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五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提分三比较报道的角度,探究新闻的价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阅读 课件(39张)

2019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阅读 课件(39张)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2.内容要点概括“三步骤”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二、起底比较材料异同题 非连续性文本虽多则材料的主题统一,但各则材料的侧重点各 异。比较材料异同题就是要扣住这“同”中之“异”,或要求比较 “事实”异同,或要求比较“观点”异同,考查角度虽异,但其解题 流程相同。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第三步:找角度细比较 这道题比较的角度就是要看新闻事件的陈述,比较出内容侧重点 有何不同,从上面第二步的分析来看,抓住《人民日报》《自然》和 《读卖新闻》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进行比较即可找出区分点。 第四步:得结论定答案 第一问可从《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三个不同的角度 设置得分点,第二问对原因的分析主要扣住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即 可。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组织答案]
大二轮复习 语文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 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 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 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 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审题方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有“内容”“问题”“重要信息” 向 和“概括”等字样。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分三 比较报道的角度,探究新闻的价值巩固提升训练(含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分三 比较报道的角度,探究新闻的价值巩固提升训练(含

比较报道的角度,探究新闻的价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提到当代的人文学术出版,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耳熟能详,但对这套“经典与解释”丛书却较少了解。

然在不知不觉中,这套由著名学者刘小枫、甘阳教授策划并主编的丛书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

如此规模,“汉译名著”之外,恐怕绝无仅有。

而其“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的学术主张也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主办的“从古典重新开始——‘经典与解释’丛书15年350余种出版纪念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大家对“经典与解释”丛书在汉语学界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针对当今时代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其中,赵汀阳、杨立华两位教授关于“今天,我们如何对待经典”的讨论在与会者中引起广泛兴趣。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材料二:继续生长,经典才能不死赵汀阳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典是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这已是一个事实,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都没有办法否定。

西方有位学者在题为《何为经典》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巴赫是典型的大师,但是在巴赫那个时代,对于当时的新古典主义来说,巴赫是太老太过时了,所以不被人们注意,巴赫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死后也默默无闻,一直过了80年,由于门德尔松对巴赫的解释和推广,才使巴赫成为巴赫,否则他顶多就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小角色而已。

我们一般认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经典具有某种内在品质或者是某种内在价值,故能超越时间,超越一切界限,这篇文章认为不是的,而是认为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

具体到巴赫,我们会觉得,虽然是门德尔松将巴赫重新发掘出来的,但是总有某种理由使其能够被接受为经典,而这个学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赫的音乐成了一项伟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事业就是德国的民族统一和清教运动。

最新-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课件:专题四 、

最新-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课件:专题四 、

创立高德红外以后,我一直在适应企业家的角色。我对 技术研发的热情从来没有衰减,即便是现在。但做生意是我 从小的弱项,我不擅长跟各种人打交道,甚至到现在也是这 样,但我必须去做这些事情。
创业之后,我们最初的产品都是与电力相关,不久向红 外热成像方向转变。2003 年“非典”爆发,给我们带来了最 早的一笔大订单,或者说机遇,我们称为第一桶金。高德红 外从此迅速发展,2010 年实现上市。
[问题] 黄立喜欢技术研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但为了企 业又必须去做。对于“技术研发”和“人际交往”,你有什么 看法?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进行探究。(4 分)
[技法演示]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 时代精神的能力,属于关系型探究题目。可按如下步骤解题: ①根据题目给定的关系可以看出,本题的探究点在于“技 术研发”与“人际交往”的关系。作答时,要先确定观点,可 以认为“人际交往”会给“技术研发”带来不利影响,也可以 认为“人际交往”不影响“技术研发”,“技术研发”与“人 际交往”并重。
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审题 (1)题干中有“关系”“二者”“××与××”等字样。 定向 (2)题干中有“探究”“看法”“观点和理由”等字样。
二、解题技法 第一步:根据题目给定的关系或选择一种关系类型,结 合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用一个高度概括化的语句概括 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第二步:从文中相应语段寻找解答关系的依据,运用跳 读法将文本中筛选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分条论述。 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是否需要联系实际, 若需要联系实际,应该准确把握联系实际的角度。
高德红外上市后,我便有了再一次创业的想法。我是一 个喜欢创新和不断挑战的人。
2014 年,无人机渐渐热起来。关于这一领域的报道越来 越多,龙头企业大疆名气也越来越响。这是我们熟悉的领域, 我对民用无人机领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开始和公司高层深 入探讨做民用无人机的可能性。很快我开始招人研发样品。

2020高考语文调研大二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的理解与分析

2020高考语文调研大二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的理解与分析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 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进入导航
第11页
步骤
分析
本题为非连续性新闻文本阅读,由四则材料构成,新
闻的中心内容都是关于“创新发展”的。其中,材料
第一 一、材料三、材料四是文字材料,材料二为图文材料。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进入导航
第28页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 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导航
第29页
步骤
分析
B.2015 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 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 2016 年各项侵权比 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 10.7%。
进入导航
第10页
C.2012 至 2016 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 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 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进入导航
第7页
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 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 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 年 9 月 29 日)
进入导航
第22页
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 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 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 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统考版)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十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统考版)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十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课时作业(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2022·成都4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人对世界的征服,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你看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石,你看那长袖善舞的陶俑,你看那奔驰的马,你看那说书的人,你看那刺秦王的图景,你看那车马战斗的情节,你看那卜千秋墓壁画中的人神动物的行进行列……这里统统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

相反,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

这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

就在这不是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

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

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

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也正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

汉代艺术形象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的美,“古拙”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

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种“拙笨”,也就很难展示出那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了。

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

包括直线直角也是如此,它一点也不柔和,却恰恰增添了力量。

“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

如果拿汉代画像石与唐宋画像石相比较,如果拿汉俑与唐俑相比较,如果拿汉代雕刻与唐代雕刻相比较,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高明。

高中语文实用文本类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实用文本类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新闻类文本阅读(1)新闻调查题型——非连续性文本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作了报道,概括说明两者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

(①了解新闻要素,寻找有效信息区间;②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③筛选整合,分条作答。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家媒体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事件消息、原因评论)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某领域有哪些表现与问题(危害)。

(筛选整合)4)阅读材料四,某人对某问题有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此问题(浅阅读)的?(探究题:①明确观点。

②引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

③分析: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④有时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阐发所受正向或反向的启示。

)(2)新闻访谈题型1)在某个问题上,受访者持哪些看法?(5分)【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受访者的对话中,找出与该问题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类分点作答即可。

2)访谈呈现了受访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层级F。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层级C。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对话的具体内容概括受访者的形象特征。

答案要做到先观点后阐释,人物形象特征详见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知识点。

(3)新闻特写题型1)文章开头两段(或者最后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4分)【考点】考查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各部分的作用和新闻内容来分析,如开头两段属于导语部分。

作用是概括本篇新闻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某人做某事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考点】新闻背景的作用。

2023年语文高考二轮复习——非连续实用文本阅读 精准筛选,精准提炼,答好主观题

2023年语文高考二轮复习——非连续实用文本阅读 精准筛选,精准提炼,答好主观题
(摘编自祝乃娟《消费升级是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10月13日)
材料二: 药品集中采购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方案,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 会保障体系的惠民举措,随着其他配套改革持续跟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也将不断增强。 去年11月,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的试点工作启动,以全国4个直辖市和包括 西安、厦门在内的7个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作为集中采购主体,组成“4+7”联盟, 和医药企业谈判议价。截至目前,11城药品带量采购相继落地,中选降价的25个药品 价格平均降幅在52%。此次药品带量采购要求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一致,以确保降价 不降质。带量采购全面落地后,一方面国内仿制药企业无法维持仿制药的高价格,另 一方面到期的外企原研药品也受到冲击。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唐先伟表示: “‘4+7’倒逼医药工业更着重研发,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费,满足消费者对更优质、更多元的服务型消费的需求。
√B.从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可看出,政府在百姓健康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制定解决百
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政策,敦促服务方提升质量。 C.增值税只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减少了重复纳税
的环节,这一税务改革政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D.材料二中政府通过带量采购倒逼医药企业着重研发,材料三中政府通过退税扶持
(摘编自车丽《1l城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落地, 25种药品降价超一半》,央广网2019年3月31日)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
材料四: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 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 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业税改增值税,主要涉及交 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后,有利于扩大企业进项税抵扣范围,调动 企业积极性,中国坚持减税与完善税制并重,向现代增值税制度迈进。在“营改增” 的基础上,政府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多措并举,增值税改革已成为减税的核心内容 和推进产业转型的“重头戏”。

2023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阅读强化练5 文学性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审题立意

2023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阅读强化练5 文学性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审题立意

阅读强化练5文学性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审题立意一、(2022·辽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文本一南泥湾侯发山①直到父亲去世,我才解开他身上所有的谜。

②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曾问过父亲:“大,我的爷爷奶奶呢?我怎么没见过他们?”父亲说:“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父亲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冷冰冰的,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了。

事实上,父亲不是没有见过爷爷奶奶,是他没有印象了。

我曾悄悄地问过母亲。

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的底细,父亲是“流浪”到她们村的,只说自己是个孤儿。

后来,我查了查资料,父亲是1961年来的。

当时,受自然灾害的肆虐,好多人缺吃少穿,四处流浪,父亲所说的话应该属实。

我所在的村子是米脂的一个小山村,有的是土地,只要不惜力气,便饿不死人。

父亲可能是奔着这个来的。

他当时20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

姥爷家没有男孩,看他老实、勤快,便收留了他。

三年后,跟与他年龄相仿的母亲成婚,算是入赘。

我出生后,依照入赘的习俗,姓氏随母。

③后来父亲因为是外来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被批斗的对象,被说成国民党特务,经常被喊来叫去。

他每次回来,身上少不了带着伤。

母亲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亲:“哭啥哭!我还没死呢!”母亲不哭了,却还是不住地抹眼泪。

有一天,那些批斗父亲的人来抄家,从家里的地窖中找到一个保存完好的箱子,打开箱子,里边有一个小包裹——他们以为“铁证如山”,没想到打开包裹,竟是两张烈士证书,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亲是烈士的遗孤,我的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

④当时,我已经上初中,不是一般地懂事,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也想为父亲讨个公道。

父亲没好气地对我说:“战场上死的人多着呢,有的连个后代都没有,他们找谁说去?”⑤说实话,我不只是想为父亲要个待遇,也想为母亲、为我讨点好处,看到父亲如此固执,我便死了心。

⑥得知父亲的身份后,村里人才对他另眼相看,不再找他的茬儿。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必考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12分) (人教版高三)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必考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12分) (人教版高三)

专题五必考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12分)――2018“新闻”考查会延续,不取满分太可惜2017年全国卷最出彩的一题就是对新闻的考查,不仅一改以往只考传记的老传统,体现出命题的求新求变思维,而且也更加契合“实用类文本重信息获取、文学类文本重审美鉴赏”的命题大原则,使得试题的考查立意更加明显,区分度也更加清晰,因此备受命题人和一线师生的好评,几乎可以断定:2018年全国卷高考实用类文本依然会考查新闻。

新闻阅读采用“2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的形式出题,题目相对简单,并且新闻材料本身阅读上几无障碍,所以,新闻阅读力争满分是唯一目标!第1讲客观选择题解题技巧笔者通过对2017年三套全国卷高考试题研究发现,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这2道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意图和命题角度是不一样的,解答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应分别予以复习。

一、会读,细对,严排查――照单全收“4选1”“4选1”这道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技法指导]会读,细对,严排查会读就是会读文(图表),会读选项。

会读文(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其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

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

因为“4选1”这道客观选择题4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比较单一或明确,但还要命制出四个选项,因此命题者命题时就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

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而确定答案。

“细对”和“严排查”是同步进行的,细对时就能发现选项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

[解题示范][例一]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

实用类文本之新闻阅读一、粤考回眸广东考题分析: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卷的实用类阅读选用了新闻评论《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该文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篇幅为1504字。

今年所选的实用类文本颇有特色,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新闻评论,论述“为什么要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虽然是议论写法,但体裁上则属新闻类,因此符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新闻评论学生应该不算陌生,在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写作》中设有专门的单元。

另外,本选文在内容上,带有科普文的特色,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阅读难度不大。

2010年的题目依然为3小题,共15分。

分别考查了对语言特色的分析、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对文本观点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分别为C、C、D,没有考查探究能力。

二、粤题回放(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实用类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梁衡“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

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的束缚,满肚子委屈。

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

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

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狂躁。

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的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二)_新闻(含访谈)第3讲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二)_新闻(含访谈)第3讲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
第 3 讲 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功用)与比较新闻材料的差异
新闻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包括政治价值、历史价值、人生价值 等方面。阅读新闻类作品,要能够理解新闻作品的现实针对性、 社会意义及其产生的影响,对新闻作品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 思考和探讨。新闻价值是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新闻能否传播 的客观标准。新闻中的社会性是新闻价值的决定因素,探究新闻 的社会价值也就是看文章要传达的信息被读者接受的有效性,以 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观念,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 的。
物、事物、事理等内容,其中暗含着怎样的观点和倾向等。
②分层梳理,归纳概括。第一,对相关区域的文段进行层次
梳理,以明确层次关系,确定表述重点。第二,逐层归纳段
思 维 定
意。注意段首、段尾等关键位置的语句。 ③列表对比,深度分析。对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从具体 事件、主要观点、基本倾向、数据分析、用词频率等方面一 一比对。如下表:
[例 1] (2010·山东高考)阅读《“她只能活七小时”》(文本见总 启课“读文示范”),完成后面的问题。
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 理解。(6 分)
答:
[审答指导] 1.审题要“准” (1)定题型:由“社会价值”“谈谈你的理解”可推知本题 属于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题型。 (2)明重点:“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明确 了答题的重点。 (3)抓隐含信息:①“社会价值”体现在“文本”中就是文 章的主题;②“新闻背景”可结合文末注释,一是这篇新闻对 美国的影响之大,二是这篇新闻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新闻门户网站新浪网
材料二:一出国就爱国。留学生们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 通过比较就会体会到,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方方面面并不是 像出国前人们所说的那么好。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方方面面并不 比西方国家差,自有其西方国家无法超越的长处。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技法提分点12 含答案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技法提分点12 含答案

技法提分点12 据要求筛选句段,定角度精准概括三步骤概括新闻内容读文支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应从下面三方面去把握。

1.借助关键词句把握观点通读全文,圈画出关键词句,筛选和归纳相关信息,然后做出正确评价。

材料一反映了“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后传统图书出版业的转型。

材料二将2010~2015年实体店与网店市场码洋规模放在一起直观地进行了比较。

材料三聚焦“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变化。

2.借助图表关注动态变化首先要了解图表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意思,然后根据图表所示努力发现其中所揭示的规律。

材料二中图表虽是两幅条形统计图,但清楚易识,易于读懂。

第一幅图是2010~2015年实体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及年度增长率比较,第二幅图是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比较,读图时注意数值变化,实体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趋于平稳,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逐年递增。

典题文本(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

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民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

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

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报道的角度,探究新闻的价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提到当代的人文学术出版,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耳熟能详,但对这套“经典与解释”丛书却较少了解。

然在不知不觉中,这套由著名学者刘小枫、甘阳教授策划并主编的丛书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

如此规模,“汉译名著”之外,恐怕绝无仅有。

而其“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的学术主张也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主办的“从古典重新开始——‘经典与解释’丛书15年350余种出版纪念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大家对“经典与解释”丛书在汉语学界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针对当今时代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其中,赵汀阳、杨立华两位教授关于“今天,我们如何对待经典”的讨论在与会者中引起广泛兴趣。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材料二:继续生长,经典才能不死赵汀阳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典是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这已是一个事实,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都没有办法否定。

西方有位学者在题为《何为经典》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巴赫是典型的大师,但是在巴赫那个时代,对于当时的新古典主义来说,巴赫是太老太过时了,所以不被人们注意,巴赫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死后也默默无闻,一直过了80年,由于门德尔松对巴赫的解释和推广,才使巴赫成为巴赫,否则他顶多就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小角色而已。

我们一般认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经典具有某种内在品质或者是某种内在价值,故能超越时间,超越一切界限,这篇文章认为不是的,而是认为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

具体到巴赫,我们会觉得,虽然是门德尔松将巴赫重新发掘出来的,但是总有某种理由使其能够被接受为经典,而这个学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赫的音乐成了一项伟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事业就是德国的民族统一和清教运动。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那柏拉图呢?那孔子呢?假如没有董仲舒为首的汉儒的努力,孔子会成为经典吗?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问题。

经典和传统是不太一样的东西。

经典是经常不在场的,有人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书架上永远不看的那些书。

但是传统不一样,传统是现实的一部分,传统是在场的。

传统不是存在于遗物当中,而是作为遗产的存在。

遗物是什么东西,遗物是死的东西,就是我们搁在博物馆、图书馆或者景点被供奉被参观偶尔也被怀念的东西,它存而不活。

所以当我们把一个古代的东西给对象化了,变成外在于我们生活的东西,那它就是一个遗物,哪怕是有人故意让他闪亮登场。

遗产和遗物不一样,遗产是始终在场的东西,是我们继续在使用的东西。

传统是活的遗产,而不是死的遗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

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所尊敬,但和当下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

这些经典不再塑造我们的生活,不再塑造我们的人格,不再和伟大的事业相关,这个时候它就很容易变成摆设,或者变成了电视上的表演。

我们可以问一句,哪些传统是现代中国人坚决不愿舍弃的呢?我们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除了舌尖上的中国,很难说哪样传统是大家拼命要维护的,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中国的文明是很坚韧的,今天的断裂不是完全的断裂,既有断裂又有连接,有相连的地方,就有重新接续的机会。

其实我也是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我也认为我是在做中学,但是我要实事求是地说,作为礼乐的中国不存在了,古代的中国在今天的存在是一种方法论的存在,是在我们思维方式里的存在。

所以我管今天的中国叫作方法论的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传统要活下去,就必须活在不断的建构和创作中,我的意思是说,必须让古老的观念能够活在当代,能够以当代的方式生长,或者说能够给经典开发出当代性,让经典增值,有可能跟经典不是完全符合,也许有些变化,但是我认为这种变化是增值的。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材料三:没有经典的滋养,不会有心智的高度杨立华赵汀阳先生的见解对我有很多启发。

但赵汀阳的观点有一个我同意,有一个我不同意。

赵汀阳说西学已经是中国内部的存在,这点我非常同意。

我们今天讨论经典,一方面是中国本土固有的经典,另一方面就是过去这一百多年来西方来的经典,这没有问题。

但是有一点我不太同意,按照赵汀阳的意见,经典是要经过经典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经典的。

赵汀阳举了巴赫的例子,我想到的是老子的例子。

如果没有王弼,老子的哲学是不是就不会这样流传下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也同意赵汀阳的观点。

但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强调的,那就是,经典就是经典,经典代表了古人心智的高度,经典必有可经典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经典化。

《论语》的经典化就是《论语》不断得到阐释的过程。

今天参加“经典与解释”这套书的座谈会,我也是被震惊到了。

这套古典学的丛书承载了很多东西,比如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复兴,又比如对教育、对社会的关注,还有对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等。

但我感触最深的是,刘小枫老师和甘阳老师对古典学的倡导,特别关注的是读书人的心智的养成。

我对这个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养字有特别深的感触。

”养个“”经典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滋养。

你阅读《论语》,阅读《老子》,阅读《孟字,子》《庄子》《周易》这样一些经典,或者是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阅读这些伟大的经典,你的心智会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

而且,对于读书人,心智的养成自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说它指向另外一个目的。

我们看《论语》,全书第一个字就是“学”——当然你跟我强调是“子”我也认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智的喜悦不是其他任何快乐能代替的。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的学者都变成了学术生产者,而不再是读书人,不再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心智的快乐,那是十分遗憾的。

那样的学术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我不能说那样的学术就没有意义了,但是我至少觉得,少了“养”这个字,少了读书人从容不迫的那样一种淡定,少了对事态了然于心的那样一种态度,少了那种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些都没有了,那我们学问做得再多,又有什么意思呢?在阅读经典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是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我们是在“养”字当中成长,我觉得这是更可取的态度,而不是用今天的习惯去简单地解读他们。

从“经典与解释”这套书,我看到了向伟大的心智致敬这样的努力,我觉得这种努力应该不断传承下去。

田余庆先生去世以后,我去拜别田先生,回到家里就把田先生的书拿出来再读,真是非常感慨,从书中我看到的是田先生心智的高度。

我想,我们今天讨论古今之变,或者中西之变,各种各样所谓的断裂,而最大的断裂恐怕是心智高度的断裂。

如果将来我们心智的高度能够得到提升的话,我们也许会发现,这些断裂还是有价值的。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1.下列内容是对“经典与解释”丛书主要特点的表述,请结合三则材料选出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 这套丛书从策划到出版历时时间长,规模大,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

B.编者在丛书中最为关注的一点是经典的滋养,认为没有经典的滋养,就不会有心智的高度。

C.这套丛书内涵十分丰富,它承载了很多东西,如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复兴,对教育、对社会的关注,对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

D.在书中,赵汀阳指出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所尊敬,但和当下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

E.这套丛书的学术主张是“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这一主张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选B、D。

B项编者在丛书中更关注培养读书人的心智,不是经典的滋养;D项原文中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前提不能忽视。

2.阅读材料二,概括说明第二段在文本中的作用。

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

答题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去考虑,另外也要兼顾引用的作用。

答案:①内容上交代了巴赫成名的经过,概括说明了《何为经典》这篇文章的观点: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

②引用事例,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观点更容易让人理解。

③段末只问不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赵汀阳和杨立华谈论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要通读两个材料,将两个材料的主要内容概述出来即可。

答案:①赵汀阳主要侧重于谈论他眼中的经典,经典和传统的区别和关系,中国经典的困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等。

②杨立华主要侧重于谈论他对赵汀阳先生的观点的看法,对“经典与解释”丛书的看法,如何解读经典等。

★4.材料三强调“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请结合文本谈谈具体的做法。

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要先找到“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这句话的位置,明确答题区间,从这句话的上下文中去筛选整合答案。

注意作答时一定要分点分条,且每点都有侧重的角度。

答案:①要多阅读经典。

阅读《论语》、《周易》等经典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心智会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

②读书人要把心智的养成当成读书的目的,而不要简单或功利地指向另外一些目的。

③作为读书人,不要仅仅是学术生产者,要更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心智的快乐。

④做学问时,读书人要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淡定,要有一种对事态了然于心的态度,要有一种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培养心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材料一:新华社长沙电(记者刘良恒) 在3岁幼童周周即将被渣土车卷入车轮下的那一刹那,年仅12岁的小女孩周美玲奋不顾身地飞奔过去,从车轮下救出了他,自己却因此身负重伤。

在雷锋家乡长沙市,“小雷锋”周美玲的这一事迹被人们争相传颂。

5月22日傍晚,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戴公桥村,美玲吃完晚饭陪妈妈胡金华出门散步。

当走到一个丁字路口时,美玲看到小男孩周周正横过马路。

不巧的是,一辆满载砂石的大货车正由西往东疾驰过来。

周周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还在一个劲儿地往前跑,眼看就要被大货车撞上。

就在这危急时刻,美玲飞快地冲向路中间,奋力将周周往回扯。

两个人摔在一起,她紧接着用力将周周推向路边。

周周被推到安全地带,躲过了一劫。

此时,渣土车司机已经紧急刹车,可巨大的惯性让车子停不下来,撞上了来不及爬起来的美玲。

当晚7时许,美玲被紧急送到了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

晚上12时,进入手术室。

经检查,美玲的左腿部分肌肉与骨头基本脱落,神经、血管、肌腱严重受损。

美玲妈妈和在痛苦中呻吟的美玲都坚决不同意截肢。

于是,美玲开始接受一次次漫长而又极其痛苦的“炼狱之旅”。

一直守护在旁的美玲爸爸周炬表示,每一次手术都会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但是这个坚强的孩子都挺过来了。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美玲的腿终于保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