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完整版)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完整版)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最终确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又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下面我将谈一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

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设计预习卡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中提到学生学会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的综合表现,具体有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而预习卡的各项设计正是围绕着这些要点而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能有效的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动适应“互联网+”的社会趋势。

自从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面对这群古灵精怪的小不点儿,我就开始酝酿怎样带领他们走进预习这扇大门,而我的计划正式实施,是在他们成为小学生两个月之后。

我设计的预习卡旨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下面我带领着大家一起看看预习卡的内容。

“我会读”板块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识字能力。

要求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倾听后签字或写评语。

家长对孩子有了关注,他们的学习劲头也就更足了;“我敢猜”板块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要针对古诗学习,让孩子们大胆猜测古诗相关内容。

“我想画”板块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想象力。

通过画笔描绘他们脑海中的课文,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

将语文和美术有效整合,这是一种多么美的享受!为了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我在预习卡的最后,加入了“日有所诵”的内容。

每天放学,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校园里,一首首清丽的小诗,被稚嫩的童声熟读成诵,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除此之外,还有“我想问”和“我知道”两个板块,主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同时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落实策略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落实策略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落实策略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1. 1.鼓励学生多参与语文学科的活动,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 2.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趣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3. 3.丰富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4.重视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6.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7.强化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书写文字。

三、强化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积累。

8.强化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并能够准确地运用。

9.强化学生的文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文学知识,并能够准确地运用。

10.强化学生的古代文化知识,让学生掌握古代文化知识,并能够准确地运用。

11.强化学生的语文语法知识,让学生掌握语文语法知识,并能够准确地运用。

(完整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最新整理)

(完整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最新整理)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围绕落实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中心,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将落实核心素养与课堂基本知识传授相结合,是我们面对的一个课题。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高中生四大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1、语文教学是一首诗,是一首唯美的散文,是一篇批判现实的杂文。

语文教学最后的落脚点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

让学生明白,同一篇文章每个读者的感受都会不同,再努力理解作者本意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与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做完基本释义后,让学生自己品鉴,并分组交流讨论并形成本组的结论,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观点不同的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逐渐完成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2、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有推动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现在学生在面对考试时有些题目并非是知识点没有听懂或者是没有记住。

而是在面对冗长的题目时无法将题目完全读懂,例如数学考试中的统计类题目,一般都是很长的文字材料,大部分学生并非题目不会做,而是把题意读不懂,不知道题目让干啥。

结果导致失分,考完后,老师只把题意解读一遍,大部分学生都会做了。

再例如最近一次县对抗赛考试文综考试题目中有个关于南海可燃冰的材料题,题目中已经给出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的化合物,学生知道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但不知道可燃冰是可再生还是不可再生能源?我想这也应该是学生阅读理解与语文思维提升与发展的问题。

培育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反复训练。

3、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形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2018年春节文艺晚会上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苔》传遍大江南北,其中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情怀。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一、目录1.引言2.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4.结论二、详解1.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核心素养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2.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理解、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审美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非仅仅关注知识传授。

例如,在教授《小王子》时,除了基本的生字词和段落划分,教师可以设定更高的教学目标,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元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呈现给学生。

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4)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鼓励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尝试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尝试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尝试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 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他们
的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

2. 强化学生的写作素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培
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组织各种口语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
达能力,促进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
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自主的学习。

5.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了解和欣赏中华
传统文化,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6.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帮
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的尝试,可以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是指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获得更广阔的人文情感和人文修养。

下面就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一、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承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承。

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伦理、道德、历史、文学等内容,对于学生的人文底蕴修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激励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古诗词、经典散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他们理解其中的情感价值和人生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修养。

二、注重历史文化的渗透历史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根和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历史文化的渗透。

通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事件的回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引导他们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和道德力量。

历史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的理解,更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情感和人文修养。

三、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是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

通过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伦理情感,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珍视友情、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等。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行为,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道德寓意和情感价值,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修养。

四、注重美育与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美育与情感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过程,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和伦理情感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引导学生感受美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美育修养。

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思维品质和文化修养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具备阅读、写作、听说等语文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学会运用语文方法,如分析、综合、评价等,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尊重文化传统,关注社会热点。

二、制定教学目标1. 确立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入教学目标中。

2.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

三、优化教学内容1.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注重经典与现代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2. 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关注跨学科知识融合,拓展学生视野。

四、创新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搭建多元化评价体系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素养。

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体现核心素养要求。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评价能力。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自身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秀教学经验。

结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思维品质和文化修养的关键。

通过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搭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贡献力量。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我们发现学生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形成的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落实方法。

1. 认知素养认知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阅读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课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素养。

2. 情感素养情感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欣赏,让学生感受文学的内涵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3. 创新素养创新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扩写,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文章的创造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写作、演讲、朗诵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

4. 社交素养社交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服务意识。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集体讨论、作业展示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服务意识。

在阅读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在写作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促进学生的分享意识和服务意识。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简介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和思维品质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方法和策略1.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语言交流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写作活动等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2. 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选读名著、传统诗词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文献检索、信息筛选和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惯。

5. 重视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注重拓展学生的语文研究空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结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文化素养培养、注重信息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重视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这些方法和策略需要教师的积极实施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共同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核心素养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将核心素养教育贯彻落实,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和综合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师们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进行探讨。

一、探究精神在阅读中的培养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接触阅读最多的课程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成为语文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系列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见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表达能力在写作中的培养核心素养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写作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作,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想法。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写作中尽情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点评和修改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三、批判思维在阅读与写作中的培养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需要语文教师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们应立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规律,巧妙地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细节中,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培养了一系列综合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里结束】。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个人、社会和职业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信息素养、人际交往能力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发问、质疑和思考,培养他们对文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对文本进行推理和判断。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可以设置一些创意活动,例如让学生改编故事、写新的结局、设计角色等。

在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追求独特的想法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本,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语文课堂可以开展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例如小组合作阅读、小组讨论等。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学生演讲、小组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和分享,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语文课堂可以加强学生的信息接收、理解和应用能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各种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信息。

可以教授学生一些信息检索和鉴别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完整版)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完整版)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最终确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康健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详尽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又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下面我将谈一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

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设计预习卡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中提到学生学会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的综合表现,详尽有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而预习卡的各项设计正是围绕着这些要点而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能有用的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动适应“互联网+”的社会趋势。

自从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面对这群古灵精怪的小不点儿,我就开始酝酿怎样带领他们走进预习这扇大门,而我的计划正式实施,是在他们成为小学生两个月之后。

我设计的预习卡旨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下面我带领着大家一起看看预习卡的内容。

“我会读”板块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识字能力。

要求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倾听后签字或写评语。

家长对孩子有了关注,他们的学习劲头也就更足了;“我敢猜”板块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要针对古诗学习,让孩子们大胆猜测古诗相关内容。

“我想画”板块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想象力。

通过画笔描绘他们脑海中的课文,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

将语文和美术有用整合,这是一种多么美的享受!为了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我在预习卡的最后,加入了“日有所诵”的内容。

每天放学,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校园里,一首首清新的小诗,被幼小的童声熟读成诵,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除此之外,还有“我想问”和“我知道”两个板块,主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同时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总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二、具体实施我认为教师应把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的过程和环节中。

基于这一层思考,我将具体实施设计为以下内容。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含义: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据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途径:语文课程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落实在语文课堂中,我认为应当强化其朗读能力。

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人朗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到句式的不同、情感的不同,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文字规律。

3.举例:我们在执教《马说》时,可从朗读的语气中发现思想内涵。

读句中关键词11个“不”时,读出作者的愤慨;读句末叹词3个“也”时,读出对马的惋惜和不平的语气;读“天下无马!”勾画食马者形象时,要读出轻蔑语气。

在对课文的反复吟诵和揣摩文章感情基调的过程中,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1.含义: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堆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2.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关键方式在于有效提问。

在此可借鉴余映潮老师主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设计。

3.举例:我们在执教鲁迅的《祝福》时,可用三个主问题统领全文教学:(1)初读阶段—以问题牵动对全文的理解,凝聚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语文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和人文素养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将从语文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和人文素养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落实语文素养1.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注重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对于他们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朗读、讲故事、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

2.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名著和优秀作文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思维素养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思维素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文本中的细节、描述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推理作者的意图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通过选取优秀文学作品、设置有趣的学习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可以通过教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等,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经典文学作品、传统文化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

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

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关键。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场所,如何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培养核心素养。

例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讨论、进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语言能力,培养沟通、合作和创新等核心素养。

强调实践与应用
语文课堂应注重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活动,如写作、演讲、辩论等,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升核心素养。

注重思维培养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与应用,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批判
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核心素养。

促进交流与合作
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
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合作写作等,让学生共同参与,培养沟通、合作和协调等核心素养。

结论
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教师倡导多样化学习
机会,强调实践与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终身学
习能力和发展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最终确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又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下面我将谈一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

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设计预习卡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核心素养中提到学生学会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的综合表现,具体有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而预习卡的各项设计正是围绕着这些要点而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能有效的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动适应“互联网+”的社会趋势。

自从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面对这群古灵精怪的小不点儿,我就开始酝酿怎样带领他们走进预习这扇大门,而我的计划正式实施,是在他们成为小学生两个月之后。

我设计的预习卡旨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下面我带领着大家一起看看预习卡的内容。

“我会读”板块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识字能力。

要求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倾听后签字或写评语。

家长对孩子有了关注,他们的学习劲头也就更足了;“我敢猜”板块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要针对古诗学习,让孩子们大胆猜测古诗相关内容。

“我想画”板块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想象力。

通过画笔描绘他们脑海中的课文,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

将语文和美术有效整合,这是一种多么美的享受!为了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我在预习卡的最后,加入了“日有所诵”的内容。

每天放学,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校园里,一首首清丽的小诗,被稚嫩的童声熟读成诵,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除此之外,还有“我想问”和“我知道”两个板块,主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同时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到了二年级,又增加了“我会查字典”“我会编故事”等板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我会编故事”后我加了“选作”的标注,为的是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对预习内容做了分层处理。

如今,我的孩子们接触预习已经将近两年的时间了,灵活多变的预习作业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习惯甚至是盼望,他们喜欢这种能够展示自己个性的预习,喜欢这种能看得见的预习,喜欢这种能让学习更加高效的预习。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在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方面提到了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思维导图的学习和利用正是培养学生逻辑清晰、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从而做出选择和决定。

下面说一说我是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的几个例子。

三、创建班级课程,积淀学生人文底蕴
核心素养中提到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基于此理论基础,我班从一年级就开设了古诗新唱这一班级课程,每周的早读我都会抽出十分钟时间进行古诗新唱的学习与复习。

孩子们对古诗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背诵上,而且在理解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之上,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

通过跌沓起伏的音符与诗人达到情感共鸣,也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形式让学生们易于接受我们的古典文化。

在发现文化艺术之美、感知文化艺术之美后,能够欣赏美、评价美,培养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四、策划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实践创新
人的本质属性就是社会性。

学生在校处理好自我与同学、老师的关系,能够做到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互帮互助等,才能为他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动手实验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比如在讲授《神奇的耳朵》这一课时我们的授课地点转移到了操场,让孩子们闭目静心侧耳倾听,使得他们更好地理解耳朵的神奇之处。

在组织教授如何写观察日记时,我们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开心农场”,学生们自己带种子,自己负责松土、浇水等活动,一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二可以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三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这种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

在学习安徒生童话那一单元,我们安排了童话剧的展演活动,学生们自己编写剧本,里面有好多的网络用语,经过创新的剧本精彩不断,在安排角色的时候学生们能够团结一致,根据个人能力能够做到取舍,而不是争着演主角。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五、开展综合测评,促进学生健康生活
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评价,如何评价学生才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评价标准不是只有分数。

所以我在期末评价时采用过两种形式,一是为每一位学生写一封信,里面包括他这一学期的整体表现,不管是学习还是和同学之间的相处,还包括对她的期待和鼓励。

孩子们收到信之后特别激动,我的第一波学生现在已经上六年级了,可是
他们还依然保留着我写给他们的那封信,有一个男孩儿曾调皮地跟我说:“老师,我要把这封信好好留着,以后当传家宝传给我的孩子。

”当然家长也会看到这封信,在之后也看到了他们的回信,满满的感激和真心的誓言。

另一种形式是综合测评表,用照片纸印的,一面是我们那一年的全班合影,另一面是综合测评的各项指标与闪光点的记录。

当然这也是利用了我们班的便利条件,因为有家长专门做广告设计。

教师的这些综合测评有利于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六、总结
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实施,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它需要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理念上和方法上实现新的探索。

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素养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