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风来了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存在及其表现形式;2. 培育幼儿的察看本领、表达本领和合作意识;3. 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喜好,引导幼儿自动学习和探究。

二、教学内容1. 风的存在及其表现形式;2. 察看、感受、体验风的气力;3. 探究风的成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a. 师生互动:老师与幼儿互动,问候大家的身体情形,准备开始一节新的科学课。

b. 自然现象引入:老师出示一张风景图片,让幼儿看一看,询问他们对图片中有哪些自然现象有了解。

接着,问孩子们:你们有没有见过风?风是什么样子的?它会带来哪些变化?2. 实践活动(40分钟)a. 察看风的表现形式:老师带幼儿出到操场,让孩子们用本身的身体感受风的气力,体验风吹过面部和头发的感觉,并找寻其他的风的表现形式,如树叶和草的摇摆,旗帜的飘扬,等等。

b. 制作风车:老师带领同学一起制作风车,让幼儿亲自制作并体验风轮转的快感。

制作时,老师可以介绍风车的用途并询问幼儿设想一下风吹动风车时会发生什么。

c. 探究风的成因:老师出示动画视频片段,让幼儿观看动画中风的形成,了解风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风,并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在讨论中,老师提出问题:“风是哪个方从来的?”并引导幼儿找寻风向标的指南针指向,了解到风是由高压区和低压区的气流相互作用形成的。

3. 总结与讨论(10分钟)a. 回顾学习过程:老师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再次回忆起所察看、体验的自然现象,并本身说出一些感性话语,感受风的奇妙和气力。

b. 反思本身的学习: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讨论或问答,让幼儿思考本身这节课的表现,以及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加强的方面,例如:b. 我们会预报风吗?怎么预报?我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教学反思1. 教学难点问题:如何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培育他们的察看本领和自主学习的本领,是本次课的难点。

解决方法是提高课堂互动,将学问点通过语言、动作和实物的紧密结合,以及合理地组织探究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并通过引导幼儿运用思维方式,引起他们的共鸣,进而深入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二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力量、风的方向、风的利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的力量和方向。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风的成因及风的方向判断。

重点:风的力量、方向及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标、气球、小纸船、树叶、吹风机等。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树叶、气球等随风飘动。

(2)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身边的风是怎么来的?风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风的成因,如地球自转、空气流动等。

(2)介绍风的方向,如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并教幼儿用风向标判断风向。

(3)讲解风的力量,通过吹风机实验,让幼儿感受风的力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问:风可以做什么?举例说明。

(2)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例子进行展示。

4. 制作小纸船(10分钟)(1)教师发放材料,讲解制作方法。

(2)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风的力量实验(10分钟)(1)教师用吹风机对准小纸船,观察其运动状态。

(2)让幼儿尝试用吹风机吹动小纸船,感受风的力量。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地球自转、空气流动2. 风的方向:东风、南风、西风、北风3. 风的力量:吹动树叶、气球、小纸船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画一幅关于风的画,表现出风的力量和方向。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知识。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开展关于风的活动,如制作风筝、参观风力发电站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产生、风的力量、风的作用、风的方向、风的命名以及与风相关的趣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产生、风的力量和风的作用,增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方向和风的命名。

教学重点:风的产生、风的力量和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仪、气球、吹风机、纸张、风车、相关图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吹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飘动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飘动?(2)教师展示风向仪,让幼儿观察并说出风向。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风的产生:教师用吹风机吹动纸张,让幼儿观察纸张飘动,讲解风的产生。

(2)风的力量:教师让幼儿用气球感受风的力量,引导幼儿思考风的作用。

(3)风的作用:教师展示风车、旗帜等,让幼儿了解风的作用。

(4)风的方向:教师用风向仪展示不同方向的风,讲解风的命名。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风的方向,并说出对应的名称。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风向仪。

(2)幼儿分组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1. 风的产生:吹风机吹动纸张2. 风的力量:气球飘动3. 风的作用:风车转动、旗帜飘扬4. 风的方向:风向仪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风向仪,并标注风向。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收集与风相关的物品,如树叶、纸片等,制作一幅画。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产生、风的力量、风的作用、风的方向和风的命名。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1. 教学目标1.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能够了解它的特点;2.培养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通过探讨和观察感受风带来的风景和变化;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描述风的特点;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5.培养幼儿的爱好和兴趣,使幼儿爱上自然。

2. 教学内容1.发现风来了;2.感知风吹过来的变化;3.听听风吹过的声音;4.听听有关风的故事;5.制作自己的风车。

3. 教学活动活动一:发现风来了1.外出教学,带着幼儿去风吹的地方,观察风吹过的树叶、草地、花儿等等,提出“风吹来了”这个话题。

2.引导幼儿探讨:风是怎么来的?风做了什么?有什么特点?等等。

活动二:感知风吹过来的变化1.给幼儿分发不同材料的纸片,让幼儿将纸片放在自己的手掌上,感受风吹过来的变化。

2.让幼儿将纸片放在地上,感受风吹过来的变化。

3.让幼儿将纸片放在自己的头发上,感受风吹过来的变化。

活动三:听听风吹过的声音1.在课堂中播放风吹过来的声音,让幼儿听。

2.引导幼儿模仿风吹过来的声音。

活动四:听听有关风的故事1.借助这个话题,给幼儿讲一个与风有关的故事,比如《小鸟和迎风飘荡的纸鸢》。

2.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风的力量,并思考它对自然和生活的影响。

活动五:制作自己的风车1.教导幼儿如何制作风车。

2.对风车的构造原理进行简单的讲解,并鼓励幼儿进行创新。

4. 教学评估通过上述活动,评估幼儿是否达成预期目标:1.通过讨论和观察,是否了解风的特点;2.是否表达出对风的感知;3.是否能描述风的特点;4.制作的风车是否能够运转。

5.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不错,幼儿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有些幼儿对于感知风吹来的变化的掌握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活动的操作性。

2.在故事讲解环节中,有些幼儿容易走神,表现出较强的分心情况,需要積極引导和引起兴趣。

3.部分幼儿在制作风车的过程中难以跟上,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自然》的第四章《气象小侦探》,详细内容为“风来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了解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能够观察、描述风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风的作用。

重点:观察和描述风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吹风机、气球、风车、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吹风机,让幼儿感受风,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教师通过吹风机吹动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导幼儿关注风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风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2)讲解风的特点、作用,如风吹动树叶、风车转动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观察窗外,描述风的现象。

(2)教师组织幼儿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风来了》2. 内容:(1)风的形成:空气流动(2)风的特点:无色、无味、无形(3)风的作用:吹动树叶、风车转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风的现象题目要求:请幼儿在课后观察周围环境,描述风的现象,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风把树叶吹动了,风车转得更快了。

2. 拓展作业:制作一个风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风有了基本的了解。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风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在讲解风的形成原理和作用时,教师应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

3. 课后拓展延伸可以引导幼儿关注更多自然现象,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内容,详细讲解风的成因、风的力量、风的影响以及与风有关的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理解风的力量和影响。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知道在风大时如何保护自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风的成因和风的力量。

重点:观察风的现象,了解风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车、气球、扇子、纸张、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风车、气球等道具,在课堂上制造风,让幼儿观察并感受风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的形成过程,讲解风的成因、风的力量和影响。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动手制作小风车,观察风车转动速度与风力大小的关系。

4. 讲解与互动(10分钟)讲解风的安全知识,引导幼儿讨论在风大时如何保护自己。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2. 风的力量3. 风的影响4. 风的安全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风。

答案: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风的形象,如风中的树叶、风车等。

2. 作业题目:讲述你在风中的经历。

答案:幼儿讲述自己在风中的感受和经历,如风吹动头发、风筝飞上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对风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 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风。

(2) 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与幼儿共同完成关于风的观察记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生动性。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创意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风的成因和风的力量这两个难点。

风的成因涉及到大气压力、温度差异等科学概念,对于幼儿来说较为抽象。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自然》的第三章《气象小秘密》,详细内容为“风来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风的形成、风的作用以及风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了解风的作用。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感受风的存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了解风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风的形成、风的作用以及风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风扇、气球、纸张、风车、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来一个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的运动,引发幼儿对风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通过讲解、演示,让幼儿了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2)展示图片,让幼儿了解风的作用,如:吹动树叶、使旗帜飘扬等。

3.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一个风车,讲解风车的工作原理。

(2)教师演示如何用气球制作一个简易的风车。

4.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气球、一张纸张,按照教师的方法制作简易风车。

(2)让幼儿拿着风车,站在电风扇前,感受风的作用。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风对生活的影响。

(2)让幼儿举例说明风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大风来了2. 副空气流动的力量3. 内容:风的形成:空气流动风的作用:吹动树叶、使旗帜飘扬等风的影响:生活、环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风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对风的认知,发挥想象,画出心中的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形成、风的作用以及风对生活的影响。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风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风,拓展幼儿的知识面,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且具有针对性,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给予幼儿充足的思考和创作时间。
4.教师的语言语调是否富有感染力,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5.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是否具有实际意义,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6.总结环节:
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风的形成、特点、作用等。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风。
2.答案:幼儿可以画出风吹动树叶、吹起头发等场景,体现出风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拓展延伸:
(1)让幼儿收集关于风的诗句,增强他们对风的认知。
2.提醒幼儿注意画出风的特点,如风向、风力等。
3.对幼儿的画作给予积极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解析
1.观察风:教师应鼓励家长和幼儿在课后共同观察风,记录风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收集关于风的诗句:教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关于风的诗句,增强幼儿对风的认知。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针对以上反思,教师应不断调整和改进教案,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学习。
5.总结环节约5分钟,简洁明了地回顾所学内容。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2.针对不同难度的提问,给予不同层次的幼儿回答机会,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四、情景导入:
1.利用户外实地观察,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风,激发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古诗《风来了》;2.能理解古诗表达的意义和思想;3.培养幼儿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4.增进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及情感体验。

2.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表达的意义和思想;2.培养幼儿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教学准备1.课件:《风来了》全文课件;2.动画视频:《风来了》动画视频;3.道具:放大的叶子、呼啸的风的音效;4.心理准备:师生保持愉悦的心情。

4. 教学过程4.1 热身环节1.教师联系幼儿们的实际经历,引导幼儿们谈论自己曾经感受到的风的力量以及影响;2.通过引导让幼儿们自然呼吸,完成身体放松,并引导幼儿们想象自己如同风般自由。

4.2 感知环节1.教师通过PPT播放动画的方式,向幼儿们展现风的力量以及风对事物的影响;2.老师放大一片树叶,举起来让风吹,让幼儿们感受到树叶的轻舞与风的力量;3.请幼儿们大声说出“啪啪啪”的声音模仿树被风摇动所发出声音;4.老师播放呼啸的风的音效,引导幼儿们感受到真实的风在身边呼啸而过的感觉;5.引导幼儿们畅想在遇到风的时候,自己会有怎样的行为,画出自己形象的作品。

4.3 朗读古诗1.引导幼儿们听读八个字的古诗《风来了》;2.教师朗读整首古诗,让幼儿们听到古诗的韵律和节奏;3.问询幼儿们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受;4.让幼儿们有机会对古诗进行模仿朗读,并指导幼儿们在朗读中调整语音语调;5.请幼儿们在小组中模仿聆听产生的风声。

4.4 反思1.教师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引导幼儿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听取幼儿们的评价,并提供反馈;3.教师对今天教育教学的收获进行总结。

5.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有多种感知方式,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但是,现场操作时,幼儿出现“吵闹”情况,导致效果不够理想,说明课前准备及实施中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对于幼儿的引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更加切实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大班科学活动,以“风来了”为主题。

教材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风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2. 学习风的测量方法;3. 探究风的作用和影响;4. 开展风力小实验。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风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风的作用和影响;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风的测量方法;风的作用和影响。

难点:风的产生原因;风力小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风速计、气球、纸片、绳子、杯子等。

学具:每人一份风力实验套件(包括气球、纸片、绳子、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观察树叶摇动、 flags 飘扬等现象。

2. 风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风的定义,通过PPT展示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3. 风的测量:教授风速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风速。

4. 风的作用与影响:讨论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如风力发电、风力侵蚀等。

5. 风力小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包括吹气球、纸片、绳子等,观察风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图片,并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六、板书设计板的左侧写上“风来了”,右侧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风的定义”、“风的测量”、“风的作用”和“风力实验”。

在相应部分下面写上关键词,如“空气流动”、“风速计”、“风力发电”等。

七、作业设计1. 绘制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图片,并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2. 写一篇关于风的作用和影响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风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有了基本的了解,实验操作也较为顺利,但在讨论风的作用和影响时,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二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种类、风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风。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了解风的种类及其作用。

2. 能够观察并描述风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及风的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风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吹风机、气球、风车、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请幼儿观察并描述电风扇和吹风机吹出的风。

(2)让幼儿吹气球,感受气流的流动,引导幼儿了解风的成因。

2. 例题讲解(1)讲解风的种类(如:自然风、人造风)及其作用。

(2)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了解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风现象,如:窗户打开时的风、风吹动树叶等。

(2)请幼儿用画笔和彩泥表现风的现象。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 风的种类:自然风、人造风3. 风的作用:吹动、降温、传播种子等4. 利用风:风能发电、风力船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家里的风现象,思考风的作用。

答案示例:窗户打开时,风把窗帘吹动;风可以帮助我们降温,还可以传播种子。

2. 作业题目: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风力玩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现象和作用。

课后反思如下:1. 幼儿对风的成因和作用的理解还需加强,下节课可进行巩固教学。

2. 在实践活动环节,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风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1. 带领幼儿外出观察自然风,如:在公园、操场等地方感受风。

2. 介绍风能发电、风力船等风力应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内容包括:认识风的基本概念,了解风的产生原因,感受风的作用,探索风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自然现象,能够描述风的基本特征。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风的产生原因和作用。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风的产生原因和科学原理。

重点:认识风的基本概念,感受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纸片、风车、树枝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现象。

(2)请幼儿谈谈他们对风的了解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展示电风扇吹动纸片、气球等实验,引导幼儿观察风的形成原因。

(2)讲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自然现象,介绍风的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风有什么作用?(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4. 小组活动(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引导幼儿绘制风的作用。

(2)幼儿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分享。

(2)引导幼儿思考:风还能带来哪些有趣的现象?六、板书设计1. 风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作用。

2. 风的实验现象及科学原理。

3. 幼儿绘制风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一画风的作用。

2. 答案:幼儿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幼儿对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幼儿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更多关于风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的风筝、观察风的吹动方向等,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风的科学原理的传达。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基本特点,知道风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2.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及合作意识。

3.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1.了解风的特点。

2.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风的形成原理。

2.合作完成风力实验。

四、教学准备1.教具:风力计、风筝、气球、纸片、塑料袋等。

2.环境布置:在教室内设置风力体验区。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风车,引导幼儿观察风车转动的原因,引发幼儿对风的兴趣。

2.基本概念教师简要介绍风的特点,如:无色、无味、无形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风的形成原理。

3.风力体验教师带领幼儿到风力体验区,感受不同级别的风力。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风的感觉,如:轻、重、快、慢等。

4.风力实验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实验材料。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指导幼儿进行风力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

5.实验分享6.风力应用教师出示风筝、气球等物品,引导幼儿思考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风力实验和体验活动,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风的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教学改进在风力实验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实验中。

3.教学感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意识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教学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课程,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然。

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共同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本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1.风的形成原理对话设计: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风是怎么来的吗?”补充内容:通过简单的动画演示,向幼儿介绍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空气流动的原因可以是温度差异、气压差异等。

《风来了》教学反思8篇

《风来了》教学反思8篇

《风来了》教学反思8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风来了》教学反思8篇,以供参考。

《风来了》教学反思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衣服被风吹动的样子。

2、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乐意合作,体验表演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1、《风来了》的音乐磁带和课件(课件一、挂在衣架上的静止的衣服;课件二、衣服在小风中的动态;课件三、衣服在大风中的动态)。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观察衣服被风吹动的样子。

活动过程:1、看课件(一)自由模仿表演挂在衣架上的衣服。

2、尝试表现衣服被小风吹动的动态。

①请幼儿发挥想像,用动作表现衣服在小风中的状态。

②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创编的动作,并带领幼儿互相学习。

③看课件(二)引导幼儿观察衣服在小风中的动态。

④鼓励幼儿随表现小风的音乐节奏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尝试表现衣服在大风中的动态。

①引导幼儿大胆想像,自由用动作表现衣服在大风中的动态。

②启发幼儿合作表现衣服在大风中互相缠绕的造型。

③看课件(三)引导幼儿观察衣服在大风中的动态。

④鼓励幼儿随表现大风的音乐节奏表演自己喜欢或创编的造型。

⑤完整欣赏课件《风来了》。

4、游戏:风来了。

游戏可进行一至两遍,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表现。

活动延伸:1、欣赏音乐剧《顽皮的风》,激发幼儿继续探索、表演的欲望。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其他物体(如树、湖水等)在风中的景象。

活动反思: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孩子体会歌曲的情绪。

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

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使活动气氛达到飞腾。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风来了》教学反思2今天我参加了我校的赛讲课,领导对我的课进行了评议。

反馈如下:1、教学设计环节繁琐,花样较多,花而不实;2、没有必要讲授风的形成(风从哪里来)的概念;3、学生作画时间不多,画面效果不完整;4、学生没有必要去模拟感受风的存在。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及教学反思(最终五篇)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及教学反思(最终五篇)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及教学反思(最终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及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含反思!设计背景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

从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到风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

让幼儿浅显地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科学素养。

通过动手“制造风”,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开发幼儿的潜能。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辩证的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2.知道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灾,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协调配合,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灾,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

活动准备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

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

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主题为“风来了”。

活动目标是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特征,感受风的存在,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风的形态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体验风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风的特点和存在。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风的形态和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车、气球、纸张、剪刀、胶带、绳子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纸,一把剪刀,一根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风扇,提问他们风扇在转动时产生了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关注风的存在。

2. 讲解:向幼儿介绍风的基本特征,如无影无踪、无形无色、力量强大等,并通过示例让幼儿了解风的作用。

3. 实践一:让每个幼儿剪一张纸,然后用胶带将纸粘在桌子上,用手吹纸,观察纸的运动情况,让幼儿感受风的力量。

4. 实践二: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绳子将气球系在风车上,让风车在风的作用下转动,观察风车的运动情况,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风的形态和力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风的特点和存在1. 无影无踪2. 无形无色3. 力量强大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风的形态和力量的看法。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风的特点和存在,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风的形态和力量的表达还不够明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风的利用,如风力发电、风帆等,让幼儿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情况下风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力量、风的影响以及风能的利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2. 使学生认识到风的力量,了解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成因和风能的利用。

教学重点:风的力量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风车、纸张等。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让学生感受风,观察树叶、旗帜等随风飘动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电风扇吹动气球的实验,引导学生了解风的成因。

(2)教师通过展示风车转动、纸张飞扬等实验,让学生认识到风的力量。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在纸上进行记录。

5. 课堂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风能的利用,如风力发电等。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 风的力量:吹动树叶、旗帜、纸张等3. 风的影响:自然界(如植物传播、气候变化)、人类生活(如晾晒衣物、风力发电)4. 风能的利用:风力发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观察户外风的现象,记录下来,并思考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风的现象,如实记录,并结合课堂所学,阐述风的影响。

2. 拓展作业:请与家长一起探讨风能的利用,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风的成因、力量、影响和风能的利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风的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对风的直接感受;2. 例题讲解中风能利用的深入探讨;3. 课堂拓展中学生思考风能利用的引导;4. 作业设计中观察和思考风的现象的指导;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关注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的主题为《风来了》,教学时间为大班的语言教学时间。

此次教学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让学生在对故事的理解中感受到语言的美好,并在语言的锻炼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并理解故事《风来了》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学习相关的单词及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通过练习不同类型的语言任务来提高听、说和读的能力;•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表达个人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2.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风来了》中的人物、事件、风景等描述,加深学生对语言形象的感受和理解。

2)通过练习听说读写的不同任务类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习得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利用多种语言任务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场景和情节情感。

2)如何利用丰富的语言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 课程设置:课时教学内容课时一听故事并理解主要的内容;课时二认读与书写词汇以及相关的表达方式;课时三运用所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课时四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思考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四、教学方法由于大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习惯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锻炼能力,教学方法将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 直接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将直接向学生介绍故事并让他们从听和理解开始。

教师将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单词和表达方式,并鼓励学生积极地提问。

2. 讨论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以小组合作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场景和情节的理解。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向学生提供多种语言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导他们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通用)幼儿园大班课程方案《风来了》与反思大班课程《风来了》包含反思以科学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适用于大班,让孩子知道该做些什么来削减风灾,可以用风来做什么,先了解风的优缺点,引导孩子们辩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就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活动中可以与同伴协调,相互学习合作,来看看幼儿园班《风来了》与课程方案的反思。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风的利弊,引导儿童辩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就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2.知道如何削减风暴可以通过风来完成。

3.在这种状况下,您可以与同行协调并相互学习。

4.能够在小组面前大胆说话,乐观想象并提高你的认知力量。

5.培育你敢于做,努力学习,学习的优质品质。

主要困难可以做些什么来削减风暴,你可以用风来做什么。

活动预备1.家长应与孩子观看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室内挂着装饰小花,小鸟吊坠飘飘树摇摆在水中的波浪。

2.物品预备注射器,气球,风扇,羽毛,吹管,琴弦,喷雾器,吹风机,蚊香,风扇,碎纸,纸板,饮料瓶等。

3.学问预备风的俚语查找不同的风。

活动程序首先,动手试验了解风的缘由老师用一个注射器吹气球并用绳子系住。

在气球飞行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老师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杨它越来越大了。

老师为什么会变大?杨由于气球里有一个气。

老师#039气#039来自哪里?杨来自注射器。

老师注射器里的#039气#039来自哪里?杨来自空中。

总结我们被空气包围(了解下面风的缘由的基础)。

老师打开电扇让孩子感受到风。

老师现在风扇关了,孩子还能感受到风吗?杨没有风。

总结当风扇打开时,我们会感受到由于气流引起的风。

当风扇关闭时,空气不会流淌,因此没有风。

因此,风是由空气流产生的。

二,儿童的试验,加深了对风的缘由的熟悉1.每组儿童从他们的工作台中选择他们喜爱的物品,并试图让空气移动以产生风。

让孩子们谈谈他们如何竞赛(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

2.老师将气球送给孩子,要求他们是一组两人,释放气球中的空气,感受被压迫的空气的力气,以及风是否形成。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通过歌曲和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开发幼儿的感官和动手能力。

1.2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风来了》的歌词和旋律;•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绘本展示和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用感官去感受风的特点和气息。

1.3 教学资源•音乐播放器或音乐APP;•绘本《风来了》;•相关图片或图片卡片;•绘画工具。

1.4 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活动(15分钟)1.通过音乐播放器或音乐APP播放一首轻快明快的音乐,让幼儿自由舞动身体,放松情绪。

第二步:导入新知(10分钟)1.准备一张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风的形象,引发幼儿对风的感受和想象。

第三步:学习歌曲(15分钟)1.通过音乐播放器或音乐APP播放歌曲《风来了》,让幼儿先听歌曲,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风的特点;2.再次播放歌曲,让幼儿模仿跟唱,并教授歌曲的动作。

第四步:绘本欣赏(10分钟)1.准备绘本《风来了》,向幼儿展示书中的插图,让幼儿猜测故事内容;2.带领幼儿一起欣赏绘本,让幼儿观察图画并讲述他们所看到的。

第五步:角色扮演(15分钟)1.选取故事中的角色,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幼儿根据绘本内容进行表演。

第六步:感官体验(15分钟)1.制作一些小风车或风筝模型,让幼儿用感官去感受风的特点和气息;2.引导幼儿用绘画工具在纸上画出风的形象,让幼儿发挥想象力。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通过音乐、绘本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充分感受到风的存在和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歌曲和音乐活动,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得到了开发和提高。

通过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通过感官体验活动,幼儿的感官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

然而,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导入新知环节,可以引入一些与风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风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背景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

从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到风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

让幼儿浅显地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科学素养。

通过动手“制造风”,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开发幼儿的潜能。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辩证的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2.知道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灾,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协调配合,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灾,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

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
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
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
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
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

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羽毛比赛。

(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问:如果让羽毛动起来(不用手触到)怎么办呢?(扇,吹动)(2)幼儿分两组,老师同时从高处放下两片羽毛,看哪一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

(幼儿共同向羽毛吹气,运用手中的物品扇动空气) 4.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总结,分析风的种类
1.根据活动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1)空调吹凉风;(2)刮大风时很冷;(3)打开冰箱有凉风;(4)台风;(5)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6)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

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

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

请幼儿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

再用电吹风吹向幼儿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
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负责天气预报的科学家是怎么预测风的等级和风向的吗?(风向标,测风仪)
3.动手制作风向标。

(1)将红蜡光纸条两头对折剪出头,粘在细木棍儿上。

(2)将吸管插入装有沙子的饮料瓶中,再将细木棍儿插入吸管。

四、作品展示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最后把孩子们的作品摆放起来集中展示。

活动延伸
带幼儿用自制的风向标到户外观测风向。

教学反思
风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

上这节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关于风这一自然现象的一些简单常识。

我最大限度的调动自然资源,选择生活中可利用的实物进行了此堂课,让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风,只有让幼儿亲自感受到风的存在,才可以体会到单凭口说理解不了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