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地理湘教版《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地理湘教版《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165c3c7fd5360cbb1adb00.png)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么?“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
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caf912f705cc175427090d.png)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
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
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彗星:2019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
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
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
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1994年7月17日至22日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8999cf49649b6648d7472e.png)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入:问题1:你如何向新同学国进行自我介绍?问题2:假设你们班有外国的同学,你如何向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果有外星人,你又如何介绍自己?过渡: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三、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重点)衔接:接下来我们先学习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古训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我们可以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而现代的天文探测表明,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宇宙是物质组成的,而物质的东西,总有个外化的存在形式。
例如,人的外化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体”,而宇宙(天)的物质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的“”。
(天体)也就是说当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物质呢?天体又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比如……如此说来天体的类型可真不少呢,这就是天体的多样性,就好比人体有高矮胖瘦的体态差异,黑白黄褐的肤色差异,男女老少的性别、年龄差异等等方面的差异一样,天体在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
过渡:那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过渡:好了,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首先我们先认识太阳系的结构,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下面我们完成活动探究:………………小结: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物体特征(质量、体积)与类地行星没有多大区别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和其他行星没有多大区别过渡:根据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可以看出,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的行星,但是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因为。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三、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衔接: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我们从宇宙环境条件和地球自身条件来学习。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学案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42d322ccbff121dd3683ef.png)
第一章 行星地球主备:蒋福祥 审定:曾琪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学习目标1.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层次和常见天体。
2.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理解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与结构特征。
3.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4.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科学发展观去认识宇宙。
【超前预习】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类型:如恒星、① 、卫星、星云、流星、彗星、星际物质等2.天体系统:宇宙→总星系⎩⎪⎨⎪⎧ 银河系⎩⎨⎧ ② ⎩⎪⎨⎪⎧ 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③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⑨________、⑩________、⑪________。
2.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轨道⑫________、⑬________,公转方向⑭________。
3.八大行星分类:⑮________行星、⑯________行星、⑰________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宇宙环境:⑱________稳定,轨道安全。
2.自身条件⎩⎨⎧ ⑲ 距离适中→地表具有适宜的温度⑳ 适中→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液态○21答案:①行星 ②太阳系 ③河外星系 ④水星 ⑤金星 ⑥地球 ⑦火星 ⑧木星 ⑨土星 ⑩天王星 ⑪海王星 ⑫近圆性 ⑬共面性 ⑭同向性 ⑮类地 ⑯巨 ⑰远日 ⑱光照条件 ⑲日地 ⑳体积、质量 ○21水【课前热身】下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
(2)图中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属于远日行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ac179bdd3383c4ba4cd201.png)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的宇宙环境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3.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讲解法、图表展示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讲义地理图册教学设计【导入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
【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自告奋勇地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
结合高考考试大纲,对于高考经常涉及的考点给予详细点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分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比如: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等属于自然天体运行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属于人造天体2.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 1.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2.运动特征方面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征3.在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平均温度等结构特征方面与其相邻的行星相似。
三、地球是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2.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条件类型 地球具有的条件对生命起源的意义合适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主要介于0º — 100ºC 之间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 合适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演化,形成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大气 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致热,使地内水体形成水汽逸出,冷却后降落,在低洼处汇聚,形成原始海洋,孕育生命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 【随堂测试】条件类型 地球具备的条件 对生命起源的意义恒星际环境稳定 太阳光照稳定长期以来太阳无明显变化,生命物质演化没有中断行星际环境安全地外撞击概率极低 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使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环节一——重温经典例一(2013上海)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c1d93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0.png)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法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行特征。
2.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利用资料证明地球的普遍性。
3.运用相关资料和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推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归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观念,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欣赏宇宙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3. 通过欣赏天体的照片,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的宇宙环境。
2. 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本插图课件讲义和补充材料【教学过程与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辩论法、自主学习法。
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图片展示师:仰望星空,繁星点点,宇宙中的浩瀚,给人无限的遐想。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图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并且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空间里到底有哪些天体”生:星星、月亮·······一、天体和天体系统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在晴朗的夜空,我们用肉眼或者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又能看到什么呢?生:········师:现在我们看图片中出示的天体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的外表形态?它就是星云,星云是指外表轮廓模糊,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看图片里的太阳,它是一个本身能够发光发热的一类天体,叫做恒星。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5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05c62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f.png)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5篇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1[教学目标]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消失生命的缘由。
[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一般性和特别性。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斗转星移这些现象我们都是很熟识的,你们当中有谁知道在地球上这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吗?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里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①天体类型A、恒星由炎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似球状的天体B、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C、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自身不能发光。
D、卫星环绕行星运行的、质量很小的一种天体。
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颗卫星。
E、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似乎从空中的某一点向外散射开,这种现象叫做流星体。
F、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
此外,还有其它的星际物质。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两种最根本的天体〔附:练习稳固对天体特征学问的理解和熟悉〕②天体系统的层次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各级天体系统的组成如下:A、地月系月球绕地球转动形成地月系。
地球是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自然卫星。
B、太阳系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
C、银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构成银河系。
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其相类似的天体系统,人称河外星系。
D、总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bafacbcc22bcd126ff0c91.png)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江苏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教案(4课时)
![江苏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教案(4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028428a360cba1aa811dabc.png)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阅读图1.1 ,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图 1.2 ,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图1.4和表1.1 ,归纳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图1.5 ,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大气、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方向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科学正确的宇宙观,破除封建迷信;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
【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和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等,所以,要了解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必须先了解宇宙。
今天我们将在宇宙中找到地球的位置。
【学习新课】:1.1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 )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性)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例如:恒星、星云、行星、月亮、流星、彗星等所以:天体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2 )宇宙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运动性)①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886cc6a0116c175f0e489b.png)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别天体的主要类型,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归纳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立体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立体意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立体思维,感受宇宙中天体的运行,形成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性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天体图片、太阳系运行视频、多媒体课件【新课导入】[设问导入]“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温家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天空中发生的一件大事!太阳系在以前有九大行星,在2006年捷克布拉格的国际天文会议上,将冥王星从九大行星行列除名,降级为“矮行星”。
试问“冥王星为什么会被从大行星行列除名呢?”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宇宙中的地球”。
前面已经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很渺小,在银河系中也很难发现其身影,在太阳系中,虽无法与太阳齐肩,但也是八大行星骨干。
太阳对地球关照很多,使球在平凡中做出了特别的表现。
现在,我们就在太阳系中来了解一下地球。
【讲授新课】(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大家请先看书第四页图1.4太阳系模式图,并思考:“太阳系有哪些成员,哪八大行星,他们是如何排序的,他们的运动和太阳有什么关系?”[提问]在太阳系中有哪些成员呢?太阳,大行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提问]有哪八大行星呢?按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如何排列的?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804b2bba1aa8114431d978.png)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篇一:高中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必修一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航天器发射路径◆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氢分子结构图 [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bfbecc52d380eb63946db1.png)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课标解读“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
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培养用比较分析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 教学重点①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1.先提供感性的事实材料,后分析、比较、归纳理性结论、观点,再用结论、观点去组织、驾驭、解释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即遵循“由‘地’导‘理’,又由‘理’解‘地’”的教学原则。
2.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在问题探究、问题研讨活动中进行。
(三)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法、讲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课程]教师: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首名为《仰望星空》的诗歌。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53e80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a.png)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节宇宙中的地球⼀、课前引⾔:⾃我介绍。
学习三步曲:预习、听课、巩固。
1.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体内容和难易程度,把握教材总体内容:这节主要讲些什么有何联系重点是什么并把遇到的疑难点标记出来,以待上课时针对性地解决。
2.积极听课:巧妙听课、主动思考。
上课时⼀定要顺着⽼师的思路积极投⼊到课堂学习,并动脑⼦主动思考,做到“接受-思考-理解”。
3.课后巩固:及时练习,巩固知识。
⼆、教材分析:本章是⾼中地理课程的第⼀章,是⾃然地理知识的开端。
本节是这章的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特殊的⾏星。
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特殊的⾏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标是希望学⽣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珍惜、爱护⼈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类未来⽣存空间的责任感。
三、课标分析: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特殊的⾏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理解。
宏观层⾯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特殊的⾏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员,但是,存在⽣命尤其是⾼级智慧⽣命⼜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命⽣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条件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章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章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https://img.taocdn.com/s3/m/da8fe8460740be1e650e9ad6.png)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图1.1“部分天体”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及图片,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图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图1.3“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并依据思考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宇宙环境及地球本身的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测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多媒体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38427a77232f60ddcca178.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 B.地球、木星 C.火星、土星 D.木星、金星答案:C 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 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 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d8caa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7a.png)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 , 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 ,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 , 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通过提供了阅读材料“ 探索地外文明”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活动题让学习者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同时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 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完整详细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完整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9b488dc6240c844769eaee46.png)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准备●教学分析✧学习者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新的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学生的思维特点既有初中的活跃的特点,也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并且本节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天文宇宙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适当增加趣味性,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搭建一个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平台。
✧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
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表1-1 教学内容分解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描述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讲授过程]
通的行星,但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
【过渡】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上的各种天体是否为孤立的呢?经过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我们称之为天体系统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学生回答】略
【引导】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
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互相吸引;围绕旋转)【板书】2、天体系统
【启发讨论】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小的天体系统。
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学生回答】略
【讲解】(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1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讲解】银河系已如此庞大,是否就是最大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
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多媒体放映】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必然还会进一步扩展。
【讲解】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多媒体投影)
【总结全课】
【复习提问】
【新课导入】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要问题。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启发讨论】阅读教材P4图1.4太阳模式图思考太阳系周围有几颗行星,它们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目前已知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板书】1、八大行星
【启发讨论】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就好像一个家庭中的八个兄弟,有许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八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板书】2.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
1(1)八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的大一些,最大也不过7°,说明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
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
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1)(启发引导)八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由此,可以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
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出: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过渡】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启发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三个最优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备注:此部分可以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板书】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启发提问】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
【总结全课】
【课后作业】《新教材新学案》P2~6
【板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