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学基础总论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 总论(生物力学基础)
时间-空间参数
时间-空间参数是步行中髋、膝、踝关节运动 规律(角度变化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身 体重心的位置变化规律、骨盆的位置变化规律 的反映。
常用的有步态周期中不同时相的关节角度参数、 关节角度曲线、角度-角度图。 单一的角度数值变化意义不大。
动力学指标
(1)足-地接触力 (2)踝关节力 (3)身体重心的加速度
支点
阻力点
动力点 支点
动力点 支点
阻力点
平衡杠杆
省力杠杆
速度杠杆
2.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
大关节最先产生运动,然后依据关节的大小出现一 定的先后顺序。
上下肢各关节的肌肉生理横断面(cm2)
关节 性别 男 女 上 肢 下 肢 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140 89 72 51 42 31 261 142 161 97 158 92
δ /L
Linear elastic material
P/A D1
பைடு நூலகம்
D2
D3 δ /L Nonlinear elastic material P/A=C(1-e-D δ /L)
C=a constant, D=equivalent modulus e=natural log base (自然对数的底)
躯干扭转
在身体各部分完成动作时,躯干上下 两端同时绕躯干纵轴的反向转动称躯干的 扭转运动形式。
相向运动
人体处于无支撑的腾空状态完成动作 时,由于人体两端均无约束,因此身体某 一部分向某一方向活动(转动)时,身体 的另一部分会同时产生相反方向的活动 (转动),这种身体两部分相互接近(或 远离)的运动形式称相向运动。
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内容第一节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第二节运动学基础第一节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第二节运动学基础第三节动力学基础第三节动力学基础第四节静力学平衡第五节生物力学基础第六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第七节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第四节静力学平衡第五节生物力学基础第六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第七节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第五节生物力学基础材料力学相关概念1运动生物力学2?应力为了引入应力的概念参照下图首先围绕k点取微小面积有分布内力的合力应力定义为
第一讲 人体运动学总论
一、人体运动中的力(熟悉)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分为内力和外力。 1、外力:外界物体作用于人体的力。重力、支撑
反作用力、摩擦力、流体阻力
经常被用来作为康复训练/治疗的负荷,负荷选择要与肌 群及收缩强度相适应,这是增强肌力训练的方法学基础
2、内力: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内力之间相互作用,维持最佳活动,同时和外力相 抗衡适应人体生活。
1)肌拉力 是人体内力中最重要的主动力。 2)各组织器官间的被动阻力
3、内外力之间关系
二、人体运动动力学理论(牛顿定律)(了解)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加速度定律)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力定律)
三、人体运动静力学理论(掌握)
1、 静力学基本概念 2、人体平衡的条件及特点 3、人体重心
二、杠杆分类(掌握)
用杠杆原理对运动进行分析,是运动力学分析重要手段
寰枕 关节
斜方肌
动力点
支点
平衡杠杆
阻力 点
阻力点
动力点
支点
省力杠杆
动力点 支点
阻力点
速度杠杆
三、杠杆的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掌握)
1、省力 用较小力克服较大阻力,使力臂增长或缩短阻力臂
2、获得速度 使阻力点移动幅度和速度增大要增加阻力臂和缩短
力臂
3、防止损伤
人体骨骼与肌组成的杠杆大多属于速度杠杆,阻力过大时, 易引起力点和支点,即肌腱、肌止点以及关节的损伤。
四、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掌握)
大关节最先产生运动,然后依据关节的大小
出现一定的先后顺序。
上下肢各关节的肌肉生理横断面(cm2)
关节
上肢
下肢
性别 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运动生物力学整套课件_第一章__人体运动学总论
2.刚体
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 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 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 简化模型。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 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人体的运动形式
(1)平动:指运动过程中,身体上的任意两点的连线始 终保持等长和平行。其运动轨迹是直线或曲线,人体平动 时,身体上各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一致,可简化成 质点处理。
速率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速度指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是矢量。 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运动轨迹上某 一点的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的时间变化率的物理量。它是 一个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可以为正值、负值和0。 加速度也有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可以合成和分解,遵循平 行四边形法则。
描述人体运动空间的物理量
1.质点 是指具有质量、但可以忽略其大小、形状 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是由实际物体 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质点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后者在运动中比较多见。 曲线的运动方向始终在变化,具有矢量性。曲线 运动又常分为圆周运动和斜抛物体运动:斜抛物 体作为质点,在运动中形成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二)方法
运动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描述性方法 和规定性方法。 描述性方法主要是依据人体运动时测量出的数据, 应用运动方程、图像法和表格法来描述人体运动 当时的状态。 规定性方法则是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 前者主要是运用CT测试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系统测 定人体惯量参数、采用三维测力平台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 统、等速测力器和肌电图仪测定人体的力参数、以及采用 高速摄像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人体的运动学参数,求得描述 研究对象的某项运动特征的各项指标,以便提供进行该运 动的必要条件。 后者则是采用人体系统仿真方法/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建立抽象的力学模型,将运动主体和运动过程进行数学语 言的描述,应用数学、力学理论和计算推导出各种人体运 动的普遍规律和内在机理。
人体运动学
总论1、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2、人体的运动的三个面: 水平面:与地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额状面:与身体前或后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与身体侧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3、人体的运动有三个轴:横轴(与地面平行且与额状面平行的轴)纵轴(额状面与矢状面相交叉形成的、上下贯穿人体正中的轴)矢状轴(与地平面平行且又与矢状面平行的轴,在水平方向上前后贯穿人体)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一般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膝关节以下各关节的运动方向相反;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 :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一般肢体各环节由前向内的运动称内旋(前臂称旋前),由前向外旋转称旋外(前臂称旋后)头、骨盆、脊柱均为向左向右侧回旋。
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
足踝部还有内翻(inversion)和外翻(eversion)运动。
4、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运动生物力学将人体看作是由上肢、头、躯干和下肢组成的多环节链状形式,它的基本运动形式如下: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由上肢各关节共同完成。
(1)推: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屈曲态变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
如胸前传球。
(2)拉: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伸展态变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
如游泳。
在运动中,上肢往往是推、拉动作相结合的运动形式,如划船;有时在伸直时做推拉。
(3)鞭打:在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时,上肢各环节依次加速、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的动作形式,叫鞭打动作。
如投掷。
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1)缓冲: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伸展态转为较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
如跳远落地动作。
(2)蹬伸: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屈曲态主动转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 总论(基础与概念)
肉骨骼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
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 意义
呼吸与体液循环 肌骨系统运动 运动的生理效应
制动与卧床对机体的影响
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大; 局部制动对肌肉和骨关节系统的影响严重; 对呼吸道的影响; 长期制动会产生感觉剥夺和心理的社会剥夺感; 长期卧床及病痛对精神和情绪的影响,可影响消
第一础与概念 第二节 运动学基础 第三节 动力学基础 第四节 静力学平衡 第五节 生物力学基础 第六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 第七节 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
第一节 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
1 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
2
制动与卧床对机体的影响
3
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
第一章 人体运动学总论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2021
18
人体转动的空间物理量
角位移:人体整体或环节 围绕某个轴转动时转过的 角度叫角位移。 它是矢量,大小为转过角 度的大小,方向由物理学 中的“右手法则”判定。 通常规定逆时针转动的角 位移为正,顺时针转动的 角位移为负值。角位移的 单位以弧度表示。
质点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后者在运动中比较多见。
曲线的运动方向始终在变化,具有矢量性。曲线 运动又常分为圆周运动和斜抛物体运动:斜抛物 体作为质点,在运动中形成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精选ppt课件2021
11
2.刚体
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 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 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 简化模型。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 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精选ppt课件2021
3
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 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 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 规律。
运动学为动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学)提供理 论基础,也包含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 多个学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包括物体的 运动在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精选ppt课件2021
22
人体的面与轴
人体的运动有三个面: 水平面:与地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额状面:与身体前或后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成前后 两部分; 矢状面:与身体侧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 分。 人体的运动有三个轴: 横轴(与地面平行且与额状面平行的轴) 纵轴(额状面与矢状面相交叉形成的、上下贯穿人体 正中的轴) 矢状轴(与地平面平行且又与矢状面平行的轴,在水 平方向上前后贯穿人体)
《人体运动学总论》课件
• 人体运动学概述 • 人体骨骼系统 • 人体肌肉系统 • 人体运动力学 • 人体平衡与协调性 • 人体运动与健康
目录
01
人体运动学概述
人体运动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人体运动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的学科,其特点包括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等。
详细描述
人体运动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多个领域。它以人体运动 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人体运动的规律、机制和影响因素,旨在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和预防运动损伤。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所受外力成正比,与 自身质量成反比。
摩擦力
05
06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 动摩擦力。
力的传递与转化
力的传递 通过刚性连接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
的力可以传递给其他物体。 力的转化
在力的作用下,一个物体的动能可以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内能或弹 性势能。
力的平衡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这些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
要点一
总结词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数理统 计法和模拟仿真法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人体运动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 设计和控制实验条件来探究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机制。观察 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表现,进 行分析和总结。数理统计法用于对人体运动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规律。模拟仿真法利用计算机技术 模拟人体运动过程,为实验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平衡是指人体在静态或动态中维持稳定的状态 ,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
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静态平衡 是身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动 态平衡是身体在运动中维持姿势稳定的能力。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
人体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总论1.质点:只有质量但没有体积的点。
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显著影响时,就可以将其简化为质点。
2.刚体:是绝对不可变形的物体。
当物体变形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显著影响时,就可以将其简化为刚体。
3.何谓转动惯量,有哪些影响因素是描述物体转动时保持原来转动状态能力的物理量。
转动惯量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与质量的分布及转轴的位置有关。
质量愈大、质量分布离轴愈远,转动惯量也就愈大。
转动惯量越大,转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
4.力矩:人体的各种运动多是肌肉的拉力矩作用于相应环节,使之围绕关节轴转动而实现的5.力的评议定理,刚体上的力可以平行于自身移动到任一点,但需要添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对于新作用点的力矩。
6.人体的平衡条件人体平衡的力学条件是合外力为0,合外力矩为0.两个基本条件必须同时得到满足。
7.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除了物体的受力关系外,还有支撑面、重心的高低、稳定角、平衡角、稳定系数8.人体平衡的特点人体不可能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人体内力在维持平衡中的作用;人体的补偿作用;人体具有自我控制、调节和恢复平衡的能力;人体的平衡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体的平衡动作消耗肌肉的生理能9.人体的解剖参考面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人体的运动有三个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冠状面(与身体前或者后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和矢状面(与身体侧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10.人体关节运动形式A屈曲和伸展,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B内收和外展,主要是以失状轴为中心,在冠状面上的运动C内旋和外旋,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另外,前臂和小腿还有旋前和旋后运动,足踝部还有内翻和外翻运动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1.骨强度:骨在承载负荷的的情况下抵抗破坏的能力2.骨刚度:骨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3.骨载荷:载荷即为外力,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4.骨应力:当外力作用于骨时,骨以形变产生内部的阻抗以抗衡外力,即是骨产生的应力5.各向异性:骨的结构为中间多孔介质的夹层结构材料,这种材料称为各向异性体,即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质不同。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 总论(静力学平衡)
C
当物体开始倾斜时,随着物体的倾斜,则重力产生一个使物体恢复到 原来平衡位置的恢复力矩,恢复力矩=重力×重力对倾倒支点的力臂。 在倾倒的过程中,如恢复力矩大于倾倒力矩,即:重力作用线在支撑 面内,则恢复力矩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若在倾倒过程中,重 力对支点的力臂不断缩短,随着倾倒的加剧,恢复力矩的重力作用不 断减少。当倾倒使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时,恢复力矩变为零。重力矩 则起着加剧倾倒的作用,若有一倾倒力作用在物体上,倾倒力所产生 的倾倒力矩为倾倒力×对倾倒支点力臂的乘积。
力偶矩(Torque of a couple)
力偶:非共线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两个力。 力偶矩:(=F1·d 或F2·d)
F1
d
F2
力的平移定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 向任意点平移,平移后附加一个力偶,附 加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平移点的力矩。
(二)人体平衡的条件
1.人体平衡的力学条件是:合外力 为0,合外力矩为0。 2.平衡稳定性反映了物体维持原有 状态和抵抗倾倒的能力。对于康复治疗 对象来讲,与平衡有关的因素除了物体 的受力关系外,还有以下因素:
a.支撑面:由各支撑部位表面及它们之间所 围成的面积组成。 b.重心的高低 c.稳定角:重心垂直投影线(或称重力作用 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 夹角。 d.平衡角:某方位平面上稳定角的总和。通 常称为稳度。 e.稳定系数:倾倒力开始作用时稳定力矩与 倾倒力矩的比值。
一个物体是否失去平衡,取 决于该物体重心垂直投影线 是否落在支撑面内。如落在 支撑面内,就保持平衡;落 在支撑面之外,就失去平衡。
力矩(moment of force)
力矩=力*力臂 方向通过“右手法则”判断
Y Mp P·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
人体运动科学基础知识
人体运动科学基础知识
人体运动科学基础知识是运动科学的基础,它主要涉及人体的运动系统、动作控制与协调、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
骨骼系统提供身体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骨骼还通过关节与肌肉相连,使得身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肌肉系统负责产生力并推动身体运动,肌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协调运动。
神经系统是控制和调节身体运动的中枢,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动作控制与协调是指人体在进行运动时,神经系统对运动所做出的规划、指令和调节。
它涉及到神经系统和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动作控制与协调是人体进行高效、精准运动的基础,它还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来提高。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变化。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运动来改善健康和提高运动表现。
运动心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心理变化,包括动机、情绪、注意力、压力和焦虑等方面的变化。
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理技巧来提高运动表现。
人体运动科学基础知识对于运动训练、康复及运动表现的提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为我们理解和掌握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 ppt课件
7
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理功 能的学科,为功能解剖学。 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 物体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 为生物力学。 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 科,为运动生物力学。
34
(二)方法
运动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描述性方法 和规定性方法。 描述性方法主要是依据人体运动时测量出的数据, 应用运动方程、图像法和表格法来描述人体运动 当时的状态。 规定性方法则是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35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 前者主要是运用CT测试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系统测 定人体惯量参数、采用三维测力平台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 统、等速测力器和肌电图仪测定人体的力参数、以及采用 高速摄像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人体的运动学参数,求得描述 研究对象的某项运动特征的各项指标,以便提供进行该运 动的必要条件。 后者则是采用人体系统仿真方法/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建立抽象的力学模型,将运动主体和运动过程进行数学语 言的描述,应用数学、力学理论和计算推导出各种人体运 动的普遍规律和内在机理。
第一章 人体运动学总论
第一节 运动学概念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 第三节 人体运动的动力学 第四节 人体运动的静力学 第五节 人体转动力学
1
第一节 运动学概念
2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
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人体运动学课件
–(运动)解剖学:(运动)器官的结构是如何
适应其生理功能。
–(运动)生物力学: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
以及力与生物体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
–(运动)生理学:机体在运动时,或在长期系统
的运动影响下, 其功能产生的反应与适应的规律。
–(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
7
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骨骼肌肉系统)
1-2255
矢状轴
– 与矢状面运动方向一致, 垂直于冠状面
– 前后走向 – 围绕此轴通常产生冠状面
的运动
1-2266
3. 自由度:关节可独立运动的方向的数目
一个关节对应三个运动平面,最多有三个自由度。 关节面的形态及结构决定了关节可能活动的轴,自
由度与关节活动轴有关,关节轴有几个活动方向, 就有几个自由度。
力矩(M) :指作用力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 支点转动的趋向。其大小等于力与其力臂 的乘积, M = MA × F.
力臂 (MA):关节旋转轴与力量间的垂直 距离。
41
关 节 反 作 用 力
内力矩可绕肘关节逆时针旋转前臂,外力矩可绕肘关节顺时针旋 转前臂,二者大小相等,前臂呈静态平衡状态。
关节反作用力通过旋转轴,力臂为零,对旋转不产生作用。
熟悉和掌握骨骼肌肉系统各功能区的解 剖结构与运动特征
分析与讨论骨骼肌肉系统各功能区结构 与功能的适应规律
适当了解功能活动中关节的受力特点
8
教材与参考资料
黄晓琳.人体运动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2版),2013.
课堂笔记 Donald A. Neumann, kinesiology
¾上肢关节近端段借由肌肉、重力或惯 性力来稳定 ¾远端段相对不受限制地产生旋转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三个自由度 球窝关节:肩关节 杵臼关节:髋关节 平面关节:腕骨间关节、跗跖关节
四、运动链
1.开放链 远端游离为开放运动链,其远端在空间上可以 自由运动,可以随意活动某一关节或同时活动 几个关节。 2.闭合链 远端闭合为封闭运动链,只能是多关节的协调 活动,不能做单一活动。其远端连结成环状或 闭合圆圈,如骨盆和胸廓,活动范围较小。
骨杠杆:在人体,骨可以在肌肉拉力下围绕关 节轴转动,其原理与杠杆原理相同,称为骨杠 杆。
一、有关杠杆原理的几个名词
1.力点(E) 2.支点(F) 3.重力点(W)或称阻力点(R) 4.力臂(d) 5.阻力臂(dw) 6.力矩(M) M =E * d 7.阻力矩(Mw) Mw = W * dw
二、关节运动的常用术语
1.屈曲 2.伸展 3.外展 4.内收 5.旋转 6.环转
三、运动自由度
1.一个自由度(单轴关节) 屈戌关节:又名滑车关节、铰链关节,如指间关节 车轴关节:寰枢正中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2.两个自由度(双轴关节) 椭圆关节:桡腕关节 鞍状关节:拇指的腕掌关节
上肢运动大多为开放运动链
下肢活动多为封闭运动链 如下蹲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
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理功能的 学科,为功能解剖学。 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体 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为生物力 学。 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 为运动生物力学。
在研究人体运动时,是以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的。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简化为质点、质点系、刚 体和多刚体系等力学模型,而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 但是人体是生命体,因此在研究人体运动学时,还要 尽可能地考虑人的生命特征,才能正确地研究人体的 运动。
一、内力: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之间相互作用的 力。 1.肌肉收缩产生的力 2.各组织器官间的被动阻力 3.各内脏器官间的摩擦力
二、外力:外界环境作用于人体的力。 1.重力 2.支撑反作用力 3.摩擦力 4.流体作用力 5.器械的其他阻力
第二节人体运动的杠杆原理
本篇主讲内容
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的科学,即 运用物理方法研究人体节段运动和整体 运动时,人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与时间 的关系,运动与力的关系,以及伴随运 动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等改变。 本篇的人体运动学主要叙述人体功能解 剖、运动的生理基础、生物力学及运动 生物力学等内容。
学习目标
人体运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如温度、 时间。其运算是简单的代数运算。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力、位移、 速度等力学中的大多数物理量都是矢量。其计 算有自己的规律。
时刻 是人体位置的时间量度,用于运动的开始、结 束和运动过程中许多重要位相的瞬间。 时间 是人体运动持续时间的量度,是指人体运动从 某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间隔。描述人 体的运动在时间方面的概念主要包括运动的次 序、持续时间、速度和加速度。
二、杠杆的分类
1.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
2.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
3.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
第三节关节的运动
一、运动平面和运动轴 (一)人体的基本姿势 1.解剖位 2.中立位
(二)运动面 1.矢状面 2.冠状面(额状面) 3.水平面(横切面) (三)运动轴 1.矢状轴 2.冠状轴(额状轴) 3.垂直轴(纵轴)
人体运动学基础总论
丁浩
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 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 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 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 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 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 状态改变的原因。
质点是指具有质量、但可以忽略其大小、形状 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是由实际物 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质点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的运动方向始终在变化,具有矢量性。 曲线运动又常分为圆周运动和斜抛物体运动
刚体 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 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 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 型。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 刚体系统。
掌握作用于人体的力、人体运动的杠杆原理、 运动平面和运动轴、关节运动的常用术语、运 动自由度、肌肉收缩形式。 熟悉关节、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的类型及特点。 了解骨、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的生物力学 特性;影响肌力的因素;肌细胞的结构与收缩 原理。
第一节 作用于人体的力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是使物体 产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