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3修正)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3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6.30•【字号】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施行日期】2023.06.30•【效力等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3年2月4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13年9月27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3年10月30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公布施行2020年1月20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2020年7月31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2020年8月2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公布施行2022年12月14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修正2023年5月31日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2023年6月30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公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筑牢黄河、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自治州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自治州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省人民政府制定实施的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项目建设、执法监管中,不得变通突破、降低标准。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实施义务教育法条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实施义务教育法条例【发布部门】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1999.12.05【实施日期】1999.12.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实施义务教育法条例(1999年3月30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9年12月5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甘肃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结合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基础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州实施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分片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有步骤地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第三条自治州、县(市)、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辖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自治州承担实施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为:自治州、县(市)、乡(镇)三级人民政府设置或者批准设置(包括企业和各类民办)的村学、完全小学、九年制学校、独立初中、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完全中学等。
第五条各县(市)、乡(镇)的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由县人民政府负责,按标准自查验收后,报请自治州人民政府审验。
达到标准后报请省人民政府验收。
第二章就学第六条自治州、县(市)、乡(镇)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向全社会大力宣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治教,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第七条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凡年满六周岁(或七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都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边远牧区儿童入学年龄可放宽到八周岁。
第八条乡(镇)教委或其授权的学区要在新学年开学半月前,将辖区内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入学通知书发给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父母或监护人必须送子女入学,并严禁中途辍学。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实施办法(2013年6月20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保障自治州国家行政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州的贯彻和执行。
第三条自治州人民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从本州实际出发,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自治州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条自治州人民政府根据州人大常委会决议,草拟立法规划和单行条例草案,不断健全完善自治条例配套制度。
自治州行政机关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根据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五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实行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对重大事项应当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第六条自治州各级行政机关在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和指示时,如有不适合本州实际情况的,应当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经州人民政府按有关程序报请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第七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丰富民主形式,完善管理措施,强化社会监督。
加强农牧村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改善基层工作环境,逐步提高农牧村干部养老补贴待遇。
第二章经济建设第八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充分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推进产业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
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把自治州建成高原绿色生态经济强州。
第九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大力发展高原绿色食品、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矿产建材、民族用品和中藏药材等特色产业,建立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完善投资优惠和奖励政策,对确定的重点扶持类产业和项目,在土地、金融、财政等方面予以倾斜照顾。
甘肃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甘肃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8.09.20•【字号】•【施行日期】1988.09.2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甘肃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1988年9月20日甘肃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自治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省、市、州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及各有关部门(以下简称上级国家机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必须严格执行自治法,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从实际出发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努力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文化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上级国家机关有关民族自治地方的决议、决定、命令或指示,要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若有不适合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上级国家机关在改革中要本着放权让利的精神,对过去在民族自治地方采取的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措施,应继续实行、不断完善。
第三条上级国家机关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智力投资等方面对民族自治地方给予支持。
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应当高于全省平均投资水平。
省级国家机关要保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正常投资,同时每年从中央拨给我省的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中,划出不少于百分之三十的资金,同省财政筹集的支援民族自治地方的资金,一并作为开发基金用于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文化事业。
第四条上级国家机关要保障自治州的自治机关行使下设区、县的市的经济计划管理权限;自治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省计划内地、州、市、名下单列,并行使县级市的管理权限。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根据自已的物力、财力和其它具体条件,自主地安排地方基本建设项目。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条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8.06.27•【字号】•【施行日期】2018.06.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条例2000年4月22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01年3月30日甘肃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2001年5月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公布实施,2011年11月15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修订,2012年9月28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2012年10月19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公布施行,2018年1月9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修订,2018年5月31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2018年6月2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公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甘肃省旅游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资源保护开发、规划编制、产业促进、公共服务、经营服务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自治州发展旅游业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和行业自律的原则,强化规划指导、资源统筹、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旅游市场环境。
第四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民俗风情、高原生态、红色旅游、宗教文化,推行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9.09.27•【字号】•【施行日期】1989.09.27•【效力等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1989年8月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9年9月27日甘肃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自治机关第三章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第四章经济建设第五章财政金融管理第六章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第七章民族关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甘肃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结合本州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是甘肃省管辖区域内甘南地区藏族人民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
自治州辖夏河县、卓尼县、迭部县、舟曲县、玛曲县、碌曲县、临潭县。
自治州的辖区和边界受法律保护,如有变动须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
自治州的首府设在合作。
第三条自治州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自治州人民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行使下设区、县的市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行使自治权。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四条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州的遵守和执行。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要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下达的各项任务。
第五条自治州的自治机关遵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等事业,把甘南建设成为民主团结,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的自治地方。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58.09.11•【字号】•【施行日期】1958.09.11•【效力等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8年9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一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第三章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第四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五节制定。
第二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是自治州的自治机关,是地方国家机关。
第三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中,各有关民族都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和人员。
第二章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第六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依照选举法的规定。
第七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两年。
第八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在自治州内行使下列职权:(一)保证法律、法令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二)根据宪法规定的权限,依照自治州的特点,制定自治州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请省人民委员会转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三)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四)规划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公共事业、优抚工作和救济工作;(五)依照法律规定的自治州财政权限,审查和批准预算和决算;(六)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决定组织人民武装警察;(七)选举自治州州长、副州长和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委员;(八)选举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九)选举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听取和审查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和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十一)改变或者撤销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和命令;(十二)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和各县人民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和命令;(十三)保护公共财产,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十四)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保证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加强民族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与合作。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2020修正)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2020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8.27•【字号】•【施行日期】2020.08.27•【效力等级】自治州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城市环境保护正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2020修正)(2018年1月9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18年5月31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2018年6月2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公布施行2020年4月29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正通过2020年7月31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2020年8月2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公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治理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城乡环境卫生,营造良好的城乡宜居环境和旅游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甘肃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是指对城镇和乡村的环境卫生、容貌秩序、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绿化生态等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活动。
第四条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公众参与、统筹推进的原则。
第五条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总体规划,确定治理目标,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建立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
州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
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镇供热用热条例
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镇供热用热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8.25•【字号】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施行日期】2021.09.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镇供热用热条例》2021年4月27日经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21年7月28日已由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8月25日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镇供热用热条例(2021年4月2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21年7月28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2021年8月25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公布施行)第一条为了规范城镇供热用热行为,保障安全稳定供热,维护供热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州行政区域内从事城镇供热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用热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单位、个人,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镇供热用热应当坚持政府负责、民生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障安全、规范用热、节能环保的原则。
在保障供热质量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供热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运营。
第四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城镇供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供热保障体系和供热用热管理协调机制,提高供热保障能力,加强供热基础设施建设。
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编制本行政区域供热专项规划,合理确定集中供热、区域供热、分散供热的范围,统筹安排热源建设和管网布局。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防火条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防火条例正文:----------------------------------------------------------------------------------------------------------------------------------------------------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防火条例(1996年4月11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7年11月25日甘肃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草原防火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国务院《草原防火条例》、《甘肃省实施草原法细则》、《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管理办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草原(包括草山、草地)火灾预防的扑救。
第三条预防和扑救草原火灾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草原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经常性的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公民的防火意识。
鼓励和支持草原防火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防火、灭火技术。
第四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畜(农)牧行政部门主管其行政区域内草原防火工作,乡人民政府负责本乡行政区域内的草原防火工作。
自治州和各县、市、乡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草原防火工作的领导,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部门、单位领导责任制。
第五条草原和森林交界或相间的县、市、乡,应当建立防火工作联防制度,确定联防区域,制定联防措施,做好联防区域内的防火工作。
第六条自治州各级草原防火主管部门的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草原防火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二)制定草原防火规划、预案,检查草原防火设施建设;(三)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配合有关单位调查处理火灾案件。
第二章草原火灾的预防第七条自治州草原防火期为每年十月至第二年五月。
县、市、乡人民政府在草原防火期内出现高温、干旱、大风等风险天气时,应划定草原防火管制区,规定草原防火管制期,并有权对进入草原的车辆和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9年1月18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19年5月31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2019年6月2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公布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章草原、森林、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水电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旅游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第六章城镇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自治州境内洮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流域自然资源,促进流域内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洮河流域,是指碌曲县、夏河县、合作市、卓尼县、临潭县五县(市)行政区划内的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汇水区域。
洮河流域生态环境,是指流域内的河流、森林、草原、湿地、湖泊、野生动植物资源和与生态环境联系紧密的大气、土地、矿藏、自然遗迹等自然因素的总和。
第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洮河流域内从事开发建设、生产生活、旅游观光、科学文化研究等活动的,以及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监督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实施办法(2013年6月20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保障自治州国家行政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州的贯彻和执行。
第三条自治州人民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从本州实际出发,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自治州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条自治州人民政府根据州人大常委会决议,草拟立法规划和单行条例草案,不断健全完善自治条例配套制度。
自治州行政机关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根据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五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实行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对重大事项应当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第六条自治州各级行政机关在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和指示时,如有不适合本州实际情况的,应当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经州人民政府按有关程序报请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第七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丰富民主形式,完善管理措施,强化社会监督。
加强农牧村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改善基层工作环境,逐步提高农牧村干部养老补贴待遇。
第二章经济建设第八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充分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推进产业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
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把自治州建成高原绿色生态经济强州。
第九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大力发展高原绿色食品、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矿产建材、民族用品和中藏药材等特色产业,建立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完善投资优惠和奖励政策,对确定的重点扶持类产业和项目,在土地、金融、财政等方面予以倾斜照顾。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法规类别】治安管理【批准部门】8;826;82601;【批准日期】2004.11.26【发布部门】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4.12.30【实施日期】2004.12.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关于公布实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的公告(2004年12月30日自治州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已经2004年4月12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4年11月26日甘肃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
现予公布,自2004年12月30日起施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2004年12月30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2004年4月12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4年11月26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全自治州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自治州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公共活动场所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
第三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文化的、教育的、民间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
第四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实行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工作与群防群治路线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
第五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打击危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活动;(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三)严格治安行政管理,查处各类治安违法行为,加强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四)积极开展治安防范工作,排查、调解、疏导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五)适时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活动;(六)加强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和法制教育。
甘南藏族自治州住宅物业管理条例
甘南藏族自治州住宅物业管理条例(2022年6月29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22年9月23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2022年10月25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公布)第一条为了规范住宅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人的合法权益,建设和谐宜居社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州行政区域内住宅物业管理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住宅物业管理,是指业主依法选聘物业服务人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业主通过自行管理的方式,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环境卫生及相关公共秩序进行管理维护,对业主提供相关生活服务的活动。
法律、法规对住宅物业管理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三条自治州住宅物业管理坚持党建引领、政府监管、街道(乡镇)负责、业主自治的原则。
第四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把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将物业监督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工作机制;(二)负责组织、指导业主大会成立和业主委员会选举、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三)配合物业主管部门开展住宅物业承接查验,指导、监督物业服务项目移交和接管;(四)指导、监督物业服务人依法履行义务;(五)依法调处物业管理纠纷;(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住宅物业的监督管理。
自治州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履行以下职(一)贯彻、执行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二)指导、监督建筑物维修资金交存、管理、清缴和使用;(三)指导县(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辖区内物业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四)指导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开展工作;(五)建立自治州统一的物业管理监管与服务信息平台;(六)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寺保护与管理条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寺保护与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1.07.01•【字号】•【施行日期】2011.07.01•【效力等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寺保护与管理条例(2010年1月20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2011年5月31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批准2011年6月29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2011年7月1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拉卜楞寺的保护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拉卜楞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寺院从事保护、管理、宗教、旅游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拉卜楞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图书馆(藏经楼)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寺院的总体保护与管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第四条自治州和夏河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保护寺院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寺院、僧众的合法权益;寺院应当接受当地政府管理;僧人应当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五条寺院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由自治州和夏河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纳入自治州和夏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保护与管理措施,统筹安排保护与管理经费。
第六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当地人民政府的宗教、文物、旅游、公安、消防和环保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寺院宗教活动、文物保护、旅游服务、治安管理、消防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也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寺院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条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条例正文:----------------------------------------------------------------------------------------------------------------------------------------------------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条例(2013年2月4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13年9月27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3年10月30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公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牧村公路管理养护,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农牧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保障农牧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甘肃省农村公路条例》、《甘肃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自治州行政区域内按照国家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及其所属的桥梁、涵洞、渡口、隧道等构造物以及沿线附属设施的管理养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牧村公路管理养护是指农牧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小修保养)、养护工程(中修、大修、改建)、应急抢险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农牧村公路的管理养护以县(市)为主,乡(镇)村配合,实行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理养护责任体制,并相应成立农牧村公路路政执法管理机构和乡(镇)管养站。
第五条农牧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受法律保护,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非法占用,不得妨碍养护施工作业。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农牧村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禁止在农牧村公路上非法设卡、收费;有权检举和控告损坏或非法占用农牧村公路、公路用地、附属设施以及其他影响农牧村公路安全的违法行为。
第二章管理养护职责第六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牧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领导,并将农牧村公路管理养护及养护资金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正文:----------------------------------------------------------------------------------------------------------------------------------------------------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2000年4月22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01年3月30日甘肃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促进本州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保护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在本州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州各级人民政府应统筹规划,制定优惠政策,改善经营环境,引导开拓市场,大力扶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生产,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扶持、帮助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在发展当地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各级人民政府应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五条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干预、侵犯。
第六条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下列权利:(一)自有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二)有登记名称专用权和知识产权;(三)有核准范围内的自主生产、经营权;(四)依法行使劳动用工权;(五)国家实行价格监审商品外的商品自主定价权;(六)有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权;(七)依法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有获准使用期限内的收益权、继承权、抵押权、租赁权和转让权;(八)投资兴办合资、合作企业及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权;(九)依法取得进出口权;(十)决定税后利润分配权;(十一)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之外的收费、罚款、强行推销商品、摊派的拒绝权;(十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甘南藏族自治州城乡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
甘南藏族自治州城乡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12.24•【字号】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5号)•【施行日期】2020.12.24•【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5号)《甘南藏族自治州城乡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2020年8月27日经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20年12月3日已由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12月24日甘南藏族自治州城乡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2020年8月2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20年12月3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20年12月24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公布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源保护第三章水质监测第四章供水设施运行安全保障第五章供水与用水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水质监测、供水设施运行安全保障、供水用水安全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乡饮用水安全坚持保护水源与水质保障相结合、保证水量供应与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保障水量稳定和水质安全。
第四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安全保障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本)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本)(2000年4月22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2001年3月30日甘肃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 2011年11月15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修订 2012年9月28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 2012年10月19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大力实施旅游兴州战略,保护、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及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甘肃省旅游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旅游规划编制、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管理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及相关的管理与监督,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开发草原风光、绿色峡谷、民俗风情、红色旅游、宗教文化、生态旅游,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点)。
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第四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旅游景区(点)建设,并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旅游救援体系,制定重大旅游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旅游景区(点)实行属地化管理,按照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跨行政区域的旅游景区(点)由自治州人民政府明确管理主体。
第六条建立宣传、文体、广电、旅游部门联动机制,组织旅游企业参与开展联合营销。
第七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综合协调、行业指导、公共服务和监管工作。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执法机构,负责受理本行政区域内旅游质量投诉,查处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违法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实施办法(2013年6月20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保障自治州国家行政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州的贯彻和执行。
第三条自治州人民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从本州实际出发,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自治州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条自治州人民政府根据州人大常委会决议,草拟立法规划和单行条例草案,不断健全完善自治条例配套制度。
自治州行政机关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根据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五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实行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对重大事项应当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第六条自治州各级行政机关在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和指示时,如有不适合本州实际情况的,应当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经州人民政府按有关程序报请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第七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丰富民主形式,完善管理措施,强化社会监督。
加强农牧村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改善基层工作环境,逐步提高农牧村干部养老补贴待遇。
第二章经济建设第八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充分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推进产业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
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把自治州建成高原绿色生态经济强州。
第九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大力发展高原绿色食品、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矿产建材、民族用品和中藏药材等特色产业,建立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完善投资优惠和奖励政策,对确定的重点扶持类产业和项目,在土地、金融、财政等方面予以倾斜照顾。
第十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实施农牧互补战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推进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建设,加快畜牧业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
加强特有畜种资源保护和畜禽品种改良。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种植业和现代设施农业,重点推进优质青稞、高产油菜、中藏药材和高原夏菜等现代种植业生产基地建设。
第十一条州、县市人民政府推动发展农牧业产业保险,建立健全农牧业保险费补贴制度,提高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牧业抗风险能力。
积极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十二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稳定和完善农牧村土地草场承包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允许农牧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建立农牧村土地草场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开展土地草场承包纠纷仲裁工作。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机制,依法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制止土地撂荒行为。
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将农用地用于非农建设。
完善基本农田的生产设施,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十四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常规免疫和强制免疫相结合。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国家规定的动物重大疫病,实行强制免疫。
常规防疫与强制防疫所需疫苗、反应治疗和死亡补偿等经费由州、县市财政承担。
第十五条自治州人民政府大力推进森林工程建设,发展森林旅游、经济林果、高原花卉、林下种植养殖和林产品加工等林业产业。
安排林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苗圃建设、种苗补助、科技推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
育林基金和森林植被恢复费全额用于林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
第十六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着力抓好连片开发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社会扶贫、移民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
加大农牧民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劳务性收入。
州、县市人民政府对边远特困乡村和重灾地区,应当加大扶贫开发资金的投入,实施特殊的扶持政策。
第十七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加快工业发展,走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推进经济循环园区建设,对进入园区开发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优惠。
第十八条自治州人民政府依法规范水电产业发展,积极论证开发风能、太阳能,实施电气化、户用沼气工程,形成水电为主、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产业。
第十九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落实旅游兴州战略,大力开发以草原湿地、森林峡谷、民俗风情、红色旅游、宗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第二十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州内外企业、客商投资开发旅游项目和开展旅游产业的区域合作。
支持发展“农(牧)家乐”等乡村文化旅游,鼓励和扶持民间生产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和风味食品。
第二十一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快发展民族用品加工业,重点扶持发展民族特需用品、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逐步形成地方特色产业。
第二十二条州、县市人民政府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
州、县市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第二十三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外经贸往来,推进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州内注册的外贸出口企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后,按出口额度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第二十四条州、县市人民政府制定完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搭建物流产业投资建设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和发展一批物流项目。
合理布局城乡商业网点,在中心城镇培育区域性核心商业圈和一批特色商业街。
着力引进知名商业企业,发展一批民族贸易企业,优化流通结构,提升流通业态。
民族、财政、金融、税务部门积极落实民族贸易与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扶持民族贸易和特需商品的生产。
第二十五条州、县市人民政府完善建设用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
对经营性用地出让一律实行“招、拍、挂”。
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开垦费除上缴中央财政以外的部分,全额用于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
第二十六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做到科学规划,统筹建设,规范管理,协调发展。
加快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注重功能配套,体现地方特色,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城镇和农村特色集镇的建设和管理,统筹兼顾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提高城镇的综合功能。
在编制和修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规划时,应体现当地自然、历史、人文和民族特色。
城镇绿化、环卫、市政等基础设施应与城镇建设同规划、同设计、同施工,并应由相关管理部门参与审查和验收。
州、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强化规划的法律法规宣传,完善规划执法体制,严格城镇规划执法,严厉打击违法占地及违法建筑行为。
自治州人民政府积极争取上级国家机关在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城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优先安排。
第二十七条州、县市人民政府强化城镇建设用地储备和整治,根据城市化进程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出让规模。
科学确定城市发展进度,适时推进城市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和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重点抓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大供应量,使更多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得到改善。
第二十八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快通讯和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区电线下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不断扩大通讯和广播电视信号覆盖面,进一步推进农牧村电影放映工程。
第二十九条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设立价格调节基金,加强价格调控,稳定市场。
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强化质量监督,维护竞争秩序,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和完善铁路、民航、水运、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等建设规划,积极争取上级交通建设投入,形成以公路、铁路、空运、水运协调发展的现代交通网络。
加强省际间连接道路、农牧村道路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面等级。
逐步理顺农牧村道路养护管理体制,加强农牧村道路日常性和预防性养护。
州、县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加大向上争资力度,负责统筹安排国家专项补助和地方财政专项补助等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指导本辖区农牧村道路管理养护工作。
第三章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第三十一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建设生态甘南。
第三十二条州、县市人民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在开发资源和建设项目时,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
第三十三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依法加强自然保护区及天然林的保护和管理。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集体林承包工作,争取并落实林业生态保护补偿经费。
加强林政管理,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严禁非法运输和加工木材的行为;强化森林防火工作,依法查处野外用火特别是林区和林地边缘用火行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依法查处非法狩猎行为。
第三十四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推进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建立科学合理的草原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和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天然草场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开展草原“三化”、毒害草、鼠虫害综合治理工作,加强高原原生植被的保护。
第三十五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水资源。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支持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法、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水资源。
改革水资源管理方式,凡利用自治州境内水资源的开发项目,由自治州人民政府水务水电行政部门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并依法征收境内水资源开发项目的水资源费。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管理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规划,指导开发建设项目业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依法监督方案的实施。
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规费。
依法征收的水土保持规费专项用于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科研、水土流失监测等。
第三十六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管理,科学、合理、优先利用矿产资源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