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流程
企业信用管理流程企业信用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自身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监控和改进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它涉及到企业与各类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关系,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信用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信用评估、信用监控和信用改进三个环节。
一、信用评估信用评估是企业信用管理的起点,它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行业地位、声誉等方面的评估,确定企业的信用状况。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财务分析、市场调研、客户满意度调查等。
评估结果可以用信用评级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为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为信用监控提供基础数据。
二、信用监控信用监控是保持企业信用状况稳定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预警和监测,及时发现信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监控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期进行财务分析、监测市场竞争态势、跟踪客户满意度等。
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信用管理系统,实现对信用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提高监控效率和准确性。
三、信用改进信用改进是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服务质量和提升企业形象等方式,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
改进的方法可以包括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等。
同时,企业还可以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进一步提高信用水平。
企业信用管理流程的实施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形成全员信用管理的氛围。
企业应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明确信用管理责任和权限,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此外,企业还应积极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信用管理的实施。
信用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良好的信用状况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市场地位,获得更多的商机和资源。
其次,信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信用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
最后,信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赢得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信用管理更加重要。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与意义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信用管理,提升企业信誉度,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信用管理原则1.遵守法律法规: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公平、公正、诚信原则,确保信用管理工作的合法性。
2.科学合理: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信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风险防范:企业应重视信用风险防范,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的经济安全。
4.持续改进:企业应不断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三、信用管理部门及职责1.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信用管理制度,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信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职责:信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信用政策、客户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防范等。
四、客户资信调查与管理1.客户资信调查:企业在与客户开展业务前,应对客户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信用记录等信息,以确保合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客户资信评级: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企业应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以便于对不同级别的客户采取不同的信用政策。
3.客户档案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管理制度,定期更新客户资料,确保客户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应收账款管理1.应收账款确认:企业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确认应收账款的金额和期限,确保应收账款的准确性。
2.应收账款催收: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清理和催收,防止呆账、坏账的产生。
3.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的经济安全。
六、信用风险防范与控制1.风险识别: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信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企业信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信用管理,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企业信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信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我国境内注册登记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经营主体。
第三条企业信用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行政、公平公正;(二)诚实守信、诚信为本;(三)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四)社会监督、自我约束。
第四条企业信用管理应当以企业信用信息为核心,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用评价、信用修复、信用激励和信用惩戒等措施,促进企业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第二章企业信用信息采集与归集第五条企业信用信息包括基本信息、经营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信用评价信息、其他相关信用信息等。
第六条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经营范围、成立日期、注册资本等。
第七条企业经营信息包括企业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进出口数据、知识产权、产品质量等。
第八条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包括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公告等。
第九条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包括信用评价机构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评价结果。
第十条企业其他相关信用信息包括政府奖励、荣誉称号、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
第十一条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采集、真实准确;(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三)动态更新、及时归集。
第十二条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渠道包括:(一)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团体等公共信息平台;(二)企业自行申报;(三)第三方机构提供。
第三章企业信用评价第十三条企业信用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开透明、客观公正;(二)科学合理、简便易行;(三)动态调整、持续改进。
第十四条企业信用评价应当采用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第十五条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一)基本信息指标;(二)经营信息指标;(三)信用评价信息指标;(四)其他相关指标。
第十六条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分为AAA、AA、A、B、C、D六个等级,等级越高,信用状况越好。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范文(5篇)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范文为增强公司员工的信用观念,提高信用意识,根据《____合同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要牢固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建立公司信用文化,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要从加强内部信用建设入手,通过加快公司改革步伐,增强内部信用管理责任制;强化公司外部的资信管理,通过建立严格的信用约束机制,来规范公司信用,构筑公司信用基础。
第二条抓好公司质量信用建设,逐步建立推广标准化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推进标准化服务,开展争创名牌企业活动,全面推进我公司的质量信用建设。
第三条进一步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提高企业的纳税信用。
第四条以增强信用意识为重点,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宣传以诚实守信为行为准则的诚信理念和道德情操,倡导“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氛围,为公司的健全发展营造和谐信任的环境,形成“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良好氛围。
第五条建立“四不”承诺公约,把“不逃避债务、不违反合同、不逃税骗税、不做假帐伪帐”作为公司基本的经营守则。
第六条建立公司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全程信用管理模式。
从建立公司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入手,通过强化事前管理—客户资信控制,事中管理—合同管理与客户投诉管理,以及事后管理—应收帐款及售后服务监控,从而全过程地控制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信用风险。
第七条会员信用的收集与记录。
从政府公报、奖惩公告、媒体报道、会员反馈等渠道,收集会员单位诚信信息,包括会员注册信息,资格信息,商业信誉信息等,按行业分类记录整理。
第八条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单位,我们将优先选为推荐企业,帮助其宣传并促成很多贸易机会。
第九条健全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严格客户投诉管理、信守合同、依法足额纳税。
第十条要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依法建帐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帐外设帐,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
企业信用管理手册
企业信用管理手册企业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了维护和提升企业信用价值,通过一系列的信用评估和管理活动,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信用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本手册将介绍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以及实施企业信用管理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信用管理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信用是企业在市场中获取顾客信任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信用能够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顾客。
其次,信用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信用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也更容易获取供应商的支持和合作。
最后,信用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交易风险,提高效率,减少经营成本。
二、企业信用管理的基本原则1.诚信为本:企业应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信守承诺,不虚假宣传,不欺骗消费者。
2.以顾客为中心:企业应关注和满足顾客需求,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3.全员参与:企业信用管理应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每个员工都应该具备诚信意识,做到诚实守信。
4.尊重法律法规: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合法经营,不从事违法活动。
5.不断改进:企业信用管理应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提高信用水平。
三、企业信用管理的具体步骤和方法1.建立信用管理体系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包括明确的信用管理目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和流程,指定信用管理责任人,建立信用管理档案等。
2.信用评估企业可以通过信用评估来客观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信用历史等。
3.信用宣传企业可以通过宣传自己的优秀信用记录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和合作伙伴。
可以利用企业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进行信用宣传。
4.监控和处理信用风险企业需要建立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信用风险。
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与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对供应商和客户的信用审查,及时对不良信用行为进行处理。
企业信用评价全套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信用评价全套信用管理制度为确保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有效运行,以下是企业信用评价全套信用管理制度。
一、制度概述为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良好的信誉度,促进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及与企业产生业务联系的各方,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
三、信用评价标准企业信用评价将分为四个等级:优秀(A级)、良好(B级)、一般(C级)和不良(D级)。
1. 优秀(A级):企业具有良好的商誉性,各方面的信誉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行业地位突出,客户满意度较高。
2. 良好(B级):企业在多个方面有良好表现,交易记录良好,企业信誉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
3. 一般(C级):企业在某些方面有缺陷,如信用记录不足,曾经出现过买卖纠纷等情况,但企业形象尚可维护。
4. 不良(D级):企业的信誉度严重低下,信用记录差,买卖纠纷居多,多次出现信用危机,如登记不实、制售假劣产品、恶意欺诈等。
四、信用评价方法企业信用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1. 身份验证:对企业进行资质审核,验证企业是否取得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商标等相关证件。
2. 信用记录查询:对企业的信用记录进行查询,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包括其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的交易记录、信用评级等。
3. 客户满意度调查:对企业的客户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4. 数据分析: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营收、毛利率等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五、信用评价周期企业信用评价周期一般为一年,每年进行一次评估。
评定结果通知企业后,企业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提出异议或或提出整改措施。
六、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将根据企业的信用评级,提供相对应的奖惩措施。
1. 优秀(A级):优先考虑与之合作,享受优惠价格和优先服务。
2. 良好(B级):正常进行业务合作,不提供特别优惠。
3. 一般(C级):第一次或第二次出现C级评定,将会口头警告;第三次出现C 级评定,将会暂停与该企业的合作。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模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高企业信誉,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与业务相关的信用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信用行为,确保企业信用风险可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信用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本企业设立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企业信用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信用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一)制定、修订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组织开展信用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三)建立和维护企业信用档案;(四)对内部人员进行信用培训;(五)监督各部门执行信用管理制度。
第三章信用管理内容第六条信用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一)客户信用管理: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评估客户信用等级,实施客户信用风险控制;(二)供应商信用管理: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评估供应商信用等级,实施供应商信用风险控制;(三)内部信用管理:对内部人员进行信用评估,建立内部信用档案,实施内部信用风险控制;(四)合同信用管理: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合同条款得到履行;(五)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对应收账款进行监控,防范逾期账款风险。
第四章信用评估与风险控制第七条信用评估:(一)客户信用评估:根据客户信用档案,结合业务实际情况,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评估;(二)供应商信用评估:根据供应商信用档案,结合业务实际情况,对供应商信用等级进行评估;(三)内部人员信用评估:根据内部人员信用档案,结合工作表现,对内部人员信用等级进行评估。
第八条风险控制:(一)对高风险客户、供应商和内部人员,采取限制交易、提高保证金等措施;(二)对高风险合同,实施严格的合同履行监督;(三)对逾期账款,采取催收措施,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
第五章信用培训与宣传第九条信用培训:(一)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信用管理制度培训;(二)定期组织内部人员进行信用管理知识培训。
企业信用(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企业信用(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一、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合同在商业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企业信用(合同)管理机构以及相应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对于保障合同的履行、增强企业信用以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机构设置公司将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作为企业信用管理的专门机构。
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制定信用管理制度和规范,规范企业信用行为;2.负责合同风险评估和信用额度的审核与控制;3.监督、检查和评估各部门对合同执行的情况;4.管理和维护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用信息;5.协助其他部门建立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管理部门的具体组织架构及职责分配将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在内部公开和通告。
三、人员岗位责任制度1. 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信用管理制度和规范,同时监督各部门对合同执行的情况。
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公司信用管理制度和规范,并确保其得到全体员工的遵守;2.监督各部门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工作,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3.及时与合作伙伴沟通,解决可能出现的合同履行问题;4.管理和维护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用信息,并及时更新。
2. 合同起草人员1.准确、明确地表达合同各项条款与要求;2.根据业务需求和公司政策,合理设置合同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条款;3.确保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 合同履行人员合同履行人员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承担着关键的责任。
他们的职责包括:1.确保及时履行合同义务,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2.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合同的按时交付和完成;3.定期与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合同履行中的问题;4.如有必要,向信用管理部门报告和咨询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与问题。
四、制度执行与监督公司将对本制度进行全员宣传,确保各部门和人员在企业信用管理中充分理解、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责。
同样,公司将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信用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和奖惩。
公司信用管理制度(三篇)
公司信用管理制度一、概述公司信用是公司的商业信用和社会信用的综合体现,对于公司的发展和长远利益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升公司的信用水平,规范公司的信用行为,建立和完善公司信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公司信用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促使公司员工树立正确的信用观念,遵守信用原则,依法合规,规范经营,增强社会诚信意识,提升公司的商业声誉和社会形象。
二、信用管理责任主体公司信用管理责任主体为公司董事会,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实施和落实公司信用管理制度。
三、信用建设原则和目标1.信用建设原则(1)合法合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不得违法违规经营。
(2)公平公正原则: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员工等各方保持公平透明的信用关系,不得恶意损害他人信用。
(3)积极主动原则:主动履行承诺,提供真实有效的信用信息,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与交流。
(4)风险控制原则:设立风险控制机制,规避信用风险,提高应对风险能力。
2.信用建设目标(1)提升公司商业信用水平,树立公司良好的商业声誉。
(2)增强公司的社会信用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3)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信用管理机制和流程。
四、信用管理措施1.信用评估和监控(1)建立公司信用评估体系,定期(每季度/半年度/年度)对公司信用进行评估。
(2)制定评估标准,对公司各方面的信用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经营业绩、财务情况、履约能力等。
(3)建立信用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信用风险,避免信用风险对公司造成损害。
2.信用宣传和管理(1)建立和完善公司信用宣传机制,向外界宣传公司的信用优势和成果。
(2)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公司信用管理工作。
(3)加强对员工的信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信用意识和素质。
3.信用约束和奖惩(1)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对违反公司信用管理规定的行为给予相应的约束和处罚。
(2)对信用表现良好的员工和合作伙伴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3)加强与信用机构和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依靠外部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进行信用约束和奖惩。
企业信用管理措施
企业信用管理措施
企业信用管理措施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增强企业的信用度和信誉,提高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
常见的企业信用管理措施包括:
1. 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信用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信用管理各环节的顺畅运行,包括信用授予、信用监控和信用承诺等。
2. 严格信用审查:对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合作伙伴进行信用审查,包括对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进行评估,避免与信用不佳的合作伙伴合作。
3. 强化合同管理:确保与合作伙伴签订的合同内容准确、明确,并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机制,监督合作伙伴履行合同义务,保障企业的权益。
4. 建立客户信用评估制度:对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根据其信用状况确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和付款期限,避免客户逾期付款或拖欠款项。
5. 建立供应商信用评估制度:对与企业有供应关系的供应商进行信用评估,选择具有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避免供应商交货延迟或质量问题。
6. 建立逾期款项管理机制:对逾期未支付的款项进行及时催收和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和减少逾期风险,保护企业的权
益。
7.加强社会责任管理:企业建立健全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增强消费者、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任。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信用管理水平,保护企业的利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企业信用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信用评估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制度,对自身的信用状况进行定期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该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信用风险控制系统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等,以确保信用风险得到全面控制。
3. 信用销售管理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用销售管理制度,包括信用销售决策机制、信用销售风险评估机制、信用销售激励机制和信用销售监督机制等,以保证信用销售的合理性和风险控制。
4. 信用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包括信用管理组织结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管理流程和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等,以提高信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 信用管理制度实施和监督机制:企业应该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实施和监督机制,包括信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监督、信用管理效果评估和信用管理绩效考核等,以确保信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社会公信力和声誉,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的秩序。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当前企业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1. 信用记录不完善在我国,企业的信用记录往往不够完善,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有些企业以低价竞争为主,从而忽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违背合同等行为十分普遍。
这些行为容易导致企业信用记录不良,但由于相关管理不完善,这些不良记录并不能很好地通过市场信息传递出去,导致部分企业形象良好的假象。
2. 企业信用合同不规范中国的企业信用合同管理存在较大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迅速签单,往往在合同中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或者隐瞒有关信息。
这些行为容易导致后期的纠纷,并严重影响双方合作关系。
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因为我国对企业信用合同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着较大自由度,容易滋生不良行为。
3. 企业信用市场化不充分我国的企业信用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很多企业在发生信用问题时,能够通过种种手段规避甚至逃脱责任。
这也导致了一部分企业在市场中行为不端,严重打击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信用市场化不充分也导致了企业信用记录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和应用。
二、对策应加大对企业信用记录体系的建设力度,通过完善的信用记录体系,记录和评价企业的信用状况,提升市场对企业信用的识别能力。
加大对企业不良信用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信用行为的自律性。
应建立并完善企业信用合同规范,提高合同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对于不规范的合同语言和行为,应严格进行监管和处罚,杜绝隐瞒和欺骗行为,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还应加大对企业信用合同纠纷的解决力度,切实捍卫合同的法律效力。
应积极推动企业信用市场化,依托市场力量对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管。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为企业信用记录的正常运转提供法律和市场保障。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信用管理观念不强。
许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信用的积累和维护,对待信用问题持有比较随意和敷衍态度的观念。
2.信用评价标准不统一。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每个行业及地方可能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导致企业信用的评价结果不一致。
3.信用信息不透明。
现有的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机制较为分散和不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较低,信用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存在问题。
4.信用约束力不强。
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一些不守信用的企业常常能够逃避相应的惩罚和处罚。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信用意识培养。
大力宣传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理念的培养,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的观念,将信用管理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强信用信息公开。
建立健全的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机制,加强对各类信用信息的监管和公开透明,提高企业信用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信度,促进信用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4.强化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
建立健全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损害他人信用的企业予以严厉的处罚和打击,提高企业对信用的重视程度。
5.加强信用教育和培训。
通过加强信用管理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能力,促进全员参与信用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水平。
以信用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强信用意识培养,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加强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强化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加强信用教育和培训,不断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促进企业信用的积累和提升。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共4篇)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第一篇):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企业信用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对自身信用状况的维护、提升和风险管理,确保企业信用价值的持续增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企业信用管理涉及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信用风险识别、信用评估、信用监控等多个环节。
二、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1. 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2.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益3. 规避信用风险,保障企业安全企业信用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防范信用风险,避免因客户违约等原因导致的企业损失。
通过信用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客户信用状况,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4. 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要求各部门协同作战,共同维护企业信用。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1. 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信用政策、信用评估、信用监控等工作。
2. 制定信用政策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明确信用额度、信用期限、信用审批流程等。
3. 建立信用评估体系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4. 加强信用监控与预警企业应加强对客户信用的监控,及时发现潜在信用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预警和应对。
5. 培育信用文化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第二篇):信用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实践四、信用管理流程的优化1. 精细化信用调查在信用管理流程中,企业应注重信用调查的精细化。
这不仅包括对客户基本信息的收集,还应涵盖对其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行业地位、历史信用记录等多方面的深入了解。
通过精细化调查,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信用评估基础。
2. 动态信用评估信用评估不应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企业应根据市场和客户情况的变化,定期更新信用评估结果,确保信用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 个性化信用政策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和业务类型,企业应制定个性化的信用政策。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管理机制,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一、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信用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是保障企业诚实守信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首先,要明确评估指标和权重,包括财务指标、市场声誉、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其次,要确定评估方法和工具,如问卷调查、客户投诉分析等。
最后,在实施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并及时更新。
二、信用监督与评估为了确保企业诚实守信经营,在建立了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监督与评估。
这包括对内部员工行为进行监督与考核,以及对外部合作伙伴的信用评估。
对于内部员工,可以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激励员工遵守诚信原则。
对于外部合作伙伴,可以通过收集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
同时,还可以建立行业信用联盟,共同监督行业内企业的诚信经营。
三、信用管理机制的优化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是指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来保障企业诚实守信经营。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权责关系和流程。
其次,在合同管理方面要做到明确约定、履约监督和违约惩罚。
此外,在市场准入、项目评审等方面也要加强监管力度,减少失信行为。
四、信息化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企业信用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
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数据收集与分析效率,并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
例如,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评估个人与企业的风险等级,并为金融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信息化技术也为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监督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与共赢。
五、企业信用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尽管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对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总结(通用9篇)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总结(通用9篇)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总结篇1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发展、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推进平台应用拓展,打造诚信品牌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水平和影响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一、研究拟定__市企业信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促进成都软环境的提升。
根据和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职能职责要求,计划于底开始着手调研和制定我市企业信用体系规划,并于全面开展该项规划及建设,推动和完善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我市软环境的提升。
二、优化完善新系统,增强系统使用价值。
1、完善系统数据,固化及指标体系,加强企业信用系统的信息标准化建设工作,为与其他市级信息平台共享互通打好基础。
2、完善系统功能,逐一走访成员单位,针对系统存在问题和成员单位的合理需求,协调开发公司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数据和应用。
同时做好系统服务功效的评估工作。
3、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扩大系统影响力,在与重庆、宁波等地签订互联互通协议的基础上,尽快完成系统相关开发工作,实现与数据库层面的交换和查询功能,建立包括深圳在内的五省市区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联盟及联网互查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企业信用数据共享和交换。
同时要加强区域间、城际企业信用信息交换标准及安全问题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有关规范标准。
调研建立手机企业信用的建设方案,完成wap建设。
三、推进数据采集工作和中介机构子系统应用。
1、定期通报数据情况和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督促成员单位按要求每月报送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积极做好企业自主申报业绩的宣传、开通和指导工作,丰富系统数据资源。
2、总结和推广三家试点单位经验和做法,稳步推进区县数据采集和共享工作开展,争取再完成__—__家成员单位区县采集工作,逐步建成“全域成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3、加强与市中介机构联席会议办公室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并积极推进系统应用。
四、推进平台及信用信息应用,服务社会。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计划
一、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信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企业信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更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提高企业信用水平,特制定本计划。
二、目标1.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2. 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强化企业信用建设。
3. 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三、具体措施1. 组织企业信用培训(1)针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开展信用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其信用风险意识。
(2)针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开展信用管理实务培训,使其掌握信用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1)对企业内部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等开展信用调查,建立信用档案。
(2)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对不良信用行为进行记录和公示。
3.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1)制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明确信用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
(2)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对潜在信用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
4. 强化信用合规管理(1)开展信用合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对法律法规、行业规范、道德规范等的认识。
(2)建立信用合规监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5. 加强外部信用合作(1)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信用评级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2)积极参与信用评价活动,提高企业信用评级。
6. 优化信用服务(1)为企业提供信用查询、信用评估、信用修复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信用问题。
(2)加强与企业员工的沟通,了解企业信用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1-3个月):开展企业信用培训,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2. 第二阶段(4-6个月):强化信用合规管理,加强外部信用合作,优化信用服务。
3. 第三阶段(7-12个月):对信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工作成效,持续改进。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信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一、问题分析1. 信用记录不完善在我国,企业信用记录不够完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企业存在信用记录不良的情况,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仍不够完善,这些不良记录往往难以被发现和惩处。
这就给了一些企业以抵赖责任的机会,导致信用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2. 违约成本不足在我国,一些企业违约的成本相对较低,这导致了一些企业有意无意地忽视信用管理。
尤其是在一些小型企业和微企业中,由于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期信用积累,进而加重了企业信用管理的难度。
3. 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虽然在最近几年有了一些进步,但依然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
这就给一些企业以钻空子的机会,降低了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约束力。
4. 信息共享机制不畅通在我国,企业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并不畅通,导致了一些企业的信用信息难以被他人发现和利用。
这不仅降低了企业信用管理的效果,也妨碍了企业信用信息的及时传递。
二、对策建议1. 完善信用记录体系针对企业信用记录不完善的问题,应建立完善的信用记录体系,将企业的信用记录纳入统一管理,并将不良记录及时公示,以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和主动性。
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认,提升企业信用管理的效果。
2. 加大违约成本针对违约成本不足的问题,应加大对企业违约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约的成本。
逐步建立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信用不良的企业给予惩罚,以推动企业自觉遵守信用规范。
3.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企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对企业信用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提高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约束力。
4. 健全信息共享机制针对信息共享机制不畅通的问题,应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建设,推动各主体共享企业信用信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公开透明的企业信用信息互通,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效果。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提高企业信用水平,维护企业形象和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信用管理内容1. 信用体系建设(1)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包括信用评估、信用监控、信用预警、信用修复等环节。
(2)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记录企业信用等级、信用评价报告、信用行为记录等信息。
2. 信用评估(1)制定信用评估标准和评价指标,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并确定信用等级。
(2)根据信用评估结果,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奖惩分明。
3. 信用监控(1)建立信用监控机制,定期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监控,及时预警和应对。
4. 信用修复(1)对出现信用不良记录的企业,建立信用修复计划,明确修复措施和时限。
(2)对信用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保障信用修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章信用管理责任1. 领导责任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切实发挥领导作用,推动信用管理工作的落实。
2. 部门责任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好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保障信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个人责任员工应增强信用意识,遵守信用管理制度和规定,做到守信用、讲诚信。
第四章信用管理流程1. 信用评估流程(1)确定信用评估标准和评价指标。
(2)进行信用评估。
(3)确定信用等级,建立信用档案。
2. 信用监控流程(1)建立信用监控机制。
(2)定期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监测。
(3)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 信用修复流程(1)建立信用修复计划。
(2)实施信用修复措施。
(3)评估修复效果,并建立信用修复机制。
第五章信用管理工作要求1.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信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信用意识。
(2)宣传诚信企业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氛围。
2. 加强信息化建设(1)建立信息化信用管理系统,实现信用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2)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信用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组织构架设计研究“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这既是千古经商法则,更是当今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与信用的关系是辩证的,市场的自发性和市场主体的趋利性会导致非信用行为的产生,市场运行的平等性要求和信用关系的维护和发展又会抑制非信用行为的蔓延。
无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着非信用的行为,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突出。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把信用管理部门的建设作为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建立起有效的信用管理的体制,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制定出与信用文化互为表里的书面信用政策规范;基本的任务就是要设计好信用管理部门的组织构架。
信用管理组织设计应解决好以下四类问题:•信用管理部门在公司的整体组织设计中应如何安排。
•信用管理部门的内部组织设计应如何安排。
•如何采取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处理好信用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得到发挥的同时,又不伤害销售等部门的积极性。
•在新的整体框架中,信用信息处理、决策与报告流程应该如何合理安排。
这些问题的解决,既不能照搬国外企业的现成经验,也不能照着固定的模式生搬硬套,而是要依照各个企业的现实状况相机抉择。
在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之前,信用风险管理的这个区域,既是销售部门、客户服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相互重叠的区域,又是哪个部门都不愿意管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最终结果就是这个区域成为一个“三不管”的管理死角。
这也是为什么要将信用管理这个职能明确地提出来,并将它明确地赋予一个部门,所有的这些都是将这个模糊的工作区域明显化、对它作明确的界定。
总结国内外企业的信用管理结构模式,大致可以分成为四种:销售部门主导型,财务部门主导型,信用部门独立型,风险委员会制。
适用销售主导型信用管理结构模式的企业应具有的基本特征:1、公司的管理水平比较高、管理思想比较先进,销售人员的基本素质比较高,销售人员本身对信用管理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在销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信用管理的基本理念。
2、公司原来企业文化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了,员工易于凝聚在一起,信用思想的教育、灌输以及植入都比较容易操作。
3、销售部门的主管有较强的信用风险意识,不把销售额作为追求的最终目标,在销售和信用决策出现冲突时,能够从公司的全局出发,理智地做出抉择;而不是一出现矛盾、冲突就会使信用让位于销售。
4、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能够进行良好的合作,特别是销售部门的主管和财务部门的主管能够进行良好的合作。
销售部门能够借用财务部门在信用分析、决策等方面的技能。
适用财务主导型信用管理结构模式的企业应具有的基本特征1.财务部门在公司中不仅发挥着财务会计的功能,而且发挥着管理会计的功能,财务部门的指令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销售部门发挥作用。
财务部门拥有较强的调配公司资源的权力。
2.财务部门的主管有较长时间的销售背景及比较开阔的管理视野,而不是局限于账目的处理。
3.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能够进行良好的合作,特别是销售部门的主管和财务部门的主管能够进行良好的合作。
财务部门能够充分利用销售部门关于客户的信息、关系等重要资源。
适用独立型信用管理结构模式的企业应具有的基本特征1.财务部门的地位、影响力比销售部门弱,财务部门仅仅是充当一个记账的部门,一个信息汇总的机构,而对公司的决策起不到什么影响作用,只能够发挥管理会计的功能。
2.公司的信用管理意识比较薄弱,销售部门将销售量作为它们追求的最主要的指标。
销售人员的基本素质不是很高。
3.销售部门将自己看作公司的最有功的部门,常常不能和其他部门很好地协作,尤其是和财务部门的协作不是很理想。
适用委员会制的结构模式的企业应具有的基本特征1.委员会制通常适用于金融机构与特大型企业。
它们每天都会面临诸多风险的挑战,风险是它们日常管理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有效的风险管理是该机构或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
2.委员会制适用于整合风险管理战略。
3.委员会制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地处理信用风险等的分析报告,并实现快速的传递。
中国的企业如何在这四种模式中进行选择呢?要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对照上面提到的适用条件与各个模式的优点、缺点做出正确的选择,有时甚至需要构建一个“混合”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自身的特点。
现阶段中国企业比较普遍的特点是“强销售与弱财务”,财务部门通常只是“记账”部门。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中国企业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企业的“第一把手”通常具有很高的权威与号召力,企业基本处于“人治”的状态。
这两个基本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很多中国企业在现阶段要选择独立型信用管理结构模式。
这是因为:(一)中国的企业管理尚未达到能够让销售部门有效地约束自己的水平。
(二)“弱财务”决定了财务主导型的组织模式难以发挥作用。
无论选择哪种信用管理组织设计模式,以下两个关键要素都不容忽略,可以说它们是信用管理职能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1.为销售部门设计考虑信用风险约束的考核指标。
公司对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应该是双方面的,一是要看销售总量;二是要看这些销售中最终回款是多少?而且,销售量的回款额应是考核销售部门的更重要的指标。
2.规定严格的报告流程。
公司要制定非常严格的信用管理政策、操作程序,有比较完整的信用管理表格、报告系统,信用功能的每一步都有据可考,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约束。
那么究竟如何来进行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内部组织架构与任务设置呢?(一)内部组织架构按照完整的工作层次,可以将信用管理部门的人员划分成信用总监,信用经理,分部主任,资深信用分析员,信用助理等几类。
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的信用部门都需要配备如此完整的人员结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做相应的取舍。
根据前面所讨论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框架,信用管理部门按照工作职能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模块:战略模块、信息分析决策与策略管理模块、追账与法律事务模块。
至于人数的确定,大致可以参考下面的统计数据。
在考虑信用管理部的人员规模时除了要考虑赊销总额、赊销客户数外,还必须考虑客户的订货频率及对发货的时间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人员数量。
一般的赊销总额小于八千万,赊销客户小于两百个的,信用经理只要设一名,其他人员可设一名。
赊销总额大于八千万,赊销客户大于两百个的,信用经理可设一到二名,其他人员要设两名以上,具体的企业可不同。
(二)信用管理部门的日常任务日常任务包括:客户资料档案管理与维护;为新客户开户;风险评估;赊销额度监管;赊销风险分类;超额度赊销处理;应收账款账龄管理;赊销保险;坏账与客户破产情况处理;法律诉讼;提供营销信息;现金回收计划与管理;制定应收货款计划;制定部门费用计划;向上级部门或公司总部汇报。
(三)信用管理部门的战略任务战略任务包括:对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政策环境、国际环境进行分析;密切关注可能影响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的变化;及时评估现行的信用管理框架的效果;及时根据情况的变化修改公司的信用政策。
(四)信用经理的主要任务1.信用部门领导者。
向信用总监或财务总监甚至首席执行官负责。
作为信用部门的领导者,首要的任务是确定整个公司范围的信用政策、信用战略取向以及信用管理的流程。
2.与销售管理部门、公司的其他管理高层一起,研究公司的内外部环境,确定公司面临的风险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及时对这些关键因素的变化进行监控。
3.招聘、培训和激励员工。
对信用部门的员工进行考核与管理。
参与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
4.直接参与重大客户、非常棘手账户信用管理的日常工作。
5.信用管理日常工作中的重大决策与策略的决定者与主要负责者。
6.尤其重要的是,信用经理还有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即所谓的“预测职能”,就是要预测各个外部关键因素的可能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五)信用经理的素质要求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信用经理,需要多方面的素质,他的态度、经验与知识决定了他能否胜任信用经理的工作。
1.要有在企业所属行业从业的丰富经验,对行业情况非常熟悉,对行业的政策、国际环境也非常熟悉。
2.要有丰富的法律、金融知识与实践经验,尤其对破产法、民法比较熟悉,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知识要比较熟悉,对中国的司法实际操作比较熟悉。
3.对销售部门的日常工作与管理要非常熟悉,善于和客户以及其他部门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与销售部门配合好。
4.要有较长时间的中层管理经验。
需要有较好的管理才能。
5.在新经济时代,信用经理还必须熟悉电子商务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熟悉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架,熟悉相关软件的使用与发展趋势。
6.要有一定的数量分析的技能,熟悉一般的统计知识与分析方法。
另外,可以参照国外信用管理人员的报酬概况,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信用部门的报酬政策。
总之,完善的信用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重要因素。
信用管理的组织与激励机制设计的方法,是保证企业信用管理机制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的基础,尤其对中国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企业信用管理的工作流程来源: 《信用知识干部读本》第一,业务部门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后,以赊销方式交易的业务应转向信用管理部,然后由信用管理部负责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了解客户信息。
第二,信用管理部门将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业务部,以确认是否与业务部门所掌握的信息一致。
第三,与第二条同时,信用管理部门要利用掌握的信用资料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审查,以确定业务部门设定的赊销条件是否合理。
第四,信用管理部对该业务发放信用额度后,合同可以进入执行阶段。
第五,货物发出后,信用管理部门要对发货单和发票等凭据的开出和寄送时间做详细登记和跟踪;到货后,信用管理部门要求客户出具书面的确认,说明货物已到达并且符合要求,防止客户因单据问题或货物质量问题拖延或拒付货款。
第六,在信用期内,信用管理部要在适当的时候与客户进行联系,一方面提醒客户按时付款,另一方面可以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做及时的了解。
第七,信用期过后,如果客户没有按时付款,信用管理部应将该业务置于收账流程之中,并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进行货款回收,包括内部催收和外部追讨。
第八,收到货款之后,此项业务结束。
信用管理部应对整个业务过程中有关客户的信用信息、付款习惯和拖欠行为整理归档。
其目的是:一方面对现有客户可以随时做出信用审核;另一方面可以在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找到良好客户(或不良客户)的特征,作为今后业务拓展中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