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与主要区位因素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8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整合])1.区位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3.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深度思考])1.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续表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3.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题 组 递 进])1.(2013·海南地理,4~5)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要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
武都(位置见下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B.人力成本上升C.土质退化D.种植面积扩大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
根据题目中的叙述:花椒的生活特征为:喜光,耐寒,耐旱。
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云量多,太阳辐射弱。
而武都根据图示: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所以气温较低,光照较强。
所以本题选择A 项。
第(2)题,根据题目叙述花椒的果实需人工采摘,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成本上升,花椒的生产成本上升。
所以本题选择B项。
答案(1)A(2)B2.(2010·山东文综,1~2)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最新考纲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把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等地理环境要素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微专题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综合分析1.区位含义(1)确定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3.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进展变化较快。
(2)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进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5.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因素)。
特殊提示农业区位选择的“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的区分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假如没有该因素,就不行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有时某个区域的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就会转化为主导因素。
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水源。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打算某地区适宜进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打算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打算性因素,图析如下: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进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作者:高梅来源:《求学·文科版》2013年第10期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但都有其主导因素或限制性因素。
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或限制性因素,要从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农业的主导因素或限制性因素只有一个,但是某些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或限制性因素不只是一个,可能有多个。
一、主导因素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自然因素热量看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
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例如,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你是依据图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9分)【答案】(1)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易错点拨】注意从图中寻找有效信息。
【试题立意】本题以安徽省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茶树生长的区域、条件及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茶树生长在我国江南丘陵的酸性土壤中。
题干中有“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乙在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从等高线图中可看出为低山丘陵区,排水性能良好。
二、限制性因素指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1.热量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热量不足。
2.旱涝、盐碱、风沙华北平原——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3.水资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满足不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只在有水源的地区才能发展种植业,因此,水资源是当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完整版)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与主要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与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例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地势低洼),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包括一下几类:(1)气候特殊区域(指气温和降水特殊),气候是主导因素。
如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我国东北的甜菜种植;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中畜牧业的比重大于种植业,其原因主要是气候条件(气候干旱不适合种植业发展)。
(2)某一因素的出现,打破了影响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先知先那个因素,成为主导因素。
如我国青藏高原的制约因素是热量,但在河谷等海拔较低处温度相对较高,则该地发展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地形;我国北方种植亚热带蔬菜,是科技打破了热量这一限制性因素而称为主导因素。
(3)农产品不易运输的农业,需靠近消费市场,市场成为其主导因素。
如上海、北京等城市郊区布局乳牛场、禽畜场合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是满足市场需要;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侧重于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其原因是市场需要。
(4)远离主要消费市场布局的农业区域,其主导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技术。
如荷兰的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城市;阿根廷向欧洲出口牛肉。
(5)其他情况。
如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能种植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是具备灌溉水源;印度尼西亚的农业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若这个条件(限制性条件)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鞥条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而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3.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会导致价格上涨,价格的上涨又会刺激人们扩大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会导致价格下降,价格的下降又会刺激人们缩小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2)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比如通过温室大棚的建设来调节温度,光照以及湿度等可以扩大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可以使得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导致市场上能买到产自世界各地的农产品。
也因此形成一些新兴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
6.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1)主要因素:指某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中重要的,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限制因素:指影响农业的不利因素中最严重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影响农业的有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水稻种植业的水源因素。
高中地理40个经典大题例题

高中地理40个经典大题例题1、光照与热量光照指的是太阳辐射,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
热量指的是温度,与纬度位置有关,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
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因为该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该地区海拔较高,温度较低。
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充足。
2、区时与地方时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
例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3、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4、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去考虑)。
气候因素是指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5、积温与气温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某地气候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
而气温是某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6、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月均温与最冷月月均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引起的,常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导致海陆之间气压中心发生季节变化,从而引起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现象。
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会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会形成季风气候。
高中地理 3.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主要由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的内容之间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知识,其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材中仅仅是以一幅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内容来作了介绍,但是在整个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设计一系列层次递进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三大因素和各个因素中的子因素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具体影响;第二部分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让学生通过读图文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学生对此内容的简单了解即可,重要的是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第三部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要学会仔细的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生产及粮食问题是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农业生产涉及到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有关农业知识。
在学习时我们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等显著特点。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比较,认识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的特点,理解其形成发展条件。
4.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1.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
第2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注意】 农作物的生态习性与自然条件相适应,就形成 注意】 农作物的生态习性与自然条件相适应, 了实际的农作物分布格局, 了实际的农作物分布格局,由此农业生产表现出明显的 地域性。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 地域性。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不可违 背自然规律。 背自然规律。
考点1 考点1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需水量 产品运输 的迫切性
针对训练
2.下图是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下图是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1)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距离分别是 (1)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距离分别是 ( A.20千米,米 .20千米,80千米 千米 C.40千米,80千米 .40千米,80千米 千米 B.40千米,60千米 .40千米,60千米 千米 D.20千米,60千米 .20千米,60千米 千米
例如: 例如:我国几个地区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 热量不足 水源不足 气温低, 气温低,热量 不足 水源不足, 水源不足,旱 盐碱、 涝、盐碱、风 沙灾害严重 水旱灾害较为 严重;丘陵地 严重; 区土质较差 地广人稀、 东北地区的 地广人稀、土 商品粮基地 壤肥沃 南疆的长绒 棉的生产 光热条件
第2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性 周期性
能量
种植业
牧业
生产技术
熟制
名师点拨
图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 图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使市场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混合农业 集约 商品
商品交换
生产条件
商品化 专业化
集约型 热量 水分 东亚
生产活动简述+农业

(2)从气候上,分 析北部黄土高原不 适宜猕猴桃生产的 原因。(6分)
(1)眉县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1、位于秦岭北坡,光照较弱,气温较低,蒸发量较 小,气候阴凉湿润; 2、山麓地带,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3、山区条件,坡度和缓,排水良好; 4、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二、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光照 强弱、时间
气候 热量 影响农作物分布、复种指数、产量等
降水 种植业还是畜牧业?种植业发展什么?
地形
自 然 因 素 土壤
平原 山地 肥力
酸碱度
种植业为主(一般坡度≧25度不宜种植)
林业为主
(PS:肥力好对所有植物都是好的,只 有耐受性有差别,比如耐贫瘠、耐盐碱, 某些植物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包括干 旱、严寒等不利条件类似)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2)水说明域早;注年入卤虫该产湖业的规模河较水小带的来原因大。 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4卤分虫) 饵料的生长。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3) )推; (测主20要世用纪8于0年喂代养以观来,赏水鱼产,)养市殖
场需求小。
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 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36. (2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 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盐湖,卤虫 资源丰富。20世纪50一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 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 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常见农作物习性(建议同学们自行上网查看一下)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知识点思维导图1、农业知识体系
2、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
3、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
4、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6、地形(以河谷为例)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7、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因素
【解题必备】
1.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分析农业区位关键因素的一般方法
1.关键因素分析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
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1)主要因素:指某一区域符合农业发展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注意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主导因素:指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会有该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如甘蔗种植的区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热量。
(3)限制性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当限制因素得到满足时,往往成为主导因素。
2.我国几个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优化方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第19讲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考能联动提升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区 绝对区位 农业生产所处的地理位置 位 含 农业与地理环境(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义 相对区位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区 自然环 气候、地形、土壤、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位 境因素 因 社会经 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 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 素 济因素 动力、机械、 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等
(1)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其形成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 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 的主导因素是 (2)琼中绿橙和普洱茶生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琼中绿橙和普洱茶生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普洱地区不利于农业生 、 ; 产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产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3)库尔勒香梨果质优良,试分析其分布区保证优 库尔勒香梨果质优良, 库尔勒香梨果质优良 良果质的优势条件, 良果质的优势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是什么? 是什么?
考虑 因素 需水 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品 运输 的 迫切 性
具体影响、 具体影响、表现 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等应选择 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等应选择 接近河流 河流、 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花卉、 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花卉、乳牛等 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便利的地方
考虑 因素 占用 土地 的多 少 环境 要求
2.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与主要区位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与主要区位 因素 (1)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 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 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 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 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 域分布的可能。 域分布的可能。 (2)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 限制性因素: 限制性因素 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 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 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 条件不能满足, 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限制性因素 得到满 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 限制性因素)得到满 限制性因素 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 是限制性因素。 是限制性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导学案 2

题目:农业的区位选择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习重点】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难点】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推理出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特点。
【导学过程】深化预学一.农业的区位选择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举例自然因素气候、热、)影响农作物的、和、。
南蔗北菜()南稻北麦()东北一年一熟,南方一年三熟()西北发展农业的优势()地形影响平原适合发展山区适合发展和山区适合发展土壤土壤的酸碱度、、土层的、土壤的质地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冲积平原土层适合种植业;土壤适合大豆生长;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适宜种甜菜、沙棘、枸杞。
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的因素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新疆的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的和城郊农业、订单农业交通包括交通,运输。
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发展。
园艺业、乳畜业产品易腐烂、变质,对市场依赖大,应该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政策政府出台各项惠农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如:我国减免税,种粮,农机补贴等等惠农政策。
生活习惯影响农作物的和例如稻米是南方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青稞是西藏居民的必备食物。
技术因素科技培育、灌溉、耕作、冷藏、使用、水平、素质、运输手段改进等。
玻璃温室、无土栽培、保鲜冷藏技术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的效率美国中部的农业劳动力劳动力的和中国的蔬菜和水果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得益于廉价劳动力;大棚种植技术。
生态因素2.各类农业类型和农作物适宜的气候、地形自然条件 农业类型或作物 自然条件 水分条件 地形 种植业 、 和 地区 林 业、 、 地区畜牧业、 地区、 、绿洲以及河流沿岸3.影响农业的主导因素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分布主导因素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河西走廊的粮棉和南疆的棉花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4.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的区别 分项 概念说明举例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主要因素(条件),包括 和 因素。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章+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识记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学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重难点) 3.掌握农业地域的形成及特点。
(重点)教材整理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阅读教材P42至P4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3.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4.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正误判断:(1)农业区位就是影响其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 )(3)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 )【提示】(1)×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相比之下,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3)×自然因素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一方面,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另一方面,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教材整理2农业地域的形成阅读教材P45至P46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混合农业(1)生产方式: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相结合。
正误判断:(1)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2)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
( )(3)一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以后就不会再变。
7.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因素的区别

分项
概念说明
农业生产需要满足许 多条件才能进行,如
举 例 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
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就 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
限制 性因 素
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
都能满足,唯有某一 个条件不能满足,这
素。当这个制约因素得到满足时,
该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主 导因素。如河西走廊由于拥有祁 连山的冰雪融水,能够进行粮棉 生产,当地水源就成为农业生产 的主导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分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念说明
举 例
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 主导 区位 要的因素,也就是说该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
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 的,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
因素
的地形,当地的农业生产可
能就是水稻种植业,因此, 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的主导因素
种因素,就没有这种农业在
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
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 性因素
7.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因素的区别
分项 概念说明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 主要 区位 因素 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或条 件)。要求分析某地农业 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即 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 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 举 例
素,如政策、科技、劳动
力、市场、交通等
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习题: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 Word版含答案

其次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学会推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缘由及其进展变化。
4.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学问点农业区位因素[同学用书P54]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照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打算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热量制约农作物的产量,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地形平原适宜进展种植业,山地适宜进展林牧业土地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水分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行缺少的原料,为动植物生存、生长输送养分物质,还影响到农业地域类型【思考】 1.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1)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
(2)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
提示:(1)热量。
(2)土壤。
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因素内容劳动力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小麦种植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生产技术包括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把握、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方式如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等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三年五熟等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1)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打算着农产品的价格。
(2)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
【思考】 2.海南是我国有名的冬季蔬菜生产基地,山东寿光则以反季节蔬菜生产有名。
北京从山东与海南运蔬菜各有何优势和不足?提示:从山东调入——优势:距离近,新颖;不足:品种少。
从海南调入——优势:品种多;不足:距离远,保鲜技术要求高,可能会损坏较多。
[图表导读]读教材P61图3-13绿色农业,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绿色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有哪些?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技术因素有哪些?(2)自然因素对绿色农业生产的影响起打算性作用吗?为什么?(3)绿色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提示:(1)自然因素: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技术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等。
3.2农业区位因素

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农业
市场
区位因素
社会经 济条件
政策 交通
劳动力 科技
脑筋加油转!!!
我国海南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能生长
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山东以旱 田为主,两年三熟,只能生长苹果、梨等温 带水果。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小地域范围农业区位选择
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
其农业成本越高,因此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 的作物或禽畜品种。
单位面积产值:花卉>乳牛>粮棉
生产需水量:花卉生产需水量大,应靠近河、湖分
布。
所需土地面积:粮棉所需土地面积大,花卉小。 产品对交通运输的迫切性:乳牛、花卉等对交通运
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 种植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 平原地区可发展; 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 丘陵缓坡可发展; 沿海滩涂可发展。 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和牧业 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 海水养殖业
三、区位分析基本思路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自然因素比 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在分析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着重考虑市场 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因素,最终确定比较 合理的农业区位。
续增长,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市”效应,
粮食增产之后未出现“谷贱伤农”现象。
脑筋加油转!!!
以前,北方一到冬季,每
家每户都会购买几十斤甚
至上百斤的大白菜存在家 里,如今再也没有这种现 象了,请问是为什么?
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十二章产业区位选择第52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第十二章产业区位选择第52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农业区位分析精讲点拨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需抓住“关键词”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中,常常有以下关键词:主要因素、自然因素、人文因素、限制性因素、主导因素、优势因素等。
关键词不同,回答角度也不同。
(1)综合分析,要全面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既包括有利的方面,又包括不利的方面。
(2)关键因素分析: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
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3)比较分析,要对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进行比较,发现异同。
(4)辩证分析,同一区位因素,可能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必须全面分析,一分为二看待,如河流中下游地区,农业灌溉水源充足,但也可能洪涝灾害频繁等。
2.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区位分析一般要从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品牌、销售市场、生产和运输成本等角度分析。
3.影响农产品品质高低的因素分析真题感悟[典例] [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
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
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分) [解题能力培养]第1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第2步调动运用农业区位原理第3步审图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1)材料信息:①气候:“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我国满足剑麻生长的热带地区面积小。
②市场:“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材料等的上乘材料”→我国的市场状况。
(2)图像信息:坦桑尼亚剑麻的纬度位置→我国的热带地区纬度较高,分布面积小。
[答案]变式演练[2023·全国乙卷]豌豆尖是冬季时令蔬菜。
贵州龙里豌豆尖生产历史长、品质优,然而售价低,主要供应周边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与主要区位因素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例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地势低洼),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包括一下几类:
(1)气候特殊区域(指气温和降水特殊),气候是主导因素。
如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我国东北的甜菜种植;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中畜牧业的比重大于种植业,其原因主要是气候条件(气候干旱不适合种植业发展)。
(2)某一因素的出现,打破了影响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先知先那个因素,成为主导因素。
如我国青藏高原的制约因素是热量,但在河谷等海拔较低处温度相对较高,则该地发展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地形;我国北方种植亚热带蔬菜,是科技打破了热量这一限制性因素而称为主导因素。
(3)农产品不易运输的农业,需靠近消费市场,市场成为其主导因素。
如上海、北京等城市郊区布局乳牛场、禽畜场合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是满足市场需要;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侧重于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其原因是市场需要。
(4)远离主要消费市场布局的农业区域,其主导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技术。
如荷兰的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城市;阿根廷向欧洲出口牛肉。
(5)其他情况。
如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能种植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是具备灌溉水源;印度尼西亚的农业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若这个条件(限制性条件)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鞥条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而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求分析主要因素,即要求完整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
例如:我国几个地区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
地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热量不足
南疆的长绒棉的生产光热条件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热量不足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
充足水源不足,旱涝、盐碱、封杀灾害严重
南方地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
沃,水热条件优越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丘陵地区图纸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