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儒家哲学

合集下载

国学第七课

国学第七课

国学第七课国学第七课: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一生被称为“圣人之事业”,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孔子的主要思想体现了“仁者爱人”的理念,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心,强调礼义道德的重要性,并强调个人修养和忠诚于社会的责任。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主张通过道德教化来达到社会和谐和个人完善。

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包括仁、义、礼、智等,这些概念在中国社会中长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孔子认为,仁包括对人类的关心、尊重和关爱,同时也包括与人相处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孔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以仁为本,社会将充满和谐与和平。

义也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孔子强调个人应当遵循道义,履行自己的社会和个人责任。

他认为,人们应该遵循正义的道德准则,以确保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礼是儒家思想中的第三个核心概念。

孔子认为,礼仪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手段。

他认为,通过遵守礼仪,人们能够改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并实现自身的道德完善。

孔子的智慧也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智慧涉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正确的实践方法。

孔子教育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并强调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认为,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人们才能达到智慧的境界。

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甚至亚洲其他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官方哲学,对社会稳定和个人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中国,儒家思想仍然在教育和社会伦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他的思想强调了仁爱和忠诚等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传承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传承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传承一、引言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及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影响至今。

本文将探讨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传承,并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进行分析。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1. 仁爱:孔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他的思想中,仁爱被视为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仁爱,即对他人的关怀和善意。

2. 入世立命:孔子主张个体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并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他认为通过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个人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

3. 礼制: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

孔子认为通过遵循礼制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并培养人们正确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三、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传承历程1. 孔子时期:孔子本人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围绕着仁爱、礼制和教育展开。

他的学生们继承了他的思想,并成为他的传承者。

2. 两汉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 ruling class的主要思想,他们把孔子的教育思想与他们的统治结合起来,形成了德治的政策。

3.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士人的标志。

他们通过儒家的教育理念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4. 近现代: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儒家思想曾被封杀和批评。

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儒家思想再次得到重视,并且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依据。

四、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1. 教育:孔子的教育思想贯穿于中国的传统教育中。

儒家思想注重德育,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这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2. 领导力:儒家思想可以提供合适的原则和价值观给现代的领导者。

通过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公正和刚直的观念,领导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获得群众的支持。

3. 社会和谐:儒家思想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尊重。

这种价值观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团结,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孔子与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哲学的奠基人

孔子与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哲学的奠基人

孔子与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哲学的奠基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史悠久,其中最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之一就是儒家思想。

而儒家思想的奠基人正是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生活在中国春秋时期末期,是大家族子弟,出身贵族。

孔子创立了一套广泛影响后世的思想体系,被后世誉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是仁。

孔子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仁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倡导“仁爱”、“和谐”、“中庸”的理念。

孔子认为在实践中维持和谐关系的道德中,个人必须尊重他人,并且具有高尚的品德。

他主张通过学习来强化个人修养和提升道德水平。

孔子提出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达各种学问,以培养品德和实践能力。

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

他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爱。

他强调孝道,主张子女对父母要有敬心、孝心,同时也注重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社会关系中,孔子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和朋友之间应该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出了君主政治的理论。

他认为君主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以身作则,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信任。

他主张君主要依靠德行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以权力和武力来维持统治。

孔子认为,政治领导者应该遵循道德准则,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尽力为人民谋福利,并且倡导民主和良好的治理。

孔子的影响力和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持续至今。

自孔子时代以来,儒家思想一直被奉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代表。

在中国历史上的多个朝代,儒家思想都被当做国家的正统思想,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道德和思想指导人们在人际关系、教育、政治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对自身的修行和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来说,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奠基人,创立了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谐和中庸的理念,同时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

孔子与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与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与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孔子,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世界文化史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孔子虽然已经离世两千多年,但他的思想和学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探究孔子与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一、孔子的生平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是鲁国人。

他的父亲是鲁国官员,但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母亲丁氏是一个勤劳贤淑的妇女,她抚养孔子长大,培养了他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

孔子17岁离家游学,先后拜访了吴、越、陈、蔡等国,学习了各种知识和技能。

他曾经做过工匠、牧羊人、书生等职业,但一直怀揣着教育人民的理想。

公元前484年,孔子回到鲁国,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教育事业。

他曾经担任过鲁国官员和军师,但由于君主的反复无常和腐败无能,他多次被迫流亡他乡。

在漫长的流亡岁月中,他终于完成了《春秋》的编纂工作,并用自己的思想体系与道德准则影响了整个儒家学派的发展。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3岁。

他在世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和荣誉,但他死后迅速成为神圣的人物,被尊为“至圣先师”。

二、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支,它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1. 仁爱思想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强调人的内心要有一种仁爱之心,要立身处世、做事为人要有道德的准则,要善良、柔软并有强大的正义感。

儒家思想强调“仁”是人能够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

2. 尊重传统儒家思想认为人必须尊重传统和崇尚古代圣人的思想,这些思想体系已经经过了世代考验,是最好的智慧所在。

孔子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的这种态度好像是在推崇先人的智慧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并且这些智慧是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学习才能真正理解的。

3. 尊重礼仪儒家思想强调要尊重礼仪,讲究人与人之间的正式礼貌和文化礼节。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和儒家学说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中华文明,最早起源于商代,商代文明源于孔子,其学说以《论语》为核心,有“仁”、“义”、“智”和“信”的理念。

孔子的文化思想,融合古代道家、儒家、法家和其他学说,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

孔子的生平被描述为“子非我言,孰能知之”,他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担任过卫国君主,后受失败和政治纷争的影响,改行学习和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学说,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之一。

孔子既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又是中国哲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他的主要著作有《诗经》、《春秋》、《庄子》和《论语》。

其中《论语》提出的“仁”、“义”、“智”和“信”,成为儒家礼仪、政治治理和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内容。

儒家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流,受孔子思想影响,又发展出其他独特的学说,如墨子学说、荀子《政治学》、孟子《滕文公论》等,以及孙子《兵法》、吕思勉先生《礼记》、汉代王阳明《内经》等,影响比较广泛。

从儒家学说的内容上来看,以“仁”为核心,儒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认为“仁”是最高的政治理念,也是一种心态,把仁义礼智信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

据统计,在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代中国哲学思想中,儒家学说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当今的中国,孔子的思想仍然被广泛接受,被称为“国礼”,被认为是行为准则的最高榜样。

孔子的思想被很多人所推崇,他认为,道德价值是“以德善人”,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强调仁义礼智信,正是培养教育之大本,得以连续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治大国”、“治世界”等思想,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古代,孔子的思想影响甚广,乃至影响至今天,是中华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有过宝贵贡献。

儒家学说也为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从《论语》到《学苑杂志》,从“仁”到“礼”,从“义”到“智”,从“信”到“爱”,指引着中国人民在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道路上的前进。

孔子与中国的儒家思想传统

孔子与中国的儒家思想传统

孔子与中国的儒家思想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孔子则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孔子通过他的思想和教导对中国社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孔子与中国的儒家思想传统的关系,并梳理其核心理念和主要内容。

一、孔子: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原名孔丘,公元前551年出生于中国鲁国。

他对儒家思想的贡献被后人奉为经典,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学说主要围绕社会伦理、政治和教育展开,他提出了许多为后世所推崇的思想,如仁、礼、孝、忠等。

这些思想构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1. 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准则。

孔子认为,人类应该以仁为出发点,关注他人的需要与利益。

他认为,通过持续的学习和修养,个体可以培养出仁的品质,从而达到道德境界的提升。

2. 礼:在孔子看来,礼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基石。

他强调人们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礼仪的实践不仅仅是简单的规矩和仪式,而是一种内外修养的表征。

3. 孝:孔子非常强调家庭伦理,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一种人类最重要的美德。

他主张子女应该尽忠尽孝地照顾父母,这也是传统中国家庭价值观念的基础。

4. 忠:忠是另一个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孔子强调人们应该忠诚于国家和社会,并且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

他认为,个体的成功和幸福与忠诚紧密相连。

三、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孔子的思想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1. 社会秩序:儒家思想强调了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道德和教育的引导,社会可以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使人们能够和平地共存。

2. 教育体制: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产生了长期影响。

孔子提倡“教育无年龄界限”,鼓励不分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和其他学生一起接受教育。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怎样的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怎样的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怎样的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许多经典的思想流派,其中儒家思想是其中最重要和最深远的一个。

儒家思想是在先秦时期形成的,引导了中国近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

而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孔子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本文将从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等方面来探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特点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成就和影响兴于细微之处、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儒家思想更是以其人性本善、重视教育、崇尚道德的特点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思想最为独特的特点是:注重人际关系、节制情感,崇尚勤勉、谦虚、诚信、忠诚等美德,强调教育、自我修养,思想深邃、理论体系完整、道德化学理论独树一帜。

二、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孔子的主要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他们被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标志和重要的文化遗产。

孔子不仅在自己的时代就受到了众人的推崇和尊敬,更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中被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和不可忽视的,儒家思想被作为中国固有文化的中心,承载着人们的文化传承和思想探究。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不断被发扬光大和丰富多彩,先后出现了程颢、程颐、朱熹、邵雍、王阳明等一批批优秀的儒家学者。

他们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国的思想界也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评价和探讨。

如清末维新派要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儒家思想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用西方学问来拓宽中国的视野;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儒家学派则试图将儒家思想和现代科学和人文思潮整合,提出了“新儒家”、“中国化西学”等思想。

可以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思想固然也曾受到一些批判和质疑,但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是不容置疑的。

三、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简述孔子和儒家学说。

简述孔子和儒家学说。

简述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了儒家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国未来几千年的政治、文化、社会秩序。

孔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人们都应当以“仁爱”和“忠诚”为基准,以此来获得正义和合理。

此外,他还倡导人们理性的思维和行动,以实现道德的完善。

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儒家学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思想,由孔子及其后人谱写而成,总体上强调理性、和谐与自我完善。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籍,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论语》强调礼义,主张仁爱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关系的和谐维系;《孟子》以治国理念为中心,主张仁政,提出了“仁者爱人,智者治人”的著名观点;《大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认为学习与实践应当结合起来;《中庸》提出“中庸之道”,认为应当以“和”来调和社会矛盾,以实现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核心,努力实现中国古代文明的和谐,强调礼仪、内涵、伦理道德、仁爱、崇德、治学、修身、以及知行合一的伦理价值。

儒家学说以及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唤起了每一代中国人对于祖先崇尚、尊重父母、尊重贤哲、发扬正气、以及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

尽管儒家思想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但它在近代也受到了一些西方的批评,一些西方认为,儒家思想实行的是“一概而论”的道德,有时会忽略细节和实际情况,这可能会损害社会的进步。

但同时,儒家思想的伦理和道德价值观仍然是中国人心中的核心,新时期的儒家文化已经被许多新思潮发展而成,继续影响着中国社会文化生活。

总而言之,孔子和儒家学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至今仍是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有着很大影响力的思想体系,在把握道德规范、衡量行为应有、塑造良好形象等方面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前行。

中国古代的孔子与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孔子与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孔子与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的孔子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道德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孔子的生平和他的儒家思想,以及他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约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

他出生在鲁国一个平民家庭,后来成为一名知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孔子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权威人物。

孔子的一生中,他不断地追求真理和道德价值观,并试图通过教育和政治改革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学者整理成《论语》,成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儒家思想是孔子所创立的,它强调道德伦理、家庭价值观和政治秩序的重要性。

以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1. 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意思是爱和善。

孔子认为,只有具备高尚道德的人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仁德是儒家君子所应具备的品质,他们应该以仁爱和公正来对待他人。

2. 礼:儒家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礼仪和规范。

孔子强调,通过遵循传统的礼仪制度,人们能够实现互相尊重、和谐相处。

他相信,只有遵循礼仪规范,社会才能追求公正和道德。

3. 孝:对父母尊敬和孝敬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价值观。

孔子认为,孝顺父母是人类道德的核心,也是个人品质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4. 君子:君子是儒家思想中高尚的人格理想。

孔子提倡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修养以及对道德和公正的追求。

三、孔子的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他的影响:1. 政治影响:孔子的思想强调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他主张君主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来治理国家。

这一理念影响了中国古代君主和政治家,塑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2. 教育影响: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

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石,奠定了儒家教育的基本原则。

3. 价值观影响:孔子提倡仁爱、道德和家庭价值观,这些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中。

孔子思想与儒家文化的形成

孔子思想与儒家文化的形成

孔子思想与儒家文化的形成“行胜于言”,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标志。

自孔子倡导儒家学派以来,儒家学说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中。

而孔子的思想作为儒家文化的基石,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

本文将介绍孔子思想及其影响,分析儒家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儒家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被称为“仁者之道”,强调的是个人修行和为人处世。

而其核心思想围绕两个关键词展开——“仁”和“礼”。

1. 仁仁是孔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价值观念。

仁取义于人,是“仁爱人、爱心、爱怜之意”。

孔子认为,只有具备仁爱之心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的精英。

因此,“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便成为了他的口头禅。

孔子认为,实现仁爱之道需要“离群索居”,即与常人的人际关系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被亲情、友情或爱情左右。

同时,他也提倡为政者需要以仁心待人,以智慧治理政事,对于此,他曾表示:“治人以道,齐人以礼。

”2. 礼“礼”源于生活实践,是一种行为审美、尊重的体现,是规范行为、规矩制度的集体管理和认同性的象征。

在孔子的理念中,“礼”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礼”包括人际关系、环节行为、社会的礼仪、道德规范、习俗和传统。

狭义上,“礼”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平视和尊重关系。

孔子认为,人类的道德准则应该基于“礼”,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规定,还需尊重人性、鼓舞道德情感,通过进行道德实践、参与社会生活,来实践礼仪之道。

二、儒家文化的形成孔子倡导的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儒家学派便是程朱理学。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潮此时期,经学与道学并立,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有王弼、郭象等人,他们主张“无为而治”,强调自然道德和江山社稷安危,试图倡导“入道以促仙”、“入俗以促德”的兼容兼施的治理思路。

2. 唐代唐代时期的儒家学说以韩愈、柳宗元、李觏、贾祥为代表,提出了成文法、德育教育、科举制度等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孔子与儒家思想论及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一个名字:孔子。

孔子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哲学家和儒家创始人。

他出生在鲁国曲阜(今山东境内),大致活动于公元前551至公元前479年。

孔子的学说被称作儒教,在中国指的是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各种哲学和政治观念。

儒教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哲学伦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位美国学者罗列人类历史上100位最有影响历史人物,孔子位列第五。

每个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孔子的影响。

在过去的两千年中,孔子的学说在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广为传播并产生影响。

其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意义不仅表现于政治和文化领域,而且也清楚地体现在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上。

孔子的学说针对的是他那个时代已经陷入混乱的社会秩序。

其基础是一套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臣畏君,幼敬长,妇从夫,子从父。

孔子的思想载于一本薄薄的名为《论语》的书中。

书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

这本书也论及教育、音乐乃至旅行和友谊等方方面的问题。

许多出自《论语》的文字和名言人们至今耳熟能详并广为引用。

Konfuzius und der KonfuzianismusWenn man über die chinesische traditionelle Kultur redet, muss man unbedingt einen Namen erwähnen: Konfuzius. Konfuzius war einbedeutender chinesischer Philosoph und Begründer des Konfuzianismus. Er lebte vermutlich von 551 bis 479 v. Chr. und wurde in der Stadt Qufu des Staates Lu (in der heutigen Provinz Shandong) geboren.Die Lehre von Konfuzius wird Konfuzianismus genannt und umfasst sämtliche philosophischen und politischen Vorstellungen in China, die in der Tradition des Denkens von Konfuzius und seinen Schülern stehen. Konfuzianismus ist keine Religion, sondern eine philosophische Ethik.In den 70er Jahren des vergangenen Jahrhunderts hat ein amerikanischer Gelehrter eine Reihung der 100 einflussreichsten historischen Persönlichkeiten der menschlichen Geschichte aufgestellt und reihte dabei Konfuzius an fünfter Stelle. Jeder Chinese ist mehr oder weniger durch Konfuzius beeinflusst. In den vergangenen zwei Jahrtausenden wurde die Philosophie von Konfuzius in der ganzen Welt, insbesondere in den Ländern Asiens verbreitet und hat dort ihren Einfluss ausgeübt. Seine Bedeutung im Rahmen der Geschichte und der Gesellschaft Chinas drückt sich nicht nur im politischen und kulturellen Bereich aus, sondern ist auch in den Handlungen und der Denkweisen jedes Chinesen bemerkbar.Die Lehre des Konfuzius beschwört die Ordnung in der Welt, die zu seiner Zeit durcheinander gekommen war. Seiner Lehre liegt eine strenge Hierarchie der Gesellschaft zu Grunde, die wie folgt aufgebautist: Der Untertan ehrt seinen Herrscher. Der Jüngere achtet den Älteren. Die Frau gehorcht ihrem Mann. Die Kinder achten und gehorchen ihren Eltern.Die Ideen von Konfuzius wurden in einem dünnen Buch mit dem Titel "Lunyu" ("Gespräche"), in Form von Dialogen zwischen Konfuzius und seinen Schülern, niedergeschrieben. Das Buch bezieht sich auch auf verschiedenste Bereiche von Bildung und Musik bis zu Reisen und Freundschaft. Viele Texte und Zitate aus dem "Lunyu" sind bis heute sehr bekannt und häufig verwendet.。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影响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影响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影响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的思想传承、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影响。

一、孔子的思想传承孔子的思想传承主要体现在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上。

孔子的弟子们将他的言行教诲整理成《论语》,并传承了他的思想理念。

《论语》是一本汇集了孔子的弟子们对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

这本书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孔子还另有《孔子家语》、《孔子世家》等著作,这些书籍也有助于孔子思想的传承。

在书籍的传抄与流传中,孔子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仁、礼、中庸和敬。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

孔子认为仁是人类应该具备的道德情感,是一种对他人的关爱和关怀。

礼是儒家思想强调的一种社会礼仪规范,它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强调人际关系中的尊重与义务。

中庸指的是儒家思想追求的一种平衡状态,即避免极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追求中道而庸。

敬是儒家思想中对于祖先、师长以及其他有辈分、地位较高的人表示尊重和敬意的一种态度。

这些核心理念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倡导了一种仁爱的价值观,强调个体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推动了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发展。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改善社会的关键。

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中国历史上教育的普及和高度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儒家思想还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君子的德行和贤能,提倡君主与民众之间的和谐与互动。

孔子与儒家哲学的思想

孔子与儒家哲学的思想

孔子与儒家哲学的思想孔子,古代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又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及世界范围内的哲学与伦理道德观念。

孔子的思想被整理成为儒家哲学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本文将探讨孔子与儒家哲学的思想,并对其影响和价值进行分析。

1. 儒家的核心思想儒家哲学以“仁”为核心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交伦理。

孔子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品德培养,信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礼”的信念,强调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同时,儒家也注重家庭和社会的伦理关系,重视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提倡准则和规范。

2. 人性观与教育孔子对人性持有积极的观点,认为人性本善。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的力量,人们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因此,他注重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培养学生的德行和智慧,以塑造道德高尚且有知识的人才。

3. 社会秩序与家庭伦理孔子重视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认为通过正确的家庭关系可以实现社会和谐。

他强调家庭的重要作用,并推崇孝道、亲子关系。

儒家思想理念中的“孝”成为亚洲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强调尊敬长辈与爱护家人。

此外,孔子还主张君主应该通过仁政来治理国家,强调公平正义和人民的福祉。

4. 社会角色和道德准则孔子提出了不同社会角色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他认为不同的社会角色应该遵循相应的道德要求,例如,君主应该行使仁政,父亲应该展示慈爱和关怀,子女应尊敬父母。

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石,也为后来的社会伦理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5. 孔子思想的影响和价值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哲学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孔子强调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在个人与社会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他的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指导行为的道德准则,并对塑造良好社会秩序和家庭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结:孔子与儒家哲学的思想以“仁”为核心,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准则。

孔子和儒家学派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贡献

孔子和儒家学派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贡献

孔子和儒家学派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贡献孔子是中国的一位伟大的先哲和思想家,他被誉为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学派是中国思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它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而是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哲学、伦理和文化。

本文将探讨孔子和儒家学派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贡献。

一、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字叫做孔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中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孔子的家庭历史较长,属于贵族,但是孔子的人生经历并不顺利,他经历了流亡、寂寞和困苦的时期。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和政治,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或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仁”的不足。

他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

此外,孔子关注人的关系和社会秩序,他主张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友善待人、尊重师长、推崇礼仪、勤劳节俭等道德规范。

二、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儒家学者不断发展和丰富。

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包括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方面,并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等。

其中,“仁”作为核心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关怀。

儒家学派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提倡“道德化人”和“从己及人”的思想。

儒家学派对于人性和道德问题的关注,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儒家学派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影响了整个东亚文明和全球的人文思想。

儒家思想推动了传统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思想研究,形成了以经典为中心的学术体系和社会文化习惯。

同时,儒家思想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被视为中国特色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世界民族文化的推广和交流发挥着积极作用。

尽管儒家学派存在着一些争议,但其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孔子与儒家思想概述

孔子与儒家思想概述

孔子认为不学习,人身上应当具备的仁、智、信、 直、勇、刚等品质就会被六蔽吞没。因此他一生学而不 倦,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孔林(山东曲阜)
《论语·述而》: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又 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 其余,则寡悔。
仲由(字子路)
(2)
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源于殷商、西周、东周的社会思 想潮流,接受了郑国子产、齐国晏婴等思想家、 政治家的言行。孔子学说主要汇集在《论语》和 《史记·孔子世家》有关孔子言行的记载。
《论语》残页(唐抄本)
1 关于世界观
春秋时礼崩乐坏,
孔子留恋旧秩序,也 向往新事物。其哲学 思想既有唯心主义成 分,也有唯物主义因 素,是西周天命观向 战国唯物主义自然观 转变的过渡环节。
公西赤(字子华)
孔子曾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 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对勇于进取的狂和退而洁身的狷 都给予一定的肯定,他厌恶的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称之 为乡愿,认为乡愿,德之贼也。
孔子登泰山处
6 关于伦理观
孔子的道德体系是以仁为核心。仁的含义是爱人, 就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孔子本以儒为业。 《 论 语 ·子 罕 》 他 说 :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又说:出则事公卿,入 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 勉,不为酒困,何有於 我哉!他通晓礼仪,还 精通礼、乐、射、御、 书、数六艺。
孔庙璧水桥
34岁时,鲁国人 孟懿子以及南宫敬叔 来向他学礼。此后学 生逐年增多。从此, 孔子开始授徒讲学。
第三讲
孔子和儒家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孔子和儒家的思 想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以这么说,谈中国 传统文化,如果不涉 及孔子和儒家思想, 等于没谈中国传统文 化。

春秋战国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兴起

春秋战国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兴起

春秋战国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兴起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正是在这个时期,孔子和儒家思想崛起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深入探讨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起,以及他们对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一、背景介绍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剧烈的动荡和分裂。

封建制度的解体、列国纷争和伦理道德缺失等问题严重冲击了人们的生活秩序和道德观念。

在这个背景下,孔子应运而生,他致力于恢复社会秩序、推动道德伦理的提升,并开创了儒家思想。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以“仁”为中心,追求人道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个体修养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自我反省和修养,才能真正实现仁德,并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经典著作的创作及影响儒家思想的兴起离不开经典著作的创作与传承。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的集结,提炼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并成为后来学者们研究与传承的重要参考。

除了《论语》,孔子还着手整理《诗经》、《书经》和《礼记》等经典文献,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儒家经典著作的传承也极大地推动了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传播与兴盛。

众多学者对孔子思想的讨论与解读,丰富了儒家思想体系,并成为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孔子思想的影响与传承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起并没有立即得到广泛的接受,但是孔子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并将自己的思想传承给他们。

这些儒家学者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和演绎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支柱。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礼仪之道,推崇中庸之道,对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

五、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尽管儒家思想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但它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体修养以及道德伦理的树立,都对当代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孔子与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

孔子与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

孔子与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孔子与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哲学作为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引领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哲学领域中,儒家思想无疑是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的生平背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以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等方面来探讨孔子与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孔子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曾经历了鲁国的动荡时期。

他深受周朝礼乐文化的影响,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的培养,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社会和谐与安定。

他提出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宽容。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礼”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他认为应当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有序。

他的这些思想观点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理国家的人才。

儒家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尊重师长,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独特的教育体系也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对后来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也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关怀和帮助,这符合了中国古代历史中“和合”、“社稷”的理念,倡导着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儒家的思想观念也被历代统治者引用,成为了统治与管理国家的理论基础。

另外,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了学问的广泛普及,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种开放包容的学习态度培养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卓越而丰富多彩。

孔子与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孔子与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孔子与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国历史可以说是被孔子和儒家思想所深深地影响着。

孔子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提出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教育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社会方面,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了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道德伦理。

儒家思想主张的“仁”的理念,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以及相互尊重和谦逊待人的重要性。

这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还强调家庭和睦、君臣之义、父子之礼等传统家族观念,这都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持家族和谐。

其次,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对中国的统治者影响深远。

孔子提出的“君子之道”,主张君主应本着仁义道德去为民众服务,注重君臣之义和礼义法制,以及明君与良臣的高贵品质。

这种思想体系使得中国的统治者在执政过程中更注重道德的行为和政治的稳定。

同时,儒家思想重视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这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智慧和人情,强调对经典的研读和理解。

这种儒家教育理念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以修身立德为目标,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儒家思想也对学校教育的设置和内容产生了影响,如儒家经典成为了中国教育的重要部分。

除了社会、政治和教育方面,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经典和文化的传承,崇尚古代文化和中国传统价值观。

这对于中国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得中国的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儒家思想的影响也能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找到,如《孔子家语》、《孟子》等作品都是对儒家思想的阐述和传承,为中国古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孔子与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无论是社会关系的和谐、政治稳定、教育体制的完善还是文化自信,儒家思想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里的“人”,就不只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了,还包括了广大的没有血缘 关系的人。这种“爱人”也就是“爱众”。孔子说过:“泛爱众,而亲 仁。”(《学而》)孔子把“仁”理解为“爱人”,在他看来,确立自 身的同时也是在确立他人,而确立他人也是在确立自身,应该说这是中 华民族文明史上第一次明确表现出对人的发现,这种人本主义思想正是 孔子全部哲学的基石。
• (2) 《礼记.经解》中,提到了《六经》的作用:孔子 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 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 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 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於诗者 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於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 则深於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於易者也。恭俭庄 敬而不烦,则深於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於春秋 者也。
• (2)仁者爱人
• 《论语》全书中,“仁”的含义广泛而灵活多变,但其诠释时,始终不 离其思想核心——“仁者爱人”说。
• 孔子固然重视使“仁”扎根于宗法血缘关系,但孔子的精神自觉,没有 局限于宗法血缘关系上,不是只讲“亲亲”之爱,相反,他是主张要超 越这种关系,要超越“亲亲”之爱。他把“孝弟”原则作了进一步推广、 扩大,由有血缘关系的人而推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由宗法血缘关系扩 大为一般社会关系,响亮地提出“爱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论语》中 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 孔子为了复兴周礼,对周礼的再一个补充和发展就是提出 “仁”作为礼的内容。
• “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八佾》
三、“与命与仁”的观念结构
•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孔子观念的集中体现。 • 这里的“与”是“从”的意思,即信从、尊崇、赞成之意。
这是说,孔子很少讲“利”,而重视“命”与“仁”。孔 子对这两个概念的重视,表明他不再用“天”来说明 “人”,而力图用“人”自身来说明“人”。
(1)克己复礼为仁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 孔子在这里首先说明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这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 其符合于礼的规范,一旦能做到这一点,天下的人都会公认他做到了 仁。其次说明仁的一个特点,这就是求仁完全是自觉的,是由自己决 定的,并不依靠他人。最后进一步说明求仁的具体条目,也就是仁的 另一个特点,这就是要达到仁必须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地符 合礼,这也就是说,仁是一种全面的道德行为。
秩序已经被破坏,新的秩序还未建立起来。孔子一生的志 向就是建立一个理想的秩序。
• 2.正名
•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证,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子不子,虽有粟, 吾岂得而食诸?”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与儒家哲学
一、孔子与六经
• 1.孔子 • 孔子,名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 邑),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奠基者之一。《论语》是研 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孔子在对于周礼的研究和思考中, 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 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 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 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孔子世家》
• 2.六经
• (1)孔子时代的私学,讲授“六艺”,是指儒生应当学 习的《诗》《书》《礼》《乐》以及《易》《春秋》这六 门功课,它们就构成六经。
• 孔子思想学说的创立主要是通过整理、阐释和传授《诗》、 《书》、《礼》、《乐》、《易》、《春秋》等古代典籍来实 现的。孔子生当“礼崩乐坏”的春秋末世,当时宗法等级制度 遭到了严重破坏,贵族文化全面衰落,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陷 入了全面的失范状态。有鉴于此,孔子便以“文王既没,文不 在兹乎”的使命感肩负起了整理文化遗产、复兴西周礼乐文化 的历史重任。孔子充分认识到“六经”典籍中的文化价值,因 而他对“六经”的修订整理工作就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学术研究 范围而具有更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他把“六经”作为阐发其 礼学和仁学思想的文献载体,亦即通过整理修订“六经”典籍 来阐发、宣传儒家的思想学说。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孔子自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然而,他对“六经”的整理修订却 并非仅仅是对古代文化的总结和继承,更是创新和超越。
②认识世界存在的必然性,这就是“知命”。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 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 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能够这样做,人就不必拳拳于个人得 失,也不怕失败,就能保持快乐。
• 2.“仁”的凸显与“仁学”体系
1.“仁”之内涵
•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仁,亲也,从人二。”(《说文·人 部》)从字义上来说,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最高道德规范。《论 语》中,孔子多次谈及仁,全文共出现“仁”字109次,远远高于其 他道德范畴。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
• 要掌握周礼的思想实质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
• 孔子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表现在强调道德教化,坚持礼治。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 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 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 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 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度,何以为国? ——《左传》
• 3.孔子与六经的关系
•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夡三代之礼,序书传, 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 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 “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 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 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 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 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 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 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 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 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二、秩序与礼
• 1. 礼坏乐崩 •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
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 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 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 子孙,微矣。
——《论语·季氏》 •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是一个社会极为混乱的时代。旧的
——《论语·子路》
• 关于社会,孔子认为,一个社会要想能够走上轨道、井然有序, 首要的是“正名”。在社会关系中,每一个名字包含有一定的社 会责任和义务。君、臣、父、子,在社会里,各有责任和义务。 任何人有其名,就应当完成其责任和义务。这便是孔子主张“正 名”的意义。
3. 礼
• 孔子正名的标准是“礼”,即“周礼”。所谓“周 礼”,就是西周统治者制定的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 和道德规范、礼节仪式等。其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 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分封制和世袭制。这套制度,在 孔子看来是最完美的。
• 为仁之方包括两个方面:从积极方面说, “己之所欲,亦施于人”, 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也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足,这 也就是所谓“忠”。如果再从消极方面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即我不愿他人如何对待我,我也就不要这样对待他人, 这就是所谓“恕”。忠恕的综合是为仁之方,也是仁的本身,所以曾 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b.“价值之天”。孔子自称“天生德于予”。
• ③鬼神
• 孔子对于鬼神的存在上,也采取一种两可的态度,不议论鬼神, 却又不否定鬼神的存在。这也是放弃鬼神具有人格神的外貌, 保留鬼神的权威。
•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 •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为政》) • 周人尊礼尚德,事鬼敬神而远之。(《礼记·表记》)
• 2.“仁”的凸显与“仁学”体系
• “仁”从字源看是用以指称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范畴。孔子强调以行“仁” 为己任,至于“死而后已”,其“仁学”具有如下特征:
• (1)“仁”的情感性 • 孔子立足于亲亲之情论“仁”,主张“仁”从孝悌引发,以孝悌为本,并将
• 1.从“天”到“命”的观念变化
• (1)从“天”到“命”的观念演变过程 • ①、商、周三代人们的天命观
a.殷商人:最高主宰者是“帝”。 b.西周人:最高主宰者为“天”。 c.及至春秋时期,“天”的主宰地位遭到了怀疑,其人格神
的色彩日渐淡化 • ②孔子对“天”的理解
a.“自然之天”。孔子提及“天”,如“天何言哉?四时行 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4)忠恕行仁之方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 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论语里
仁》)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 方也已。”(《雍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