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序《陈氏太极拳图说》重印本(康戈武)
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第十讲:阴阳的渐变与太极拳的慢练
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第十讲:阴阳的渐变与太极拳的慢练太极拳名家康伟本刊记者龚建新龚建新:通过对河图和太极图的讲解,我们对这两个古老的图形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现在我们再来看太极图,就不是以前那种“黑白代表一阴一阳,黑中的白点代表阴中有阳,白中的黑点代表阳中有阴”这样粗浅模糊的概念认识了。
康伟:是啊,河图和太极图这两个古老的文化图腾蕴含着中华民族先祖对自然世界的探索而产生的认知和思想,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提炼和把握,是民族独具的认识论和世界观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通过对太极图形成过程的解读,现在我们再看这幅太极图时,其中所要表达的对自然世界的认知模式、思想内涵和变化规律就会一目了然了。
龚建新:我们经常说要继承和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那么,到底什么是民族文化呢?我认为所谓“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和认知的共识,这种本民族共通的认知和思维共识就是民族文化的内涵。
在此共识下,人们通过语言和文字的表达交流产生共鸣,并在交流的过程中能被对方理解和认同,以这种共通的认知为基础,进而产生衡量事物对错的标准及社会性的行为标准,而失去了这种文化的共通性,也就失去了彼此交流沟通的思想认知基础,就会形成“对牛弹琴”的局面。
康伟:在认识事物的方面,东西方在思维模式、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上存在的明显差异,究其根本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民族文化不等同于科学知识,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懂文化,同样一个知识水平低的人不一定文化素养差。
而当今我们已经把“知识”和“文化”混为一谈了,这就从根本上混淆了“文化”的概念。
我们现在大力提倡恢复、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因为虽然我们的科技知识在不断发展,而“文化”却出现断层和流失,优秀的民族文化越来越少有人知,形成了“有知识没文化”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龚建新:是啊!比如《周易》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总源,“一阴一阳之谓道”,以一阴一阳为核心要素的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对宇宙天地自然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是万物的生存变化之道,进而推演到人体生命及人类社会的变化之道,从而使阴阳学说理论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和指导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
评《陈氏太极拳图说》(上)
盛当 20(2 期 12 3 ) 0・总 4
陈 鑫 (89 12 ) 14 — 9 9 所著 《 陈氏太极拳图说》 ( 名 太极 拳 图画讲 原 义》 以下 简称 图说》 。 , ) 洋洋 三十 万言 , 经他 的侄 起来 的易经基 础知识 ,
贵。
写这部书时说 ( 吴图南 《 太极 拳研 究》 :既然 )“
叫太极拳 , 就离不开《 易 经》我把《 , 易经》 里卦的 变象等等写 出来 ,插上 图 ,再把家里人练的炮
捶 往 一起 一 凑 ,就 是一
趟太极拳 。” 陈鑫在《 图说》 中罗
列 那 么 多 易 经 基 础 知 还不算卷一至卷三 中引用的 识 ,却对这些易经基础知识都没 但是 ,图说》 《 再版时 , 有些专 幅 ( 卦辞和爻辞 ) 几近 有一点 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 家称这部书 “ 称得上是一部值得 具体 易经卦意、 例如, 泛读 、 精读 、 研读 , 乃至值得必读 占了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其内 河图和洛书有什么 内在联 系 , 先 太极图、 河图说 、 洛 天八 卦和后 天八 卦揭示 了什 么规 和收藏的拳经”陈家后人则宣称 容有无极图、 。 这 部书是 “ 拳坛理 论之 丰碑 , 书说 、 武林 伏羲八卦方位图、 文王八卦 律,阴阳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内容 方位图说 、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 等等。 修学之经典” “ ,正在影响着一代 这些问题 , 特别是 阴阳的基
相 往 来 ” 难 怪 陈 鑫 。 11 对 吴 图南 透 露 , 9 7年
浅析陈氏太极拳传承发展的同一性
探究《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第一路拳架运动轨迹图示》和《陈氏太极拳第一路拳架动作名称参照对比表》教学版,是由陈家沟太极拳传承发展研究会近期推出的一套拳家藏品,是陈沛林、陈沛菊兄妹依据家传手抄本挖掘整理,结合数十年习练家传拳法的规矩和法则,并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材料,反复核查认证,精心制作,奉献给太极拳研究者、习练者的一套珍贵资料,旨在帮助广大太极拳研究者、习练者明确规范拳谱和理清运动轨迹方向,为太极拳的教学、练习和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正确的、原本的依据。
这两套藏品,清晰规范地论证了陈氏太极拳传承发展中几种拳架拳谱的同一性。
一幅为“拳架运动轨迹图示”。
从预备式到收势,每个动作的方向、路线、方位、变化,采用实线、虚线,单箭头、双箭头,把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第一路拳架的运动轨迹,按照陈鑫著作的原始表述,交代得非常清晰。
教学版用红线将套路科学地分为4个区间,使教学者和学习者一目了然。
从陈家沟太极拳目前流行的几种架型来看,这幅“轨迹图”可以称为通用的教学版。
另一幅为“动作名称参照对比表”。
参阅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的4个版本,陈立清著《陈氏太极拳小架》及陈立宪存“陈氏太极拳讲义手抄本”,陈绩甫(陈照丕)著《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照奎、陈瑜著《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等,详细列出了四列陈氏太极拳一路拳架的动作名称,综合分析比对,确认习练这些拳架的传承体系,层次有序、脉络清晰、套路动作名称具有同一性。
这套资料设计精细,意义深远,让每一个热爱太极拳的习练者,都能轻轻松松练得明明白白。
一、四列动作名称的差异和同一性纵观“参照对比表”确认的四列动作名称,但不影响它们的同一性。
尽管在套路的习练上,也存在着动作大小、快慢、高低和功夫层次上的差异,有的差异还比较明显,但同样影响不了其同一性。
陈鑫所著《图说》,所列动作为64式。
陈立清及陈立宪先师传承体系的《陈氏太极拳小架》和讲义手抄本,所列动作为74式。
其中多列出的动作名称,有7式“六封四闭”,在陈鑫《图说》有关动作叙述里都含有,为上式和下式之间的过渡动作。
《陈氏太极拳图说》易经部分详解
《陈氏太极拳图说》易经部分详解这几年随着太极拳的兴盛,许多人都加入了太极拳的大家庭,同时出于对太极拳的追求,许多人都买了陈鑫先生写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但都反应《周易》部分以及每势的取象问题看不懂,我想可能还有很多太极拳爱好者都有这样的疑问,所以我将所知道的《易经》知识用浅显的语言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易经》《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中华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经典著述。
它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阴阳相生相克”“无限循环发展的观点”,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阐述了事物和现象生成变化的法则。
《周易》是周文王被殷纣王囚于美(you)里坐牢时研究《易经》的成果,我们习惯称之为《周易》。
儒家、道家、诸子百家的文化都是从《周易》发展而来的。
现代许多练太极拳的人一看到阴阳鱼、八卦图,一说到太极就以为是道家的,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周易》的解释《系传》是孔子写的。
当年孔子为了研究《周易》,三年不窥园,《周易》的书让他翻断了三次(古人的书是用牛皮绳穿竹子书写而成),留下了韦编三绝的传说。
所以你可以像陈鑫一样用儒家的观点来研究解释太极拳,也可以像杜育万一样用道家的观点来研究解释太极拳,但不能笼统地说太极拳是哪一家的。
太极拳是用武术的形式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种《易经》在《周易》之前,还有两种《易经》。
一种是远古神农黄帝时代的《连山易》,从艮卦开始;一种是夏商时代的《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周易》是从乾卦开始的。
许多人以为自《周易》后,其他两种《易经》就失传了,其实没有,在民间江湖中的许多东西,如风水、民间医术等都用到此两种易。
理象数《易经》认为每一种事物、每一件事情的产生、发展、灭亡都有它的道理、形状、长短、大小。
(一)理:每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发展的道理、灭亡的原因。
(二)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形状、轨迹、状态等。
(三)数:凡事都有定数,每种事物从无到有的时间,形状的大小、尺寸,质量的多少,灭亡的时间。
好书推荐练习陈氏太极拳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
好书推荐练习陈氏太极拳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其实不用过多介绍,《陈式太极拳图说》练拳的朋友们应该都听过。
自1933年由开封开明书局出版发行后,引起了武坛广泛、持久的关注。
武学届有口皆碑、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凡是了解太极文化,太极理论,此书当之无愧的列入必读书目之中!《陈氏太极拳图说》这一巨著,主要介绍了根据周易六十四卦推演的陈氏太极拳架六十四势的练法,以及太极拳的基本理论。
详细解读陈式太极拳小架:▼▼▼同时,它不仅是一部武术著作,也是一部集天文、地理、中医、养生、人文、兵法、体育等多学科的论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动态显现形态的绝妙概括。
但可惜!原著阅读起来有很多障碍!《陈氏太极拳图说》因为易理深奥,拳法精妙,传承久远,风格古朴,加上民国文言难以理解与学练,说实在的,并不利于广大拳友阅读交流...于是,一个神奇又靠谱的版本横空出世了!陈鑫《陈氏太极图说》解析注释版▼▼▼这个版本有多牛?最新推出《陈鑫陈氏太极图说》解析注释版:最新校注+最新拳理研究成果与《陈氏太极拳图说》深奥易理,精妙的拳法相结合,共同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让所有对陈氏太极感兴趣的拳友,彻底读透太极拳届旷世奇书!编者有多靠谱?此次对原著四卷做了全面校注的编者是陈式太极拳嫡宗传人陈东山、陈晓龙、陈向武,并对陈氏太极拳的理论基础、练法用法、发展脉络进行明了详尽的阐述。
由陈氏嫡传陈向武的分解演练视频以供习练者参考。
为什么要收藏此书?采用最靠谱、最易懂的方式:想要了解太极理论与拳法,读书、读太极经典丛书,无疑是最靠谱的的方式。
这个版本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下面十六个字:○原版再现○点校精到○图说详明○视频讲演也就是说,原文读不透彻,还有精妙准确的注释,图解不懂,还有编者为您详细说明,阅读完图文之后,还有生动直观的视频讲演,彻彻底底的穷尽所有方式,一次读个明白!太极文化、拳理拳法一次理清脉络:看到太极哲学、文化、太极拳理论,头都大了?觉得太深奥,不知从何处下手?边边角角、碎片式阅读无法满足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帮你理清脉络:▼▼▼将太极拳理拳法梳理成四大部分:易理系统经络系统拳理系统拳法系统结合图谱,一一拆解,逐条解读,让你一次读个透彻!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收藏,我们为您提供一个阅读思路,仅供参考:注重对卷首无极图和太极图所蕴涵深奥哲理的理解,它是全书的总纲。
探析《陈氏太极拳图说》的成因
史籍的研究 , 朴宰雨f l l 先生曾说 :对 了解某一部书 , 定要 先了 “ 一
解时代或社会背景 , 次了解 著者之 家庭 、 其 人生经历 、 写作动机 等, 始不会出大错” 对《 , 陈氏太极拳图说》 的研究同样也是如此 。 太极拳传播过程特别讲究师传 , 是一种特殊 的文化载体 , 鉴于太 极拳的特殊性 , 着重从陈鑫所处 的社会环境 、 时代背景 以及人生 经历来分析其著作的形成 因素。 2 《 陈氏太极拳图说》 形成的社会背景
经营南北地道药材三百余年 , 生产膏 、 、 、 丹 丸 散四百余种 , 盛世
不衰” 陈氏族人在河北永年开设的太和堂药店在清代太极拳 。“
运动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 。 陈鑫在《 陈氏太极拳图说》 , 中 大量原版摘录《 黄帝内经》 中
的歌诀 、 图谱 , 共绘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中任脉 、 督脉等经络 图 1 8
在现代太极拳流派理论 当中, 多公认杨 、 、 、 吴 武 孙派太极拳 的产生与陈派太极拳具有直接或间接 的联系 , 其地位特殊 。 陈鑫 著《 陈氏太极拳图说》 是公认 的陈派太极拳经典理论 。 在此之前 , 陈派太极拳 的理论书籍寥寥无几 , 正如《 氏太极拳 图说》 陈 后叙 作者刘焕东所说 :南北奔走二十余年 , “ 所见太极书颇多 , 而陈沟 独无所闻” 。因此 , 对传统太极拳的研究来说 , 深入探研 《 氏太 陈 极拳图说》 价值作用 、 历史成 因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关于重要
道家思想 , 繁荣 了儒 家思想 , 促成 了儒道两家 的合流 , 也为陈鑫
区传统 医药卫生业强盛 , 陈氏太极拳 图说 》 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书 的必要条件
之一。
22 人 文环 境 .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
陈鑫《陈⽒太极拳图说》在我国多种多样的拳术之中,太极拳可算是独树⼀帜,构思特异的拳种。
⼀百多年前,陈长兴的门⼈杨露蝉曾以此⼋门五步功,交遍当时名流好⼿,号称「杨⽆敌」⽽誉满拳坛,使后来拳界提起太极拳,⽆不肃然起敬。
可见太极拳不但拳理巧妙,⽽且还具有⾮常强的技击作⽤。
陈鑫⽂武兼备,发愤着书⽴说,⾸次⽤⽂字总结了历结了历代陈⽒太极拳的练拳经验。
其所着的《太极拳图说》对螺旋式的缠丝劲路、全⾝经络,以及⽆极⽣太极、太极⽣⼆仪、⼆仪⽣四象、四象⽣⼋卦,阴阳消长等原理,阐发详尽。
以易理说拳理,图⽂并茂。
学者由此循进。
从易领悟太极奥义。
太极拳的原理,在陈⽒《太极拳谱》,王宗岳《太极拳论》、《⾏功⼼解》,武禹襄、李亦畬等⼈的着作中,都有详尽的论述。
可惜这些经典着作,没有引起⼈们的⾜够重视,有时甚⾄背道⽽驰。
例如太极推⼿,应以不丢不顶为根本,⽽今推⼿之⼈⼤都以拙⼒相待,意欲牢固其根,如⽜之相牴,与太极以柔克刚之理相悖。
岂知⼰根愈固,彼攻愈烈,⾃然之理也。
沾粘连随四劲,沾粘在⼿,连随在步,根不去则步不灵活,⼈有攻击⽬标,连随⽆从,难免有跌倒之虞。
故推⼿欲不跌倒,先应去⼰之根。
⽆根者,⽆固定之根也,如物飘于⽔,如球滚于地。
犹如不倒翁,上欲轻,下欲沉,即拳谱所云:「飘飘荡荡浪⾥钻,上轻下沉不倒颠」。
「太极」是个圆,不是个平⾯圆,⽽是个⽴体圆,四⾯⼋⽅都是⼀个圆,即⼗三势中所谓四正四隅的⼋门。
固此要求松肩沉肘,开跨扩膝,含胸拔背,使⼈形成⼀个有弹性的球体,不着⼒则罢,⼀着⼒即随之旋转;犹如⽪球在地上很难站⽴上去⼀样。
其灵活的程度犹如天秤,犹如转轮。
这就是拳谱所谓:「静之则合,动之则分,⽴如平准,活如车轮」。
然⽪球是个⽆机体,⼈体是个有机物。
⼈体不但具有类似⽪球的功能,还有超过⽪球的⾃重量,并具调节能⼒。
只要恰当地运⽤沾粘连随不丢顶功夫,即可以使⼈进之不着,投之不脱。
这就是⼗三势中所谓进、退、顾、盼、定的五步。
⼈体的球形随着开合还可⼤可⼩。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图说》心得原创高启武绘图高君炜《陈氏太极拳图说》(以下简称《图说》)是一代宗师陈仲甡(1809—1871年)之哲嗣陈鑫(1849—1929年)先生所著。
先生之父“平生战功累累,啧啧人口,皆根于精太极拳也。
及公卒,吊者数郡毕至,众议易名…英义‟。
”(《图说、陈氏家乘》)《图说》是先生宗其家传,辛勤笔耕“自光绪戊申年至民国己未,十有二年其书始成”(《自序》)。
先生“夙精拳术,又深学理”,“积数十年之心得”,“发前人所未发”,破历代“珍秘不以示人之传习”(《杜严序》),尽泄天机意欲使后学“由升堂以入室”(《自传》)。
故今人得见陈拳理法全貌,先生可谓功德无量矣。
陈鑫先生的这本《图说》虽名言拳,然书中道、释、儒、医无不涉猎,这在其它武术书籍中则不多见。
尤以太极、《易》理阐释拳理、拳法并贯彻始终,实意为后学剖白太极拳理法之根本。
本人学疏浅薄,虽多年喜《易》好拳,然至今亦仍是童蒙于《易》,门外于拳,读此书深感捉襟见肘,力所不逮。
现不揣冒昧,将平时习易学练时一孔之见的心得进行整理,勉强成文以抛砖引玉,期望大家不吝斧正。
一、陈氏太极拳预备势和太极图象先生称此势为“太极象”,并画有太极象图。
从字面看,“太”字有最、至及极端之意。
极亦有顶点、尽头之意。
《周易正义、系辞》云:“太极谓天地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
”《太极图详解、朱子太极图说解》云:“圣人谓太极者,所以指夫天地养物之根也。
”拳以此名,愚以为是取归根复命、人合天道之意。
《周易、系辞》中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先祖圣人以两仪之阴阳为基础类物取象,通变天、地、人三才之情状,钩深致远,以倡道之博大精深。
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子太极图说》亦云:“阴阳一太极也。
”可见,太极与道名异而实一也,此皆可以《易》证之。
先生《图说》通篇以太极、《易》理阐释拳理、拳法,中规中矩、恰得根本。
太极拳亦确实是以老庄学说为基石,取实战博击技法于外,寓道家丹功于内,和合二者则太极、《易》理之阴阳动静、刚柔进退为拳理之准绳而用。
评《陈氏太极拳图说》(下)
点:
1 《 氏家谱 》 中对 历 代 先 、陈 祖 根 本 没有 提 到 太极 拳 , 鑫 另 陈 搞 一 套 而 编写 的《 氏家 乘 》 , 陈 中 对 相 关 先祖 差 不 多 都 变成 “ 太 精
极 拳 ” 。
( 学于杨禄禅 )所学的 “ 初 十三 势 ” 就 是 陈有 本 所 传 陈 氏 太极 拳 拳 。不 管 陈 鑫 怎 么编 造 , 回答 他 不 了为什 么 “ 孙 ”武 禹襄 的拳 徒
彦 —— 陈 清 平 (7 5 1 6 ) 一 19— 88
《 氏家 乘 》 : 陈王 廷 , 陈 载 “ 精 太极 拳 。 陈继 夏 , 太极 拳 。 精 陈敬 伯, 好太 极拳 。陈鹏 ( 旺 )习太 秉 , 极拳 人妙 。 陈长兴 , 其父学 。 传 陈
的 假 象 , “ 氏 太 极 拳 的 母 拳 和 杨
张 彦 ( 堡 镇 人 )后来 也 曾 向陈 赵 ,
有本学习过其“ 十三势新架” 。正 是陈鑫治学态度很不严谨 , 致使
陈 家 后 人 闹 出说 陈 清 平 是 在 陈
沟 学 成 陈 氏太 极 拳 后 , 门去 赵 上 堡 镇入 赘 的笑话 。
少 “ ”都 仅 仅 是 有分 节 或 分 段 势 , 的 意义 ( 面 已指 出跟 易经八 卦 前 卦 象 毫无 关 系 ) 。他之 所 以刻 意 把 陈 氏太极 拳 不 多 不 少 分 作 “ 十
三势 ” ,而 又 刻 意 回避 张 三 丰和
王 宗 岳 关 于 “ 三 势 ” 念 的准 十 概
盛毒 20(2期 13 3 ) 0・总 5
式 名 称 和 顺 序 ( 过 杨 式 、 式 通 吴
弃原来 《 陈氏家谱》 不用 , 另写一
《陈氏太极拳图说》行文特点
平 正 , 化 成 天 下 。” 序 卦 传 》 : 陷 必 有 所 丽 , 受 乃 《 日 “ 故
之 以 离 i 者 丽 也 。”杂 卦 传 》 :离 上 而 坎 下 也 。” 离 《 日 “
锄
‘ 3 7
所 谓 即小 以 见 大 ” 通 过 这 种 “ J见 大 ” “ 道 一 以 , 以/\ ,吾
贯 之 ” 《 语 》) 方 法 , 鑫 成 功 地 完 成 了 从 历 代 拳 (论 的 陈 谱 的 单 纯 说 拳 向 全 面 说 “ ” 转 换 , 对 中 华 文 化 理 的 是
的~大 贡献 。
之 势 , 取 诸 离 卦 。体 外 强 故
中 虚 , 有 手 足 皆劲 而 心 体
虚 明能照全体 之象。 ” 在
2
在 卷 一 、 、 的 各 势 动 作 说 明 中 , 一 部 分 叫 二 三 有
《 易》 , 卦是 第三 十 卦 , 上离 下 。朱 熹 曾编歌 周 中 离 离 谣 说 : 乾 三 连 , 六 断 。 中虚 , 中 满 。 《 传 》 : “ 坤 离 坎 ”彖 日
蓄 势 以 待 敌 人 的 进 攻 。 陈
历 代 太 极 拳 大 家 所 推 崇 。 《 说 》由清 末 民 初 河 南 温 图 县 陈 家 第 十 六 代 传 人 陈 鑫 所 作 , 成 书 于 民 国 八 年
(9 9 ) 此 书 以易说 拳 、 拳 说 易 , 体 互 用 , 11年 。 以 互 一 气Ⅱ 可成 , 当 今 太 极 拳 理 论 学 习 的 典 范 。 本 文 就 《 是 图
“ , - ; 月丽 乎 天 , 谷 草木 丽 乎 土 , 明 以丽 离 丽 A 日 百 重
陈氏太极拳图说陈鑫
陈氏太极拳图说陈鑫无极象图: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太初之上,浑浑穆穆,混混沌沌,所谓大混沌者,即此时也。
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
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
太极象图:太极者,生于无极也。
谓太极已有形声乎?曰:未有也。
未有不曰无极而曰太极,何也?然太极虽无形声,而几朕已兆,如硕果之仁,生机将动未动,特生机未足,而未出乎核之外耳。
不然,天地何自而生乎?是大混沌后,阴阳虽未分,而分之机已动,一至于分,则清气上升而为天,浊气下降而为地,但此时清气犹未上升,浊气犹未下降耳,故谓之为太极。
是前人上推阴阳五行之机,未生天地,无可名称,名之曰太极,而要阴阳五行已俱备矣。
打拳上场后,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
此时一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之形耳,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
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第一势:金刚捣碓成势:1.周身精神全系于顶,故“顶劲”领起来,是在似有似无之间。
2.目不旁视,旁视则分心乱志。
3.耳不可有所听,勿听则心专。
4.颈端直。
5.左肩松下,不可上架,右肩松下。
6.心贵和平,心平则气静,心平则气和。
7.左肘沉下,须得轻轻擎住意,右肘沉下,不可稍有上架意。
8.左手腕朝上,与鼻准上下相照,右拳落左掌中,去胸五六寸。
9.气皆归于丹田。
10.腰劲贵下去,贵坚实。
11.左膝微屈,不屈则裆不开,右膝微屈,不屈则裆不开。
12.左足与右足并齐;端正平立。
仆参、大钟、隐白、大敦,皆微用力踏地。
13.肾囊两旁谓之“裆”,贵圆、贵虚,不可夹住。
平素打拳,因地就势,不必拘定方向,而守一定之位置。
但北辰、北斗皆在北方,学者宜心向之,承仰天机,人之中气乃有真宰。
故画图以面北背南、右东左西定为准绳,以示规矩。
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3
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三讲:“有”与太极太极拳名家康伟本刊记者龚建新龚建新:上一次我们谈了“无极”的概念,知道了我们前人所说的无极是什么意思,也明白了“无极”的实际状态,那么“无极生太极”又是怎么回事呢?康伟:我经常问一些习练太极拳多年的朋友,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那么“太极”到底是什么?我们打的拳为什么叫“太极拳”啊?这个问题基本上就没人能回答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概念中,“太极”到底是什么意思。
与上次说的“无极”概念一样,“太极”要表达的是什么涵义,我们的古人用一个“太极图”要表达出哪些思想,要阐明哪些道理,今天我们就沿着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的思路继续进行探讨。
龚建新: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的无极图下面,就画了一个太极图(图1),但好像没看见什么文字解释啊,太极图的种类很多,它们都表示的是什么?康伟:书中有关无极图和太极图的解释文字,都是放在后面讲述的,这不太方便我们阅读。
但是,没关系,既然先有一个图了,那我们就先讲述太极图和太极的概念。
龚建新:太极图我们太常见了,太极的概念一般人也都能说出来一些简单的见解。
太极和太极图表示的不就是阴和阳的关系吗?就是阴阳相互对立,互为存在前提,并相互转化,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万物负阴抱阳(图2)。
康伟:总体上来讲,太极图表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阴阳概念。
但是,如果我们再往深层次上探究,太极是如何来的?为什么“无极生太极”?太极和无极的关系是什么?这人们就未必能说的清楚了。
龚建新:是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康伟:我们讲无极的时候说了,“无极图”就是一个认知模型,其实,这个“太极图”又是一个认知模型了。
这个太极图是怎么来的呢?如果我用一张白纸,把“太极图”中间有图形的地方盖住,就留下一个圆圆的边框,你看它是什么?不就成了无极图了吗?现在我把纸拿开,无极图就成了太极图——里面有了一黑一白两种东西!你先不要去管这一黑一白是什么东西,先要理解古人的意思。
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1
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编者按: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一部太极拳理论巨著,它“以易理解拳理”,详细地阐述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和太极拳的关系。
这一部著作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被誉为“拳坛理论之丰碑,武林修学之经典”。
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文化的断层,现代人已经很难读懂、理解书中关于《易经》、河图、洛书、无极、太极等等传统文化概念的内涵,甚至很多人认为这些都是封建迷信的东西,“用易理解拳理”就是牵强附会。
在当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潮下,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部传统武学巨著进行解读,以满足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学习传统文化,练习太极拳的需求。
从本期开始,本刊记者将与康伟先生共同解读这一巨著。
康伟先生习练陈式太极拳三十余年,研究《陈氏太极拳图说》二十多年,对太极拳理论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在本刊举办的“太极拳名家讲堂”上,他多次担任“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研修班”的主讲导师,深受学员们的欢迎。
第一讲:《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太极拳名家康伟本刊记者龚建新龚建新:康老师,《陈氏太极拳图说》这部著作我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接触的。
当时,我正跟着一位老拳师练习陈式太极拳,在琉璃厂中国书店我买了这本书,上海书店影印出版,是解放前的版本。
康伟:这本书我也有。
你当时买了,认真看了吗?龚建新:没有,太难懂了,都是繁体字,还是竖排版,也没有标点符号,更不用提那些无极图、太极图、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了,简直就是一部天书。
我就浅尝辄止,翻了几页,就放在书架上束之高阁了。
所以,这本书现在还是新的。
康伟:我的就不同了。
我那第一本《陈氏太极拳图说》被我翻烂了,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我的阅读心得。
后来这本书就不知所踪了,我又买了新的,仍然被我翻烂了。
这本书我读了二十多年,翻烂了好几本。
龚建新:啊!你这么有毅力,这么有钻劲儿?为什么啊?康伟:是啊,我这个人就是执着。
在讲述《陈氏太极拳图说》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和太极拳,和这本书的关系。
几本必读的原版太极教课书!
几本必读的原版太极教课书!为什么要读一读历史原版的太极拳书籍?传统的太极拳招式是经过历代人的实践与修订,最后定架而成、丰满圆润,招式环环相扣、连绵而不绝。
不似今天满市场简化太极拳这么少的招式。
简化太极拳是解放后为让更多人学习运动而做的简化,没有太多传承,历史上更多的是在革命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的改革。
如同文革时期的文学、艺术、音乐及样板戏一样,为适应时代而刻意做的改变。
今天我们不谈改变后太极拳的好与坏,只是想认真介绍一下传统历史的太极拳原版书籍。
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 太极拳经杨露禅到京传播以来,即从隐学成为显学。
经杨家三代的努力,至1920-30年代,杨氏的太极拳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可谓是如日中天。
1934年2月,上海大东书局公开出版杨澄甫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
这是一本太极拳出版史上的不朽名著,被公认为是太极拳的经典文献。
这是杨式太极拳自杨露禅初创,经其子徒辈努力修善,至其孙杨澄甫,集三代人实践和研究成果修定成的拳架套路,既保持了杨式太极拳的传统特色,又在民众中得到了颇为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杨澄甫先生在《自序》中叙述当时太极拳的传播情况时说“余始则授徒旧都,……更南走江淮闽浙间。
……历十余年,而太极拳之风行,自河南北,及于江左右,甚且粤水之滨,习之者亦大有其人矣。
”杨澄甫拳架既有深厚的家学基础,又经实践验证,受到传习者的青睐,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奠定了杨澄甫定型架作为杨式太极拳基本拳架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以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功架拳照为依据,修定出版了《杨式太极拳》(85式),创编出版了《简化太极拳》(24式)。
这时作为国家体育(武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以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展示的拳架,作为杨式太极拳的标准拳架,并以其拳式规格为动作标准。
“杨澄甫定型架”的出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太极拳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久远的学术意义。
康戈武: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康戈武: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溯源自温县陈家沟借助1963年台北真善美出版社出版的陈泮岭(1891—1967)著《太极拳教材》,1964年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唐豪、顾留馨著《太极拳研究•太极拳起源和发展简史》,1935年山西省国术促进会刊行的《李氏太极拳谱》,1989年吴文翰发表的《近百年太极拳的发展和流派的形成》等文献得知,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流传的太极拳共有8式,其名目包括: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郝式太极拳(马立伯称“李郝派”)、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
谨取各式太极拳传人的文据为凭,简述其源起于下:(一)孙式太极拳创自河北完县人孙禄堂(1861—1932)。
孙禄堂初学太极拳于郝为真(1849—1920),后自创一式,以姓氏名,人称“孙式太极拳”。
孙禄堂于1919年著《太极拳学•自序》说:“余受教于为真先生。
”禄堂之女孙剑云著有《孙式太极拳》(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年出版)。
(二)郝式太极拳传自河北永年人郝为真。
郝为真的太极拳学于李亦畬(1833—1892)。
郝为真的一些传人和太极拳传习人,以姓氏名其所传,称为“郝式太极拳”。
目前,因为郝为真之师李亦畬学于武禹襄,多称此系技法为“武式太极拳”。
郝为真之孙少如著《武式太极拳•前言》说:“先祖父名和,字为真。
先父名文桂,字月如(1877—1935)。
先祖父的太极拳是从邻居李亦畬先生处学来的。
李先生是他的舅父武禹襄先生所传授的。
”(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年出版)。
(三)武式太极拳创自河北永年人武禹襄(1812—1880)。
其弟子李亦畬于1881年修订的《太极拳小序》中述武禹襄研习太极拳的经历说:我郡杨某(露禅,1799—1872)从“河南陈家沟陈姓”学太极拳,“旋里后,市诸同好。
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
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
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序《陈氏太极拳图说》重印本(康戈武)
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序《陈氏太极拳图说》重印本(康戈武)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序《陈氏太极拳图说》重印本(康戈武)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自1933年由开封开明书局出版发行后,引起了武坛广泛、持续的关注。
70年后的今天,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为了适应当代读者的需求,拟于近期内重印此书合订本,并邀我写点导读的话叙于书首。
思之再三,谨将我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心得概要为泛读、精读、研读,名之为《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与读者诸君进行交流。
一、以泛读明其概要“泛读”,可以理解为泛泛地读,或者说是快速地翻阅一遍。
凭此了解全书的概貌和特色,获取是否值得精读和研读的信息。
原版本《陈氏太极拳图说》分为卷首、卷一、卷二、卷三共四册。
在其后出现的翻版和重印本中,有的将四卷合订为一册。
该书内容可概要为四部分:其一是陈氏太极拳架64势的练法。
这部分所占篇幅最多,是该书卷一、二、三的主要内容。
其二是太极拳的基本理论。
这部分内容,不仅有集中于卷首的阐述太极拳与《易》相融的图文4则和《太极拳经谱》等11篇太极拳论文,还有分散于64势各势练法图说中的拳理和拳诀。
其三是太极拳的文化基础。
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于卷首,包括有40则介绍周易知识的图文和12则介绍人身经络穴道的图谱和歌诀。
其四是阐述陈氏太极拳发展脉络和时人评述陈氏太极拳的文章。
包括辑录于卷首的河南西平(华)陈泮岭《太极拳谱题词》、与温县邻里相望的卫辉汲人李时灿(敏修)序、邻人杜严序和作者陈鑫的自序;附录于卷三的《陈氏家乘》(节录陈王廷以后部份)、《陈英义公传》、《陈仲甡传》、《温县陈君墓铭》、李春熙《跋》、刘焕东《后叙》,另有沁阳杜元化(育万)以订补者名义加入的《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一则。
通过泛读,我们发现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一部全面介绍陈氏太极拳历史、理论、技术,以及相关知识的专著。
全书有着图说详明、技理交融、以诀示要、适用面广等特色。
陈氏太极拳图说序二
陈氏太极拳图说序二
天地之道阴阳而已,人身亦然,但人身之阴阳往往不得其平,则血气滞而疾病生。
故练气之术尚也。
中国拳术流传已久,然皆习为武技。
其中精义全然不讲,即有略知一二者,或珍秘不以示人,殊为憾事。
品三陈先生,英义先生之哲嗣,素精拳术又深学理,积数十年之心得,著太极拳图说一书。
己已初夏,策杖过余,鬚髯飘然,年已八十有一矣,以博言属余受而读之,其于拳术之屈伸开合,即阴阳开合之理,反复申明不厌其详,可谓发前所未发。
方今提倡国术设錧教士,若得此书以资讲授,将见事半功倍,一日千里,其裨益岂浅鲜哉。
先生此书,拳术骨肉停匀,蓋即动静交相养,阴阳得其平之精义也。
余学识浅薄,未能窥测奥妙,谨书管见,待诸高明。
071110陈氏太极拳图说
071110陳氏太極拳圖說071110陳氏太極拳圖說這是我在台灣找了很久的書,台灣的太極拳書籍圖片多於論理,根本是噱頭。
很多號稱的大師,其實就是學生很多而已,有時候看一下他們的書,真的慚愧。
在台灣,關於太極拳有很多說法,看完本書才知道說法跟事實有很多大差距,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在學者有無法發願將學問持之以恆的練習。
還有習拳者必須修心。
習拳者若對人不敬,無法謙虛受教,那這拳就是白學了!過去比賽求的就是拳架漂亮,但是不求內涵。
這次有幸在大陸買到圖說,利用放假泛讀一下,才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地方要學習。
因為,太極拳不是拳,而是一項涵蓋易經、經絡、醫學、運動物理、氣功及為人處世的人生哲學。
我想很多人對太極拳的印象都還停留在早上的公園拳,其實有練過才可以體會這真是少數中國人的國粹,值得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提會。
下面是康戈武的序,值得參考:一、以泛讀明其概要“泛讀”,可以理解為泛泛地讀,或者說是快速地翻閱一遍。
憑此瞭解全書的概貌和特色,獲取是否值得精讀和研讀的資訊。
原版本《陳氏太極拳圖說》分為卷首、卷一、卷二、卷三共四冊。
在其後出現的翻版和重印本中,有的將四卷合訂為一冊。
該書內容可概要為四部分:其一是陳氏太極拳架64勢的練法。
這部分所占篇幅最多,是該書卷一、二、三的主要內容。
其二是太極拳的基本理論。
這部分內容,不僅有集中於卷首的闡述太極拳與《易》相融的圖文4則和《太極拳經譜》等11篇太極拳論文,還有分散於64勢各勢練法圖說中的拳理和拳訣。
其三是太極拳的文化基礎。
這部分內容主要集中於卷首,包括有40則介紹周易知識的圖文和12則介紹人身經絡穴道的圖譜和歌訣。
其四是闡述陳氏太極拳發展脈絡和時人評述陳氏太極拳的文章。
包括輯錄于卷首的河南西平(華)陳泮嶺《太極拳譜題詞》、與溫縣鄰里相望的衛輝汲人李時燦(敏修)序、鄰人杜嚴序和作者陳鑫的自序;附錄于卷三的《陳氏家乘》(節錄陳王廷以後部份)、《陳英義公傳》、《陳仲甡傳》、《溫縣陳君墓銘》、李春熙《跋》、劉煥東《後敘》,另有沁陽杜元化(育萬)以訂補者名義加入的《杜育萬述蔣發受山西師傳歌訣》一則。
陈氏太极拳图说
《陈氏太极拳图说》选录陈鑫先生之《陈氏太极拳图说》是太极拳理法研究的经典著作,但其书为繁体版本,且无标点符号,较为深奥难懂,使现代人读之难以理解。
为了方便大家研究,我特将其中的‘学拳须知’‘太极拳经论’摘录于此,将其译成简体字,并加以标点符号。
愿与太极拳爱好者共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学太极拳须知--陈鑫一、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俭束,如何能学艺。
二、学太极拳不可狂。
狂则生事。
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也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
三、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还有天]。
能谦则虚心受教,人谁不乐告之以善哉!积众善以为善,善斯大矣!四、学太极拳着着当细心揣摩。
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
即承上启下处,尤当留心。
此处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关亦不灵动,一着自为一着,不能自始至终一气贯通矣!不能一气贯通,则于太和元气,终难问津。
五、学太极拳先学读书。
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
六、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
吾身中自有本然之阴阳开合,非教者所能增损也!复其本然,教者即止(教者教以规矩,即大中至正之理。
)七、太极拳虽无大用处,然当今之世,列强争雄,若无武艺,何以保存?惟取是书演而习之,于陆军步伐止齐之法,不无小补。
我国苟(注:如果)人人演习,或遇交手仗,敌虽强盛,其奈我何!是亦保存国体之一道也!八、学太极拳不可借以为盗窃抢夺之资。
如借以抢夺,是天夺之魂。
鬼神弗佑,而况人乎?天下孰能容之!九、学太极拳不可凌历欺压人。
一凌历欺压,即犯众怒,罪之魁也!太极拳经论(节选)--陈鑫今之学者,未用功而先期效,稍用力而即期成。
其如孔子所谓:“先难后获”何?问功夫何以用?必如孟子所谓:“必有事焉,而勿正。
心勿忘勿助长也而后可。
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
问:得几时?小成则三年,大成则九年。
至九年之后,可以观矣!抑至九年之后,自然欲罢不能,蒸蒸日上,终身无住足之地矣。
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及相关拳谱检验鉴定分析意见
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及相关拳谱检验鉴定分析意见陈旭斌;陈沛林
【期刊名称】《少林与太极》
【年(卷),期】2024()1
【摘要】一、绪论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及陈氏太极拳传统架(功夫架)拳谱(动作名称),是太极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页数】7页(P46-52)
【作者】陈旭斌;陈沛林
【作者单位】焦作市陈家沟太极拳传承发展研究会;河南省太极拳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陈鑫太极拳拳谱及争走要诀
2.陈鑫《太极拳图画讲义》的文献价值及学术地位
3.大气弘“小架”同声唱发展——纪念陈鑫诞辰170周年和《陈氏太极拳图说》在汴首发85周年暨陈氏太极拳小架展演交流赛综述
4.开创陈氏太极拳发展的新篇章——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成立四周年侧记
5.纪念陈鑫诞辰170周年和《陈氏太极拳图说》在汴首发85周年暨陈氏太极拳小架展演交流赛陈氏太极拳先进人物评选结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序《陈氏太极拳图说》重印本(康戈武)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自1933年由开封开明书局出版发行后,引起了武坛广泛、持续的关注。
70年后的今天,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为了适应当代读者的需求,拟于近期内重印此书合订本,并邀我写点导读的话叙于书首。
思之再三,谨将我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心得概要为泛读、精读、研读,名之为《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与读者诸君进行交流。
一、以泛读明其概要“泛读”,可以理解为泛泛地读,或者说是快速地翻阅一遍。
凭此了解全书的概貌和特色,获取是否值得精读和研读的信息。
原版本《陈氏太极拳图说》分为卷首、卷一、卷二、卷三共四册。
在其后出现的翻版和重印本中,有的将四卷合订为一册。
该书内容可概要为四部分:其一是陈氏太极拳架64势的练法。
这部分所占篇幅最多,是该书卷一、二、三的主要内容。
其二是太极拳的基本理论。
这部分内容,不仅有集中于卷首的阐述太极拳与《易》相融的图文4则和《太极拳经谱》等11篇太极拳论文,还有分散于64势各势练法图说中的拳理和拳诀。
其三是太极拳的文化基础。
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于卷首,包括有40则介绍周易知识的图文和12则介绍人身经络穴道的图谱和歌诀。
其四是阐述陈氏太极拳发展脉络和时人评述陈氏太极拳的文章。
包括辑录于卷首的河南西平(华)陈泮岭《太极拳谱题词》、与温县邻里相望的卫辉汲人李时灿(敏修)序、邻人杜严序和作者陈鑫的自序;附录于卷三的《陈氏家乘》(节录陈王廷以后部份)、《陈英义公传》、《陈仲甡传》、《温县陈君墓铭》、李春熙《跋》、刘焕东《后叙》,另有沁阳杜元化(育万)以订补者名义加入的《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一则。
通过泛读,我们发现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一部全面介绍陈氏太极拳历史、理论、技术,以及相关知识的专著。
全书有着图说详明、技理交融、以诀示要、适用面广等特色。
图说详明是《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第一个特点。
此书以“图说”的形式,展示全书的内容。
着墨于《易》时,易图与易理相连。
介绍到经络穴位时,经络图与歌诀兼收。
图说拳式动作时,不仅有整体姿势图,还有上肢运行图、下肢运行图、步位图、运动气机图、内气运行图、缠丝劲图、内劲图等;而且,不仅每一图皆附有相应的文字解说,还用线条将文字解说和身体某部相连的方式,针对性极强地图说身体各部的运动要领。
藉此,将拳势图说得清晰细微,将拳理剖析得深入浅出。
从这种详明的图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渴望读者能看懂、学会的心愿。
技理交融是《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第二个特点。
此书在卷首中集中辑录了作者的太极拳论文,介绍了作为太极拳文化基础的易理和中医经络知识。
然而,大量带有指导意义的拳术理论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都出现在与拳势相应的解说中。
例如,在解说“第一势金刚捣碓”时,作者在描述了外形运动方法、内劲运行方法,动作的攻防作用,身体各部的姿势要领后,以《总论》为标题,论述了太极拳运动的阴阳总则,指明“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
”进而以《取象》为标题,取象乾坤,以“乾健坤顺”、“阴阳合德”,说明运动的阴阳法则。
其文云:“当其静也,阴阳所在,无迹可寻。
及其动也,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
阴阳皆具,是谓阴阳合德。
”随后,又以5首“七言俚语”进一步描述练习“金刚捣碓”的要求。
最后,注明了练习此拳势时需要注意的“百会”等穴位的位置。
此外,解说文中还包含有一些习武常识。
如在道德教育方面,强调“打拳,亦所以修身正、卫性命之学也。
”要“中礼”、“能敬能和,然后能学打太极拳。
”在练习场地和方位的选择方面,指出“平素打拳,因地就势,不必拘定方向而守一定之位置。
”在练习要持之以恒方面,提出了“拳打万遍,神理自现”的练习要求。
其它各势的解说也都是循着这个大致的格式展开的。
从这种技理交融的写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力图引导读者在理论指导下学好太极拳,在中华传统文化启迪下练好太极拳、拓宽太极拳锻炼价值的一腔挚情。
以诀示要是《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第三个特点。
作者在阐明太极拳理论和揭示太极拳技术要领时,普遍采用歌诀、韵语、俚语的形式进行表述。
例如,列于太极拳理论之首的《太极拳经谱》、《太极拳拳谱》,是以四言句写成的论文。
太极拳总论,是一首七言韵文。
推手的要缔,被总结为二首七言歌诀。
在各势练法解说中,也都是以四言、或五言、或七言、或长短句俚语作为结语。
这些朗朗上口的歌诀,便于读者颂读、记忆。
同时也有助于读者借助这些歌词去领悟太极拳的技法、练法和功用。
适用面广是《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第四个特点。
《陈氏太极拳图说》富含的知识量很大,好武者皆可“开卷有益”。
此书作为陈式太极拳的专著、名著,专门习练陈式太极拳者读之,可以较快地了解本拳系的始末和概貌、掌握本拳系的技法诀窍。
习练他式或兼练多式太极拳者读之,可以深化对太极拳共性特征和基本法则的认识,还可借此找出陈式太极拳与其他式太极拳架、理法的异同点,从而在保持太极拳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去发展其他架式的个性特点。
即使是其它武术拳种的传习者、乃至广大武术研究者和爱好者,也都可以“开卷有益”。
首先,可以借助此书了解陈氏太极拳,吸取其中精华以丰富个人所学。
其次,可以借鉴和仿效《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编撰体例和表述方法,以完善自家之学。
再次,还可以从武术整体的角度或某一拳种的角度对《陈氏太极拳图说》进行比较阅读,以获取更多的体悟、拓开更广的视野。
二、以精读取其精髓精读,可以理解为反复仔细地阅读。
通过精读读懂、读通、读会,乃至得其精髓,举一反三。
换句话说,要想读懂这部四卷本的名著,必须花时间、下功夫进行精读。
要获取全书的精髓,必须精读全书。
要想获取其中某一部分的精髓,必须对该部分进行精读。
总之。
要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采取不同的精读方法。
最通俗的精读方法,就是依原书的顺序一点点读。
读懂一则,再读下一则。
学会一势再学下一势。
逐步读完全书,悟通全书。
在泛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读,是精读的又一种方法。
依笔者在前文对此书内容的分类来说,我们可以先集中学练拳架,按照书中对陈氏太极拳架64势的图说,逐步学会整套动作。
随后,重读每势图说的技法理论,严明每势的技术标准,掌握同类动作的运动要领。
然后,再集中阅读太极拳论文,从总体上运用太极拳理论去指导学习、深入实践。
最后,阅读太极拳的相关文化知识及历史脉络,加深对太极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
在分类精读《陈氏太极拳图说》技理内容方面,顾留馨先生下了很多功夫,成绩卓著,堪称楷模。
在沈家桢、顾留馨合著的《陈式太极拳·第五章陈式太极拳拳论》首段中写道:“作者(顾留馨)素爱太极拳并穷究其理,故由他从几本书中分类摘录陈鑫的拳论,以便练拳时参考和揣摩。
”顾留馨把论述太极拳运动对身体各部姿势要求的语录归类为19目。
此19目即:头、眼、耳、鼻与口、项、手、拳、腹、腰、脊与背、裆与臀、足、骨节13目,加上顶、肩、肘、胸、胯、膝6目。
顾留馨把陈鑫论述太极拳运动原理的拳论归类为13类别。
此13类名为:心静身正,以意运动;开合虚实,呼吸自然;轻灵圆转,中气贯足;缠绕运动,舒畅经络;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着着贯串,势势相承;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运柔成刚,刚柔相济;先慢后快,快而复慢;窜奔跳跃,忽上忽下;刚柔俱混,一片神行;培养本元,勤学苦练。
顾留馨还把陈鑫论述太极拳擖手(推手)的拳论归类汇编为:擖手论集录、擖手十六目、擖手三十六病、掤捋歌二首。
顾留馨先生这种分类集录,分类揣摩的精读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泛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习拳进度和在练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选取相应的内容进行细读,也是精读过程中的重要方法。
这样读,有的放矢,常能从书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启示,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以研读拓展学问研读,可以理解为以研究的态度进行阅读。
如果说泛读和精读是立足于“信书”,着眼于“接纳书”。
那么,研读则是在“信书”和“接纳书”的基础上,立足于“疑书”,着眼于“发展书”。
所谓“疑书”和“发展书”,可以分两方面来说:一是对已被我们“接纳”的知识存“疑”,疑其是否正确。
于是,带着这个“疑”去接受实践检验,比较同类知识,若所获知识经得住验证,而且出类拔萃,我们就应宣传、推广,从而“发展书”。
二是对书中不明确的问题、待深入的问题、有异议的问题存“疑”,带着这些“疑”去研究答案,找出答案来“发展书”。
这一疑、一答,有如一问、一学。
问的多了,学到的也就多了,学问也就拓展了。
可以说,研读是一种开放式的阅读方法。
笔者对《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研读,还刚刚起步。
谨从问学所得中摘出几点与宏观把握此书价值有关的粗知,与同仁们交流;也提出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与有志于斯的同仁们一道关注、携手攻关。
研读问题一:为什么在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书末,附录有《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据查询,获得有助释疑的信息有四:其一,杜育万(1869-1938),名元化,河南沁阳人。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至1 910年间聘温县西新庄任长春为师,学练太极拳。
1931年后,杜育万在河南开封以教太极拳为业。
1935年5月,署名杜元化编述的《太极拳正宗》成稿。
杜在《太极拳正宗·太极拳溯始》中说:“先师蒋老夫子……学拳于山西太原省太谷县王老夫子讳林桢。
”这么说,《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中的“山西师”即“王林桢”了。
其二,据1915年出版的《中州文献辑志》和《中州先哲传·义行·陈仲甡》记载,在陈家沟陈氏拳道传习者中,“陈仲甡技称最”,“……传其学者曰陈花梅、曰陈耕耘、曰陈复元、曰陈峰聚、曰陈同、曰李景延、曰任长春,然皆不及陈仲甡。
” 陈仲甡是《陈氏太极拳图说》作者陈鑫的父亲。
准此,杜元化(育万)从任长春学的拳,应是陈氏太极拳。
其三,1933年开封开明书局出版《陈氏太极拳图说》时,作者陈鑫(1849-1929)已逝世4年。
据参订者陈绍栋述(陈东山整理):在陈椿元等参与《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编辑者和参订者离开封回温县陈家沟之际,当时在开封教拳的杜育万,私自以订补者的名义将《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一文附于陈鑫著作之末。
这说明《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一文,既与原著无关,也与原著的作者和编辑者及参订者无关。
其四,1937年4月正中书局同时出版了徐震(字哲东,1898-1967)的专著《太极拳谱理董、辨伪合编》和《太极拳考信录》两部书。
这位任职南京中央大学国学教授、在太极拳史考证方面成绩显著的研究者,在《太极拳谱辨伪·辨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中写道:“辨曰:此文见陈鑫品三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附录之末。
除首四句四言韵语,及后四句七言韵语外,余皆取武禹襄文。
其为杨氏拳谱流传后所伪造成者的然无疑。
”徐震还在《太极拳考信录·卷中·正杜武之误第十八》写道:“陈鑫所著太极拳图说,末附杜育万补入歌诀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