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文学理论的对象、方法和性质
文学理论教程讲义(上)(2)

文学理论教程讲义(上)戴冠青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的五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的含义;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的联系和区别;3、文艺学的五个分支;4、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2、文学理论的任务;①文学本质论: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②文学创作论:作家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③作品构成论: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④文学接受论: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①文学理论是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②文学理论应受到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③坚持与发展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正确态度。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①体现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服务;②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理论。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的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①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②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2、文学理论的多样化形态。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以反映论为基础;2、文学心理学:研究文学创作与接受的特殊心理行为;3、文学符号学:研究语言符号的生成和破译;4、文学信息学:研究文学这一特殊信息的传播、接受和反馈;5、文学社会学: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6、文学价值学:研究文学的艺术价值产生、确立和确证的过程;7、文学文化学:研究文学的泛文化状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批判地断承德国古典美学——人类文学理论史的革命性转换;马克思主义文学理性的根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对象化论;②艺术生产论;③特殊的意识形态论;④能动的反映论;⑤文学起源论;⑥现实主义的创作论;⑦文学历史发展论;⑧文学批评论。
文学理论的性质任务

1文学哲学:文学中有许多哲学问题,文学哲学就成为文学理论的基本视角和形态。
2.文学社会学:从文学创造到艺术价值生成再到文学消费,受社会关系的影响,反映着社会问题,滋润着社会思潮,因而,文学社会学是一个重要研究视角与形态。
5.文学的交往结构艺术交往论是德国的哈贝马斯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提出的理论。哈贝马斯的认为,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结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作为一种符号(语言)系统,是交往理性得以展开的理想场所。在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作者与自己、作者与此岸世界(现实社会)、作者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作者与读者的对话交往关系,使文学成为一个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对话结构、交往结构。
(2)说“对象”是文学的普遍规律,谬说。属于文艺学的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都以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中,文学理论的“任务”才是总结与归纳文学规律。
(3)说“任务”是“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等。纯属胡说,文学理论是总体,它包括文学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等部分。总体怎能以部分为任务?这些只能是文学理论的“体系构成”。
6.文学信息学:作家创作是特殊的信息发表与传播,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从文学接受再到作家创作则是信息反馈,于是,形成文学信息学视角与形态。
7.文学文化学:把从“创作——作品——接受”到“文学创造——艺术价值——艺术消费”整个“泛文学”作为大系统,又包含着许多文化问题,因而,文学文化学又成为一种综合视角与形态。
新结论。其次,坚持用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由列宁、毛泽东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11)与上述同一道理,“品格”相当于“品性”“性质”。而教材说,文学理论的“性质”包含了“品格”。同样逻辑不通。
文学理论复习思考题(上)

文学理论的性质:具有实践性、人文性和科学性。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吸纳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科学的文学研究方法,有哲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心理学
的方法、语言学的方法、价值学的方法、信息论的方法、文化学的方法。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对一切文学现象,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
客观规律,具有
。(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4.文艺学包括三个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它们是 ,
,
。(文
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二、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它与文学发展史、文
学批评一起共同构成文艺学(或称文艺科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文学理论的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4、“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的就是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 系的有机统一,而不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或某种社会关系的重复。各种社会关系在有 机统一的联系中不是并列的、平等的,它们在决定人的本质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各种社 会关系中,物质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社会 关系,因此也对人的本质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
①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发展的根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发展有何规律?
②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③文学创作论: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④作品构成论:作品的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
⑤文学接受论: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
世界世界
作品读者作家
读者作家作品
【3、作用:
1)引导创作: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着一定文学观的规范和引导。
文学理论的修养,是作家提高认识、理解和表现生活的能力,是提高文学创作质量的重要一环。
2)指导欣赏:如果文学常识肤浅,往往回缺乏艺术的感受力和鉴别力,最美的作品也难以被当作欣赏对象,最独特的意蕴也难以被发现。
3)规范批评: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文学批评需要根据一定的理论原则作出理性的评判。
面对复杂纷繁的文学创作、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批评需要站到更高的理论层次去分析、研究和诱导。
因此,文学批评家必须具备坚实的文学理论根底。
文学批评家贮藏的文学理论知识越是广博而丰富,他对文学现象的分析、评价和阐述就越会深入细致,就越会具有科学性、独创性和说服力。
】。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导言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性质: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研究方法: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价值学、信息论、文化学第一章唯物史观:1、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
2、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力。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意识形态: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防止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去研究文学艺术的片面性。
2、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3、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才能充分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艺术掌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
2、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
3、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马克思主义人论:1、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
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
3、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在其现实性意义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是什么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
1、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作家应继承和弘扬以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创造更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发展的本质趋势,这是二人文学创作论的主要思想。
2、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
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
文学理论考点

导言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p2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2.文艺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述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品、读者、作家四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美·艾布拉姆斯)。
4.文学理论的性质:实践性、人文性(阶级性)、科学性第二编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第三章文学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一、认识性p731.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2.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3.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二、倾向性p781.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主要体现2.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三、实践性p811.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事件的直接影响2.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3.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第二节文学是审美的艺术一、情感性p84二、形象性p901.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
2.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形象必须可感)*亚里士多德:“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然后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发生的事情……诗倾向于表现带有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倾向于记载具体事情。
诗人所描述的,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或食物,而是可能发生或出现的某一类事物。
一种合情合理的不可能总比一种不合情理的可能好。
”三、超越性p911.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2.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3.对人自我的超越第三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间接性p95二、精神性p97三、韵律性p98第四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文学价值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构成一个相互联系和渗透的整体。
文学价值既是作家创造的,又需要读者阅读接受才能理解。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讲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主要包括三个分支学科,即: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文艺学这个概念是从苏联翻译的,实际应该叫文学学。
文艺学三个基本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文学史是关于文学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文学现象的描述和研究,它以某个时代或所有时代的文学创作、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为主体的文学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致力于在具体文学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和研究中显示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学批评则是对某些具体文学现象(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分析、判断和评价;与文学史相比,文学批评是具体的、局部的、空间的,文学史则是总体的、全局的、时间的;文学史致力于文学总体过程的描述和内在规律的揭示,文学批评则致力于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而文学理论则致力于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而系统地对文学现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内在构成和规律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文学批评相比,文学理论更系统、全面、抽象;与文学史相比,文学理论不致力描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不致力于分析文学史上的具体文学现象,它致力于在抽象理论的框架内以理论的语言全面系统地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本质特征;文学理论也可以研究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和现象,但只是作为说明或证明文学理论的原理的材料和例证,而不能成为文学理论的必要构成;联系:文学史不是作家作品的简单编年史,它需要以某种文学史观和某种文学本质观为基础来指导研究者理解、解释和梳理文学史现象;(举例: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编成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史,可以编成作家心灵的表现史,可以编成中国人人性的生成和发展史,可以编成文学形式的发生发展变化史,可以编成民族审美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史,也可以编成民族精神文化的发展变化史,还可以编成民族心灵的发展史,一个文学史家如何编写文学史,编成什么样的文学史,取决于他具有什么样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观;90 年代前后中国学界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讨论简介)同时,它也需要以古代和当代众多文学批评家对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丰富成果为参照和基础,文学史编写者自己对文学史的研究也伴随着对大量作家作品的批评活动;文学批评则需要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作为指导来展开,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学批评是不存在的;同时,文学批评的对象又是文学史现象,它的批评成果构成文学史的重要基础;文学理论以文学的一般属性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它们是潜藏在文学史现象中的,文学理论必须以丰富的文学史现象的研究为基础,必须以丰富的文学批评实践为基础,它的成果才是有价值的,同时;它的有效性和真理性也必须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中加以验证;因此,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是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的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我们既要注意其区别,更要注意其联系。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文学理论教程提纲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这五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五个分支之一。
它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而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二、中国特色三、当代性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生产力解放的时代。
2.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知识的典范。
3. 最重要的一点,马克思主义是实践检验过 的真理。
1. 中国古代有深厚的文学理论资源
➢ 科学性的体现:观察、研究与感悟——概念、 判断、推理和理论概括——揭示特征和规律。
➢ 文学理论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的科学性不同 于自然科学的要求,即需要主体做出价值判断。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 分支
文艺哲学 文艺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语言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追问文学在当代有什么新变―第十章
基本概念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对象,文学理论的性 质,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1.简述文学理论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2.简述本书总的逻辑结构。 3.学习文学理论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
文学的性质—追问文学是什么—第三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追问文学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第四章
文学创作—追问文学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第五章
文学作品―追问文学作品构成有哪些要素―第六章
文学接受―追问读者是如何接受文学作品的―第七章
文学批评―追问文学批评家如何评论文学作品―第八章
文学的历史演变―追问文学自古至今是如何演变的―第九章
2. 中国现代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理论成 果
3. 外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学理论
4. 更为重要的是,学理知识来自对现 实的文艺问题的探索
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理论
汉代:《毛诗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陆机的
《文赋》、刘勰的《文心雕 龙》和钟嵘的《诗品》 唐宋时期:司空图的《二十 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 话》等 明清时期:金圣叹的小说评 点、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叶燮的《原诗》等
麦克卢汉
文学文化学
文学又是一种文化,涉及许多文 化问题 ➢ 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宗教、文学 与伦理、文学与性别、文学与民 族、文学与地域、文学与民俗、 文学与传播、文学与传统、文学 与现代等。
二、本书的指导思想和逻辑结构
(一)本书指导思想
本书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 程文学组所编写的中文专业本科“文学概 论”课程的教材,所阐述的是文学理论基 本的观点和知识系统。
弗洛伊德
文学语言学
文学以语言符号来表现人与社会, 不能不涉及与文学密切相关的语 言问题
➢ 文学与音律、文学与节奏、文学 与修辞、文学与文体等
索绪尔
文学价值学
文学具有价值 ➢ 娱乐价值、审美价值、认识价值
和教育价值等就是其中最重要的 价值
文学信息学
文学是一种信息,需要加以传 播 ➢ 文学与媒介、文学与出版、文 学与媒体、文学与市场、文学 与接受等
一、文学理论的对象、方法和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1. 文学作为活动存在 2. 文学活动的基本过程 3. 文学活动的两个层面 4. 文学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 文学活动,即从事文学的活动。 ❖ 包括: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
文学活动的基本过程: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 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作出文学作品 作品经过读者的阅读和再创造,或经由批
评家的评论
➢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 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
马克思: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 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 自身的肉体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都 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 自己的力量。
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说”
宇宙
作品
艺术家
观众
艾布拉姆斯 M.H.Abrams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 治的关系》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 等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
梁启超
学》、《诗论》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
外国古代和现代文学理论
➢ 古典传统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贺拉斯的《诗艺》
莱辛的《拉奥孔》
莱辛
歌德的《歌德谈话录》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1.文学理论的人文性
“人文”(humanities,来源于 humanitas,“人”)
➢ 狭义的“人文”是关于人类价值和文明教化的学 科知识。
➢ 广义的“人文”是指对于人区别于动物需要的基 本关怀,即充分肯定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 义。
➢ 人文性还反映阶级性。
2.文学理论的科学性
文学理论的科学性:揭示文学活动和文学发展 的本质和规律,并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黑格尔的《美学》
黑 格
尔
➢20世纪文学理论: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
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精神
分析文学理论、西方马克思主
义文学理论、读者接受理论、
德里达
解构主义文学理论、女性主义
文学理论等。
弗洛伊德
伊格尔顿
(二)本书的逻辑结构
文学理论的对象、性质与方法以及本书的指导思想—导言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第一章、第二章
刘若愚对“四要素说”的改造
宇宙
读者
作家
作品
(二)文学理论的性质
实践性应该是文学理论的总的性质 文学理论又具有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性质
➢ 文学实践:文学创作实践活动和文学鉴赏实 践活动
➢ 文学理论总是随着文学活动实践的发展而发 展、变化而变化。
➢ 从文学实践中来,并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
文艺哲学
文学活动中有哲学(包括美 学)问题 ➢ 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 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 形式与内容、美与丑、真与 假等范畴
柏拉图
文艺社会学
文学中有社会学问题 ➢ 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文学
与时代、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环 境、文学与社会心理等
卢那察尔斯基
文学心理学
文学涉及许多心理学问 题 ➢ 文学与情感、文学与体 验、文学与联想、文学 与想象、文学与回忆、 文学与意识、无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