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解读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社交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着重基本技术的训练和思想发展,增强语文实践,培育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持续学习确立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涵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弘扬民族优异文化和汲取人类进步文化,为培育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课目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平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社交能力,拥有初步的文学作品赏识能力和简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优异习惯。
指引学生重视语言的累积和感悟,接受优异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道德涵养和审美情味,形成优异的个性、健全的人品,促使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课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1.阅读与赏识正确认读并书写 3 500 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划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一般话朗诵课文。
着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悟,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归纳文章的内容重点、中情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别常有的修辞手法,领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样优异作品,领会其丰富内涵 , 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虑和认识。
能认识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着重阅读中的感情体验,感觉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赏识文学作品。
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谈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室、网络等收集、挑选和提取实用的信息。
朗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概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此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
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是为了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而制定的教学纲领。
以下是对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的详细介绍: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知识:包括汉语拼音、汉字、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
2. 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歌、散文、现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3. 实用文:包括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的阅读和写作。
4. 文化常识:包括中国古代文化、现当代文化、外国文化等方面的常识。
5. 听说训练:通过听力练习、口语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4. 电教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程度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等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评价。
3.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内容包括语言知识、文学作品、实用文、文化常识等。
2. 辅助教材:选用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导书、练习册等辅助教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最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基础模块1. 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解读课件 (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解读课件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其内容主要包含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要求、教学大纲、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
而其中的教学大纲解读课件,对于教师编写教学计划、教材选择、课堂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整体构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解读课件,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详细解读和具体实施方案。
其整体构架分为目标阐述、核心要素、内容解读、评价体系四大部分。
其中,目标阐述主要囊括了语文教学大纲的宏观目标及微观目标;核心要素包括语文能力、思维技巧等相关要素;内容解读则主要是对大纲内容的具体解释,以及教学设计和方法等方面的分析;评价体系则是对语文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评价体系进行详细解读。
二、重点内容在整个教学大纲解读课件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1、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解读课件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中所指的语文能力,并不仅仅是传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还包括信息拓展、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以便学生能够在职场中快速适应并具备高超的职业素养。
2、思维技巧的操作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重点内容是思维技巧的操作。
借助语文教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判断等多种思维技巧。
同时,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相关行业知识和文化背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成长和发展。
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解读课件中,还需要对大纲所提出的评价体系进行详细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这个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未来发展随着时代变化、需求升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解读课件中,我们需要注重实际操作,并且注重同步更新。
中专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中专语文》教学大纲(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专用)适用对象:三年制中专学时:252学时课程性质:基础公共课执笔人:审核人:说明部分一、前言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形式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创中职语文的新局面,在认真总结国内外语文的教学经验,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国语文教材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类语文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中职的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编写了这套新的中职语文课本,供三、四年制的中等职业学校使用。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中专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基本要求(一)阅读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
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中专语文》教学大纲
《中专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工具和文化载体。
语文作为中心教育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通过语文媒介接受中外优秀文化的濡染,陶冶品格情操,促进个性发展,提高为现实生活和未来职业所必需的语文运用能力,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指导思想和任务,中专语文教学,必须明确新世纪对语文学科的实际要求,努力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突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按照职业岗位规范对应用型、操作型和复合型人才在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从初中后学生实有的语文水平出发,抓好常规训练,使学生巩固并扩展必要的语文知识,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奠定基础。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调动学生贴近社会现实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读、写、听、说能力。
要从讲求教学效率、促进知能转化的角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思维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要因势利导,依托生动的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审美教育,为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跨世纪人才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要着眼培养目标,体现职教特色,求是、求新、求实、求用。
编写教材应精选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综合能力,并同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有机结合的课文和示例,形成有效推进的讲练序列。
各单元知识短文与思考、练习题要互相匹配,构成合理的、便于操作的系统,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
根据课程结构、课型、课时以及等特点,设计教学进程、编排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可有一定的弹性,但须确保基本教学要求的落实。
(一)基本能力1、阅读:包括各体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赏析。
(1)、能以每分钟600字左右的速率默读一般现代文。
(2)、能通过课外阅读,拓宽视野,丰富感受,并积累与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料。
(3)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基础模块1. 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基本依据,它是规范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将从课程标准的理解、阐释和实践三个方面,详细解析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理解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是按照新课改要求,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规范性文本,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指南,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份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与现代化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阐释1. 目标课程标准要求中职教育要从培养职业素质出发,加强对于各职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强调对学生品德和个性的塑造,朝着先进开放的教育发展方向努力。
这样有利于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为学生的职业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 内容中职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专业文化、文艺鉴赏、古代文化和文学、现代文学、交际技能等。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基础上,增加专业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文艺鉴赏能力,增强与人沟通交流技巧。
3. 方法中职语文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灵活的教学方式,其中探究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应用尤为重要。
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评价该课程标准要求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各种类型的考试形式并将其与教学的目标联系起来。
学生的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素质评价,尤其是与学生的计划和发展相匹配。
三、实践实践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关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的贯彻标准,在实践中体现标准。
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思路和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创新,做到理论结合实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是指规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文件,它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和语文应用等方面。
教学方法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则应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评价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考核和对教学质量的评估。
学生的考核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和实践等形式进行,以评估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
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则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反馈和教师的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五、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规范学校的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职语文 教学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课程名称:语文英文名称:Chinese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中专生《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学好各科知识,形成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职实用语文教学,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学生必须的语文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应用写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增强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实用语文课程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基础知识联系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并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其他课程学习、实践的基础,与其它课程一起,肩负着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任务。
四、学时分配五、教材与参考书使用教材:《语文》第二册,杨九俊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主要参考书:《语文教学参考书》,朱晓红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解读
0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
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任务
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培养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
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语文基础知 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 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以 及一定的阅读、写作、口语交 际能力。
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 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包括阅 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口语交际 等方面,能够处理日常生活和 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应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 惯和能力,包括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能 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 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
学生应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 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 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和讨论,培养其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教学法
通过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 主探究和发现,培养其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 学习问题,调整教学策
略。
结果评价
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 行评价,包括考试、作
VS
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导学校 开展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提高学 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人文素养和职业 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它也是中等职业学校与高职、本科 院校语文课程衔接的桥梁,对于推动职业 教育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
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一、导言中职语文教材大纲是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中职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语文学科发展趋势而制定的。
本教材大纲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
通过选取生活实际、工作实践和时事热点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思维和组织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
3.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名人传记、历史事件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感知文化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阅读理解1.1 实用文阅读1.1.1 简报、通知、广告等实用文的阅读和理解1.1.2 商务信函、求职信等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1.2 新闻报道阅读1.2.1 对新闻报道的主题、观点和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1.2.2 阅读时事热点新闻,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能力1.3 文学作品阅读1.3.1 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3.2 阅读名家名作,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和文化素养2.写作表达2.1 议论文写作2.1.1 学习写作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2.1.2 选取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和撰写议论文2.2 日记、书信、便条等实用文写作2.2.1 了解不同实用文的写作要点和格式2.2.2 进行实用文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沟通能力2.3 小说、散文等创作2.3.1 学习文学的基本元素和创作技巧2.3.2 进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3.文化素养3.1 名人传记3.1.1 选取历史名人或现当代成功人士的传记,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3.1.2 分析名人的人生信条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2 历史文化3.2.1 介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和文化发展3.2.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四、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学习法。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教学时数安排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内容要求应用文能做到内容完整,语言准确、简洁、得体本课程中全体学生必修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建议总课时数为128课时,部分学有余力和志愿升学的学生和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类别和需要,自行安排学习选修的“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一)目的和功能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二)原则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坚持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解读
(二)课程教学目标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 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 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 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 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 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 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 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 的发展。
3.拓展模块(略)
(五)教学实施
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基础模块
教学内容
阅读与欣赏
现代文 文言文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写作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总计
教学时数 80—90 16—22 20 20 24—28
160—180
职业模块:
教学内容
阅读与欣赏
现代文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写作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总计
教学时数 12—14
教师:通过具体语言(字词句、层段篇、语修逻)的品析 学生:体现“学语文、用语文”的要求
2.关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
(1)所选文本都是适合“阅读欣赏、表达交流” 的;
(2)教学过程中要引领学生“阅读欣赏”,鼓 励学生“表达交流”;
(3)学生在阅读、欣赏、表达、交流中才能学 语文、用语文。
如何体现要求?
3.教材编写建议(略)
(六)考核与评价
1.目的:不仅是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 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 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解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 2006-5-2 10:04:00 | By: 寒烟]一、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载体。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合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确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要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必选和自选3个部分。
必学部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三、四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都要学习的基础内容和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
必选部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较高要求,是三、四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对文化基础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或需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必须补充的教学内容和应予提高的教学要求。
自选部分是为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安排的有关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可选性和教学要求的多样性。
(一)必学内容和要求1、现代文阅读(80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熟练认读3500个常用汉字;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分钟默读一般现代文500-600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概括要点,评价内容和形式特点,正确领会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初步掌握精读、泛读方法,提高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常用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对信息资料进行检索、筛选、摘要和分类;培养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和记诵名句、名篇的习惯。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根底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言语文字,注重根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开展,强化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根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汲取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养劳动者效劳。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根底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言语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言语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根底知识,掌握一般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根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言语的积存和感想,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开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根底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局部构成。
1. 根底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根底性内容和应该到达的根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开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根底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根底模块1. 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一般话朗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 2006-5-2 10:04:00 | By: 寒烟 ]一、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载体。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合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确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要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必选和自选3个部分。
必学部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三、四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都要学习的基础内容和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
必选部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较高要求,是三、四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对文化基础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或需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必须补充的教学内容和应予提高的教学要求。
自选部分是为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安排的有关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可选性和教学要求的多样性。
(一)必学内容和要求1、现代文阅读(80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熟练认读3500个常用汉字;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分钟默读一般现代文500-600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概括要点,评价内容和形式特点,正确领会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初步掌握精读、泛读方法,提高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常用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对信息资料进行检索、筛选、摘要和分类;培养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和记诵名句、名篇的习惯。
2、写作(50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正确遣词造句、联句成段,写一段话能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语句简明、连贯、得体;写文章要中心明确,思路清楚,选材得当,结构完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有一定速度;养成多观察、多思考、多体验、多写多改的习惯;学会写作常用的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作文练习不少于20次,加上课外习作,文字总量不少于2万字。
3、口语交际(32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毕业时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的相应等级;说话条理清楚、流利,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话专注,能领会、复述说话认的主要意思;初步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语言文明,表达得体。
4、文学作品欣赏(30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5、文言文阅读(32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培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熟练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扩大积累,增进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了解主要文言句式,初步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见附录一)和文言虚词(见附录二)。
(二)必选内容和要求1、现代文阅读(10学时)初步掌握对照比较、问题讨论、专题研究等阅读方法,提高辨异识同、综合评价的能力。
2、写作(8学时)掌握快速立意、构思谋篇的能力,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写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新意;作文练习(包括必学内容部分)不少于25次,加上课外习作,文字总量应为2.5-3万字。
3、口语交际(6学时)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恰当、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包括即席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
4、文学作品欣赏(12学时)了解中外文学发展简况及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表现力,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5、文言文阅读(12学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和表达的思想内容。
(三)自选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发展特长的需要确定(如书法、语法修辞、文学名著赏读、新闻采访写作、戏剧影视欣赏与评论等),学生可按自己意愿选修。
(四)课文课文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授知识,训练能力,进行文化熏陶的凭借。
课文要体现教学目标,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
要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规范,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文必须反映必学和必选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课文总数应不少于120篇。
自选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五)语文实践活动可通过社会调查、专题讨论、演讲、写作比赛、辩论会以及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2、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要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研究教法,要注意学生的态度、兴趣、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展视野、重视积累,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4、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5、要改革命题形式和考试方法,加强形成性检查,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五、说明1、本大纲适用于三、四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
2、必修教学时数为224-272学时。
一般专业,教学时数不得少于224学时;对语文要求较高的专业,教学时数应达到272学时。
教学内容各部分的建议教学时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
附录一常用文言实词(110个)安被倍本兵察长朝乘除传辞从殆怠当道得度短方复负盖故顾固归过恨后胡或疾及即假间见解进尽就举绝堪克类怜临名莫内判期奇迁请穷求去劝却如若胜识使是适书孰数遂说私素通徒图退亡王望微相谢信兴行幸徐许要宜遗贻易阴引逾再造知致质治诸卒左附录二常用文言虚词(12个)而乎乃其且所为以于则者之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讲稿)[ 2006-5-2 11:01:00 | By: 寒烟 ]顾建荣第一个问题: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标准》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可见它在整个《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课程目标”这部分,实际上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具体要求。
“总目标”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阶段目标”是各个学段应该达到的要求。
“实施建议”从教材编写、教学实践、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原则性建议,目的在于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
2、什么是语文素养?为什么要强调“全面”提高?笔者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
《标准》“总目标”所列的十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
做到了这十项要求,就应该认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为什么《标准》要突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后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抹煞语文课程的特点,人为地强化语文的政治因素,用所谓的“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语文能力的培养。
另一种倾向的基本特点是,过份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或者用烦琐的分析肢解课文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或者用无休止的做题、操练取代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或者用僵化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摘自《语文课程标准》5、怎样理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①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
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1、关于人文性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
语文教学中缺少人文关注,韩军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有论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种表现----禁绝个性语言、多元解读。
《项链》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形象意义是什么?很多教师认为是小说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虚荣心本是人类的共性,不为哪一个阶级所独有。
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已经超越了她所在的阶级,为什么偏要说成是小资产阶级的呢?如是,则路瓦栽夫人的诚实、坚韧又是哪一个阶级的呢?我们的语文课文,说教味太浓,很多课文都充满了说教味。
学《小公鸡和小鸭子》就要教人们互帮互助的,《小猴子下山》教育孩子不要见异思迁,《小猫钓鱼》则教导做事不要三心二意,《美丽的公鸡》告诫孩子们美不美不在外表的,《狐狸和乌鸦》教导孩子们不要轻听别人奉承,等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个小学生说,他听老师读《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时候,眼泪禁不住直往外涌。
丑小鸭的不幸遭遇让他留下了同情的泪,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白天鹅让他留下了激动的泪。
我顿时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的力量。
它让孩子们从小懂得了悲悯与关怀,懂得了爱,懂得了这种人类共有的情感。
这是孩子们从形象中、从故事中感悟到的,丑小鸭并没有指指点点说什么。
丑小鸭与前面提到的公鸡、乌鸦、孔雀相比,它身上更多的是一种人情味。
孩子们从它身上获得的是真善美的启迪。
这便是情的感染力。
第二种表现----定制统一的公共话语套子让师生共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