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4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离线作业答案及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钢筋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钢筋课程设计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课程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包括钢筋的性能、强度计算、构造设计等等。

然而,单纯理论的学习无法真正培养出我们的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让我有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通过对工程参数的选择和计算,以及施工工艺的制定,进一步加深了对钢筋工程的理解。

其次,钢筋课程设计的过程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个小组,每个人都负责着不同的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课题的研究设计和报告撰写。

在小组会议中,大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互相学习、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过程,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团队中要学会倾听与尊重他人的观点,并能够合理地争取自己的意见。

这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了任务,还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为今后参与工程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钢筋课程设计还加强了我对工程实践细节的关注。

在课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并考虑到各类工程参数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严谨细致,注重每一个细节。

例如,在确定钢筋布置方案时,需要考虑到钢筋弯曲的问题,防止出现弯曲部位受力不均匀的情况。

这些细节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我们必须对每一个环节都严谨谨慎,注重细节。

最后,钢筋课程设计让我认识到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钢筋工程是土木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钢筋工程的设计原理、流程和方法,明白了工程设计的责任和重要性。

因此,我更加珍惜所学的知识,时刻保持对工程设计的敬畏之心,将来在实践中更加注重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出更加理想的工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领域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

在我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心得体会。

首先,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刚度。

混凝土可以承受大部分的压力,而钢筋则负责承担拉力。

钢筋与混凝土的组合使得结构具有优秀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能够有效地抵抗外部力的作用。

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被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简便,适用范围广泛。

相比于其他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比较简单,不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工人和设备。

在建筑材料方面,混凝土和钢筋都是常见的建筑材料,易于获取和加工。

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各种建筑类型和规模,无论是住宅、商业建筑还是大型公共设施。

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防火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部分可以有效地阻挡火势的蔓延,并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部分还能抵抗酸碱腐蚀和氧化,具有很好的耐久性,能够使用数十年甚至更久。

然而,在实践中我也意识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二次构件和节点的设计和施工问题。

二次构件和节点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由于构造复杂或施工不当,二次构件和节点会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从而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二次构件和节点的关注和专业性。

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长时间使用,其维护和保养工作尤为关键。

混凝土的保养需要控制水分和温度,防止开裂和龟裂现象的发生。

同时,定期检查和修复结构中的裂缝和腐蚀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优秀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很高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它的施工简便,适用范围广泛,并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然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这门课主要是讲解受弯构件(梁、板)、受压构件(柱子)、受扭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而这次课程设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一.题目的选取: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构件的配筋与计算,并且能进行配筋验算(配筋满足适筋梁的要求,不能是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配置),而课程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要基于课本,另一方面又要高于课本,根据我们专业的特点,我没有选取简单的构件设计,也没有选取复杂的高层或复杂体系的设计,而是选取了一种简单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

二.设计的思路与要求:软件编程综合实习已经告一段落,但在实习中我们收获颇多。

这是我们完成的第一个数据库系统,也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完善的系统。

这一过程,我们掌握到了软件开发的一系列步骤,这能应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去。

我相信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查阅《混凝土结构规范》、《荷载规范》计算结构上所施加的荷载;然后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内力计算以及配筋计算,同时用PKPM软件进行内力分析和同时自动生成配筋图;最后对手算和软件计算进行比较和调整。

要求学生上交:结构设计计算书一份:要求有封皮、目录、详细的计算内容;并在计算书里绘出相应的结构施工图。

紧张而又辛苦的几周的课程设计终于结束了。

当我们快要成为下达给我们“四工位专用机床”的任务的时候,想想老师最初给我们说的课程设计,因为开始的大意吧,没能在第一时间开始运做,所以使得我们在这最后的几周里真的是逼着,压着,强迫着才弄完,当然,完成后的喜悦那是没得说的,尽管这样的设计使的我们烦恼着、无奈着,但只要经过了过程,我们就能得到自己所需的,所以还是能够尽心尽力的完成的,尽管那路途是那样的曲折!设计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荷载的计算过程、内力的计算方法和配筋计算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对PKPM软件的学习,能熟练地掌握结构的建模和分析,更重要的是掌握有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分析完以后要把配筋图转到cad上,进行图形的摘取。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这一学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一次设计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的学习和实践,我收获了很多经验和知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课程设计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项目要求,设计一座多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在设计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设计的重要性。

一项好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方面。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我不能只关注于达到规范要求的最低标准,而要追求更高的目标,尽量提高结构的效益和质量。

其次,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结构的力学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项目中,我仔细学习了梁、柱、板和基础等部件的力学性能,并根据力学原理进行了计算和验证。

我发现,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构件尺寸的选择对于结构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我采用了一些优化的方法,如合理调整截面尺寸、采用合适的配筋等,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在进行设计时,要注重结构的施工性。

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力学性能,还要考虑到结构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要求。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结构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优化。

例如,在进行柱子的设计时,我考虑到了形式模板的设置和拆除,从而简化了施工程序和提高了施工效率。

另外,这次课程设计也加强了我对计算软件的使用能力。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我采用了一些专业的计算软件进行模拟和分析,如AutoCAD、ANSYS等。

这些软件为我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仿真功能,使我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施工过程。

通过使用这些软件,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

最后,这次课程设计也锻炼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进行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和挑战,例如如何确定结构的受力系统、如何满足各项设计要求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积极思考、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并最终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实习心得2000字,知道的请说下谢谢建筑施工实习总结参加生产实习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至2011年1月21日,实习地点是沃德梦想项目部。

主要跟施工员到现场参加实践。

工程简介:该工程1#楼总建筑面积40830m2,地下室2层建筑面积9876.08m2,地上分3个单元,建筑面积30953.56m2,其中一单元地上27层建筑高度79.90m,二单元地上18层建筑高度54.30m,三单元地上23层建筑高度68.70m。

结构类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层高为2.8米。

本工程抗震等级为6度抗震设防。

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92.0m。

2#楼总建筑面积22300.56m2,结构类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

下2层,地上25层。

实习内容:①了解项目的工程概况、民工配置、机械配置等情况;②看懂图纸后学会按图施工;③学会并掌握模板工程、钢筋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④学会并掌握砌体工程的施工技术及验收标准;⑤学会并掌握人工挖孔桩的的施工方法(定位、开挖、爆破、钢筋笼的吊放、打混凝土等);⑥学会施工组织和组织施工收获与体会:首先说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

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的一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

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

首先,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收获与感想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收获与感想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收获与感想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参加了一门名为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训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这门课程中的收获与感想。

在实训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它具有承载力强、耐久性好等特点。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原理、设计方法和相关规范。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荷载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结构设计,并且能够合理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和钢筋的布置,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使用一些专业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模拟和分析。

这些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且准确地进行结构的计算和设计。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对结构进行荷载分析、受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等,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

这些软件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增强了我的设计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在设计一个复杂的混凝土结构时,需要多个人共同合作,每个人负责不同的任务。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商和分工,如何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同学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这些技巧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团队合作非常重要。

通过这门实训课程,我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能、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的可行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实践的机会,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和责任。

设计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总的来说,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带给我了许多宝贵的收获与感想。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不仅掌握了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软件技巧,还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 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作为学习和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原理、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总结和分享我在此次课程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2. 课程设计背景此次课程设计的背景是一个三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需要考虑楼层的承载能力、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等因素,并满足相关的设计规范要求。

3. 设计过程3.1 结构布置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布置。

根据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和空间布局等因素,我选择了常见的框架结构,以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承载能力。

3.2 荷载计算在完成结构布置后,我进行了荷载计算。

根据设计规范,我考虑了楼层和屋面的自重、活载、风载和地震作用等荷载,并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3.3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确认结构安全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我使用了结构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了静力和动力分析,以评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抗震性能。

3.4 设计验算根据结构的荷载和分析结果,我进行了结构各部位的设计验算。

这包括了选取适当的断面尺寸、计算承载力和变形等方面。

3.5 详图设计最后,我根据设计验算结果进行了详图设计。

这包括了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布置和设计钢筋等。

4. 设计中的难点和挑战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是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设计。

由于住宅楼所在地的地震烈度较高,我需要结合地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验算。

其次是结构的构造布置和细部设计。

为了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我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布置和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经济性。

5. 心得体会通过这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加深了对设计规范、分析方法和验算原理的理解。

在设计过程中,我也学会了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

这些软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结构的行为和响应。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我大学期间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逐渐理解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课程设计的题目是设计一栋多层框架结构的建筑物,从建筑物的结构布局、荷载计算、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

通过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我了解了混凝土组成、钢筋的种类与使用、结构的受力性能等相关知识,掌握了结构荷载的计算方法和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

在设计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利用各种设计软件和工具进行结构分析和验算。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工程实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其次,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工程实践中的协作与沟通。

课程设计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工作分工,需要互相配合和协作。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主动与团队成员进行密切的合作,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在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使整个团队更加高效和协调。

同时,与团队成员的交流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通过课程设计,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深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深刻意识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应用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因此,我决定在毕业后进入相应的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和研究,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我大学期间非常有意义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

我相信这门课程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建设更加安全和可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做出贡献。

钢筋混凝土结构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心得体会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在课堂和实践中接触到了许多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知识,下面我将就自己的经验谈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学习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

在设计上,我了解到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功能和荷载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结构选型,并进行详细的计算和构造设计。

我明白了荷载分析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可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而在施工工艺方面,我学习了混凝土配合比的制定、浇筑、养护等过程。

我了解到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保证钢筋的正确布置和连接、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其次,我在实践中亲自参与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

通过实地考察和参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艺特点和施工难点。

例如,在实地测量时,我们对每一根钢筋的长度、直径、弯曲度等进行仔细的测量并记录,以确保钢筋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而在浇筑混凝土时,我们要控制好震动、密实程度和浇筑速度等参数,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同时,还要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防止出现开裂和脱离现象。

通过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工艺操作的细致和规范对于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最后,我认识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耐久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物中。

例如,高层建筑、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等,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它不仅可以满足建筑物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还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我了解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仅是一种工程学科,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涉及到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施工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深入理解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增强了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我认识到,作为建筑工程师,将来要承担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任务,必须加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和掌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大工14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作业答案精品文档10页

大工14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作业答案精品文档10页

网络教育学院《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题目:某某单层厂房单向板设计学习中心:江苏淮安淮阴奥鹏学习中心专业:土木工程年级: 2019年春季学号:学生:指导教师:1基本情况某某单层工业建筑的中间楼面详见图1-1“建筑平面图”。

中间楼面使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现在对其进行结构设计。

设计的内容: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全为240的承重砖墙,主梁端墙处:370mm×370mm壁柱;设置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400mm×400mm。

γ=;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3kN m25/楼面活荷载,单位是0.52kN m;/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2kN m;0.65/板底粉刷:2kN m。

0.40/混凝土:C30;钢筋:次梁及主梁受力筋用HRB335或HRB400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300或HRB335级钢筋。

图1-1 建筑平面图2 单向板结构设计2.1 板的设计2.1.1恒荷载标准值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8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kN/2m 10mm 厚大理石地面 0.01×28=0.28kN/2m20mm 板底混合砂浆抹灰 0.02×17=0.34kN/2m合计 2.62kN/2m 板的可变标准荷载值 3.5kN/2m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或者1.35,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为3.5kN/2m ,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

于是板的荷载总计算值①q=G γk g +ϕQ γkq =1.35×2.62+0.7×1.4×3.5=6.967kN/2m②q=G γk g +Q γk q =1.2×2.62+1.4×3.5=8.044kN/2m由于②>①,所以取②q=8.044kN/2m ,近似取q=8kN/2m图2-1 板的计算简图2.1.2内力计算及配筋:在表2-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 分别为:边跨中为1/11; 离端第二支座为-1/11;中跨中为1/16;中间支座为-1/14,则有 M1=-MB=1/11(g+q )l0 2=1/11×8.04×2.022=2.982KN ·m M2=M3=1/16(g+q )l0 2=1/16×8.04×2.002=2.01 KN ·m Mc=-1/14(g+q )l0 2=-1/14×8.04×2.002=-2.297KN ·m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b=1000mm ,混凝土C30,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为C=15mm ,板厚h=80mm ,h0=80-20=60mm ;α1=1.0,fc=14.3KN/mm2;HPB235,fy=210N/mm2。

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实训总结和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实训总结和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实训总结和心得体会第一篇: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实训总结和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实训总结和心得体会1、总结:经过两周建造实训的学习,我掌握了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工程包括三个主要的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

模板工程施工一般包括模板的分类、设计、加工制作、安装、验收和拆除;钢筋工程施工一般包括钢筋的分类及进场验收、加工制作、连接、验收;混凝土工程一般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及配料、拌合、运输、浇筑振捣(成型)、养护、验收。

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合理安排各工种施工的先后顺序,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同时应及时调整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非常期待参加这次工程建造实训课,虽然没有亲临施工现场的机会,但是我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的运用应该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即学以致用。

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东西,老师指引我们如何去学习钢筋混凝土工程,然后对于施工现场中常出现的问题给我们做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努力,为以后在实践工作中打下基础,在此,我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谢谢!第二篇:钢筋混凝土实训总结钢筋混凝土实训总结建筑工程技术 1131班何西刚结构施工图试图是建筑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一项综合技能训练,主要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图纸的识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建筑工程图纸的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掌握绘制和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和步骤。

最重要的是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一、实训的目的1、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柱、板的平法识图知识。

2、理解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掌握手工工具绘制结构施工图的方法、步骤和技巧。

3、掌握国家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4、熟悉绘制房屋工程图的有关规定,如:定位轴线、标高、索引符号与详图符号、指北针等。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引言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对于一个土木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在本学期的混凝土结构课程中,我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加深了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进行总结,并分享我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看法。

阶段一:基础知识学习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前期,我们对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阅读,我对混凝土的性质、材料特性以及混凝土强度的计算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应用了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柱子和梁。

在这个阶段,我学到了混凝土的各种性质参数,如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并了解了如何根据这些参数来进行结构设计。

我还学习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理,了解了水灰比、骨料的选择以及掺合料的作用等。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阶段二:课程设计实践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课程设计实践。

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设计对象,通过计算和分析,设计出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凝土结构。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首先进行了项目的现场考察,深入了解了工程背景和要求。

然后,我们进行了前期的结构分析,使用结构有限元软件对原有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变形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出了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与实际工程相关的知识。

例如,我了解了不同类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明白了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的加固措施。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先进的分析方法,如结构优化设计和抗震设计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不仅加深了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阶段三:心得体会通过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工程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工14春《钢筋混凝土结构》离线作业及答案

大工14春《钢筋混凝土结构》离线作业及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题目:某厂房单向板设计学习中心: 学 学1 基本情况本章需简单介绍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厂房的尺寸,板的布置情况等等内容。

2 单向板结构设计2.1 板的设计本节内容是根据已知的荷载条件对板进行配筋设计,按塑性理论进行计算。

2.2 次梁的设计本节内容是根据已知的荷载条件对次梁进行配筋设计,按塑性理论进行计算。

2.3 主梁的设计本节内容是根据已知的荷载条件对主梁进行配筋设计,按弹性理论进行设计。

3 心得体会为区分作业是否独立完成,请写些自己对本课程的想法或者学习心得。

字体大小宋体小四。

(本段在完成自己内容后删除。

)网络教育学院《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题目:某某厂房单向板设计学习中心:大连学习中心专业:土木工程年级: 2011年春季学号: 110001303313学生:杜峰指导教师:杨宁1 基本情况一、设计资料厂房。

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框架承重,外墙为370mm 砖砌承重。

采用单向板肋梁楼盖。

楼面做法:2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5mm 厚石灰砂浆抹灰。

荷载:永久荷载,包过梁、柱、板及构造层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253kN/m ,水泥砂浆容重203kN/m ,石灰砂浆容重173kN/m ,分项系数 1.2G γ=。

可变荷载,楼面均分布荷载为7.53kN/m ,分项系数 1.3K γ=。

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c f =14.32N/mm ,t f =1.432N/mm )钢筋 主梁、次梁采用HRB335级(y f =3002kN/m )钢筋,其它均用HPB300级3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主梁沿房屋的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是5.7m,次梁的跨度是4.8m 。

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

其间距是1.9m 。

楼盖的布置如图1所示。

根据构造要求,板厚取19008047.54040l h mm mm =≥≈=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4800480026640018121812ll h mm ===取h=400mm ,截面宽度取为b=200mm 。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课程设计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在理论方面,我学习了大量关于钢筋混凝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材料性能、结构力学原理和设计方法等。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方面,我通过参观工地、实验室实验等方式,了解了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和实际应用情况,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也更加具体和深入。

其次,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际应用。

在课程设计中,我通过模拟工程实践的过程,设计了一些实际工程项目,包括楼房、桥梁等。

通过这些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我更好地理解了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另外,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团队合作。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和同学们一起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了一个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践操作。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通过绘制设计图纸、进行计算等实践操作,加深了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但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最终成功完成了课程设计任务。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实际应用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经验和体会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大作业答案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大作业答案

钢筋混凝⼟结构课程设计⼤作业答案⽹络教育学院《钢筋混凝⼟结构课程设计》题⽬:XX⼚房单向板设计学习中⼼:专业:年级:学号:学⽣:指导教师:1 基本情况1.1概况(1)楼⾯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 k=10kN/m2。

(2)楼⾯做法:楼⾯⾯层⽤20mm厚⽔泥砂浆抹⾯(γ=20kN/m3),板底及梁⽤15mm厚⽯灰砂浆抹底(γ=17kN/m3)。

(3)材料:混凝⼟强度等级采⽤C30,主梁和次梁的纵向受⼒钢筋采⽤HRB400或HRB335,吊筋采⽤HRB335,其余均采⽤HPB235。

1.2楼盖梁格布置及截⾯尺⼨确定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9m,次梁的跨度为6.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3m。

楼盖结构的平⾯布置图如下图所⽰。

2 单向板结构设计2.1 板的设计(塑性理论)(1)、荷载计算恒荷载标准值222/255.017015.015/22508.080/4.02002.020mm m kN mm m kN mm m kN =?=?=?板底⽯灰砂浆:钢筋混凝⼟板:⽔泥砂浆⾯层:⼩计 2k N /m 655.2活荷载标准值: 210k N /m因为是⼯业建筑楼盖且楼⾯活荷载标准值⼤于2kN/m 0.4,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3.1,2222/2.16/186.16/133.110/186.32.1655.2m kN m kN g q m kN q m kN g ,近似取荷载总设计值:活荷载设计值:恒荷载设计值:=+=?==?=(2)、计算简图取1m 板宽作为计算单元,板的实际结构如图所⽰,由图可知:等跨连续板计算由表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板的弯矩设计值计算过程见表(4)配筋计算——正截⾯受弯承载⼒计算.210N/mm HPB235;N/mm 3.14,0.130,1000602080802210=====-=y c f f a C mm b mm h mm 钢筋,混凝⼟,,,板厚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其跨内2截⾯和⽀座C 截⾯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便,近似对钢筋⾯积折减20%。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第1篇: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已毕业的师兄那里了解到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用得最多的知识就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虽然做设计的要靠经验的积累,但是如果基本知识没有学好并且理解它你怎样去积累呢,所以学好它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下面我谈谈在上学期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跟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大家都知道混凝土结构课程一共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设计原理,主要是讨论一些基本构件,比如梁、板、柱等等。

这部分内容讨论材料的性能、计算原理、构件(如受弯,受剪、受压、受拉和受扭等构件)的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其本质现象并注意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给我一个最深的印象就是你在做每一道题时你都可以在课本找到相应的例子,不过如果你不去正确理解它而是照抄照搬的话十有八九你会出错。

结构设计要遵循规范来做,如果你不仔细考虑题目所给的条件去正确的2---以上是我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谨供大家参考!谢谢!同学2:“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它不像其他课程那么容易理解,它比较抽象。

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

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材料,其性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中有些理论是参照实验资料分析得出的结果,有些数值则是经验数值,而且混凝土结构也涉及到物理、化学、力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比较难的。

学习混凝土结构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设计便体现了这一点。

做课程设计时,必须首先熟悉书本的理论,同时还得对照《规范》正确的加以应用,才能作出一份优秀的设计。

在进行结构和构件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要满足安全要求,还要满足经济要求。

这就使得我们在构件的选型、计算、配4---产生兴趣。

先翻开书略略的看一下,了解一下他讲的是什么,然后去找一下那个方面的资料。

看一下报刊,看看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有趣的,新的资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课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原理、设计和施工技术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材料特性、结构构件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设计和施工的基本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具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2. 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能力。

3. 团队协作精神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鼓励学生以小组方式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际工程应用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1. 理论教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需要以教材为基础,讲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结构原理、设计方法、材料特性和结构构件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教学课程设计需要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程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3. 论文撰写课程设计需要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课程设计的难点和问题1.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这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建筑专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门技术课程,它涵盖了建筑领域中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建筑设计能力,帮助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经过一个学期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经验和感悟,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重视理论学习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

这个过程虽然可能会比较枯燥,但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掌握了混凝土的强度、抗震性、耐久性等基本知识后,才能够在实践中设计出合理的结构。

同时,理论学习也有助于我们开拓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从而更好地应对实践中的挑战。

二、注重实践训练理论知识的积累只是基础,要真正成为优秀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师,还需要进行充分的实践训练。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自己处理材料与构件的选择、不同场合下自己的设计理念等等,这将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混凝土工程中的各个和谐的元素和击中经验,较好地了解设计的优缺点和不足之处所在。

三、创新与灵活思考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忆和应用公式。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思考,创新思维,通过自己的创意与理念去设计更加合理、美观的混凝土建筑。

同时,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设计思路,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以保持设计水平的持续创新。

四、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项岗位精神和责任感很强的工程,它需要设计人员有高度的职业精神,努力工作并严谨认真地完成每一个环节。

我们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设计计算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与分析,确保设计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施工人员的沟通,确保施工过程的无缝连接,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只有如此,我们的设计才能够得到认可。

五、团队协作合作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

无论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在理论学习中,都需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并积极寻求各种务实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混凝土工程设计的团队协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教育学院《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题目:福鼎市星火高新园区小区住宅单向板设计学习中心:福建福鼎学院奥鹏学习中心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12学号:121174306631学生:江羽林指导教师:1基本情况1、工程概况福鼎市星火高新园区小区住宅,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住宅小区采用砖混结构,楼盖要求采用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墙厚370mm,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400⨯。

mm mm2、设计资料(1)楼板平面尺寸为19.833m m⨯,如下图所示:图2.1楼板平面图(2)楼盖做法详图及荷载图2.2楼盖做法详图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7kN/m2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kN/m3,板底及梁用20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底,γ=17kN/m3楼盖自重即为钢筋混凝土容重,γ=25KN/m3④恒载分项系数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3(因工业厂房楼盖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⑤材料选用混凝土:C25钢筋:梁中受力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235级。

2单向板结构设计2.1板的设计2.1.1荷载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8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0.08×25=2kN/m2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0.02×20=0.4kN/m220mm 厚混合砂浆天棚抹底0.02×17=0.34kN/m2小计2.74kN/m 2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7kN/m2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工业厂房楼盖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 2,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荷载总计算值:①q=G γk g +ϕQ γk q =1.2×2.74+0.7×1.3×7=9.658kN/m 2②q=G γk g +Q γk q =1.2×2.74+1.3×7=12.388kN/m2由于②>①,所以取②q=12.388kN/m 2,近似取q=12kN/m22.1.2计算简图次梁截面为200mm ×500mm ,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 ,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边跨0l =n l +h/2=2200-100-120+80/2=2020mm<1.025n l =2030mm ,取0l =2020mm 中间跨0l =n l =2200-200=2000mm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图2.5板计算简图2.1.3内力计算板厚h=100mm,次梁b×h=220mm×450mm计算跨度:边跨L 01=Ln+h/2=3000-120-220/2+100/2=2820mmL 01=Ln+a/2=3000-220/2-120+120/2=2830mm 选其中较小者L01=2820mm 中跨L02=Ln=3000-220=2780mm跨度差(L 01-L02)/L02=(2820-2780)/2780=1.4%<10%故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查表可知,板的弯矩系数m a 分别为: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1/14。

故1M =-B M =(g+q )20l /11=9.2×202.2/11=3.34kN ·mc M =-(g+q )201l /14=-9.2×20.2/14=-2.57kN ·m 3M =2M =(g+q )201l /16=9.2×20.2/16=2.25kN ·m这是对端区单向板而言的,对于中间区格单向板,其c M 和2M 应乘以0.8,cM =0.8×-2.57=-2.06kN ·m ;2M =0.8×2.25=1.80kN ·m 2.1.4配筋计算板的配筋计算只需按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强度计算,不需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取a=25,b=1000mm,h=100mm,h0=h-a=100-25=75mm fc=12.5N/mm 2,fy=210N/mm 2板的配筋计算表:表2-1板的配筋计算表截面1B 2或3C 弯矩设计值(kN·m)3.34-3.34 2.25-2.57s a =M /(1a c f b 20h )0.0650.0650.0440.050ξ=1-s2a -10.0670.0670.0450.051轴线①~②计算配筋(2mm )s A =ξb o h 1a c f /yf 273.7273.7183.9208.4⑤~⑥实际配筋(2mm )Φ8@160s A =314.0Φ8@160s A =314.0Φ6/8@160s A =246.0Φ6/8@160s A =246.0轴线②~⑤计算配筋(2mm )s A =ξb o h 1a c f /yf 273.7273.7147.1166.7实际配筋(2mm )Φ8@160s A =314.0Φ8@160s A =314.0Φ6/8@160s A =246.0Φ6/8@160s A =246.0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s A /bh=246/(1000×80)=0.308%,此值大于0.45t f /y f =0.45×1.43/210=0.306%,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

2.2次梁的设计2.2.1荷载永久荷载设计值板传来永久荷载 3.522×2.2=7.81kN/m次梁自重0.2×(0.5-0.08)×25×1.2=2.52kN/m 次梁粉刷0.02×(0.5-0.08)×2×17×1.2=0.34kN/m 小计g=10.67kN/m可变荷载设计值q=5.6×2.2=12.32kN/m 荷载总设计值g+q=22.99kN/m2.2.2计算简图次梁支承在主梁或墙上,其支座按不动铰支座考虑,次梁按多跨连续梁计算。

次梁所受荷载为板传来的荷载和自重,也是均布何在。

计算板传来的荷载时,取次梁相连跨度一半作为次梁的受荷宽度。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50mm 。

主梁截面为300mm ×650mm 。

计算跨度:边跨o l =n l +a/2=6600-120-300/2+240/2=6450mm<1.025n l =6488mm ,故取o l =6450mm 中间跨o l =n l =6600-300=6300mm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次梁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图2.6次梁计算简图2.2.3内力计算跨度差(L01-L02)/L02×100%=(6475-6350)/6350×100%=1.97%<10%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次梁弯矩计算表(M=αmbpL02)如表2-3表2-2次梁弯矩计算表截面边跨中第一支座中间跨中中间内支座αmb1/11-1/111/16-1/14L o(mm)6475647563506350M(kN/m)84.69-84.6956.00-64.00次梁简力计算表(V=αvbpLn)如图2-4表2-3次梁简力计算表截面A R B L B R C L C Rαvb0.450.600.550.550.55L n(mm)63556355635063506350 V(kN)63.5584.7377.6177.6177.61 2.2.4配筋计算次梁应根据所求的内力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的配筋计算。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考虑,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考虑;在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当荷载、跨度较小时,一般仅配置箍筋。

否则,还需设置弯起钢筋。

(1)次梁正截面抗弯计算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为边跨bf'=L01/3=6475/3=2158mm<b+Sn=220+(3000-120-125)=2975mm 中跨bf'=L02/3=6350/3=2117mm<b+Sn=220+2780=3000mmhf'=100mm,h=450mm,a=35mm,h0=450-35=415mmfc bf'hf'(h0-hf'/2)=12.5×2117×100×(415-100/2)×10-6=965.88kN·m γdM=1.2×84.69=101.63kN·mfc bf'hf'(h0-hf'/2)>γdM,故次梁跨中截面均按第一类T形截面计算,支座处按矩形截面计算。

b=220mm fc=12.5N/mm2fy=310N/mm2正截面抗弯计算表:表2-4正截面抗弯计算表截面边跨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M(kN·m)84.69-84.6956.00-64.00b(mm)21582202117220αs=r d M/(f c bh02)0.0220.2150.0150.162ζ0.0220.2450.0150.178A s=f c b f'ζh0/f y794902509763配筋3Φ184Φ182Φ183Φ18实配面积(mm2)7631018509763其中ζ=x/h0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条件。

(2)次梁斜截面抗剪配筋计算hw/b=(h0-hf')/b=(415-100)/220=1.432<41/γd(0.25fcbh0)=1/1.2×0.25×12.5×220×415=237.76kN>Vmax=84.73kN 满足截面尺寸要求。

斜截面抗剪计算表:表2-5斜截面抗剪计算表截面A R B L B R C L C RV(kN)63.5584.7377.6177.6177.61r d V(kN)76.26101.6893.1393.1393.13V c =0.07f c bh 079.8979.8979.8979.8979.89配筋方法构造配筋计算配筋计算配筋计算配筋计算配筋初选A s 双肢φ6A sv (mm 2)56.6S(mm)214283466466466S max 300200200200200ρsvmin 0.12%实际配筋双肢φ6@200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 均小于0.35;s A /bh=421.1/(200×500)=0.42%,此值大于0.45t f /y f =0.45×1.43/300=0.21%,满足最小配筋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