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江南逢李龟年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原诗、翻译、主题
部编版七上期中课外古诗词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期中课外古诗词:一、峨眉山月歌/李白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原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诗圣”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李白一生傲视权贵,数次被谪,后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背景】李白幼年时随父亲来到蜀地生活,直到25岁离开。
《峨眉山月歌》是他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原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背景】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详解-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详解《峨眉山月歌》一、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三、理解诗义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四、作品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
2.体会作者情感。
一、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很多诗人的诗歌,如李白、杜甫,我们学习过的诗歌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我们学过的《观沧海》是乐府诗,《天净沙·秋思》是散曲……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诗歌的魅力。
二、融入课堂(一)学习《峨眉山月歌》1.作者名片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李白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
生:学生展示。
师:出示内容,重点批注。
【屏显】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两人并称“李杜”。
其诗歌豪放飘逸,想象奇特。
代表作品有《静夜思》、《将进酒》、《蜀道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2.写作背景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3.诗文朗读(把握好重音、节奏、感情)(1)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2)朗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学习形式:A.师范读,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B.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C.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4.自译诗文(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屏幕上重点词义、文后简析,自主翻译诗歌。
【屏显】夜:今夜。
月:月光。
清溪:青衣江。
发:出发。
下:顺流而下。
渝州:重庆一带。
(2)生展示对诗文的理解(每组2号)。
【诗意参考】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
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直奔三峡,想念你却难以相见,恋恋不舍地去向渝州。
5.研读赏析(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小组合作:深入阅读诗文,结合背景,品味整首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1)“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描绘了作者出行的特殊场景,你认为美在哪里?【明确】“秋”字用得妙,既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为下文抒情创设了优美的意境。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小结·知识归纳
手法:反衬、借事借景抒情 意象:江南、落花 感情:①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②对国运衰微无限感 慨;③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古诗学习
反复多次 诵读
分析诗歌 意象
体味诗歌 感情
学习诗歌 写作手法
作业
1.上传《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闭眼背诵视频。 2.摘抄美文300字,注明日期。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诵读诗歌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姓名: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生卒年:712-770 职业: 诗人 成就: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的
“诗圣”。 Slogan: 我不再是从前那个少年,有了很
思君 / 不见 / 下 / 渝州。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离开故乡独行闯荡, 内心有憧憬和喜悦,也流露 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关键词: 位移 镜头 动词 蕴情
请你也选一个句子,运用赏析关键词进行分析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关键词: 位移 镜头 动词 蕴情
艺界yyds!
翻译诗歌
逢:遇见、重逢。 寻常:经常。
几度:多次。
闻:听见你(指李龟年)的歌声。
诗歌大意: 当年,在岐王府邸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的厅堂前,也曾
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 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精研诗歌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讲述了什么内容?用 了哪种修辞手法? 写出了当年诗人与李龟年见面的情景。对偶。 2.其反映出开元盛世的什么社会风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荣安定,歌舞升平。也说明李龟年和杜甫才华 横溢,受人推崇。表现了诗人对大唐盛世的无限追思与怀念。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山月和江水所展现的千里蜀江行 旅图,写诗人离开四川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
诗人秋夜行船时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以及“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之情。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炼字炼句(赏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江南逢李龟年 (七言绝句)
杜甫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诗 介人
简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 少陵野老。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诗圣”之称。他和李白齐名,世 称“大李杜”。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 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真实深刻地反映 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 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 一代“诗史”。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勉强,尽力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知兄弟登高处
用典,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 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 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 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岑六年边塞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空 前开阔,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 塞诗的基调,诗歌内容多为热情歌颂唐 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解释战争的残 酷和悲惨。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邂逅李杜《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全面版
• 年少读不懂 杜甫,读懂已 是不惑年!
——蒋勋 《蒋勋说唐诗》
对话
论诗(其二)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一)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一)昔年峨眉山,雄伟磅礴壮丽;伫立江南,秀美风光无限。
峨眉山之巍巍,如剑指苍穹;江南之青青,如画图世界。
夜晚之时,山巅之上,皓月照耀山峦,倾泻而下。
峨眉舞台上,歌舞声声欢快,犹如天籁之音,宛若仙乐。
而月光之下,山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山岩耸立,如削玉之形;峡谷深幽,如沉默之谷。
万物融合于此,俨然一幅壮美的画卷。
“唱随乐而鸣琴,视野之遥阔如神仙。
”峨眉之壮美,让人如痴如醉。
人间之美望可及,云中之美又何以言表。
这一切,仿佛只是一个梦境,真实而又虚幻。
站在山巅,我揽一缕清风,融入这片美丽的山水之中。
登峨眉山,体验气势磅礴;望峨眉山,领略无限风光。
山山水水,景色独特迷人。
秀丽的峡谷,如丝丝青丝倒挂波纹;潺潺的溪流,如银色舞动的带子。
奇花异草,随风摇曳;巍峨山峰,挺拔入云。
这里有奇峰异石,堪称天下绝景;有云海雾山,别有洞天。
山上云海,如梦如幻,似障似现。
云雾缭绕,弥漫山间,让人如身置仙境。
仰望天际,云霞氤氲,犹如琼楼玉宇。
俯瞰山脚,群山连绵,宛若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唯独在这里,亲身体验到世外桃源般的美景,才可领略到自然的鬼斧神工。
白日峰前草木繁茂,绿树成荫。
微风拂面,清凉舒爽;花香弥漫,芬芳宜人。
踏着山间小道,步履轻盈,仿佛走进一幅画卷。
画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婀娜多姿;画中的美景艳丽动人,美不胜收。
站在山顶,望尽山川美景;行走山间,领略无限风光。
这是人间仙境,是诗意的写照。
山脚之水,清澈见底;山涧之流,潺潺作响。
峨眉山脚,有一条细流,蜿蜒而过。
碧波荡漾,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条流动的翠带。
水中鱼儿游弋,欢快自在;水边野花绽放,色彩斑斓。
站在岸边,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
这是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峨眉山之壮美,让人留连忘返。
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可歌可泣,可思可想。
在这里,身心得到了完全的放松,凡事俗务烦心皆抛之脑后。
站在这片美景之中,心灵得以净化,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课外古诗四首 峨眉山月歌 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 夜上受降城闻笛
反衬
有人说“落花时节”一语三关,请问有哪三层的意思? 自然景色,暮春时节;国家衰落;作者及李龟年颠沛流离。
diān pèi liú lí 颠 沛 流 离 :形容生活困苦,流落异乡,无安身之所。
课堂检测
1、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接触的句子是: 2、诗中描绘作者与李龟年晚年重逢,彼 此飘零异地、感慨万千的句子是: 3、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 4、有人说“落花时节”一语三关,请问有 哪三层的意思?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玄宗时著名 的乐师,擅长 歌唱 经常
好几次
是唐朝时 的大姓
当年在岐王王府里经常看到你的表演,也在崔 九的家里多次听到你的歌唱。
正好是,恰好是
江南逢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暮春,通常指 阴历三月。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 节再次遇见了你。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思念你却不 见你,我乘着船驶向渝州。
清溪—渝州—三峡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思考:本诗的主题思想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 和水一起流动。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驶向三 峡,思念你却不见你,我乘着船驶向渝州。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半边,半个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 和水一起流动。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赏析
▪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 时令是在秋天.以"秋"字又形容月色 之美.
▪ 次句"影"指月影,意言月影映入江水, 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 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 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 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 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 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写作背景
▪ 安史之乱后,杜甫〔公元770年漂泊到潭州 〔今XXXX,长期饥饿,疾病和漂泊的折磨,诗人 健康遭受严重损害.李龟年在安史之乱后,也流 落江南.杜甫14岁时曾在XX听过李的歌唱.这 次二人又在潭州偶遇,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写 下了这首凄婉的七言诗.
▪ 注释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
▪ 词句注释
▪ ⑴峨眉山:在今XX峨眉山市西南.
▪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 下弦月.
▪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 在峨眉XX北.
▪ ⑷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 驿,属XX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 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
▪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 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 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 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 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
▪ "落花时节",既是交代与友人相逢的季节——暮春, 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还暗指作为人生的岁 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江南好风景,恰恰成 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 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 实的无限感慨,对人生凄凉 飘零的深切感伤.
初一语文《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
初一语文《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诗人情感的丰富内涵,了解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3.积累古诗阅读的基本方法。
【课前学习任务】查找有关李白、杜甫的资料,以及《峨眉山月歌》和《江南逢李龟年》的写作背景,并熟读这两首诗。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初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学习任务二:再读诗歌,把握情景关系学习任务三:三读诗歌,分析写作背景学习任务四:四读诗歌,聚焦诗歌意象【推荐学习资源】1.《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
2.大历五年是公元770年,开元盛世已经过去了三四十年,搅乱大唐的安史之乱都结束八年了,可是社会始终没有从动乱中恢复过来,国家分裂,满目疮痍。
杜甫此时已经接近六十岁,辗转漂泊到潭州,也就是今天的长沙。
不仅当年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就连生活,也是“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落魄不堪了。
那个当年整天出入宫廷的李龟年呢?也已经流落江南。
所谓“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老艺人只能卖唱讨生活。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课后练习】课外研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体会诗人情感,完成下面表格。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理解诗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 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赏析】
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 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 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 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 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 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 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 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理解诗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勉强 强 欲 登 高 去, 无 人 送 酒 来。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 遥 怜 故 园 菊, 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怜:可怜 应 傍 战 场 开。
2、请写出对“落花时节”的三中理解。
(1)明写相逢的季节。 (2)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 (3)作为人生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 节的暮年。
3、赏析后两句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 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时世和沉沦身 世,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 零的感慨之情。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 度表现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 哀愁之情。
【练习题】
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 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沙似雪”和“月如霜”两个生动 的比喻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 点。
2、“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优秀课件
诗歌赏析
主旨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之情 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 色,从多角度表现了戍边将士(包括 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 情。
诗歌赏析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 耀之下白光
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
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抒发了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
顺流而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月,月影 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夜间 乘船从青溪驿出发,直奔三峡,想念你却难以 相见,恋恋不舍地去向渝州。
诗歌赏析
古诗28字中,有5个地名,你能 找出来吗?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课堂检测
(3)“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社会动乱、民 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
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
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诗歌赏析
最后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 展现出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 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 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 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 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 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 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 现了一个飞跃。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3.“无人送酒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 如何?
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这里反用其 意,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 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 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4.“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 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4.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 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连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 渝州),构思精巧,不着痕迹,造成空间迅速转换 之感,使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了诗人江行的 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5.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 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qí
平羌 渝州 岐王
cén shēn lú 岑参 芦管
五言诗节奏:五言诗按“二三”格式或者 “二二一”格式朗诵,如“举头/望明月”“离 离/原上/草”。
七言诗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格 式,如“两岸猿声/啼不住”。按节奏也可划分 为“二二三”格式,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或“二二一二”格式,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 故园菊花,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和平 的渴望。
5.描述诗歌最后一句所描写的画面。
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 断壁残垣间,一丛丛菊花寂寞地 开着。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借对菊的怜惜,以“__遥__怜___ _故_园__菊__,_应__傍__战__场__开___”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 的渴望。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重阳节登高却无人送酒,表现诗 人在战乱中的凄苦境况的两句诗是:_强__欲__登__高__去___,无__人__送__酒__来___。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唐玄宗时著名乐 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流 落江南。
杜甫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今湖南一带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 其中。 李龟年。
诗词翻译
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 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 的时候, (没想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 ·七年级上册
诗 词 课 题 总 览
《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峨 眉 山 月 李 歌 白
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 祖籍为甘肃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 《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 难》等。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 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 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 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 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 乡情愫。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 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 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 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 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 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 久凝视着远方„„
语文《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2021年秋学期电教馆录课)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能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诗歌情感,3.了解古诗中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运用古诗阅读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情感的丰富内涵。
一、《峨眉山月歌》(一)诗词导入同学们,“月”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经典的主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吟咏不已。
《诗经》有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可见自古以来,月就被寄予了无限美好的情愫。
“诗仙”李白爱月,在《古朗月行》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借明月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在《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借明月表达思乡之情。
的确,月在诗人笔下千姿百态,柔情万种。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再来欣赏一首李白写月的诗《峨眉山月歌》。
作者简介(二)朗读诗歌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了解一下诗歌的内容,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2.七言诗一般为223朗读节奏,但是为了便于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后面的3应画出12或21的节奏。
下面老师为大家读一读,请同学们初次体悟诗人的情感。
3.释题请同学们看一下诗题“峨眉山月歌”,这里“歌”是歌咏的意思,所以诗人歌咏什么?诗人歌咏的就是“峨眉山月”。
如何写月?为何咏月?写月有什么妙处?这是我们今天重点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赏析诗句1.第一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交代了地点和时间。
想象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抬头看到秋天的山最妩媚,秋天月最明净,开篇诗人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描摹了一幅唯美的画面。
秋夜,弯月高悬,清辉一片,峨眉山仿佛剪影般出现在眼前,多么宁静,多么惬意。
(静)秋高气爽,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
我们可以用秋月两个字来概括这幅宁静惬意的画面,读来有一种音韵美。
2.第二句“影入平羌江水流”又是如何写月呢?这里“影”是指诗人低头看见月影随江水流动。
【机构专用】9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同步练习(含答案)【《峨眉山月歌》巩固训练】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
【答案】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案】“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江南逢李龟年》巩固训练】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答案】: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答案】:C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案】: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巩固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1.根据提示填空。
(1)曹操在《观沧海》中用“,;,”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2)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将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牵挂、关心、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3)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写出了浓重的乡愁,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3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路经碣石山时所作,用语精当,诗歌以“”字统领全篇;“涌”字生动地展现了大海的气势。
3.请对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请简要分析。
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诗人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6.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
下面对诗歌第一句呈现的意境氛围分析准确的一项是()A.雄伟壮阔B.迷蒙凄凉C.恬静优美D.虚幻缥缈7.诗歌的后两句与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表达的情感和运用的修辞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答案:课后知能演练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观磅礴3.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古诗——《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重难点:
1、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2、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峨眉山月歌》
(一)、导入:
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的《静夜思》《古朗月行》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
读完题目后,问:你知道了什么?你们知道峨眉山在哪儿?(峨眉山是李白故乡最有名的大山,也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四川所做。
)
(二)、检查预习: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三)、新课讲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左右),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和对故人的思念。
(2)了解诗意
①齐读课文,教师点评,再度
②自读课文,并说说本诗大意
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
(3)想意境,悟诗情
①教师引导: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分步引导:
问: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答:同意。
本文的诗眼是“思”。
“月”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
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
补充:“月”这一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涵义
③总体概括疏通:
写景(一、二句)——描写峨眉山的美丽景色。
抒情(三、四句)——抒写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④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⑤主旨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2、再读
在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再读诗歌
①学生自读
②请学生全班交流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③其他同学点评,全班配乐齐读。
二、《江南逢李龟年》
(一)导入(作者简介)
我们常言“李杜”,刚刚我们感受了谪仙李白的诗歌魅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史诗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齐读诗歌
自读并请人读
其他同学点评
2、理解诗歌:学生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并在班上汇报成果
当年在岐王宅,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3、品悟诗歌
①再读诗歌,并找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句子、词语、字)
②全班交流
重点句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③全诗主旨:
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
三、诵读
分小组朗读,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