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核心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引言: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无缝连接,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物联网的实现离不开核心技术的支持,本文将对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进行探讨。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成数字信号传输给物联网系统。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

传感器可以分为光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二、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需要大量的设备进行连接,而无线通信技术为物联网的设备连接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远程通信,并支持大规模设备的并发连接。

目前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有Wi-Fi、蓝牙、ZigBee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三、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支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可以将海量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并提供实时的数据访问和分析服务。

云计算技术使得物联网系统具备了数据存储、计算和应用的强大能力,从而实现了物联网的高效运行。

四、边缘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技术是一种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靠近物联网终端设备的技术。

通过在边缘节点上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物联网可以减少对云计算中心的依赖,并实现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实时性。

边缘计算技术在物联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效率。

五、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的普及离不开安全的保障。

物联网安全技术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安全传输等多方面的保护措施,旨在确保物联网系统的安全可靠。

随着物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物联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物联网安全技术也日趋重要。

六、数据管理技术物联网的核心价值在于数据的使用和分析。

数据管理技术可以对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环节。

通过合理的数据管理技术,物联网可以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决策支持。

物联网中的互联互通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的互联互通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的互联互通技术研究随着不断的深入科技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新的热门话题。

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便是互联互通技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物联网中的互联互通技术,以及如何优化这种技术来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

一、物联网简介物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物体间的互联互通,使得物品之间能够进行智能化的通信、信息交流与处理。

它是现代智能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物联网中的互联互通技术互联互通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它是指通过各类通信网络或物理链接技术,让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智能终端产品、传感器、设备互相通信,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联动。

物联网中用到的互联互通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 Wi-FiWi-Fi技术是目前物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

采用Wi-Fi 技术的智能家居设备非常多,比如智能音箱、智能开关、智能插座、智能门锁等。

这些设备使用家庭Wi-Fi路由器接入互联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远程控制和管理。

2. 蓝牙蓝牙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很广泛,它可以实现手持设备、固定设备、车载设备等设备之间的连接。

蓝牙设备主要用于短距离通讯,例如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体脂秤等。

蓝牙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 ZigbeeZigbee是一种低功耗、低速率无线网络协议。

它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公共设施等领域。

Zigbee技术具有低功耗、低速率、传输距离较远等优点,是物联网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 LoRaLoRa是一种低功耗、长距离、低速率的通信协议。

它主要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工厂等大规模物联网场景。

LoRa技术可以支持近20公里的通信距离和多层次覆盖,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三、互联互通技术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尽管互联互通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广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各种设备通信标准不统一不同的设备厂商常常采用自己的技术标准,导致设备之间无法有效地交互和通信。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推广智能设备通用协议,加强各个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建立通用数据交换协议。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案例描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名称:智能制造
案例应用: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案例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智能施肥:通过监测土壤营养成分等信息,实现精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
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问题
设备协同工作的实时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
物联网的未来趋势
5G技术将促进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物联网和5G技术的结合将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场景
5G技术提供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大的网络容量
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将更加高效和可靠
物联网的未来趋势: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结合
数据存储: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数据处理: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挖掘:通过算法和模型挖掘出数据的潜在价值
物联网的技术挑战
网络通信安全:物联网设备之间通信可能遭受干扰和拦截
云服务安全:云平台存储大量物联网数据,可能遭受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设备安全:物联网设备可能遭受攻击和恶意软件感染
数据隐私:物联网设备收集大量数据,需要保护用户隐私
应用范围:广泛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
与物联网的关系: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技术之一
定义:能够感知并响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装置或设备
作用:收集并传递数据,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原始信息
类型: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等,可感知多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
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智能化。

物联网核心技术分析

物联网核心技术分析
a d d v lp n h n e tNewo kn ,gv st e eiiin o t,a d a ay e h oe tc n lg fte Co tn t r ig rh tcu e n e eo me to te Co tn t rig f ie h d fnt i o f s n n lz ste c r e h oo y o h ne tNewokn :ac ie tr tc n lg , rls e srn t r stc n lg , nfe d nic to e h oo ,a d a tmai d ni c t ntc oo . e h oo y wiee ssn o ewok e h oo y u i d ie tf ain tc n lg i i y n uo t i e t ai ehn lg c i f o y
( n nE o o n a eVoain l l g , h n zo n n,50 1 He a c n mya dTrd ct a l eZ e gh uHea 4 0 0 ) o Co e
【 s atc netN tokn sp revda rcn io ocpuetes t n oao nomao fojc hog a i f q e c Ab t c 】o tn ew rigi ecie sapeo dt nt atr h t eadlct nifr t no bet truh rdo r uny r i a i i s e ietiai (FD ,nrrdsnosa dohri o ai e s gdvc,razt no u n e g, u nadm tra p yia a dma r l d nict n n I)ifae esr n te r t nsni eie e lao f ma bi s hma aei , hs l n t i f o f nm o n l i h n n l c ea fl tron c d S st c i eteojc ne i n et ct n lct n t cig m ntr gadmaae e tT i pp r eiw h r i ul i een et , Oa ahe bet tlg td ni ai ,oai ,r kn, o i i n n gm n. hs ae v steoi n vn e o v h i le i i f o o a on r e g

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什么

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什么

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什么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定位,将传感器、设备和其他物理对象连接到互联网,实现智能化交互和数据共享的一种网络体系。

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核心技术的支持和推动。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感知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以及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一、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它通过传感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摄像头等设备,实时感知和采集现实世界的各种信息。

感知技术的发展使得物理实体能够以数字化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实现智能化的交互和响应。

感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的技术: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感知环境的重要设备,可以采集温度、湿度、压力、光强等各类物理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

2. RFID技术:RFID技术利用无线电波实现物体的识别和追踪,能够在物品上附加可识别的标签或芯片,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采集。

3. 摄像头技术:摄像头能够采集图像和视频信息,通过图像处理和识别算法,进行物体检测、人脸识别等功能。

二、通信技术物联网需要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信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信技术能够建立设备之间的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具体的通信技术主要包括:1. 短距离通信技术:例如蓝牙、Wi-Fi等,适用于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如家庭智能设备、智能手表等。

2. 远程通信技术:例如4G、5G、NB-IoT等,适用于设备远程连接和大规模物联网应用,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数据传输等功能。

3. 物联网协议:包括MQTT、CoAP等,用于设备对接和数据交换的通信协议,实现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数据技术:处理和分析来自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的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什么

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什么

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什么近年来,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作为一个智能化的概念,物联网依赖于多种核心技术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并简要介绍其应用领域以及技术的未来发展。

一、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基础,它能够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实现设备对环境的感知和数据采集。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

通过传感技术,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和感知环境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二、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互联的关键技术。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设备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数据传输和命令控制等功能。

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等。

这些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不同的传输距离、传输速率和功耗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

三、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物联网的重要支撑,它提供了存储、计算和分析等功能。

通过云计算技术,物联网设备可以将感知到的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存储和分析,同时可以根据云端的指令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云计算技术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服务。

四、大数据技术随着物联网设备不断增加,产生的数据量也在急剧增加。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物联网从庞大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通过大数据技术,物联网能够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五、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物联网的又一重要支撑,它能够为物联网设备赋予智能化的能力。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设备可以进行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动推荐等功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升级。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工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土壤湿度监测、灌溉控制等功能,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管理;在交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监测、智能导航等功能,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在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患者的远程监护和医疗数据的实时传输,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逐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其中之一就是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能够将多种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让这些事物之间的信息互相交流,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而要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就需要掌握一些核心技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技术。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信息感知和采集的重要设备。

传感器主要负责将各类数据从物理量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再通过网络传输给终端设备,供人们进行处理和分析。

物联网技术与传统的传感器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各种传感器设备进行联网,实现对多种物体和事物的监测。

二、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另一个核心技术是网络通信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大量设备和终端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当前,物联网技术主要采用的是无线网络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NB-IoT等,这些技术可以使众多设备更加便捷地完成信息的传输,并且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支持技术之一。

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将海量的数据存储到云端,同时通过云计算的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得更准确、更智能的数据信息。

与此同时,云计算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四、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造就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对于正确有效地处理这些数据,数据分析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尽可能地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价值,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数据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水平。

五、安全保障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其所涉及的信息和数据量也与日俱增,而物联网设备本身又具有相应的网络安全风险。

因此,安全保障技术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中,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主要涉及物联网设备的授权、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等。

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

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

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物联网已成为当今时代重要的技术趋势之一。

物联网将各种设备、传感器和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缝交互和数据共享。

然而,要实现物联网的无缝连接和高效运行,需要依靠五大核心技术的支持。

本文将详细讨论实现物联网所需的五大核心技术,并分析其在物联网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一、感知与识别技术感知与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它包括各种传感器和识别设备。

传感器可以收集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识别设备则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RFID(无线射频识别)、二维码和生物特征识别,对物体和个体进行准确的识别和辨别。

感知与识别技术的发展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基础,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持。

二、通信与网络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它提供了传输和交换数据的基础设施。

物联网需要一个强大、高效的通信网络来连接各种设备和系统。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和ZigBee等,以及有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和光纤网络等,都可以为物联网提供可靠的传输通道。

此外,还需要网络协议和安全机制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创新将促进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和普及。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物联网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分析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清洗和建模等环节。

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工具和算法,可以从大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决策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物联网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可以挖掘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创新空间。

四、安全与隐私技术安全与隐私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保障,保障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是至关重要的。

物联网连接了大量的设备和系统,如医疗设备、智能家居和工业控制系统等,它们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的安全。

安全与隐私技术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加密和防火墙等,用于保护物联网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和应用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和应用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和应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将各类物理设备和对象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的技术体系。

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的主要技术和应用。

一、物联网的主要技术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能够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并传输到物联网系统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联网系统能够感知和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为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2. 通信技术物联网需要大规模的设备互联,因此必须借助于现代通信技术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信息传输。

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NFC 等,为物联网中的设备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互联方式。

此外,射频识别技术(RFID)也是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技术之一,它能够实现对物体的标识和跟踪。

3. 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物联网系统在获取到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存储和处理,以满足应用的需求。

云计算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通过将数据上传到云平台进行云端处理,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和管理数据。

此外,大数据分析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系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4. 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物联网中的设备和数据面临着安全和隐私的威胁,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传输层安全协议(如TLS/SSL)、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都是物联网中常用的安全技术。

另外,隐私保护技术如数据匿名化、隐私保护算法等也是物联网中重要的技术手段。

二、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1. 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家居设备能够实现互联和智能化控制。

通过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如智能灯具、智能音箱、智能安防系统等,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控制。

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案例分析

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案例分析

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案例分析第1章物联网技术概述 (4)1.1 物联网发展历程 (4)1.2 物联网核心技术 (4)1.3 物联网应用领域 (4)第2章智能家居物联网应用 (5)2.1 家庭自动化系统 (5)2.1.1 灯光控制 (5)2.1.2 窗帘控制 (5)2.1.3 空调与地暖控制 (5)2.1.4 家电互联 (5)2.2 智能家居设备互联 (6)2.2.1 家庭影院 (6)2.2.2 智能门锁 (6)2.2.3 智能家居 (6)2.3 安全防护与监控 (6)2.3.1 家庭安防系统 (6)2.3.2 燃气泄漏监测 (6)2.3.3 火灾监测与报警 (6)第3章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 (6)3.1 设备状态监测与维护 (7)3.1.1 设备状态实时监测 (7)3.1.2 预防性维护策略 (7)3.1.3 故障诊断与远程修复 (7)3.2 生产过程优化与控制 (7)3.2.1 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 (7)3.2.2 智能调度与优化 (7)3.2.3 生产质量控制 (7)3.3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7)3.3.1 供应链可视化 (7)3.3.2 库存管理与优化 (7)3.3.3 物流运输监控 (8)3.3.4 智能配送与追踪 (8)第4章智能交通物联网应用 (8)4.1 车联网技术 (8)4.1.1 车联网概述 (8)4.1.2 车联网技术架构 (8)4.1.3 车联网关键技术 (8)4.1.4 车联网应用案例 (8)4.2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 (8)4.2.1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概述 (8)4.2.2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原理 (9)4.2.3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9)4.2.4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应用案例 (9)4.3 停车诱导与管理系统 (9)4.3.1 停车诱导与管理系统概述 (9)4.3.2 停车诱导与管理系统架构 (9)4.3.3 停车诱导与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9)4.3.4 停车诱导与管理系统应用案例 (9)第5章智慧农业物联网应用 (9)5.1 农田环境监测 (9)5.1.1 土壤湿度监测 (9)5.1.2 土壤温度监测 (9)5.1.3 光照强度监测 (10)5.2 精准农业与智能灌溉 (10)5.2.1 变量施肥 (10)5.2.2 智能灌溉 (10)5.2.3 农业机械自动化 (10)5.3 农产品溯源与质量监控 (10)5.3.1 农产品溯源 (10)5.3.2 农产品质量监控 (10)5.3.3 农产品冷链物流 (10)第6章智慧医疗物联网应用 (11)6.1 医疗设备联网与远程监控 (11)6.1.1 案例一:远程心电监护系统 (11)6.1.2 案例二:智能呼吸机监控系统 (11)6.2 电子病历与患者管理 (11)6.2.1 案例一:电子病历系统 (11)6.2.2 案例二:移动查房系统 (11)6.3 院内外康复与护理 (11)6.3.1 案例一:智能康复辅助系统 (12)6.3.2 案例二:远程护理系统 (12)第7章智慧能源物联网应用 (12)7.1 分布式能源监控与管理 (12)7.1.1 背景与意义 (12)7.1.2 案例分析 (12)7.1.3 技术要点 (12)7.2 智能电网与微电网技术 (12)7.2.1 背景与意义 (12)7.2.2 案例分析 (12)7.2.3 技术要点 (13)7.3 能源消费分析与优化 (13)7.3.1 背景与意义 (13)7.3.2 案例分析 (13)7.3.3 技术要点 (13)第8章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 (13)8.1 城市基础设施监控 (13)8.1.1 案例一:智能交通系统 (13)8.1.2 案例二:智能电网 (14)8.1.3 案例三:智能水务 (14)8.2 环境保护与治理 (14)8.2.1 案例一:大气污染监测 (14)8.2.2 案例二:水质监测 (14)8.2.3 案例三:固废处理 (14)8.3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14)8.3.1 案例一:消防物联网 (14)8.3.2 案例二:地震预警 (14)8.3.3 案例三:公共安全监控 (14)第9章智慧零售物联网应用 (15)9.1 智能仓储与库存管理 (15)9.1.1 案例背景 (15)9.1.2 技术应用 (15)9.1.3 应用效果 (15)9.2 客流分析与消费行为挖掘 (15)9.2.1 案例背景 (16)9.2.2 技术应用 (16)9.2.3 应用效果 (16)9.3 新零售体验与个性化服务 (16)9.3.1 案例背景 (16)9.3.2 技术应用 (16)9.3.3 应用效果 (17)第10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 (17)10.1 物联网安全风险与挑战 (17)10.1.1 物联网系统架构的安全隐患 (17)10.1.2 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问题 (17)10.1.3 设备漏洞与恶意攻击 (17)10.1.4 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安全挑战 (17)10.1.5 跨界融合带来的安全风险 (17)10.2 物联网安全防护技术 (17)10.2.1 物理安全防护措施 (17)10.2.2 加密技术与应用 (17)10.2.3 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 (17)10.2.4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17)10.2.5 安全协议与标准 (17)10.3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策略 (17)10.3.1 用户隐私泄露风险与案例分析 (17)10.3.2 数据安全策略与法律法规 (17)10.3.3 零知识证明与同态加密技术 (17)10.3.4 联邦学习与隐私计算 (18)10.3.5 数据脱敏与匿名化处理 (18)10.4 未来物联网安全发展趋势 (18)10.4.1 物联网安全防护技术不断创新 (18)10.4.2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策略的完善与落实 (18)10.4.3 安全标准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18)10.4.4 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的发展 (18)10.4.5 跨界合作与全球物联网安全生态构建 (18)第1章物联网技术概述1.1 物联网发展历程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其概念便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什么?

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什么?

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什么?物联网核心技术是开放平台、协同供应链、价值创新、利益分享理念下,所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案。

一、什么是核心技术一般概念,核心技术又可分为技术核心和设计核心。

核心技术是企业较长时期积累的一组先进复杂的、具有较大用户价值的技术和能力的集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术或服务。

设计核心内容包括知识和技术融合。

其包含最佳实践、创新能力、先进技术的复杂知识结构,可以通过“结构表示法”来表达。

作为设计核心,通过知识和技术融合,产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结合在一起。

把产业价值链纳入商业模式考虑范围的商业模式,其企业管理框架可以通过技术设计框架来表达。

二、承载物联网专属平台承载物联网专属平台(我称它为C2S2M)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它作为一个包含商业规则、原理方法和技术特征的商业模式控制全供应链管理和交易甚至融资,其中知识内容和技术内容融合组成设计核心。

基于原型商业框架,它可以为不同行业、企业设计出不同个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并制作成网络平台、计算机软件、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技术产品。

C2S2M平台,既是物联网平台,又是供应链平台;既是一个商业模式,又是一个可以开发为互联网平台和计算机软件以及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的综合技术方案。

由网络结构和平台中心以及数字化管理组成的新业态,把产业链战略和企业战略紧密连在一起。

其中管理框架和流程,通过数字化流程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透过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终端执行;其中供应链管理和交易平台中心被设计成为一个协同管理中心、数据交换中心、运营控制中心。

在国家重构产业价值链大背景下,供应链网络结构的核心企业模式,能够承载新业态和改变价值链关系以及竞争方式。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两个决定因素:1、价值创新能力和核心企业驱动力。

价值创新能力是指技术使用成本降低,管理和交易效率提高,为用户创造的价值。

核心企业驱动力是指核心企业的技术创造能力和业务凝聚力。

如果上下游企业不能形成利益共同体的生态系统,和“共创共享”利益分配机制,以及技术方案;不仅无法实现技术创造“零边际成本”效果,还将因各自独立创新、转型而带来原业务关系瓦解,甚至变成对立竞争关系。

物联网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场景分析

物联网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场景分析

物联网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场景分析物联网是指将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通信技术等互联互通,以便实现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一种技术体系。

它以物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为基础,通过传感器、网络通信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远程控制,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和高效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

一、物联网技术的原理物联网的实现依赖于以下几个核心技术原理:1. 传感技术:物联网的核心是各种传感器和感知设备,它们能够监测和感知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

通过传感技术,这些设备能够将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通信网络传输至云端进行集中管理和处理。

2. 通信技术:物联网需要各种通信技术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目前主要使用的通信技术包括无线通信(如Wi-Fi、蓝牙、Zigbee等)和有线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

通过这些通信技术,设备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3. 数据处理与分析:物联网中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联网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掘,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

4. 安全与隐私保护:由于物联网中涉及到大量的个人数据和敏感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问题。

物联网需要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应用等各个环节都加强安全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针对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1.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技术最为普及的一个应用场景。

通过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如照明系统、空调系统、安防系统等)连接至互联网,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远程控制。

居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者语音助手,远程控制家中的设备,实现智能化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ZIGBEE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ZIGBEE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ZIGBEE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ZIGBEE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从智能家居到工业自动化,从智能交通到医疗保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而在众多实现物联网的技术中,ZIGBEE 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

ZIGBEE 技术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

它主要适用于那些数据传输量不大、对功耗要求严格、对成本敏感的物联网应用场景。

想象一下,在一个大型的仓库中,有成千上万的传感器,用于监测温度、湿度、货物位置等信息。

如果使用传统的通信技术,这些传感器的电池可能很快就会耗尽,而且成本也会很高。

但 ZIGBEE 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

ZIGBEE 技术具有低功耗的显著特点。

这是因为它在设计上采用了一系列节能措施。

例如,当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会自动进入低功耗模式,大大降低了能量消耗。

对于那些依靠电池供电且需要长时间运行的物联网设备来说,这一特点至关重要。

比如,在环境监测中使用的传感器,可能需要在野外工作数月甚至数年,如果功耗过高,频繁更换电池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除了低功耗,ZIGBEE 技术还具有低成本的优势。

这使得它在大规模部署物联网设备时具有很高的经济性。

相比于其他一些通信技术,ZIGBEE 芯片的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其网络架构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基础设施和高昂的设备投入。

这就为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在一些对成本敏感的领域,如农业、智能家居等。

ZIGBEE 技术的短距离通信能力也不容忽视。

虽然它的通信范围相对较短,但在很多应用场景中,这并不是一个缺点,反而成为了一个优点。

例如,在家庭自动化中,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通常都在几十米以内,ZIGBEE 技术完全能够满足需求。

而且,短距离通信还可以降低信号干扰和数据丢失的风险,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在网络容量方面,ZIGBEE 技术表现出色。

它可以支持大量的设备同时接入网络,一个 ZIGBEE 网络可以容纳多达 65000 个设备。

物联网的简介

物联网的简介

物联网的简介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将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和其他技术互联互通,通过互联网共享数据和信息的网络系统。

它使得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能够实现智能化的互动和通信,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生产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一、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物联网的概念最初由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实验室提出,旨在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体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物联网逐渐成为现实,并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感知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

2. 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的设备需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互联互通,如Wi-Fi、蓝牙、Zigbee等。

3. 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物联网所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信息和进行决策支持。

4.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得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处理和存储大量数据。

5. 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物联网中的设备和数据安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的隐私。

三、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 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操控和智能化管理,如智能灯光、智能家电等。

2. 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工业制造: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能耗和资源浪费。

4. 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测和管理,实现智能化的农业生产和资源优化利用。

5. 医疗健康:物联网技术可以连接医疗设备、监测器械和健康管理设备,实现远程诊疗和健康监测。

四、物联网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物联网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标准和互操作性、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等。

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

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

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之感知层: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微机电系统1.传感器技术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技术。

从仿生学观点,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感觉器官”。

微型无线传感技术以及以此组件的传感网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技术手段。

2.射频识别(RFID)技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

在国内,RFID已经在身份证、电子收费系统和物流管理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

RFID技术市场应用成熟,标签成本低廉,但RFID一般不具备数据采集功能,多用来进行物品的甄别和属性的存储,且在金属和液体环境下应用受限,RFID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3.微机电系统(MEMS)微机电系统是指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经过微米级加工,得到的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

MEMS 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4.GPS技术GPS技术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GPS作为移动感知技术,是物联网延伸到移动物体采集移动物体信息的重要技术,更是物流智能化、智能交通的重要技术。

核心技术之信息汇聚层:传感网自组网技术、局域网技术及广域网技术1.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的基本功能是将一系列空间分散的传感器单元通过自组织的无线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将各自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汇总,以实现对空间分散范围内的物理或环境状况的协作监控,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处理。

WSN技术贯穿物联网的三个层面,是结合了计算、通信、传感器三项技术的一门新兴技术,具有较大范围、低成本、高密度、灵活布设、实时采集、全天候工作的优势,且对物联网其他产业具有显著带动作用。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起来,并通过传感器、网络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远程监测、远程控制和自动化的一种新兴技术。

它将传统的物理设备赋予了智能化的能力,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应用技术。

感知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它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物理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温度、湿度、光照、压力、声音等各种物理量,将这些信息传输到物联网平台。

感知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环境的真实感知,实时监测和采集数据。

传输技术是保证物联网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关键。

物联网中的设备数量庞大,分散在不同位置,因此传输技术必须具备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功能。

其中,无线传输技术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克服了传统有线传输存在的限制,实现了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

物联网还采用了蓝牙技术、ZigBee技术、Wi-Fi技术等,使得设备之间可以灵活地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

数据处理技术是物联网实现智能化的核心。

物联网中的设备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面。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环境的智能感知、数据预测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物联网的工作效率,还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应用技术是物联网实际应用的具体体现。

物联网的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能交通等。

在智慧城市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监测与管理,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的家居控制和管理。

在智慧农业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监测与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从智能家居到智能交通,从工业自动化到医疗健康领域,物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

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个庞大的物联网世界运行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首先,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石。

传感器就像是物联网的“眼睛”和“耳朵”,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比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声音等等。

通过这些传感器,物体能够获取到自身和周围环境的状态,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便后续的处理和传输。

比如说,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室内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自动控制空调系统进行调节;在智能农业中,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土壤的水分含量,从而实现精准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精度也越来越高,为物联网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准确的数据来源。

其次,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就像是物联网的“神经”,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其他终端设备。

目前,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NBIoT、LoRa 等。

蓝牙和 WiFi 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短距离通信技术,它们适用于家庭和办公环境中的设备连接。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蓝牙将手机与智能手环连接,实现数据同步;通过 WiFi 让智能音箱连接到网络,获取各种在线服务。

Zigbee 则是一种低功耗、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比如在智能工厂中,用于连接各种工业传感器。

而 NBIoT 和 LoRa 是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功耗低的特点,适用于远距离、低数据量的传输场景,比如智能水表、智能电表等远程抄表应用。

接下来,嵌入式系统技术也是物联网的关键。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嵌入到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控制设备的运行,并实现与外界的通信。

物联网核心技术

物联网核心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RFID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 年提出的,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核心的技术为感知层的RFID技术与应用层的ZigBee技术。

本篇我们来介绍下RFID技术以及它的应用。

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RFID技术简介最初在技术领域,应答器是指能够传输信息回复信息的电子模块,近些年,由於射频技术发展迅猛,应答器有了新的说法和含义,又被叫做智能标签或标签。

RFID电子电梯合格证的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物联网核心技术

物联网核心技术
第三章 物联网核心技术
3.1.1 物联网感知技术
1.红外感应技术 红外感应技术也称为红外探测技术,是物联网应用中的
基本技术之一(其中还包括RFID和GPS定位技术等)。 1)红外感应技术原理
➢ 红外感应技术是指利用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红外辐射差 异所形成的热点或图像来获取目标和背景信息。
3.1.1 物联网感知技术
3.1.1 物联网感知技术
2.全球定位技术 1)全球定位系统概述 ( 2 ) 地 面 监 控 部 分 。 地 面 监 控 部 分 由 监 测 站 ( Monitor Station)、主控制站(Master Monitor Station)和地面天线 (Ground Antenna)组成。它们分别完成监测采集卫星信息、 编制星历和修正参数以及对卫星进行信息注入。各站之间采用 现代化通信系统进行联系,在原子钟和计算机的驱动和精确控 制下,各项工作实现高度的自动化。
3.1.1 物联网感知技术
2.全球定位技术 1)全球定位系统概述
➢ GPS 是 经 美 国 国 防 部 批 准 , 由 美 国 天 宝 导 航 公 司 (Trimble Navigation)等研究的高科技成果,可向全球用 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 信息。目前,国际上一致将这一全球定位系统简称为GPS。
3.1.1 物联网感知技术
1.红外感应技术 2)红外感应器类别
➢ (2)光敏型感应器。光敏型感应器又称为光电器件,可 分为“外光电”和“内光电”两类。外光电器件是基于金 属或半导体的光电子发射效应制成的。工作在红外波段的 光电子发射材料主要有锑化物半导体。
3.1.1 物联网感知技术
1.红外感应技术 2)红外感应器类别
➢ (1)热敏型感应器。热敏型感应器中具有经典的温差热 电偶和气动的高雷管属,此外还有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如 图3.2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国际电信联盟fITu)在年度报告中发布T{rm互联网报告2005:物
联网》一文,该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信 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 连接任何物品的阶段.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房屋到公路设施、从轮胎 到冰箱)都可以通过物联网连接并进行数据交换。本次会议正式提出 了物联网的概念。 本文认为.物联网是以感知为前提,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
4结束语
物联网在改善民生、提高生产率、提升信息传送效率.降低管理成 本等社会各方面发挥的蓖要作用已经被充分认识.全球各主要经济体 及信息发达国家也纷纷将物联网作为未来战略发展方向.同时也有诸 多产品进入了试验阶段.包括巾国在内的极少数同家甚至已经能够实 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领域仍在研究探索之中.
距离社会化的成熟应用还需要一段时日。e
【参考文献l
[1]朱宏任谈物联网IES/OLl.新华网,htt“,/玎d%.%inhuglleI.com/iattmet/2009-0¥/
27teontent一1 1953404_1.htra.
[2]沈强.物联网关键技术介绍限l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高性能网络实验室.
objects through radio frequency materiully interconnected,SO as to achieve the objeet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location,tracking,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This paper review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nt Networking.gives the definition of its,and analyzes the COle technology of the Content Networkin g:architecture technology,wireless
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它是一种高度自 动化的信息或者数据采集技术,其中包含了自动识别、数据采集和移 动计算三个方面的技术应用。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从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非接触式自 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自动识 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具有精度高、适臆环境能力强、抗干扰 强、操作快捷等许多优点。其T作原理是:RFID进入电磁场后.接收阅 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 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 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渎器读取信息并 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天数据处理。日本东京大学曾在萝 h上用早期RFID电子标签记录了整个萝h的生产信息。包括产地、 施肥、农药、运输信息等,买家在超市购买时可以追踪这螳信息。在国 内,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已经在身份证件、电子收费系统、物流管理、动 物身份标识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
2010—04—27.
[3】李萌.浅谈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L玎.软件导刊,21)11,09(124).
作者简介:许胜札(1%9一),男,菠族,河南郭州人,硕士,河南经冀职业学 院,讲师,教师,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 薛支龙,男,河南开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嵌入武系统。
identification fRFID),infrared
sensors
Networking is perceived
precondition
to capture
the
state
sad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and other information
sensing
device,realization of human beings,human and
位置信息。再通过通信网络传递交互.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 面互联.从而达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 种网络。全面感知、无缝互联、高度智能是物联网的最大特征。 物联网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示着物质世界自身正朝着 信息化方向发展,最终必然导致物质世界与信息世界的统一。
2物联网发展现状
2】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方兴未艾。 物联网波涛已扑面而来.继互联网把地球“变平”之后,物联网正在使 地球“变小”。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 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l,因此. 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 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美国IBM公司早在几年前,便提 出了“智慧地球”策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月28日和工商领 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也提出了相应的智慧地球的概念,其中包括专家 建议的美国要形成智慧型的基础设施.奥巴马政府对此给予了积极的 回应III。除美国外.欧盟及日、韩等国家和组织都正投入巨资深入研究 探索物联网.并分别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U— Japan”、“U—Korea”等国家或区域战略规划。 鉴于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物联网正在展示出其巨大的潜力 和魅力.这一新兴战略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抢占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制 高点的桥头堡.也将成为助推中国经济腾飞的新引擎。我国从政府到 行业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并且已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 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2009年 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无锡的时候提出“感知中国”的理念.并在 《20m年政府工作报名》巾明确提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 业,把对物联网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3G的开 图1物联网三层结构图 也有论著认为t层结构体系4i能完整伞面地表达H{物联网的特 征和内涵,将之进一步划分为氍层结构:感知层、接人层,阀络层.支撑 层、应Jt|层一如罔2所示
成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等功能,包括互联网(有线、粥Fi、Mesh);电信
2c、3G、4G网络;卫星网;广电电视网络;BWM网络等。应用层主要完 成服务发现和服务呈现的工作,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城市管理、 环境监测等功能123。图l是中国移动定义的物联网三层结构图。
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摄像头等信息传感设备捕捉物体的状态、
Content Networking COre Technology Analysis XU Sheng-fi】【【JE Wen-long Econom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Zhengzhou Henln.450001)
as a
(Hem
【Abstract]Content
sensor
networks technology.unified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and networking:Content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Content 1物联网概念起源
通、智能手机的普及、科技的进步.在未来几年内,物联网将会实现跨 越式蓬勃发展。
3物联网核心技术分析
从上述物联网的发展可以看出.支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物联阿架构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统一标识技术、自动 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等。 3.I物联网架构技术 根据目前对物联网的研究.业界倾向于将物联网分为三层结构: 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完成对物体的状态、位置等信息 的收集与简单处理.该层由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硝e∞Sensor Networks,WSN)、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和执行器等组成。网络层主要完
…—函皿噩{漱√@・'
图2物联网五层结构图
121
万方数据
2012年第19期
oIT论坛O
科技信息
在五层结构中.接人层主要完成各类设备的网络接人.该层重点 强调各类接人方式,比如2C,/3G/4C、~lesh网络、WlFi、有线或者卫星等 方式。支撑层又称业务层.主要完成信息的表达与处理.最终达到语义 互操作和信息共享的目的.它对上层需要提供统一的接口与虚拟化支 撑.对下层需要对嗍络资源进行认知.进而达到自适应传输的目的。 在物联网体系结构基础上.架构技术要解决异构网络系统的互操 作性.支持物体的移动和环境及上下文的变化带来的无线链路的动态 变化;支持物体间断性通信连接的能力;物体之间自治的、动态的组网 能力。 3.2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信息科学领域中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将网络 技术引人到无线智能传感器中。使得传感器不冉是单个的感知单元. 而是能够交换信息.协调控制的有机体,实现物与物的互联.把感知的 触角深入世界各个角落.扩展了人们信息获取能力,将客观世界的物 理信息同传输网络连接在一起.为人们提供最直接、最有效、最真实的 信息。传感器、感知对蒙和观察者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i个要素。 无线网络技术覆盖的范嗣很厂‘.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 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 技术及射频技术”l。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节点定 位技术和时间同步技术。 3.3统一标识技术 统一标识技术解决的是对单个物体的全球统一标识问题.在提出 物联网的概念雏形之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实验室和美国统 一代码委员会就提出了产品电子代码(EPc)的概念.随后由国际物品 编码协会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主导.实现了全球统一标识系统中的 Grin编码体系与EPC概念的完善结合.将EPC纳入了全球统一标识 系统,从而确立了EPC在全球统一标识体系中的战略地位.。EPC标签 是编号(每一个商品唯一的号码,“牌照”I的载体,当EPC标签贴在物 品上或内嵌在物品中的时候.即将该物品与EPC标签中的产品电子 码建立起了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目前统一标识技术研究内容集中在标 识的分配、标识的管理.标识加密解密、标识存储、匿名标识技术、标识 映射机制等问题,并且应确保国家、企业和个人均具有一定的标识分 配权利。 3.4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对字符、影像、条码、声音等记录数据的载体进 行机器自动识别。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