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案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以前已经有所涉及,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依据“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他们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独立试做,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展示不同的算法,让学生在评价和比较中明确如何运用简便方法计算。
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关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突破难点。
此前学生学习的竖式计算,一直都要求数位对齐,学生受这种“定位”的影响,在学习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时一般比较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课前先铺垫一些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练习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出示口算卡片,口算各题。
30×50=20×25=62×30=200×40=40×80=40×55=200×3=300×4=2.用竖式计算。
148×13=326×43=3.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自由计算。
160×30=106×30=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题,先尝试能不能口算出结果,再尝试用竖式计算,竖式计算时你可以创新方法进行计算。
4.质疑区别:同学们都已经计算出这两道题的结果,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题与我们刚才复习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5.引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样的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提高,教师把例题当作复习题出示,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计算或创新方法进行计算,可能绝大多数学生都运用了以前的方法,但是不要急也不要讲破,再次质疑,这两道题与以前的口算题及竖式计算题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自然引出课题,同时激发学生去探究简便算法的兴趣。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2014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2014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学习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中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具体包括教材第70页例1、例2以及71页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如何运用这个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箱苹果,每箱有10个,一共买了3箱,问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2. 讲解例1:讲解教材第70页的例1,引导学生观察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计算法则。
3. 讲解例2:讲解教材第70页的例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1页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法则:1. 从右起,先算出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2. 乘积中间和末尾有0的,要在乘积的相应位置写上0。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教材第71页练习题第1、2、3题。
答案:1. 教材第71页练习题第1、2、3题的答案。
2.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则:从右起,先算出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乘积中间和末尾有0的,要在乘积的相应位置写上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3. 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探索更多的例子。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含试卷)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梁雯姬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能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运用类推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出示预习单:1、看书自学p67的例5和例6,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04×8(2)280×3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2、比较这两组题在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尝试用简便方法算一算1500×6=4、你有什么疑问?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检查一。
(1)试算604×8=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生同伴交流后反馈。
师小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一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若没有进上来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若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2)试着用竖式计算280×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同伴交流后反馈。
师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第一种: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
第二种:把280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0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
师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3)比较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注意什么?师:相同点:1、都是多位数乘一位数,2、相同数位要对齐3、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出问题:如果乘法中的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二、探究1. 出示例题:206×3=?2.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乘法算式中,因数206的末尾有0,我们可以先计算206÷10=20.6,然后再计算20.6×3=61.8,最后在61.8的末尾添上一个0,得到620。
3. 总结方法:当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我们可以先把这个因数除以10,然后再乘以另一个因数,最后在结果的末尾添上相应的0。
4.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用这个方法进行计算。
三、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总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3.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巩固1. 出示一些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
2. 对学生的计算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强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题:206×3=?计算方法:先计算206÷10=20.6,再计算20.6×3=61.8,最后在61.8的末尾添上一个0,得到620。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教材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自主迁移类推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例题素材,为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 •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关于 0的处理。
2•难点:理解0和非0数字的对位原理。
3•关键: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旧知和 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进行迁移类推。
教具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算下面各题20X 40 18X 20 16X 50 240X 3105X 3 208X 2 301 X 3 209X 4二、新课教学:(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坐过火车吗?说说坐火车的感受。
你比较喜欢什么样的火车?学生自由谈话,在谈话中导入新课。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 160千米。
你能提岀数学问题吗?怎样解决?学生提岀数学问题,并解决。
小精灵聪聪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出算式:160 X 30= 106 X 30(二)学生探究学习1、学生分小组学习。
怎样计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160X 30= 106 X 30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汇报交流。
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160X 30=,可以口算:先算16X 3得48,再在后面添两个 0。
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这样写竖式:4 8 0 0学生汇报交流:106 X 30的计算方法2、学生交流:积的中间或末尾有 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3、做一做:2 2 0 1 6 03 6 0 5 8 0X 4 0 X 6 0 X 2 5 X 1 2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教师引导学生最优化三、巩固练习:一、基础练习:1、让学生完成第55页练习八第1题。
2.课本第55页第2题二、提高练习:1、课本第55页第3题。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普通列车每小时
普通可列行1车06千每米小。时可行106千米。
160×30= 106×30=
160×30= 4800
160
× 30 4800
简便写 法
笔算
160 X 20= 610 X 40= 350 X 30=
观察106×30=?
•与刚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竖式怎样写?有简便写法
吗?
•大家试着写一写。
106×30= 3180
106 × 30
—————— 3180
简便写 法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 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 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 个0。写竖式时因数末尾0前 边的数对齐。
20X45 60X90 8X105 220X40 160X60
作业: 书本49至50页第3、4、5、6题
9600 840 5400 900 8800
扩展练习
先观察,再填数。 36×4=144 36×40 =( 1440 ) 360×40=( 14400 ) 360×( 4 )=1440 ( 3600 )×4=14400
37 0 × 40 ——------
90 00
1.计算370X40,可以先算( 37 )X( 4 ), 在乘得的数148的末尾添上( 2 )个0,最后 得数是(14800)。 2.一个因数末尾有两个0,另一个因数末尾有
一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 3 )个0。
判 断:
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
一定有几个零。
( ×)
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
至少有几个零。
( √)
应用扩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总结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端有0的乘法》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端有0的笔算乘法。
、培育学生剖析、比较和归纳水平。
教课要点:让学生会计算0的乘法,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推行计算。
教课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快速地推行计算。
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方法是什么?二、探究新知1.教课例 4指引学生察看主题图:问:七仙女每一个人都是没有摘到一个仙桃,请问,她们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谁来列加法算式:0+0+0+0+0+0+0=0 .谁来列乘法算式:0×7=0.问:0乘以7为何等于0呢?分小组议论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以下各题.0×90×70×20×5老师指此中一题(0×5)发问:为何0乘以5等于0呢?发问:0乘以几就表示有几个0相加,乘得的结果是多少?谁能用一句话归纳一下乘以几的计算结果?2.教课例5:老寿星每日要步行3圈,每圈508米。
你能算出老寿星每日步行多少米吗?生试试列式508×3(1)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试做.(集体校正)(2)问:这题在计算中使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教师要求同学们议论一下,这题应当如何计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推行计算,并谈谈计算过程.(集体校正计算结果)教师边指黑板上的计算题边问:6乘被乘数十位上的0得几?问:6乘被乘数的十位上的得0,为何不在积的十位上写0,而写“3呢”?问:6乘被乘数百位上的得0,为何能在积的百位上写0?(3)小结:在推行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时,乘的次序和积的书写地点与被乘数中没有0的是同样的,乘的时候要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被乘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小结:被乘数中间不论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所得的0也不可以省略,假如有进上来的数,一定加上,不可以遗漏。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教案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206×40、320×50等。
2.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25×40、125×80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过程。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进行演示。
3. 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4. 总结与拓展:总结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进行拓展练习。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练习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运用数线图或计数器辅助展示乘法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 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题型,包括口算、笔算和实际应用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分享他们的解题策略,增强集体智慧。
4. 适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含清晰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准备练习纸和答案模板,方便学生练习和自我检查。
3. 准备一些实际应用题,如购物场景中的计算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练习机会,可以使用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的形式。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教案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3. 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0的个数及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过程。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a. 示例讲解:展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例子,如206×30。
b.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计算规律。
c. 讲解计算方法:将0前面的数字相乘,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加上0。
3. 讲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a. 示例讲解:展示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例子,如250×4。
b.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计算规律。
c. 讲解计算方法:将0前面的数字相乘,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0。
4. 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内容:a. 学生能否独立完成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题目。
b. 学生能否理解并解释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规律。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牙叉中心学校陈秀玲我个人认为这节课教学设计很完整,个个环节的过渡语自然,流畅。
教学目标明确。
备课充分,能借助多媒体设备,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重点、难点,课中能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导入新颖。
在本节课中我先创设了“猜数字谜语游戏〞来引出0。
然后进行口算练习,回忆旧知识,很自然地引出例5,接着过渡“学习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现在我们一起研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是稳固知识环节和总结环节。
整节课以情境贯穿始终,这种富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用好教材。
我课中注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和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整堂课我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心使用教材,尊重教材,能站在课改新理念的高度上去使用教材。
三、尊重学生的感情体验。
本节课我教学例题5和6时,先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交流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算法,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知识,懂得了计算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因数中间有“0〞时,如果有进位上来的数,则用0加上进位的数当做积;如果没有进位,则要记得用0占位。
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这样计算比拟简便。
课中充分表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把课堂交给学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课堂是属于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整堂课我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去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如:当教学竖式计算方法的时候,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时机。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2.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通过例题,让学生观察、发现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规律,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通过例题,让学生观察、发现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延伸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教案根据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的教学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细节上下功夫,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个计算方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个人教学设计模板: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学生对多位数的乘法的口算和笔算是有经验的。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口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基础上,尝试笔算、说出笔算过程、竖式展示对比、竖式的简便写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一、复习旧知,弓I入新课。
二、使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三、巩固练习,即时反馈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教师活动1•情境导学。
⑴出示复习题:713X 56= 273 X 24=(2)屏幕出示例题:160X 30 = 106 X 30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算式与前两道复习题的区别。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板书课预设学生活动1. (1)独立完成,与同桌交流算法。
(3)思考这两道算式与前两道复习题的区别: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o2•读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为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做好准备;复习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 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1.教学例2(1) 0(1)引法。
(1)尝试独立计算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但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探究160X 30的计算方法。
(2) 组织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因数末尾有0和无0的数位对齐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3)小结算法。
2.教学例2(2) 0(1) 引导学生使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笔算106X 30o (2)组织小组内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展示简便算法。
(3)引导思考:①竖式计算时,3和几对齐最简便?②30十位上的3和106十位上的0 相乘这个步能够省略吗?③ 3X 0= 0,积百位上我们可不能够直接写0,为什么?(4) 小结算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
2.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这类乘法运算,并能够根据运算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感知这类乘法运算的特点和难点。
例如:(1) 20× 3= 60;(2) 25× 4= 100;(3) 50× 6= 300;(4) 12× 70= 840;(5) 40× 60= 2400。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这类乘法运算,引出课题。
2. 探究新知(1)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因数末尾有0的除法运算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到乘法运算中。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将其中的几个因数末尾的0移到结果后面。
例如,在算式(1)中,先把2× 3=6,再把其中2末尾的0移到结果60的末尾。
(2)探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思考,总结出这类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先把所有的因数都乘同一个数(一般为整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在算式(5)中,可以先将所有因数都乘4,再将所得的积相加,得到结果2400。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这类乘法运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题目难度要逐渐增加,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4. 应用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计算一段路程中,每段路程的长度和时间,求总时间;计算水库的水位变化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算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书写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2.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出示例题:205 × 3 = 615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规律,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出示例题:306 × 5 = 1530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规律,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书写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1.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205 × 3 = 6152.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306 × 5 = 1530注意事项:1. 计算过程中要注意0的处理。
2. 保持计算过程的简洁和准确性。
3.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书写习惯。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九、教学资源1. 教材。
2. 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乘法计算。
但是对于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乘法运算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乘法运算。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练习题:教师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小明有10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呈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20乘以5等于100,40乘以5等于200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
黄河路小学王秀梅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
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
(见图1)
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进了位要加到来。
2. 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见图2)
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780×54 208×40 107×130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 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650×40=2600 ()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
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
2. 第二关:选择超市。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见图3)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
A、3
B、4
C、5
(4)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
B、20320
C、2032
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 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2400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分析
关于这个案例我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
1. 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
2. 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
3. 为什么这节课改课中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神贯注呢?
回顾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
知识迁移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
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
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
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
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
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如果一个人不能将知识表达出来,是不能算是对知识已经理解和掌握的,尽管对知识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
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新课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激励性评价模式。
上课一开始,一句话的课前组织教学,“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实现了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总之,知识是基础,方法是中介,思想才是本源。
有了思想,知识与方法才能上升为智慧。
数学是能够增长学生智慧的学科,我们只要抓住数学本质,与新课程理念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数学教育的最大价值,凸显数学本色!这样做本身就是使数学课回归数学味,找回数学教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