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要素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研究一门学科(或特定研究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1.语言建构与使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XXX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

”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有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

语言的建构能够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水平。

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使用。

语言的使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

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使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实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中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研究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造就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水平。

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使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实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

语文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身心特性以及思维发展的特性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实行有效的教学,造就勤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明传承与理解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良多都带有传统文明基因,有的明明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天然激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明暗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4.审美鉴赏与创造什么是审美鉴赏?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目标。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更关系到他们的文学素养、人际交往、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并提供具体的教育实践建议,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一:阅读素养定义:阅读素养是指学生具备高效阅读、理解文本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这包括对各种文体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育实践建议:1.广泛阅读: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包括识别主题、分析作者意图、识别修辞手法等。

通过问题导向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3.多样性的文本:提供多样性的文本,涵盖不同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4.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质疑、分辨真伪、评价观点,不仅仅接受表面信息。

核心素养二:语言表达能力定义: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使用语言进行思想表达、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这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教育实践建议:5.写作训练:提供各种写作机会,包括叙事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帮助学生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应提供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反复修改和改进自己的作文。

6.口头表达:组织口头表达活动,如演讲、辩论、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话题引导和表达技巧指导。

7.词汇和语法: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提高语法准确性,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8.文学鉴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分析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理解文学表达的艺术之美,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三:文学素养定义:文学素养是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和创造的能力。

这包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文学历史和文学流派的了解,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

中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

中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

中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
中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包括:1、熟悉语文教育理论、语文课程先进理念,具备
较深入的语言文化知识;2、熟悉教育法律法规、教学规范,具备一定教学设计、
组织实施能力;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能有效地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4、有效地实施语文课程教学,能独立处理教学中出现的
问题;5、具有较强的语文教学诊断能力,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有效的干预
和调整;6、具备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心学生成长发展。

7、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语文竞赛,挖掘学生潜能;8、注重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9、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莆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并让
家长参与其中;10、注重语文教师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和文化修养;11、做好语文教学质量检查与监督,不断改进语文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12、注重语文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种族背景;13、掌握多元教学技能与方法,相应给学生不同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14、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语文课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5、深入学习新的语文知识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究新的教学途径;16、加强与学校教育科研部门和其他教师的交流学习,保持不断进步。

17、及时与教研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共同研讨,及时了解教育政策和市场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18、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探究,不断改进和改善语文教学,探究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提升;19、注重学习社会发展趋势,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20、结合学生特点,指导学生独立探究语文学科,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语文学习新事物。

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的能力与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的能力与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的能力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老师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重要角色,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理解学生的需求,并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内容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

本文将讨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与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

一、言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

他们应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恰当的语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技能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丰富的教学技能。

他们应该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言能力,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例如,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知识广度与深度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丰富的语文知识储备。

他们应该熟练掌握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了解语文学科的发展动态,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同时,他们还应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能够将文化元素和语文知识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四、阅读能力作为语文老师,他们应该是阅读的榜样。

他们应该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只有通过自身充实,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指导。

同时,他们还应能够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五、创新教育小学语文老师应积极推动创新教育。

他们应关注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语文知识和运用技巧。

六、关注学生发展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关注。

除了传授知识外,他们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教师的要求

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教师的要求

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教师的要求核心素养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处理问题和应对挑战的基本能力。

对于语文教学教师来说,核心素养是其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求。

以下是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教师的具体要求:1. 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理论基础,了解语文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不断研究的动力和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2. 教学技能与创新思维素养语文教学教师要具备优秀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他们应当能够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创新思维的素养,能够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师德师风与职业素养语文教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职业素养,坚持教书育人的宗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他们应以身作则,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 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素养语文教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素养,能够与同事、家长、学生等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他们应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能与他人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服务。

5. 信息素养与教育科技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教育科技素养。

他们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体验。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教师的要求包括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素养、教学技能与创新思维素养、师德师风与职业素养、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素养,以及信息素养与教育科技素养。

语文教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语文核心素养则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需要精准把握语文要素,深入挖掘语文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一、把握语文要素,深入挖掘语文内涵语文要素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包括语文的文字、语法、修辞、篇章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准把握这些要素,深入挖掘语文的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的提升。

抓住语文的文字要素。

文字是语文的载体,通过文字的表达,才能传达语言的信息。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学会认读、书写、运用文字,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注重语文的语法要素。

语法是语文的基础,它规范了语言的结构和用法,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要通过丰富的语法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提高语法的运用能力。

重视语文的修辞要素。

修辞是语言的艺术,通过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修辞的运用,让他们在表达中更加生动、深刻,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关注语文的篇章要素。

篇章是语文组织的载体,它规范了语言的组织和结构,使语言更加通顺、连贯。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篇章的理解和运用,让他们学会篇章的组织,提高篇章表达的能力。

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语言的运用中更加自如、流畅。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学常识、历史常识和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情怀和文学品味。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等方面。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前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科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于科学教育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整体介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四大方面。

这四个方面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指标,也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

下面将从每个方面详细阐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理解和分析不同类型有关主题和内容的文本、图像和其他媒体的能力。

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和文化。

以下是阅读能力的几个关键要素:1.理解能力:学生必须能够理解文本的含义,把握文章主旨;2.分析能力:学生需要掌握分析文本的能力,了解作者意图等;3.探究能力:学生需要有探究事物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文本;4.表达能力:学生需要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述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四、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指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编写纪实和虚构文本的能力。

下面列举了写作能力的几个关键要素:1.信息素材:学生需要掌握收集和整理素材的能力;2.文章组织结构: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组织一篇文章,并运用适当的段落结构;3.写作技巧:文法规则、标点符号、拼写和使用语言工具;4.创意与表达:学生需要有独特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意。

五、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在口头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人沟通和交流。

以下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几个关键要素:1.流利度:学生需要掌握流畅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技能;2.准确性:学生需要学会用准确的词汇和语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3.多样化:学生需要使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4.说服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说服力,让听众信服。

六、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真实社会环境中有效地应用语言的能力。

这种能力涉及到语文学科的学习和生活实践。

以下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几个关键要素:1.语境:学生需要理解语言背景和运用上下文;2.综合运用: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语言任务;3.文化适应:学生需要学会在不同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掌握语言技能;4.创新与变通:学生需要学习在不同情境下创造性地应用语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完整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完整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引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知识,它不仅包括语言的基本要素,还包括了批判性思维、文化理解、创意表达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素养。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掌握的关键技能和知识,它包括但不限于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语言规范、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等方面。

这些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

3.阅读理解与分析3.1.文本解读□学生应具备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学生应能够理解和解释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和主题。

3.2.文学鉴赏□学生应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

□学生应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和象征意义。

3.3.文化理解□学生应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学生应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解释跨文化现象。

4.写作表达与表达能力4.1.写作技巧□学生应具备不同类型的写作技巧,包括叙事、说明、议论、描写等。

□学生应能够组织和结构化写作,使文章逻辑清晰。

4.2.文体应用□学生应熟悉不同文体的特点,包括新闻报道、评论、诗歌等。

□学生应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受众选择合适的文体。

4.3.创意表达□学生应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够通过文字表达独特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应鼓励在写作中发挥创造性,不拘泥于传统写作方式。

5.语言规范与应用5.1.语法与词汇□学生应掌握语法和词汇知识,以确保书面表达的准确性。

□学生应能够运用多样的词汇和句型,丰富语言表达。

5.2.口头表达□学生应培养清晰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演讲、辩论、口头报告等。

□学生应具备在不同情境下有效沟通的能力。

5.3.书面表达□学生应能够撰写不同类型的文档,如信件、报告、论文等。

□学生应掌握正确的文书格式和风格。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要素是指语文学科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阅读、写作、听说、词汇、语法等方面。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文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

下面将具体介绍如何精准把握语文要素,以及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精准把握语文要素1. 阅读要素: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包括识字、理解、鉴赏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不同难度的文本,培养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正确率。

2. 写作要素: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包括作文、写作技巧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准确性。

3. 听说要素:听说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包括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听取和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词汇要素:词汇是语文学科中的基本单位,学生需要通过词语的记忆和运用,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词汇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5. 语法要素:语法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和组织方式,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掌握语法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法运用能力,避免语法错误。

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1. 培养语文思维能力:语文思维是指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解决问题、综合分析、评价鉴赏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

2.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写作表达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口语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 发展审美鉴赏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是指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的能力,包括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和评价。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名著、欣赏音乐、观看艺术作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是学习的核心科目之一,通过学习语文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保障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

首先,精准把握语文要素,需要明确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

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运用和语言文字欣赏三个方面。

其中,语言文字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科的应用,包括写作、阅读、口语等方面的技能;语言文字欣赏是语文学科的最高境界,要以文学作品为材料进行分析、评价和欣赏。

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

其次,精准把握语文要素,需要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包括语文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得体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文学素养是指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取到情感体验和人生智慧;综合运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社会实践。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授、讨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评价方面,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多种形式,既能够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评估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的落实,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

总体而言,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语文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详情)

语文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详情)

语文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详情)语文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语文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如下:1.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掌握并能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和言语经验,提高语言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获得一定的语言思维和言语思维经验,掌握语言和思维的辩证规律,提升思维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对语言和文学的鉴赏力,能在语文学习中创造美和表达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传承并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

语文红色课文教学研究目标语文红色课文教学研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长征等。

研究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

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红色课文通常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这些事件和人物通常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3.提高语文素养:红色课文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增强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红色课文通常涉及到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精神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增强社会责任感:红色课文通常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大单元语文教学研究目标大单元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围绕“主题”,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式,并寻求多种形式、方法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单元整体教学”的效率。

具体目标有:1.帮助全体学生确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的能力与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的能力与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的能力与核心素养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语文老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还需要具备一系列的能力和核心素养,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讨论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的能力和核心素养。

一、优秀的语文素养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研究语文学科本身,具备扎实的语文素养。

这包括:1.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以阅读、写作、口语、听力等为主要内容,教师要熟悉并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包括字词的认读,句子的理解和运用,篇章的解读等。

2.文学修养和课外阅读的培养:作为语文老师,要具备广博的文学知识和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了解,通过自己的阅读积累,能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各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敏锐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语感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独立的口语和书面表达,并能够在教学中通过语言表达有效引导学生。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灵活多样的过程,语文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情景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运用语文知识。

3.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声音、影像等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给予个别学生更精准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良好的教师风范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外,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风范,树立自己的教育形象。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教师品质和能力:1.敬业精神:语文老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而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将从语文要素的把握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它包括了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篇章结构等多个方面。

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对这些语文要素进行精准把握。

1. 语音要素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它直接关系到语言的准确表达和听说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地发音、语调、语速等。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要重点关注语音错误的纠正,避免形成不良的语言习惯。

2. 词汇要素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和应用,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要培养学生的词汇意识,激发他们对词汇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词汇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和结构,对语文表达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法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引导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做到语法准确、语句通顺。

要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在语言表达中遵循语法规则。

4. 修辞要素修辞是语言的艺术,它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引导他们能够在写作中灵活地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美感。

5. 篇章要素篇章是语文表达的组织结构,对语文表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篇章结构的学习和掌握,引导他们能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段落、连接词、结构标点等,使文章结构合理,主题表达清晰。

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

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就需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实践。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指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品德。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过程。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促进和补充。

首先,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写作和演讲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能力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次,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跨学科合作等,这些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来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并能够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此外,核心素养和语文教学的关系还可以通过相关内容的融入来进一步加强。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科学、历史、地理等相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同时,培养学生的
核心素养也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和支持,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和语文教学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关系。

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相关内容的融入和教师的指导来实现。

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800 字。

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最关键的要素有哪些

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最关键的要素有哪些

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最关键的要素有哪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那么,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最关键的要素究竟有哪些呢?语言建构与运用,无疑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丰富的词汇、语法规则和语言表达方式,从而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写,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同时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阅读经典小说时,学生可以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细腻的描写、生动的比喻来塑造人物形象、描绘场景;在写作时,则可以尝试运用所学的技巧,使自己的文章更具感染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关键要素之一。

语文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思维的锻炼。

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阅读一篇议论文时,学生要能够分析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思考其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在写作议论文时,则要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合理的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美的形式和内涵。

学生通过欣赏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的美、形象的美、情感的美,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文学创作、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活动,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比如,在学习诗歌时,学生可以模仿诗人的创作手法,尝试自己创作诗歌,表达内心的感受;在参与戏剧表演时,可以对剧本进行改编,加入自己的创意,展现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

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要素(具体)

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要素(具体)

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要素(具体)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要素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要素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指对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的认知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如汉字、词语、语法、修辞、文学常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明确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相关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设置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如听、说、读、写、思等,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和实践过程。

设置过程与方法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情感体验、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

设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要素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和设想语文教学目标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预期结果。

这些目标通常包括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技能、口语表达等方面。

在制定语文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以确保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实现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教学目标与课程大纲、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以确保目标与课程要求相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文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法、词汇和语音知识,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2.阅读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不同类型和难度的*,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能够根据*内容得出结论。

3.写作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撰写清晰、连贯的*,能够运用恰当的文体和格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4.口语表达:学生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调和语音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对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再认识

对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再认识

对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再认识在当今的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成为了许多学者和教师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再认识这四要素,探讨它们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四要素助力语文学习。

我们来深入理解一下这四要素。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创新等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这四要素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为其他三要素的发展提供支持。

思维发展与提升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使命,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瑰宝,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探讨四要素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阅读理解中,学生需要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知识,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

例如,在《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学生需要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分析作者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特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在文学欣赏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起着关键作用。

学生需要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的美。

例如,在欣赏古代诗词时,学生需要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词的意境美。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可以得到提高。

在口语表达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则起着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1、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以全面发展为导向,尊重知识、能力、情感体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有:知识、技能、态度要素相互作用;通过教育获得,并可以拓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

我们理解并将其落实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挖掘育人价值: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人,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梳理学习内容结构,明确单元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同时,厘清核心素养学段特征表现,挖掘学习内容的育人价值。

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和经验,确定教学方法与主题。

3、学习目标应明确、具体、可操作。

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描述的语言要通俗易懂,例如,通过设计前置性作业和开展课前探究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4、设置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活动的真实性、问题的劣构性、规划性、整体性和实践性。

5、层次化教学:尊重学生差异化,注意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授不同的学生。

例如,通过实
验、调查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6、合作学习策略:建立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结构,开展共同学习和合作讨论,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及时进行课堂指导与反馈,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自己的语言经验,进而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还包括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要素包括文化认同、文化理解、文化积淀和文化参与。

在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总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和形成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当前中学语文课标的修订提出并突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从课标修订及有关表述来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是中小学各科教学的主要目标,甚至可以说是终极目标。

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其特别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因此具有无法取代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训,是检验我们的教学是否遵从教学规律,是否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标准。

要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

一、何为素养,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

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二、何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素养不同。

在内涵上都是谈素养,可是加上“核心”,就保留了最重要的东西。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用当今学科教学的术语来表述,核心素养就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是这几个方面在人心灵里融汇内化而形成的综合素质。

那么语文的核心素养具体指什么呢?三、语文的特质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确立语文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过去语文教育专家做过很多总结,在知识教学时代,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知识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

现在看,有一点狭隘了。

之后,有人又认为语文素养是听说读写思。

听说读写是四种能力,后来觉得思考也是语文科不可或缺的,就补上“思”这个重要行为。

这些是能力要点的核心。

前面两种说法都不够全面,第一种只是知识素养,第二种只是能力素养.语文素养尤其是核心素养,除了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因此,语文核心素养应该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专家们的观点的理解。

教育专家们的理论把语文核心素养细分为四个方面三个层次核心素养内涵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和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思维发展与提升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审美鉴赏与创造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关注与参与这个划分明确了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个大的方面,而每个方面又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逐层递进的,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发展提升。

这一个划分,让我们明白,核心素养中的初级阶段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就是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也就是“字、词、句、语、修、逻、文”七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这一素养的培养首先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培养起语感。

在此基础上,进步到培养整合信息、分析与构建语理(语言逻辑思路),进而再上升到适应各种语言环境的交流能力的培养。

(如令尊、呈送、恳望)这一阶段素养的培养重点是读,即通过阅读广泛涉猎,积累语言知识,学会整合信息,学会分析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语理,进而培养起阅读者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语理,再进一步学会适应各种语言环境的口头与书面表达交流。

语文素养的第一阶段要特别重视阅读。

有专家认为,语文科一定要守住语言学习、据于文本,这就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其他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

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在阅读方面,不同学段要求不一样,初级学段阅读量少一些,要求浅一些,在高学段就增加一些,学习能力强的人都多涉猎一些。

在语言学习上,可以分出初级语文和高级语文两个阶段。

初级语文,要过说话关,重视口语训练,重视语言的交际性。

在高级语言阶段,增加了文学的学习,语言的艺术化要求提高了,需要了解这个文化圈子里的人怎么想事、怎么做事。

因而语文的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初级语言阶段,重视词汇积累,可以进行口语交际;高级语言阶段,可以阅读本民族从古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良好的领悟能力。

一个人的语言发展与年龄认知特点是匹配的,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从基础语言的词汇积累开始,而且要积累很多文章,也就是用典范的文章垫底——打下精神的底子。

在现代社会,不识字的文盲少见了,可是因为缺乏经典文章垫底,少了精神根基的人很多,由此让一部分人成为文化盲、思想盲、精神盲。

词语提供的简要信息,这是低年级孩子容易获得的。

到了高年级,文章的内容也由浅入深,增加了思想含量、文化含量也有变化了。

核心素养需要具有稳定、基础性特点,与学科双基的要求具有关联性,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要落实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基础知识(字、词、句、语、修、逻、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思)应该成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我们重视稳定性、基础性的同时,也不要漠视学生学习的发展性。

核心素养的第二个阶段是思维发展与提升。

这一阶段首先是学会利用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进而发展到实证与推理,再提升到批判与发现的层次。

这一阶段是利用第一阶段知识积累运用培养起来的直觉和灵感、联想和想象,通过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从记叙、描写、抒情到议论(实证与推理)、评述(批判与发现)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这一阶段素养的培养途径,主要是表达的训练,重点是书面表达即写作训练。

核心素养的第三阶段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有第一层次的体验与感悟,再上升到欣赏与评价层次,进而发展到表现与创新的层次。

这一阶段是在前两个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通过阅读体验、感悟作品内容、思想、情感及技巧,学会欣赏和和评价,进而达到表现甚至创新。

这一阶段的阅读比第一阶段的阅读层次上已有较大的提升,已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和运用,而是在体验感悟基础上欣赏和评价,进而学会表现,甚至达到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

这一个阶段素养的培养途径,是通过现代诗文阅读鉴赏、古诗文阅读鉴赏、外国文学的阅读鉴赏及各类文体的创作来实现,要求的层次是很高的,其中包括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第四阶段是文化传承与创新。

这一阶段的第一层次是对文化具备独自的意识态度,进而发展到学会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最终发展到自觉关注与参与的境界。

这一阶段,要求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具有辨别精华、糟粕的能力,具备独自的意识态度。

只有这样,才可能把握选择与继承,包容和借鉴,从而自觉地关注与参与。

这一个阶段的素养已经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如“五四”时期的复古、全盘西化、拿来主义,当今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重新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语文教育专家朱慕菊先生的定义更为简单明了,他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文化传承、理解与创新”三方面。

这个说法也可资借鉴。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集中反映了初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要求,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综合体现。

从专家们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通过语文教和学的活动积累起语文基础知识,建立起语文知识体系,有了知识基础,就能形成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初步的能力——语感,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验、表达交流中逐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进而朝着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发展迈进,并逐步发展到具备基本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识态度,能够把握对古今中外文化的继承与选择,甚至步入自觉关注参与的思想意识境界,并具备一定的参与能力。

要注意的是,重视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不是改变教学内容,也不是抛弃以前我们使用的所有教学方式方法,更不是放弃基础知识的积累。

只是改变教学观念,把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变为培养核心素养为中心,变教师讲授为主为学生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三教+”教学理念与核心素养培养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理念与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十分吻合,这种教育理念与模式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且操作方便,容易把握。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理念和模式,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思考, 重在培养思辨能力;教体验,重在积淀核心素养;教表达,重在培养交际能力。

1 教思考(1)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教思考,就是教学生把握文本思路和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的把握包括两个方面:把握并学习文本在哲学层面的思想方法(如抽象、概括、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把握宏观的思想方法(整体)及微观的思想方法(局部).(2)教学生思考的要求教学生思考什么,首先教师要思考:A 该教学内容体现哪些思想方法;(可以理解为文本思想内容及表现方法)B有关的思想方法在知识、技能中是如何呈现的;(如《荷塘月色》中的文眼、荷塘景物特征的描写、江南采莲的联想对表现主题的作用)C 应如何进行辩证思考。

(如《荷塘月色》与《纪念刘和珍君》思想之比较;日本中学生学历史老师让讨论《旧金山条约》《安保条约》签订的利与弊。

美国小学生讨论并写论文《二战时,假若你是美国总统,你会不会在广岛长崎放原子弹》)——就是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章思想方法,拟定核心问题。

然后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思考、探究,学会思考,培养思考能力。

2、教体验体验与经验不同,要注意区别。

经验: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可见,体验的特征:具有实践、探究的过程性;强调亲身经历;具有个性化特征,是个体内化的经验。

关于学习体验的理解学习体验,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体验,是学生在活动经验基础上的反思、领悟与升华, 是学生个体内化的经验;学习体验,是以学科学习的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载体 ,并通过学生个体的思考、领悟获得的思维积淀。

换句话说,学习体验,必须是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

教学生体验的要求教学生体验什么?体验知识的内涵与逻辑脉络;体验知识呈现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阅读、观察、调查、讨论、辩论、表达等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其中也包括对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乐趣的体验。

如何教学生获得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内涵与逻辑脉络的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知识理解、语言文字运用、解题、实验、实践的反思中体验有关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辩论中获得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体验。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中体验知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自主、自觉的意识,培养辩证思维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学习的艰辛以及以主人的身份平等的地位参与学习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