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 课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 课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
是与敌军硬碰硬呢?还是采取迂回战术呢? 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决
策才是正确的呢?
阅读课文,自行完成表格: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 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 指挥权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会址
二、绝境逢生—漫漫长征路
检测1.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 征途漫漫的撤退。“在”撤退“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绝境逢生—漫漫长征路
29日,我们所在团随军团直属 队,从土城浮桥过了赤水河。为打 乱敌人的围剿计划,开始了有名的 “四渡赤水”
A.甘肃腊子口
B.陕西吴起镇

C.甘肃会宁
D.陕西延安
2. 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 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
作 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 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业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
(1)说出材料二中“这次会议”的名称。(1分)据所学知识
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左-革命倾向;“左”-盲动冒险
二、绝境逢生—漫漫长征路
活动2
跟随张震将军等中央红军的脚步,重走长 征路
人物简介:
张震生于1914年湖南省。1930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是中央红军的一员。
二、绝境逢生—漫漫长征路
1934年10月21日, 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红军主力86000多人。当时,我在红三军团 第四师第十团任作战参谋,就这样跟随大家从瑞金出发了。

部编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干掌握红军长征的路途、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途表示图»,培育先生读图、填图才干及剖析了解才干。

2.进程与方法经过遵义会议前后红军军事举动的对比,使先生看法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途表示图»,引导先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动身作在那里的严重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先生学习红军打败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肉体,培育先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明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长征的缘由、经过、成功的缘由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肉体;看法中国革命的困难迂回。

【自主学习】教员布置先生结合下面效果停止教材预习(先生课前预习即可)(1)结合教材第一段内容概括出红军长征的缘由。

(2)结合教材内容完生长征路途简图,并可以结合表示图给其他同窗解说。

长征初期路途:瑞金动身→→→弃湘西改向贵州→遵义会议后的长征路途: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成功完毕(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的转机点?(4)长征成功有什么伟大意义?【课外学史】(2)教员布置先生观看有关长征的电影或电视剧,体会长征肉体的深入外延,写一篇观后感。

【新课导入】教员展现素材内容:1934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跟随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动国度与民族的命运,率领着一支队伍用大无畏的肉体,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芒之路,走向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中国工农红军,这条光芒之路名叫长征。

80多年后的明天,长征已渐行渐远,而长征留给我们的肉体财富却历久弥新。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理由去读懂长征,去了解中华民族苦难与妥协的历史,去了解明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胜利会师,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教材地位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本课承接上一课“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与国共十年对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面临严重危机时,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领导红军进行艰苦卓绝的长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新的道路。

同时,本课也为下一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长征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教材内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红军损失惨重。

在危急关头,召开了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过雪山草地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及重大历史事件,理解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决策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XXX合作到XXX对峙”的17课。

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因此,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所留下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本课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说学情长征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了《金色的鱼钩》、《草地的晚餐》等作品。

而且经过初中一年的历史研究,学生已经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能简要回答比较浅显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引导他们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作一个完整的研究。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优胜,娇生惯养,赤军长征的苦难能给他们以震撼的感觉,相信也能同时帮他们树立费力奋斗的精神。

说教学目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知识与技能: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赤军长征过程的研究,说出赤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赤军长征原因、经过、意义等知识点的演示,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从而阐发问题、办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惟惯;2.在小组讨论中协作研究,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意志力的卓越、志向的远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达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XXX、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本文将会围绕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展开。

首先,作为一个历史教师,我们需要了解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程的要求是什么。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该课程的重点内容、知识点和教学要求,并对如何设计课堂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讲解。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课程评估和反思。

一、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程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主要针对八年级学生。

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并了解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和取得的胜利,以及这场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领导红军进行长征的重要人物、地点和路线。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长征的历史背景2. 红军建设的初步过程3. 长征途中取得的胜利4. 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2. 了解红军建设的初步过程;3. 了解长征途中取得的胜利;4. 了解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影响;5. 了解领导红军进行长征的重要人物、地点和路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长征途中取得的胜利;2. 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影响;2. 帮助学生理解长征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和教具教具:课本、图片、视频、PPT教学过程:Step 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进行简单的课堂导入。

让学生能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展示红军长征时的照片、长征路线图、长征的重要战役等等。

Step 2 学习历史背景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有哪些重要的历史背景等等。

然后,让几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Step 3 细节讲解讲师以“长征途中取得的胜利”和“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影响”为关键点,细节讲解每个关键点。

包括红军如何寻找新的根据地、红军如何应对环境变化以及红军如何打赢精彩的战役等等。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设计思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本课以“创设情境—设问导学—探究学习—归纳升华—发散思考”为主要教学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

通过情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

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红军长征的的内容,培养学生积极体验历史、主动探究历史和深入感悟历史的能力。

本课设计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历史,将历史精神与当今社会发展相结合进行思考。

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疑问和思考空间,以促进学生继续进行课后的探究拓展【学情分析】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小学品德课和语文课多有提及,这为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对长征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的了解是零星的,分散的,片段的需要通过教学使之完整化,全面化和系统化。

由于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没有苦难的经历,要学生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难,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将长征精神落实到自身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最后一课,本课内容前承“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后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主要介绍了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红军战略转移的情况,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历程和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苦历程,同时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党内“左”的错误,战略战术失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导致中国共产党被迫转移,开始长征。

2.阅读课本81页,填写下列表格。

板块二:绝处逢生万里行——长征经过1.教师:同学们看课本82页,并根据红军长征路线图思考红军长征初期的路线。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并明确答案。

教师:湘江战役后,红军损失惨重,人数由8万多锐减到3万多,这时红军长征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方面,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敌人已埋下重兵的湘西,而毛泽东则坚持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择?2.教师:在这个危机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攻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阅读课本82页,填写下列表格。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改编,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红军继续长征。

同学根据课本83页内容,及红军长征路线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红军长征后期的路线。

5.我们做一个活动,名字叫:我是小导游。

为了纪念长征的胜利,我们举办了一个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你就是这个活动的小导游。

我选举了四个有代表的地点,你从中选一个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小组讨论并发言。

同学选择某一个地点,讲述原因。

6.教师:伴随着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重走长征路。

根据长征路线,教师出示长征图片。

7.胜利会师:(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板块三: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意义1.结合材料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质课教案_4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质课教案_4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用多媒体播放《长征组歌》,同时播放长征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照片,正式上课后,教师设问:大家通过欣赏《长征组歌》,知道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接着叙述: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壮烈、最惊心动魄、最富有神奇色彩的一页。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有一位美国记者说: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今天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吧!二、学习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打出课题“第4课红军长征”,接着设问:关于长征,同学们肯定有许多要说的或要问的,那么现在请大家说说:对于长征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讲了很多有关长征的事迹,也提了很多问题,(根据学生讲述情况和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

但学生有可能讲一些具体的故事,提一些具体的问题,老师在给与同学们鼓励和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具体问题后,必须与学生一起,弄清红军长征的原因、红军长征的经过、遵义会议为什么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意义等重大问题。

下面的设计,视同学们对长征讲述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的教学。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投影板书)教师设问:请大家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所学的中共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接着设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在全国的发展情况怎样?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到1930年全国已建立15个革命根据地,红军也发展到10万人,这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对红军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

(教师投影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让学生观察)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次序国民党军队中央红军比例结果第一次 10万 4万多约2.5:1 胜利第二次 20万 3万多约7:1 胜利第三次 30万 3万多约10:1 胜利第四次 30多万 7万多约4:1 胜利第五次 50万 8万多约6:1 失败教师设问:五次反“围剿”的兵力对比具有什么共同点?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红军同是以弱对强,前四次反“围剿”能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却失败了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周恩来、挑选的先后指挥下,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从而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博古、李德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执行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方针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战略转移,历经艰难曲折,胜利到达陕北的故事。

本课重点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理解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细节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理解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的认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长征精神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长征的艰难困苦。

2.案例教学法:以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为例,分析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课前让学生预习,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长征》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征的艰难困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让学生对长征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四渡赤水、遵义会议、过大渡河等,让学生理解长征的艰难曲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介绍长征在其他国家的意义和影响,如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征的意义和长征精神。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从南昌起义开始,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内容包括: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宁会师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伟大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革命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如南昌起义、国共十年对峙等。

学生对本课内容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有所了解,但对长征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从中体会到红军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熟练记住长征的主要过程和重要事件,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并弘扬红军长征所体现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互助、实事求是等革命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红军长征的原因、长征过程中重要事件的意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征的艰苦历程。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长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长征的背景和过程。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长征的兴趣。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17课工农红军长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是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现在我要从教材、模式、设计、得失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二)学习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和八年级学生处于感性认识为主,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的学情制定如下学习目标: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

能说出红军长征的路线。

能记住遵义会议并理解其历史意义。

体会长征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的意义难点: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长征的历史意义。

二.说模式德国诗人、思想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因此本节课采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为了让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理性的认识。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因此,通过情境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思考、分析;在问题中激发学习的愿望;在实践中自我感悟。

本课具体环节如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二)启发提问、分组讨论(三)合作探究、交流共享(四)情感升华、学以致用(五)课堂小结、当堂反馈。

说设计我将通过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二)启发提问、分组讨论(三)合作探究、交流共享(四)情感升华、学以致用(五)课堂小结、当堂反馈。

六、五个环节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是教学情景的设计者。

我在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播放事先准备的重走长征路的电子相册,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条旅游线路是为我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所设计的?学生会容易答出红军长征。

部编人教8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部编人教8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部编(2017)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最后一课。

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二、学情分析优势: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等。

不足:但他们未完全具备理性思维,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历史现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批判的分析。

突破:通过史料教学、合作探究和情境教学,渗透学科素养。

通过设计合理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准确深入掌握历史事件。

三、核心素养1、了解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概念,认识时代特征。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家国情怀)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

教学难点:长征精神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讲授法、图示法通过教师讲授,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等直观材料,从听觉与视觉两方面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分组讨论法通过相关史料设置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根据问题从中提炼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外国人笔下的长征有一支军队,在一年时间里,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是近乎奇迹。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引导学生了解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认识到长征是中国史上的一座丰碑。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长征,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长征路上重要战役和地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尊重和敬佩,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和红军的英勇顽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长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对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过程。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长征路上的重要战役和地点,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情感体验:学生进行长征主题的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活动,感受长征精神。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征的意义和价值。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长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长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重点】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及意义;遵义会议。
【难点】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自主学习】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是哪次会议?
3.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什么是长征精神?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写的一首诗,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去感受长征的历程。
教师点拨:长征精神的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的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那传奇式的献身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朝着未来前进。
2.阅读教材P84内容及“材料研读”,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提示: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活动二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
答案提示: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2.结合P83插图,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长征的艰辛历程,体会红军的英勇顽强,认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红军长征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对长征的意义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和理解长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尊重和敬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征的艰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网络资源,了解长征的最新研究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采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红军长征的历程,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艰辛。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有关红军长征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意义,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长征精神,讨论红军长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A.湖北B.广东C.贵州D.广西
11、请将下列长征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
①强渡大渡河②冲破四道封锁线③解放遵义④翻越大雪山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D.②①④③
12、非材料题: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教具和教法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毛泽东《七律长征》:
师: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那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生。小学时就学过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金色的鱼钩》等。但他们的了解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魅力,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4.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
A.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他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5.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是()
A.攻占遵义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D.强渡大渡河
生:学生倾听、思考。
以毛泽东的诗做为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年级历史上册 课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 课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利 用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法引 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知识。
板书设计
孙文建制——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宣统退位——袁氏窃国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22%
学习目标的制定
38%
40% 50%
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22%
学习目标的制定
38%
40% 50%
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的达成
40%
总体构思:
本节课以“红军长征”为中心,分别进行四个方面的 讲授,即踏上征途、力挽狂澜、转危为安、但行前路。踏 上征途主要讲授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长征开始初期的相 关史实;力挽狂澜主要讲授遵义会议的召开和意义;转危 为安主要讲授遵义会议之后长征的历程以及长征胜利的意 义;但行前路主要讲授长征精神的内涵、现实意义和学生 对长征精神的践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 说出 基本史实 遵义会议的基本史实 说出
阅读课本,结 准确
合地图
阅读课本
准确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 分析
史上的地位
长征胜利的意义
总结
分析材料 分析材料
能够 初步
长征精神
感受
学习红军精神 能够
二,依托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的最后一课。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时期的一次重要历程,在革 命道路探索中保存了党和红军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中 国革命史乃至世界军事史的一次伟大壮举。本课位于教材第五单元第 三课,上承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下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具有 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在本章还是在整个中国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 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 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 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17课。

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因此,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所留下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说学情
长征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了《金色的鱼钩》、《草地的晚餐》等作品。

而且经过初中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能简要回答比较浅显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引导他们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作一个完整的学习。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优越,娇生惯养,红军长征的苦难能给他们以震撼的感觉,相信也能同时帮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
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原因、经过、意义等知识点的演示,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意志力的卓越、志向的远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达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2.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说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2.搜集材料和展讲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长征》的一段视频资料,毛泽东书写《七律·长征》,背景是长征中的一些场面。

边看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反映一件什么事件。

做为新中国的儿女,我们都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红军鲜血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重走长征路出示资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红军为什么长征?
2.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事件?
3.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是什么?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4.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什么?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完成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1)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采用补充资料的形式,认识前四次围剿我们都取得了胜利,第五次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前期的军事行动,根据地图简单介绍过程
(2)遵义会议,根据教材明确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指名回答,并补充,重点分析其重要意义,是中国历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长征路线,根据地图找找长征中军事行动。

小组讨论,并介绍。

独立叙述,合作完成,指名回答,加深印象2.讲述长征故事
课前各位同学查找资料,介绍长征中的小故事。

小组分享故事,再小组代表讲故事。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

(包括遵义红军坟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3.体会长征精神
数字话长征,表格展示红军长征中的数据,感受红军长征的精神通过故事,数字,视频,长征中红军克服重重困难。

体会长征精神,小组讨论,阐明观点。

我们应该如何践行长征精神,做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应该怎样做?
感情升华,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教育。

4.长征的历史意义
集体感受长征的历史意义,指名回答。

三.巩固新知
长征是历史长河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国家的基干力量,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1.小组设计问题,采用问答的方式,也可以抢答。

大家积极踊跃参与,
2.出示资料,独立完成。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仰望长征》配乐集体朗诵,提升情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说板书设计
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