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完整版
中国大豆行业报告

中国大豆行业报告中国大豆行业一直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大豆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中国大豆种植现状。
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90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了1.1%,大豆总产量为1.5亿吨,比上年减少了8.4%。
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较低,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的种植技术相对滞后,种植面积受到了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等因素的限制。
二、中国大豆进口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我国的大豆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因此我国大豆的进口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进口大豆总量为88.5亿吨,比上年增加了0.5%。
我国大豆的进口主要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大豆品质较好,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受到了我国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
三、中国大豆加工现状。
我国大豆加工行业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大豆加工产品主要包括豆粕、豆油、豆浆等,这些产品在畜牧业、食品加工业、饮食行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豆加工总量为1.2亿吨,比上年增加了2.3%。
大豆加工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加工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四、中国大豆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大豆行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较低,种植技术相对滞后,因此我国大豆的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大豆的进口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大豆加工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我国大豆行业需要加强科研力量,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大豆行业调研报告

大豆行业调研报告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燃料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增加,大豆行业正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大豆行业进行调研,并撰写一份1000字的调研报告。
一、行业概况大豆是中国主要的粮油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各个省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生产总量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国内大豆供应仍然无法满足消费需求,进口量较大。
二、市场需求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其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首先,大豆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原料,用于制作豆浆、豆腐、豆腐干等食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对大豆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其次,大豆也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
随着中国养殖业的发展,对大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此外,大豆还可以提取植物油,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烹饪等领域。
三、产业链分析大豆产业链包括种子、种植、加工和销售环节。
种子供应商提供高质量的大豆种子,种植户负责栽种和收获大豆,加工厂对大豆进行加工,将其制成各种产品,最后由销售商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密不可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产业造成影响。
四、市场竞争格局目前,中国的大豆市场相对集中,主要由一些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控制。
这些企业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具有竞争优势。
此外,进口大豆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进口商通过价格优势和质量保证,与国内大豆企业展开竞争。
五、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素食的需求增加,大豆产品的市场需求将继续增加。
同时,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将提升对大豆的需求。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大豆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此外,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增强竞争优势。
六、建议针对大豆行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科技研发,提高种植技术和品种的适应性,提高产量和质量;2. 加强与农民合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3. 加强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作,提供优质的原料和加工服务,拓展大豆产品的市场份额;4.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5. 加强与进口商的合作,提高进口大豆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国内大豆行业的竞争力。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中国大豆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大豆市场需求的扩大,荆门市的大豆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荆门市大豆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地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1. 资源优势明显荆门市地处长江中游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大豆生长。
据统计,荆门市拥有大豆种植面积约100万亩,年产量超过50万吨,是典型的大豆主产区之一。
当地政府也出台了许多支持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为大豆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产业链完善荆门市大豆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大豆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当地大豆产业链条较为完善,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发展基础。
大豆加工企业数量较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对当地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3. 存在问题虽然荆门市大豆产业有着明显的资源优势和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大豆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的困难;市场竞争激烈,大豆价格波动大,农民收益不稳定;大豆品种单一,抗逆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这些问题制约了荆门市大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发展对策1. 提高技术水平大豆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
荆门市应加大对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提高大豆的耐逆性和产量;加强种植管理和科学施肥,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
2. 完善产业链条大豆产业链条的完善对于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荆门市可加大对大豆加工技术的改造和提升力度,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品质;鼓励企业深加工,拓展大豆终端产品的多样化与差异化。
3. 增加市场开发荆门市可加强对大豆市场的调研与分析,了解需求情况,保持对大豆市场的敏感度;拓宽销售渠道,发展大豆出口,提高大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大豆销售收入。
4. 提高农民收益为了保障农民的收益,荆门市可通过政策扶持、合作社带动等途径,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和收益水平;建立健全的大豆产销对接机制,保障农民的利益,鼓励种植大豆。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荆门市是湖北省大豆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该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合大豆的种植。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荆门市大豆产业正在发展壮大。
但是,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推动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分析荆门市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已达到50万亩以上。
该市大豆产业主要分布在沙洋县、荆门市区、钟祥市等地,其中沙洋县是该市最大的大豆产区之一。
大豆种植主要以种植户为主,而种植规模相对较小。
荆门市大豆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首先,该市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利,便于大豆的物流运输。
其次,该市土地质量较高,适合大豆良好的生长。
再则,该市大豆品种较多,可适应各种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
并且,荆门市大豆产品的质量稳定,深受消费者欢迎。
不过,荆门市大豆产业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大豆种植主要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技术含量不高,效益低下。
其次,该市大豆加工企业较少,生产加工环节不够完善。
最重要的是,该市大豆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战略,导致产业发展不够协同、规范,影响了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对策(一)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荆门市大豆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科学种植、管理,提高种植技术的含量和效益,从而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需要将种植技术及时传播给到广大的大豆种植户中,打破传统耕作方式,推广高效的科学种植技术。
(二)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荆门市大豆产业要实现从产地到加工厂的闭合循环,需要完善大豆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
该市需要引进具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大豆加工企业,将该市大豆产量加工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三)加强品牌建设荆门市大豆产业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认知度。
同时,要发挥本地大豆品种的优势,建立起荆门市大豆品牌。
(四)优化专业合作社荆门市大豆产业优先发展专业合作社,让大豆种植户和加工厂家进行合作。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荆门市作为湖北省主要的大豆种植区之一,大豆产业在当地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豆产业在荆门市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对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于推动当地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荆门市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逐步提升,但与国内其他大豆产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大豆产业在种植技术、品种选择、市场开拓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荆门市大豆产业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研究背景结束】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了解荆门市大豆产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制定可行的发展对策,推动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荆门市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等方面的数据,探讨产业链条结构及关键节点的情况,为下一步的问题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 发现目前大豆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种植技术不完善、市场环境变化等,为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提供依据。
3. 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和建议,包括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政策支持等方面,从而促进荆门市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4. 探讨大豆产业的发展路径,包括技术升级、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思路和指导。
5. 分析政策推动对大豆产业发展的作用,探讨政府在促进大豆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为政策制定提供建议和参考。
2. 正文2.1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分析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荆门市的大豆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荆门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适宜大豆的生长。
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大豆产量逐年增加。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大豆产区之一。
作为大豆产业的重要基地,荆门市的大豆种植和加工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荆门市大豆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
一、荆门市大豆产业的现状1. 生产规模扩大,产量不断增加近年来,荆门市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
农民在政府的扶持下,采取技术密植、合理施肥等措施,提高了大豆的单产和质量。
据统计,荆门市大豆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万亩,年产量超过50万吨,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
2. 加工业发展迅速,产品质量得到提高荆门市大豆加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主要以大豆油加工和豆制品加工为主。
大豆油加工企业的产能逐年扩大,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外销量不断增加。
豆制品加工业也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生产种类丰富,质量有保障。
3. 产业链条不完善,附加值较低虽然大豆产业在荆门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产业链条仍然不完善,附加值较低。
大豆加工企业仍然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
大豆种植和加工企业之间的配套和协同发展不够,产业链条断裂。
4. 技术创新不足,科技含量较低在大豆种植和加工业中,技术创新不足,科技含量较低,生产效率不高。
大豆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不够,耕作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不够快,加工设备和工艺水平也有所欠缺。
1. 提高大豆产业的综合效益为了提高大豆产业的综合效益,荆门市应该加强大豆产业的管理,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大豆的单产和质量。
大力发展大豆深加工产业,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2. 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科技含量荆门市应该加大对大豆种植和加工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高大豆的耕作技术和生产技术水平。
鼓励企业加大对加工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改造和提升,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3.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拓展市场空间荆门市应该注重提高大豆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打造优质大豆产品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荆门市是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农业产区,大豆产业是当地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从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现状分析中,指出荆门市大豆产业规模较大但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支持以及培育大豆优势品牌等发展对策。
最后展望未来,指出只有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产业链协同发展和科技创新,才能真正推动荆门市大豆产业的发展,实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建议未来荆门市在大豆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政府引导、产业链、科技创新、优势品牌、展望未来、总结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荆门市是中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大豆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和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荆门市大豆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深入研究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荆门市大豆产业存在着生产技术不够先进、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品牌影响力不够强等问题,制约了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支持、培育大豆优势品牌等一系列综合对策。
只有全面分析现状,积极寻找解决之道,才能更好地推动荆门市大豆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本文旨在对荆门市大豆产业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发展对策,为荆门市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问题意义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荆门市作为湖北省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大豆产业在荆门市占有重要地位。
荆门市大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荆门市大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和经济的发展。
大豆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大豆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我国大豆消费结构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
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
大豆下游消费主要有压榨、食用、损耗及其他、种用四大用途。
2019年压榨、食用、损耗及其他、种用量分别为8856、1311、300、67万吨,压榨消费占比达84.07%,大豆是我国食用油第一大来源。
二、大豆行业发展现状1、大豆生产情况2015-2019年全国大豆产量年年攀升,到2019年国内大豆产量达到1810万吨,同比增加11.8%。
我国大豆需求量每年高达上亿吨,但是产量只有一千多万吨,缺口依然巨大。
2、大豆进出口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了8803万吨,累计下降7.9%,这是大豆进口数量首次下降。
而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851万吨,累计增长0.5%。
到2020年上半年中国大豆进口数量并没有受到疫情影响,进口数量为4504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77万吨,增幅为17.9%。
而出口量仅为5.07万吨,出口量仅为进口量的0.1%,产量远不足以满足国内的需求,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三、全球大豆竞争格局大豆主要出口国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其中2019年巴西出口占全球的50.7%,美国和阿根廷出口分别占全球的32.7%和5.4%。
各国出口占产量比值分别为:巴西61.1%、美国51.3%、阿根廷15.2%。
主要大豆进口地区为中国、欧盟,2019年进口量分别达到8800万吨、1520万吨,占比分别为58.4%、10.1%。
四、大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大豆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也不到10%,自给率非常低,需求量和进口量都居世界首位。
虽然我国产量低需求量高,但是却无法通过扩大产量来满足需求。
中国大豆产业调查报告

中国大豆产业调查报告
准确,不少于1500字
一、中国大豆市场概况
1、中国大豆市场综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种植国,拥有着巨大的大豆出口市场,其
大豆产业活力强劲、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2023/2023年世界大豆贸易年
度报告”显示,中国在2023/2023年国际大豆市场上的产量占比达到全球
的26%,出口量占比达到全球的33%。
2、中国大豆出口市场现状
截至2023年4月,中国出口大豆总量达到550.7万吨,比2023年增
加了36.7%。
出口市场除美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外,还扩展到了
欧洲及拉丁美洲等国家,其中,欧洲国家的出口量达到50.3万吨,比
2023年增加了67.6%。
二、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格局
1、中国大豆产业的结构
中国大豆行业的结构主要有种植、加工和贸易三部分组成。
根据农业
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种植大豆总面积达到3.37亿亩,其中,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三省;而全国大豆加工企业达到30余家,
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
2、中国大豆行业发展趋势。
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鼓励大豆产区与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开展合作经营,实现产销直 接对接。
创新金融支持
加强金融机构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为大豆产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03
大豆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
国际大豆市场需求分析
总结词:稳步增长
详细描述:国际市场对大豆的需求量持续稳 步增长,主要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食 品加工行业的扩张。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由 于人口众多且经济发展迅速,对大豆及其制 品的需求尤为强烈。此外,随着全球健康意 识的提高,大豆食品因其健康益处也在全球
加强与大豆进口国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稳定 国际市场价格。
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大豆产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大 豆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大豆品种单一,缺乏多样性。
大豆产业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实 现规模化生产。
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但单产水平 较低。
贸易情况
全球大豆贸易量较大,主要贸易国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等。
中国大豆产业现状
01
生产情况
02
消费情况
中国大豆产量逐年增长,主要产区包 括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份。
中国大豆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主要消 费领域为食品、饲料、食用油等。
03
贸易情况
中国大豆进口量较大,主要进口来源 为美国、巴西、阿根廷等。
优化大豆产业结构
调整种植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优化大豆种植结构, 发展优质、专用、特色的大豆品种。
发展深加工产业
鼓励发展大豆深加工产业,提高大豆附加值,增 加产业链收益。
加强产销对接
建立健全大豆产销对接机制,促进产销衔接,降 低流通成本。
浅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大豆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旨在促进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大豆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和油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大豆产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产能不足、依赖进口、生
产效益低下等,亟需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对策,以实现自给自足、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
二、我国大豆产业现状
1.产能不足:我国大豆产量虽然逐年增长,但整体产能仍然无法满足
市场需求。
2.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大豆需求量巨大,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这在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经济风险。
3.生产效益低下:由于种植面积的限制以及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滞后,我国大豆产业效益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1.增加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加投入,提高农
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提高大豆的产量。
2.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大豆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培训农民科学种
植和管理技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3.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保护农民的利益,防止价格波动对大豆产业的不利影响。
4.发展加工业:通过发展大豆加工产业,将大豆加工成多种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5.完善政策措施:定期调整大豆生产政策,制定激励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提高大豆种植和加工的竞争力。
四、结论
我国大豆产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努力,我国大豆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产能,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使大豆产业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长江中游平原,是全省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市之一。
大豆是荆门市的重要农产品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当前,荆门市大豆产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促进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荆门市大豆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1. 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大荆门市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于湖北省前列。
据统计数据显示,荆门市大豆种植面积约为70万亩,年产量在10万吨左右。
大豆是荆门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对农产品的产值贡献较大。
2. 生产结构存在问题在荆门市大豆产业中,存在着种植结构单一的问题。
大豆品种单一,主要以黄豆为主,品种不够丰富。
大豆产业链条相对薄弱,缺乏配套设施和完善的市场体系。
种植户多为散户,缺乏统一的生产管理和销售渠道,导致产销脱节,农民利益受损。
3. 技术水平有待提升荆门市大豆产业中,技术水平属于一般水平,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够完善,生产成本较高,效益不明显。
还存在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缺乏技术人才等问题。
4. 市场需求不足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荆门市大豆产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大豆及其加工产品的市场前景不明朗,价格波动较大,销售不稳定。
市场营销体系不够完善,产品品质不尽人意,缺乏竞争力。
1. 多样化种植结构针对荆门市大豆产业中种植结构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引进品种、改良种源、培育新品种等手段,实现大豆种植结构的多样化。
鼓励农民种植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值。
2. 加强产业链条建设建立完善的大豆产业链,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生产效率。
推动大豆种植行业的市场化运作,建立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提供技术支持、品质监管、统一销售等服务,协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保障产品质量和市场稳定。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大豆种植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
大豆调查报告

大豆调查报告大豆调查报告近年来,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以及工业领域,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大豆的生产、消费以及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对大豆产业的发展和可持续性提出一些建议。
一、大豆的生产情况大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农作物,其主要生产地集中在美洲、亚洲和欧洲。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大豆产量逐年增长,其中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三大主要产豆国家。
这三个国家的大豆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其大豆产量相对较低,主要依赖进口满足国内需求。
然而,大豆的生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大豆种植对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较高,容易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大豆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使用农药和化肥,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大豆的可持续生产和环境保护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大豆的消费情况大豆是一种多功能的农产品,其消费领域广泛。
在食品加工方面,大豆可以用于制作豆浆、豆腐、豆油等产品,是素食者的重要蛋白质来源。
在饲料生产方面,大豆是畜禽饲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于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大豆还可以用于工业领域,如生物柴油的生产等。
然而,大豆的消费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大豆的消费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转基因的争议。
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和消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受到限制,这对大豆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大豆消费过程中的加工和运输也会产生一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因此,如何提高大豆的消费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大豆生产的科学管理。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优化种植结构,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推广有机种植和生态农业技术,促进大豆的有机生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大豆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

大豆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大豆作为一种富含营养的食品,备受人们青睐。
然而,大豆的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大豆产业现状1. 生产状况我国大豆是农村经济中的主要作物之一,具有种植面积广,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
但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技术落后、品种单一、收购价格低等问题,导致大豆产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 加工状况我国大豆加工行业规模庞大,但大部分企业存在着技术落后、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而且由于外商垄断了国际上90%以上的大豆加工原料,我国大豆加工企业长期面临着原材料短缺、成本高企等问题。
3. 产品市场状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大豆产品市场需求逐渐增大,但由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滞后,大豆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大豆产品出口量较少,国内市场份额较小。
二、大豆产业未来发展1. 改变种植结构要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和质量,首先要改变种植结构,重点研发高产、高效、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并且推广大豆轮作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加强科技研发要实施知识创新战略,加大大豆研究和开发力度,将技术创新贯穿于大豆产业各个环节,提高大豆种植、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含量,实现大豆产业从传统农业经营向现代化、科技化发展的跨越。
3. 扩大销售渠道要以市场为导向,扩大大豆产品销售渠道,推广大豆食品知识,增加大豆消费量,提高大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 加强政策支持国家要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优惠政策、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政策力度都要加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实现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总体来说,大豆产业现状尚不完善,但未来发展前景乐观,要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加强科技研发、扩大销售渠道等途径实现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相信,在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下,大豆产业未来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荆门市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大豆种植业是该市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目前,该市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瓶颈,下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1. 种植面积大,产量高。
截至2019年,荆门市大豆种植面积达到402.7万亩,产量180万吨,位居湖北省第一。
2. 种植品种不够多样化。
目前,在荆门市大豆种植中,以黄豆为主,其他品种占比较少。
3. 科技水平需要提高。
荆门市的种植技术落后,大豆的品质与产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4. 市场营销机制需要完善。
由于市场营销手段不够完善,大豆出售难以取得较好的市场价值。
二、发展对策1. 推广多样化种植。
荆门市应在黄豆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其他品种的推广力度。
例如推广黑豆、绿豆等,增加多样性,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加强科技支撑。
通过推广科技创新,提高大豆的生产质量和产量。
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加大种植技术咨询、培训的力度,提高种植者的技能水平。
3. 加强市场营销。
荆门市要注重大豆的品牌建设,制定一套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扩大市场影响力。
同时,加强与商家合作,开发各类大豆深加工产品等。
4. 支持合作社发展。
鼓励农民参与大豆种植合作社的组织,有利于形成更加稳定的销售网络和优质的营销资源。
同时,促进农民合作社的规模扩大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三、结语以上的发展对策建议仅是针对现有问题的解决办法,荆门市要根据市场和环境情况进行调整和升级,积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使荆门市的大豆产业有更加乐观的发展前景。
我国大豆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管理我国大豆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王佶宁 商明蕊◆ 摘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我国大豆大量依靠进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量的进口,与我国的大豆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大豆;大豆产业;大豆品质一、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2018年,我国大豆进口8803.1万吨,同比下降7.9%,创7年最低,我国的大豆需求量每年大概1.1亿吨左右,而我国大豆的产量在1600万吨左右,90%的大豆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虽然目前我国正加大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力度,大豆种植面积在稳定恢复,但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斌表示,中国虽然是要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但是大豆市场的供给以进口大豆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1]。
2019年我国豆农普遍选择的优质大豆品种有东农55、黑农52等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总体来说每个区域可供豆农选择的大豆品种较少,而大豆作为土地密集型作物,较少农民愿意选择种植,导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较小。
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表示国家会给予豆农补贴每亩340元,豆农看到了政策红利,纷纷响应大豆振兴计划,所以东北四省区及黄淮海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在定一定程度上增加。
“中国优质大豆之乡”海伦依靠科技,在大豆振兴计划下,引导农民种植东生17、东生7等优质高产高蛋白大豆,大豆每公顷产量达6000斤以上,每公顷提高了1000斤,蛋白质含量提高了四个百分点,有些农户种出每亩480斤的高产,已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中国力争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2022年达到1.5亿亩,其中2019年大豆面积增加1000万亩[2]。
二、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一)大豆种植面积较小。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大部分耕地均用于小麦、大米等基础农作物的种植,导致像大豆这类土地密集型、产值较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少,近年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给大豆产业带来的压力,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虽然种植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相对较少。
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

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据新华社信息哈尔滨10月13日电(记者高淑华王建威)有关中国农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受到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忧虑,似乎正在应验,大豆作为我国入世之初最早全线开放的农产品,其整个产业正遭遇国际企业和国外大豆主产国垄断的危机。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大豆产业已处于不安全状态,国家应关注大豆产业战略安全,尽快采取有力措施。
--国内大豆加工业遭遇外资“控盘”危机据了解,目前已进入我国市场美国ADM公司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美国邦基公司收购了山东日照油脂厂、菏泽油脂厂等企业;美国嘉吉公司收购了华农集团东莞油脂厂、广东阳江丰缘集团等企业,还在南通新建了年处理300万吨大豆的油脂厂;新加坡来宝集团收购了广西钦州大洋油脂厂;新加坡丰益集团分别在山海关和青岛新建了年加工150万吨和120万吨大豆的油脂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首席教授盖钧镒说,我国大豆加工业正在遭遇外资“控盘”危机。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告诉记者,现在我国大豆产业的外来投资者大都是跨国粮商,他们投资我国大豆加工业是以销售“洋大豆”为前提的。
这些跨国粮商在我国大豆加工业或独资或参股经营,参股但一般不要求控股,如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却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购权。
这说明跨国粮商并不想利用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来赚钱,更不想冒大豆加工业的风险,只是想通过参股来获得进口大豆的话语权。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豆企业不可能因为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而做大做强。
目前,外资对我国大豆加工业的控盘使行业产能远超需求,加工设备一半闲置。
由外资控制的大型油脂企业,正迅速挤占市场。
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锐减,利润总额从2003年的21.8亿元减到2004年的3.7亿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大豆行业的低成本扩张还在继续,目前,ADM、嘉吉、邦基等跨国公司已纷纷向黑龙江九三油脂提出合资合作信息,有的提出合作条件是九三油脂要把在大豆产区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分离出去。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荆门市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一个传统的大豆产区。
该市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大豆品种丰富,是该地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新型农业模式的推广和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应用,荆门市大豆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荆门市大豆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对策。
1.产量和面积:荆门市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万亩以上,是该地区主要的大豆产区之一。
同时,大豆年产量也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019年达到了14万吨左右,比2018年增长了2.74%。
2.品种:荆门市大豆品种丰富,目前广泛种植的品种包括黑豆、黄豆、绿豆等多种颜色和不同用途的品种。
黑豆主要用于制作荞麦面、黑豆汁等食品;黄豆则是制豆腐、豆浆等大众食品的主要原料。
3.产业结构:荆门市大豆产业主要包括大豆种植、收购、出口等一系列环节。
由于本地区大豆主要用于出口,因此种植面积扩大带来的是出口需求的增加,但是对本地区市场却没有带来直接的益处。
市场单一的问题依然存在。
同时,该地区大豆产业还存在技术含量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
1.技术创新: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科研力量建设,提高种植技术、加工水平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能力。
建立高效,绿色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大豆种植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提升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和风险。
2.行业协作:建立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大豆产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形成互利共赢和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3.增加品牌价值:结合“荆门市大豆”品牌,打造具有独特风味和高品质的农产品,建立品牌意识,提高品牌价值。
同时加强市场开拓,大力开拓国内品牌消费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增收增益。
4.完善产业链:加快农产品流通和贸易体系建设。
对大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合理布局,促进企业专业化,优化光伏发电前后、金融业、物流业等相关配套服务;推行现代物流服务模式,完善物流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和“互联网+”特色团购等下游业务,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关于忠县大豆产业调研报告

打造忠县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产业调研报告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杨文钰教授2010年11月到忠县参加南方大豆生产基地县建设研讨会时,特别强调,我国现有大豆品种都是非转基因品种,具有国外转基因品种无可比拟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价格上: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与转基因大豆相比,其价格一般要高出20%--25%。
我国南方大豆除了这个特性外,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即蛋白质含量高,一般比国外转基因大豆或者我国北方大豆品种高6——8个百分点,因此,将忠县打造成南方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县,意义深远。
一、忠县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一)忠县大豆生产种植现状大豆种植在我县历史悠久,县内既有春大豆种植,也有夏大豆种植,还有少部分秋大豆种植。
所种大豆,不论是本地品种还是引进品种,都属于非转基因大豆品种,又因南方所特有的自然生态条件,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的突出优点,大豆品种品质优良。
春大豆和秋大豆主要分布在长江河谷地区,以“渝豆一号”和“浙春三号”为主推品种;夏大豆主要分布在拔山向斜区域,以本地品种为主推品种。
春大豆种植模式有净作以及“麦—豆—苕”、“麦—豆—豆”、“幼果林—豆”、“油菜-大豆”等多种间套作模式,间套作模式占比较高;夏大豆种植模式以“麦—玉—豆”间套作模式为主,但在拔山向斜一些柑橘圆区,还有柑橘幼果林-夏大豆间套种植模式。
过去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推广高效耕制、推广大豆良种等技术措施,我县大豆种植面积从1949年的5.86万亩,发展到2010年的16.61万亩,亩产也从1949年的45㎏提高到2010年的146.4㎏(全县平均单产),其面积、单产、总产长期雄居重庆市首位,受到了农业部和重庆市农委的高度重肯定。
2009年,创建全市唯一一个部级万亩大豆高产示范片;2010年,再次成为全市唯一一个部级万亩大豆高产创建示范县,同时建设优质大豆良种原种繁殖基地3000亩;2010年7月,全市林间大豆种植现场会在忠县隆重召开,农业部有关领导和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亲自与会,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
策调查报告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据新华社信息哈尔滨10月13日电(记者高淑华王建威)有关中国农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受到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忧虑,似乎正在应验,大豆作为我国入世之初最早全线开放的农产品,其整个产业正遭遇国际企业和国外大豆主产国垄断的危机。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大豆产业已处于不安全状态,国家应关注大豆产业战略安全,尽快采取有力措施。
--国内大豆加工业遭遇外资“控盘”危机
据了解,目前已进入我国市场美国ADM公司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美国邦基公司收购了山东日照油脂厂、菏泽油脂厂等企业;美国嘉吉公司收购了华农集团东莞油脂厂、广东阳江丰缘集团等企业,还在南通新建了年处理300万吨大豆的油脂厂;新加坡来宝集团收购了广西钦州大洋油脂厂;新加坡丰益集团分别在山海关和青岛新建了年加工150万吨和120万吨大豆的油脂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首席教授盖钧镒说,我国大豆加工业正在遭遇外资“控盘”危机。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告诉记者,现在我国大豆产业的外来投资者大都是跨国粮商,他们投资我国大豆加工业是以销售“洋大豆”为前提的。
这些跨国粮商在我国大豆加工业或独资或参股经营,参股但一般不要求控股,如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却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购权。
这说明跨国粮商并不想利用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来赚钱,更不想冒大豆加工业的风险,只是想通过参股来获得进口大豆的话语权。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豆企业不可能因为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而做大做强。
目前,外资对我国大豆加工业的控盘使行业产能远超需求,加工设备一半闲置。
由外资控制的大型油脂企业,正迅速挤占市场。
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锐减,利润总额从2003年的21.8亿元减到2004年的3.7亿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大豆行业的低成本扩张还在继续,目前,ADM、嘉吉、邦基等跨国公司已纷纷向黑龙江九三油脂提出合资合作信息,有的提出合作条件是九
三油脂要把在大豆产区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分离出去。
一旦九三油脂与之合作,我国大豆市场90%以上都将受制于国外。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企业加工进口大豆具有仓储成本低、批量大、信用证结算、质量均一、运距短等优势,而企业加工国产大豆却有以下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
一是产区大豆加工企业流动资金成本高。
在大豆产区黑龙江,企业要达产,必须一次性储备一个榨期的大豆,按现行贷款利率算,每加工一吨大豆约需支付银行利息70元,如九三油脂年加工国产大豆200万吨,仅原料收购每年就需要40多亿元。
二是产区大豆加工企业收储成本高。
在国内收购大豆,需面对千家万户,原料到达厂内需包装、运输、储存等费用,每收购一吨大豆约需收储费用75元。
在沿海,每吨大豆到达车间的费用不足25元。
三是我国大豆产业竞争的起跑线在沿海,黑龙江大豆运到沿海地区每吨要增加约70元的运输成本。
同时,企业目前收购国产大豆还面临税收难题。
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粮食加工企业收购农民的粮食,进项税抵扣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13%”。
在黑龙江收购大豆半径一般是200公里,多数农民只能通过粮食经销商把大豆交到工厂。
但税务部门不能把粮商视为“农民”,企业若上门收购面对千家万户成本太高,若收粮商的大豆则无法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还有偷税嫌疑。
在沿海,进口大豆增值税发票一船一张,非常方便。
这样,谁还愿意加工国产大豆呢
--“洋大豆”打压国产大豆部分豆农弃种大豆
黑龙江省农委有关人员介绍,由于种大豆比较效益差,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豆农弃种大豆的现象。
据了解,由于豆价伤农,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部分农民已陆续改种玉米、水稻,但黑河、大兴安岭等黑龙江北部地区有近2000万亩的大豆种植面积没有替代作物,这里的40余万户豆农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一旦我国没有足够的大豆产出,国内的大豆价格、日常消费、食品安全和百姓健康都会受到巨大威胁。
由于作为大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的大豆加工业被外资所控,不仅会使上游
种植业遭受严重打击,还将让下游养殖业难逃噩运。
豆粕为养殖业提供60%的蛋白原料,如果大豆受控,势必带动下游养殖业成本上涨,影响城乡农副产品价格,畜牧业也将受制于人。
届时,我国大豆产业的上、中、下游环节将全盘为外资所控。
--专家认为,我国大豆产业应自主沉浮
大豆加工业作为我国大豆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上游4000多万豆农的利益,关系大豆产业链上1亿多名从业人员的生计,还关系到我国粮食战略安全。
为此,大豆主产区干部、农民、大豆加工企业和有关专家一致呼吁,我国大豆产业应自主沉浮,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刻不容缓。
首先,有关部门应从国家粮食战略安全考虑,加强宏观调控,联合制定国家大豆产业振兴战略,将大豆加工纳入国家粮食安全应急体系。
从国家战略规划、产业政策上,重新调整大豆加工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重点。
同时加强对进口大豆总量和节奏的控制,切实维护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和豆农的利益。
其次,尽快成立涵盖大豆种植、加工、流通、进出口贸易在内的非盈利性的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改变我国大豆生产、加工、贸易等环节组织化程度低的现状,提高大豆产业组织化程度,增强我国在国际大豆市场的话语权。
第三,加快出台反垄断法,全面评估外资垄断对就业、市场和产业安全的影响。
完善外资并购政策,由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外商并购投资项目导向政策和核准管理办法,建立多部门联合审查机制,严格大豆压榨项目的审批。
同时,限制跨国粮商进入期货市场。
第四,建立对外联合采购机制。
尽快形成一个或几个大豆采购同盟,调控大豆进口数量、节奏和价格;对进口大豆采取全国统一招标制。
第五,出台政策鼓励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加工国产大豆。
可按企业加工国产大豆比例确定其进口总量,对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给予补贴或减免税政策。
同时,对中小粮商交到加工企业的粮食视为农民销售,允许企业抵扣进项税。
第六,实施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生产支持政策,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
充分发挥国产大豆非转基因与高蛋白质优势,采取产品差别战略,从生产者补贴、市场价格等方面支持国内大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