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三一轮复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专练卷:9.1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专练卷:9.1农业的区位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a144455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b.png)
农业的区位选择(2019·安徽淮北二模)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更,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快速扩大。
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
据此完成1~2题。
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B.光照足够、昼夜温差大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源B.机械C.土壤D.市场答案:1.B 2.D(2019·南昌一模)咖啡树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气候是其种植的确定性因素。
赤道两边南北纬25°之间的地带,最适合种植咖啡树,被称为“咖啡带”。
据此回答3~4题。
3.咖啡树多分布在赤道旁边地区,说明咖啡树()A.需土壤肥沃B.需光照足够C.喜冷湿环境D.喜阴湿环境4.人们常在南北纬25°旁边的咖啡种植园里夹种树干较高的植物,这一举措不是为了()A.充分利用气候资源B.充分利用土地资源C.变更咖啡树热量条件D.变更咖啡树光照条件答案:3.D 4.C(2019·湖北联考)读我国某城市郊区农作物资料,完成5~7题。
5.该城市可能位于()A.两广丘陵B.黄土高原C.东北平原D.山东丘陵6.影响该城郊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城市空间结构C.消费市场D.科技水平7.该郊区因城市化进程须要,将对表中四种农地进行征收。
征地补偿标准最高的农地是()A.花卉地B.蔬菜地C.稻米地D.甘蔗地答案:5.A 6.C7.B(2019·吉林模拟)30年前,吉林市冬季蔬菜基本依靠本地秋储大白菜。
目前海南省成为冬季北方省市的菜篮子,北方省市大量蔬菜订单飞向海南,保障北方冬季蔬菜的数量和品种,丰富着北方冬季餐桌。
据此回答8~9题。
8.目前,海南省成为冬季北方省市的菜篮子的最主要的自然区位优势是()A.光照B.热量C.降水D.土壤9.影响吉林市冬季蔬菜市场这种变更的最主要区位是()A.交通B.市场C.科技D.国家政策答案:8.B9.A(2019·聊城模拟) 花卉种植产业已成为海口市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尤其是鲜切叶生产交易量,目前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80%。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https://img.taocdn.com/s3/m/d9e0b61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c.png)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最新考纲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把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等地理环境要素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微专题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综合分析1.区位含义(1)确定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3.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进展变化较快。
(2)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进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5.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因素)。
特殊提示农业区位选择的“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的区分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假如没有该因素,就不行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有时某个区域的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就会转化为主导因素。
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水源。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打算某地区适宜进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打算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打算性因素,图析如下: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进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1] 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1] 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86307a3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e.png)
练案[21]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单项选择题(2021·湖北适应性测试)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一般以轮作或间作为主。
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但产量低,易倒伏,不适宜机械收割。
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是因为冬季(B)A.风力大B.气温低C.光照强D.降水多2.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与(A)A.无霜期呈正相关B.海拔呈正相关C.年均温呈负相关D.纬度呈正相关3.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北移,可采取的措施有(A)①搭建大棚②覆盖地膜③培育良种④延迟播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由材料“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可知,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南方低,北方冬季种植的蔬菜需有耐低温的特性;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早熟、强抗寒的特性,适合越冬生长,故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低。
第2题,由材料“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知,和白菜型冬油菜相比,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弱,冬季气温越高越冬率越高。
无霜期越长,表示该地冬季气温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年均温越高,冬季气温相对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
第3题,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受气温影响较大,若种植北移,需提高生长期环境的温度,增强其抗寒性,搭建大棚可改善温度条件,培育良种可增强甘蓝型冬油菜的抗寒性;覆盖地膜对甘蓝型冬油菜的生长保温作用较小,延迟播种会导致甘蓝型冬油菜无法正常生长。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e9b32d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7.png)
省份
海南
湖南
水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
34.0
47.5
水稻播种面积(千公顷)
229.7
3 855.2
水稻产量(万吨)
126.5
2 611.5
人均水稻产量(千克)
133.9
377.5
1) 湖南省与海南省拟加强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合作,指出各自的优势条件。(6分)
育种试验
技术自然
自然
湖南省
湖南省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资金
大棚农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续表
历史
传统作物产地,农业历史悠久,农民种植经验丰富
文化
饮食文化,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种类
政治
如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农产品贸易,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农产品价格等
二. 农业区位选择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①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
生物化学技术
杂交水稻的培育
冷藏技术
冷藏运输使新鲜瓜果能运到更远的地区
保温技术
温室大棚等的使用使反季节蔬菜供应充足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举例
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提高劳动源自产率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通过改善温度条件,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产业区位选择高分培优讲座12农业生产技术湘教版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产业区位选择高分培优讲座12农业生产技术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e4299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f.png)
2.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A
解析:第2题,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适合推广的地区应该具有春季降 雨少且雨量小,无效降雨多,制约春玉米播种和前期长势,春玉米在孕穗期易遭 受干旱危害,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华北地区春季少雨且雨量小,A正确;东北 平原春季有大量融雪,土壤不缺水,B错误;青藏高原热量不足,不能种植玉米, C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春季降水较多,D错误。故选A。
保持土壤肥力
[注意] 和白色地膜相比,黑色地膜除了不能增加农作物光效之外,其他白 色地膜具备的功能黑色地膜都具备,但是由于在黑色地膜覆盖下的地 面缺少光照,杂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2)覆草
原理 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 增加土壤有机物,减少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 秸秆间隙大,下渗作用强 有机物质积累量大,耕作层土壤不翻耕
4.[2020·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葡萄喜光,耐旱。如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 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8分)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 用光照的优势。(8分)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6分)
(3)垄作农业 垄作农业属于农业技术问题,涉及对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 素的综合改造,在分析垄作农业相关问题时,需结合当地自然环境、 农作物类型、垄和沟的特点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垄台与垄沟种植
②顺坡垄与横坡垄
针对训练
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是指起垄后在垄上覆膜、膜侧沟内播 种的方式。我国部分地区使用该技术实现了春玉米的显著增收。据此 完成1~3题。
【高中地理】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农业的区位
![【高中地理】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农业的区位](https://img.taocdn.com/s3/m/6ac4563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a.png)
农业区位因素 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类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
限制性因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 产的限制因素。
主导因素——首当其冲缺一不可 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 农业生产的分布。有时某个区域的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就会转化为主 导因素。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水源。
B.交通运输便捷
A
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国内需求 C.提高研发水平
B.拓展国际市场
B
D.增强国际影响
(2021·河北高考真题)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当地农牧民曾引种用猕 猴桃,2011年开始规模种植(下图)。种植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区河谷台地,土 壤肥沃,水质优良,2017年“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标志。察隅猕猴桃挂果期
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求分析主要因素,即要 求完整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再进行逐一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
说出下面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 河西走廊和南疆的粮棉生产 珠三角的三季稻、海南的天然橡胶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 江南丘陵的茶树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
主导因素
光照: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昼夜温差: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
养分的积累
名词辨析: 热量VS光照
①热量是指温度。②光照就是太阳辐射。
生长期VS生长周期
①生长期是指植物能够生长的时期,影响其积温的高低,纬度 越低,积温越高,生长期越长。 ②生长周期指植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时间周期,热量越高,生长 周期越短。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农业区位因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农业区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e96e6de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0.png)
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农业、精准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农业区位;农业布局、农业地域类型。
[基本原理]农业区位选择原理。
课时48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概念: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农业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
(2)科学技术因素: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
(3)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
思考精准农业、绿色农业与有机农业有何不同?答案精准农业是以“3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绿色农业则是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关键在于减少生产、储运、加工环节的污染,使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卫生标准;而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农膜、饲料添加剂等,而是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来维持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例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复种指数热量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热量不足则相反柑橘等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苹果等暖温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华北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光照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光照强,则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光照弱,不利于作物生长;光照时间长可弥补热量不足,利于作物生长新疆光照充足,长绒棉品质优良、哈密瓜甜;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光照时间长,大米口感好降水影响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的分布降水量大可发展水田农业,小则旱作;过多则涝、过少则旱,都影响作物生长我国南方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北方地区多种植小麦,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气温日较差影响农作物的品质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积累营养物质我国西北地区因气温日较差大,瓜果糖分积累多,品质好②其他自然因素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例水源水源丰富的地区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但缺水地区它会成为限制性因素有灌溉水源保证的干旱地区,可发展农业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地形地形类型、海拔、坡度等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及机械化程度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大面积平原可以使用大型机械化;山地、丘陵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生产规模大,多采用大型机械化;南方低山丘陵区发展林业或畜牧业,生产规洼地水域宜发展渔业模较小,多使用小型机械化土壤土壤结构、肥力、土层厚度、酸碱度等影响作物类型及产量不同土质适宜不同作物;肥力影响产量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2)人文因素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举例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城郊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交通运输①交通运输便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②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产品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应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价格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等我国南方地区劳动力丰富,发展水田农业,可以精耕细作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我国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科技机械化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①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②杂交水稻的培育;③冷藏运输使新鲜瓜果能运到更远的地区;④温室大棚等的使用使反季节蔬菜供应充足生物化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提高了农业产出冷藏技术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保温技术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通过改善温度条件,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此外,资金、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第8章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第8章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26c37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8.png)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理解不同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2.学会举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3.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综合思维: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某地区或某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3.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是指什么?(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有何变化特点?主要方面变化特点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易误点拨]__气候因素中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不同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
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什么是农业地域?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成因与实质是什么?(1)形成原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2)实质: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是什么?(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区位: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暖湿,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特别提醒](1)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农业地域不等同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地区。
(2)我国农耕区饲养家畜、家禽只是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很小,因而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不能算作混合农业,属于谷物家畜农业。
2013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农业区位选择》PPT课件
![2013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农业区位选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ea0808b52acfc789ebc933.png)
农业的区位选择
云安中学
陈朋礼制作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 农业:
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农、林、牧、副、渔
水稻种植业 林业
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以上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类型能否进行调换? 为什么?
荷兰郁金香
美国西部的水果生产
荷兰的鲜花
美国的商品粮基地
美国的乳畜带
1、右图为我国东部某 地地图,该地区最大海拔 高度为268米,读图答: (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 断,该地区的地形地势特 征东部是 平原 ,西部是 丘陵 , 判断的理是 。
比例尺 1:200000 图7
西北高,东部低 ,东部河流曲折,多渠道, 且村落较多;西部为河流的源头,并且该地区 最高海拔为268米。
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措施
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墨累-达令盆地的 混合农业地域 是在社会、经济、 科技、文化和自 然条件的综合作 用下形成的
练 习
7.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 (1)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棉花 平坦 大 ①A处宜发展______,因为这里地形______,耕地面积____; 蔬菜 水源 ②B处宜发展__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 市场 近______; 公路 乳牛 市场 ③C处宜发展______生产,既靠近______,交通便捷,又靠近______,为市 民提供新鲜产品;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的影 响
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农作物种类、复种指数 农作物品种和产量 农作物类型及分布 农业类型及分布 农作物的种类及产量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9.1 农业的区位选择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9.1 农业的区位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71373ece0c22590102029d40.png)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地域和一定的历史条件,在自然、社会、 农业生产 地区。 经济、科技等条件下,形成的⑧____________ 结构 、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⑨________ 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3.成因:⑩____________ 的结果。
)
6.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答案:A
)
7.(2012 年广东卷)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 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 区示意图(图 9-1-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 1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
素。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中 又以市场需求起决定性作用。
图 9-1-1
【典例 1】(2012 年天津模拟)近年来,我国各地形成了多 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为我国农业的发展 走出了一条新路。读图 9-1-2,回答(1)~(2)题。
3.该村最有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 B.太湖平原 D.松嫩平原
提取信息:具有明显地带性的作物——甘蔗。 思路整理:甘蔗为热带经济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回 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结合选项判断,该村应位于珠江三角地 区。 答案:A
4.导致该地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C.自然条件 B.生产经验 D.国家政策
效手段
D.农业生产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答案:B
(2012 年海南卷)图 9-1-6 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 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 4~6 题。
高三一轮复习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
![高三一轮复习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63a7e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8.png)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轮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第二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综述了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的基础上,具体讲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阐述农业区位因素;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先正文、后阅读、之后是活动;正文内容简洁明了,阅读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活动案例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在经过高中阶段对高中地理必修1、2、3的学习,已经具备了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并能联系家乡的、身边的农业地理现象进行热爱家系、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分类,主要农作物分布与生长习性;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乡土地理与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幻灯片展示案例材料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区选择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农业区位的相关案例,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根据本地区的农业特点,编辑资料;设计教学活动;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生在东北,长在东北,人们都说我们东北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么她的魅力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大家欣赏东北的农业生产图片;1.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业类型是什么2.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有哪些3.有什么特色的农产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东北平原之美,很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她的农业之美;而农业呢,是我们三大产业部门中最基础的部门;我们总是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作为我们中国,人口第一大国,首先要解决好粮食这些温饱问题,所以,农业是重中之重;在高考中,农业也一直都是重点和难点;而我们要掌握的就是农业的区位选择;边说边切换幻灯片,展示标题推进新课我们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那么在高考中,这部分内容通常是怎样设问的呢请大家齐声朗读高考区位问题的设问类型切换幻灯片展望高考——高考区位问题考查设问类型1.评价农业区位布局是否合理;2.判断影响农业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或优势条件;3.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4.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要解决高考对于农业区位问题是怎么设问的,我们就要用教材的不变应万变;下面让我们回归教材,重温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切换幻灯片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师: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口诀,请大家齐声朗诵:•气候三分水热光,地形水源和土壤•农民劳动运市场,政策技术来护航;过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这些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一尘不变的吗学生回答:不是,是动态变化的,切换幻灯片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学生讨论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下面这些问题:因素比较稳定, 因素的发展变化较快:①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②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通过发展温室农业、梯田农业、喷灌滴灌,分别改造了、、等自然区位因素;过渡通过上面对教材的知识梳理,我们已经掌握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一道问题切幻灯片,提出要求:请大家在纸上快速写出答题提纲问题:分析新疆成为我国商品棉基地的原因:自然因素:①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水源:由冰川融水作为灌溉水源;③地形:地处盆地地势平坦开阔;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中国棉花市场需求大,国内市场广阔②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过渡你们分析的这些因素,是不是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这就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切换幻灯片三、学法导航——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1.综合性——综合思维、全面眼光1分析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①自然区位因素——地形、气候、土壤土地、水源河流②经济区位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③社会区位因素——工业基础、生产经验、国家政策2注意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限制性因素两方面分析;2.主导性——结合产业、寻求主导需求3.动态性——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库尔勒香梨远销欧洲市场,简述库尔勒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库尔勒梨生产的影响;①市场地域范围扩大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③香梨保鲜,冷藏等技术发展④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4.针对性——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在分析区位因素时,要分清对象;掌握因素;明确要求;理清要点;但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应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有特色的、主要的因素作答,避免面面俱到; 师:好,请大家带着整堂课的知识体系和答题技巧,来解决这道高考试题:用纸写出提纲高考链接读图和资料,回答:资料一: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土地总面积137万亩,平原面积占%.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资料二: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是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的"菜蓝子",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请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然后让他们给这些答案评分;1、简述北京郊区农业的分布特点;西部、北部山区以防护林、果林为主;东部、南部远郊平原区种植粮食、水果和发展渔业;近郊平原区以肉、蛋、奶、蔬菜类为主;2、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3分.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2分3、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4分交通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策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4分4、北京不同地区的农业各具特色.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核桃,柿子,板栗,梨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意义.2分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增加经济收入.2分课堂总结:从这道高考题和大家的做题情况来看,其实高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把基础知识掌握好,用教材的不变应万变,我们一定能应对高考,并取得好成绩同学们加油哦下课课后反思: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需要对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掌握,还要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农业特色和类型。
农业的区位选择PPT
![农业的区位选择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f70208cc17552707220810.png)
——农业的区位选择
• 考试要点: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 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 具体考试内容: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 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 条件。
区位的含义
• 该事物的地理位置
• 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 农业 区位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农业区位问题高考考查的主要切入点及设问方式:
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②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 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③分析某区域合理的农业发展类型,或评价 某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是否合理 ; ④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⑤评价某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
②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③分析某区域合理的农业发展类型,或评价 某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是否合理; ④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⑤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
(2009江苏卷)27.图14是我国某 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 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 分)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 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 “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 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 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 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 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 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 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 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 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 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 发展 ,建议 。(2 分)
(2009江苏卷)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 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4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讲义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4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dacbcd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b.png)
第24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最新考纲】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知识体系导引域类型的分布、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认知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选择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农业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因素。
南方的等亚热带水果;北方的等温带水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业利用玻璃温室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条件,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条件进行调节适宜发展业和适宜发展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缓坡(小于25°)适宜发展梯田东南亚砖红壤区的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如黑垆土、土河西走廊的农业;新疆的□10农业(1)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
(2)对农作物品质造成影响的是气温日较差,而不是气温年较差。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的改造或对、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农业区位的选择(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①②③④(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下图中,①适合发展小麦种植;②适宜发展花卉种植;③适宜饲养乳牛;④适宜种植果树。
2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1)整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①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
②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与区域发展+课件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与区域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1cf2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e.png)
(3)分析玉米与大豆轮作对土壤的作用。
单一种植玉米消耗地力,土壤肥力下降,与大豆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大豆根部的根瘤菌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大豆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2021年,印度人口13.9亿,年龄结构较为年轻。该国城镇化水平34.5%,低于 亚洲主要发展
【规范表达】
① 农户通过土地租赁、投资及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
② 农户能从基地和企业获得资金、技术和培训等支持;
③ 种植或初加工的产品由企业收购,产品销售有保障。
(2023·广东卷)龙胆草(左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 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 之称(中图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 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 理标志产品。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 产品售价低。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右图),提 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
(2023·广东卷)龙胆草(左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 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 之称(中图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 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
中国家,近年来国内人口出现跨区域迁移。该国粮食生产基本自给,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但粮食 出口常受政策限制。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文地理 第十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1讲 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时2 农业地域类型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文地理 第十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1讲 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时2 农业地域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636a41a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1.png)
对点训练
[2021·湖南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南省是我国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在此选育了多个高产杂交水
稻品种。一直以来,海南省稻作以“一年一熟”为主,“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 源充足地区,且总面积不大。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
归纳提升
1.亚洲水稻种植业
特点
原因
小农经营 人均耕地少
发展措施 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单产高
精耕细作
商品率低 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
—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经济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机械化发展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产 加大科技宣传与投入
水利工 程量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__气__候__温__和__,降水丰富等 交通运输便利;__市__场__广__阔__;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 学技术先进
(4) 主要特点:生产规模__大__,商品率__高__,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 读世界典型畜牧业分布图,回答下 列问题。
(1) 大牧场放牧业分布:B中亚、C __美__国__(填国家名称)、G阿根廷以 牧牛为主,E__南__非__、F__澳__大__利__亚__ (填国家名称)以__养__羊__为主,农业 地域类型属于__大__牧__场__放__牧__业__。
大
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区位因素分析
形成条件评价
特点
地势平坦开阔(位于美国中部平
原)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农业布局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农业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7a6fe0e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5.png)
课时49农业布局一、农业布局1.含义: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原则(1)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2)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主要类型:水稻种植业、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商业型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商业型谷物种植业、畜牧业、商业型乳酪业等。
3.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1.农业区位选择(1)大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①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农业类型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岸浅海滩涂海域②农作物的区位选择农作物区位选择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平原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小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与合理布局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业>乳牛业>塘渔业>蔬菜种植业>果园业>粮棉业地价因地价较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种植业等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业、蔬菜种植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花卉业、乳牛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且交通便利的地方2.亚洲水稻种植业(1)区位优势条件分析(2)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答题角度规范答题术语经济可持续发展增产: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abf774a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9.png)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农业1.概念: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2.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①按投入产出分为密集农业(集约农业)、粗放农业,①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知识点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识点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知识点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常见类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影响农业品质的因素昼夜温差;生育(长)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水质好;土壤肥沃;土壤富含**元素;**品种优良;**(某特殊气候或技术),品质好;……(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区域特征和特定的农作物作答)。
易错点2: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判断农业区位分析,核心有两点:其一,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是全面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
如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以及水源等;人文因素,市场、交通、资源、劳动力、科技和政策法规等。
对于此类试.要明确影响农作物的主导因素,并能区分限制性因素,结合试题提取相关图文信息。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每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同。
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断思路如下。
(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农业区位变化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2)社会经济 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温馨提示] 农业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是经常变化 的、起决定性的因素,它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和 自然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农业生产地区 。 2.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 生产条件 、结构、 经营方式 、 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案例3】 我国青藏高原上由于地温较低,不利于 蔬菜生长。有些地方就将蔬菜架起来,进行温室生产, 减少地面对其生长的影响。
【案例4】 位于北极圈附近的冰岛,气温较低,不 适宜种植业发展。该国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地热,发展 温室农业,使鲜花等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案例5】 宁夏中卫生产的压砂西瓜,指在压砂地 上生产出的西瓜。压砂地是指在干旱的山坡地表面,覆 盖一层15厘米左右厚的砂砾。铺上砾石,增加了西瓜的 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同时由于地表覆盖 了砾石,有利于保持和积蓄土壤中的水分,从而保证西 瓜更有利的生长,同时砂砾石逐步风化,为土壤提供丰 富的微量元素。
暖温带 谷子、玉米、冬小麦
棉花、苹果等
中温带 玉米、春小麦、高粱
寒温带
春小麦
甜菜、大豆、亚麻等 大豆、马铃薯等
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 市场 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求的农作物品种
第一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纲下载
考纲解读
1.识记: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
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2.理解:主要区位因素对农业生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 产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
3.应用:结合具体农业区分析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
制性因素等,对农业生产条件
进行评价,结合实例说明农业
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改进,通过改变自
科技 良种 使单产量提高
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冷藏
条件而影响农业区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保鲜
位的选择
3.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 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 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3.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国土的 东南部 和西南部。 (2)生产模式:交替种植 小麦 、 牧羊 或休耕。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有哪些区位优势? 答案: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温暖、地广 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温馨提示] 混合农业的判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 业部门相结合,且比重较大,如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 业。最常见的是把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2)对地形的改造
在一些水热条件较好的低山丘陵地区,在坡度适度
的地带可以开辟梯田,地势崎岖的地带可以平整土地。 【案例1】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辟梯田,缓
坡种植茶树,发展立体农业。 【案例2】 菲律宾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案例3】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在黄土塬地区,平整
土地,建立防护林体系,发展种植业。
(1)对气候的改造 对气候施加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条件,提高气温和热量
的利用率;也可以通过增大温差,提高农产品品质。 【案例1】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通过温室
大棚等技术,制造温室效应,使得大棚内的温度升高, 为植物营造一个适合生长的温度、湿度条件,可以在冬 季同样培育出夏季的果蔬。
【案例2】 我国北方地区在春播时,实行地膜覆盖, 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另一方面提高地面温度,改善热 量条件。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地理位置 (绝对区位)。 (2)农业与 地理环境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相对区位)。 2.主要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2)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过植树、打井、挖渠,宜果则果,宜粮则粮,沙荒地变 成了农民的“聚宝盆”。
(4)对水源的改造 在水源不足的地区,通过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 增加水源;发展喷灌、滴灌,提高水源利用率。 【案例1】 我国西部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通过引黄灌溉,使降水不足的两个平原,成为物产丰富 的“塞上江南”。 【案例2】 以色列是水资源利用最好的国家,通过引 水,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在沙漠广布的土地上创造了 世界奇迹。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影响某地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对其区位因 素分析。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 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温度带 热带
亚热带
粮食作物 水稻
水稻
经济作物 橡胶、可可、咖啡、甘蔗等
柑橘、油橄榄、葡萄、 油菜、甘蔗、棉花等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合理的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2.不利影响
不合理生产,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壤 污染、土地盐碱化、土壤板结、生物多样性破坏等。
农业生产技术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1)灌溉技术:不合理的灌溉会造成土壤盐渍化,出现大片不毛之地,甚至导致 聚落衰败、城镇消失。 (2)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使农产品和土壤受污染,破坏农田生态系统。 (3)化肥的广泛施用,导致土壤板结。
(3)对土壤的改造 对土壤进行改造,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发展 适合的农业生产活动。 【案例1】 我国东南丘陵地区,通过施加熟石灰, 种植耐酸的茶树、油茶、杉树、马尾松等,改良酸性的 红壤。 【案例2】 华北平原的盐碱地,通过引淡淋盐、井 灌井排、覆盖地膜及生物措施等进行改造,降低盐碱度, 提高土壤品质。 【案例3】 黄河古道有大量沙荒地,农产品销售 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 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
政策 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 影响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