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的孝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诗经》中的孝文化

摘要:“孝”的观念很早就产生了,大概在原始社会末期,即母权制度向父权制度过渡的时期,由于血缘关系的稳定,便产生了“孝祀”的观念。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的表示祭祀孝敬祖先的诗句。孝作为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具有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值得我们去挖掘弘扬。本文立足于孝这一伦理思想,对《诗经》中表现孝文化的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以期对孝这一思想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弘扬中华孝文化。

关键词:诗经孝弘扬中华文化

《诗经》作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集,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献价值,它的伦理教化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诗经》中所体现的亲情观念、孝悌思想等对于我们修正社会风气,弘扬中华文化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可以说,诗经不仅是我国文学的源头,而且也是我国道德和政治的教科书。我们可以通过细读《诗经》,从中汲取有益养分,以灌溉社会这棵参天大树,助它健康成长。

《诗经》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广泛。周代统治者重视教化,经常派官员到民间收集资料,而孝思想占据了当时社会伦理的极大部分,这样一来,《诗经》中就有许多关于孝道的记载。这些记载中既有关于孝的内涵、行孝的对象,也有关于行孝的方式,下面我们一一分析。

一、《诗经》中的孝思想

(一)孝的内涵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许多方面的东西。既有文化理念的渗透,又有礼仪制度的制约。而在《诗经》中,孝的内涵主要是从家庭孝道、事君爱国、光宗耀祖这三个方面来表现的。

(二)行孝的对象与方式

所谓百善孝为先,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孝为道德准则,遵守伦理纲常,社会就能够养成一种为父慈、为子孝、为兄友、为弟恭的良好风气。《诗经》中行孝的对象可分为三类,一是对自己的长辈、祖先行孝,即善事父母,尊祖敬宗,二是对自己的国君、国家行孝,即孝以事君;三是对自身的要求,即立身扬名,光宗耀祖。

1、善事父母,尊祖敬宗

作为行孝对象的第一位,孝敬父母是以父母的养育之恩为感情基础的,如《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这首诗写出了母生幼子,幼而育之,其辛劳甚矣;子女不能回报,自责之甚。后二句反覆叠唱,突出孝子对母亲的深情。由此可见,周代孝敬父母的情感来源是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而由孝敬生养父母推溯到列祖列宗,感恩祖先也是孝道的一个主题。如《闵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表示对于先人,要永远尽孝。《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则表明对列祖列宗无不孝敬,以求得他们的赐福。

2、孝以事君

小“孝”事亲,大“孝”事君,古人把孝道由小及大,推及到了国家的层面,认为孝道的最终层面是建国兴邦。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家,其主要是以“宗法社会”和“封建制度”相结合的“大家庭”,也就是说,在当时宗法制主宰的社会中,国家就是整个的家。孝在政治观念上的表达,就是对国君的赞扬,也有顺从先王的意愿,继承先王的政治准则和对先王的追念的意思。如:《文王有声》篇中“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和“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两章主要称赞文王的功德和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用“孝”来称赞君王,表达了君王作为一国之主尽心尽力为“大家”尽孝,追念先王的同时也表明要继承先王的政治准则。

3、立身扬名,光宗耀祖

在《孝经》中,孔子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道出了行孝的三个层面。孝的最终层面就是自身的修养。父母、国家给了自

己血肉之躯,除了报答父母,报效国家之外,自己在修身养性上也要下一番功夫,只有“修身”了,才能“齐家”、“平天下”。《卫风·淇奥》是《诗经》中的一首赞美男子修身的诗歌。此诗共有三章,每章九句。全诗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诗中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等表现君子修身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

二、《诗经》中孝思想的现实意义——弘扬中华孝文化

自古以来,“孝”一直就是中国社会伦理的主题,是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华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一颗宝贵的明珠,它以孝顺为核心价值取向,形成了一整套尊老敬老的道德伦理、风俗礼仪和行为规范,对于我们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社会秩序的维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文化作为我们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部分,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弘扬。

(一)从《诗经》中吸取孝文化优良资源

《诗经》中反映“孝”主题的文章篇幅之多,内容之广,值得我们慢慢挖掘,汲取精华,以为今用。如可从《诗经》中学习孝敬父母的方式:《诗经·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写到了要探望父母;《北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表明了要体谅父母的不易,《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则写到要用心招待长辈。这些都反映了子女对长辈的怀念和祈福,成为千古传颂之句。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诗经》中学到孝的内涵,即不仅要奉养父母,还要友于兄弟,夫妻和睦,父子、兄弟同属天伦,兄弟之间能友恭相处,也是对父母的孝行,《小雅·常棣》以常棣之花盛开之明艳兴起兄弟之和睦,极写兄弟欢宴,张扬兄弟之情。

(二)借《诗经》经典文学提倡孝道,促进社会和谐

《诗经》中有血多篇目都明确叙述了对孝的看法,并大力提倡孝道,如《大雅·卷阿》有诗云:“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大雅·下武》有诗云:“永言孝

思,孝思维则。”这些都点名了孝道的重要性,呼吁世人要尊崇孝道,做行孝之人。虽然古代的尽孝与今日的孝道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它们还是有相通的地方。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金钱利益的冲突下,孝道的提倡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见过太多的父与子,兄与弟之间因金钱反目的例子,社会的浮躁与人性的贪婪让亲情不再是第一位,因此,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孝道是很有必要性的。

(三)借《诗经》经典充实孝文化,弘扬发展中华孝文化

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俨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道亮丽二等风景线。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不断的被赋予新的内容。时代在更新,思想在改变,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需要我们重建一个能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我们要跟在时代的潮流下,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孝文化,让新时代的孝文化成为对融合时代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的支柱,发挥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样一来,孝文化才能发挥它具有的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司徒博文.诗经全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2] 申绪璐.《诗经》孝道思想的三重层次[J].管子学刊,2013年第4期.

[3] 陈发银.论《诗经》中的孝思想[J],福建师范大学,2012.

[4] 朱凤瀚.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