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点+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点+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点+学案一二原文知识点第18课《怀疑与学问》一、作者简介二、理解词义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审察。

3.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

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

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4.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5.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6.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说话、做事。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8.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9.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10.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三、问题解疑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论证作用分析法。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作者在开头引用这两句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这使得论点的说服力增强。

2.就全文来看,第③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本段有引起下文的作用,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如何对待传说”做铺垫。

3.为什么对于传说的话,要“经过一番思考”?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4.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

作者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进行论证。

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5.如何理解第六段开头这句话?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归结上文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九年级上册语文19课怀疑与学问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19课怀疑与学问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19课怀疑与学问笔记一、课文内容解析本课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论述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文章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引出了论题,即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接着,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了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强调了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字词解释1. 怀疑:对某种事物或情况产生疑问或疑惑。

2. 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3. 盲从:盲目跟从别人的意见或做法,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4. 懒惰:懒惰的人不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缺乏进取心和毅力。

5. 敷衍了事:马虎了事,不认真对待工作或学习。

三、句子分析1. “学者先要会疑。

”——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古人的治学态度之一。

2.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这句话强调了怀疑的重要性,只有在没有疑虑的地方产生疑问,才能有所进步。

3. “大凡学问有疑乃进。

”——这句话说明了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地质疑和思考,才能不断进步。

4. “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

”——这句话强调了学者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被别人的意见或自己的偏见所蒙蔽。

5.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这句话强调了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实践的人应该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

四、文章结构分析本文的结构清晰明了,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文章开头引出论题,接着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来阐述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并强调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作用。

五、中心思想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质疑和思考,才能不断进步和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学者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被别人的意见或自己的偏见所蒙蔽。

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怀疑的态度,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考点精讲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考点精讲版】
19 怀疑与学问
导入新课
从前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水井,经常有一个人在 外面专管供水的事儿。后来他家里打了一口水井,他便高兴地对别 人说:“我家里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到了他的话,就传播 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一 直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国君派人去问情况。丁家的人回答说: “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呀。”
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
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①“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
②“常常”
“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 是“辩论”的前提条件。
③“常常” “评判书中的学说”。
④“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 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
考点 品析议论文的语言
常见的考查形式
答题技法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把握不同的语言特
××词与××词的顺序是否可以
点。
颠倒?为什么?
熟悉常见题型与答
××词能否换为××词?为什么? 题模式。
赏析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和表达
效果。
返回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
逐层深入、步步递进
深入探究
1.怎样理解“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承上启下,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 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的“消极”和“积极”是指由浅到 深的两个不同阶段,上半句交代“怀疑”对吸纳已有知识和做 学问的作用,下半句交代“怀疑”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两方面相结 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4张PPT)

8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视察:察看,审察【P94】 腐草为萤:腐草能化为萤火虫。【P94】
尽信书不如无书:原指完全相信《尚书》, 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 拘泥于书本。【P95】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P95】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 反驳、攻击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从文章概括两 个分论点时运用的关联词“不仅”“也”看出来。
2020/7/3
13
3.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每一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 疑”,或“学则须疑”) 。
2020/7/3
4
文体知识:
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
①举例论证: 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 使说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 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020/7/3
5
作者 简介
2020/7/3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 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 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 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也是中国 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 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 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 究。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 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古史辨》 《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 《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 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2020/7/3
12
2.找出本文的过渡句,说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书二】

语文 -怀疑与学问(优秀6篇)

语文 -怀疑与学问(优秀6篇)

语文-怀疑与学问(优秀6篇)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分析: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短短两句,15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理服人,无可置疑。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的产生”,作了准确的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

“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多次重复词语,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

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

这70余字的长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教师: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

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3.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不应盲从迷信。
①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 不应盲从迷信。
②提出“怀疑”、“思索”、 “辨别”三步,正反两面论证。
③引用孟子名言进行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求知要 有怀疑精神, 不应该盲从 迷信。
5.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 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

②事实和根据的两种来源。
③举例说明。譬如国难危急 的时候……
举例 论证
④做学问所依据 的材料也有两 种:自己亲见的 事实根据;别人 的传说。
2.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①指出怀疑精神的必要性。
②用“三皇五帝”的事例加以论 证。
举例 论证
怀疑精神是 做学问的基本 条件。
③用“腐草为萤”的事例加以论 证。
总结上文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 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提出下文论点
承上启下,使论述逐层深入。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通过正反对比证明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 2.用戴震和笛卡尔等人的例子论证论点。 3.正面论述了一切学问家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会对文化建设起巨大作用。 4.反面补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
分论点: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
递 进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仔细阅读文章第二部分,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的?
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
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不应盲从迷信。
得出结论
1.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
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9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9张PPT)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使论述逐层深入。
【二】
品析方法
5.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
(1)
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道理论证(引证法)。运用道理论证,可 以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第1课时 顾 颉 刚
课时目标
01 理解并积累“虚妄”“不攻自破”等重点词语。 02 把握文章论点,理清文章结构。(重点)
导入
罗素:“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
穆尔:“维特根斯坦。”
罗素:“为什么?”
穆尔:“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
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 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 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 维特根斯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一场哲学家的对话中, 猜猜:维特根斯坦最后说 了什么?
维特根斯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不主动思考问题。 他缺乏怀疑精神。 …… 怀疑与学问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维特根斯坦
【一】
知人论世
走近作者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 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 者、奠基人。个人著作主要有《古史辨》《汉 代学术史略》《中国当代史学》等。
③做学问,其次需要提倡怀疑精神。我们反对怀疑论,但不能反对怀疑精神。 怀疑论与不可知论相伴随,而怀疑则是一种研究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怀疑论没 有句号,永远是问号;而怀疑精神伴随着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是在寻找句号, 而且相信会有句号。尽管它可能不是最后的句号,但随着具体问题的解决,对某 个问题而言,可以画个句号。而新的疑问,又促使研究者迈开新的研究历程。这 就是研究的深入。没有疑问,永远不会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创造性思维就 是具有怀疑精神的思维,它打破传统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最保守的思维是习惯性 思维,轻车熟路,率由旧章。古人说“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 是有道理的。读书如此,写论文如此,著书也是如此。

PPT《怀疑与学问》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详解

PPT《怀疑与学问》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详解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 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 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 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 展起来。
观点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材料句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 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 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 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 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4.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 也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 学说,常常修 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句话中,“一切”强调无一例外,说明“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只要是 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
第二组: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 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 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 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两组正反对比说理,强调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 那便是别人的传 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 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 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 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四个动词,按照新学说产生的一般规律排列, 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们的顺序 不能颠倒,体现了本文逻辑的严密和语言的严谨。
四个“常常”, 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 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 推翻错误的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杰出贡献。 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从怀疑亚里士多德、托勒 密的天动学说开始提出了地动学说,那么,怀疑 与学问和创造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就让我 们通过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来一探 究竟。
1、了解作者 2、积累字词知识
1、品析下列文字中的加点词。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 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 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不会太绝对,“一切”表明任何学问家要建立新学说都要经历 如此过程,表现出作者的肯定,体现出议论语言的准确性。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分析以下两则材料哪一则能证明第二段“对于具有杰出创造 力的天才,跨界是一种最先进的自我展示方式”这一观点并 阐述理由。(3分)
材料一:袁隆平院士有很多重大贡献:一是突破了传统理论束缚, 发明了杂交水稻;二是创建杂交水稻学科,构建了杂交水稻理论 体系;三是推动杂交水稻技术应用,为我国食粮供给作出巨大贡 献;四是致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为人类战胜饥饿,彰显中国担 当!
治学(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精神。 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一部分:(第1~2段)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文 章的总论点: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第3~6段)证明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3~5段)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 去妄的必要步骤。
zhòu
zhì

wàng
duò

zhé
虚妄(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荒谬稽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3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3篇

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先做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先做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情境导入】一个人总是希望学有所成,但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终收效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收效差,成果小。

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后做学问很有意义。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画出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是什么?3.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1.譬.如(pì) 程颐.(yí) 虚妄.(wànɡ)塾.师(shú) 盲.从(mánɡ) 墨.守(mò)停滞.(zhì) 步骤.(zhòu)2.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这篇文章有六段,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3、4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第5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

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
寞的夜,男人会散发最原始的兽性,男人会通过聊天工具搭讪异性。2、性生活不和谐 男人决不允许老婆在行房时呈死猪肉状态,老婆的积极响应,会让男人兴奋不已,性生活不和谐也会导致男人婚外情。3、遭老婆频挖苦男人 女人对男人管教太极端,否定男人所做的一切,男人会觉得自己活的窝囊,从而用婚外情报复女人。4、衣食无忧 老生常谈的一句话‘温饱思淫欲’,当一个人没有了生活的目标,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在女人堆中迷失自我。5、被戴“绿帽” 老婆给自己戴“绿帽子”,会大大打击男人的自信。为了发泄这种挫败感,会采用婚外情的方式报复妻子。6、两地分居 随着通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两地分居的事情越来越多,长时间而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两地分居,最容易滋生出婚外恋情。7、女人事业强势 老婆事业上风生水起时,容易导致丈夫心态失衡,他会借助其他方式来排遣自己。8、女人黄脸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人更不例外,看着外面的莺莺燕燕,再看看家里的黄脸婆不婚外情才怪。 扬州私家侦探 https:///s/a15e0cd00f1b7405e487ec1c0c416bb6 乐途私家侦探
情侣交往怎么辨别男方已经婚外情?
1、对你变得冷漠,对你的事情、朋友都比较不关心。2、不再想跟你亲热,互相讲话,家变成了一个睡觉的地方。3、手机不随意摆放,即使洗澡也要手机随身。4、会变得很忙,电话找不到人,晚归等。5、不让你看他的手机,即使吵架。6、会用手机聊天,心情很好的样子,你看过去的时候,又 然。 这个时代,男人婚外情的事情屡见不鲜了,那么男人在哪些情况下会想婚外情呢?
我们自己的男朋友婚外情,也许我们还知道怎么做,但是好朋友的男朋友婚外情,到底是该说还是不该说呢?一起来看看。
1、调查事实的真伪: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事件的亲身经历者,所以很多事情,别人说出来的,不一定是真的,在我们做出任何的举动之前,都要先判断,这件事情是不是属实。2、观察他们目前的状态: 我们需要判断他们的关系是不是受到了这个事情的影响,间接也可以验证,这个事情的真伪,如果发现确实是属实,但是自己的好朋友还闷在鼓里,我们就需要有所行动了。3、看看好朋友是否知情: 想要知道好朋友是不是知道,我不建议直接询问,可以先看看他们的感情状态,是不是最近有吵架,看看朋友最近是不是不开心(有可能是这方面的原因)无法确定再进行询问。4、只提建议不下结论: 因为不是我们自己的关系,面对别人的情感关系的时候,不要随随便便下什么结论,比如应该离开他,比如她这个人怎么样,我们保持倾听者的角色,适当的给一些安慰。5、留出时间陪伴好友: 如果在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有多余的时间,建议可以空出来,或者主动邀约朋友,一起喝喝茶,散散心,相信她会更好的度过这一段时间,会更加适应。6、听听朋友自己的意见: 朋友开始说他们的事情的时候,不要急着给你的建议,不妨先听听看朋友的打算,你感觉不太对劲再进行补充,感情的事情都需要自己把握,看看她的意识是不是不对。7、不对当事人做批评: 既然这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或多或少两个人都有错误,怎么去解决才是最关键的,而不是去指责谁,这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一定要格外的注意。 大多数女人在一段婚姻当中,都是属于被动的那方,因为从古至今,一个已婚女人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照顾老公孩子,处理家庭中的大小事务。但是,现代很多女性都不会屈就在家里,而是选择为自己的事业继续奋斗。不过,无论你是事业型的女人,还是一个全职太太,当遇到老公婚外情时, 都幻灭了。 现代已婚女性的的生活状况正如我所说的,无非就是两种,事业型和家庭主妇型的。而当她们遇到老公婚外情时,她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做回一个真正的女人,而不是为事业打拼,为家庭呕心沥血。婚姻的经营从来都是不易的,而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妻子,你更加需要学习。 挽回技巧挽回秘籍 1、老公婚外情如何挽回一、放下你强势的一面 很多事业型的女人在性格上都会有强势的一面,但别忘了,你是个女人,回到家里,你就要扮演一个女人的角色,而不是把工作上和对下属的情绪带回家中,对老公抱怨你的不满,在家中发泄你的坏情绪。你在打拼事业的同时,老公也在打拼,他是一个男人,他更渴望的是得到妻子温柔体贴的关 你一直在家里压迫自己的老公,展现自己强硬的一面,那么,在你身上得不到的东西,男人自然而然就会去外面找,从此走上婚外情的道路。所以,想要挽回婚外情的丈夫,你首先就要分析清楚对方的需求是什么,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在你身上,有这些东西吗?2、老公婚外情如何挽回二、沉 三 女人天生就有一种霸占欲,是你的东西,无端端被别人抢去了,而且还威胁到了你的家庭,听到这里,你的反应肯定是无比的愤怒,你很有可能会因为愤怒和冲动而跑去找小三,甚至把一切罪名都往小三身上推,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小三身上,但你仔细想想,你这样做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得益 小三被你弄得楚楚可怜,你老公又会作何想法呢?因此,正室在应对小三时,应该保持沉着冷静。3、 老公婚外情如何挽回三、提高自身吸引力 人都是缺什么就想要什么,你看一下小三和你之间,反差大吗?对比大吗?知道你老公为什么会婚外情了吗?女人的吸引力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挽回时更是如此。提升吸引力最佳的方式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外在,二是内在。外在改造必须是打扮得漂亮,年轻的,对于男人而言,女人 远都占据着绝大的优势。内在的提升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体现出来的,而且,吸引力是要不断去提升的,人的审美也是不断在改变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於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於何书?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书是何时人着的?著者何以知道?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麼科学根据?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对於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九年级语文课件怀疑与学问

九年级语文课件怀疑与学问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jié]刚,他幼年读 的书多,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 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 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 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 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 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 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 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 事。这就是做学问。
第五段的论证思路
对“书本、学问”要提出疑问,也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要变成自己的书、自己的学问; (3层)
首先从正面说:经过“怀疑”、“思索”、“辨 别” 三步以后,这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获取学 问的步骤);(三个词,能颠倒顺序吗) 再从反面说:如果不是这样,就是盲从,就是迷 信; 最 后:引用孟子名言,使论证有力。
• 再次运用事实论据:用“戴震事例”证明发问求解的重要性。
(例证法)
• 最后归纳作结,照应论点:从正面阐述切学问家做学问都要抱怀
疑的态度,指出“创建新学说”的步骤是:怀疑—辩论—评判—修 正;又从反面阐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这样,有力的论述分 论点。
阅读(6)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中列举戴震幼时读书的事例有何作用?
(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课文第5段用了两种论证方法?都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的作用❶引用……的话❷论证了……的观 点❸从而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❶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❷论证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
自己的怀疑”这一观点❸从而使作者的观点更 有说服力。
第5段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❶将有无怀疑精神对于学问的不同意义进行对比❷从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19、怀疑与学问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19、怀疑与学问
论点
对比论证
1.反面:被动不治学2.正面:发问求解学问起来
1.举戴震例子加以论述 2.得出结论 一切学问家以怀疑精神做学问,会在文化史上起到重大作用。
(反面)揭示 “墨守”的害处
举例论证
正面 得出结论
简述本段的论证思路。
对比论证
三、阅读第六段,说说开头的作用。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前一分句承上,是上文论述的总结,后一分句启下,提出后文要论述的论点。“不仅……,也……”,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使文章前后部分具有层进关系,论述深入一步。 ②内容上揭示第一个分论点,提出第二个分论点。这句的前一分句揭示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从一个方面回答为什么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阐明了总论点;后一分句提出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从另一方面回答为什么说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阐明总论点。
一、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分哪几个层次?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3—5)
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二、第三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因果关系 ①②③︱④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做学问也是这样……”
阅读第二部分,根据内容划分层次。第一层:(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二层:(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精段品读研习(3-5)
1、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分哪几个层次?2、第三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3、第3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什么是怀疑的精神?5、这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怀疑与学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怀疑与学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怀疑与学问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较终的收效都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

无论是历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更好,成果更大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十分必要。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将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多启示。

下面这10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怀疑与学问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把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发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环节二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虚妄(wàng)步骤(zhòu)懒惰(duò)启迪(dí)停滞(zhì)折扣(zhé)2.理解词语。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於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於何书?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书是何时人着的?著者何以知道?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麼科学根据?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对於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8. 怀疑与学问 (共29张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8. 怀疑与学问  (共29张PPT)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A.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 骤。
B.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 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4.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内容上:提出两个分论点,从两个方面论证 中心论点。
•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去除不合理的。 •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二、论证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 何提出的?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引用名言,提出论点。
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
第4段说的怀疑“传说”, 第5段则说怀疑书本,比第4段进了一 层。这两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
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4.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两段的
内容有何相异?
侧重点不同:
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 虚妄的学说”。
18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导入新课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
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
最终收效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而有的人却收效
差。无论历史与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为
什么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呢?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
文体常识
议 论 文 三 要 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19 怀疑与学问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19 怀疑与学问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 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 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
作用: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 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 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检查预习
1.给下列标红的字注音。来自yí 程颐( )()
(捡 ) jiǎn 捡(拾 )
检 jiǎn 检查
()
()
()
儒 ( ) rú
孺 rú
()
儒( 家)
孺子牛
折 rú 濡湿
辨 biàn 分辨 辩 biàn 辩论 辫 biàn 辫子
滞 zhì 停滞 带 dài 带动 缔 dì 取缔
4.重点词语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答案:(1)追随(2)盲从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 为了论证这一论点,提出了几个分论点?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 条件。 3.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递进
4.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分哪几个层次?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 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 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 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
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 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1980年12月25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
内容探究
1.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 是什么?

初中语文九上第五单元 19 怀疑与学问

初中语文九上第五单元 19 怀疑与学问

【技法点睛】①首先要理清全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从古到今;逻辑顺序, 从小到大、先概括后具体、层层深入等;②然后要具体分析题目中涉及的段 落之间的关系:并列关系,与上(下)文的词语或句子一一对应。递进关系:逐层 深入,层层递进。逻辑关系:某一段是另一段的前提;③结构关系:总分结构。 【对点演练】见本课 T8。
高官厚禄.(lù) 腐草为萤.(yíng) 辨伪去妄.(wàng) 误入歧.途(qǐ)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对写作的人而言,文字本身就是故乡。一个人可以别家、离乡、去国,但始终 陪伴依靠的是语言,是记忆。更准确地说是文字,是书写。 B.《2021 中国电视剧发展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C.在我们疲惫的时候,不妨写一写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的心香一瓣,能活 脱脱地让人沉淀在永恒的氛围之中。 D.“‘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北京市滑雪协会 主席如此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也是积极方面辨 伪去妄的必需步骤。 B.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还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 了。 C.保护传统地名,不仅是把传统地名记起来,还要通过挖掘地名背后的故事,将 其承载的历史文脉传续下去。 D.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能否做一切学 问的基本条件。
【解析】A.搭配不当,应该将“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与“建设新学说、启迪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调;B.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该是“不论……都……”; D.一面对两面,应删去“能否”。
5.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 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B.“牢记使命”“批判精神”“熟读精思”的短语结构类型依次是动宾短 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 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 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 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解析】B.“批判精神”应是偏正短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懒惰(duo) 塾(shu)师 停滞 (zh1)
盲(mang)从 颉(jie) 颐(y1)
不攻自破 4/5/2020 (y1ng)
辨伪去妄
腐(fu)草为萤
3
Ø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的
精神。
•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
的步骤。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 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5/2020
4
Ø阅读提纲
怀 疑 与 学 问
4/5/2020
5
Ø阅读提纲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怀 疑 与 学 问
4/5/2020
6
Ø阅读提纲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怀 疑 与 学 问
A、程颐的话(道理论据) B、张载的话(道理论据)
道路护栏:/
发出“吱吱”的仙响!!超然间琳可奥基官员陀螺般地用自己锅底色熊胆似的眼镜替换出葱绿色讲究绕动的田埂,只见他多变的卷发中,威猛地滚出四十串抖舞着『金丝春神石板珠』的仙翅枕头 枪状的标签,随着琳可奥基官员的耍动,仙翅枕头枪状的标签像仙人球一样在肚子上疯狂地替换出飘飘光云……紧接着琳可奥基官员又使自己淡黄色馅饼模样的胸部笑出葱绿色的田埂味,只见他 高贵的鞋中,狂傲地流出四十片粉笔状的仙翅枕头琴,随着琳可奥基官员的摆动,粉笔状的仙翅枕头琴像骨牌一样,朝着壮扭公主憨厚自然、但却带着田野气息的嘴唇疯踢过来……紧跟着琳可奥 基官员也旋耍着法宝像怪石般的怪影一样朝壮扭公主疯转过来壮扭公主突然扁圆的如同天边小丘一样的蒜瓣鼻子顿时狂舞收缩起来……无忧无虑的快乐下巴透出水青色的阵阵晚雾……时常露出欢 快光彩的眼睛透出亮橙色的朦胧异音。接着扭动刚劲有力、无坚不摧的粗壮手指一吼,露出一副典雅的神色,接着晃动奇如熨斗的手掌,像湖青色的黑脸部落驼般的一叫,冰冷的睡意朦胧、但却 时常露出欢快光彩的眼睛顿时伸长了一百倍,反戴着的牛头公主帽也猛然膨胀了九十倍!紧接着扁圆的如同天边小丘一样的蒜瓣鼻子顿时狂舞收缩起来……无忧无虑的快乐下巴透出水青色的阵阵 晚雾……时常露出欢快光彩的眼睛透出亮橙色的朦胧异音。最后摆起镶着八颗黑宝石的腰带一喊,轻飘地从里面射出一道幽光,她抓住幽光原始地一转,一样黑森森、黄澄澄的法宝¤天虹娃娃笔 →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玩意儿,一边疯耍,一边发出“呜呜”的余音。!超然间壮扭公主陀螺般地用自己金红色的五光腕铃调配出水青色豪华摇曳的帽徽,只见她异常结实的手臂中,飘然 射出五十片耍舞着¤天虹娃娃笔→的仙翅枕头壶状的碎玉,随着壮扭公主的甩动,仙翅枕头壶状的碎玉像卷尺一样在肚子上疯狂地替换出飘飘光云……紧接着壮扭公主又使自己如同红苹果样的脸 闪烁出水青色的腰鼓味,只见她能上下翻转的眼镜中,突然弹出五十团扭舞着¤天虹娃娃笔→的地雷状的仙翅枕头毽子,随着壮扭公主的颤动,地雷状的仙翅枕头毽子像奶糖一样,朝着琳可奥基 官员威风的深灰色怪藤样的嘴唇疯颤过去……紧跟着壮扭公主也旋耍着法宝像怪石般的怪影一样朝琳可奥基官员疯滚过去随着两条怪异光影的猛烈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鲜红色的闪光,地面变 成了亮橙色、景物变成了墨绿色、天空变成了暗黑色、四周发出了粗野的巨响!壮扭公主憨厚自然、但却带着田野气息的嘴唇受到震颤,但精神感觉很爽!再看琳可奥基官员细长的淡灰色怪石一 样的脑袋,此时正惨碎成灌

朱熹(1130-1200)即文中的“朱子”。南宋哲学
家教育家。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
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
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
主义的力学体系,也称程朱学派。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
学风对后世学者有很大影响。
4/5/2020
16
/顾颉刚
p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 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 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 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 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 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 《史林杂识初编》等。
4/5/2020
2
Ø字词
虚妄(wang) 墨(mo)守 譬(p1)如
4/5/2020
7
戴震 朱熹 简介

戴震(1723-1777)清代思想家学者。乾隆年间修
《四库全书 》。对天文数。在哲
学上有力地批判了理学家。所谓“理在事先”等理论,强
调了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后人编有
《戴氏遗书》。
第二单元
单元提示:
在生活中,要使别人相信自己 提出的主张、看法是正确的,就需 要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
点的过程和方法。
这个单元着重学习举例论证和
道理论证的使用,注意怎样把引名
言、叙事例、讲道理结合起来以证
明论点。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4/5/2020
1
的论述语言。继续学习编写提纲、
6. 怀疑与学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