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硝酸)豆子99的教学案鲁教版 (1)

合集下载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教课方案鲁科版必修 1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教课方案【教材版本】山东科学技术第一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设计理念】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课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这部分内容如氮的固定、氮肥、以及人们在利用含氮物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与生产、生活都有着亲密的联系。

本节课就是经过对氨气性质的认识,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

经过对铵盐性质的学习,掌握氮肥的合理使用,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问题。

【教材剖析】本节知识经过对喷泉这一自然现象的剖析,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思虑能力和察看剖析能力。

联合学生对于氮循环的已有经验,在氮循环的基础上睁开此中的主要反响过程,商讨发生的化学反响,以及这些化学反响有那些重要的应用。

经过对氨态氮肥的学习,促进学生关注农业问题,关注农业生产。

【学情剖析】学生经过熟习的自然现象的剖析,简单激发学习兴趣,而对自然现象引出的化学识题,经过前面学习已经掌握了氮的循环和氮的氧化物,很简单想到应当学习氮的氢化物,经过对氨气性质的学习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

对实验现象的察看与解说,认识铵盐的性质。

从熟习的化肥下手,指引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问题。

让化学知识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目标1、经过察看实验,认识氨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响,与酸的反响。

2、经过剖析化合价认识氨的复原性。

3、经过亲身着手实验,得出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4、经过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响,认识铵态氮肥的施用问题,认识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培育经过察看实验现象,总结剖析物质性质的能力;经过活动研究,提升实验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研究实验,培育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课重点:氨与铵盐的性质教课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教课环境】实验试剂和用品:氨气浓盐酸氯化铵碳酸氢铵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纳稀硫酸酒精灯试管夹试管若干铁架台石蕊试纸玻璃棒棉花胶头滴管【教课方法】实验研究法。

化学:3.2《氮的循环》优秀教案(鲁科版必修1)

化学:3.2《氮的循环》优秀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二节《氮地循环》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地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地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地性质.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地过程联想质疑材料阅读原理方法技巧天下奇闻在新疆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地晴天顷刻间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常遇雷击而倒毙,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奇怪地是这里草木茂盛,你知道其中地原因吗?一氮地循环请仔细观察课本页图,并仔细阅读页你知道氮地循环地意义吗?看一看读一读:你发现氮地循环有那几种方式?请从动植物体,自然界中地雷雨放电、人类地活动三方面分析氮在自然界中地循环1)2)3)写一写:细心地你在氮地循环过程中找到了几种有关氮地物质,请写出他们地化学式二氮地性质想一想:在这些含氮地物质中,我们首先感受一下我们身边地氮气,他能看地见吗?能摸得到吗?能闻得到吗?(1)氮气地物理性质联想·质疑:老人们常说雷雨丰庄稼1,雷电交加时,空气中地氮气和有关地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请写出有关反应. (2)化学性质1)2)3)2,有人说NO是明星分子,你对她有哪些了解,如何看待她地功与过3,,NO她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吗?她与氧气反应得到地产物你对他了解吗,能说一说吗4,现有一试管二氧化氮,将其倒置于盛满水地水槽中,足够长地时间后,有什么现象?若使试管中液面上升,可采取什么措施?三氮地固定阅读材料:粮食危机据联合国地统计资料,全球中国肥料信息网资料:化肥在农业增产中地作用功不可没.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耕地使用面积为 1.41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使用面积地40%.中国有60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际粮农组织地标准.就这样一个耕地匮乏地国家,用占世界7%地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地人口,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化学肥料在保证农产品产量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优化产品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证耕地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地作用.有40%以上地人受到各种不同程度地粮食危机地威胁,至少有3亿儿童在饥饿与死亡边缘挣扎……5,雷电中发生地化学反应和所产生地物质对于人类地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氮地固定:氮地方式有几种:在人工固氮地过程中,氮气与氢气地反应有何特点,写出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地特点:可逆反应地表示方法:本节小结:分析当堂测试1.下列说法不正确地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氮元素是构成生命地基本元素C.大气、陆地和水体中地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地循环.D.仿生固氮是一种自然固氮分析2.关于NO地下列叙述不正确地是A.NO不溶于水,是一种大气污染物B.NO是一种红棕色地有毒气体C.NO结合血红蛋白地能力比CO还强D.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体现其还原性分析3,请写出雷雨过程中形成硝酸地化学反应:1)2)3)4将一收集满15mLNO2气体地试管倒立于水槽分析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反应后剩余什么气体?其体积为多少?课后自我评价:。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教案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临沂第二中学杨庆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的第二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处于《碳的多样性》之后,《硫的转化》之前,是对物质循环过程学习方法的继续,讨论了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使学生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物质循环方法的知识,并且对氮在生活中影响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又为下一节硫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知道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了氧化还原知识。

掌握了非金属碳的性质及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待学习的知识:氮的两种氧化物NO和NO2的性质,熟练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认识氮循环过程中重要物质和氮的固定
待发展的认知:能用化学语言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关注社会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魔鬼谷的例子,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含氮的物质,认识氮循环过程中重要物质NO和NO2,通过实验探究NO和NO2的化学性质,熟练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并解释雷雨天氮元素的转化过程,进而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2、通过了解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使学生认识氮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并且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如什么是氮的固定、氮的固定主要有哪些形式。

3、通过学习,了解酸雨及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氮的两种氧化物NO和NO2的性质。

高中化学3.2氮的循环教学设计1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3.2氮的循环教学设计1鲁科版必修1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 2 节氮的循环( 1)一、教材解析(一)知识脉络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

本节教材经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虑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经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而后经过观察思虑、实验研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氮气与氮的固定氨与铵态氮肥氮的循环硝酸及其应用(氨的性质,(硝酸的性质)人类活动对氮循(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三)新教材的主要特色:从培育学生终生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要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侧重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解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课目标(一)知识与技术目标1、认识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经过认识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 NO 、 NO2的性质;3、经过观察思虑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经过观察思虑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育学生经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解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领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经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领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浸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经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认识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要点、难点(一)知识上要点、难点要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要点、难点培育学生经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解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领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课准备(一)学生准备1 、预习第二节- 氮的循环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氮的循环》教案4(鲁科版必修1)

《氮的循环》教案4(鲁科版必修1)

氮的循环一. 教学内容:氮的循环二. 教学目的1. 能简要说明氮循环的根本过程,知道固氮的本质以及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这两种固氮形式。

2. 了解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3. 能列举含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了解氮气、氨气、铵盐及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NH的检验方法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能书写相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三.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四. 知识分析空气中的主要物质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元素〔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存在形式1.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氮元素存在的形式一种是游离态,如N2,一种是化合态,如铵盐、硝酸盐、氨、蛋白质等。

2.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根本过程自然界里,空气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含氮化合物的两种主要形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N2转化为硝酸盐;闪电使少量N2与O2化合生成NO,随之变为硝酸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盐、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了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变成蛋白质。

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子分解成铵离子、硝酸根和氨,又回到了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2〕氮循环的重要意义由于存在着氮元素的循环,其他生命元素的循环,以及水的循环,地球的生命才生生不息,生机勃勃。

〔二〕氮循环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 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占其它质量的75%。

〔2〕分子结构两个氮原子之间的强烈作用,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

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O2、Mg、H2等反响。

〔3〕化学性质①与O2反响:N2+O2=2NO ②与H2反响:N2+3H2=2NH3③与Mg的反响:N2+3Mg=Mg3N2温馨提示:●由于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N2与其它物质的反响,需特别注意标明条件。

2、氮的循环-鲁科版必修一教案

2、氮的循环-鲁科版必修一教案

氮的循环-鲁科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的来源,流向和作用;2.掌握氮的循环过程和影响氮循环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1.氮素在生物体内的循环过程;2.理解氮循环的一般规律;3.了解影响氮循环的因素。

三、教学内容1. 氮的来源与作用氮是构成生命体的一种元素,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氮气在空气中占78%的体积,但是生物体里的氮大部分并不是来自于空气,而是来自于土壤和水体中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氮化过程是氮的重要来源,有氮化细菌、闪电等。

土壤中的一些细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气,这个过程被称为固氮。

在有机物分解时,有机物中的氮也会被释放出来,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再次转化为有机物或者无机盐。

氮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主要是构成蛋白质、核酸和其他生命物质。

2. 氮的循环过程氮循环是指氮在自然界中不断转化的过程。

氮循环包括以下步骤:1.固氮:大气中的氮气通过闪电或固氮微生物固定为氨气,或通过工业手段制取氨气;2.氨化:氨气和水反应形成氨盐;3.硝化:部分细菌将氨盐氧化为亚硝酸盐,另一部分细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产生硝化作用;4.反硝化: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和氧,产生反硝化作用;5.吸收: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硝酸盐和氨盐,建立状态。

3. 影响氮循环的因素氮循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氮循环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能够影响氮循环速率;2.pH值:土壤、水体的酸碱度程度对氮的循环有很大影响,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氮的转化和吸收;3.养分浓度:钾、锰、铜等元素的含量对氮循环有一定影响;4.有机物质: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能够显著影响氮的循环。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氮循环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特征;2.图片展示:展示氮循环的流程图,方便学生理解氮的循环过程;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氮循环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课堂参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提出问题或分享经验;2.实验表现:学生是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检查学生是否对氮循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化学:氮的循环教案鲁科版必修[1]

化学:氮的循环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二节氮的循环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2、补充实验。

化学鲁科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教案 Word含解析

化学鲁科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教案 Word含解析

第2节氮的循环本节分析知识脉络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本节教材内容知识框架教材特点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共2课时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2)了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3)掌握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4)认识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②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NO2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②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以氮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为背景,引发学生联想自然界中的“闪电”现象,让学生带着“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有什么意义?”等质疑进入自然界中氮循环的学习,并以氮循环中N2、NO、NO2、HNO3、NH3、铵盐等重要的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核心知识,同时联系环境保护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教材采用了“从自然界→化学→社会→实验室→社会生活”教学脉络,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为今后构建重要的元素及物质的知识网络奠定重要基础。

3.2氮的循环第3课时硝酸学案(鲁科版必修1)

3.2氮的循环第3课时硝酸学案(鲁科版必修1)

3.2 氮的循环第3课时硝酸学案(鲁科版必修1)学习目标定位:1.通过研究实际问题,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了解其用途。

2.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硝酸的特性。

3.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学习活动探究【情境引入】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循环和自净系统,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改变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大自然给人类改正错误的机会不会太多,你知道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氮循环和环境究竟有哪些影响吗?我们如何去减少这些负面影响?探究一硝酸的性质【探究活动】活动设计12.L-1的浓硝酸,立即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1)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与浓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3氮的循环学案(鲁科版必修1).doc

3.2.3氮的循环学案(鲁科版必修1).doc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氮的循环(第三课时)一一硝酸的性质【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不稳定性和酸性。

认识硝酸的重要性质,理解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特点2、了解硝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了解人类对氮循环的影响,使学生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前预习区】1、怎样运输浓硝酸?2、二氧化氮的色、态?NO的检验方法?3、什么叫钝化?4、硝酸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遇石蕊试液显___________ 色;与碱性氧化物,如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碱,如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与某些盐,如与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课堂互动区】思考1:硝酸泄漏事故处理1、为什么在离现场100米的地方,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2、抢险人员为何不断地向水沟中倾倒纯碱?3、为什么在现场看到升腾起桔红色的烟雾?4、为什么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车来运输?浓硝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通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质量分数95%以上的硝酸叫做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和等.思考:以上的浓硝酸称“发烟硝酸”,“发烟硝酸”是烟还是雾?二、化学性质回顾思考2:1.具有酸的通性:①②③④⑤。

2.浓硝酸的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硝酸浓度越大越易分解,因此,浓硝酸应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瓶中,避光保存放置于处。

思考:为什么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步练习】1、在实验室中,储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药品是A.浓硫酸B.浓硝酸.C浓盐酸 D.硝酸银 E.氯水 F.稀硝酸3.强氧化性: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主要是指硝酸分子中氮显价(N的最高价态),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可以和很多还原性物质(如金属单质)反应,(1)硝酸和金属的反应------见课本P80页有关实验【实验】Cu与浓硝酸反应的现象o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与稀硝酸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硝酸表现出性和性,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注意: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高中化学《氮的循环(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氮的循环(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鲁科版必修1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教学设计【教材版本】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设计理念】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这部分内容如氮的固定、氮肥、以及人们在利用含氮物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与生产、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节课就是通过对氨气性质的认识,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

通过对铵盐性质的学习,掌握氮肥的合理使用,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通过对喷泉这一自然现象的分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结合学生关于氮循环的已有经验,在氮循环的基础上展开其中的主要反应过程,探讨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化学反应有那些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氨态氮肥的学习,促使学生关注农业问题,关注农业生产。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熟悉的自然现象的分析,容易激发学习兴趣,而对自然现象引出的化学问题,通过前面学习已经掌握了氮的循环和氮的氧化物,很容易想到应该学习氮的氢化物,通过对氨气性质的学习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认识铵盐的性质。

从熟悉的化肥入手,引导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问题。

让化学知识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氨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

2、通过分析化合价认识氨的还原性。

3、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4、通过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施用问题,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实验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氨与铵盐的性质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教学环境】实验试剂和用品:氨气浓盐酸氯化铵碳酸氢铵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纳稀硫酸酒精灯试管夹试管若干铁架台石蕊试纸玻璃棒棉花胶头滴管【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3.3.1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的固定教学设计(1)-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3.3.1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的固定教学设计(1)-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列举、描述、辨识含有氮元素的典型氧化物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 验现象。
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角度说明有关物质的转化路径及氮的循环。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能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能有意识地运 用所学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
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
C.通常情况下,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氮气是氧化剂
2.(2019·北京合格考)下列关于二氧化氮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无色气体
B.有刺激性气味
C.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的大
D.能与水反应
3.下列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 )
A.闪电条件下 N2 与 O2 反应
在放电条件下
N2+O2 放电 N0
氮气做还原剂,氧气做氧化剂
N2+3H2 高温、高压 2NH3
催化剂
(2)一氧化氮性质 ①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状态 气态
气味 无味
②化学性质
溶解性 难溶于水
一氧化氮化学性质 2NO + O2 = 2NO2(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可用来检验 NO 存在) 一氧化氮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 ③用途:在扩张血管、提高免疫力、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3)二氧化氮性质 ① 物理性质
时,只能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HCl
B.CO2
C.NO
D.NO2
6.俗话说:“雷雨发庄稼”,其中涉及到下列变化:

N2

NO

NO2
HNO3
硝酸盐(氮肥)
(1)上述三步变化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填标号)。

【教学设计】《氮的循环》(鲁科)

【教学设计】《氮的循环》(鲁科)

《氮的循环》1-3 自然界中的元素——氮的循环 (第1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的途径、形式及所涉及的物质;2. 通过了解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 3. 氮气、NO 和NO 2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氮气、NO 和NO 2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氮气、NO 和NO 2的性质多媒体课件等。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氮元素的存在2.氮的循环二、氮气 1.氮气的性质2.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表示。

3.氮的固定(1)概念:使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

(2)分类:氮的固定⎩⎨⎧自然固氮⎩⎪⎨⎪⎧ 高能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仿生固氮三、氮的氧化物1.不同价态的氮的氧化物2[重点剖析]氮的氧化物与O 2、H 2O 反应的计算,常见的有三种方法: 1.加合式法(1)NO 2和O 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由4NO 2+O 2+2H 2O===4HNO 3可知,当体积比:V (NO 2)∶V (O 2)⎩⎪⎨⎪⎧<4∶1 O 2过量,剩余气体为O 2=4∶1 恰好完全反应>4∶1 NO 2过量,剩余气体为NO 2(2)NO 与O 2同时通入水中: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总的化学方程式为4NO +3O 2+2H 2O===4HNO 3 当体积比:V (NO)∶V (O 2)⎩⎪⎨⎪⎧<4∶3 余O 2=4∶3 恰好完全反应>4∶3 余NO(3)NO 2、NO 、O 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①可先将NO 和O 2转化为NO 2,再按上述各种情况分别处理。

②也可先将NO 2和H 2O 反应转化为NO ,再按4NO +3O 2+2H 2O===4HNO 3情况处理。

第二节氮的循环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二节氮的循环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二节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鲁科版)【教材分析】 (一)知识线索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 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一氮气、NO NO 、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 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氮气的性质 和固定二、【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使学生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2、 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NO 、NQ 的性质;3、 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NH 、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 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Q 的性质。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 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 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 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 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 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飞瞬氧(二)知识框架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 2 、补充实验。

鲁科版必修1 化学:3.2 氮的循环 教案

鲁科版必修1 化学:3.2 氮的循环  教案

氮的循环【教学方法】分组实验、直观演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2)掌握硝酸的强酸性、热不稳定性及强氧化性;(3)掌握硝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熟练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运用观察法等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的循环及环境的影响,提高热爱生活、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硝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硝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硝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巩固】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氨气的有关性质知道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这样一句谚语“雷雨发庄稼”,下面请同学们写一写“雷”与“发”过程的相关反应方程式,并推荐一位同学上黑板板书,再由师生共同评价。

【新课导入】在上述的“雷”与“发”的变化过程有一种含氮元素的酸——硝酸生成,硝酸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我们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本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和讨论它的性质与应用。

在练习本上书写相关方程式,并由一位学生上黑板写,师生共同评价。

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通过复习巩固,为将来学习硝酸的制法做铺垫,同时引发新课的导入。

5分钟【板书】硝酸及其应用【实验1】教师展示一瓶浓硝酸、引导学生观察色、态,接着打开瓶盖,由学生小心的扇闻浓硝酸的气味。

【导出、板书】一、物理性质【投影】结合幻灯片,小结浓硝酸的物理性质。

●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为-42 0C,沸点为83 0C, 密度(1.5g/cm3 )比水大,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质量分数为68%—70%的硝酸为浓硝酸;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

结合硝酸的物理性质,分析实验室保存硝酸的方法并为硝酸的化学性质做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的循环(第三课时硝酸)
(编写窦桂丽审核宋伟霞)
学习目标:1、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重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难点:硝酸和金属的反应。

【课前预习案】
【课前预习】1.酸的通性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2.硝酸有哪些物理性质?
3.硝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 人类活动怎样影响氮循环和环境?
【课内探究案】
请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NH3N2 NO NO2 HNO3
备注: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一物理性质(看课本81页第一段)
发烟硝酸:
思考:这里的发烟的烟与我们前节课学的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遇到氨气产生大量的烟一样不一样?
总结:这里的烟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思考回忆:酸的通性填写学案
二化学性质
1 具有酸的通性
①与指示剂变色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③与碱反应
④与某些盐反应
观察:浓硝酸保存在说明什么问题?
2硝酸的不稳定性
观察:浓硝酸保存情况,思考原因。

结论:方程式:
所以硝酸保存在(注意,还要放在阴暗处)
思考:浓硝酸呈现黄色的原因。

思考: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什么不用硝酸?
3硝酸的强氧化性的体现
①与铜的反应(课本81页中间部分)
A铜与稀硝酸现象: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思考:由上面的离子方程式你想到了什么?
a 在酸性环境中,Fe2+与NO3- 能大量共存吗?
b向CuNO3(溶液中中加铜片,铜会溶解吗?
B铜与浓硝酸现象:
化学方程式
思考:在此反应中体现了浓硝酸的什么性质?
②与氢前的金属的铁铝的反应(课本81页中间部分)钝化:
说明钝化也是一种化学反应。

③与非金属的反应(课本81页中间部分)
化学方程式
三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光化学烟雾
2酸雨
3水体的富营养化
【当堂检测】
1.常温下能被浓硝酸溶解的金属是()
A、Al
B、Ag
C、Fe
D、Au 2.为了除去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A.稀硝酸 B.浓硝酸 C.稀硫酸 D.浓盐酸3.将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下列哪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放出,则该物质是()
A.稀盐酸 B.硫酸钠 C.硝酸钾 D.硫酸亚铁
【课后提升】
1.在强酸溶液中,存在大量的Fe2+和Ba2+ , 则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A、NO3-
B、SO42-
C、Cl-
D、CO32-
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无关的是()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闪电
D、臭氧层空洞
3.下列保存或使用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硝酸保存在橡胶塞得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B、储存碳酸氢铵化肥时,应密封保存在阴凉通风处,使用时应将其埋在土下以保持肥效。

C、施用尿素必须深埋,以防止分解产生的氨气挥发。

D、硝酸有很强的氧化性,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所以不能用金属制的容器盛放硝酸。

4.在绿色F e ( NO3)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变浅
B、变深绿色
C、变棕黄色
D、无变化
5.将过量的铁粉放入100mL 2 mol/L 硝酸溶液中,假设还原产物只有NO,且HNO3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F e的质量为()
A、2.8g
B、5.6g
C、4.2g
D、
11.2g
6.在铁与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m1 g 金属;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m2 g金属。

则m1与m2之间的关系()
A、m1一定大于m2
B、m1可能等于m2
C 、m1一定等于m2
D m1可能大于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