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跳水》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一篇童话故事,选自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关勇敢和智慧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小男孩在面对危险时,机智勇敢地解决问题,最终化险为夷的过程,向读者传递了勇敢、智慧和冷静面对问题的品质。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童话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以及运用相关写作手法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勇敢、智慧等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阶段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其中一些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在面对问题时要勇敢、智慧地解决,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以及运用相关写作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阅读体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3.生字词卡片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故事氛围。
之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出本课课题《跳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概括每段大意。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2023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教案
17 跳水[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字,会写12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2.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字,会写12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一、质疑课题,了解作者1.学生齐读课题,思考:谁跳水?为什么跳水?结果如何?2.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图片,简介作者。
二、学习词语,交流感受根据生字词的安排和本课的文本特点,词语学习安排以下三组。
1.第一组:一艘、船舱、桅杆、航行(1)本组词语与船有关,引导学生把学习词语与认识帆船的主要结构结合起来,借助简笔画标示出船舱、甲板、桅杆、横木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最高横木的位置及高度,感受站在上面的高度危险性。
(2)对于“艘、航、舱、桅”等字,引导学生从形声字造字法的角度进行识记,注意“艘、桅”重点笔画的书写指导。
2.第二组:放肆、摘帽子、钩住绳子、龇牙咧嘴(1)这一组词语都是描写猴子的,结合上下文理解后,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猴子是怎么逗孩子的。
(2)重点指导“肆、帽”的书写。
3.第三组:哭笑不得、吓唬、发抖、心惊胆战(1)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组词语都与孩子有关,联系上下文理解。
(2)让学生连起来大体说一说随着情节的发展孩子心情的变化。
三、概括情节,讲述故事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与同桌交流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师出示起因,进行示例教学,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句或小标题概括故事的经过和结果:水手拿猴子取乐→()→()(起因)(经过)(结果)2.再让学生把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设置情境,讲述故事。
(1)情境预设:危机过去了,船长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 跳水》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海上遭遇危险,父亲为了救他勇敢跳水的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展示了父爱的伟大,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勇敢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关于大海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情节。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练习。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情景表演。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故事,进行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课文大意。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一)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一)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学新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一)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四、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一)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1.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2.“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3.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二)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1.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预设:“吓呆”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2.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三)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如果当时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小组讨论:看谁的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精品教案
17.跳水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
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
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
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
“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
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
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
“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
先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
接着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
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案及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含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
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
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
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
“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
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
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
“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
先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
接着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
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跳水》这篇课文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学游泳的故事,揭示了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困难,勇敢面对,才能取得成功道理。
故事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童话故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游泳知识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道理可能理解不深,需要教师引导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泳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困难,勇敢面对,才能取得成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3.游泳知识的补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相关游泳知识的图片或视频;3.生字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跳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表情。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游泳知识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确学习道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回家给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8.板书(5分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7《跳水》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7《跳水》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一篇描写人与动物之间情感交流的优美篇章。
通过讲述一个小孩在船上与一只猴子玩耍,不慎掉入大海,被海豚救助的故事,表现了动物的灵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文章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大意。
但部分学生对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一主题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2.文中一些难懂的句子和表达;3.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时,培养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媒体资料;2.生字词卡片;3.PPT课件;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海上风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海洋动物,从而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海豚。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准确发音。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为什么小孩会掉入大海?”“海豚为什么要救助小孩?”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交际,如:“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对海豚说什么?”“如果你是海豚,你会怎么回答?”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跳水》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跳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会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故事。
课文情节紧凑,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情景描写,引导学生感受男孩的心理变化,体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但对于课文中的情感描写,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男孩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男孩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难点:对于课文中的情感描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课文课件、相关问题讨论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提出问题:“课文中的小男孩在故事中经历了哪些情感变化?”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小男孩为什么会感到紧张?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变化。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讨论卡片,卡片上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问题,分享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或引导更正。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名师教案
17.跳水【课前解析】关注课文:文章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情况十分危险。
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
这一沉着、机智、果断的处事方式,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课文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在情节的安排上十分巧妙。
一方面具体而细致地描写了猴子“放肆”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辅以水手们“取乐”的笑声,在猴子的逗弄下和水手的笑声中,孩子从“笑得很开心”到“哭笑不得”,再到“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心情不断变化,直至不知不觉陷入了险境。
关注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列宁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关注人物的思维过程:故事的关键人物船长,是在文章的结果部分才出现,而且文中对船长言行的描写非常简洁,只用少量的动作和语言。
联系课后题,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握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船长的认识和对事件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1.能说出水手们的表现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2.能揣摩船长的内心想法,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能揣摩船长的内心想法,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跳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追求进步的故事。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学跳水的过程,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决心,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记叙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决心,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型。
2.难点:对于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深层次的含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自主地获取知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PPT、相关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面对哪些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
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教师通过PPT呈现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让学生进行认读和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情景,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分组进行,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讲解和解释。
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并进行讲解和解释。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7《跳水》教案
17跳水教学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了解船长救孩子的思维过程,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1.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能揣摩船长的内心想法,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了解船长救孩子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本课生字平翘舌音要读准,“龇、艘、肆、撕、舱”都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龇”读zī,不要读成cī。
本课有些生字,可结合课文内容来识字,比如“放肆”的“肆”,根据猴子的行为表现,明白“肆”是“不顾一切,任意去做”的意思;再如“瞄准”的“瞄”,根据船长要射击时的动作,知道与眼睛有关。
有的根据偏旁特点识记,如“艘、航、舱”的偏旁都是“舟”。
针对会写字,写“钩”时注意右部是“勾”,不要写成“勺”;“舱”的右半部分是“仓”,不是“危”。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指导学生了解船长的思维过程,并深入思考: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积累运用指导学生认真读文,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这个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导入,初识作者1.导入:我国运动健儿在世界级跳水项目赛事中屡屡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都为之骄傲和自豪。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跳水》可不是一场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产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化险为夷。
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形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一艘周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仿照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它明显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此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猴子忽然跳到他眼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成心逗他动气。
孩子恐吓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活,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动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动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即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提心吊胆,站在横木上摇摇动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17课《跳水》精品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17课《跳水》精品课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
”不能单纯地强调某一方面,要在学生感悟文字所表达情感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所以本课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思想,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句段,通过朗读品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材与学情分析】《跳水》是课改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一篇精读课文。
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发生在一艘大船上的故事: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
构思新奇,险象环生,高潮部分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就在孩子得救,我们释怀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深的思考。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张弛有力,学生爱读。
事件的发展过程学生也能够读明白,但事件中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不同于其他人的沉着镇定、机智果断,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同时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找想象点,抓重点词语、句段等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孩子当时所处的险境和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
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
3.学习本文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
4.能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句段的意思,归纳出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知道本文的一些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船长品质,并能正确表达,谈所受到的启发。
【教学流程】整体把握,质疑探究,引入文本直击高潮,品读感悟,体会险境学习写法,训练表达,归纳品质回归整体,总结写法,畅谈启发【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质疑探究,引入文本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跳水》,谁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在一艘大船上,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案
17、跳水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7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结合文章语言风格,了解文章人物特点,4. 学习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精神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7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跳水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种运动。
我们观看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的英姿,为他们喝彩,是不是某些同学也梦想着能成为一名为国争光的跳水运动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3 课《跳水》,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两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认读生字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
5 分钟后比谁能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Sìw éi s ī hu z ī li ě mi áo放肆桅杆撕开吓唬龇牙咧嘴瞄准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龇牙咧嘴:1. 形容凶狠的样子。
2. 形容疼痛难忍的样子。
哭笑不得: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心惊胆战: 形容非常害怕。
教师过渡语:学习完本课生字,并读通顺课文后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个性化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分组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语。
强调:重点词语认真学习,如“唬”在“吓唬”中读轻声,在“唬人”“诈唬”中读hǔ拓展:用“龇牙咧嘴”,“哭笑不得”,“心惊胆战”造句。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感知课文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5 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 、根据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给文章划分段落?师:时间到,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2、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之间的联系,理清课文层次,练习给课文分段,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质疑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跳水2、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3、据学生回答,板书:谁?在哪里跳?为什么跳?怎么跳?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以上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能找到哪些答案?2、交流汇报。
三、理解课文尝试分段1、课件播放课文的动画片,学生欣赏故事。
2、学生欣赏后,提问:谁能用一个词形容看故事时的心情?据学生回答,板书:惊险3、故事中最惊险的部分在哪?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一惊险场景?4、指名朗读5D6自然段,互相评议。
5、此时的孩子站在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摇摇欲坠,情况十分危急!大家能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6、故事写到这儿,就达到了DD高潮。
板书:高潮7、这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所有人都迫切想知道什么?板书:怎么办?结果?8、怎么办?结果怎样?孩子得救了吗?是谁救了他?板书:船长9、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板书:10、谁自告奋勇把这一段读一遍?学生读。
评议。
11、孩子安全获救,你们的心情怎样?船上的人呢?在所有人当中,谁最高兴?为什么?12、当儿子转危为安,作为船长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谁能告诉他呢(指名回答)13、哪几个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事情发展的经过?板书:经过。
请男生齐读2D6自然段。
14、猴子为什么会摘孩子的帽子呢?指名回答并板书:水手取乐15、师指板书总结: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放肆;因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谁能接着老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事情的过程介绍完整?(指名练说)板书:命令得救16、从老师的板书,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请大家拿出笔来,就按这个顺序,在课文中把段落划分出来。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跳水》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聪明孩子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的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寓意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性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智慧,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用智慧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性格。
2.难点: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寓意的理解和思考。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性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给予指导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面对课文中的困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智慧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的,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用智慧解决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精美教案(统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精美教案(统编版)17跳水▶教学目标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肆”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生字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
提醒学生“吓唬”的“唬”在这个词中读轻声hu。
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易错的字“艘”和“肆”,其他的生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指导学生思考,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3.语言运用指导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报告这个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用迁移。
▶教学准备1.预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作业。
2.筹办资料:多媒体课件。
▶讲授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肆”等9个词语。
1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1.谈话导入。
每一届奥运会的跳水项目都是大家最关注的,你们喜欢看跳水比赛吗?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各种赛事的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跳水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跳水)2.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师梳理归纳:谁跳水?为什么跳水?结果如何?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跳水》是谁写的?(XXX)【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课文题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了解作者,为研究课文的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答刚才的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一
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它显然知道大家
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
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
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
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
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
孩子气
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即使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孩子听
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
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
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
船长又
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
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
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译者吴楙之,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
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
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考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习讨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
预设1:若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处境十分危险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更体会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现“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
生练读文。
)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非常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
师: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因为学
习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请再读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讨论,生汇报。
)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
再写下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作者介绍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
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
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
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
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
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
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
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
《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
《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
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
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列宁对他的评价是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高尔基对他的评价是“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