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六课

合集下载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古代文学知识介绍3. 第三课时:艺术知识介绍4. 第四课时:历史知识介绍5. 第五课时:哲学知识介绍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单元测试成绩: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4. 个人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收获。

六、教学内容(续)6. 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如节日习俗、礼仪规范、传统手工艺等。

7.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包括现代教育、媒体传播、政策支持等方面。

8. 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9. 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如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等。

10. 传统文化在未来发展中的角色:展望传统文化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以及学生如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七、教学方法(续)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等,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8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8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8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中华武术的风格、作用,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根据图示大胆探究马步、弓步、掌、拳等武术动作,会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特点。

3.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1.了解一些常见的武术动作。

2.教师教学资源《中国功夫》(音频、视频);武术动作图示;北京奥运会、春晚节目中有关武术的视频。

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歌曲《中国功夫》,感受音乐强悍、有力的气势。

提问: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对歌曲的感受?请幼儿用动作自由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2.幼儿自主探究武术动作,感受中华武术的风格。

(1)提问:为什么大家喜欢中国功夫?武术有什么用?小结:中国功夫可以帮我们强身健体,还可以用来保护自己。

武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武术动作变幻多端、刚劲有力,用武术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是最合适的。

活动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当中,孩子们的表现很积极,而且兴趣较浓,和老师的互动很好,目标基本完成。

但由于人数较多,在活动中的常规较乱,有个别幼儿出现捣乱的现象,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在组织活动的常规养成和纪律性方面加强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篇2设计意图新年快到了,老师在教室里挂上了中国结。

古朴而又漂亮的中国结给教室增添了节日喜气的色彩。

小朋友们不认识中国结,他们好奇而又热烈地讨论着“老师,这是什么呀?真漂亮啊。

”“老师,我家里的墙壁上也有这个东西的。

”“老师,为什么要挂这个东西呢?”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

别小看这小小的中国结,它身上所反映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我想,既然孩子们对中国结有这么浓的兴趣,何不组织一次这样的主题活动,以让幼儿从小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我国民间工艺的多姿多彩,从而萌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五、六课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五、六课教案

第二单元源远流长的儒家精髓第五课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2、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仁”“仁者爱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曲阜孔庙》的视频,教师介绍曲阜孔庙。

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曲阜孔庙则是祭祀中孔子的本庙,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内,又称“阙里至圣庙”,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学生根据所学,介绍孔子,教师补充.二、内容讲解仁者爱人1、“仁”的产生“仁”是个会意字,从人,从二。

意思是两人在一起的相处之道——相亲相爱,否则两人就不愿在一起了。

2、《论语》简介《论语》中集中体现孔子“仁"的思想,其中“仁者爱人”是他对“仁”的最基本解释,也是“仁”的最基本内容。

3、孔子与“仁"“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4、“仁"的发展孟子与“仁”到了战国中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思想,形成了“仁政"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本质上是一种“爱民”“亲民”的政治学说。

董仲舒在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同时,提出了“三纲五常”的社会秩序学说。

三、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第六课舍生取义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感悟其所包含的积极意义.2、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3. 传统诗词的鉴赏和创作4. 传统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欣赏5. 传统礼仪和道德观念的含义和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基本概念、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书法、绘画等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4.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体验传统礼仪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3. 第三课时:传统诗词的鉴赏和创作4. 第四课时:传统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欣赏5. 第五课时:传统礼仪和道德观念的含义和作用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表现:观察学生在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单元测试成绩:进行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7. 传统服饰的演变和特色8. 传统饮食文化及其礼仪9. 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和现状10. 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建筑、服饰、饮食文化、体育项目、医学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图片展示法:展示传统建筑、服饰、饮食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实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体育项目、医学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其内涵和价值。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2. 第七课时:传统服饰的演变和特色3. 第八课时:传统饮食文化及其礼仪4. 第九课时: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和现状5. 第十课时: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2、活动开始: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

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

《传统文化》教案_八年级_1-6课

《传统文化》教案_八年级_1-6课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孚日学校王寿海《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得历史遗产在现实中得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得文明成果,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得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得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基础教育得重要任务之一。

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与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得陶冶与智慧得启迪,对培养她们得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得作用。

一、教材分析(一)、课程性质传统文化课程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启蒙课程,就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得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典范性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得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得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得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得人生观与价值观。

2、趣味性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得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得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得乐趣。

3、启蒙性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得熏陶与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4、开放性本课程得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得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得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1、感受传统文化得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得特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得基本内容与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得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得博大精深。

2、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得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与实践领域,为她们得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得基础,逐步提高她们得人文素养。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案主题: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二、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3. 道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4.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5.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和人物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思想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和人物,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传统文化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 第二课时: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3. 第三课时:道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4. 第四课时: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5. 第五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和人物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品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代表作品和人物。

2. 教学难点: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的核心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成绩:评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测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础知识,如古代文学、艺术、历史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代表性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

2. 第二章:中国古代艺术中国画、书法、京剧、民间艺术等代表性艺术形式的学习和欣赏。

3. 第三章:中国古代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等重要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事件。

4. 第四章:中国古代哲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性哲学流派的思想内容和影响。

5. 第五章:中国古代民俗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传统手工艺等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质量,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的考试内容,全面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八年级传统文化》教科书,作为主要的学习材料。

2. 辅助读物:推荐相关的辅助读物,如经典文学作品、艺术史书籍等,供学生自主阅读。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文化网站、在线视频等,提供更多学习素材和信息。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中国古代科技古代四大发明、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和了解。

7. 第七章:中国古代建筑古代宫殿、寺庙、园林、城池等代表性建筑的特点和建造技艺。

8. 第八章:中国古代宗教道教、佛教、儒家、基督教等代表性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9. 第九章:中国现代文化发展近现代中国文化的重要事件、文学艺术作品、思想观念的变迁。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1-10课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1-10课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安丘市职工子弟初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得历史遗产在现实中得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得文明成果,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得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得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基础教育得重要任务之一。

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与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得陶冶与智慧得启迪,对培养她们得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得作用。

一、教材分析(一)、课程性质传统文化课程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启蒙课程,就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得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典范性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得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得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得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得人生观与价值观。

2、趣味性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得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得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得乐趣。

3、启蒙性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得熏陶与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4、开放性本课程得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得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得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1、感受传统文化得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得特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得基本内容与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得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得博大精深。

2、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得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与实践领域,为她们得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得基础,逐步提高她们得人文素养。

八年级语文第六课阅读与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优秀教案范本

八年级语文第六课阅读与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优秀教案范本

八年级语文第六课阅读与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内涵和艺术特色;2. 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 分析古代文人的创作背景和心情;4. 发现个人的情感共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5.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色;2. 分析古代文人的创作背景和心情;3. 发现个人的情感共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利用课内外资源,深入分析古代文学作品;2. 发现个人的情感共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给予学生一个物件,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思考,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古代文人创作背景和作品特点。

2. 阅读(25分钟)教师分发一篇古代文学作品的原文给学生,要求学生默读一遍,然后再进行整体朗读。

接着,教师对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鉴赏(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

通过分析诗句的用词和构思,引导学生寻找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 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层思考。

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生活经验和感受来解读文学作品,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5.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关注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发现更多精彩的文学作品。

五、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情感鉴赏法: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情感的挖掘,引导学生从情感共鸣中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准备1. 古代文学作品原文的复印件;2. 学生参考书籍:《古代文学鉴赏辞典》;3. 学生讨论小组。

七、教学评估1. 学生的朗读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探究中的表现;3. 学生个人的反馈和总结。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优质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优质课教案_0

第6课戊戌变法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又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它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一样,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的使命,同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认识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新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贯穿全文,整体感知教材线索。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自强洋务梦破灭了,但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逐梦之路从未停止,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开始了制度变革的伟大尝试“戊戌变法。

(二)在艰难曲折,慷慨悲壮变革的道路中我们需要知道:学生读学习要求:(三)我们共同来看这样一则材料:学生齐读------思考:此材料出自那个条约,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教师过渡:《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视频播放《公车上书》片段教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引发情感共鸣。

教师:首先让我们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从以下5各方面学习。

指导学生看书查找相关知识点,学习方法的渗透。

教师过渡:虽然上书不达,但康梁带着对国势的沉痛、救国的迫切、变法的热衷、自强的思虑,继续为变法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为变法做准备。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教案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教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老中华文化的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秦朝时期:促进了的发展;汉代: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时代;宋元明时期:古代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产生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的冲击。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最有说服力的见证:和(1)汉字为书写,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中国史书,,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原因:、、(2)包容性:①含义:即和。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所谓“兼收并蓄”,就是。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内因:外因: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不仅仅是指文学,还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展示有独特的作用。

(2)风格(特点):。

(3)地位:展现了,在占有重要位置。

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地位:是一个的重要标志之一(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生动体现,具有和的特点。

3、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原因:我国幅员,各地千差万别,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点。

(2)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既,又保持着的特色。

形成了的特点。

4、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得利于,又有各自的。

它们都是的瑰宝,都是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和强大的。

《文化生活》第六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文化生活》第六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文化生活》第六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六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六周上课时间第七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重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难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导入新课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纵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特点,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们本课来探究神奇的中华文化。

教学过程一、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63页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上溯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6课 文化传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6课    文化传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6课文化传承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6课 - 文化传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传承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理解文化传承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的意义和重要性。

步骤二:研究新课1. 呈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2. 讲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进行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

步骤三:拓展延伸1. 提供相关资料和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2.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研究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创新点子。

步骤四:归纳总结1.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2. 督促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观点。

步骤五: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2. 鼓励学生认识到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包括学生的互动讨论、问题回答等。

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辨性思考。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案例分析和探究性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

八年级语文下册中国文化第八课中国结第六课时口语交际教案新教版汉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中国文化第八课中国结第六课时口语交际教案新教版汉语

第六课时口语交际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为中国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信息能准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所学过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口语交际。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听,多说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录音文本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判断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

④讲解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

⑤让学生判断,纠正错误。

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用口语交际中的教学重点词语的造句。

口语交际一,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1.A.男的说话不切合实际 B.男的两分钟能干完( A )C.男的说话声音很大D.男的不用说话就能干完2.A.组里的人全都病了B.小张和小王病了( C )C.只有小张小王没有病D.组里就剩下三个人没有病3.A她不发言B.她没有意见( C )C. 她有意见D. 她不发言二.听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1.A抒发美好愿望B.对过去的总结( B )C.对新年的希望D.烘托节日气氛2.A.门联B.对贴( D )C.桃联D.春贴3.A从右到左贴在门两边 B从左到右贴在门两边( A )C.从上到下D.从下到上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选择题二、选择题三、回答问题布置作业: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六课成己达人
教学目标:1、理解“成己达人”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成己达人”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成己达人”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成己达人”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所谓忠诚,指的是对所效忠的对象尽心尽カ,没有二心。

古人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患诚,就是忠于道义和自己的良心,是一种品质,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只有人和人之间互相忠诚,朋友才会亲如手足,生死与共,家庭オ会父子有亲、夫妻和陸,最终,成己达人。

想要成己达人,首先自己要做一个忠实守信的人,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苟子》中说:“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

”只有自己忠诚,而后以此为朋友之道,才能把忠诚的品格扬于四海。

二、新课教学
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语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蒂助别人做坏事。

小人则恰恰相反。


2、责善,朋友之道也。

《孟子·离娄下》注释:①责:要求。

语译:以善相互要求,这是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

3、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注释:①托六尺之孤:古人以七尺指成年。

六尺,十五岁以下。

托孤,指受前君命辅助幼主。

语译:曾子说:“可以把六尺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百里的政令寄放于他,临到大节处也不动屈展。

这样的人,可称得上君子了吧?真可算得君子了。


4、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
语译:樊迟问如何做到仁。

孔子说:“平时容貌态度端正庄严,处理事务严肃认真,与他人交往忠实守信,即使身处野蛮的国度,也不会被抛弃。

三、思考讨论
1.孔子认为:“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可见忠诚是被人和社会接受的根本,请在班里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思考为什么对人忠诚是安身立命之本,如果为人不思,会怎样?
2.与人忠诚,不仅仅体现在情感的真挚上,也体现在交往中的互相国正、互相引导上。

如“友其德”、如“以友辅仁”、如以“责善”作为朋友之道等,请思考朋友之间为什么需要这样一种良好的关系,并在同学们之间展开讨论。

四、延伸阅读
长孙皇后的故事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她善于借古喻今,匡正太宗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太宗是一个性情中人,手下谏臣众多,尽管太宗善于调整心态,听取意见,但难免有被冲撞的时候,盛怒之下,也会出现过失。

这个时候,身为妻子的长孙皇后就会发挥她的柔性力量,安抚丈夫,护佑贤良。

最著名莫过于“朝服进“谏”的故事。

一次,李世民下朝回宫后,十分气愤地对妻子说:“我以后找机会一定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道:“是谁惹怒了陛下?”李世民回答说:“魏征经常在朝堂上羞辱我。

”长孙皇后面对盛怒中的丈夫。

既没有顺水推舟出言煽动,也没有唯唯诺诺,默不敢言。

她做了一个奇特的举动,暂时不理会丈夫,退到里间,换上了正式的朝服。

然后走到丈夫面前表示祝贺。

李世民十分惊奇,询问妻子的用意。

长孙皇后则笑着答道:“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之后更加重视魏征。

五、积累与感悟
1.古代有许多关于忠诚的美谈,比如楚国屈原因忠君爱国而自沉泪罗江,俞伯牙因忠于友情而摔琴,刘兰芝和焦仲哪因忠于爱情而双双殉情。

请阅读与这三则故事有关的材料,并把它们概述在积累本上。

2.“责善,朋友之道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己,你们之间除了互相信任,是否能够共同学习和进步呢?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拟定一份“责善”协议书,并互相监督、记录下实践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