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人类的居住地
地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共38张PPT)
新知讲解
人们正在做什么?
农村
耕作
? 新知讲解 还有哪些乡村景观
牧村
放牧
新知讲解 渔村
捕鱼
新知讲解
伐木
城市和乡村聚落出现差 别根本原因是人们从事的 职业不同,也就是居民生 产万式不同。
林场
新知讲解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 农业
居住在城里的人们主要从事 什么工作? 工业 服务业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定义、分类、形成、分布,又 欣赏了各具特色的民居,最主要的是我们明确了保护传统聚落 的必要性,那就让我们做保护传统文化的小卫士,捍卫我们身 边的古物奇迹吧!
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聚落的概念及类型
定义 分类:乡村和城市 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文章内容写的是 乡村聚落
地上觅食,小鸡如果找到了好吃的,它们肯定会一直在“.... ....地
叫来叫去,好像在炫耀自己的功劳,它们恨不得把自己的好事告
诉全世界。
乡下真是一个自然、美丽、和谐的天堂
回到我的乡村。你喜不喜欢呢?
新知导入 请同学们从这几幅图片中把你的“家”找出来?
新知讲解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4、在我国南方,从历史上看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最主要的原因是(D )。
A.沿河地带土壤肥沃
B.沿河地带地表平坦
C. 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 D.沿河地带交通便利
拓展提高 上海 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请结合你所
掌握的其他知识,说一说, 为何上海会发屏成为我国第一大城市?
(1)上海市位于长江流域的下游,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 平坦。(2)长江给上海市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3)从上海市循江 而上可直达我国西部内地,上海又是临海的城市,交通非常便利。 由于上海具备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所以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 的国际化大都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南华民族中学刘昆(一)、学情分析:学生是走入初中不久的七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来自农村,对乡村的景观比较熟悉,但对大城市的景观不太熟悉,教师应结合图片和视频给学生以感官上的认识,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较弱,教师应加以引导。
对于本节教学内容,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两种类型;2.知道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3.知道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2.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各种图片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读图讨论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五)、教学过程活动1 课件展示(本地的乡村和城市景观图片)说说它们分别描述什么样的景观?教师板书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教师板书一、聚落活动2 学生阅读p78的第一自然段思考:1.什么是聚落?2.聚落可分为哪两类?教师板书1.概念2.分类:(学生默读,组代表回答)活动3 女生阅读p78的第二自然段男生听并说出你能够提出什么问题。
女生对男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教师板书 3.乡村与城市居民从事的生产活动课件展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及所从事的图片活动4 学生阅读4.16 人们居住在不同的聚落里和4.17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说一说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课件展示(城市的景观图片及视频)学生分两大组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以擂台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板书 4.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差异活动5 学生观察不同地方的村落景观A,B,C ,思考:哪个分布在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不仅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差异,而且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PPT课件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说说看:聚落的发展和什么条件有关?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独特的原始传统民居——窑洞 毛泽东住过的窑洞
268孔窑洞组成首家三星级窑洞宾馆
当地的气 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 特人的冰屋
严寒
很低矮,无窗户, 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
利用黄土挖掘成
上的窑洞 冬冷夏热 窑洞,夏凉冬暖
大
非洲农村景观
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景观特征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聚落的区位、分布、 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世界聚落的分布
密集地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历史 悠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稀疏或没有: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5、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D
①地形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植被⑦地质⑧交通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④⑤ D.全选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3
迷人的威尼斯
讨论:
发展经济的同时该如 何保护文化遗产 ? 你的 看法是什么?
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人类的居住地__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就地取材 防风保暖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聚落 与
环境
内蒙古草原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寒带地区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内蒙古草原地区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建设聚落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欣赏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农 牧 渔林 村 村 村场
❖城市聚落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道 商 学 医 有 有 有 自然
路 店 校 院 无 无 无 景观
密 高 修 的 的 的 农 果 鱼 改变
集 度 建 多 多 多 田 园 塘 的大
度 情少少少
小
况
乡小 矮差 少少 少有 有有 小 村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024版新教材)
A.甲 B.人
C.丙 D.丁
9.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C)
A.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 的聚落建筑。
B.在聚落的发展中,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保存下来作为历史 人化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人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人临的问题。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人人的事情,与 其他国家人关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人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图, 完成第1题。
1.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C )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从事农业人产
④从事人农业人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右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 河南开封)的繁华人貌。读图,完成2~3题。
乡村 低 矮 少 少
有
城市
人
人 多多
人
人然景观改 变人人
人
人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人劳动 人产和社会人活的场所。
耕作乡 村景观
乡村聚落
耕作→农村
放牧→牧村
捕人→渔村
人产人式不同
伐人→林场
乡村聚落的类型不同
城市聚落
人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从事哪些劳动呢?
服
务
人
业
业
人结:
同
为
1
2
乡
村
3.特人人居与人然环境的关系。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人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墙厚 窗人
厚墙:减少传人的太阳热量 窗人:减少吹进的热人
炎热、 人燥
人亚的人居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东南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8)
思考一下再动笔,课堂 上在小组内先交流,然后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合作 探究。
1、仔细阅读图4 .16和4.17,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乡村与聚落的景观差异。看谁列举得全面。
房屋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学校、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果园、鱼塘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城市
2.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的地区景观也是不一样的。阅读书79页图4.18不同地方的村落景观,试分析A、B、C三幅图分别分布在哪个大洲?为什么?(学法指导:从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进行分析)
1.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和统称为聚落。一般来说,先有,后有。
2.乡村聚落有、、渔村、等不同类型,人们分别从事、 、捕鱼、伐 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业等工作。
3.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4.目前,在一些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在、地 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课题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主备人
班级
七年
时间
学习
目标
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真阅读教材P78-P81部分的乡村和城市、聚落与环境部分。圈点并识记你认为重要的内容,然后合上书,看看自己能做多少。
3.结合P80的图4.19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说说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平原地 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地形,丰富
水源,交通。
4.世界各地聚落民居建筑因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生活习俗等的差异而有很大的差异。试分析下面图中所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学法指导:观察图片中建筑特点,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加以分析)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要求:读图,根据照片和自己的亲身体会描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聚 落
房屋
道路密 商店
密集度
高度
集度
(多/
(大/小) 少)
学校 医院
果园 农田 自然景观改
(多/ (多/少) 鱼塘
变程度(大/
少)
(有/无) 小)
乡村
小
矮 小 少少 少 有
小
城市 大
高
大 多多 多 无
点?
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C:温度地区民居
自然环境特点:黄 土直立性、黏性强, 利于开凿窑洞
设计师的构想: 利用黄土层挖凿 成窑洞,冬暖夏 晾
D:因纽特人的住所——雪屋
西亚村庄
B
热
寒带 温
C
D
民居
带
北极冰屋
A带
黄土高原窑洞
东南亚高架屋
温
带
寒带
当地的气 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 特人的冰屋
人类的居住地
亚热带地区民居
安徽黟县西递村 1
云南丽 江古城
山西平遥 古城
水城威 尼斯
平遥古城简介
平遥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 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
在封闭的城池里,以市楼为中心,有四条大街、八 条小街及七十二条小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它们功能分 明,布局井井有条。
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 明确,左右对称,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 很浓的乡土气息。全城现存四合院民居3797处,其中 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
终年炎
热多雨
冬冷夏 热,降 水少
民居特点 双层木楼 窑洞,冬 或竹楼 暖夏晾 (吊脚楼)
人教版七上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36张PPT)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 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 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 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南方的江南民居
三、走进现实,探究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密高 集度 度
交通 人 道路 口 车辆 密 多少 度
空 生产方式 气 质 量
自然 景观 改变 的大 小
乡 村
小矮少
耕作、放牧、 小 好 捕鱼
小
城 市
大高 多
大 差 工业、服务 业
大
二、走进自然,寻觅理想家园
假设你是一名原始部落的首领,你将带领族 人定居下来。你将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林场
乡村聚落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1
城市聚落2
热带雨林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竹楼
树屋
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 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 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温带草原地区
蒙古包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 拆卸。
黄土高原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 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 十分坚固牢靠,极难渗水。直立 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 会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 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 冬暖夏凉。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其他
地势坦
聚落的形态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 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 落呈团块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聚落,让学生了解人类居住地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类居住地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聚落类型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聚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掌握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聚落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聚落类型的特点及与环境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图片,引发学生对聚落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聚落的类型及特点。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聚落现象。
4.案例分析:以我国典型的聚落为例,让学生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聚落与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聚落类型:乡村聚落、城市聚落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a.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源等b.社会经济环境:交通、资源、经济发展等c.人文环境:文化、传统、习俗等3.案例分析:我国典型的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开眼界
第三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9天的讨论和审议, 2010年8月3日在巴西利亚闭幕。这次大会审议和批准了 20余处新的世界遗产。
在这次大会上,中国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 群和中国丹霞地貌分别被列入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 “三江并流”也被批准扩大遗产保护区域。
课外探究: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查找 北京四合院的发展历史资料,说明保 护传统民居的意义!
聚落
什么是聚落呢?
聚落是指 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
一、乡村和城市
1 、乡村和城市是聚落的两种主要形式 2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别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楼房 道路 有无 人口 商店/学校/医 自然
高矮 多少 农田 密度 院等基础设 环境
和 和 鱼塘 大小 施的多少 保留
多少 宽窄
情况
城
乡村与城市 类型 城市聚落 生活、生产活动不同
差异 景观特征不同
二、聚落与环境
早期的聚落形成与发展
地形、 气候、资源等 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自然条件
呢?
想一想:如果让你选择居住地,你认为具
备怎样的自然条件地方才够理想?
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环境因素:
水源充足(井、 泉、湖滨、 河畔等地)
土壤肥沃,适于 耕作
市
聚
落
乡 村 聚 落
城 市 聚 落
乡 村 聚 落
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楼房 道路 有无 人口 商店/学校/医 自然
高矮 多少 农田 密度 院等基础设 环境
和 和 鱼塘 大小 施的多少 改变
多少 宽窄
情况
城 市 聚
高 而
多 而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精选课件
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
聚落
资源丰富
土壤肥沃
?
交通便利
不同气候影响下,聚落的居民
建筑有何特点?
猜一猜
回忆
人口稠密区及其人口众多的原因, 人口稀疏区及其人口稀疏的原因?
亚洲东部
四 亚洲南部 密 欧洲
北美东部
农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干)
业 四 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湿)
工 疏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
业
城
市
楼房 为主
乡村
平房 为主
房屋 道路 修筑
密 高 情况
集度
度
窄,
乡 低而 村疏
少, 简单
落后
高而 发达
城 密 完善 市
商店 的多 少
少
多
学校 的多 少
少
多
医院 的多 少
少
多
有有有 无无无 农果鱼 田园塘
有有有
无无无
其他 差异
人少 农业为 主,聚 落规模 小
人多 工商业 为主, 聚落规 模大
自然 景观 的差 异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高)
密集区
聚
落
稀疏区
工农业发达的 平原地区
高山、荒漠地区
请你想一想哪些因素有利于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流印 流 两域 度 域河 河 流尼 域罗 河
黄河-长江中 下游地区
世界上最早出 现的城市多数 在中低纬度的 河流中下游地 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 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云南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 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建筑融汉、 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风采。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西亚沙漠地区
北极圈附近
聚
内蒙古草原
落
与
黄土高原
环
境
热带雨林地区
西亚沙漠地区
北极圈附近
聚
内蒙古草原
落
与
黄土高原
环
境
热带雨林地区
沙漠地区
聚 落 与 环 境
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当地的房屋具有厚墙、窗小的特点。厚墙 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吹 进的热风。
1.有人在古代建筑上刻写 “某某到此一游”。 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2.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 的人数。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探究:
富有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合院 是大力发展聚落拆除传统民居还是保护?
改造后
发展和保护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有一段话: 如果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也许中国
很现代化,却不中国化了。
集度
的多少 鱼塘 的大小
乡
乡村 低而 聚落 稀疏
少 而 窄
少有
村
与
小
………
城 市
城市 高而 多
聚落 密集
而 宽
多
无
大 ……….
活 动 二
:
乡
村
聚
落
图一 农村 林场
图二
比
较
差
异
图三 渔村 牧村 图四
农
乡村与城市
业
生产方式不同
活 动
乡
村 与 城 市
工业生产
服务业为主
【环节二】落在何处?
活动3: 如果让你选择居住地,你认为具
这里气候干燥,土质十
分坚固牢靠,深达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18
+
5.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 。今天 的浪漫 或许是 明天的 现实, 当下的 现实也 可能是 昨天的 浪漫。 重要的 是我们 的作品 是否揭 示生命 本质, 精神是 否向真 向善向 上,以 及手上 的“主 义”是 否与我 们的诉 求达成 一致。
+
6.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 性成果 点亮, 让不同 形式、 不同风 格、不 同创造 性诉求 的佳作 ,在反 复的研 读与辨 析中沉 淀价值 。
+
4.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 为代替 写作。 较之个 体性的 埋头创 作,不 少诗人 似乎更 喜欢混 个脸熟 ,在这 样的背 景和语 境下, 诗歌批 评基本 沦为诗 人间的 交际和 应酬。 哪怕是 纷纷攘 攘的流 派或主 义之争 ,也往 往是你 方唱罢 我登场 ,名目 噱头不 少,却 未见得 与文学 和读者 有何关 系。
聚落密集
长江中下游平原 (优每越平人方1,口.千工在密米农一度人业些数生河)产流1>比中002较下~002发游00达的,平110聚原~~落地1100分区0 布,比自<无较然人1密条定集件居。区
世界人口的分布
聚落稀疏
新疆荒漠 人口2密. 在度高山、1>荒002漠~00地20区0 ,11自0~~然1100条0 件恶<无劣人1,定少居有区 (每或平没方千有米聚人落数。)
思考 你能根据三幅乡村聚落景观图判断:哪个
分布在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
A
B
3、聚落建筑与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做聪明的规划者
讨论:假如我们的家园位于热带沙漠地区或热带雨 林地区,你会设计什么样式的房屋建筑?说出你的理由。
A
B
江南水乡
窑洞 冰屋
小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主要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居住地的特点,掌握聚落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类居住地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聚落案例感兴趣,易于接受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聚落,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
2.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不同类型聚落的识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聚落的特征,加深对聚落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收集各类聚落的图片,如乡村、城市、集镇等。
2.案例素材:选取典型的聚落案例,如我国的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居住地——聚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我国的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地方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等知识,让学生对聚落有全面的了解。
可以使用课件或板书进行呈现。
3.操练(10分钟)针对聚落的不同类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说课稿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应聘初中地理的04号考生。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聚落文化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一扇窗。
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这也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本节教材内容是对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总结和升华,具有内容多、跨度达、综合性强等特点,它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所学地理知识综合分析生活中地理现象,它与本册序言《与同学们谈地理》形成了前后呼应: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2、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内容按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旨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针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安排了“聚落与环境”的教学,懂得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聚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生存教育,懂得并爱护聚落环境;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的意义。
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的意义。
说学情从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七年级的学生已学习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的气候等知识,而且在“陆地与海洋”这一章中对世界地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本课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对于多种地理事物现象有一定的兴趣,课堂发言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易于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聚落的特点:分析城市和乡村两种聚落类型的特点,如人口密度、建筑风格、生活方式等。
3.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探讨聚落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以及聚落的发展过程。
4.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聚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如环境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以及聚落对环境的影响。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2.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确保作业难度适中,既能challenge学生,又能让他们通过努力完成。
3.作业应包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实例:
1.根据教材第43页的图4.12,分析该聚落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3.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规划师,讨论如何规划一个新聚落。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聚落,如传统村落或现代城市社区。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居住地选择的情况?”比如,你们家是住在城市还是乡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类居住地的奥秘。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6)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学习目标:1. 知道聚落的主要类型,从不同聚落(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判断聚落的类型并能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2.知道聚落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人口、商业贸易等),根据聚落分布图说出其分布特点(如沿河、沿铁路线、沿山谷分布等)。
3.联系所居住聚落的一些文物古迹、宗教场所或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分析聚落(城市或乡村)发展变化对文化遗产影响的利与弊,培养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公民意识,了解和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乡村与城市知识准备: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地球上的人类,不管生活在哪里,都是生活在不同的聚落之中。
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
知识应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乡村与城市在景观上有何差异,并判断课本P78图4.16中,A为______,B为______。
生活在图A中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生活在图B中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
学习主题二:聚落与环境知识准备: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的自然环境、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深深影响到聚落的景观。
知识形成:(一)阅读课本P81“活动”图4.23、4.24、4.25,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下表:(二)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较______(发达、不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稀少);在____________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学习主题三: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知识准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聚落的发展也使世界文化遗产遭封了严重毁坏。
如果这些文化遗产再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世界各国要共同努力,大力保护世界丈化遗知识应用:思考:生活在广州的你听说过骑楼和西关大屋吗?它们是广州老城的见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地理第七册第四章开始人文地理的教学,前两节主要是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
这一节是新内容,以往教科书中从未提及过,围绕人类的居住地,介绍了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学知识又有用于生活。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技能掌握与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落实
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对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保护传统的聚
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展开讨论,结合南通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让学
生初步形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四、学程和导学活动
(引入)你喜欢住在城市还是乡村,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生活动)讨论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点。
(师总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出示表格,让学生从环境状况、发展程度、建筑物与道路密度等方面分析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
过渡:我们看了一些城市和乡村聚落,那么人类早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他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板书)二、聚落与环境
环节一:1、讨论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2、9月26日我们迎来了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在南通召开这样一个盛会,请分析讨论南通作为世界大城市带上海都市圈中的一员的形成因素。
环节二:看录像分析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我们刚才主要学习了聚落的含义及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到我们和环境和谐共处。
如何发展和保护现有的聚落。
环节三:讨论关于北京四合院开发与保护的不同观点和做法。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工业、服务业
2.乡村: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
2.影响因素:土壤、水源、地形、交通、自然资源等
(三)、聚落的发展和保护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一)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有:
(1)地形(2)气候(3)土壤(4)水源(5)交通(6)历史文化(7)宗教信仰(8)生活习俗(9)资源(10)植被
(二)调查了解:南通有没有古民居?在哪里?完成调查报告:南通古民居的保护。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初一(2)班个别学困生和初一(1)班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
八、反思与点评
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课学教过程的设计,尽可能的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例,尤其结合家乡南通的情况,让学生倍感亲切,感受到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激发学生去探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