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氮的循环教案 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教案:3-2 氮的循环 2
C.NaOH溶液、NH4Cl固体、浓硫酸 D.NH4Cl固体、碱石灰、消石灰
3.将盛有NH4HCO3的试管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NH3B.O2C.H2O D.CO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教案:3-2 氮的循环 2
高一化学备课组主备人:施丽佳 xx.11.
教学内容
氮的循环
课题
氨 铵盐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技能
1认识氨的溶解性、化学性质
2.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与碱的反应
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过 程
与方法
实验、对比、分析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
材
分
析
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 NH4+++OH= NH3↑+H2O
B.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加热:NH4++OH = NH3·H2O
C.氨水与盐酸反应:NH3·H2O+H+= NH4++ H2O
D.氨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2NH3·H2O+CO2= 2 NH4++CO32-+H2O
究
1、结合铵盐的性质思考如何在实验室制取氨气?
2、氨气的干燥剂有哪些?
3、实验室如何收集氨气?
精
讲
精练
1.下列有关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水是弱电解质
B.浓氨水敞口久置,浓度变小
鲁科版化学必修1《氮的循环》word教案
《氮的循环》专题复习知识清单: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氮的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常温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H2、O2等发生化学反应和氧气反应:和氢气反应:工业上,利用这一反应制备氨气。
2.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N2O、NO、N2O3、NO2、N2O4、N2O5,其中,NO和NO2是氮的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也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1)一氧化氮:a物理性质:无色、有毒、不溶于水的气体b化学性质:和氧气接触迅速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气体。
c制法:实验室:3Cu+8HNO3(稀) =3 Cu(NO3)2+2NO↑+4H2O工业上:由NH3和O2反应制得(2)二氧化氮:a物理性质: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b化学性质:和水反应3NO2+ H2O=2HNO3+NOc制法:实验室: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工业制法:氨气催化氧化法。
3.氨气:NH3(唯一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a 与水反应: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可形成喷泉;又因为NH3·H2O可电离出OH-,所以,氨水呈碱性,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
b与酸反应:NH3+HCl=NH4Cl 所以,氨气遇氯化氢气体出现白烟。
NOc与氧气反应,被氧化生成工业上利用这一反应制备生产硝酸所需要的NO。
d制法:工业:氮气和氢气反应制得。
实验室:由铵盐和碱加热制得;2NH4Cl+Ca(OH)22NH3↑+ CaCl2+2H2O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
4.铵盐与铵态氮肥:化学氮肥包括铵态氮肥(以NH4+形式存在)、硝态氮肥(以NO3-形式存在)和有机态氮肥(如尿素),都易溶于水。
化学:3.2《氮的循环》优秀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二节《氮地循环》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地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地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地性质.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地过程联想质疑材料阅读原理方法技巧天下奇闻在新疆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地晴天顷刻间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常遇雷击而倒毙,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奇怪地是这里草木茂盛,你知道其中地原因吗?一氮地循环请仔细观察课本页图,并仔细阅读页你知道氮地循环地意义吗?看一看读一读:你发现氮地循环有那几种方式?请从动植物体,自然界中地雷雨放电、人类地活动三方面分析氮在自然界中地循环1)2)3)写一写:细心地你在氮地循环过程中找到了几种有关氮地物质,请写出他们地化学式二氮地性质想一想:在这些含氮地物质中,我们首先感受一下我们身边地氮气,他能看地见吗?能摸得到吗?能闻得到吗?(1)氮气地物理性质联想·质疑:老人们常说雷雨丰庄稼1,雷电交加时,空气中地氮气和有关地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请写出有关反应. (2)化学性质1)2)3)2,有人说NO是明星分子,你对她有哪些了解,如何看待她地功与过3,,NO她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吗?她与氧气反应得到地产物你对他了解吗,能说一说吗4,现有一试管二氧化氮,将其倒置于盛满水地水槽中,足够长地时间后,有什么现象?若使试管中液面上升,可采取什么措施?三氮地固定阅读材料:粮食危机据联合国地统计资料,全球中国肥料信息网资料:化肥在农业增产中地作用功不可没.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耕地使用面积为 1.41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使用面积地40%.中国有60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际粮农组织地标准.就这样一个耕地匮乏地国家,用占世界7%地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地人口,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化学肥料在保证农产品产量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优化产品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证耕地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地作用.有40%以上地人受到各种不同程度地粮食危机地威胁,至少有3亿儿童在饥饿与死亡边缘挣扎……5,雷电中发生地化学反应和所产生地物质对于人类地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氮地固定:氮地方式有几种:在人工固氮地过程中,氮气与氢气地反应有何特点,写出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地特点:可逆反应地表示方法:本节小结:分析当堂测试1.下列说法不正确地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氮元素是构成生命地基本元素C.大气、陆地和水体中地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地循环.D.仿生固氮是一种自然固氮分析2.关于NO地下列叙述不正确地是A.NO不溶于水,是一种大气污染物B.NO是一种红棕色地有毒气体C.NO结合血红蛋白地能力比CO还强D.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体现其还原性分析3,请写出雷雨过程中形成硝酸地化学反应:1)2)3)4将一收集满15mLNO2气体地试管倒立于水槽分析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反应后剩余什么气体?其体积为多少?课后自我评价:。
鲁科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3.3 氮的循环 学案
氮的循环【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认识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训练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知识点一: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一、教材梳理1.氮的存在氮是一种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除了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外,还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的循环3.氮及其化合物价态和类别的关系二、即时训练1.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氮的循环起到了主导作用B.硝化和反硝化过程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有机氮与无机氮可相互转化D.反硝化过程有助于稳定N2在大气中的含量答案:A解析:A.对氮的循环起到主导作用的是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氮的循环,故A错误;B.由图可知,硝化和反硝化过程都涉及到了化合价的变化,故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氨化过程是动植物蛋白转化为氨气或铵根离子,即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过程,故C正确;D.固氮过程消耗了大气中的氮气,反硝化过程中生成了氮气,故反硝化过程有助于稳定N2在大气中的含量,故D正确。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2节 氮的循环 精品课件 鲁科版必修1
•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 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 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 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解析 本实验装置为一封闭的体系,原溶 液受热颜色发生变化,是由于其中某种物 质以气态挥发所引起,冷却后,挥发出的 气体又溶解在溶液中,得到原来的溶液。 能使溶液在红色和无色之间变化的物质在 中学阶段最常见的是酚酞和品红,从而不 难分析出导致酚酞溶液颜色变化的是碱性 气体NH3,导致品红溶液颜色变化的是SO2。
• 1.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 (1)循环示意图
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的 • (2)氮的固定:将 方法,叫做氮的固定。氮的固定分为 自然固氮 和 两类。 人工固氮
• 2.氮气 非极性 N≡N • (1)结构:N2的结构式 。N 2是由 非极性 稳定 键形成的 分子。N2分子的结构很 ,化学性质 活泼。 不 小 无 无 • (2)物理性质: 色、 味的气体,密度 难 比空气 , • 溶于水,熔、沸点低。
a (1)a mol NO2 与 H2O 反应生成 mol NO。 3 (2)根据 4NO+3O2+2H2O===4HNO3 分析 a 和 b 相对大小对剩余气体的影响。
解析
a b+ 3
把 NO2(a mol)转化为
a NO3
mol,则
NO 总量为
mol,由 4NO+3O2+2H2O===4HNO3,需 O2 量 x=
4.NO2、NO、O2 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1)可先将 NO 和 O2 转化为 NO2,再按上述各种情况分别 处理。 (2)也可先将 NO2 和 H2O 反应转化为 NO,按 4NO+3O2 +2H2O===4HNO3 情况处理。 (3)还可以利用混合气体中 N、 O 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 < 2∶ 5 N∶O=2∶5 > 2∶ 5 O2剩余 完全溶于水 剩余NO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课时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教案 鲁科版必修1
课时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目标与素养:1.了解氮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
(宏观辨识)2.认识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社会责任)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
2.自然界中氮的循环3.人类活动的影响(1)氮气――――→化学方法氨气→氮肥、硝酸等含氮化合物。
(2)燃烧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参与氮的循环。
二、氮气的性质和氮气的固定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1)N 2与O 2反应打雷时或汽车引擎中发生的反应为N 2+O 2=====放电2NO 。
(2)N 2与H 2的反应①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代替“===”。
②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微点拨:(1)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存在很强的作用力,故N 2性质很稳定。
(2)可逆反应必须满足“两同”:①相同条件;②正反方向同时进行。
3.氮的固定(1)定义: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分类氮的固定⎩⎪⎨⎪⎧自然固氮⎩⎪⎨⎪⎧高能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仿生固氮三、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2(1)物理性质①NO →NO 2:2NO +O 2===2NO 2。
②NO 2→NO :3NO 2+H 2O===2HNO 3+NO 。
微点拨:NO 和NO 2的收集方法 (1)NO 的收集:排水法。
(2)NO 2的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合态的氮元素只显一种价态。
( )(2)N 2在通常状况下与O 2反应生成NO 2。
( ) (3)合成氨反应属于自然固氮中的高能固氮。
( )(4)2H 2O=====通电2H 2↑+O 2↑和2H 2+O 2=====点燃2H 2O 属于可逆反应。
( ) [答案] (1)× (2)× (3)× (4)× 2.下列叙述中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 ) A .工业合成氨B .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C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D.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B[氮的固定过程是使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B项,NH3转化为HNO3不符合要求。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_《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的固定》优质教案
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3.3.1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的固定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氮的循环》的第一课时。
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氮元素的相关知识和概念,氮的各种重要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和反应现象,不同氮的化合物的用途。
通过研究氮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可以使我们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深化对物质及其变化多样性的认识。
本节安排了氮的循环、氮的固定、氮氧化物性质这三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将学习并掌握氮的氧化物、氮的循环及相关反应;学习并掌握氮的单质和氮氧化物性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感受氮元素的多种化合物的不同特性和用途以及氮循环与人类活动关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一举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氮元素的典型代表物。
能列举、描述、辨识含有氮元素的典型氧化物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角度说明有关物质的转化路径及氮的循环。
能分别根据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厂货减方法。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能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
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
能主动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
能运用绿色化学思想分析和讨论化工生产的相关问题。
重点:氮的氧化物性质难点:不同价态的氮元素转化多媒体一、知识回顾1.常温常压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它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
3.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2019精选教育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 教案.doc
第2课时氨、铵盐和硝酸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能简要说明氮循环的基本过程,知道固氮的本质以及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这两种固氮形式。
了解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2)能列举出含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铵盐及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NH+4的检验方法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能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②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②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②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教材在初步分析了自然界中氮循环的主要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了氨气、铵盐和硝酸的性质,通过物质性质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等。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2.难点硝酸的氧化性教学方法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2.查找氨、铵盐和硝酸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重点分析含氮元素如何完成转化。
(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导学案。
2.补充实验。
板书设计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一、氨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1∶700)。
二、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 3+H 2ONH 3·H 2O(可逆反应);NH 3·H 2O NH +4+OH -(可逆过程)2.与酸反应:NH 3+HCl===NH 4Cl ;NH 3+HNO 3===NH 4NO 3;2NH 3+H 2SO 4===(NH 4)2SO 43.与氧气反应:4NH 3+5O 2=====催化剂高温4NO +6H 2O 三、铵盐的物理性质白色,易溶于水的晶体。
2、氮的循环-鲁科版必修一教案
氮的循环-鲁科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的来源,流向和作用;2.掌握氮的循环过程和影响氮循环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1.氮素在生物体内的循环过程;2.理解氮循环的一般规律;3.了解影响氮循环的因素。
三、教学内容1. 氮的来源与作用氮是构成生命体的一种元素,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氮气在空气中占78%的体积,但是生物体里的氮大部分并不是来自于空气,而是来自于土壤和水体中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氮化过程是氮的重要来源,有氮化细菌、闪电等。
土壤中的一些细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气,这个过程被称为固氮。
在有机物分解时,有机物中的氮也会被释放出来,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再次转化为有机物或者无机盐。
氮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主要是构成蛋白质、核酸和其他生命物质。
2. 氮的循环过程氮循环是指氮在自然界中不断转化的过程。
氮循环包括以下步骤:1.固氮:大气中的氮气通过闪电或固氮微生物固定为氨气,或通过工业手段制取氨气;2.氨化:氨气和水反应形成氨盐;3.硝化:部分细菌将氨盐氧化为亚硝酸盐,另一部分细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产生硝化作用;4.反硝化: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和氧,产生反硝化作用;5.吸收: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硝酸盐和氨盐,建立状态。
3. 影响氮循环的因素氮循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氮循环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能够影响氮循环速率;2.pH值:土壤、水体的酸碱度程度对氮的循环有很大影响,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氮的转化和吸收;3.养分浓度:钾、锰、铜等元素的含量对氮循环有一定影响;4.有机物质: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能够显著影响氮的循环。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氮循环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特征;2.图片展示:展示氮循环的流程图,方便学生理解氮的循环过程;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氮循环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课堂参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提出问题或分享经验;2.实验表现:学生是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检查学生是否对氮循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019-2020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及其氧化物公开课教学
D. NH3+HCl====NH4Cl
谢谢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用图示表示含氮物质的转化关系
还原性 N+2 O
+4
NO2
保护气N N N0 2
氧化性
+5
HNO3
-3
NH3
游离态 氮的固定 化合态
你达标了吗
1.下列变化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D) A.工业合成氨 B.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产生了一氧化氮 C.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 D.在一定条件下由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 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然而谷内 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请解释原因。
由于雷电作用是地球 上氮盐天然合成的主要途 径, 氮盐是植物生长所必 须的大量营养盐。
雷雨天降水中的氮盐 相当给农作物施了一次肥, 能促进其生长,所以说
“雷雨发庄稼”。
总结
灯泡填充气
氮气
化学性质
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考虑, 氮气具有什么性质?
氮元素的最低价态是-3价,最高价态是+5价, 氮气的0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 有还原性。
氮气
化学性质
N2+O2==放=电==2NO 氮气的还原性
氮气
化学性质
N2+3H2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教案设计
《氨铵盐》——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氨铵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氨铵盐》安排在这章讲述,是因为它有《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做指导,有元素化合物知识做基础,可起到复习、巩固和运用知识的作用。
学好氨的性质为学习硝酸的工业制法及有机化学的知识又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同时本节课又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因为氨分子的性质更能体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本节知识和能力的层次要求结构:理解物理性质:了解化学性质:综合应用用途:常识性介绍3、教学目标的确定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宗旨就是提高全民素质,为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学的任务已不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得到启迪,同时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确立本节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在认识氨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2)能力目标:培养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对学生进行事物是普通联系的,以及内外因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4)创新目标:通过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是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依据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确立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难点:氨和水的反应二、分析学生情况,渗透学法指导学生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已初步掌握,这对氨气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3.2氮的循环学案 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3.2氮的循环学案鲁科版必修1一、课标研读:1、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认识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考纲解读:1、N2、氮的氧化物、NH3、铵盐、HNO3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氮的氧化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本分。
这部分内容如氮的固定、氮肥,以及人们在利用含氮物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重点:1、N2、氮的氧化物、NH3、铵盐、HNO3的主要性质;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他们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难点:1、氮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2、硝酸的氧化性。
四、教学策略1、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的循环,使他们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使学生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并且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如什么是氮的固定、氮的固定主要有哪些形式;了解氮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使学生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氨的还原性,如氨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通过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4、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
5、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的循环的影响,使学生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一课时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在生物圈中的循环无机氮2、人类的活动对氮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影响①人类通过化学方法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将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某些含氮化合物参与氮的循环。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教学案鲁科版
第2节 氮的循环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2.N 2的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点、沸点比O 2的低。
(2)化学性质 N 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
①与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N 2表现氧化性。
②与M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3Mg=====点燃Mg 3N 2,N 2表现氧化性。
③与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N 2表现还原性。
提醒:氮元素是一种活泼非金属,但N 2稳定的原因是N 2分子中氮氮叁键很稳定,不易断裂,难发生化学反应。
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 2O 、NO 、NO 2、N 2O 4、N 2O 3、N 2O 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NO 2与N 2O 4能相互转化2NO 2N 2O 4(写化学方程式)。
(2)NO 、NO 2的比较(3)常见x ①碱液吸收法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
注意:NO 不能被碱液吸收。
②催化转化: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
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应用体验]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食品袋中充氮气可用来防腐。
( )(2)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 ) (3)NO 2与H 2O 反应中,H 2O 为还原剂。
( )(4)密闭容器中2 mol NO 与1 mol 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
( )(5)NO 2和NO 均可以用NaOH 溶液吸收。
( ) (6)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属于人工固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的循环教案鲁科版必修11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自然界中氮元素循环示意图2.主要形式(1)游离态→化合态①是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②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结合为氮氧化合物,并随降水进入水体中;③合成氨工厂、汽车发动机都可以将一部分氮气转化成化合态。
(2)化合态→游离态:硝酸盐在某些细菌作用下转化成氮气。
(3)化合态→化合态: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进入氮循环。
【领悟·整合】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
人类活动也在逐渐的影响到氮循环。
所以,认识氮的循环,就把我们将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将会更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与空气密度相近。
(2)氮气的化学性质:【知识·链接】氮气属于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之间的作用非常强。
因此,氮气分子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但要注意,N 2一旦吸收能量变为N 原子则性质较活泼。
在高温或放电时可与某些物质反应,N 表现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O 2的反应在放电条件下,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NO )。
反应式为:N 2+O 22NO 说明:在雷雨天气,汽车的发动机中均可以发生该反应。
在该反应中,N 2表现出还原性。
②与H 2反应[来源:学#科#网]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来源:]说明:a 该反应是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该反应中,N 2表现出氧化性。
b 在氮气跟氢气反应生成氨的同时,氨气也在分解生成氮和氢气。
像这样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代替“=”。
(3)氮的固定① 定义: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成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② 分类:(3)NO 和NO 2[来源:学科网]氮的固定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 高能固氮(闪电,约占10%)生物固氮(约占90%)合成氨仿生固氮【联想·发散】氮的氧化物以及与氧气混合后溶于水的情况分析:①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利用气体体积的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②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根据反应:4NO2+O2+2H2O=4HNO3当V(NO2)∶V(O2)=4:1时,恰好反应,无剩余气体;当V(NO2)∶V(O2)<4:1时,剩余氧气;当V(NO2)∶V(O2)>4:1时,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且体积为过量NO2体积的1/3。
③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时,此时的反应为:4NO+3O2+2H2O=4HNO3当V(NO) ∶V(O2) =4:3时,恰好反应,无剩余气体;当V(NO2)∶V(O2)<4:3时,剩余氧气;当V(NO2)∶V(O2)>4:3时,剩余NO。
2 氨与铵态氮肥1.氨(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氨气。
(2)化学性质:①碱性:氨与水、酸反应时显碱性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与酸反应:NH3+H Cl=NH4Cl说明:a氨溶于水,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少部分电离,因此,氨水显弱碱性。
氨气是中学阶段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利用这一点,可以检验NH3。
b NH3与其它酸也能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
其中,NH3与盐酸这样的易挥发性酸反应时会有白烟(铵盐固体的小颗粒)生成。
利用这个现象,在某些场合也可以检验NH3。
②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催化剂4NO+6H2O△说明:a 该反应是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一个基础反应。
b NH3中的氮元素的价态为-3价,因此,NH3不仅能被催化氧化生成NO,在纯氧中燃烧能生成N2。
在一定条件下,NH3还能被Cl2、CuO等氧化。
【辨析·比较】液氨和氨水液氨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得到的液态氨,是纯净物,即液氨由氨分子组成的液体。
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在氨水中以分子状态存在的粒子有:NH3、H2O、NH3·H2O;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粒子主要有:NH4+、H+、OH-,极少量的是H+。
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2.铵盐【观察·思考】根据以上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可以铵盐具有以下性质:(1)铵盐受热分解NH4Cl△NH3↑+HCl↑NH4HCO3△NH3↑+CO2↑+H2O↑(2)铵盐与碱反应NH4Cl+NaOH△NaCl+NH3↑+H2O(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梳理·总结】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所有的铵盐都是晶体,都能溶于水。
受热均易发生分解,分解产物一般为NH3和相应的酸(或酸的分解产物)。
但也有例外,例如5NH4NO3△4N2↑+2HNO3+9H2O,且NH4NO3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
铵盐与碱共热都能产生氨气,这是铵盐的共同性质。
因此,铵态氮肥不宜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同时,利用这个性质可以检验铵离子,也可以在实验室中制备氨气。
(3)氨的实验室制取药品:NH4Cl、消石灰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装置:与制氧气相同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
防止多余氨气污染空气的方法:收集NH3后的导管口处塞一团湿棉花或用稀H2SO4浸湿的棉花。
干燥:NH3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实验室制取氨的其它方法:加热浓氨水、氧化钙与浓氨水反应等。
3 硝酸及其应用【温故·知新】硝酸具有酸的通性①使指示剂变色:例如:稀HNO3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与碱反应:如HNO3+NaOH=NaNO3+H2O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2HNO3+CaO=Ca(NO3)2+2H2O[来源:]④与弱酸盐反应:如2HNO3+Na2CO3=2NaNO3+CO2↑+H2O⑤与金属反应: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与酸反应时一般不产生H2。
硝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以外,还具有以下特性:1.硝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密度大于水。
2.硝酸的不稳定性: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4HNO3光或热4NO2↑+O2↑+2H2O说明:硝酸越浓,越容易分解。
长期存放的浓HNO3呈黄色,这是由于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硝酸的缘故。
也正因为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一般将它保存在棕色瓶里,放置在阴凉处。
3.硝酸的强氧化性: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是因为硝酸分子里氮呈+5价。
(1)与金属反应:HNO3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除金、铂、钛以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说明: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时,浓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
【交流·研讨】①常温下为什么可以用铝槽车或铁罐运输浓硝酸铝、铁等金属可以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浓HNO3会把铝或铁的表面氧化,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遇热时,该氧化膜会被破坏.因此常温下铝、铁制品可以盛放冷的浓HNO3.②铜与浓HNO3反应时,放出NO2气体,与稀HNO3反应时,放出NO气体。
能否由此说明稀HNO3比浓HNO3的氧化能力更强?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硝酸被还原的程度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还原剂的强弱。
对于同一种还原剂来说,硝酸越稀被还原的程度越大.因为当HNO3的浓度在8 mol·L-1以上时,HNO3氧化性很强,在此过程中生成氮的低价氧化物在强的氧化气氛中不能存在,继续被氧化成高价的氮的氧化物,所以产物为NO2.当硝酸较稀时,它的氧化性较弱,氮的低价氧化物也能够存在,所以主要产物是NO.浓HNO3与Cu反应放出NO2气体要比稀HNO3与Cu反应放出NO气体剧烈的多,所以浓HNO3氧化能力比稀HNO3氧化能力更强。
【知识·链接】王水:浓HNO3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1∶3)叫王水,它的氧化能力比硝酸更强,能够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
(2)与非金属反应:硝酸能与许多非金属及某些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4HNO3(浓) △CO2↑+4NO2↑+2H2O【辨析·比较】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概念辨析酸的氧化性:实质上指氢离子的氧化性,任何酸都有不同程度电离出H+的能力,H+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电子生成H2.因此在某些反应中酸作氧化剂其实质上是H+作氧化剂如:锌与盐酸或稀H2SO4的反应,都可以用Zn+2H+=Zn2++H2↑离子方程式表示此类反应的实质。
氧化性酸:是酸根离子中心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酸根离子获得电子后,中心原子化合价降低,形成相应的低价含氧化合物甚至是单质.如浓H2SO4与Cu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浓H2SO4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 △CO2↑+2SO2↑+2H2O,硝酸与锌反应:4Zn+10HNO3(稀)=4Zn(NO3)2+N2O↑+5H2O 5Zn+12HNO3(很稀)=5Zn(NO3)2+N2↑+6H2O,浓HNO3与木炭、单质硫、磷的反应等等。
作为氧化性酸,不仅能氧化金属而且还能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
而酸的氧化性即H+的氧化能力较弱,只能氧化较活泼的金属(即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金属)。
【领悟·整合】硝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以外,还具有挥发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等特性。
硝酸不仅是氮循环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在实验室中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在工业上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燃料、塑料和硝酸盐等。
4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的影响:(1)作物每年要从土壤中摄取大量的氮。
每100m2土地的上空约有106kg的氮,这是巨大的氮资源。
闪电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一次闪电能生成80~1500kg的一氧化氮。
这是一种自然固氮。
但自然固氮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
人类的固氮活动使活化氮的数量大大增加。
科学家们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人工固氮将增加60%,达到年均2.24×1011kg。
(2)汽车的数量大大增加,由汽车排放到大气中的氮氧化物逐年增加。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是伟大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个新的自然界。
但是,人类的活动也对地球的环境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