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题图文稿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大全(含提纲_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大全(含提纲_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整理大全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无产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3(附答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3(附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附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C 2.B 3.D 4.A 5.D 6.C7.B8.C9.C10.C11.B12.C13.B14.C15.A16.A17.D18.A19.B20.D21.B22.A23.C24.C25.D26.C27.C28.B29.A30.C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22.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解析绪论1、什么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狭义还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广义的。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是哪三次运动?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三大运动:①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②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章宪运动;③1844年在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哪些?各自代表人物有哪些?来源(代表人物):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③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昂利圣西门、欧文)。

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什么?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8、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9、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是什么,表现在哪里?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原理概论第一章1试题及图表(1)资料

马原理概论第一章1试题及图表(1)资料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实践的基本观点及其内涵;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打下理论基础。

二、逻辑结构三、内容要点(其中带﹡的为重点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和时空观。

4.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5.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不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6.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从而要求人们确立与培养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永恒发展原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从而要求人们确立与培育永恒发展的观念,在工作和生活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1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是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质量规定性,度的原理与适度原则,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3.度的原理与适度原则。

﹡14.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人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 10.ABCD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单选1-501.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 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3.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是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4.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5.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客观实在性7.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8. “过犹不及”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9.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社会实践的需要能极大推动人类的认识发展10. 真理与谬误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矛盾,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因此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真理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指的是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1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14. 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5.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16.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7.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8.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1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0.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21.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垄断价格22.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融寡头是通过什么方式在经济领域进行统治的参与制2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24.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25.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26.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8.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哪种矛盾主要矛盾29.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30. 皮鞋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每双皮鞋的价值量减少31. 在资本循环中剩余价值是在哪个阶段实现的出售阶段32.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答案】A2、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A.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一【答案】B3、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

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答案】A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C.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D.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答案】C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答案】C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答案】A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答案】A8、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不都是“合力”的一部分【答案】C9、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感觉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实践在认识中基础地位的又一重要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对立统一。
3、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否定就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例如,麦粒的辩证否定,是萌芽、生长。如果磨面,食用就不是辩证的否定。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⑴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为了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的活动就必须合乎客观规律,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不能实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总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
第四,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总体上都是有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量的不断积累,超出度的范围,达到质的飞跃。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和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以便突破质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A.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一【答案】B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答案】D3、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答案】C4、“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A.唯心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答案】B5、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答案】C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D7、“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A.唯心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答案】B8、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强调()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答案】C9、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答案】B10、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答案】B1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的行动就是社会规律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答案】B12、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答案】C1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的行动就是社会规律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答案】B14、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答案】D15、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答案】C16、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2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A.100%B.75%C.50%D.125%【答案】d1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答案】A18、“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答案】B19、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答案】A20、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答案】D21、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答案】B2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答案】C2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B.真理发展中的两个阶段C.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D.可以独立存在的真理【答案】C2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答案】C2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案】D26、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答案】C2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答案】D28、阶级实质上是一个()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答案】B29、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答案】D30、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答案】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是()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义观点2、哲学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3、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5、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 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7、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8、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不可知论9、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10、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0 时间的特点是()A.间断性B.不可逆性C.广延性D.伸张性31 空间的特点是()A三维性B一维性C可知性D连续性32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客观性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相对性33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34 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B.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否认意识对人脑的依赖性35 意识的本质是()A. 各种感觉的综合B.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36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37 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手脚分工B.语言产生C.生产劳动D.社会交往38 规律是()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39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A.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B. 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C. 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D. 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4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选择题)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选择题)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人民性E.发展性(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体现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4.物质的唯一特性(选择题)客观实在性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选择题)对立统一规律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选择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物质之间密不可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寻找的)7.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选择题)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答: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9.量变质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规律即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PPT课件

材料分析题
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 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2: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 ,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 ,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 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 ,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 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 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 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请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样的, 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 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两种。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 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 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一定的条件下,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延长剩余劳 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认识过程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这种形式,循 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 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 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 一级的程度。
25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的唯一标准? (P77)
真理的本性: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与 客观相符合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现实性。
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 决定力量?(P95)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是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题图文稿

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题图文稿

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题图文稿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题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填空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2.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应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5.物质的绝对静止是理解相对运动的条件。

√6.动则衡动,静则衡静。

×7.时空的本质和特性。

(选择:对时空的看法哪些是正确的)8.9.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空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9.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0.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1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题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填空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2.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应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5.物质的绝对静止是理解相对运动的条件。

√6.动则衡动,静则衡静。

×7.时空的本质和特性。

(选择:对时空的看法哪些是正确的)8.9.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空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9.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0.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1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4.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5.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16.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飞跃。

17.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8.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1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0.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关系。

21.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2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选择题1.下列反映联系具有普遍性的有?答案:ABA东边日出西边雨 B雨来蜻蜓低飞C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D喜鹊报喜,乌鸦叫丧2.下列例子哪些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答案:ABCA在一定条件下,碳能变成金刚石 B旧生产关系变新生产关系C鸡蛋变鸡仔3.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强调说明了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B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哪两种特性是不可分割的?答案:ABA摹写、反映特性 B能动、创造特性C深刻特性 D吸引特性5. 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判断。

正确的有:答案ABCA认识的根本任务或目的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D感性认识是错的,理性认识是对的6.关于真理和价值的判断,正确的有:答案:CDA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B真理和价值总是统一的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D真理和价值在人类某种实践中是统一的,并由实践检验10.对真理的判断正确的有:答案:BCDA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指真理包含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两个特征,而不是具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这两个真理)。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C真理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

9. 下列选项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有哪些答案:BCA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生产关系C人们在实践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D规范人们各种实践的法律制度10.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下列全都属于社会心理的是:答案:A(答案B全属于社会意识形式)A感知、情感情绪、心态、习俗B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科学C心态、习俗艺术、哲学、科学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情感情绪11.经济基础在一切社会关系中都属于什么关系?答案:DA阶级关系 B政治关系 C文化关系 D经济关系(生产关系)12.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强调的是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详见113简答题1.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3.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个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

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限性的不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内部都存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6.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质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1.价值的多元性是不是指价值具有随意性?答:不是。

因为其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

12.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体现在:详见104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详见113-114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关系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论述题1.结合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详见432.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详见88-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