应该尽量使纵横墙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抗侧力体系。

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

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

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剪力墙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板式结构等。

剪力墙作为结构的一部分起着支撑和抗震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剪力墙的布置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剪力墙布置的一些原则。

1.剪力墙布置的一般原则(1)确定剪力墙的数量和位置。

剪力墙的数量要合理,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

一般来说,应根据结构的尺寸、形状、楼层高度、地震烈度等来确定。

剪力墙应布置在结构的弱部位,如角部、柱子附近等位置。

(2)剪力墙之间的间距应合理,一般不应大于横向墙长的1.5倍。

如果大于这个距离,则需要考虑增强墙体的强度或增加剪力墙的数量。

(3)剪力墙的形状应尽量规则,以减小结构的异型荷载效应和应力集中现象。

2.剪力墙的分布原则(1)在楼层平面上,剪力墙应布置在整个结构的周边,以增强结构的抗倒塌能力。

同时,在横向布置上要避免剪力墙的缺口太大,应当避免连续墙排布。

(2)在高层建筑中,剪力墙通常沿高度方向分布。

一般来说,剪力墙的布置应合理分散,不能过于集中。

(3)在多塔楼或多个单元的建筑中,应将剪力墙布置在相邻塔楼或单元之间,以增加整个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3.剪力墙与其他结构的配合原则(1)剪力墙与框架结构的配合:剪力墙通常布置在框架结构的外围,以增加结构的整体受力能力。

(2)剪力墙与板式结构的配合:在板式结构中,剪力墙应布置在结构的角部或柱子旁边,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剪力墙与地下室的配合:在地下室结构中,剪力墙一般沿地下室周围布置,以提高地下室的抗震性能。

4.效率与经济性考虑在剪力墙的布置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结构的效率与经济性。

一方面,剪力墙的布置应满足结构的抗震需求,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和成本的统筹。

因此,在具体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达到结构的最佳布置效果。

总之,剪力墙的布置原则需要从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结构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的经济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原则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原则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原则1、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构件之间不宜采用铰接。

抗震设计时,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的梁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原则布置:(1)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

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两侧不宜同时设置剪力墙。

(2)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3)剪力墙布置时,如因建筑使用需要,纵向或横向一个方向无法设置剪力墙时,该方向可采用壁式框架或支撑等抗侧力构件,但是,两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值应接近。

壁式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考虑。

(4)剪力墙的布置宜分布均匀,单片墙的刚度宜接近,长度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洞口和连梁形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单肢墙或多肢墙的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m。

每段剪力墙底部承担水平力产生的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剪力的40%。

(5)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

房屋纵向长度较长时,不宜集中在两端布置纵向剪力墙,否则在平面中适当部位应设置施工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影响,同时应加强屋面保温以减少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6)楼梯间、竖井等造成连续楼层开洞时,宜在洞边设置剪力墙,且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不宜孤立地布置在单片抗侧力结构或柱网以外的中间部分。

(7)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应满足楼盖平面刚度的要求,否则应考虑楼盖平面变形的影响。

3、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宜设计成周边有梁柱(或暗梁柱)的带边框剪力墙。

纵横向相邻剪力墙宜连接在一起形成L形、T形及口形等,以增大剪力墙的刚度和抗扭能力。

4、在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项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1)当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应予减小。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关键信息项:1、剪力墙的布置原则2、剪力墙的厚度要求3、剪力墙的配筋设计4、连梁的设计要点5、边缘构件的设计规定6、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1、剪力墙的布置原则11 剪力墙应沿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方向布置,以形成有效的抗侧力体系。

111 剪力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避免出现局部薄弱部位。

112 剪力墙的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扭性能。

113 对于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洞口将其分成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

2、剪力墙的厚度要求21 剪力墙的厚度应根据其所在部位、抗震等级、房屋高度等因素确定。

211 一般情况下,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 200mm。

212 非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 160mm。

213 剪力墙的厚度还应满足稳定性和构造要求。

3、剪力墙的配筋设计31 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应根据计算结果和规范要求进行配置。

311 竖向分布钢筋通常布置在剪力墙的两侧,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

312 水平分布钢筋应布置在竖向分布钢筋的外侧,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

313 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应按照规范要求配置箍筋和纵筋。

4、连梁的设计要点41 连梁的跨高比应合理控制,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

411 连梁的截面尺寸应满足剪压比要求,避免发生脆性破坏。

412 连梁的配筋应根据其受力特点进行计算和配置,同时应考虑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

413 对于跨高比较小的连梁,可采用交叉斜筋、对角暗撑等加强措施。

5、边缘构件的设计规定51 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其设置范围和配筋要求应符合规范。

511 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应根据抗震等级和墙肢轴压比确定。

512 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6、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61 剪力墙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611 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结构应满足层间位移角等变形要求。

第7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第7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pz
z = ξH
y(z) q( z ) q( z)
2)为使框-剪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均具有必需的水平承载力 和侧向刚度,应在两个主轴方向均匀布置剪力墙,形成双向抗侧 力体系。否则,将造成两个主轴方向结构的水平承载力和侧向刚 度相差悬殊,可能使结构整体扭转,对结构抗震不利。
7.1 结构布置
第7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2、节点刚性连接与构件对中布置 1)在框-剪结构中,为保证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几何不变
7.1 结构布置
第7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5)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洞口 宜上、下对齐。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 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6)保证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横向剪力墙沿房屋长方向 的间距宜满足下表的要求;当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 时,剪力墙的间距应适当减小;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 屋的两尽端。
重 点、难点:
主要内容
第7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7.1 结构布置 1)总体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及变形缝设置等见前述; 2)具体布置除符合下述规定外,其框架和剪力墙的布置应
分别符合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规定。
7.1.1 基本要求 1、双向抗侧力体系
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共同抵抗水 平荷载,其中剪力墙是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
第7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3、剪力墙的弯曲刚度 总剪力墙的等效刚度为结构单元内同一方向(横向或纵向) 所有剪力墙等效刚度之和,即
对整截面墙
EI eq
=
EI w
1+
9μI w
AwH 2
7.2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第7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一般原则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一般原则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一般原则剪力墙结构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

它通过在建筑物的侧墙上设置一定数量和位置的剪力墙,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抗震能力。

在进行剪力墙结构的布置时,需要遵循一些一般原则,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首先,剪力墙的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形态特点进行合理的决定。

考虑到剪力墙的布置对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和建筑物的尺寸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剪力墙布置方案。

例如,在大跨度的建筑物中可以采用中央对称的剪力墙布置方案,而在不规则形状的建筑物中需要采用错综复杂的剪力墙布置方案。

其次,在剪力墙的布置中应遵循剪力墙的平面布置连续和对称的原则。

剪力墙在平面上的布置应该遵循连续和对称的原则,以确保整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均匀受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剪力墙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尺寸和功能规划进行合理确定,以达到结构整体的均衡受力。

此外,剪力墙的布置应结合结构的细部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剪力墙的布置需要考虑到结构的连续性和刚度分布等因素,同时还需考虑结构中其他构件的布置和连接方式,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布置剪力墙时,需要与楼板、柱子等构件的布置进行协调,确保结构的连续性。

另外,剪力墙的布置还需要考虑到结构的施工和维护等因素。

剪力墙的布置应尽量减少施工的复杂性和工艺难度,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在剪力墙的布置中还需考虑到将来的维护和修理等因素,以便于对结构进行检修和加固。

最后,在剪力墙的布置中应遵循经济性原则。

剪力墙的布置应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施工的成本,以提高结构的经济性。

在确定剪力墙的布置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性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剪力墙结构的布置需要遵循一系列的一般原则。

在剪力墙的数量和位置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形态特点和结构的连续性、刚度分布等要求。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1 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时,按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中的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2 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3 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4 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但其最大适用高度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当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不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时,可按本规程第3.11节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和论证。

8.1.4 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满足式(8.1.4)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不满足式(8.1.4)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 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V f≥0.2V0 (8.1.4)式中:V0——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每段底层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总剪力;V f——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或某一段内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V fmax——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每段中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

2 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按本条第1款调整后,应按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标准值,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可不予调整;3 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本条第1款所规定的调整可在振型组合之后、并满足本规程第4.3.12条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前提下进行。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任务,而剪力墙作为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要求。

本文将从剪力墙的定义、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全面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的相关知识。

一、剪力墙的定义剪力墙,顾名思义,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用来承担水平剪力作用的墙体。

它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建筑物所受到的地震力和风力,为整个结构提供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剪力墙一般沿着建筑物的主要方向布置,可以是整个墙体或者部分墙体。

二、剪力墙设计要求1. 剪力墙布置:剪力墙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布置位置:剪力墙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主要水平荷载传输路径上,通常与主要竖向结构组件(如框架柱、框架梁等)相连。

(2) 布置密度:剪力墙的布置密度应根据设计防护等级和地震区划等因素进行确定,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3) 剪力墙间距:剪力墙的间距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并考虑到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变形协调性。

2. 剪力墙尺寸:剪力墙的尺寸设计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厚度:剪力墙的厚度应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满足抗裂控制要求。

(2) 高度:剪力墙的高度应根据结构高度和所处地震区级别等因素确定,以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3) 长度:剪力墙的长度应根据结构布置和载荷分布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3. 剪力墙配筋:剪力墙配筋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 水平配筋:剪力墙的水平配筋应足够承担水平剪力作用,并考虑到墙体的整体抗震性能。

常用的配筋方式包括水平箍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等。

(2) 竖向配筋:剪力墙的竖向配筋应足够承担重力荷载,并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常用的配筋方式包括竖向主筋、剪力墙钢筋等。

三、剪力墙施工注意事项1. 墙体浇筑:剪力墙的墙体浇筑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和墙体的密实性。

同时,要注意墙体的排气和振捣,以避免空洞和裂缝的产生。

建筑施工“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

建筑施工“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

建筑施工“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承载结构系统,其作用是通过提供横向刚度和抗震性能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剪力墙结构的布置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结构布局、建筑功能和抗震要求。

以下是剪力墙结构布置的原则:1.结构布局原则:(1)剪力墙应尽量沿着建筑物的主要延伸方向布置,以提供最佳的抗震性能。

(2)剪力墙应均匀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以提供全方位的抗震支撑,减小建筑物的倾覆风险。

(3)在平面布置上,应保证剪力墙的间距不超过建筑物高度的2倍,以避免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剪力集中,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2.建筑功能原则:(1)剪力墙的布置应适应建筑物的功能需求,避免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过分占用。

在剪力墙的布置中,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需求,合理地划分剪力墙的位置和数量。

(2)在剪力墙的布置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需求,避免对建筑内部空间的重要部分(如大厅、会议室等)产生过大的影响。

3.抗震要求原则:(1)剪力墙应充分布置在建筑物的地震烈度大、影响范围广的区域,以提供更好的抗震支撑。

(2)剪力墙应与地震力的传递路径相匹配,确保剪力墙能够接受和传递地震力,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3)在剪力墙的布置中,应充分考虑地震力的作用方向,避免剪力墙的布置与地震作用方向垂直,以减少剪力墙的受力情况。

4.施工可行性原则:(1)剪力墙的布置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避免因施工难度较大而导致质量问题。

(2)剪力墙的布置应与其他结构构件的布置相协调,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在剪力墙的布置中,应考虑施工工序的安排,避免剪力墙的布置对施工进度产生过大的影响。

总之,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是综合考虑结构布局、建筑功能、抗震要求和施工可行性等因素,优化剪力墙的位置和数量,以提供最佳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稳定性。

剪力墙布置要遵循的四点原则

剪力墙布置要遵循的四点原则

剪力墙布置要遵循的四点原则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用于提供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剪力墙布置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其功能的有效性和建筑的安全性。

以下是剪力墙布置要遵循的四个主要原则:1.结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剪力墙的布置必须考虑建筑结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连续性是指剪力墙在构件纵向和横向之间具有合理的连接方式,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和反力。

稳定性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

剪力墙的布置应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防止结构发生倾覆、滑移等失稳现象。

2.剪力墙位置的选择:剪力墙的位置选择是关键的一步,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需求以及地震力学的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应该布置在建筑结构的主要荷载通道上,这样可以有效地将荷载引导到剪力墙上,并通过剪力墙来分散和消耗荷载。

同时,剪力墙的位置应该合理,避免与其他重要构件冲突,确保结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剪力墙的尺寸和布置密度:剪力墙的尺寸和布置密度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确定。

剪力墙的尺寸主要包括墙体的厚度、高度以及墙体内的加强筋等。

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剪力墙所承受的荷载以及墙体的抗震性能要求。

布置密度的确定需要根据剪力墙所承担的力学作用以及结构的整体布局来确定,以保证剪力墙的均匀分布和充分利用。

4.剪力墙的加强和连接:剪力墙的加强和连接是确保其抗震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剪力墙可以通过添加加强筋、预应力或钢板等材料来增强其抗震能力。

加强的位置应根据剪力墙的力学作用和结构应力的分布进行合理的布置。

此外,剪力墙还需要通过适当的连接方式与其他构件进行连接,确保结构的整体连续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剪力墙的布置需要遵循结构连续性和稳定性原则,选择适当的位置,确定合理的尺寸和布置密度,并进行加强和连接的操作。

这些原则的遵循可以有效提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和结构的安全性,为建筑物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2、2、陕西中轻轻工业工程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5摘要:本文探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

从剪力墙布置原则、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占比及二道防线等方面,探讨框剪结构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倾覆力矩;二道防线0 引言框剪结构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集中布置在核心筒处。

因此,这种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

1 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框架-剪力墙结构简称框剪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框剪结构很好的保留了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优点。

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

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变形特点则与框架结构相反。

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构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

2框剪结构设计要点(1)剪力墙布置原则1) 平面凸出部分,楼梯、电梯处布置剪力墙,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剪力墙间距详见《高规》表8.1.8。

2)剪力墙形状宜双向且简单,优先L形、T形和槽型等形式。

3)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4)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应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30%(2)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占比《高规》8.1.3,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此时抗震等级、层间位移角限值、轴压比、防震缝宽度及房屋最大使用高度均按框剪结构采用。

下图1为结构体系与Mf/Mo的大致关系,其中Mf为框架部分承担的底层地震倾覆力矩,Mo 为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地震倾覆力矩的总和。

图1 结构体系与Mf/Mo的大致关系其中抗震等级、层间位移角限值等的确定详见表1。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剪力墙的布置原则一、引言剪力墙是建造结构中常用的抗震构件,能够有效地减轻地震对建造物的影响。

正确布置剪力墙对于建造结构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剪力墙的布置原则,以供参考使用。

二、剪力墙的定义和作用剪力墙是由混凝土或者砌体构成的垂直墙体,承受水平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

其作用主要包括:增加建造的整体刚度和强度、提供抗震支撑和耐力减震、控制建造物的倾覆和变形等。

三、剪力墙的布置原则1. 关键位置:剪力墙应布置在建造结构的重要位置,如角落、连接梁柱的位置、楼梯间和核心墙等。

这些位置通常是结构承载力最强、刚度要求最高的地方。

2. 墙体连续性:剪力墙的布置要求连续性,即尽量避免墙体中断,特殊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连接处。

通过保持连续性,可以提高剪力墙对地震力的反抗能力。

3. 剪力墙的位置和数量:剪力墙的位置应合理布置,以形成良好的结构体系。

不同建造结构类型和地区的抗震设计规范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但通常要求剪力墙的数量和位置应能够满足结构的抗震需求。

4. 剪力墙与其他结构构件的连接:剪力墙与其他结构构件(如梁、柱、楼板等)的连接要坚固可靠,确保荷载能够传递到剪力墙上。

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预埋钢筋连接、焊接连接和钢板抱木等。

5. 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应根据地震荷载和结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结构工程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学计算和分析,以确定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

6. 剪力墙的加劲措施:为了增强剪力墙的刚度和强度,可以采取加劲措施,如设置剪力墙上的加劲梁或者剪力墙之间的加劲墙等,以提高整体抗震性能。

四、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剪力墙布置示意图2. 剪力墙设计计算表格3. 剪力墙的施工工艺图五、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结构性能:建造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所具有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2. 抗震设计规范:国家有关抗震设计的法规和标准。

3. 预埋钢筋连接:在施工过程中预先埋设钢筋,以增加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Fx
Fy
纵横剪力墙互为翼墙
合理调整纵、横两个方向的剪力 墙位置,尽可能组成L形、T形、 [形,使两个方向互为翼墙,以增 大抗侧、抗扭刚度。
Fx
Fy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剪力墙的特点
刚度特征:平面
内刚度比较大,
Y
平面外刚度小,
常忽略不计。
Fx
x
Fy
双向布置原则
剪力墙应沿结构两主轴方向布 置,尽量使两主轴方向的抗侧 可减少侧向力作用下结构的扭 转效应;
Fx
Fy
沿高度连续布置
剪力墙在竖向不贯通布置,中断 竖向荷载传递,导致竖向刚度突 变,对结构受力不利,形成竖向 的薄弱层。
开洞规则
剪力墙开洞时,宜上下对齐,开 洞规则;
沿凸出位置布置
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 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相 对于凹处,凸出部位内力较大, 有利于抗扭承载力的提高。
Fx
Fy
周边附近布置
周边布置:是为了尽可能发挥 剪力墙的抗扭作用;
附近布置:是为了减小室外温 度变化的不利影响。
如在建筑中不可避免需要中断, 则需采用可靠的措施,保证侧向 刚度相差在规范的限制之内;比 如:通过转换构件实现。
与竖井结合布置
楼梯、电梯间等竖井的设置,尽 量与附近的框架或剪力墙的布置 相结合,使之形成连续、完整的 抗侧力结构。
剪力墙的间距不宜过大
横向剪力墙间距过大,在侧向力 作用下,不能保证平面楼盖的刚 性,将增加框架的负担。
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两尽端
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部分较长 的建筑,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 置在两尽端,避免楼盖中部的梁 板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而出 现裂缝。
单片剪力墙不能太强

框支剪力墙与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支剪力墙与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指:当有的高层建筑为了满足多功能、综合用途的需要,在竖向,顶部楼层作为住宅、旅馆;中部楼层作为办公用房;下部楼层作为商店;餐馆、文化娱乐设施。

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开间,从而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上部楼层采用剪力墙结构以满足住宅和旅馆的要求;中部办公楼用房则需要中、小室内空间同时存在,则宜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来满足其要求;底部作为商店等用房则需要有尽量大的空间,则宜加大柱网,尽量减少墙体。

上述要求与结构的合理布置正好相反,以高层建筑的受力规律,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楼层的受力相对要小得多,正常的结构布置应当是下部刚度要大,墙体应多,柱网应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二者正好矛盾。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就出现了底层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由于底部与上部结构的刚度产生突变。

故在所发生的地震中,其破坏都较严重,抗震性能较差,故在设计中要特别加以注意,设计中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1)保证大空间有充分的刚度,防止竖向的刚度过于悬殊:(2)加强转换层的刚度与承载力,保证转换层可以将上层剪力可靠地传递到落地墙上去。

一、主要构件1. 楼盖构件:板和梁。

2. 转换层以上的抗震墙及落地抗震墙。

3. 作为不落地抗震墙的转换构件.一般为框架梁、柱形成框支抗震墙4. 转换层楼板,即转换层楼盖。

二、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高层建筑结构的底部,当上部楼层有部分竖向构件(抗震墙、框架柱)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时,应设置结构转换层,在结构转换层布置转换层结构构件。

转换结构的构件可采用梁、桁架、空腹桁架、箱形结构、斜撑等;非抗震设计和6度抗震设计时可采用厚板,7、8度抗震设计的地下室的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

2.底部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面以上的框支层的层数,8度时不宜超过3层,7度时不宜超过5层,6度时其层数可适当增加;底部带转换层的框架一核心筒结构和外筒为密柱框架的筒中筒结构,其转换层位置可适当提高。

剪力墙布置及尺寸确定的基本原则

剪力墙布置及尺寸确定的基本原则

剪力墙布置及尺寸确定的基本原则一、剪力墙布置及尺寸确定的基本原则1、结构布置时宜尽量避免短肢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含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8的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体系,《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3.2.4条则定量化地界定为“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指短肢墙的截面面积占剪力墙总面积50%以上”。

当结构体系属短肢剪力墙结构时,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规定,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有所降低,同时需对短肢剪力墙采取加强措施,对实际设计影响较大的有“⋯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0.7;对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其他各层(非底部加强部位)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和1.2”等,故实际设计时,宜尽量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以获得较优的经指标,同时也可相对简化设计,且结构也具有更高的可靠度。

但应注意,即使结构不属“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补充规定》的6.0.3条仍对短肢剪力墙有提高抗震等级、降低轴压比限值和加强构造配筋的要求。

避免剪力墙结构成为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做法为:保证一般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小于8的非短肢剪力墙)的面积数超过剪力墙总面积的50%,具体操作如下:(1)分别使X向和Y向的一般剪力墙面积均超过相应方向剪力墙总面积的50%;(2)某方向的剪力墙,当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时,按一般剪力墙计算;当长度与厚度之比在5~8之间,或为小于5的独立墙肢,或为小于5的非独立墙肢且与之相连的垂直方向剪力墙截面高宽比也小于5时,按短肢剪力墙计算;当非独立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5且与之相连的垂直方向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小于5时,可将该墙肢看作是属于与之相连的垂直方向剪力墙的翼缘,不按剪力墙计算面积。

框架剪力墙结构概念

框架剪力墙结构概念

框架剪力墙结构概念一、框架剪力墙结构概念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为框剪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主要利用钢筋混凝土墙板和框架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从而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抗风能力。

二、定义与特点框架剪力墙结构由钢筋混凝土的框架和剪力墙两部分组成,其中框架负责承受竖向荷载,而剪力墙则负责承受水平荷载。

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其空间灵活性高,刚度大,抗侧力能力强,并能有效地将荷载传递到周围的结构上。

三、结构形式与分类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多种结构形式,如:1.独立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以框架为主导,配以适量的剪力墙,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2.双重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以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荷载,适用于对建筑空间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

3.混合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结合了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抗侧力能力。

四、优缺点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优点主要包括:1.空间灵活度高:由于框架和剪力墙的组合,使得室内空间布置更加灵活。

2.强度和刚度较高:能够承受较大的竖向和水平荷载,且抗侧力能力强。

3.抗震性能好: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4.施工方便:框架和剪力墙的施工可以分开进行,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缺点主要包括:1.造价较高:由于使用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使得其造价相对较高。

2.设计难度较大:需要对框架和剪力墙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以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受力要求。

3.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以保证结构的施工质量。

五、适用范围与限制框架剪力墙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对空间要求较高且需要承受较大荷载的建筑。

其限制主要在于对施工工艺和材料的要求较高,且不适合于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六、设计原则与要求在设计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1.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受力要求,合理确定框架和剪力墙的尺寸和布置。

什么是框架剪力墙-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原则-

什么是框架剪力墙-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原则-

什么是框架剪力墙?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原则?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装修,主材选购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家如果有仔细观察周边的话,就会发现,不同的楼,设计都是不同风格的,所以,在进行楼的设计时,有很多的形式,而框剪结构剪力墙则是很常见的一种,但是很多人对于框剪结构剪力墙不是很更解,不知道什么是框剪结构剪力墙,另外,在进行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时,还要注意一些原则上的问题,这样才能设计合理。

什么是框架剪力墙:1、在介绍什么是框架剪力墙结构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搞震墙,主要作用是在房屋建筑中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分为平面剪力墙和立体剪力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筑成。

2、再来了解下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原则:1、剪力墙在建筑平面上的布置宜均匀、对称。

对于地震区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沿纵横两个方向都要布置,并应使两个方向的结构自振周期较为接近。

当无抗震设防要求时,侧向力为风荷载,因房屋纵向一般受风面较小且纵向框架跨数较多,这时也允许只设横向剪力墙,而纵向为纯框架结构。

2、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的竖向荷载较大处。

剪力墙作为竖向薄壁柱,具有较大的承受轴向力的能力,利用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可避免设置截面尺寸过大的柱子,有利于建筑布置。

同时,剪力墙作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在侧向力作用下墙肢内将产生很大的弯矩和剪力,有时还有轴向拉力,在此基础上增加竖向荷载所产生的轴向压力,可提高墙肢截面的承载力,改善墙肢的受力性能。

3、剪力墙宜布置在建筑平面形状变化处、楼梯间和电梯间的周围。

上述位置由于楼板的刚度受到削弱,在地震时往往由于应力集中而发生较严重的震害,因此有必要布置一些剪力墙予以加强。

关于剪力墙布置的原则

关于剪力墙布置的原则

(1) 缝凸角必布墙,楼梯、电梯必布墙,墙墙宜对直联合。

(2) 剪力墙间距:6度、7度宜6~8米,8度宜3~5米。

(3) 剪力墙形状宜双向且简单,优先L形、T形,其次用一字形、C形,偶尔用工形、Z形;(4) 凡是约束边缘构件不能做成高规图7.2.15样式的墙肢都应该尽量少用。

(5) 多用普通剪力墙,少用甚至不用短肢剪力墙。

(1) 对于6、7度设防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60,30层C50,20层C40。

(2) 对于8度设防地区或基本风压大于0.8的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50,30层C40,20层C35。

(1) 剪力墙厚度h与楼层数n关系:6度为h=8n,7度为h=10n,8度为h=12~15n,且h≥200mm。

(2) 剪力墙长度L:不超过30层的建筑,6、7度剪力墙长度较短,一般为8.5~12h;8度区剪力墙长度较长,一般为12~20h。

8(1) 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

单片剪力墙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在地震时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

(2) 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

(1) 一般情况下,上下楼层改变剪力墙厚度,保持剪力墙长度不变。

(2) 当为了保证上下楼层建筑空间净尺寸相同,也可以保持剪力墙厚度不变,改变剪力墙长度。

(3) 一般不采用既改变剪力墙厚度又改变剪力墙长度的做法。

8(1) 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

单片剪力墙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在地震时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

(2) 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

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

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

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本店铺为大家解答。

(1)剪力墙结构中全部竖向力和水平力都由剪力墙承受。

所以一般应沿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双向布置。

特别是在抗震结构中,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并宜使两个方向抗侧刚度接近,即两个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

(2)剪力墙应尽量拉通对直,以增加抗震能力。

门窗洞口上下各层对齐,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使受力明确,计算简单。

在抗震结构中,应尽量避免出现错洞剪力墙和叠合错洞墙。

叠合错洞墙的特点是洞口错开距离很小,甚至叠合,不仅墙肢不规则,而且还在洞口之间形成薄弱部位,对抗震尤为不利。

(3)剪力墙沿竖向应贯通建筑物全高。

剪力墙沿竖向改变时,允许沿高度改变墙厚和混凝土等级,或减少部分墙肢,使抗侧刚度逐渐减小,避免各层刚度突变,造成应力集中。

(4)剪力墙要避免洞口与墙边,洞口与洞口之间形成小墙肢。

小墙肢宽度不宜小于三倍墙厚(否则应按框架柱设计),并用暗柱加强。

(5)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为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梁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长较小时,受弯产生的裂缝宽度较小,墙体配筋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因此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6)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结构形式,短肢墙应尽可能设置翼缘。

在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以形成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7)控制剪力墙平面外弯矩,应采取增加与沿梁轴线方向的垂直墙肢,或增加壁柱、柱等方式,来减少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

对截面较小的楼面梁可设计为铰接或半刚接,减小墙肢平面外弯矩。

(8)不宜将楼面主梁直接支承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

因为一方面主梁端部约束达不到要求,连梁没有抗扭刚度去抵抗平面外弯矩;另一方面对连梁本身不利,连梁本身剪切应变较大,容易出现裂缝,因此应尽量避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原则
1、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构件之间不宜采用铰接。

抗震设计时,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的梁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原则布置:
(1)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

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两侧不宜同时设置剪力墙。

(2)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3)剪力墙布置时,如因建筑使用需要,纵向或横向一个方向无法设置剪力墙时,该方向可采用壁式框架或支撑等抗侧力构件,但是,两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值应接近。

壁式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考虑。

(4)剪力墙的布置宜分布均匀,单片墙的刚度宜接近,长度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洞口和连梁形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单肢墙或多肢墙的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m。

每段剪力墙底部承担水平力产生的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剪力的40%。

(5)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

房屋纵向长度较长时,不宜集中在两端布置纵向剪力墙,否则在平面中适当部位应设置施工后浇带以减少混凝
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影响,同时应加强屋面保温以减少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6)楼梯间、竖井等造成连续楼层开洞时,宜在洞边设置剪力墙,且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不宜孤立地布置在单片抗侧力结构或柱网以外的中间部分。

(7)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应满足楼盖平面刚度的要求,否则应考虑楼盖平面变形的影响。

3、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宜设计成周边有梁柱(或暗梁柱)的带边框剪力墙。

纵横向相邻剪力墙宜连接在一起形成L形、T形及口形等,以增大剪力墙的刚度和抗扭能力。

4、在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项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1)当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应予减小。

(2)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两尽端。

5、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沿高度墙的厚度宜逐渐减薄,避免刚度突变。

当剪力墙不能全部贯通时,相邻楼层刚度的减弱不宜大于30%,在刚度突变的楼层板应按转换层楼板的要求加强构造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