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燕燕》质疑与文化阐释

合集下载

古诗燕燕翻译赏析

古诗燕燕翻译赏析

古诗燕燕翻译赏析《燕燕》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全文如下: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前言】《燕燕》,《诗经·邶风》篇名,为邶地汉族民歌。

其作者及本事历来说法不一。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①姚炳:“燕燕,纪鸟,本名燕燕,不名燕。

以其双飞往来,遂以双声名之,若周周、蛩蛩、猩猩、狒狒之类,最古之书凡三见,而语适合此诗及《释鸟》文。

”②毛传:“之子,去者也。

归,归宗也。

远送过礼。

于,于也。

郊外曰野。

”陈奂曰:“‘于’训‘于’者,释‘于野’之于与‘于归’之于不同义。

‘于归’,往归;‘于野’,于野也。

‘于’犹‘之’也。

”③飞而下曰颃,飞而上曰颉。

颉颃,即顾盼翱翔④将,朱熹曰“送也”。

伫立,毛传曰“久立也”⑤朱熹曰:“‘送于南’者,陈在卫南。

”⑥毛传:“仲,戴妫字也。

”范处义曰:“先君,庄公也。

寡人,庄姜自谓也【翻译】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

妹子今日归家,相送郊野路旁。

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

妹子今日归家,相送不嫌路长。

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

妹子今日归家,相送远去南方。

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

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

常记先父之德,她不忘勉励我。

【赏析】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兄长送妹妹出嫁的送别诗。

诗人以双燕齐飞起笔,寄寓了昔日如双燕般相亲相随,而今就要天各一方的不舍之情。

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

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被清代诗人王士禛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

前三章开首均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

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国风邶风之燕燕

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国风邶风之燕燕

燕燕【原文】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注释】(1) 燕燕:即燕子。

(2)于:语气助词,无实义。

(3)差〔cī〕池:参差不齐貌。

(4)颉〔xié〕:鸟飞而上。

(5)颃〔háng〕:鸟飞而下。

(6)将〔jiāng〕:送行。

(7)下上:形容声音高低。

(8)仲氏: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

(9)任:姓,一说信任,一说为大。

(10)只:语气助词,无实义。

(10)塞〔sāi〕渊:谓笃厚诚实,见识深远。

(11)终:既,已经。

(12)惠:和顺。

(13)淑:善良,美好。

(14)慎:谨慎。

(15)先君:前代君主。

(16)勖〔xù〕:勉励。

(17)寡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一说诸侯夫人自称。

【译文】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

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

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

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

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

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解读】《燕燕》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

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

前三章开首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

《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

”阳春三月,群燕飞翔,蹁跹上下,呢喃鸣唱。

然而,诗人用意不只是描绘一幅“春燕试飞图”。

而是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

此所谓“譬如画工”又“写出精神”。

接着点明事由:“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诗经中燕燕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燕燕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燕燕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的燕燕之歌最著名,歌诗描述的便是燕燕的爱情,她的爱情满载在青春的思想里,充满着活泼的年轻活力,激荡着对爱情的热望,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望,散发着梦境中的爱的光华,发出清晰的真挚的情笃歌声,表达出未来的爱情蓬勃发展的愿望,传递着繁花似锦的美好远景。

燕燕出生在草长莺飞的禹庙,她一路走来经历了一个天长地久的爱情。

她依然记得自己的爱人对她的爱,记得他本来相信她的话,给她乐趣的同时又言而有信的归宿:“且乐且行,可有可无;我有信守,离别忧愁。

”燕燕以一如既往的勇敢和希望去追寻那份无限美好的爱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从头入,燕歌未终。


燕燕虽然在繁华的都城里寻觅爱寻不着,但她却从未放弃对美好爱情的信仰,依然相信总有一天这份爱会真正实现。

“今夜有月,明朝解缆;今夕复何夕,共此燕歌!”燕燕唱出由一颗梦想乌托邦的心拥抱一切的勇气,愿把一切的希望都放灯给梦中的他:“拂衣携引,相随分深;安能一身,免劳运马。


爱情是燕燕最真心的期望,她渴望能和爱的人一起给这爱情添上传奇的色彩,实现那份天长地久的美满爱情:“尔愿尔愿,媿以长久;亦既还归,离离原上草。

”爱情还会在他们未来中充满希望:“野旷天静,夜夜鸣鸠,尔来尔往,自古可知。


燕燕最后用清晰心灵的歌声唱出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用明澈的旋律表达出对美好未来的美梦向往:“今夜有月,明朝解缆;今夕复何夕,满座重闻。

” 诗歌在描摹燕燕的爱情背后,也传递出一切的芬芳心音,无论青春里的欢乐还是爱情里的渴望,爱情若在未来有期,多少年来等待终于换来实现,未来向你展开,我们如太阳一样温暖地证明,燕燕怀着暖暖的爱情心,才能激荡出梦想的美味。

诗经燕燕原文解释与赏析

诗经燕燕原文解释与赏析

诗经燕燕原文解释与赏析《诗经》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学的瑰宝,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经典代表,吸引着众多新旧杰出的文学家、宗教学者、历史学家等进行深入的赏析与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诗歌,就是《燕燕》。

《燕燕》,收录在《诗经国风燕歌》中,共十二句,原文如下: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安知鸿鹄之志哉?维叶草诚其欢,葭忧而不怨。

驷马硕骥之绩,蓬莱以佩之玉。

昊天厚地之载,泰山延陵之长。

矫矫士之礼,燕然有司宰。

远而望之,见诸峰巅。

瞻望帝之境,植物芸芸其茂。

《燕燕》的内容主要描写的是“燕燕于飞”的场景,以此来表达鸿鹄之志,也就是呈现出远大的理想。

首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中“燕燕于飞”,描写了燕子翱翔天际,从高处俯瞰大地,洒落黄金般的羽毛,像把星辰之光洒向池水一般,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安知鸿鹄之志哉?”,作者藉由鸿鹄的内在形象来揭示一种“志向抒发”的思想。

鸿鹄的内在如同燕子一样,有着强烈的志向,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前进,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也正是古人所理想的。

紧接着的三句:“维叶草诚其欢,葭忧而不怨,驷马硕骥之绩”,作者用自然界的图景来描绘出一幅壮观的图画,叶草自然风光明媚,驷马和硕骥依旧不改其良品性,美景之中竟没有半点怨言,只有欢笑与和乐,彰显出一种美好的自然生活。

接下来的三句:“蓬莱以佩之玉,昊天厚地之载,泰山延陵之长”,描绘了人类文明的美好。

蓬莱以佩之玉,是指有礼貌礼节的人们,可以佩带珠宝,表达出其礼仪之高尚;而昊天厚地之载,则是指诸神赐与大地厚实的支撑,大地支撑诸圣,这是天地之间纳凉的美妙景观;最后是泰山延陵之长,指泰山腰延陵一线,引申出神圣的气势。

接着是三句:“矫矫士之礼,燕然有司宰,远而望之,见诸峰巅”,提及的是守礼的士人的形象,他们以自己的礼仪来表达对于高尚的理想。

而最后一句“瞻望帝之境,植物芸芸其茂”,则是表达的是远大的君王的愿景,自然的美景四处可见,不论何时都孕育着祥和的景象,象征着昌盛和繁荣。

《诗经·邶风·燕燕》新解

《诗经·邶风·燕燕》新解

96美学2019/08《诗经·邶风·燕燕》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历来为学者所重视,被视为“万古送别诗之祖”。

关于《燕燕》的作者和主旨,历代一直存在诸多争议。

概括起来,共有以下四种说法:庄姜送归妾说、定姜送妇归宁说、定姜送娣大归说与国君送妹远嫁说。

其中最早提出的是庄姜送归妾说。

《毛诗序》中载:“《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

”。

这一说法指明了《燕燕》中送别者是庄姜,被送的人是一位妾,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此诗是庄姜自己所做,还是他人为记述庄姜送归妾一事而作。

《毛传》的说法大致相同:“戴妫归于陈,庄姜赠之于野,赋《燕燕》。

”这一说法也提及庄姜,并指明了那位归妾是来自陈国的戴妫。

《郑笺》进一步补充了这个说法:“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

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

庄姜远送于野,作诗见己志。

”郑玄说清了此诗的来龙去脉:庄姜没有子嗣,陈女戴妫生了完,庄姜就把完当做自己的孩子。

卫庄公死后,完继位为国君(即卫桓公),后来被州吁杀了,因此戴妫回归母家。

庄姜送戴妫大归时,作《燕燕》一诗以明志。

这个补充指明了历史背景、送别的原因和此诗的意图,再一次佐证庄姜是《燕燕》的作者。

然而,这样的说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在文本考察方面,忽视了诗篇原本被增补的可能性。

在主旨解读方面,遗漏了主要意象“燕燕”的地位;在词语诠释方面,强行将“于归”解读为“大归”。

实际上,《燕燕》原诗仅有前三章,第四章是庄姜所作。

原诗是新娘的家人们送新娘出嫁的送嫁诗,庄姜在送戴妫大归时曾“赋诗言志”,吟诵此诗。

一、前三章与第四章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分析诗歌的真正主旨,我们首先要关注诗歌是否是其原本的面貌。

《燕燕》一诗出自《国风·邶风》,前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具有显著的民歌风格,符合《国风》的一贯风格。

第四章的风格则与前三章迥然不同,出现“仲氏”“淑慎”“先君”“寡人”等词语,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王室特色。

燕燕·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燕燕·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燕燕·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作品介绍】《燕燕》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这是《诗经》中极优美的抒情篇章,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

论艺术感染力,宋代许顗赞叹为“真可以泣鬼神!”(《彦周诗话》)论影响地位,王士禛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

吟诵诗章,体会诗意,临歧惜别,情深意长,实令人怅然欲涕。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诗经;邶风;燕燕》译注题解:卫庄公妻庄姜送陈女戴妫回家。

原文译文注释燕燕于飞1,差池其羽2。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3。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4。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5。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6。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7,其心塞渊8。

终温且惠9,淑慎其身10。

先君之思11,以勖寡人12。

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

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

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

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

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

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1.燕燕:即燕子燕子。

2.差(cī)池(chí)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3.颉(xié):上飞。

颃(hánɡ航):下飞。

4.将(jiānɡ):送。

5.伫:久立等待。

6.南:指卫国的南边,一说野外。

7.仲:排行第二。

氏:姓氏。

任:姓。

只:语助词。

8.塞(sè):诚实。

渊:深厚。

9.终:既,已经。

惠:和顺。

10.淑:善良。

慎:谨慎。

11.先君:已故的国君。

12.勖(xù):勉励。

古诗《国风-邶风-燕燕》(作者佚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国风-邶风-燕燕》(作者佚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国风·邶风·燕燕佚名[先秦]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标签抒情、诗经、送别译文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

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

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

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

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

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注释燕燕:即燕子。

差池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瞻:往前看;弗:不能。

颉:上飞。

颃:下飞。

将:送。

伫:久立等待。

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

指二妹。

任:信任。

氏:姓氏。

只:语助词。

塞:诚实。

渊:深厚。

终…且…:既…又…;惠:和顺。

淑:善良。

慎:谨慎。

先君:已故的国君。

勖:勉励。

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赏析《燕燕》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

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

前三章开首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

《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

”阳春三月,群燕飞翔,蹁跹上下,呢喃鸣唱。

然而,诗人用意不只是描绘一幅“春燕试飞图”。

而是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

此所谓“譬如画工”又“写出精神”。

接着点明事由:“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父亲已去世,妹妹又要远嫁,同胞手足今日分离,此情此境,依依难别。

“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相送一程又一程,更见离情别绪之黯然。

然而,千里相送,总有一别。

远嫁的妹妹终于遽然而去,深情的兄长仍依依难舍。

诗经《国风·邶风·燕燕》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邶风·燕燕》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邶风·燕燕》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邶风·燕燕》先秦:佚名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译文】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

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

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

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

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

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赏析】《燕燕》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

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

前三章开首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

《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

”阳春三月,群燕飞翔,蹁跹上下,呢喃鸣唱。

然而,诗人用意不只是描绘一幅“春燕试飞图”。

而是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

此所谓“譬如画工”又“写出精神”。

接着点明事由:“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父亲已去世,妹妹又要远嫁,同胞手足今日分离,此情此境,依依难别。

“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相送一程又一程,更见离情别绪之黯然。

然而,千里相送,总有一别。

远嫁的妹妹终于遽然而去,深情的兄长仍依依难舍。

这里诗歌运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感人的情境:“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

先是登高瞻望,虽车马不见,却行尘时起;后是瞻望弗及,唯伫立以泣,伤心思念。

真是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缠绵悱恻,鬼神可泣。

这三章重章复唱,既易辞申意,又循序渐进,且乐景与哀情相反衬;从而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诗经·邶风·燕燕》诗本事的纷争

《诗经·邶风·燕燕》诗本事的纷争
之也 。言 大 归者 , 不反 之
之 间 的手 足 情 深 之别 , 解 作分 手情 人 做 从 此 各 自陌 路 的 无奈 诀 别 ; 当代 学 者 甚 至 从 最 新 文献 考 定 本 或 现
诗 出现 了错 筒 , 此 该 诗题 旨的 阐释 也 莫 衷 一 是 。 由 此也 足 以证 明 , 诗 堪 称 “ 古 送 别诗 之祖 ” 至 该 万 之不 朽
亲死后才 被 庄姜 收 为 养 子并 立 为 太 子 , 不 可 能 就
赋《 硕人 》 。又娶于 陈 日厉 妫 , 也 生孝伯 , 死 。其 早
娣戴 妫 , 桓 公 。庄 姜 以为 己 子 。 I 生 ”2 春, 卫州 吁弑桓 公 而 立。 ” ‘ 年 四 结 合 这 两 件事 , 颖 孔
经典 。
关 键 词 : 《 经》 诗 本 事 ; 简 诗 ; 错
中图 分 类 号 : 2 . 1 22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9 0 2 1 ) l 0 4 0 17 3 1 ( 0 0 O 一 0 4— 4
《 诗经 ・ 邶风 ・ 燕》 一首 深情绵邈 的送 别 燕 是 诗 , 代注家 没有异议 。但 对该 诗本 事 的 阐释 , 历 对 其送别 的主客 体与送 别原 因及其 题 旨更 深一 步 的
探讨 , 是各持 己见没 有定谳 。 却
辞 。文十八 年 , 夫人 姜 氏归 于齐 。《 左传》日, 归 大 也 。以归宁 者 , 时 而 反 , 即归 不 复 来 , 谓之 有 此 故 大归也 。 ]8 正义》 但 依 《 笺 》 《 燕 》 ” 2《 9 不 郑 给 燕 作 者 进行 了 正 名 , 且 分 析 了离 别 者 远 离 的 原 因。 而
子见 杀 , 戴 妫 于是 大 归 。庄 姜 养 其 子 , 之 相 故 与

诗经·邶风·燕燕

诗经·邶风·燕燕

诗经·邶风·燕燕《国风;邶风;燕燕》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邶风》中的一篇,是先秦时代的民歌,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

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诗经;邶风;燕燕》原文及赏析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邶风;燕燕》原文及赏析【原文】燕燕于飞1,差池其羽2。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3。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4。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5。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6。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7,其心塞渊8。

终温且惠9,淑慎其身10。

先君之思11,以勖寡人12。

【注释】1.燕燕:即燕子燕子。

2.差(cī)池(chí)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3.颉(xié):上飞。

颃(hánɡ航):下飞。

4.将(jiānɡ):送。

5.伫:久立等待。

6.南:指卫国的南边,一说野外。

7.仲:排行第二。

氏:姓氏。

任:姓。

只:语助词。

8.塞(sè):诚实。

渊:深厚。

9.终:既,已经。

惠:和顺。

10.淑:善良。

慎:谨慎。

11.先君:已故的国君。

12.勖(xù):勉励。

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赏析】《燕燕》,《诗经》中极优美的抒情篇章,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

论艺术感染力,宋代许顗赞叹为“真可以泣鬼神!”(《彦周诗话》)论影响地位,王士禛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

吟诵诗章,体会诗意,临歧惜别,情深意长,实令人怅然欲涕。

然而,诗中的送者和被送者究属何人,却众说纷纭。

这对理解诗意颇为关键,必须首先明确。

《毛诗序》曰:“《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

”郑笺进而认为“归妾”就是陈女戴妫(ɡuī)。

《列女传;母仪篇》则认为这是卫定姜之子死后,定姜送其子妇归国的诗。

魏源《诗古微》调和上述两种说法,以为这是卫庄姜于卫桓公死后送桓公之妇大归于薛的诗。

对《诗经·邶风·燕燕》的再解读

对《诗经·邶风·燕燕》的再解读

对《诗经·邶风·燕燕》的再解读作者:朱梦佳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7年第09期【提要】《燕燕》是《诗经》中十五国风“邶风”中的一首,这首先秦民歌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一首送别诗,诗歌采用重章复唱的手法,既易辞申意,又循序渐进,且乐景与哀情相反衬;从而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学界普遍认为,《毛诗序》记载是“《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

”也就是说,这首诗是春秋时期卫庄姜于卫桓公死后送桓公之妇大归于薛地的诗。

笔者认为,这首诗并不是一首单纯意义上的送别诗,文章主要对诗中“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燕燕于飞”、“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几句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这首诗与其说是送别诗,不如说是生者对逝者的怀念,是一首体现着怀念亡夫的爱情诗。

【关键词】《燕燕》送别爱情意义古代学者对《诗经·邶风·燕燕》的理解大都基于《诗序》,认为该诗的内容与春秋时期卫国夫人有关。

关于《燕燕》的主题今之学者也颇有争议,但无一不认为《燕燕》是送别之作。

笔者认为此诗并非简单的送别诗,本文通过研究期望接近诗歌的本来面目。

一、对“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意义诠释学界对“之子于归”的说法的争论集中在“于归”义上,多认为“于归”取送女子出嫁义,女子出嫁是喜事,取此义很难说通嫁娶场合为何会“泣涕如雨”,也难以解释最后一节出现的“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古人对死亡充满了敬畏,认为人死了回归到阴间才是真正的圆满。

死者的亲人以“托魂树”类的物品引领死者归到阴间,更像是一种义务性的仪式。

在古人的意识里,死者可能会留恋阳间的亲人有所牵挂不想离去,如果死者的魂魄留在阳间,就会成为“孤魂野鬼”,会扰的亲人不得安宁。

所以,为了让死者能按照生者所设想的那样及时的回归阴间,送精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

“远送于野” 、“远于将之”、“远送于南”应当是在丧礼死者的灵柩下葬之前,死者的亲人们要送死者的灵柩到墓地的送葬唱词。

《诗·邶风·燕燕》

《诗·邶风·燕燕》

《诗·邶风·燕燕》典范榜样的问题燕燕于飞,差1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2之颃3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4任5只6,其心塞7渊8。

终温9且惠10,淑11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12寡人。

【译文】燕子燕子展翅飞,羽毛参差紧相随。

这位女子来出嫁,亲人送她到郊野。

渐渐走远望不见,泣涕如雨涟涟泪。

燕子燕子展翅飞,向上向下把家归。

这位女子来出嫁,亲人送她紧紧随。

渐渐走远望不见,掩面伫立不思回。

燕子燕子展翅飞,上下鸣啼叫声悲。

这位女子来出嫁,远远送她到南门。

渐渐走远望不见,实劳我心肝肠摧。

任家二女形影单,心胸宽广又深博。

温柔和气且仁爱,身行美好而谨慎。

先君对她之思念,是对我最好的勉励。

【说明】《燕燕》诉说的是典范榜样的问题。

这是一首描写人们怀念亲人的山歌,任家的二姑娘出嫁了,人们都依依不舍,因为她对人仁爱、温柔、和气,行为美好,处事谨慎,获得了大家的喜爱和认可,人们都舍不得她走。

然而她最后还是离开了家乡,远嫁他乡。

这事发生在很久以前,虽然经过时间的洗礼,然而人们还是津津乐道,把她的事迹作为对自己的勉励。

这就是风俗习惯的形成原因,也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形成的原因,因为她身体力行的行为的美好,使得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都在学习她的行为方式。

当人们对一个行为方式取得共同认可后,这个行为方式就会形成规范,谁遵守这个规范就会被赞扬,谁不遵守这个规范就会被人们指责,人们就会说他“不道德”,说他“伤风败俗”。

这也便是“道德”的形成了。

所以,追究所谓的“道德”,其实就是行为方式的好坏与否,就是遵不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这首诗表现出邶地的一种淳朴民风,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也就在这里了。

这就是典范榜样的作用。

——————————————————【注释】1.差:(cī吃)池:《书·吕刑》:“察辞于差。

《诗经·邶风·燕燕》质疑与文化阐释(1)

《诗经·邶风·燕燕》质疑与文化阐释(1)

$%&’ !", (%’ # <:4’ , )**+
[摘
要]《诗经 ・ 邶风 ・ 燕燕》 从前三章可推测出多种可能性: “送者” 可能是主人公的朋友、 母亲、 兄长、 恋人
等, 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丰富了 “燕” 的文化内涵。重章叠唱, 又增强了诗的意蕴, 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第 四章看, 由于宗周思想、 史官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强行介入, 使本诗呈现出非常复杂的诗旨。 [关键词]《诗经》 ; 燕燕; 宗周思想; 史官文化; 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A ()**+) *# @ **B+ 飞行时的凄凉, 所以这里的 “燕” 理解为单燕飞更合理一些。 其实 “燕” 只是起兴, 不是实指, 而且, 使用 “燕燕” 可以使句式 整齐, 增强其形式美。类似的诗句还有 “雄雉于飞, 泄泄其 羽” ( 《邶风 ・ 雄雉》 ) 、 “ 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 ( 《小雅・鸿雁》 ) 等。再从对燕的声音的描绘上看: “ 燕燕于飞, 颉之颃之” , “燕燕于飞, 下上其音” ,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 曰: “ 若夫哀乐 之起, 冥于自然。喜怒之端, 非由人事。故燕雀表啁啾之感, 鸾凤有歌舞之容。 ” 可见这里写燕的声音渲染了全诗的悲剧 气氛。结合上面所归纳的 “燕” 的四种涵义, 可以推测其能指 含义为: 失子; 离家; 丧偶; 守静。 二、 “之子于归” 与重章叠唱 “之子于归” 一方面使 《燕燕》 的主人公出场, 另一方面其 句式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味。朱熹 《诗集传》 曰: “ 之子, 去者 也。归, 归宗也。于, 於也。 ” 集疏: “ 之子, 谓女子。于归, 往 归其国。 ” 在古代汉语里, 子, 可指男、 女, 而多指女子。 “于” 是语助词。其语法结构相当于 “之子归” 即 “这个女子回到她 的国家去了。 ” 需要关注的是古代与 “归” 有关的几个概念: 旧称妇女被休而归母家。 《左传・文公十八年》 !大归: [#] 曰: “夫人姜氏归于齐, 大归也。 ” 即此意。 女子出嫁。 《诗经 ・ 召南 ・ 江有汜》 曰: “之子归。 ” 郑 "归: 玄笺: “妇人谓嫁曰归。 ” 归后可返回。方玉润 《诗经原始》 注 《燕燕》 曰: #归宁: “归, 大归也, 不反之辞。以归宁者有时而反, 此即归不复来,

诗经《燕燕》赏析

诗经《燕燕》赏析

诗经《燕燕》赏析
诗经——《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归,颉之颃这。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归,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赏析:
本诗描写国君送别远嫁他国的妹妹,表现了留恋不舍的深厚感情。

诗以燕子在空中高飞起兴,而引起送别之情,送别的.人早已看不见了,而送行人的心却早已追随着去了,我们看诗人泪眼汪汪地久久伫立的情形,可以知道他们的难舍难分。

但是,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场面描写中来表达内心感情,最后一节,更感念这位远嫁的妹妹的优秀品德,交待了情感的基础,又充实,又深长,所谓,“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

正是惜别之情既深,送别之时难舍,“语意沉痛,令人不忍卒读”。

《诗经·邶风·燕燕》质疑与文化阐释

《诗经·邶风·燕燕》质疑与文化阐释

《诗经邶风燕燕》质疑与文化阐释
林光华
【期刊名称】《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18)004
【摘要】<诗经·邶风·燕燕>从前三章可推测出多种可能性:"送者"可能是主人公的朋友、母亲、兄长、恋人等,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丰富了"燕"的文化内涵.重章叠唱,又增强了诗的意蕴,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第四章看,由于宗周思想、史官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强行介入,使本诗呈现出非常复杂的诗旨.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林光华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诗经·邶风·燕燕》质疑与文化阐释 [J], 林光华
2.从《诗经》的《邶风·凯风》看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J], 谢蔚
3.《诗经·邶风·燕燕》诗本事的纷争 [J], 叶当前
4.《诗经·邶风·燕燕》新解 [J], 张慧芳
5.论毛、郑对《诗经》的强制阐释——以《邶风·静女》为例 [J], 张昌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燕燕—《诗经》原文、译文及评析

燕燕—《诗经》原文、译文及评析

燕燕—《诗经》原文、译文及评析燕燕--人生自古伤离别原文:燕燕于飞①,差池其羽②。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③。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仁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④,其心塞渊⑤。

终温且惠⑥,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⑦!注释:①燕燕:燕子燕子。

②差池: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③颉 (Xie):鸟飞向上。

颃(hang):鸟飞向下。

④仲;排行第二。

氏:姓氏。

任:信任。

只: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⑤塞:秉性诚实。

渊:用心深长。

⑥终:究竟,毕竟。

⑦勋(xu):勉励。

译文:燕子燕子飞呀飞,羽毛长短不整齐。

姑娘就要出嫁了,远送姑娘到郊外。

遥望不见姑娘影,泪如雨下流满面!燕子燕子飞呀飞,上上下下来回转。

姑娘就要出嫁了,运送姑娘道别离。

遥望不见姑娘影,久久站立泪涟涟!燕子燕子飞呀飞,上上下下细语怨。

姑娘就要出嫁了,运送姑娘到南边。

遥望不见姑娘影,心里伤悲柔肠断!仲氏诚实重情义,敦厚深情知人心。

性情温柔又和善,拥淑谨慎重修身。

不忘先君常思念,勉励寡人心赤诚!题解:人生离别在所难免,如何离别,却显现出不同的人际关系和人生态度。

最让人心荡神牵的是诗意的离别。

一步三回头,牵衣泪满襟,柔肠寸寸断,捶胸仰面叹,伫立寒风中,不觉心怅然。

这是何等地感人肺腑!维系着双方心灵的,是形同骨肉、亲如手足的情义。

这种情景和体验,实际上是语言无法描述和传达的,困为语言的表现力实在太有限了。

一个小小的形体动作,一个无限惆怅的眼神,默默长流的泪水,都是无限广阔和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的直接表达。

任何词语在这些直接表达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空洞乏味的,毫无诗意可言的。

离别以主观化的心境去映照对象、风物、环境,把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把没有人格的事物赋予人格,把他人化作自我,把细微末节夸大凸现出来。

这时,物中有我,我中有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心和心直接碰撞和交融。

燕燕·诗经

燕燕·诗经

燕燕·诗经燕燕·诗经《燕燕》这是《诗经》中极优美的抒情篇章,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该诗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勗寡人。

【注释】1、燕燕:鸟名,燕子,或单称燕。

2、差池(cī chí):参差不齐。

羽:指翅。

诗人所见不止一燕,飞时有先后,或不同方向,其翅不相平行。

3、之子:指被送的女子。

4、野:古读如“宇(yǔ)”。

5、颉(谐xié):上飞。

颃(航háng):下飞。

6、将:送。

7、下上其音:言鸟声或上或下。

8、南(古音您nín):指南郊。

一说“南” 和“林”声近字通。

林指野外。

劳:忧伤。

9、仲氏:弟。

诗中于归原型的女子是作者的女弟,所以称之为仲氏。

任:可以信托的意思。

一说任是姓,此女嫁往任姓之国。

只:语助词。

10、塞:实。

渊:深。

塞渊:诚实厚道。

11、终:既。

12、勗(续xù):勉励。

寡人:国君自称之词。

以上二句是说仲氏劝我时时以先君为念。

【题解及原文】这篇是卫君送别女弟远嫁的诗。

前三章是送别时的情景。

末章写女弟的美德和别时共相勉励的话。

【今译】燕子飞来飞去,飞飞有前有后。

我的妹子远嫁,送到郊外分手。

望望踪影不见,泪下如雨难收。

燕子飞来飞去,飞飞忽降忽升。

我的妹子远嫁,遥遥送她一程。

望望踪影不见,呆立泪流满面。

燕子飞来飞去,鸣声忽下忽上。

我的妹子远嫁,送她送到南乡。

望望踪影不见,真正使我心伤。

妹子能担重任,思虑切实深沉。

慈爱而又温顺,为人善良谨慎。

“常常想着父亲”,这是她对我的叮咛。

【白话翻译】轻盈燕子双双飞,一前一后紧相随。

我的妹子要出嫁,迢遥相送难转回。

抬首遥望不能见,涕泣如雨涟涟泪。

《国风·邶风·燕燕》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国风·邶风·燕燕》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国风・郴风・燕燕》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国风・邺风・燕燕》四章由虚而实,转写被送者。

原来二妹非同一般,她思虑切实而深长,性情温柔而恭顺,为人谨慎又和善,正是自己治国安邦的好帮手。

《国风那风・燕燕》先秦:佚名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顽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国风・邺风・燕燕》译文燕子飞行天上,参差伸展翅膀。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

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行天上,身姿忽下忽上。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

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行天上,鸣音呢喃低昂。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

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哀痛。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

温柔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和善。

经常想着父王,吩咐响我耳旁。

《国风・邺风・燕燕》解释燕燕:即燕子。

差(3池(chi)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瞻:往前看;弗:不能。

颉仅⑹:上飞。

J®(hang):下飞。

W(jiang):送。

伫:久立等待。

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其次者。

指二妹。

任:信任。

氏:姓氏。

只:语助词。

塞侬):诚恳。

渊:深厚。

终…且…:既…又…;惠:和顺。

淑:和善。

慎:谨慎。

先君:已故的国君。

勖(X。

):勉励。

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国风那风・燕燕》鉴赏《燕燕》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

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

前三章开首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顽之〃,〃下上其音〃。

《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

〃阳春三月,群燕飞行,编跄上下,呢喃鸣唱。

然而,诗人用意不只是描绘一幅〃春燕试飞图〃。

而是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

此所谓〃譬如画工〃又〃写出精神〃。

诗经燕燕的意象内涵和章法结构探析

诗经燕燕的意象内涵和章法结构探析

《詩經‧邶風‧燕燕》之意象內涵和章法結構探析壹、前言〈邶風‧燕燕〉一詩是《詩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歷來研究者對於這首詩的關注重點幾乎都放在送者與被送者到底是誰而詳加考證1,誠然,釐清送者與被送者的指謂與其關係的確是此詩的重點。

然而,除此之外,此首詩的意象內涵與章法結構亦值得探析,所謂「意象內涵」,《篇章結構學》曰:就辭章而言,所謂「意」,乃一篇之義蘊;所謂「象」,指所用之材料。

2「意象內涵」即指辭章的內容結構。

內容結構又可析分為二,此即核心與外圍。

核心部分,即整首詩的主要意旨,其包含情語與理語兩大成分,而事語與景(物)語則是外圍成分3。

在說明「意象內涵」後,接著作者究竟是如何安排事語與景(物)語來凸顯整首詩的情境,又這樣的安排最終造成何種效果,凡此種種正是章法結構用力之所在。

關於「章法結構」,《章法學論粹》云:所謂的章法,指的是謀篇佈局的方法,也就是聯句成節、聯節成段、聯段成篇的一種組織形式。

4「章法結構」即是形式結構。

吾人若能掌握此形式結構,相信不但有助於了解整首作品的布局,還可以更進一步去明瞭作品的義蘊。

就〈燕燕〉一詩來看,目前尚未有人從這兩個研究角度即「意象內涵」與「章法結構」來探析,故筆者試著以這兩個研究向度,作為本篇論文的研究方法。

期能對〈燕燕〉一詩有更深入的了解,而這正是筆者本篇論文用心之所在。

底下即依此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論述。

貳、寫作背景關於〈燕燕〉此首詩的寫作背景可分為時代背景及個人背景來探討。

就個人背景而言,只知作者是衛國的國君,至於是誰,其具體名氏已不可考5。

其創作的時代背景可能是作於春秋時代,即西元前770年以後。

此乃據陳介白之說而來。

其《詩經選譯》云:「〈邶、鄘、衛〉三風凡三十九篇,都是春秋時代的詩。

因為三風之中所言之事皆衛事,所記的地名皆衛地,故皆為衛詩。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吳季札聞歌〈邶、鄘、衛〉而總評曰:『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1林葉連於〈試論〈邶風‧燕燕〉的主旨〉一文中,曾歸納歷代對於此詩的送者與被送者研究,文中共整理出十一種不同的論點,分別是:「一、衛莊姜送歸妾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吁杀之, 故送完妇大归于薛, 故曰 ‘仲氏任只’ 也。 ‘先君之 思, 以畜寡人’ 畜, 孝也, 言此女子能思其夫君桓公, 故能体夫 心以孝于姑也。 ” (三) 定姜送娣大归说 韩 《诗》 曰: “ 卫定姜归其娣, 送之而作。 ” 牟氏 《诗切》 曰:
[!] “夫人定姜送归妾, 感献公不孝也。 ” 《释名 ・ 释亲属》 曰: “妻
子姊妹曰娣, 弟也, 言与己妻相长。 ” 此处娣妹, 相当于卫定 姜。 (四) 定姜送子妇大归说 鲁说曰: “卫姑定姜者, 卫定公之夫人, 公子之母也。公 子既娶而死, 其妇无子, 毕三年之丧, 定姜归其妇, 自送之至 于野, 恩爱哀思, 悲以感恸, 立而望之, 挥泣垂涕, 乃赋诗曰: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瞻望弗及, 泣 涕如雨。 ’ 送去, 归泣而望, 又作诗曰: ‘先君之恩, 以畜寡人。 ’
["] 君子谓定姜为慈姑, 过而之厚。 ”
(五) 兄送其妹出嫁说 王质 《诗总闻》 曰: “仲氏, 次女也。任, 氏也, 其女所嫁之 家也。先君钟情此女, 以属于我, 故以美言誉之, 以善言劝 之。思其父则爱其男女之兄弟, 且于女兄弟尤深。今人多 然。又况既孤, 乃始出适, 益伤其父之不见, 而念其妹之愈切 也。 ” 崔述 《读诗偶识》 曰: “恐系卫女嫁于南国, 而其兄送之之
$%&’ !", (%’ # <:4’ , )**+
[摘
要]《诗经 ・ 邶风 ・ 燕燕》 从前三章可推测出多种可能性: “送者” 可能是主人公的朋友、 母亲、 兄长、 恋人
等, 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丰富了 “燕” 的文化内涵。重章叠唱, 又增强了诗的意蕴, 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第 四章看, 由于宗周思想、 史官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强行介入, 使本诗呈现出非常复杂的诗旨。 [关键词]《诗经》 ; 燕燕; 宗周思想; 史官文化; 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A ()**+) *# @ **B+ 飞行时的凄凉, 所以这里的 “燕” 理解为单燕飞更合理一些。 其实 “燕” 只是起兴, 不是实指, 而且, 使用 “燕燕” 可以使句式 整齐, 增强其形式美。类似的诗句还有 “雄雉于飞, 泄泄其 羽” ( 《邶风 ・ 雄雉》 ) 、 “ 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 ( 《小雅・鸿雁》 ) 等。再从对燕的声音的描绘上看: “ 燕燕于飞, 颉之颃之” , “燕燕于飞, 下上其音” ,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 曰: “ 若夫哀乐 之起, 冥于自然。喜怒之端, 非由人事。故燕雀表啁啾之感, 鸾凤有歌舞之容。 ” 可见这里写燕的声音渲染了全诗的悲剧 气氛。结合上面所归纳的 “燕” 的四种涵义, 可以推测其能指 含义为: 失子; 离家; 丧偶; 守静。 二、 “之子于归” 与重章叠唱 “之子于归” 一方面使 《燕燕》 的主人公出场, 另一方面其 句式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味。朱熹 《诗集传》 曰: “ 之子, 去者 也。归, 归宗也。于, 於也。 ” 集疏: “ 之子, 谓女子。于归, 往 归其国。 ” 在古代汉语里, 子, 可指男、 女, 而多指女子。 “于” 是语助词。其语法结构相当于 “之子归” 即 “这个女子回到她 的国家去了。 ” 需要关注的是古代与 “归” 有关的几个概念: 旧称妇女被休而归母家。 《左传・文公十八年》 !大归: [#] 曰: “夫人姜氏归于齐, 大归也。 ” 即此意。 女子出嫁。 《诗经 ・ 召南 ・ 江有汜》 曰: “之子归。 ” 郑 "归: 玄笺: “妇人谓嫁曰归。 ” 归后可返回。方玉润 《诗经原始》 注 《燕燕》 曰: #归宁: “归, 大归也, 不反之辞。以归宁者有时而反, 此即归不复来,
[A] 故谓之大归也” 。
一、 “燕” 意象的文化内涵 《诗经 ・ 邶风 ・ 燕燕》 (以下简称 《燕燕》 ) 以 “燕” 起兴, 并贯 穿全诗, 奠定了全诗文化内涵的基调。燕是鸟类的一种, 在 中国却有其特定的含义: (一) 燕在中国有始祖意 少白 皋之族有以 “凤鸟、 玄鸟 (燕) 、 佰赵、 青鸟、 丹鸟” 为图 腾的胞族。甲骨文中已有燕字。 《说文》 “燕” 下云: “玄鸟也集疏》 曰: “ 连言 ‘燕燕’ 者, 非
[+] 一燕。 ” 从全诗的意境上看, 一 “归” 、 一 “送” 、 一 “泣” , 见其
述 《读风偶识》 曰: “ 诗称 ‘之子于归’ 者, 皆指女子之嫁者言
)**+ @ !! @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林光华 (!CBC @ ) , 女, 江苏沭阳人,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级硕士研究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邶风・ 燕燕》 质疑与文化阐释 "
林光华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徐州 ))!!!= )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 %- ./01%/ 23/4567%8 9%&&:;:
[)] 熹 《诗集传》 曰: “ 谓之燕燕者, 重言也。 ”
《燕燕》 中的 “归” 有两种说法: 一是大归; 一是归 (嫁) 。 毛诗序、 郑笺、 《毛诗正义》 、 《诗集传》 、 《诗经原始》 、 《诗古微》 等皆从前者。从后者的很少, 他们把 “于归” 作为一个词解,
[=] 与 “大归” 相区别。如高亨 《诗经今注》 曰: “于归, 出嫁。 ” 崔
[!] 象形。 ” “燕者, 请子之候。 ” 《礼记・月令》 曰: “ 元鸟, 燕也。
燕以施生时巢人堂宇而生乳” , 又 《史记・商本纪》 : “ 简狄行 浴, 元鸟堕其卵, 取而吞之, 因孕生契” , 《 诗经・商颂》 曰: “天 命元鸟降而生商” 《 ,拾遗记》 曰: “简狄拾卵生契, 商之始。 ” 所 以, “燕” 有祈嗣之意, 又引申为母爱。 (二) 燕有归家意, 引申为怀旧 《礼记》 曰: “ 仲春之月, 元鸟 (燕) 至……仲秋之月, 元鸟 归。 ” 是燕之习性。同时, 又与燕善筑巢有关。巢有家的意 味。燕去而不返, 引申为离故居、 失旧主, 引申为怀旧。 (三) 燕有新婚意, 来源于燕双飞 《禽经》 曰: “ 元鸟, 燕也。二鸟朝奇而暮偶, 爱其类也。 ” 《礼记 ・ 月令》 曰: “媒氏之官以为候” 。庚肩吾有诗 《和晋安王 咏双燕》 “ :可怜幕上燕, 差池弄羽衣。夜夜同巢宿, 朝朝相对 飞。 ” 就是以燕表达对爱情的歌颂与向往。 (四) 燕有安详意, 与其索居有关 《礼记 ・ 月令》 曰: “ 于幽僻之处, 非中国之所。 ” 是说燕常 居住在安静的地方。 《诗经 ・ 邶风 ・ 燕燕》 中有 “差池其羽” , 郑 笺“ :谓张舒其羽翼。 ” 《 燕燕》 一诗以双字燕开头, 有两种说 法, 一指单燕, 一指双燕。郭璞、 朱熹、 方玉润等从前说, 如朱
[#] 诗, 绝不类庄姜戴妫事也。 ”
以上几种说法哪种更接近 《燕燕》 的原本意义在学界尚
[$] 有争议 。前 四 种 说 法, 本于毛 《序》 、 郑 《笺》 、 孔 《疏》 , 朱
《传》 以及魏氏 《古微》 , 牟氏 《诗切》 、 王氏 《集疏》 , 庄公、 定公 之事在史书中也有明确的记载。 《诗经》 也是史官文化的载 体。因此这种说法得以流传下来。送妹之说, 与 “燕” 意象不 太符合。况且, 妹嫁是件喜事, 兄不至于如此痛哭, 其口吻尤 也不适合兄长的身份。故从诗的整体基调和一般情理上讲, “送妹” 之说都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四种说法, 体现了妻、 妾 与君王和姑媳、 娣的关系, 抽出它们的共同点, 则在一个 “孝” 字。 毛 《传》 曰: “任, 大。 ” 孔 《疏》 曰: “言仲氏有大德行也。 ” 郑 《笺》 曰: “以思相亲信也。 ” 朱 《传》 曰: “ 以恩相信曰任。 ” 《释 言》 曰: “温惠, 犹和顺也。 ” 总而言之, “任、 塞渊、 惠、 淑、 慎” 无 一不是从品行、 道德的角度给主人公定位的。 该诗走到这里, 与 《燕燕》 前三章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都 出现了分歧。从而造成读者语感上的断流。第四章从何而 来, 笔者提出质疑并推测第四章是后儒为了使全诗更方便地 成为儒家说教的底本而后加上去的。 首先, 《诗经》 产生于西周初到春秋末期 (公元前 %&’’— 前 ()%) 这五百多年间, 其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带上了宗周时 期的宗法思想, 后来孔子论诗, 又染上了正统的儒家色彩。 “孝” 又是宗周社会思潮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 这一思想在 《诗经》 中得以体现并不奇怪。孝, 与人的自然天性不同, 不 是自发的, 在中国古代处于道德统治的需要而变成外在的约 束。所以仲氏 “温柔贞顺” , 有浓厚的道德说教的色彩。 其次, 诗经具有史官文化特色。其主流说法 “庄姜选戴
万方数据
・ B+ ・
之, 未闻有称 ‘大归’ 为 ‘于归’ 者。 ” 追溯到 《诗经》 中, 用 “归” 及 “之子于归” 这样的语词形式很多, 但都没有 “大归” 之意。 如 《邶风 ・ 匏有苦叶》 “士如归妻” 的 “归” 是 “娶” 的意思; 《 邶风 ・ 北风》 “携手同归” 的 “归” 是 “回家” 的意思; 《 齐风・ 敝笱》 “齐 子归止” 的 “归” 是 “回国” 的意思; 《周南・ 桃天》 “ 之子于归, 宜 其室家”的 “归” 是出嫁的意思。 因此, 《燕燕》 中 “之子于归” 的可能性含义有两个: 女子 被休或女子出嫁, 又以 “出嫁” 之说为众多学者接受。 “燕燕于飞” “ 、之子于归” 在每章中出现一次, 是 《诗经》 中常见的重章叠唱的手法。 《燕燕》 中 “之子于归” 引起的句 子又有细微的区别。 “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 , 一个 “送” 字, 又 引出了另一主人公, 姑且称为 “送者” 。 “远于将之” , 传曰: “将, 行也。 ” 笺曰: “将, 亦送也。 ” 高亨注: “于, 犹以也。 ” 故 “将 之于远” 与 “远送于野” 是同一个意思。 “南” 和 “林” , 在古代 读音相近, 郊外曰野, 野外曰林, 所以这里愈送愈远, 情绪也 渐远渐浓。其艺术特色更在于对送别情境的描写上。 “泣涕 如雨” 见其感情不可抑制。 “伫立以泣” , 《 说文》 曰: “ 无声出 涕曰泣” , 是比哭出声来更悲伤的情感。 “实劳我心” , 一个 “劳” 字见其心如车轮转, 百般滋味实在难以诉诸表情。这是 一个感情逐渐高涨又逐渐收敛, 内化为理性的过程。上文燕 的飞行, 由静而动, 此处人的送行, 由动而静, 二者形成极有 意味的对比。 通观前三章, 以燕起兴, 进入情境, 通过对燕的描绘渲染 悲情, 人的进入又使全诗富有浓厚的故事性, 且情感真挚。 符合诗人的创作和读者的审美过程。主人公失意、 困顿、 别 离, 都展现了人的最自然、 最真实的一面。当代接受美学也 认为, 积淀着特定文化习俗、 情趣个性、 审美理想的主体结构 中, 潜存着一种伴随着需求、 渴望的素养能力, 以此作为欣赏 接受时无可回避的参考框架。也可理解为 “期待心理” 。故 前三章似乎已构成一个整体, 靠直觉体悟完全可以把握。那 么, 这一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负载怎样的内容, 必须从其与 第四章的勾连中作进一步研究。 三、 诗旨质疑与儒学阴影 《燕燕》 第四章从叙述转入议论。在人称上也有微妙的 变化。似乎第三者在评论其人其事。从字面上看出是对一 女子温顺、 贤惠的歌颂, 夹杂着与被送者别离的失落与伤痛。 但从文学接受史的角度看, 关于 《燕燕》 的诗旨, 古今说法不 尽相同, 按其可信度大小排列为: (一) 庄姜送归妾说 论者 释 “归” 为 “大 归” 。 《毛 诗 序》 曰: “卫 庄 姜 送 归 妾 也。 ” 毛《传》 同。郑 《笺》 “ : 庄姜无子, 陈女戴妫生子名完, 庄 姜以为己子。庄公薨, 完立而州吁杀之, 戴妫于是大归。庄 姜远送于野, 作诗见己志。 ” 孔颖达疏曰: “ 戴妫大归, 庄姜送 之。所陈皆诀别之后, 述其送之事也” 。 (二) 庄姜送完妇大归说 魏源 《诗古微》 说: “ 《燕燕》 , 卫庄姜送完妇大归也。陈女 之娣戴妫, 生子完而母死。庄公命庄姜子之, 嗣立为桓公, 州 ・ !)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