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交通分析
重庆市区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重庆市区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16b0b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4.png)
重庆市区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重庆市是国家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重要性的一个瓶颈。
本文将分析重庆市区交通拥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原因分析一方面是城市规划不合理。
重庆是一个山地城市,市区道路网多呈环形、放射状布局,交通枢纽较少,交通网络不够完善。
此外,城市道路大多是狭窄的老式小巷或者成排成列的高层住宅,交通基础设施老化,很少有高速路、快速路和大型交通枢纽。
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交通运输流动性。
另一方面是车流量实在太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数量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重庆,由于地处中西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汽车保有量直逼一线城市,导致不仅私家车数量多,交通也一直处于高峰状态。
此外,公司商家等单位为了追求利润,大量从事商业物流、零售的汽车铺面对于公共道路车辆的占道行为也极大地影响城市交通的通畅。
解决方案城市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改善交通拥堵也是如此。
从整体上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科学规划城市交通路网。
首要目的是要增加交通枢纽,优化市区交通的布局,建立完整的车辆通行体系。
同时,可以通过差价交通区间定价等措施引导市民合理选择交通出行方式。
二、加大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
市政府应在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公交线路布局,建设地铁、轻轨等城市高效快速交通系统。
在此基础之上,应该进一步推进智能公交、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应用,创新各类公共交通业务模式,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激发市民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依赖性。
三、落实限行措施。
重庆市政府可以结合京津冀、成渝等地的经验,实施区域限行管理,加大对超标车辆的惩治力度,开展巡查检测行动,确保道路上亚洲放射环面积的车行道的畅通。
四、提高市民交通意识。
国外有不少城市都有交通道义,与交通规则相辅相成。
交通道义是指大家在交通中遵守交通规则,互相尊重和包容的守则。
《山地城市交通规划实践分析》
![《山地城市交通规划实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d76de2a32d7375a51780ce.png)
《山地城市交通规划实践分析》摘要:为应对城市新区“小街区、高密度、紧凑型”发展需要,以重庆市悦来生态城交通规划为实例,突出“以人为本、协调推进、落地实施”的规划设计理念,针对山地城市特点,提出了规划目标、规划策略和系统规划,并重点对步道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停车系统和精细化的交通工程设计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小街区;山地城市;交通规划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于1977年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重新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城市理论和城市组织结构,明确了“人的生活”将代替功能主义时代的“汽车”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重点。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种主要的城市理论,即美国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和欧洲的紧凑型城市理论,从而影响了城市居住区的分布以及居住区本身的形态发展。
两种城市理论下的规划思想均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城市和住区模式上形成共识,包括:提倡功能与形态的混合、采用小街区密路网模式、重视街道、提倡公交导向等。
在这一时期,“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逐渐成为住区建设的主要方式[1]。
在我国,超大街区几乎成为当前城市开发的唯一模式。
该模式以大尺度主干路组成的路网为基础,试图利用更为宽阔的道路提高行车效率,但损害的是行人的安全性和自行车的通达性。
这种模式使人们减少了对公交或步行出行的选择,导致沿街活力减少、公共交通可达性降低,同时也成为大城市交通拥堵、尾气污染等交通病的来源。
1悦来生态城简介悦来生态城地处重庆市两江新区,北接会展城,西邻嘉陵江,距离江北机场12km。
生态城占地面积3.4km2,场内地势多变,山地特征明显,如图1所示。
生态城南部和东部是城市的交通性骨架道路,北部为重庆市中环快速环线。
地铁6号线在场地周边设有3个站点。
生态城的空间格局是在陡坡和复杂地形下确定的,以轨道站点构建1个城市核心片区,以生态廊道划分3个生态居住区,并以溪谷形成完整的生态廊道[5],如图2所示。
2规划目标悦来生态城的土地开发形式以“小街区、密路网”为基本特征,具有创新性。
山地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思考
![山地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da6acc0050876323112121a.png)
山地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思考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道路交通规划的相关研究,以山地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为研究对象,从道路选型,桥梁与道路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山地小城市交通规划山地小城市,是城市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其特有的环境条件,塑造出其特殊的城市景观,同时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道路交通骨架塑造也有其特殊的功能要求,并产生相应的特征。
对于山地小城市而言,很多都依山而建,城区面积不大,但多采用组团形式,对于城市的快速扩展,城市交通的科学构建,是城市合理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
1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道路交通规划山地小城市多为县级城市,县域人口一般在50万以下,城市人口多在10万左右,城市现状建成区面积不大,多为10 k㎡以内。
由于地形地貌条件较为复杂,城市多采用组团发展模式,新老城区分界较为明显,有些还距离较远,联系主要依靠城市道路。
在城市人口与用地总体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要保证道路的畅通、交通的便捷,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道路交通骨架的构架问题。
城市道路分为交通型道路与生活型道路,对于山地小城市来说,交通型干道与生活型干道分工明确,城市的对外交通与城市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由交通型干道解决,城市组团内部的道路由生活型道路解决。
交通型道路以车行交通为主,断面布置重在保证车行交通的便捷,弱化人行道。
生活型道路兼顾车行交通与人行交通。
2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道路交通规划2.1 道路设计高程的确定要充分考虑设计高程的确定问题,特别是道路交叉点,这将直接影响道路的坡度、防洪与建设的投资。
如果点与点之间的高差太大,容易形成路网的坡度不合理。
若坡度不合理会造成非机动车出行受到影响,同时对雨、污水管网的建设也相当不利。
控制点高程的确定,除满足坡度、坡长要求外,还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
山地城市多为山溪性涨水,平时水位不高,一旦洪水暴发,水位上涨极快。
从这点考虑,要满足防洪功能的要求,保证道路在满足设计防洪标准的要求下仍然能交通顺畅。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的影响专题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的影响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3a4cc67f1922791688e844.png)
微专题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知识精析】一、地形对交通的影响1.地形对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23.4(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自然障碍较少,不仅交通运输方式可选择性大,而且速度快,运输量大,交通运输效率要高。
(2)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较多,运输线路在建设和维护时成本较高,而且在运行时要确保安全。
相对而言,交通运输效率较低。
二、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分析生态影响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四、图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高考例析】(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3分)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4分)(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3分)【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 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1.D 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 000 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
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特点及其控制对策
![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特点及其控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13c4c15964bcf84b9d57b7a.png)
城镇 化 是 中 国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重要 措 施 , 城 市人 口增 长必 然导 致机 动交 通需求 不 断扩 大 。伴 随城市机 动 车 的快 速增 长 , 汽车 尾 气 与 噪 声 污 染越
善 目标 。
1 . 1 道 路 环境 与噪声
道路 交通 噪声 分 为低频 、 中频 和 高频 噪声 , 高频 噪音( 频率 2 0 0 0~1 6 0 0 0 H z ) 主要 为 汽 车 喇 叭声 音, 中频 噪 音 ( 频率 5 0 0~2 0 0 0 U z ) 多为 汽车 发动 机 振 动与 排气 声音 , 低频 噪声 ( 频率 2 0 0 H z以下 ) 主要 是 汽车行 进 中的胎 噪 与 气 噪 。就 噪 声 防 护 而 言 , 高
摘
要 :山地城 市交通方 式单一 , 机动 车是居 民出行 的主要交通方式 , 但道路 坡陡 、 路窄 、 弯多 , 机动车所产 生 的交
通环境 问题尤为突 出, 并具 有与平原城市不同的道路环境特点 。从 山地城市道路 的坡度 、 线形 、 宽度等技 术特征方
面, 研究机动 车尾气及 噪声 污染 与道路等级 、 坡度 、 曲度 的关系 , 提出合理确定道路纵坡 与曲线半径 的建议 ; 从 山地
排 放 的环境 污染 问 题 更 为严 峻 , 复 杂人 地 关 系 背 景 下 交通 环境 控制 , 较 平原 城市 更为 紧迫 。
即道路 坡度 、 弯道 影 响所致 的汽车 发动 机振 动 、 排 气
噪声及 轮 胎气躁 。
1 山地城 市 的道 路 环境 特 点
汽车 的噪 声 、 尾 气 污染 与道 路 特 征 有 关 。 山地
西南山地城市交通特征与规划适应对策研究
![西南山地城市交通特征与规划适应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15e9d65022aaea998f0faa.png)
时辰分 布等 [,一般 因城市所 在 的地域 、城 市 2 l 类型 、城市规 模 、城 市居 民生活 习惯 等因素的 不 同而不 同。通过对 重庆 、贵 阳 、遵 义等西南
山地城 市的交通 调查分 析可知, 西南 山地城市 居 民出行 存在着不 同于平原城 市的特征 。 () 1 西南 山地城 市居 民的平 均出行 次数相 对较低 。城市 居 民人均 日出行次 数呈现从 小城 市到大城 市递减 、从经 济不发达城 市到发 达城 市递增 的规 律。 在我 国, 由于西 南山地城 市的
交 通 规 划适 应 对 策 , 以 便更 好 地 指 导 该 类城 市 的 规 划设 计 , 从 多方 面入 手 对 城 市 交通 做 出系 统 化 、科
学化 的统筹安排。
[ 关键词] 西南 山地城市 ;交通特征;规划适应 对策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0 0 — 0 9 0 [ 1 0 — 0 2 2 1 ) 2 0 7 - 5 中图分类号] U 8 .9 [ T 9 4 1 9 文献标识码] B Re e mho rtcCh r ce s c n sa nT al l aa t d ' sa dAd pJgS rtg f af ln igi o twe t d al n t e yo TrlcPa nn nS u h s a i Mo nan u tsCu ,Z a n n u tio sCi / i y - Xu h oW、出行时耗分 布 、出行
的组成部分 ,具有地形 地貌 复杂 、生态环境敏 感 、城市建 设用地紧张 、人 口高密度 集聚 、经 济 发展相对 滞后等特 点 _。这些特 点给城市道 1 ] 路 交通 系 统 的 规 划建 设 带来 了一 定 的复 杂 性
和特殊性 ,也使 得西 南山地城市 的交通活 动存 在 着不 同于 平原 城市 的特征 。因此, 有必要根 据西 南 山地城市 的具体 情况,提 出与 其相适应 的城市道路 交通 规划对 策, 以期更好地 为城市 发展和人们 出行服 务, 为西南 山地城 市规 划适 应 性理论 与方法 的构建提供 技术层 面的支撑 。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a1761dea32d7375a517801a.png)
引言
为什么想到要做山地城市道路规划探讨研究? 1、市场、项目所需; 公司项目大多数在云、贵、川等地,而这些地方都是典型的山地城市。 2、业务水平提高所需; 虽毕业于交通相关专业,但是对山地城市的道路规划仍缺乏成熟的经验,有 的地方甚至有盲目模仿其他平原城市的倾向,所以应总结提高,前事之鉴, 仍不失为后事之师! 3、相互交流,学习之需。 一方面通过交流探讨提高我们大家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家相互 之间的感情,使我们的团队更加的团结、更具战斗力!
1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平均出行次数相对较低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1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居民出行方式大多以步行和公交出行为主非机动车纵坡和小汽车经济汽车保有量等私人出行方式所占比例较低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1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居民出行时耗近多远少特征更为显著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2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特征以自由式路网结构主体道路骨架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2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特征交通方式和交通设施多样化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3山地城市路网规划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新区路网的规划建成区路网的整治改造新区路网的规划结合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拟定城市路网主体骨架选择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规划指标建立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等级结构结合地形和防灾要求确定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布局选择适应山地城市居民出行和交通活动特征的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完善城市步行系统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新区路网的规划结合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拟定城市路网主体骨架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合理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并与城市交通相互衔接拟定城市路网骨架确定路线大致走向
因此山地城市应该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泛指在城市的选址和建设在山地地域 上的城市,形成与平原城市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
根据山 地城市 用地情 况和环 境特征 不同
1、城市选址和建筑直接修建在起伏不平的坡地上, 如重庆、香港等地;
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
![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39e25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2.png)
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山地城市是指位于山脉周围或山地地带的城市,由于地形陡峭、交通道路布局复杂,山地城市的交通系统规划与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成为了一项困难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山地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山地城市的特点、现存问题和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山地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提供一些可行的规划策略。
一、山地城市的特点1. 地形复杂:山地城市地势起伏,地形复杂,交通道路布局受地形影响较大,地势陡峭,道路蜿蜒曲折,不利于车辆通行和交通网络的构建。
2. 空间有限:山地城市大多具有狭长的地形,城市空间有限,城市化进程中已经占用的土地较多,新建道路和交通设施的空间受限。
3. 环境保护:山地城市的环境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高,山水相间,自然风光秀丽。
对环境保护的需求比较迫切。
二、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1. 交通拥堵:由于山地城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严重,尤其在早晚高峰期间,交通压力集中,拥堵现象频发。
2. 安全隐患:山地城市道路陡峭、曲折,易发生交通事故,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困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 空间浪费:由于道路狭窄、建筑密集,机动车空间占用较多,导致交通空间的浪费。
4. 环境污染:机动车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严重,山地城市的环境容易受到影响。
三、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1. 开展道路优化与提升工程:在山地城市开展道路优化与提升工程,通过拓宽道路、加设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引导标志等方式,提高道路的运行效率。
2. 构建便捷的步行系统:针对山地城市行人通行不便的情况,构建便捷的步行系统,优化步行空间,修建天桥、地下通道等设施,提高行人通行的便利性。
3. 发展自行车交通:鼓励发展自行车交通,在山地城市的道路两侧设置自行车道,并建设自行车停车设施,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代步,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减少交通压力。
4. 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山地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推广使用地铁、轻轨等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49ec47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8.png)
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现代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山地城市这样的特殊地形下,传统的平面交通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因此,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成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重点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标准,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通过对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希望为今后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优势和挑战。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立体交叉设计的必要性,展望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未来发展,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相关内容,同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标准,旨在强调其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分析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在山地城市中的优势和挑战,我们的目的是为城市规划者、设计师和政府决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总结了立体交叉设计的必要性和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实践应用和进一步完善。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推动山地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的进步作出贡献,为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提供帮助和支持。
2.正文2.1 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立体交叉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的立体结构和立体交通系统,将不同交通方式(如道路、轨道交通、步行道等)进行交叉连接,实现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山地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交通布局分析——以川东平行岭谷为例
![山地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交通布局分析——以川东平行岭谷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0facb2e3968011ca30091ed.png)
川东 行岭谷位 l I 渝交界地带 ,r h 一系列北东——南四走向的 行 皱 丘陵山地组成 I 1 1 从西向东依次有华蓥山 、 铜锣山( 南山) 、 明月 山、 铁锋【 f j 、 木历山 、 挖断…、 观面山、 精华山、 方斗山等多条山脉, 西南则 公路外 ,经过此Ⅸ的铁路线也较多 ,重庆市和达州市是本Ⅸ的铁路, 为华盏山南延的多条山脉构成 , 山与山之间则为谷 , 形成槽岭相间分布 纽。总体来看 , 南北向的交通线路少于东西向。纵向交通线路多是沿 J 的I j 月 特征, 尤 其是 华棼 I l i 、 铜锣 山和 明 月山 构成 的“ 三 山夹 两槽 ” 的地 谷布设 , 顺 山势而建 ; 横向线路往往跨越山体, 沿线需开挖众多隧道 , 形特征} f 1 为显著 , 如 】 。在各山脉之间的山谷地带 , 分布着规模 、 等级 程建设难度总体偏大。 不一 的城市 , 主要 的地级 市门北向南依次有: 达州市 、 广安市和重庆市。 无论是公路线还是铁路线 , 线路密度都呈现出南 、 北部较大, 中部! 等级较高的城市主要集『 f 】 该区北部 、 西部和南部的山符地带 , 华蓥山 小 的特征 , 其中南部大于北部。其原阔主要是位于南 、 北部的重庆市 干 ¨ 锏 J j J 之 间分 布着 多个 该 『 , = ( 主要 地级 市 下辖 的县 级城 市 ,铜锣 山和 达州市的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 尤其是南部的重庆市经济水平较高, 对 叫月山之间分布着数量多、 等级低的城镇。 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需求较大,闪此南部地Ⅸ的交通线多是以重庆为一 2 主 要城市 空 间形态 心呈放射状分布, 线路密集。另外两个交通线路 中心分别是广安市和j 城市宅间形态是指: 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中城市空间的外部形状 、 紧 州市 , 但线路 密度较低。此外 , 南、 北部较少有高大山体的阻挡 , 建设 凑度 、 羊 _ 1 】 破碎 『 生 等方 所表现H { 的特征, 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 2 : 1 通线的难度较低, 凶此交通网密度高 ; 而中部受纵向的华蓥 山、 铜锣 L L 往 城 市的发 展过 程 叶 】 , 地 形 是 最基 本 , 也 是最 重 要 的影 响 凶子 , 不 同 的 明月山的影响, 交通线路较少。 城 市空 『 甘 】 形 态也 反映 Ⅲ 受 不 同的地形 地貌 影响 , 城市 的空 间形态 各具 4 结论 特色 I l 和平原 地势起伏的差异, J 城市空问形态差异较 大。在平原 受不同的地形条件的影响 , 在城市的建设 中, 城 市的空间格局一f 地 : , 城『 常 呈 集 中型形 态 , 建成 区分 布较 均匀 , 城 市整体 版 图 完整 、 较 会采取适应该地 自然条件 的布局形态。 平行岭谷地区地形特征』 觇! J ! 『 J ; 地表 起 伏较 大 、 平原 狭小 的 山区 , 城 市形态 常呈 带 型形态 、 组【 荆 型, 在该地形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形态呈 娃…典型的山区城市格局, 多: 形 态和 J 散点型彤态 , 城市主城区的集 中程度稍有减轻 , 总体较分散 , 带型形态和组 团型的形态, 总体上城 市版图不规则 , 有顺势( 山势和 城市 版 不规 则 势) 而建 的特 征 , 除重 庆市 外 , 城 市 面积 较小 。 同时 , 这样 的地 形地 貌 ; 与地 形总 体构 造 线不 同 , 东西 向的 线路 多过 i 川东平行岭 地 J ) ( . 华蓥山以两地Ⅸ , 地势 略缓和 , 总体起伏不 件也 影 响着交 通 的设 计 , 夫, 住这 一区域的广安巾f × : , 分为城北区和城南区 , 城北为老城 , 城南 北向的线路 , 这一特征反映} { { : 理论上南北走向的山脉会阻碍东西向 为新城 。建成 大致沿架江呈东北 ~西南和西北 一 东南走 向的带型 通线的建设 , 但也正是为了克服这种 自然条件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而{ 肜态 , , L 渠汀扩 张 的趋势 位 于岭谷 东北 部 的达 州市 , 主城 跨 越 两 进了本区东西向线路的建设 。除此之外 ,本 的线路密度地Ⅸ差异j 条l h 嵛地带 , 域I 大 】 的总体地势起伏较 中部岭谷地区小 , 达州 市的分区 大 。 包括 东部 的通 川 f ) ( 、 达川f × : 和 两部 的达 州市 Ⅸ , 东西 部的 城市 空 间形 态 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城市空间形态和交通线路 的布局既受到地形 又克服和改造了自然条件 的缺陷( 纵贯南北 的高大山月 均呈南北狭 } 乏 的带型形态 , 城市整体上呈组 型形态 , 沿着山谷的走向 本格局的制约 , 拓展 位 1 = 本 东南部的重庆市 , 是我闰典型的山地城市 , 主城 主要 的阻 挡 ) ,形 成 了 富有 山 区特色 的城 市 空 间形 态 和 四通八 达 的 交通 网 位 r多条华 蓥 山余 脉 之 中 , “ 两江 四 山” 是 重庆 市地 貌 的基本 骨架 : l 城 市 因此 , l 在城市和交通建设 的过程中, 应 地制宜 , 利用本区的既有的 f 包括有利和不利 ) , 形成既与区域 自然条件相适应 , 义利= 大 部分 积 位 下山地 之 『 l f 1 , 地势起 伏较 大 , 平 原 面积有 限 。 重 庆市 分为 9 然地形条件( 个 , 城市建成 受 自然地形和河流的影响被分为多个团块, 各团块之 城市发展 、 沟通的城市空间形态和交通体系。 间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 主城区为典型的组团结构的空间格局。 地级市 参 考文 献 下辖的主要县城的城市空间形态也体现出典型的山区城市的空间格局 【 1 ] 姜万勤, 张新华, 川 东平 行 岭谷 区 干 旱特 点及 防 治 对 策『 J 1 . 成都水牵 特 , 位 于华蓥山与铜锣山之间的邻水县和大竹县, 城市空间形态分别 1 9 9 6 , ( 4 ) 2 1 潘 竞虎, 戴 维 丽. 】 9 9 0 - - 2 O 1 0年 中国主要 城 市 空间形 态 变化特 征I I 『 ] . 经 是带型形态和组 型形态 , 位于明月山以东山麓的垫江县 , 城市沿山谷 f 延伸 , 为带 型形 态 。  ̄ 2 O l 5 ( 1 ) : 4 4 - 5 2 . 3研 究 区交通 布局 『 3 1 钱昱如, 杨庆媛, 郑财贵.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 究—— 以重庆市 川东平行岭谷地区多一系列北东 ~南西 向的岭谷 ,岭谷相间的地 城区为例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 ) , 2 0 1 2 , 4 : 5 4 - 5 9 . 4 1 汪昭兵, 杨永春. 城市规划引导下空间拓展 的主导模式一 以复杂地 形对本I 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联系本区与区外的 【 同道纵 向的主要有 : G 2 1 0 、 G 6 5 ; 横 向的主要有 : G 3 1 8 、 G 5 5 1 5 、 G 4 2 、 G 5 0 、 条件下的城 市为例m城市规划学刊, 2 0 0 8 , 5 : 1 0 6 - 1 1 4 .
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问题的思考
![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1f59c1fc5da50e2524d7fa0.png)
第20卷第3期重庆建筑大学学报V ol.20N o.3 1998年6月Journal of Chon gq in g Jianzhu Universit y Jun.1998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问题的思考谢正鼎(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400045)摘要山地城市的布局对山地城市交通影响很大,山地城市道路依山而建,复杂的地形、地貌、地质使山地城市道路的定线和布局受到制约。
为了充分发挥山地城市道路在城市交通中的“通”和“达”的作用,搞好山地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其目的为山地城市提供高效方便的运输系统。
关键词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高效方便的运输系统中图法分类号U412,T U[997]1山地城市的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3以上,山地城镇数占全国城镇总数的将近一半。
山地城市的地形条件复杂,用地往往被江河、冲沟、丘谷分割,地形高差较大,因此,城市的布局往往受到自然地形条件的限制,形成分散的布局。
常见形式有: 1.1组团式布局城市用地被地形分隔呈组团式,工业成组布置,每块配置相应的居住区和生活服务设施。
块与块之间保持着一定距离。
各块之间由道路,铁路或水运连接。
1.2带状布局受高山、狭谷和河流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沿河岸或谷地方向延伸形成带状布局。
这种布局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平面结构与交通流的方向性较强,但其发展规模不宜过大,城市不宜拉得太长,必须根据用地条件加以合理控制,否则将使工业区与居住区等交错布置或使交通联系发生困难,增加客流的时间消耗。
1.3分片布局有机疏散,分片布局,这是大城市在山区地形十分复杂的条件下采取的一种布局。
各片区由一个或数个工业区和相应的居住区组成,片区与片区之间有河流、山脉、冲沟或农田间隔,与旧城中心区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种布局结构,使劳动与居住取得密切的联系,职工上下班甚至可以不必组织公共交通,减轻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和交通消耗的时间。
山地城市,由于地形条件比较复杂,平地很少,工农业在占地上的矛盾较为突出,这就给工业、铁路站场以及工程设施的布置带来一定的困难,工业、交通与生活居住在建设用地上也往往发生矛盾。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课件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cc325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8.png)
4
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原则
交通安全需要作为规划考虑的重要内容,避免规划出现交通事故易发点,确保市民在使用交 通设施时的人身安全。
5
城市交通的适应性原则
交通规划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制定方案,同时根据城市发展动态进行评估和调整,保持规划方 案的长期适用性。
三、道路规划的流程和方法
道路规划流程
包括初步设计、勘察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 施工实施和评价等阶段,确保规划方案有效实施。
道路规划的方法
多种方法包括层次法、综合评价法、最小成本法、 随机优化法等,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规划需求。
四、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道路设计标准和要求
提出了包括交通量、道路等级、施工标准等在内的一系列要求。
设计要点
包括道路断面设计、路面设计、车行道标线和交通标志设计等,确保道路安全舒适。
五、局部道路规划案例
六、总结和展望
1
道路规划的重要性
良好的道路规划可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事故发生,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2
展望未来山地城市道路规划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山地城市道路规划需要注重新材料、智慧城市、绿色出行等方面的发展,适应城市发 展的多元化需求。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这是介绍山地城市道路规划的PPT,我们将深入探讨规划背景、基本原则、流 程方法、局部案例和未来趋势。
一、背景介绍
山地城市特点
山地城市因地形较复杂而给交通规划和建设带来 诸多挑战。规划需要考虑山路蜿蜒、交通节点难 以通达等因素。
城市道路规划的重要性
一份良好的规划方案可以避免交通拥堵和事故的 发生,提升城市交通流线,降低出行成本。
二、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
1
城市交通的公平性原则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ed6d9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6.png)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引言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包括山脉、河流、平原等。
地形对交通运输有着重要的影响。
交通运输是指人员、货物和信息在不同地点之间的移动,包括陆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本文将就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进行探讨,从不同角度分析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陆路交通山地地形山地地形对陆路交通有着显著的影响。
山地地形多为陡峭、崎岖不平的地形,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山地地形的高差大,道路的修建需要经过大量的爬坡和下坡工程,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其次,山地地形的土质较为松散,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或塌方等自然灾害,道路的稳定性较差。
此外,山地地形中常常存在河流、湖泊等水体,需要克服水体的阻碍。
因此,在山地地形中修建和维护道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平原地形与山地地形相比,平原地形对陆路交通的影响较小。
平原地形地势平缓、无高山和陡坡,道路的修建和维护相对容易。
平原地形通常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合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快速通道。
此外,平原地形还有利于农田和城市的规划建设,便利了农产品和城市物资的运输。
水路交通地形对水路交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河流和海洋。
河流地形对水路交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河流是自然形成的交通通道,河流沿岸的平坦地形适合修建运河和航运设施,提供了重要的水上交通线路。
此外,河流流动的水力能量也可以用于推动船只的运动,提高航行效率。
海洋地形海洋地形对水路交通的影响较为复杂。
海洋中有海岛、海峡、海湾等地形,这些地形的存在不仅对航行方向和距离产生影响,还可能带来海流、潮汐和风力等自然因素的干扰。
因此,海洋地形需要航海者具备较高的海上导航和驾驶技能。
航空交通地形对航空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山地和高原地区。
山地地形对航空交通有一定制约作用。
山地地形通常有较高的海拔和起伏的地貌,这对高空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提出了挑战。
由于山地地形中容易形成气流、风切变等天气现象,还可能导致飞机的仪器指示失准。
地理位置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978e19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6.png)
地理位置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首先,地理位置决定了交通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地理位置会对交通方式的选择产生明显的影响。
比如,位于山区的城市由于地势复杂,交通运输受到限制,通常会选择发展公路交通。
而位于海岸线上的城市则更容易选择发展水路交通。
此外,城市距离内陆或边境的远近也会影响到发展铁路或航空交通的可能性。
其次,地理位置决定了交通网络的布局。
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其交通网络的布局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位于平原的城市通常具有较为均匀的道路网和布局整齐的交通枢纽点,方便交通运输的顺畅进行。
而位于山地的城市,则会因为地势复杂而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来适应地形的变化。
此外,地理位置还会影响到交通节点的选择和布局,如港口、火车站等,这些交通节点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再次,地理位置会影响交通系统的效率。
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其交通系统的效率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由于靠近海港,可以通过水上运输来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而位于内陆地区的城市,其运输主要依靠陆地交通,因此交通系统的效率会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
此外,地理位置还会影响到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如位于地震带或台风频发区域的城市,就需要采取更严密的交通规划和安全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最后,地理位置还会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产生影响。
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其对能源和环境的依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位于石油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更容易选择发展汽车交通,但这将增加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位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则更容易选择发展新能源交通,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减少环境污染。
总之,地理位置对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将决定交通方式的选择、交通网络的布局、交通系统的效率以及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等方面。
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和发展中,必须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以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便捷和可持续发展。
山地城市路网设计规范
![山地城市路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284ac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b.png)
山地城市路网设计规范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山地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规范十分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城市交通的顺畅性,还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整体美观度和安全性。
本文档将重点介绍山地城市路网设计的规范要求,旨在为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2. 设计概述山地城市路网设计需要考虑到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相比平原城市,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更具有挑战性。
主要的设计要求如下:2.1 道路等级和类型山地城市的道路等级和类型应根据交通流量和功能需求进行规划和设置。
主要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等。
在山地城市建设中,应优先规划并建设主干道,以满足主要交通需求。
2.2 道路宽度山地城市的道路宽度应根据预计的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和通行速度来确定。
主干道的宽度应满足双向四车道或更高的标准;次干道和支路的宽度应满足双向两车道或更高的标准。
2.3 坡度和曲线山地城市的道路坡度应尽量平缓,避免过大的坡度对车辆行驶造成困扰。
在坡度较大的区域,应设置合适的控制设施,如加宽坡道、设置坡顶减速带等。
此外,曲线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山地城市的地形和地势,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和舒适性。
2.4 车行道和人行道山地城市道路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应根据交通需求和规模进行设置。
车行道的宽度应满足车辆通行的需要,人行道的宽度应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
在一些狭窄的山地道路上,应采用合理的交通组织方式,如设置单行道或交替通行等,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5 路面材料和排水设施山地城市的道路路面材料应选择耐久性和抗滑性较好的材料,以适应山地地形的差异和气候条件的变化。
此外,排水设施也是山地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应设置合适的雨水排泄系统和排水沟,确保道路在降雨时正常排水。
3. 设计要求为了确保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符合规范,以下是一些设计要求的概述:3.1 安全性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性。
应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灯,并保证其清晰可见。
山地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特点
![山地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0d3ee019e8b8f67c1cb992.png)
山地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特点摘要:山地城市道路系统兼具城市道路系统功能性与山地道路工程复杂性。
山地城市的城市用地与交通出行特征,结合道路工程专业对山区公路的特殊要求,达到规划交通网络的工程可行性与交通功能性的有机结合。
探讨山地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特点。
关键词:山地城市,道路系统双重性,交通网络规划特征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引言城市道路网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所依赖的重要基础设施。
道路网络的规划需要结合城市的自身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布设。
对于山地城市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城市道路系统功能性与山地道路工程复杂性。
1山地城市的城市与交通特征1.1山地城市用地布局特征山地城市具体指城市内建设用地相对高差在 200m 以上的城市。
山地城市多呈分散布局,路网呈自由式。
山地城市在用地拓展时往往选择较平坦、地质条件好的用地,布局呈组团式。
城市交通系统与用地布局之间是相互依托关系,使城市布局与形状成为影响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城市的布局依据于城市特点、城市的规模、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旧城现状、工作与居住关系、建设用地与绿化用地比例等条件而定。
1.2山地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山地城市由于地形影响,居民在出行时基本上不采用自行车。
同时,山地城市中也存在如索道、电动扶梯等颇具特色的公共交通方式。
山地城市出行特征:①居民出行特征一般单中心集中式布局城市的居民出行距离分布,随着出行距离增大其出行比例逐渐减少。
而功能组团格局城市由于组团间间距较大,居民出行距离分布呈现双高峰现象。
即中长距离的出行所占比例比一般城市高。
②车辆出行特征功能组团城市有别于其他类型城市的车辆出行特征主要是:车辆平均出行距离长。
出行时间长,日均出行次数少。
由于平均出行距离较长。
机动车使用的比例较高。
非机动车使用比例较一般城市低很多,居民出行时,基本上不采用非机动车。
③交通流特征各功能组团相对单一的用地性质导致城市交通流的流向十分清楚、高峰集中、交通组成单一。
山地旅游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初探
![山地旅游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ec684bdcda38376baf1fae1c.png)
山地旅游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初探摘要:慢行系统是反映城市文化和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窗口,在山地旅游型城市中,因其受地形条件限制,路网格局及居民的出行方式有别于平原城市,其发展的模式也较为特殊,因此本文通过对山地旅游型城市的交通及居民出行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提出适合于山地旅游型城市慢行系统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慢行交通山地城市路网格局发展模式Abstract: Slow-mov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window that reflects city culture and people-oriented spirit. In mountain tourist cities, the road network patterns and the travel modes of the inhabitants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lain cities and their own modes of development are relatively special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opographic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 therefore, aims to put forward suitable and feasibl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the slow-moving system by analyzing traffic conditions and residents travel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tourist cities.Keywords:Slow Traffic;Mountainous City;Pattern of road network1.前言随着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慢行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部分城市曾一度的淡出,在经历了交通拥堵、人车矛盾、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居民的出行逐渐开始向慢行回归,其背后同时也隐藏着新城市主义所提倡的回归绿色、自然、健康生活及“低碳出行”理念的思潮。
山地建筑的交通分析(与“交通”有关文档共15张)
![山地建筑的交通分析(与“交通”有关文档共15张)](https://img.taocdn.com/s3/m/92b6a5801711cc7930b7169c.png)
住宿客人从主入口进入。
因此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
城市人口的增多,高楼的密布,社会的浮躁,使得大自然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少,因此在山地交通的设计中不仅仅要改造山地形态
,更是依附于山地的形态进行布置,让人们在其中欣赏到自然景观的美景。
辅助联系
交通流线客房部分:由客房、源自生设施、客房层服务用房和交通空间组成。
主要出入口 辅助出入口:用于出席宴会、会议及商场购物的非住宿旅客出入。适用于规模大、标准高的旅馆。团体旅馆出入口: 为减少主入口人流,方便团体旅客集中到达而设置。适用于规模大的旅馆。职工出入口:宜设在职工工作及生 货物出入口:用于旅馆货物出入,位置靠近物品仓库或堆放场所。应考虑食品与货物分开卸货。
第8页,共15页。
与消防安全的关系:方便于火灾时人员的疏散。
城市人口的增多,高楼的密布,社会的浮躁,使得大自然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少,因此在山地交通的设计中不仅仅要改造山地形态
,更是依附于山地的形态进行布置,让人们在其中欣赏到自然景观的美景。
客房部分:由客房、卫生设施、客房层服务用房和交通空间组成。
建筑
次要
从功能的出发,山地交通必须满足人流、货流的有序进出、停车场地的妥善安排、消防通道的畅通。
第2页,共15页。
步行交通的布置受地形的影响,在考
虑方面要从人的行为能力及心理感受
山地的交通分部还要考虑建筑布局的结合。 主体
两个方面去考虑。因为山地的步行交 楼梯 通不能像平地交通那样平缓,所以它
的使人情绪感加强。室外的踏步尺度
适用于规模大、标准高的旅馆。 因为山地的步行交通不能像平地交通那样平缓,所以它的使人情绪感加强。 行政管理与生活服务部分:包括行政管理用房、职工宿舍、职工食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城市交通分析
摘要:山地城市交通分析对实现山地城市的发展的至关重要。
正确的分析山地城市交通,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山地城市交通的发展现状,发现交通发展找那个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为山地城市交通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本文分析了山地城市的城市特征和山地城市交通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山地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山地城市城市特征交通特征
1、山地城市特征
1.1山地城市概念
山地城市或叫山城,在国外有称作斜面都市或坡地城市,即指城市修建在倾斜的山坡地面上。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山地城市的自然特征进行广义的界定:
(1)城市修建在坡度大于50°以上的起伏不平的坡地上而区别于平地城市,无论其所处的海拔高度如何,如重庆、兰州、攀枝花、香港、青岛、延安、遵义等;
(2)城市虽然修建在平坦的用地上,但由于其周围复杂的地形和自然环境条件,对城市的布局结构、发展方向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如贵阳、昆明、桂林、杭州、烟台等。
1.2山地城市特征
山地城市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不同城市的自然地形、发展动力、文化历史、各类资源、规模性质等条件不同,山地城市会产生千差万别的不同于平原城市的城市特征,经分析研究山地城市的城市特征主要包含:
(1)山地城市地形方面
不同于平原城市的平坦、规则,山地城市地理条件复杂多变,山脉蜿蜒,河谷纵横,地形极不规则。
山地城市大多是自然生成起来的,受复杂地形条件限制,城市往往被山脉、江河、冲沟、丘谷所分割,因此山地城市大多是座落在沿河流域、山脉之间的地方,
(2)山地城市空间结构方面
山地城市由于受地理地形的影响,形成了城市空间多中心、组团式、立体化的空间结构,使得城市空间发展具有弹性,为城市发展留有较大余地;使得土地复合利用度提高,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扩展城市容量;有利于城市发展与自然演
进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减少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用地面积;有利于减少市中心地区过度集中的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净化城市交通环境。
(3)山地城市道路网络方面
由于山地城市的地势不同于平原城市的平坦,所以山地城市的网络呈现复杂性和交错性,从道路线形看,山地城市道路受地形的限制,道路线形中曲线较多,使实际的出行路程增加;另一方面,从路网结构看,山地城市的道路网设计一般结合地形布置,所以断头路、尽端路比较多,路网连通度差,这会使交通出行的绕行距离增加,从而也增加了交通出行的实际路程,这样的空间环境结构使山地城市出现了组团内部出行距离短,易出行;组团之间出行距离长,易堵塞的现象。
(4)山地城市交通方面
山地城市交通除了具有一般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复杂性特点外,还具有由于受地地形明显变化影响而呈现出的多样性、立体化的特点。
此外,山地城市由于地形限制,用地多被山峦或溪河等分割形成分片区的布局模式,因此交通方式呈现多样化,除了拥有传统的公交车、小汽车、轨道交通外,还有室外隧道、室外自动扶梯、缆车、过江索道、过江吊车等交通方式。
2、山地城市交通特征
2.1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特征
①从道路网环境结构上看,一方面山地城市地质情况复杂,常会出现地质断裂区域、溶洞地质及塌方区域等,对道路选线有很大制约。
另一方面由于山地城市道路曲线多,坡度大,所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弯道多,上下坡多,造成了车辆排放的尾气和噪音多,影响交通环境质量,此外由于土地资源有限,道路的绿化面积较少。
②从道路网功能结构上看,由于受土地用地布局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制约,道路功能的定位不明确,道路功能应该同道路等级、交通条件和出行距离相适应。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支路在通达功能上划分不清晰,在道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上没有考虑因主要服务对象的不同而进行差别化对待,导致道路出现可靠性和可达性较差的局面。
③从道路网布局结构上看,山地城市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道路网络通常依山就势而建,呈“自由式、组团式”布局。
组团内部道路网密度高,非直线系数大,道路交叉口多,错位交叉多,道路路面较窄,道路纵坡较大,横向联系道路较少。
④从交通方式和设施结构上看,山地城市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山地城市由于呈现特殊的多中心组团模式,所以交通设施和方式除了一般的公交交通、轨道交通、私人机动车外,还有室外大扶梯或者过江索道、室外
隧逍、缆车、过江吊车、渡轮等交通方式,由于山地城市地形限制,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很少被运用。
⑤从道路网等级结构上看,山地城市的高、低等级道路之间缺少中间等级道路的过渡,次干路的比例极低。
现实中大量支路与主干路直接连通,同时断头路、错位路进一步降低了低等级道路的可达性和集疏效率,极易造成节点上突发性交通阻塞,最终蔓延到主干路影响道路畅通率。
2.2 山地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之匹配的交通慢慢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城市畅通,由于山地城市的城市特征和空间形态以及交通特征不同于平原城市,所以山地城市交通所存在的问题也与平原城市有所不同,根据分析研究山地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拥堵严重
2.交通污染严重
3.停车设施供需不平衡
4.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
5.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6.过街设施较少
7.既有交通设施的改、扩建,扰乱交通系统的整体结构功能
结语
一个城市的交通发展是否达到了城市交通规划的总体目标,需要一个完善的分析,为了促进山地城市交通的发展,本文对山地城市交通进行研究分析,在理论上丰富了交通方面的研究;在实际生活中,该研究能对山地城市交通现状起到优化作用,促进山地城市的交通发展,发现交通系统存在的隐患问题,为山地城市交通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建清.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绿色交通体系[J].中国建设信息,2004,(1):39~42.
[2]顾尚华.创建绿色交通体系保护城市自然环境[J].城市研究,2000,(3):11~12.
[3]王刚.沈建武.城市“绿色交通”规划[J].规划师,2004,(7):63~65.
[4]陆化普,土建伟,张鹏.基于能源消耗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J].清华大学学报,2004,44(3):383~386.
[5]黄肇义.面向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若干理论与方法[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6]王静霞.新世纪中国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战略[J].中国市长,2001,(4).
[7]赵小云.绿色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乡建设,2002,(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