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燕燕》质疑与文化阐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诗, 绝不类庄姜戴妫事也。 ”
以上几种说法哪种更接近 《燕燕》 的原本意义在学界尚
[$] 有争议 。前 四 种 说 法, 本于毛 《序》 、 郑 《笺》 、 孔 《疏》 , 朱
《传》 以及魏氏 《古微》 , 牟氏 《诗切》 、 王氏 《集疏》 , 庄公、 定公 之事在史书中也有明确的记载。 《诗经》 也是史官文化的载 体。因此这种说法得以流传下来。送妹之说, 与 “燕” 意象不 太符合。况且, 妹嫁是件喜事, 兄不至于如此痛哭, 其口吻尤 也不适合兄长的身份。故从诗的整体基调和一般情理上讲, “送妹” 之说都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四种说法, 体现了妻、 妾 与君王和姑媳、 娣的关系, 抽出它们的共同点, 则在一个 “孝” 字。 毛 《传》 曰: “任, 大。 ” 孔 《疏》 曰: “言仲氏有大德行也。 ” 郑 《笺》 曰: “以思相亲信也。 ” 朱 《传》 曰: “ 以恩相信曰任。 ” 《释 言》 曰: “温惠, 犹和顺也。 ” 总而言之, “任、 塞渊、 惠、 淑、 慎” 无 一不是从品行、 道德的角度给主人公定位的。 该诗走到这里, 与 《燕燕》 前三章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都 出现了分歧。从而造成读者语感上的断流。第四章从何而 来, 笔者提出质疑并推测第四章是后儒为了使全诗更方便地 成为儒家说教的底本而后加上去的。 首先, 《诗经》 产生于西周初到春秋末期 (公元前 %&’’— 前 ()%) 这五百多年间, 其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带上了宗周时 期的宗法思想, 后来孔子论诗, 又染上了正统的儒家色彩。 “孝” 又是宗周社会思潮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 这一思想在 《诗经》 中得以体现并不奇怪。孝, 与人的自然天性不同, 不 是自发的, 在中国古代处于道德统治的需要而变成外在的约 束。所以仲氏 “温柔贞顺” , 有浓厚的道德说教的色彩。 其次, 诗经具有史官文化特色。其主流说法 “庄姜选戴
[!] 象形。 ” “燕者, 请子之候。 ” 《礼记・月令》 曰: “ 元鸟, 燕也。
燕以施生时巢人堂宇而生乳” , 又 《史记・商本纪》 : “ 简狄行 浴, 元鸟堕其卵, 取而吞之, 因孕生契” , 《 诗经・商颂》 曰: “天 命元鸟降而生商” 《 ,拾遗记》 曰: “简狄拾卵生契, 商之始。 ” 所 以, “燕” 有祈嗣之意, 又引申为母爱。 (二) 燕有归家意, 引申为怀旧 《礼记》 曰: “ 仲春之月, 元鸟 (燕) 至……仲秋之月, 元鸟 归。 ” 是燕之习性。同时, 又与燕善筑巢有关。巢有家的意 味。燕去而不返, 引申为离故居、 失旧主, 引申为怀旧。 (三) 燕有新婚意, 来源于燕双飞 《禽经》 曰: “ 元鸟, 燕也。二鸟朝奇而暮偶, 爱其类也。 ” 《礼记 ・ 月令》 曰: “媒氏之官以为候” 。庚肩吾有诗 《和晋安王 咏双燕》 “ :可怜幕上燕, 差池弄羽衣。夜夜同巢宿, 朝朝相对 飞。 ” 就是以燕表达对爱情的歌颂与向往。 (四) 燕有安详意, 与其索居有关 《礼记 ・ 月令》 曰: “ 于幽僻之处, 非中国之所。 ” 是说燕常 居住在安静的地方。 《诗经 ・ 邶风 ・ 燕燕》 中有 “差池其羽” , 郑 笺“ :谓张舒其羽翼。 ” 《 燕燕》 一诗以双字燕开头, 有两种说 法, 一指单燕, 一指双燕。郭璞、 朱熹、 方玉润等从前说, 如朱
["] 君子谓定姜为慈姑, 过而之厚。 ”
(五) 兄送其妹出嫁说 王质 《诗总闻》 曰: “仲氏, 次女也。任, 氏也, 其女所嫁之 家也。先君钟情此女, 以属于我, 故以美言誉之, 以善言劝 之。思其父则爱其男女之兄弟, 且于女兄弟尤深。今人多 然。又况既孤, 乃始出适, 益伤其父之不见, 而念其妹之愈切 也。 ” 崔述 《读诗偶识》 曰: “恐系卫女嫁于南国, 而其兄送之之
[A] 故谓之大归也” 。
一、 “燕” 意象的文化内涵 《诗经 ・ 邶风 ・ 燕燕》 (以下简称 《燕燕》 ) 以 “燕” 起兴, 并贯 穿全诗, 奠定了全诗文化内涵的基调。燕是鸟类的一种, 在 中国却有其特定的含义: (一) 燕在中国有始祖意 少白 皋之族有以 “凤鸟、 玄鸟 (燕) 、 佰赵、 青鸟、 丹鸟” 为图 腾的胞族。甲骨文中已有燕字。 《说文》 “燕” 下云: “玄鸟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百度文库 ! ! ! ! ! ! ! ! ! !
《诗经・ 邶风・ 燕燕》 质疑与文化阐释 "
林光华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徐州 ))!!!= )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 %- ./01%/ 23/4567%8 9%&&:;:
孔颖达、 王先谦等
人从后说, 如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 曰: “ 连言 ‘燕燕’ 者, 非
[+] 一燕。 ” 从全诗的意境上看, 一 “归” 、 一 “送” 、 一 “泣” , 见其
述 《读风偶识》 曰: “ 诗称 ‘之子于归’ 者, 皆指女子之嫁者言
)**+ @ !! @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林光华 (!CBC @ ) , 女, 江苏沭阳人,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级硕士研究生。
$%&’ !", (%’ # <:4’ , )**+
[摘
要]《诗经 ・ 邶风 ・ 燕燕》 从前三章可推测出多种可能性: “送者” 可能是主人公的朋友、 母亲、 兄长、 恋人
等, 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丰富了 “燕” 的文化内涵。重章叠唱, 又增强了诗的意蕴, 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第 四章看, 由于宗周思想、 史官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强行介入, 使本诗呈现出非常复杂的诗旨。 [关键词]《诗经》 ; 燕燕; 宗周思想; 史官文化; 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A ()**+) *# @ **B+ 飞行时的凄凉, 所以这里的 “燕” 理解为单燕飞更合理一些。 其实 “燕” 只是起兴, 不是实指, 而且, 使用 “燕燕” 可以使句式 整齐, 增强其形式美。类似的诗句还有 “雄雉于飞, 泄泄其 羽” ( 《邶风 ・ 雄雉》 ) 、 “ 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 ( 《小雅・鸿雁》 ) 等。再从对燕的声音的描绘上看: “ 燕燕于飞, 颉之颃之” , “燕燕于飞, 下上其音” ,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 曰: “ 若夫哀乐 之起, 冥于自然。喜怒之端, 非由人事。故燕雀表啁啾之感, 鸾凤有歌舞之容。 ” 可见这里写燕的声音渲染了全诗的悲剧 气氛。结合上面所归纳的 “燕” 的四种涵义, 可以推测其能指 含义为: 失子; 离家; 丧偶; 守静。 二、 “之子于归” 与重章叠唱 “之子于归” 一方面使 《燕燕》 的主人公出场, 另一方面其 句式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味。朱熹 《诗集传》 曰: “ 之子, 去者 也。归, 归宗也。于, 於也。 ” 集疏: “ 之子, 谓女子。于归, 往 归其国。 ” 在古代汉语里, 子, 可指男、 女, 而多指女子。 “于” 是语助词。其语法结构相当于 “之子归” 即 “这个女子回到她 的国家去了。 ” 需要关注的是古代与 “归” 有关的几个概念: 旧称妇女被休而归母家。 《左传・文公十八年》 !大归: [#] 曰: “夫人姜氏归于齐, 大归也。 ” 即此意。 女子出嫁。 《诗经 ・ 召南 ・ 江有汜》 曰: “之子归。 ” 郑 "归: 玄笺: “妇人谓嫁曰归。 ” 归后可返回。方玉润 《诗经原始》 注 《燕燕》 曰: #归宁: “归, 大归也, 不反之辞。以归宁者有时而反, 此即归不复来,
子姊妹曰娣, 弟也, 言与己妻相长。 ” 此处娣妹, 相当于卫定 姜。 (四) 定姜送子妇大归说 鲁说曰: “卫姑定姜者, 卫定公之夫人, 公子之母也。公 子既娶而死, 其妇无子, 毕三年之丧, 定姜归其妇, 自送之至 于野, 恩爱哀思, 悲以感恸, 立而望之, 挥泣垂涕, 乃赋诗曰: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瞻望弗及, 泣 涕如雨。 ’ 送去, 归泣而望, 又作诗曰: ‘先君之恩, 以畜寡人。 ’
万方数据
・ B+ ・
之, 未闻有称 ‘大归’ 为 ‘于归’ 者。 ” 追溯到 《诗经》 中, 用 “归” 及 “之子于归” 这样的语词形式很多, 但都没有 “大归” 之意。 如 《邶风 ・ 匏有苦叶》 “士如归妻” 的 “归” 是 “娶” 的意思; 《 邶风 ・ 北风》 “携手同归” 的 “归” 是 “回家” 的意思; 《 齐风・ 敝笱》 “齐 子归止” 的 “归” 是 “回国” 的意思; 《周南・ 桃天》 “ 之子于归, 宜 其室家”的 “归” 是出嫁的意思。 因此, 《燕燕》 中 “之子于归” 的可能性含义有两个: 女子 被休或女子出嫁, 又以 “出嫁” 之说为众多学者接受。 “燕燕于飞” “ 、之子于归” 在每章中出现一次, 是 《诗经》 中常见的重章叠唱的手法。 《燕燕》 中 “之子于归” 引起的句 子又有细微的区别。 “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 , 一个 “送” 字, 又 引出了另一主人公, 姑且称为 “送者” 。 “远于将之” , 传曰: “将, 行也。 ” 笺曰: “将, 亦送也。 ” 高亨注: “于, 犹以也。 ” 故 “将 之于远” 与 “远送于野” 是同一个意思。 “南” 和 “林” , 在古代 读音相近, 郊外曰野, 野外曰林, 所以这里愈送愈远, 情绪也 渐远渐浓。其艺术特色更在于对送别情境的描写上。 “泣涕 如雨” 见其感情不可抑制。 “伫立以泣” , 《 说文》 曰: “ 无声出 涕曰泣” , 是比哭出声来更悲伤的情感。 “实劳我心” , 一个 “劳” 字见其心如车轮转, 百般滋味实在难以诉诸表情。这是 一个感情逐渐高涨又逐渐收敛, 内化为理性的过程。上文燕 的飞行, 由静而动, 此处人的送行, 由动而静, 二者形成极有 意味的对比。 通观前三章, 以燕起兴, 进入情境, 通过对燕的描绘渲染 悲情, 人的进入又使全诗富有浓厚的故事性, 且情感真挚。 符合诗人的创作和读者的审美过程。主人公失意、 困顿、 别 离, 都展现了人的最自然、 最真实的一面。当代接受美学也 认为, 积淀着特定文化习俗、 情趣个性、 审美理想的主体结构 中, 潜存着一种伴随着需求、 渴望的素养能力, 以此作为欣赏 接受时无可回避的参考框架。也可理解为 “期待心理” 。故 前三章似乎已构成一个整体, 靠直觉体悟完全可以把握。那 么, 这一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负载怎样的内容, 必须从其与 第四章的勾连中作进一步研究。 三、 诗旨质疑与儒学阴影 《燕燕》 第四章从叙述转入议论。在人称上也有微妙的 变化。似乎第三者在评论其人其事。从字面上看出是对一 女子温顺、 贤惠的歌颂, 夹杂着与被送者别离的失落与伤痛。 但从文学接受史的角度看, 关于 《燕燕》 的诗旨, 古今说法不 尽相同, 按其可信度大小排列为: (一) 庄姜送归妾说 论者 释 “归” 为 “大 归” 。 《毛 诗 序》 曰: “卫 庄 姜 送 归 妾 也。 ” 毛《传》 同。郑 《笺》 “ : 庄姜无子, 陈女戴妫生子名完, 庄 姜以为己子。庄公薨, 完立而州吁杀之, 戴妫于是大归。庄 姜远送于野, 作诗见己志。 ” 孔颖达疏曰: “ 戴妫大归, 庄姜送 之。所陈皆诀别之后, 述其送之事也” 。 (二) 庄姜送完妇大归说 魏源 《诗古微》 说: “ 《燕燕》 , 卫庄姜送完妇大归也。陈女 之娣戴妫, 生子完而母死。庄公命庄姜子之, 嗣立为桓公, 州 ・ !) ・万方数据
吁杀之, 故送完妇大归于薛, 故曰 ‘仲氏任只’ 也。 ‘先君之 思, 以畜寡人’ 畜, 孝也, 言此女子能思其夫君桓公, 故能体夫 心以孝于姑也。 ” (三) 定姜送娣大归说 韩 《诗》 曰: “ 卫定姜归其娣, 送之而作。 ” 牟氏 《诗切》 曰:
[!] “夫人定姜送归妾, 感献公不孝也。 ” 《释名 ・ 释亲属》 曰: “妻
[)] 熹 《诗集传》 曰: “ 谓之燕燕者, 重言也。 ”
《燕燕》 中的 “归” 有两种说法: 一是大归; 一是归 (嫁) 。 毛诗序、 郑笺、 《毛诗正义》 、 《诗集传》 、 《诗经原始》 、 《诗古微》 等皆从前者。从后者的很少, 他们把 “于归” 作为一个词解,
[=] 与 “大归” 相区别。如高亨 《诗经今注》 曰: “于归, 出嫁。 ” 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