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 教案1(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合集下载

第五节 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

第五节   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

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教学内容:青藏地区教学目标:1、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主要的地形区;2、分析该地区地高天寒的自然特征;3、说明青藏地区内部的差异,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4、说明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地热资源有待开发。

重点:青藏地区内部的差异,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

难点:分析高寒环境对气候、水文、人口、农业和牧业的影响。

教学设计:【复习引入】复习前三个地理单元,完成P21活动2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表格的填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环境独特的地理单元——青藏地区。

活动一:青藏地区基本概况【学生活动】读P18图5.34,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昆仑山脉....开始,顺时针...找出本区边缘的主要山脉;本区边缘的主要山脉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等。

2、由北向南....指图找出青藏高原内部的山脉;区内的主要山脉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等。

▲这些山脉的海拔高度都在 6000 米以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8844米)。

▲位于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的是柴达木盆地。

它的底部平均海拔高度是 2600-3000米。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海拔高度是 500-4200米。

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设问】从前面的3道题目,你们能用一个字描述青藏地区地形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高)4、说出本区的位置范围、主要的省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西藏、青海、四川西部。

【复习提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5、本区的气候特征:寒【练习】P20活动2、3活动2: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本区的气温较低,尤其是夏季,是全国的低温中心。

因为青藏海拔太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气温较低。

活动3:横断山脉接近南北走向,高山与峡谷相间排列,地势差异大,来自印度洋的暖湿空气可以沿峡谷北上,所以等温线曲折。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4《青藏地区》是关于我国青藏地区的一部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展示了青藏地区的美丽和独特,旨在激发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族地区发展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地形区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青藏地区这一特殊的地形区,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族地区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教学难点:青藏地区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青藏地区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青藏地区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等与青藏地区相关的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素质目标】一、对“黄土地”、“黑土地”的分布,土壤,主要农作物有初步的了解。

二、掌握森林宝库的主要分布地区、优良树种及林区着名物产——东北三宝。

三、理解北方河流多灾害的原因。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治理黄河、海河等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四、熟练掌握北方地区重要能源基地和重要工业中心的分布,并熟悉各工业中的主要工业部门。

五、对北方地区居民传统生活习惯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六、懂得首都北京的重要地理位置及主要职能,对北京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化建设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重点:1.以黄土地和黑土地为线索的北方地区种植业和自然景观。

2.黄河、海河等多灾原因及其治理。

3.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难点:北方河流多灾的原因。

【教学过程】【提供资源】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功夫。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关于武术的短片,再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形成南拳北腿格局的原因。

(欣赏武术短片)【自学生疑、学习释疑】一、本课是区域地理的第一课,首先应让学生了解区域地理的概念。

为什么要分区我国领土广大,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情况的不同,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全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二、对北方地区的介绍,教材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采取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优势与问题结合,抓住重点,扼要从农业、工业、人民生活等方面来介绍。

在讲本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地形等基本概况时,可联系前面已学知识,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并逐一落实在地图上。

可按下列程序进行:11.我国南、北方以什么为界(秦岭—淮河一线)2.本区属什么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暖温带和中温带;主要为半湿润地区)3.本区有哪些大山脉和大地形区(大兴安岭、长白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三、“黄土地”和“黑土地”只是对北方大地景观的描述,并不是土壤分类,但也涉及土质特点。

粤教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5节 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PPT课件 (1)

粤教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5节 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PPT课件 (1)

• 有利条件 • 日照强 • 温差大 • 晴天多 • 大气洁净
• 不利条件 • 气温低
• 降水少
高原农牧业-耐寒
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是“日 光城”。
地热能: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羊八井有地热电站。
水能: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仅次于长江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的钾盐(附近有我 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
6、1951年,中国政府和平解放西藏。1984年5月,高原上第 一条铁路从 ________到________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
7、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同处北纬30°附近,为何气候 不同?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势高,又有喜马拉雅山 脉的屏障作用,阻挡了印度洋西南季风的进入,形成了独特 的高寒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低,又东临太平洋,由于 海陆热力差异,形成夏季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湿热夏季风;冬 季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干冷冬季风,成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铅锌矿。
羊八井——地热能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能资源
柴达木盆地——盐矿
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 还有独特的藏族文化景观, 由于长期交通不便,尚未得 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西部 大开发为青藏地区的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机遇。
交 通 网 日 益 完 善
溜索
青藏铁路
四大地理单元的面积和人口比较
温带大陆性 气候
高原山地 气候
河流稀少, 多为内流河
河湖众多,是许 多大江大河的发 源地(三江源)
干旱
“高”和 “寒”
长江源头
澜沧江源头
黄河源头
三江位源于自青然海保保省护境护区内三,江是长源江头、黄河、澜沧

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教案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教案1、歌曲激趣、营造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

(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 设计意图:熟悉的旋律、动人的画面,多媒体营造探究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读图求知,提升兴趣。

①由雪山引出青藏地区的山脉、范围、面积、人口,所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

②请学生在“青藏地区”图上(多媒体显示)找出各大山脉、青海湖、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事物。

③再由雪面引导学生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高、寒设计意图:学生们在强烈的兴趣下,能很快完成上述任务,教师加以表扬,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自然环境主要特征的得出为本课的探究确定了出发点。

3、深入探究,掌握新知。

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特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神奇的民族风俗、神奇的宗教信仰……同学们有信心跟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吗?探究Ⅰ、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源地区”①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范围,学生思考“三江源地区”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②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景观,教师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唤起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探究Ⅱ、独特的农牧业高寒的自然特征决定了青藏奇特的自然景观,那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进行哪些农牧业生产呢?①多媒体显示探究题。

在本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等较严酷的高原环境条件下,以下哪些农牧业能在本区大规模进行?农作物水稻青稞甘蔗小麦豌豆牲畜牦牛水牛藏绵羊太湖猪北京鸭②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适合畜养的牲畜有牦牛,藏绵羊等。

③教师指出:因为寒,所以只能种植一些耐低温的农作物,又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只能饲养耐寒、耐缺氧的牲畜。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课件粤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课件粤教版
思考
• 不利条件 – 气温低 – 降水少
青藏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分别 是什么?
1、种植业0m 4500m 4000m 3000m
寒冻 寒冷 温凉 温暖
无 青稞 青稞、春小麦 青稞、冬小麦
2、农业区——谷地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3、高寒牧区
三大牲畜
A
B
两幅景观图哪个是青藏高原地区?
哪个是长江中下游?
思 考
为什么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和青
藏高原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1、世界屋脊
思考
1、青藏地区的 海拔大致多少?
2、青藏地区的 海拔高会产生什 么影响呢?
2、地形特征、河流湖泊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湖泊众多,大河源头 青海湖、纳木错 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第五节 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 围
青藏地区
横断山脉
青藏地区的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甘肃省 青海省
四川省
2、面积和人口——地广人稀
地区
北方地区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20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40
南方地区
25 55
西北地区
30 4
青藏地区
25 1
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的景观差异
青稞
青藏高原的种植业
高原冰川
中国最大的湖-青海湖
藏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中国的青藏地区
.

气候寒


多雪山
冰川
多草场 河谷农业 地广人稀 交通不便
高寒牧业 发展交通
大河源头
水力发电
.
.
作业
必做题: 《地理填充图册》P15 读图完成 第1、2题 读图填充 第1、2题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5节《青藏地区 高寒的土地》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5节《青藏地区 高寒的土地》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5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5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主要介绍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青藏地区的深入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各地区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特殊地区,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地图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我国各地区特点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青藏地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青藏地区的人类活动为例,分析青藏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藏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准备青藏地区的人类活动案例。

3.准备课堂讨论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青藏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对青藏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青藏地区的特点,提出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地图观察等方式,解决问题。

地理八年级上粤教版5.5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同步教案

地理八年级上粤教版5.5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同步教案

5.5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同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明确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3、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二、教学重点、难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二)、复习导入新课1、根据什么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单元?2、北方地区被称为“”和“”。

农作物熟制为一年或。

地形以为主。

3、南方地区主要指我国以南,以东的区域,地形以为主,农作物熟制为或。

4、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5、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地区。

(三)、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通过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第18——21页,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完成任务)1、读图说说青藏地区的位置。

2、完成P18活动第2题。

3、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海拔的大高原,有“”之称。

4、青藏高原的“”和“”是主要的自然特征。

5、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是,被称为“”。

6、读图P18、 5.34,世界最高的山峰是,最高的山脉是。

7、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是。

8、世界最大的峡谷是。

9、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是铁路。

10、被称为“日光城”的是。

11、青藏地区常年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12、青藏地区包括省、自治区、省的西部和的南部。

13、青藏地区的地形是以、为主。

14、完成P21活动第1、2题。

四、课堂小结:(归纳本节主要内容)五、分层练习:(小黑板)让学生通过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作业:(略)是课后的延伸,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粤教版)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粤教版)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粤教版)作者:林慧张胜前来源:《地理教育》2021年第02期摘要:随着高中阶段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学亦要逐渐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文章以青藏地区为例,将教师旅行中的见闻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以此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期让初中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更能体会到地理学科的“生活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青藏地区;旅行经历一、设计思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部分强调了地理课程应具有“生活性”的特征。

而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以区域地理为主,所讲授的区域大多是离家乡较远的地方,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他不熟悉的地区时感受到地理的“生活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开发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已经去过该区域的学生经历或教师自己的经历。

“青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被称为“第三极”,由于地理位置较远、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初中学段的学生中极少数有过进入藏区的体验。

基于这样的学情,笔者将自己游历藏区的经历按照旅行路线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开发,将自己沿途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旅途中典型的人文现象来探究其自然本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线索、有逻辑的深度学习,以期培养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教材版本】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 第四节“青藏地区”。

【课标要求】①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②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三、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图3所示。

四、教学反思亮點:①情境真实且有代入感。

本课通过教师自己真实经历创设出的真实情境,既能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所学地区的距离,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更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学科的“生活性”。

学生体验到了不一样的课堂,他们在今后的旅行过程中用一双地理人的眼睛看世界,会有意识地发觉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原理。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5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5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青藏地区》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青藏地区》教材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三个方面介绍了青藏地区。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其他地区的地理特点,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需要通过具体的学习来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青藏地区的了解主要来源于教材和网络,缺乏实地考察和实践经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能够通过地图和图片分析青藏地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2.教学难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以及对学生观察、分析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物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青藏地区的特点。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青藏地区为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地图、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让学生对青藏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藏地区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和图片进行验证。

青藏地区-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青藏地区-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青藏地区-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知识背景青藏地区是指包括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及甘肃部分地区的地域,也是中国乃至全球面积最大、高原最高、自然环境最为恶劣、少数民族最多的区域之一。

青藏地区的综合经济开发,对于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2.了解青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3.熟练应用地图等工具,准确把握青藏地区的位置和特点。

教学重点1.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2.了解青藏高原的地貌和气候;3.了解青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教学难点1.熟练应用地图等工具,把握青藏地区的位置和特点;2.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掌握其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1.归纳总结法:通过讲解、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青藏地区的自然情况和特点;2.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3.案例分析法:以青藏地区为例,详细分析其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帮助学生理解其发展道路。

教学内容第一节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1.青藏地区的位置;2.青藏地区的行政区划;3.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4.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二节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1.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2.青藏高原的动植物资源;3.青藏高原的矿产资源。

第三节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1.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2.青藏地区的工业发展;3.青藏地区的交通和能源发展。

第四节青藏地区的文化发展1.青藏地区的宗教文化;2.青藏地区的藏医学;3.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节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1.教师讲授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行政区划;2.学生查找相关地图,标注青藏地区的位置和各省份的名称;3.介绍青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1.教师讲授青藏高原的环境特点和动植物资源;2.学生分组对照相关材料,进行讨论和交流;3.回答问题: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青藏高原的动植物资源有何特点?第三节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1.教师讲授青藏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2.学生观察图片和数据,了解青藏地区的交通和能源发展;3.班级分组讨论:青藏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第四节青藏地区的文化发展1.教师介绍青藏地区的宗教文化和藏医学;2.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活动;3.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文化分享并交流心得体会。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3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3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青藏地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青藏地区》教材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三个方面介绍了青藏地区,内容丰富,层次清晰。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青藏地区地势高峻,自然环境独特,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学习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青藏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学会分析青藏地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2.难点:青藏地区特点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青藏地区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青藏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青藏地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藏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相关问题,制作PPT。

3.准备课堂讨论的小组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引导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青藏地区的特点。

如:青藏地区为什么海拔高?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青藏地区的人文环境如何?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青藏地区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 《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 《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藏地区》是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等内容。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高原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资源分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青藏地区的独特之处,培养对青藏高原的认知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了解。

但青藏地区作为我国独特的地理单元,其地貌、气候、生态环境等特点是学生较为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青藏地区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对青藏高原特殊现象的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高原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资源分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高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高原的认知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高原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资源分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基本知识。

2.难点:青藏高原的特殊现象,如高原反应、生态环境脆弱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青藏地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青藏地区地理特征的欲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青藏地区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青藏高原的特殊现象。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课件:青藏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藏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青藏高原的独特之处。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青藏地区》教材,主要介绍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特点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我国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新奇性,又有挑战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展示了青藏地区的独特魅力,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的其他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青藏地区,由于其特殊性,学生们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青藏地区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特点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欣赏、文字阅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

3.青藏地区的人文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图片欣赏法: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点。

3.文字阅读法: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青藏地区地图。

3.图片: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图片。

4.视频:青藏地区的纪录片或其他相关视频。

5.课件: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内容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

《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

《第四节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1.《青藏地区》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五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八章、西北地区》,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下一章中国在世界中学习奠定基础,在本册内容中,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

2. 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从部分学习教材世界屋脊、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主要从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读图确定青藏地区的范围、位置特点,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2.能根据自然特征,结合地图说出该地区种植业、畜牧业、人口、交通等的分布特征;3.能说出该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入简单分析原因4.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统一的原因和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式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重点难点(一)重点:1.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2.掌握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下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
教学目的:
1、通过读图活动认识本区地势的主要特征,简介了地势高对气候、太阳辐射、地表形态、河流、植被及生产活动方式的影响。

2、掌握以“图片+说明”的方式联系介绍了上述各方面的特色景观和开发建设情况。

3、通过本节的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产生的影响和以填表活动的形式对我国地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进行了归纳和比较。

教学重点:
对青藏地区自然的差异的总结并突出它的特征,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征和人地关系,能够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涉及的比较对象和比较方面较多,对综合、概括、归纳能力要求较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中的其中三个地理单元,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另一个单元——青藏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活动认识本区地势的主要特征,继而简介了地势高这一主导因素对气候、太阳辐射、地表形态、河流、植被及生产活动方式的影响。

2、掌握以“图片+说明”的方式联系介绍了上述各方面的特色景观和开发建设情况。

三、出示自学提纲:
细读P18-19页的图5.34和图5.35,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本区边缘的主要山脉和区内的主要山脉、柴达木盆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并观察它们的海拔高度。

2、比较青藏地区与前面所学的三个地区,说出本区气温有什么显著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想一想,为什么横断山区的等温线曲折?
4、过去青藏高原既没有公路有没有铁路,怎样运送进出高原的物资呢?
5、读图5.41,说出青藏高原的地势对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太阳辐射、河流及流向、地表形态、植被、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学生讨论、自学,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

五、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5.34和图5.35,回答1、
2、3的问题。

2、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

在高寒低氧的青藏高原上,牦牛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因而被称为“高原之舟”。

3、总结、归纳问题5的内容: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势很高,使得这里气温低,尤其是夏季是全国的低温中心;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度大,水汽很难以到达,比较干旱,形成特有的高寒气候。


4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归纳。

5、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老师提问:
青藏地区包括哪些省区?(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七、课堂作业:
1、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

2、青藏地区气温,降水,太阳辐射强度。

是青藏高原主要的交通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

3、的盐类资源的分布及蕴藏量居全国第一。

4、地热发电站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5、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修建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

6、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峡谷,是印度洋水汽北上的通道。

7、全国盐类资源最多的盆地是盆地。

被称为“日光城”的是。

8、青藏地区主要包括的省区是、、
;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9、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和地理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