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李商隐

合集下载

【唐诗三百首】夜雨寄北李商隐(注释_翻译赏析)

【唐诗三百首】夜雨寄北李商隐(注释_翻译赏析)

【唐诗三百首】夜雨寄北?李商隐(注释_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夜雨寄北》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夜雨寄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妻子。

一说是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一说是友人。

3、问:询问。

4、归期:回归的日期。

5、未有期:意思是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日子。

未,没。

6、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泛指四川东部一带的山,巴蜀之地)7、夜雨:晚上下雨。

8、涨秋池:秋雨使池塘注满了水。

涨,水位升高。

9、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10、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芯.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西窗,西窗之下。

这里指亲友聚谈指所。

烛:烛花。

11、却:副词。

还,再,且。

表示小小的转折。

12、话:谈论。

13、巴山夜雨时:意思指巴山夜雨时的心情。

【韵译】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巴蜀无疑,然所寄之"君"究系何人?则其说不一。

《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①,巴山②夜雨涨秋池③。

何当④共剪西窗烛⑤,却⑥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期:期限。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池:水池。

④何当:何时能够。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还,再。

【写作背景】: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翻译】: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翻译二】: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简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

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赏析】: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

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

(牛,牛僧孺;李,李德裕。

朋党,官僚集团。

)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

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

《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

《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河南泌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或妻子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②:泛指巴蜀之地。

③:再。

诗的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还没有定回来的日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雨涨满水池。

什么时候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体裁是七言绝句注解 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3、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泛指巴蜀之地)4、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5、共剪西窗烛:指在西窗下伴着烛光(促膝倾谈)。

6、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7、却:副词。

还,且。

表示轻微的转折作者的介绍:李商隐(813年—858年),男,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

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诗派,但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贾生》:“夜半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夜雨寄北》李商隐

《夜雨寄北》李商隐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
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
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
炙人口,余味无穷。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
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译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译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

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一: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

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赏析二: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简介: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复信。

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友人或妻子以慰藉。

原文: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1: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2: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1、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2、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3、却:还,再。

4、何当:何时能够。

5、池:水池。

6、期:期限。

7、君:指作者的妻子。

8、巴山:指四川的山。

9、秋池:秋天的池塘。

10、何当:哪一天?11、却话:回溯。

赏析1:《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

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

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

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

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

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复信。

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友人或妻子以慰藉。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一】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二: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词语解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四川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复信。

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友人或妻子以慰藉。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一: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二: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词语解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四川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赏析一:《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注释及译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注释及译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寄北:寄赠北方的妻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大巴山。

在四川、陕西、湖北三省的交界处。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剪……烛:蜡烛点得时间长了,会结出烛花,使光线变暗。

所以需要剪去烛花。

形容谈到很晚。

却话:再谈。

【大意】
你询问我回家的日期;可是,连我自己也说不清啊! 今夜,我独自一人留宿在荒凉的大巴山下,听着窗外的秋雨声;冰凉的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恰似我满腔的愁绪。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在家中的西窗下,同你共剪烛花,畅叙今夜人各西东的离别之情呢?。

夜雨寄北李商隐翻译

夜雨寄北李商隐翻译

夜雨寄北李商隐翻译夜雨寄北李商隐翻译《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夜雨寄北李商隐翻译,欢迎借鉴!【原作】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夜雨寄北:夜里下雨的时候,写这首诗寄给北方的妻子。

未有期:没有确定的归期,意指一时难以相聚。

期,期限,回家的日子。

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此泛指东川一带的山。

池:水池,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盼望之词,相当于何时能够。

剪……烛,剪烛花,意思是秉烛长谈。

全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和你一边共同剪着蜡烛那跳耀的火花,一边和你彻夜聊叙多年的离情别绪。

却:做发语词理解比较好一些吧。

【古诗今译】你已经不止一次地来信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可我一时还无法确定。

今夜巴山这里又在下雨,秋水已经涨满了池塘。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的身边,和你一边在窗前共同剪着跳耀的烛花,一边向你描述这巴山夜雨的情景啊?【赏析】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年少聪慧,二十五岁进士。

但是他步入仕途之后即被卷入一党一争漩涡,在政治上倍受打击,一生贫困潦倒,郁郁不得其志,四十五岁即死于荥(xíng)阳。

著有《玉谿生诗》,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较为详备。

本篇是诗人寄给他那一直在北方老家盼望他早日回归的妻子的,是一首思念妻子的'抒情之作。

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听着窗外绵绵的秋雨,望着不断长着秋水的池塘,心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中的妻子,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诗。

当时诗人客居巴蜀(今四川),妻子在长安(今西安)老家,因此标题用了“寄北”的字样。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作品开篇以问答的方式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客居他乡的环境——雨夜。

从“君问归期”这一个“问”中,我们看出了开篇笔调的沉重。

李商隐《夜雨寄北》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 (带拼音、注释、译文)《夜yè雨yǔ寄jì北běi》作zuò者zhě:李lǐ商shāng隐yǐn君jūn问wèn归guī期qī未wèi有yǒu期qī,巴bā山shān夜yè雨yǔ涨zhǎng 秋qiū池chí。

何hé当dāng共gòng剪jiǎn西xī窗chuāng 烛zhú,却què话huà巴bā山shān夜yè雨yǔ时shí。

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注释:寄北:写寄给北方的人。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一起。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定不下来,今晚巴山下着雨,雨水涨满了池塘。

何时才能相聚,一起剪西窗的烛花,到那时我再向你诉说今夜巴山秋雨中我的情怀。

《夜雨寄北》解释大全

《夜雨寄北》解释大全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译文(一)译文一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二)译文二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三)译文三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二、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夜雨寄北·李商隐(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夜雨寄北·李商隐(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夜雨寄北·李商隐(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夜雨寄北》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夜雨寄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妻子。

一说是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一说是友人。

3、问:询问。

4、归期:回归的日期。

5、未有期:意思是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日子。

未,没。

6、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泛指四川东部一带的山,巴蜀之地)7、夜雨:晚上下雨。

8、涨秋池:秋雨使池塘注满了水。

涨,水位升高。

9、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10、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芯.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西窗,西窗之下。

这里指亲友聚谈指所。

烛:烛花。

11、却:副词。

还,再,且。

表示小小的转折。

12、话:谈论。

13、巴山夜雨时:意思指巴山夜雨时的心情。

【韵译】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巴蜀无疑,然所寄之"君"究系何人?则其说不一。

《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①,巴山②夜雨涨秋池③。

何当④共剪西窗烛⑤,却⑥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期:期限。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池:水池。

④何当:何时能够。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还,再。

【写作背景】: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翻译】: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翻译二】: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简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赏析】: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

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之争中。

(牛,牛僧孺;李,李德裕。

朋***,官僚集团。

)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

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

“且吟王粲从***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

《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

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

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①,巴山②夜雨涨秋池③。

何当④共剪西窗烛⑤,却⑥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期:期限。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池:水池。

④何当:何时能够。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还,再。

【写作背景】: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翻译】: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翻译二】: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简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

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赏析】: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

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

(牛,牛僧孺;李,李德裕。

朋党,官僚集团。

)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

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

“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赏析及练习赏析·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确定归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也涨满了秋水。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赏析1.第一句一问一答,有何作用?答:两个“期”连用,一问一答,写出了作者思念亲人,欲归不能的无限惆怅和无奈,突出了夫妻间真挚的感情。

2.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

答:涨,注满之意,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情景,更烘托出了诗人绵绵不尽的愁思。

3.“巴山夜雨”出现了两次,有何作用?答:第一次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感受,抑郁孤独,愁思无限;第二次表现诗人想象他日剪烛西窗夜话的内容,突出了团聚的欢乐。

两者对比,反衬出了今夜的凄苦和孤独,更加的突出了诗人对妻子(友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4.本文的写作特点?答:①回环往复,浓缩时空②虚实相生,富于想象③对比衬托,情景交融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中心这首诗描绘了巴山夜雨的情景,抒发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情怀与思乡愁绪。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实写,用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愁思之深重,情景交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虚写,设想重逢情景,表达思念与渴望团聚之深情。

)思想内容:本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感情的美好心愿。

艺术特色:1、虚实结合 2、想象 3、情景交融练习1、《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与友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的感情。

4、本诗共28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8个字。

后人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评价极高,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

第一个表现的是眼前对现实的愁苦感受,第二个表现的是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作用是突出思亲念归。

5、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剪烛西窗。

成语的含义是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情感。

6、诗中的两个“巴山夜雨”意蕴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

前者是实景,渲染诗人内心的孤寂凄凉;后者是想象中相聚时谈论的话题。

7、诗中“巴山夜雨”重逢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后一个是将来回味的夜雨,时空交替,回环往复,缠绵曲折。

(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8、本诗构思新颖,请你说说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来抒发感情的?诗人从想象的角度,设想他日重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从而抒发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9、在巴山夜雨时的什么样的心情?这种心绪是什么样表达出来的?孤寂思乡(凄凉愁思)。

是通过描写当时所环境及想象未来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作反衬,又用重复“巴山夜雨”来表达这种心绪的。

(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思之情。

这种心情是通过描写眼前所见的水涨秋池的景物表达出来的。

)10、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

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11、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12、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1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伸长。

)14、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

15、“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16、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17、“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18、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19、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20、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2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这首爱情诗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22、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

就空间而言,诗中巴山、西窗、巴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23、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

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

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24、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25、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6、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27、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

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

D.“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了的谈话材料。

28、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