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春秋第一相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2.思维:理解管鲍的知遇之交及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进一步体会司马迁理想中的成功人士特点和内心隐求。
3.审美:管仲对鲍叔牙真情告白文字的赏读。
学法点拨《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
本文节选了管仲部分。
它与其他传记相比较,较为奇特。
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中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
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
学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文中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仅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认识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真挚友谊。
认识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
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托的感情。
2.语言学习既要注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
3.文章第2段是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
诗美晨读无题遇明君一箭恩仇泯[注],交挚友宏图大业展。
合诸侯霸业顶峰成,匡天下百家文化传。
[注] 这句说的是“一箭之仇”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分别辅佐齐国公子纠和小白(纠的弟弟)。
管仲曾射中小白带钩。
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因鲍叔牙的劝告没有杀掉被俘的管仲,反而任以大用。
[赏析] 该诗四句分别概括了管仲人生中四个重要事件及其取得的成就。
注意前两句及后两句内在的因果关系。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一词多义(1)称⎩⎪⎨⎪⎧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 故其称.曰: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2)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 桓公实.怒少姬:答案 (1)称量,权衡/称言,主张/赞许,称道 (2)充实/实际上2.古今异义词(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不贤,没有才能。
管仲列传导学案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 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 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 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 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乱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B.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 .. C.鲍叔不以我为愚 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 ..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B.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D.分财利多自与
管仲列传学案
《管仲列传》一、导入:三国时期的蜀国名相诸葛亮同学们都很熟悉,他躬耕南阳时曾自比管、乐。
乐,乐毅,燕国名将,曾扶持微弱之燕,联合五国,大败齐军,战功显赫。
而管,即管仲,他究竟有何才能,能成为诸葛亮所崇拜的偶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管仲列传》,共同寻找答案!二、齐读学习目标(关闭多媒体)落实学案,翻译黑板板书三、检查预习:(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颍(yǐng)上鲍(bào)叔牙一匡(kuāng)天下仓廪(lǐn )不肖(xiào)召(shào)忽齐桓(huán )公少姬(jī)好(hào)恶(wù)尝与鲍叔贾(gǔ)(二)、解释下列实词1.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义:交往】2.鲍叔终善遇【义:对待】之3. 鲍叔事【义:事奉】齐公子小白4. 鲍叔遂进【义:推荐】管仲5. 齐桓公以霸,九合【义:会盟】诸侯6. 一匡【义:匡正、纠正】天下,管仲之谋也7.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义:经商、做买卖】8. 与俗【义:世俗,一般人,百姓】同好恶9. 上服【义:遵循】度【义:礼法】则六亲固【义:稳固】。
10. 四维【义:纲纪】不张,国乃灭亡11. 故论卑【义:符合民意】而易行、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贫穷4、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不知羞耻今义:卑鄙(四)、词类活用1.名作状(1)桓公北.征山戎(向北)(2)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向南)2.形作名(1)将顺其美.(美好的事,美德)(2)匡救其恶.(不好的事,过错)3.名作动(1)齐桓公以霸.(称霸)4.意动(1)然孔子小.之(以…为小,轻视,看不起)(2)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以…为耻)(3)贵.轻重(以…为贵,重视)5.使动(1)富.国强.兵(使…富强;使…强大)(2)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6.为动(1)召忽死.之(为…而死)(五)、特殊句式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管仲列传》导学案一
层次
问题
1、知音难觅自古慨叹。当我们深深陶醉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时,我们也听到了孟浩然的“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听到了岳飞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鲁迅曾赠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但管仲是幸运的。“管鲍之交”你知道吗?动手查字典积累该成语。管鲍之交:
灵石一中课前自主学习型导学案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李艳丽武海燕主编
教材序列
《史记》选读
课题
《管仲列传》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一、二段文言重点。见……于、贫、游、穷、事、以、仕、不肖、死、羞、耻。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种意念上的被动要依据上下文意来判断。
B.而心目耳力俱穷
C.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D.穷凶极恶
E.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3、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管仲囚焉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汉骑追者数千人D.吾幽囚受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探究
层次
问题
1、本文是为管仲写传记,为什么在文中花那么多的文字提及鲍叔牙呢?
能力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C.鲍叔终善遇之善:与……交好D.鲍叔遂进管 Nhomakorabea进:举荐
管仲列传导学案
总课题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总课时 1 课题《管仲列传》课型教学目标1、积累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补充内容任务一预习导学一、学生填空:“之交”君子之交金兰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生死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二、阅读全文,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朗读默读)三、积累将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并对疑难字词进行质疑,互相解决,教师点拨。
(讲解法)词类活用1.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意动以……为羞耻意动以……为耻2.富国强兵使动:使……富使……强3.管仲既任政相齐:名作动做宰相4.管仲因而信之:使动使……守信用5.贵轻重:以……为贵6.然孔子小之:意动以……为小,轻视特殊句式•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宾语前置•岂管仲之谓乎?•分财利多自与。
介词短语后置•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省略句•不以(之)为言。
•齐桓公以(之)霸古今异义词穷困不肖难句翻译指点(学生质疑,互译)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翻译指点:霸:称霸。
合:会盟。
匡:匡正,纠正。
参考译文: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2、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三:泛指多次。
参考译文:管仲曾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机遇)。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参考译文: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
《管仲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
《管仲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评价________【学习目标】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诵读课文,了解管仲的功绩及其原因;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重点难点】1.积累重要文言知识;2.了解管仲的功绩及其原因;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课时安排】3第一课时一.自学质疑(一)知人论世管仲,齐国颍上人.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春秋时期,社会激烈动荡.周室衰微,诸侯壮大,周王室以血缘宗法维系的系统出现了崩溃的趋势.在严酷的争霸过程中,各诸侯国国君为了在乱世中求得生存纷纷招揽贤士,因此,一些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方面有才能的人,不论其身份地位的贵贱都得以重用.管仲就是这样的幸运者.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抛弃前嫌,任他为齐相,从此他有了用武之地,其政治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现.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终于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二)辨清字音.颍(yǐng)上鲍(bào)叔牙一匡(kuāng)天下仓廪(lǐn)召(shào)忽齐桓(huán)公少姬(jī)好(hào)恶(wù)尝与鲍叔贾(gǔ)匡救其恶(è)鲍叔不以我为不肖(_iào)(三)古今异义(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肖古义:没有才能今义:不像)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穷困古义:处境艰难今义:经济困难) (3)吾尝三战三走(走古义:逃跑今义:向前移动)(四)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2)鲍叔终善遇之(对待)(3)一匡天下(纠正)(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能)(5)上服度则六亲固(遵循)(6)常欺鲍叔(欺负)(7)因而去之(舍弃.废除)(8)鲍叔遂进管仲(推荐.荐举)(五)一词多义(1)与①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给予,动词)②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同,跟,介词)(2)之①岂管仲之谓乎(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俗之所欲(主谓间取独)③下令如流水之原(动词,到)(六)解释下列活用词语1.齐桓公以霸(名作动,称霸)2.召忽死之(为动,为之而死)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为耻)4.富国强兵(使动用法,使……富;使……强)5.贵轻重(形容词作动词,重视)6.南袭蔡(名作状语,向南)7.管仲因而信之(使动用法,使……守信用)8.然孔子小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小,看不起)9.管仲既任政相齐(名作动,做宰相)(七)特殊句式(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者……也,判断句)(2).不以为言(不以之为外人言,省略句)(3).管仲囚焉(被动句)(4).岂管仲之谓乎(〝之〞宾语前置标志)(5)管仲既用(被动句)(6).任政于齐(状语后置)(7).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8).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见……于……被动句,状语后置)(八)句子翻译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我曾经多次从政却总是被国君贬斥,他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遭到机遇.2.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是不在意小节而忧虑功名不能在天下显赫.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划策却使他处境更加艰难.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人家家中财物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仪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执政者按法度办事就能使六亲团结起来.第二课时二.互动研讨.合作探究1.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管仲的成就.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2.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主观因素:〝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2.客观因素:朋友知己之情;君臣知遇之恩.3.课文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管仲的直接评述.它包含了哪两层意思?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一层写自己对孔子小视管仲之意的揣摩,另一层是写自己对管仲取得成功原因的推断.作者对管仲执政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是他自己观点的体现.但是司马迁不是直接评价,而是委婉道出,其表达方式十分讲究.《论语》中多次提到管仲,其中虽有批评,但总的来说,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很高的,但司马迁认为以管仲的才能,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才是,因而巧借孔子的评论而加以推测,实际是对管仲治国才干的高度肯定.4.管仲治国期间遵循了怎样的治国思想?1.发展经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说明管仲充分认识到经济是政治教化的基础.2.法治思想.〝上服度而六亲固〞重点强调统治者守法是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3.道德教化.〝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强调思想道德教化对巩固统治的作用.4.民本思想.〝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强调国家法令政策要顺应民心,表现了管仲的民本思想.整体而言,本文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制约的辩证思想,民本思想是上层统治者应率先遵法的思想.5.司马迁借《管仲列传》表达怎样的情怀?第三课时三.检测反馈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忆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伐,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日:〝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修:修建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A.鲍叔知其贤/其为政也B.管仲富拟于公室/乃设九宾礼于庭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A.不以为言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4.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A)①鲍叔知其贤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③鲍叔遂进管仲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⑤故论卑而易行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⑥D.①③⑤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知识链接(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2)刎颈之交--廉颇相如(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6)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7)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8)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范云和何逊)。
《管仲列传》导学案(2021最新汇编)
《管仲列传》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课题:《管仲列传》(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学习重难点】1、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自主学习】模块一、情境引读(一)文学常识(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回顾以前所学,向大家介绍)列传:(二)基础知识(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译文以及课文下的注释,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颍上()鲍叔()桓公()一匡天下()尝与鲍叔贾()召忽死之()仓廪()与俗同好恶()匡救其恶()2、文言基础知识(1)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①不以为言以为:古义今义②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穷困:古义今义③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不肖:古义今义(2)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①富国强兵②管仲既任政相齐③管仲因而信之④然孔子小之⑤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⑥贵轻重,慎权衡(3)解释加点词①鲍叔终善遇之②一匡()天下③齐桓公以霸④鲍叔不以我为贪⑤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⑥功名不显于天下也(4)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③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④管仲囚焉。
⑤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⑥齐桓公以霸。
(5)翻译下列句子①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②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③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模块二、整体感知(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联系历史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自主翻译,讲述文中的故事)纠白争王,各为其主管鲍之交管仲相齐,一匡天下模块三、重点研讨(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下的注释,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面问题)(一)管仲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与鲍叔牙的深挚友情,请问哪一段落记叙了这一感情,你能通过朗读的方式再现“管鲍深情”吗?(二)从这篇传记看,管仲相齐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模块四、拓展阅读(一)清代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
管仲列传导学单
《管仲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
(基础知识“五个五”:5个实词、5个虚词、5个句式、5种特殊用法、5个句子。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从管仲看司马迁。
【学习重难点】1、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预习感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1、管仲其人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齐国政治家。
辅佐齐桓公,成就千秋霸业,司马迁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施政策略内政方面:通货积财,主张“顺民心”,主张发展经济,改革图强,提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著名观点。
推行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为后世创造典范。
外交方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天下诸侯。
伐楚责茅,维护周朝尊严;北征山戎,平定北方边患。
3、管子著作一部《管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状况的珍贵资料。
《管子》名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4、后人评价(1)孔子论管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意思是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2)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学习过程一、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颍()上人也小白立为桓()公一匡()天下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召()忽死之与俗同好恶()仓廪()实而知礼节召()公之政曹沫()之约语()曰匡救其恶()yǐng huán kuāng gǔyǔxiào shào wùlǐn shào mòyǔè二、反复诵读,解词译句。
管仲列学案答案
《管仲列传》参考答案5、梳理本文思路第一部分(1—2),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第二部分(3—4),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第三部分(5),司马迁的赞词,直接评述管仲的一生成就。
【探究案】二、从内容(写了那些内容)、感情(表达什么感情)、语言(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传记写作几个角度赏析课文第二段(“管仲曰……知我者鲍子也”)。
•从内容上看,是管仲对自己与鲍叔牙多年深交的回顾,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已”。
•从感情上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
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从语言上看,连用五个句式相近的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真切而又有层次感地展现了二人的友谊和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更加凸显鲍叔真为管仲之知音。
•从传记写作上看,司马迁用较多文字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上段“鲍叔知其贤”“鲍叔终善遇之”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
三、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客观)主观因素:有“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客观因素•○1、朋友知己之情。
•《管仲列传》中所阐扬的“知己”主题,呈现在友朋相知。
•管鲍之交——表示知心朋友,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成语)•○2、君臣知遇之恩。
•《管仲列传》中所阐扬的“知己”主题,呈现在君臣之间的遇合。
•风云际会——比喻有才能之士遭逢时会;也比喻君臣际遇。
(成语)四、《管仲列传》中可以窥探到司马迁的怎样的感情?司马迁详叙管仲与鲍叔的交游情谊、点染鲍叔与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礼赞友朋相知的知己之情。
管仲列传导学案
管仲列传导学案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史记》的理想人格”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作者“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了解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人本主义的解读。
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管仲和他的才干以及从政成功的原因。
时间设定:2教时第1教时要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积累文言知识预习:一传主简介管仲,年龄时齐国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
据说他早年经营贸易,后从事政治运动。
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取君位的奋斗中,管仲曾支撑公子纠。
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造。
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履行租税改造,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用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产业发展的政策。
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固和改良的基本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用尊王攘夷、争夺与国的方针,以树立霸权。
二、熟读课文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颍上鲍叔牙一匡天下仓廪邵忽齐桓公少姬好恶预习困惑:三、理解第1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交流游——常欺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囚焉——遂进管仲——以霸——一匡天下——2、指名翻译四、理解第2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交流尝与鲍叔贾——不以我为贪——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三仕三见逐于君——不肖——三战三走——召忽死之——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3、指名翻译五、理解第3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交流任政相齐——区区——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下令如流水之原——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3、指名翻译六、理解第4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交流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因而信之——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3、指名翻译七、理解第5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交流世所谓贤臣——孔子小之——周道衰微——勉之至王——乃称霸哉——将顺其美——匡救其恶——上下能相亲——岂管仲之谓——3、指名翻译八、朗读加深理解。
管仲列传 学案
管仲列传学案高二四部教学目标: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和管鲍的知遇之交。
走近管仲:管仲,春秋初齐国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
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以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
管仲助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诸侯,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管仲整顿齐国内政,力行改革,将国家分为五属,设置各级官吏,并实行军事编制,训练士卒。
建立选拔人材的制度。
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
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使齐国富强。
管仲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相关链接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菖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斗。
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
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
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
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
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
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
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
倘若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
管仲列传导学案教师.doc
管仲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管仲的民本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珍惜同学情谊,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1、课文是《史记·管晏列传》的节选,在一节课的容量内,如何既联系原文,补充必要的资料,又重点突出,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合理地剪裁、布局。
2、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2 、初步理解课文;并了解相关历史知识3 、参考注释翻译课文,不会译的用红笔把原句抄上。
预习指导:1、关于司马迁和《史记》2 、了解管仲和时代1、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司马迁自述写作《管晏列传》之缘由:“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作〈管晏列传〉第二。
”指出虽然管仲的奢华与晏婴的节俭形成鲜明对比,但是二人同为齐国杰出政治家,管仲辅佐桓公成就霸业,勋业彪炳,晏婴协助景公成就治世,政绩显赫,一霸一治,泽被当代,垂范后世,二人虽隔百余年,但他们都是齐人,都是名相,又都为齐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将二人合传写成《管晏列传》。
2、齐国是周朝时期由华夏族(汉族别称)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
分为姜齐和田齐。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吕尚(姜子牙)于齐(初为今湖南,后迁至山东),由于国君为姜姓吕氏,故又称“姜齐”或“吕齐”。
公元前391 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公元前386 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
同年又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国君为妫姓田氏,史称田齐。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
春秋五霸之首,在其兄齐襄公和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语文管仲列传导学案[1]
《管仲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游、遇、进、死、匡”等,了解文言句式——被动句。
2、了解管仲的民本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珍惜同学情谊,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楹联:“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横批“挚交千古”。
友谊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历史上多少动人的知音故事,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志同道合者可以成为君子之交、金兰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生死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
而这幅楹联的主角管仲,和友人鲍叔牙的故事,更是定格为成语——管鲍之交,成为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好朋友的代名词。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管仲列传》。
二、解题和作者介绍课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是管仲、晏婴二人的合传,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
课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三、预习检查(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鲍.叔牙()匡.()仓廪.()齐桓.公()少姬.()给.予()好恶.()颍.上()(二)5个实词1.鲍叔终善遇.()之 2.一匡.()天下3.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4.修.()召公之政5.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 )(三)5个虚词(写出意义和用法)1.鲍叔不以.我为贪: 2.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以.区区之齐在海滨:故论卑而.易行:3.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4. 下令如流水之.原:乃.称霸哉:政之.宝也:5. 吾尝为.鲍叔谋事:其为.政也: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初读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2、默读参照注释,疏通文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 学习文中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准确翻译疑难句子;
2. 体会作者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
3. 理解作者对管仲的褒扬,学习管仲的政治见解和治国方略。
学习重点难点:
1.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并能翻译全文;
2. 了解作者的政治见解和社会价值观。
学法建议:
预习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练习巩固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 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的政绩一直被人们称道。
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富强,国力大振,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更是知己。
管仲辅佐过公子纠,鲍叔牙辅佐过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他采纳了鲍叔牙的举荐,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富强起来。
2. 孔子曾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二、预习要求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仓廪齐桓公匡正柯
2. 指出加点的词语的古今异义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今义: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今义: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古义:今义: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古义:今义: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今义:
贵轻重,慎权衡古义:今义:
3. 指出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既任政相齐()
桓公实北征山戎()
管仲因而信之()
然孔子小之()
匡救齐恶()
三、研习文本,合作探究
1. 课文第二段写得好,请从内容、感情、语言三方面来做分析。
2. 研读课文三、四两段,说说管仲从政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四、当堂训练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鲍叔遂进管仲()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流水之原()
故论卑而易行()
而不勉之至王()
2.选出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个:()
a.管仲因而信之
b.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3.名句默写
a.,衣食足而知荣辱。
b.,,故上下能相亲也。
c.管仲既然用,任政于齐国,齐桓公以霸主,,管仲之谋也。
4.选出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a.鲍叔知其贤其为政也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乃设九宾礼于庭
c.吾尝为鲍叔谋而更穷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翻译下列文句
(1)吾尝为鲍叔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2)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3)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4)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五、课后作业:
整理本文文言知识点,熟读全文。
参考答案:
二、1.略
2.不肖(古义:不才,不贤;今义:品性不好)
通货(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将(古义:扶持;今义:将要)
时常(古义:时候,常常;今义:经常)
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贫穷)
轻重(古义:耻辱和荣誉的选择;今义:重量的大小)
3.事:侍奉,名词作动词
仕:做官,名词作动词
相:做相国,名词作动词
北:向北,名词作状语
信:使……守信用,动词的使动用法
小:认为……小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1.第二段是叙述管仲所说的一番话,写得十分感人。
从内容来看,是管仲对自己与鲍叔牙多年深交的回顾,从经商谋事岀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写了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己”。
从情感上来看,管仲十分动情,礼赞真挚的友情,抒发深深的感激之情。
从语言来看,连用了五个句式相近句子,组成了排比句。
叙述自己在各个方面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真切而有层次地展现了两人的友谊,热情赞美自己的知心朋友。
2.一是好友鲍叔牙的知贤让贤;二是管仲“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的内政外交措施;三是他辅佐桓公采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的治国策略,桓公因此称霸诸侯。
四、1.死:为……而死;之:到,流向;卑:平易;勉:劝勉
2.b.(“死”是为动词)
3.略
4.b.(“见……于……”是被动句;“于庭”是在朝廷上)
5.(1)我曾经给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窘。
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知道时运有利和不利的情况。
(2)他执政,善于把祸患转化为好事,把失败转化为成功。
(3)桓公实际上向北征伐山戎,但管仲借这个机会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
(4)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坏的,因而君臣上下就能够相互亲近。
<p align=right>吴培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