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

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 的逻辑联系;
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 用;
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 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自学指导一
读课文3----5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
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4、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
【1】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 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 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 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 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 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 基本条件”。
史略》、《史林杂识初编》
等。
自学指导一
• 初读课文,标识生难字
• 辨伪去wàng_ • mò守—— • 不gōng自破—— • 停zhì •塾 •譬 •惰 •儒
妄,虚无的不真实的 墨,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攻,比喻观点、言论等经不起推敲。 滞,
shú pì
duò
rú
自学指导二
• 默读课文,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 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 关键句子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讨 论和编写阅读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时间8 分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
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 用;
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 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自学指导一
读课文3----5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
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4、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
【1】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 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 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 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 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 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 基本条件”。
史略》、《史林杂识初编》
等。
自学指导一
• 初读课文,标识生难字
• 辨伪去wàng_ • mò守—— • 不gōng自破—— • 停zhì •塾 •譬 •惰 •儒
妄,虚无的不真实的 墨,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攻,比喻观点、言论等经不起推敲。 滞,
shú pì
duò
rú
自学指导二
• 默读课文,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 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 关键句子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讨 论和编写阅读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时间8 分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
17_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展示(二)、字形、字音: 虚妄(wàng) 程颐(yí)盲从(máng) 停滞 ( zhì )顾颉(jié)刚 展示(三)、词语解释: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行崩溃。形容防御薄弱,不堪 一击。比喻言论或情节不待批驳就露出破绽。 启迪:开导、启发。 停滞:因受阻碍而长时间停止或前进极慢,不能顺利发 展。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学者先要会疑。 —— 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 张载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 笛卡尔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预习情况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议论文,请按单元要求和预习提示, 结合自己的学情做预习单。
学生预习单个例展示
展示(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1920年毕业北 京大学哲学系,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 者、奠基人。 写作背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从小就有怀疑的 精神,读书时善于提出疑问。他一生在史学领域有许多非 常有价值的研究,为祖国的历史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坚 定自己的信念,写下来《怀疑与学问》,是他治学经验的 结晶。
(四)、议论文知识回顾:
1、论点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2、议论文材料与论点的关系:论点明确、材料真实、 材料与论点统一、材料叙述要简洁、有针对性。理论 材料要引用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这样更有 说服力。 3、论证的基本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 证、比喻论证。
(五)、对内容的感知以及所产生的疑问:
作业
作业一:
有的同学说,如果我们为本文加入具体的普通人的事例进 行论证,那么本文的说服力会更强,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任选 一个分论点,给这个分论点补充一个普通人的事例做事实论据, 以进一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

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这一观点❸从而使作者的 观点更深刻、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4、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都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的作用❶引用……的话❷论证了……的观 点❸从而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❶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❷论证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
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 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 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 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 说产生。
阅读第三部分(6),思考下列问题。
1、句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 什么?
引名言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①看引用材料是否代表作者观点,如能 体现可代做论点; ②看引用材料是否可以作为理论论据起 证明论点作用,如是也可同做论据。开 头的两句名言既可充当论点充当了论据 的作用。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第3、4段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2、第四段可分为哪几层?分别讲了什么? 3、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都有什么作用? 4、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 换?为什么? 5、理清第五段的论证思路
(对比论证法、道理论证法)
自读第六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段论点是什么? ②采用哪些类型的论据? ③运用哪些论证方法?④写出本段的论证过程。
本段论点: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论证过程: (分4层)
• 首先提出本段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其次,运用道理论据: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4、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都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的作用❶引用……的话❷论证了……的观 点❸从而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❶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❷论证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
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 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 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 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 说产生。
阅读第三部分(6),思考下列问题。
1、句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 什么?
引名言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①看引用材料是否代表作者观点,如能 体现可代做论点; ②看引用材料是否可以作为理论论据起 证明论点作用,如是也可同做论据。开 头的两句名言既可充当论点充当了论据 的作用。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第3、4段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2、第四段可分为哪几层?分别讲了什么? 3、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都有什么作用? 4、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 换?为什么? 5、理清第五段的论证思路
(对比论证法、道理论证法)
自读第六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段论点是什么? ②采用哪些类型的论据? ③运用哪些论证方法?④写出本段的论证过程。
本段论点: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论证过程: (分4层)
• 首先提出本段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其次,运用道理论据: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五单元《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 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 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 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拓展延伸
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 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重点探究
③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 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 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 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重点探究
(3)对比论证
①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 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 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 ②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 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 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 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证 明
分论点:
1.怀疑是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 本条件。
重点探究
3.文章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 (2)形成层递,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重点探究
拓展延伸
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 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重点探究
③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 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 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 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重点探究
(3)对比论证
①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 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 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 ②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 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 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 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证 明
分论点:
1.怀疑是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 本条件。
重点探究
3.文章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 (2)形成层递,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重点探究
九上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30张PPT)

请简要分析《匠人与大师》中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⑤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 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 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牛顿、 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 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 克思、思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 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课文精讲
5、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①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 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 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 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②否则便是盲从,便 是迷信。③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 便盲从或迷信。
同学们辛苦了! 保护好眼睛! 再见!
19.怀疑与学问
掌握生字
正确释义
整体感知
1、七嘴八舌说标题: 本文的标题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觉得还有 哪些句子可以做这篇文章的标题?
①标题简洁精练,提出了本文的论题;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题目本身就含有作者的目的。
整体感知
2、文章提出了什么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3、为了论证这一论点,作者提出了两个分论点,是哪两个?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课文精讲
5、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人只有先怀疑才可能思索, 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别是非,三个步骤是按 人对事物进行思辨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如果调换,就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了。
⑤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 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 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牛顿、 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 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 克思、思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 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课文精讲
5、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①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 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 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 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②否则便是盲从,便 是迷信。③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 便盲从或迷信。
同学们辛苦了! 保护好眼睛! 再见!
19.怀疑与学问
掌握生字
正确释义
整体感知
1、七嘴八舌说标题: 本文的标题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觉得还有 哪些句子可以做这篇文章的标题?
①标题简洁精练,提出了本文的论题;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题目本身就含有作者的目的。
整体感知
2、文章提出了什么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3、为了论证这一论点,作者提出了两个分论点,是哪两个?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课文精讲
5、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人只有先怀疑才可能思索, 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别是非,三个步骤是按 人对事物进行思辨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如果调换,就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了。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8课《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23张PPT)

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 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 张。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 证明论点的过程。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2.论据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 实、统计数字。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 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怀疑与学问
学习路线图
必背字词 程颐 譬如 腐草为萤 虚妄 盲从 停滞
必背句子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要知道实际 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 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
疑难问题 易错问题
掌握重要字词的音形义,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品味本文语言,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意义。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核心,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中心论 点的几个方面,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论据。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4.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答疑全频道
4. 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答疑: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 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 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 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 张。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 证明论点的过程。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2.论据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 实、统计数字。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 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怀疑与学问
学习路线图
必背字词 程颐 譬如 腐草为萤 虚妄 盲从 停滞
必背句子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要知道实际 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 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
疑难问题 易错问题
掌握重要字词的音形义,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品味本文语言,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意义。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核心,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中心论 点的几个方面,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论据。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4.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答疑全频道
4. 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答疑: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 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 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 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1张PPT)

作用:①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 疑”的道理。 ②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任务探究
4.下面两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 B.不信它,因为它“非”。
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 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 就信了”的原因。
任务探究
任务三:本文语言精准、严谨,结合文中句子,体会议论文语言表达 上的特点。
1.“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 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任务探究
任务一:分析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联系,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并分析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有什么作用?(提示:文章的中心论点往往在课文的开头或是结尾,有些时候可能
会是文章标题,甚至有时候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概括。)
中心论点
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个人著作主要有《汉代学术史略》《尚书通检》 《古史辨》《当代中国史学》《秦汉的方士和儒生》 《三皇考》《史林杂识出编》等。
自主学习
知背景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 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 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 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 大论战。1926年,顾顿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 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 《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0张PPT)(优质版推荐)

不重复。 第4自然段主要是介绍什么是怀疑精神 ,以及在做学问时,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疑 问。第5自然段则是从怀疑精神所适用的范 围,及怀疑在做学问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论述 ,所以,这两段虽都在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 的意义,但谈论的角度不同,所以并不重复 。
合作探究
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 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顾颉刚
2020/3/20
新课引入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幼年读的书 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 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 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 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 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 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 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 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 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不能。 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
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 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 ,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写作特色
(1)善于引用名言、列举事例来论证论点, 说服力强。
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古代著名学者的 名言,列举了诸多事例,作为论据,大大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 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 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
第5段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写作特色
第4段以听说“三皇、五帝”和“腐草 为萤”时的追问为例,论证做学问时怀疑的 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 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列举了清 代大学问家戴震善疑多问的事例作为论据, 很有说服力。
合作探究
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 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顾颉刚
2020/3/20
新课引入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幼年读的书 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 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 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 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 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 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 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 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 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不能。 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
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 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 ,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写作特色
(1)善于引用名言、列举事例来论证论点, 说服力强。
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古代著名学者的 名言,列举了诸多事例,作为论据,大大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 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 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
第5段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写作特色
第4段以听说“三皇、五帝”和“腐草 为萤”时的追问为例,论证做学问时怀疑的 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 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列举了清 代大学问家戴震善疑多问的事例作为论据, 很有说服力。
九上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21张PPT)

第二课时
思考:
1、用文中的话回答:什么是怀疑精神?有什么作用?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作用: 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想到与之相关的哪一句名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论证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模式
论证 方法
作用
答题模板
易于接受。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 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形象生 动,浅显易懂。
对比 对照鲜明,突出 将……和……加以比较(填论据),突出强 论证 (强调)观点 调了……的观点。
研读课文,思考: 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 作用:引出论题,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思 论点的缘由。举国难危急时口头消息不可靠的例子,明确提出
路 “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
条件”;又使用举例论证,对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及“腐草
为萤”的说法进行追问、质疑,由此得出结论“我们若能这样追
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再运用对比论证、道理论
证,引用孟子的名言,具体阐释如何以“怀疑的精神”读书和治
学,论证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的观点。然
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质疑《大学》
的事例,以及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充分论证了“怀疑是积
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观点。最后总结:
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学术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
我们有怀疑精神。
研读第6段,思考:文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作分析。
(1)举例论证:
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事 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19张PPT)

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即怀疑是学问的必要 条件。
重点探究
探究三:内外衔接,故事擂台
请你分享几则具有怀疑精神的人物故事。
重点探究
请你分享几则具有怀疑精神的人物故事。 示例一:非典刚出来时,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非典型肺炎是衣原 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 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示例二: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为了坚持真理,伽利略向当时的权威 亚里士多德挑战,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 一高度落下,同时着地。
1.这是一篇谈治学方法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本文的论题是“怀 疑与学问”。文章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又提出了怎样的分论点?
2.跳读课文,具体说说,作者的论证思是怎样的?(理清层次时, 我们可以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包括过渡句、总领句、总结句)
重点探究
1.这是一篇谈治学方法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本文的论题是“怀 疑与学问”。文章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又提出了怎样的分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重点探究
2.跳读课文,具体说说,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理清层次时,我们可以抓 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包括过渡句、总领句、总结句)
文章开篇引用名言,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后,分别从消极与积极两方面 进行论证。第6段首句是承上启下的递进复句,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在论 述前一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时,先说对传说的话要 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 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的话都应经 过一番思考再展开论述,提出无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 的“怀疑”“思索”来辨别是非。
重点探究
探究三:内外衔接,故事擂台
请你分享几则具有怀疑精神的人物故事。
重点探究
请你分享几则具有怀疑精神的人物故事。 示例一:非典刚出来时,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非典型肺炎是衣原 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 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示例二: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为了坚持真理,伽利略向当时的权威 亚里士多德挑战,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 一高度落下,同时着地。
1.这是一篇谈治学方法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本文的论题是“怀 疑与学问”。文章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又提出了怎样的分论点?
2.跳读课文,具体说说,作者的论证思是怎样的?(理清层次时, 我们可以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包括过渡句、总领句、总结句)
重点探究
1.这是一篇谈治学方法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本文的论题是“怀 疑与学问”。文章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又提出了怎样的分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重点探究
2.跳读课文,具体说说,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理清层次时,我们可以抓 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包括过渡句、总领句、总结句)
文章开篇引用名言,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后,分别从消极与积极两方面 进行论证。第6段首句是承上启下的递进复句,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在论 述前一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时,先说对传说的话要 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 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的话都应经 过一番思考再展开论述,提出无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 的“怀疑”“思索”来辨别是非。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0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⑥读书易,思索难,两者缺一,便都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学习了本文后,相信你对怀疑精神在学习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又有 了新的认识,请你以《读书贵有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看看他是
如何论述怀疑精神的。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程颐( yí )
虚妄(wànɡ)
步骤( zhòu)
懒惰( duò )
停滞( zhì )
词语解释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பைடு நூலகம்
做学问的人首先
中心论点: 要学会怀疑。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应该怀疑 的地方却不怀疑,就等于没有 学,学习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什么是怀疑精神?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
”“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
正反对比论证: 使观点更深刻、 更全面、更有说 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 名言,使论证更 有说服力。
3、作者是怎样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基本条件”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事实论据 戴震读朱子《大学章句》的典故
反:对于别人……不能做学问
正:只有常常……学问才会进步
道理论据
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 存在。”
思考探究
(2022湖南衡阳)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C.A项打名开言科论学述大的门是的按钥时匙复,习无对疑于是学一习个的问重号要。性—,—不李能四支光持“治 学必D.须提有出怀一疑个精问神题”往这往一比观解点决。一其个他问三题项更均重可要支。持—这—一爱观因点斯。坦故选 A项。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道理 论证
第5 段又引用了孟子“尽信书不如无 书”的 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 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 己的 怀疑”的论点。
第 5 段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第6 段 中对“不断 的发问和求解”的阐述,都论证了“怀疑……是 积极方面建设新 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比 论证
用国难时的消息,来类比做学问所依靠的事实和 证据,都可能不一定正确的道理,引出 下文的怀疑论 题。
第二课时
核心任务: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任务一:围绕标题,深入探讨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的题目也是文章的窗户。本文 题 目是“怀疑与学问”,请通读全文,说明“怀疑”与 “学问”的关系。 如果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怎么说?
19.怀疑与学问
课前积累
凶险 视察 盲从(mánɡ) 墨守( mò) 程颐( yí ) 懒惰( duò)
轻信 虚妄(wànɡ) 折扣(zhé ) 流俗( sú ) 停滞(zhì ) 不攻自破 譬如( pì ) 腐草为萤(yínɡ) 塾师(shú ) 大儒( rú )
譬如:例如。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破坏了。多指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 未经批驳,就露出了破绽。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2.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请勾画出相应的语句,朗读体会 。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 也
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 学 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句话中,“一切”强调无一例外,说明“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 。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 的。“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四个动词,按照新学说产生的一 般规律排列,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们的顺序 不能颠倒,体现了本文逻 辑的严密和语言的严谨。四个“常常”, 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 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 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精神 是求学的必备素养,是成才的阶梯。如 果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怀疑与学 问的关系”。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 “学则须疑”);
●分论点: ●1.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核心,分论
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就实质而言它 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对中心论点起补充和证明的作用。
●再从反面说:如果不是这样,就是盲从,就是迷信; ●最后:引用孟子名言,进一步论证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使论证有力。
第6段 本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1.首句提出本段论点, 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讲道理论证论点。 3.举实例论证论点。 4.归纳总结,照应论点。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 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
作者简介
顾颉jié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 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代 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 者之一。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 标点工作。主要作品《古史辨》《汉代学术史 略》等。
怀疑与学问的事例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 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 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 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 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 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学习目标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证法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求知要有怀疑 精神,不应该盲从 迷信。
精读细研 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 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不应盲从迷信。 得出结论
精读细研
说一说:在论述的过程中,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 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 了自由落体定律;
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 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
哥白尼对前人的成 果不盲从,提出了日心 说;
牛顿因为有“苹果为 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 现了万有引力。
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创造有 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精读细研
方法指导二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 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 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论证了……的 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精读细研
4. 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
合作探究
1.“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步骤是依照人们认识事物的 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 辨明正确与错误,所以前后顺序不能对换。
合作探究
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 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 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 更善的学说产生。
3. 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 步骤”的,其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一、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
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②事实和根据的两种来源。
因果
③举例说明。譬如国难危急的时 例证法
候……
④做学问所依据的材 料也有两种:自己亲 见的事实根据;别人 的传说。
精读细研
[解析]“颐”应读“yí”。
课堂检测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墨守成规 辨别是非 寸步难行 富国强兵 B.不求甚解 不攻自破 耳目一新 欢天喜地 C.寸土必争 入木三分 孤方自赏 艰难困苦 D.耳闻目睹 见多识广 开卷有益 拾金不昧
[解析] “孤方自赏”应为“孤芳自赏”。
课堂检测
精读细研
讨论:“怀疑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 要意义?
(1)示例: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随 便轻信的态度,就是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
(2)示例: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 学问的前提。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弄清了文 章的脉络。今天我们再来详细探讨一下文章在语言运 用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
精读细研
方法指导一
“分析判断论证方法及作用”是中考考点之一。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命题方式:“请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等。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明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 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板书设计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 疑精神(“学则须疑”)
怀疑与学问
怀疑是辨伪去妄的 做学问要有
必要步骤
怀疑精神
分论点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
条件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 )
A.程颐(yíng) 步骤(zhòu) 停滞不前(zhì) B.大儒(rú) 思索(suǒ) 腐草为萤(yíng) C.塾师(shú) 譬如(pì) 辨伪去妄(wàng) D.懒惰(duò) 墨守(mò) 流俗传说(sú)
明的基本条件
整体感知
2. 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中心论点: 学则须疑
证 明
分论点:
1. 2.
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精读细研
1.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引用名言,提出观点: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预习检查
读一读
yí
zài
程颐 张载
wàng
虚妄
zhì
停滞
zhé
折扣
sú
流俗
mò pì
yí
墨守 譬如 怀疑
shú biàn xū wàng
塾师 辩论 虚妄
jié
顾颉刚
gōng
不攻自破
yíng
腐草为萤
预习检查 多音字
( shé)折本 折 ( zhé)打折
( zhē )折跟头
预习检查 形近字
载重( zài )
总结上文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 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承上启下,使论述逐层深入。
提出下文论点
精读细研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通过正反对比证明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 2.用戴震和笛卡尔等人的例子论证论点。 3.正面论述了一切学问家以怀疑精神做学问,会 对文化建设起巨大作用。 4.反面补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 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 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 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 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 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 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 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怀疑与学问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 证法、对比论证法。(难点)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 相宜的语言。(重点)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及文化进步的 重要意义。(素养)
知识备查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 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 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代表作:《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 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 等。
班级要举行“网络与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你想和同学们交流 些什么?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不少于80字。
[解析]A项,“超”和“左右”矛盾,删去其一;C项,缺少主语,删去“ 通过”或“使”;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将“但也”改为“而且”。
课堂检测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 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在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其安全问 题也备受关注。
写作特色
2.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论证论点,说服力强。
首先,本文使用了道理论证,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话作为论据,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 书”,有力地证明了段首提出的论点。此处,本文还使用了举例论 证。为了论证对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第4段举了古书上 “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 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第六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又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为 证,极具说服力。
合作探究
3.文章最后一句中 ,“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 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 就不会进步了。
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 “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 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 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 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 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 读者都是 富有教益的。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千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和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 许许多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净化自我、感悟人生、 丰富知识、提高修养的至善秘籍。只要我们敢于怀疑这些 圣贤和经典,只要我们去研究揣摩,就一定会获得极大的 喜悦和无穷的收获。
A.不仅 B.不但 C.不仅 D.不但
不论 只有 有 不论 只有 只有
课堂检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B族 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几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 果都超出了预期。 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 轻读者深入了解了汪曾祺。 D.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 展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事业。
( 辨 )析
裁剪( cái ) biàn ( 辩 )论
栽树( zāi )
( 辫 )子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来用“墨守成规”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