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由痰生!心悸胸闷、烦躁失眠?各朝祛痰名方,建议收藏

合集下载

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多因痰湿!千古化痰名方:温胆汤

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多因痰湿!千古化痰名方:温胆汤

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多因痰湿!千古化痰名方:温胆汤中医有句老话叫做“百病生于痰”,还有一句话叫做“万病皆因痰而生”,这两句话都表明痰湿是百病的根源。

就连我国第一批国医大师路志正也说过,“行医70余年,我接诊过不少病人,我发现很多病人的体内都有湿邪作怪”。

由此可见,痰湿对人体的危害。

现代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大鱼大肉,习惯了冷饮奶茶,习惯了熬夜不到三四点决不睡觉,习惯了上班七八个小时坐着不动,结果体内痰湿越堆积越多。

痰湿不仅把很多人变成了一个个大腹便便、油光满面的油腻中年人,还给很多人带来了一身病痛,关节炎、湿疹、头痛、眩晕、失眠、高脂血症、冠心病、中暑、痛风、腹泻等等,简直不胜枚举。

今天,我就跟大家谈一谈体内痰湿蕴结的问题,以下的症状都是痰湿蕴结的表现,看看你中了几招。

1. 经常头晕、头脑不清利、甚至头痛是痰湿蕴结的表现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头脑应该是清爽利落的,因为头为清虚之府,元神所居,只要气血濡养充分,不受邪气干扰,头脑就会清利无比。

但是很多小伙伴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扰,就是整日头昏昏沉沉,跟裹了一层湿布一般,甚至还会头隐隐约约得疼痛,这种情况高血压患从中医来讲,这就是体内痰湿郁积,上蒙头部清阳导致的,痰湿为阴邪之物,重浊有形,加之“痰之为患,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的发病特点。

因此痰湿上犯,遏阻清阳,充斥、痹阻于血管内外,亦可导致血管痉挛,失去弹性而使血压升高。

痰湿上犯导致的头晕、头重、头痛,经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与气血虚弱的性质不同,不可用补益之品,从痰湿论治,其病自愈。

2.经常呕恶或者吐痰,口苦、口黏是体内痰湿蕴结的表现很多小伙伴平时也不咳嗽,但是总是吐痰,有的每天早晨起来吐几口,有的严重的一天到晚吐个没完,去医院检查也没什么问题,可总是没完没了地吐痰太烦人了!一天到晚吐痰的小伙伴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了?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水液由脾胃运化,转运到肺部的一部分,由阳气把水液气化随着呼吸排出体外,这也是我们呼出的气体有水分的原因。

一剂名方,彻底去除痰湿,很多怪病就好了!

一剂名方,彻底去除痰湿,很多怪病就好了!

一剂名方,彻底去除痰湿,很多怪病就好了!01咳喘、痰多、食欲不好,有一个既经济又实惠,又有效的方子,叫三子养亲汤,用上它,效果来得非常明显,咳喘减少了,痰也少了,食欲也增大了。

此汤出自《韩氏医通》,其作者韩天爵,是明朝的名医,也是一位大孝子。

韩天爵的父亲是明朝的一位将领,常年领兵在外,南征北战。

南方的山岚瘴气,北方的风雪苦寒,久之老人开始掉牙齿、掉头发,胡子发白,日渐衰弱。

向朝廷辞官,奈何不准,只好强打精神,坚守岗位。

于是韩天爵放弃功名,苦学中医,父亲出征到哪里,就跟到哪里,为父亲看病,侍奉汤药。

后游历大江南北,名声大振。

关于三子养亲汤的来源,有一个非常感人的历史故事。

话说有三位读书人来请韩天爵为他们的父母亲看病。

老人年纪大了,咳嗽,气不顺,而且有痰。

这是老人常见的问题,所以,韩天爵并不想就病开方,而是仔细构思出一个有广泛适用性的方子来,这个方子就是三子养亲汤,其中的三味本草都是菜园子里的东西:莱菔子就是萝卜子;苏子是紫苏的种子;白芥子是芥菜的种子。

把它们放在一起做成汤后,仍是甘美可口的,而且性味平和。

02苏子能宣畅气机,降上逆之气,平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也能降气,还能健胃消食,使老人胃口大开,吃东西容易消化;白芥子能理气化痰。

三味本草都是植物的种子,种子都有油性,能滋润,且种子的性质都是往下降的,能通便。

三味药加在一起,把老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平时可能有的一些小毛病全管了。

而且,这并不是药,只不过是菜园子里的菜籽儿,老人喝三子养亲汤,不会感觉是在喝药,当然高兴了。

韩天爵的三子养亲汤一问世,马上传遍四方,大家纷纷用三子养亲汤来奉养自己家里的老人,很多人从中受益。

为什么韩天爵能构思出这个方子呢?因为他是个大孝子,他不但有一片赤诚的孝心,而且能够把这片孝心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力图让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受益。

正是如此精诚的心,才构思出这个千古良方!03这个方子有什么作用呢?方中所用白芥子属于温化寒痰药,它不但能温肺利气,而且善散“皮里膜外之痰”:“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

经方除痰剂二陈汤

经方除痰剂二陈汤

经方除痰剂二陈汤除痰剂二陈汤二陈汤,中医方剂名。

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歌诀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用量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

用法上药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义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

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

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

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

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运用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

化痰最彻底的方子来了,从根上把你的痰化掉,痰没了很多怪病就会消失

化痰最彻底的方子来了,从根上把你的痰化掉,痰没了很多怪病就会消失

化痰最彻底的方子来了,从根上把你的痰化掉,痰没了很多怪病就会消失!内蒙呼和浩特有一位中年大姐,说偶然的一个机会看到了小叔的公众号,相见恨晚马上关注并置顶了,然后接下来好几天都在翻看小叔以前的文章,越看越有味,像看小说一样。

这位大姐很喜欢学以致用,于是按照小叔文章中的方子开始为自己调理起来。

大姐有一个毛病,也不算大病,就是特别烦,每天都要吐很多的痰,尤其是早上起来痰都堵在嘴巴了,太难受了。

一直吐,隔一个小时就要吐一次,吐到下午才好一些。

因为痰黏黏糊糊的,脏兮兮的,味道不好闻,以至于都不敢大声正面对别人说话,生怕口里的味道传给别人。

小叔写了两篇化痰的方子,一个是化痰的基础方二陈丸,一个是化痰的泡脚方温胆汤。

大姐刚开始服用的是二陈丸,跑遍了呼和浩特的药店都没买到,后来在网上买到的。

服用一个月二陈丸,她的痰果真少多了,甚至一天都没有痰了,只有早上起来有那么一小口。

大姐心中窃喜,难道困扰自己十多年的痰就这样跟自己拜拜了?于是她就停止了服用二陈丸。

然而让大姐郁闷的是半个月后,她的痰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很快又复发了,跟平常一样多。

大姐不甘心,又开始按照小叔另外一篇文章的方法来调理,就是买温胆汤泡脚。

还别说,这温胆汤泡脚效果不比二陈丸差,才泡一天就感觉痰少了,泡了一周痰大大减少,坚持了一个月,痰竟然没了!大姐欢喜不已,心想这回痰该化掉了吧?于是大姐没再用温胆汤泡脚,好不容易过了一个月没有痰的日子,谁知一个月后痰又卷土重来。

这回大姐彻底没折了,恰逢小叔那段时间正在开展免费电话咨询活动,大姐一个电话打进来,问,为什么我的痰断不了根呢?吃药就好一点,不吃痰又出来了。

小叔说,吃药就好一点恭喜你说明你吃对药了,不吃又复发,这不是药的问题,而是你的个人习惯没有改变,以及没有从根上断绝痰的来源。

大姐说,我没啥不好的习惯啊,就是每天喝三杯酸奶,再加上平时吃点奶酪而已,你知道的内蒙古特产就是牛奶以及奶制品。

小叔说,这就对了,问题就出在牛奶与奶制品上,你适不适合喝牛奶看看你的舌头就知道了,如果你的舌头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没有厚厚的舌苔,可以适当喝一点。

一痰生百病,想祛痰,必须知道这些去痰利器

一痰生百病,想祛痰,必须知道这些去痰利器

一痰生百病,想祛痰,必须知道这些去痰利器先说发生身边的一起悲剧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奶奶,因为儿子要分家产生气了,开始不吃不喝,睡不着觉,然后得了一场大病。

老爷爷性格暴躁,生气后开始胸闷、心慌,血液迅速升高,很快脑血管破裂,患了脑溢血。

事后分析,皆因痰而起,痰蒙心窍。

中医上说“百病皆由痰生”,如果不把痰吐出来就会让病一直拖着,导致悲剧发生。

【中医说“痰”】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痰是五脏功能失调产生的浊物,它可以阻闭心、脑、肾或肢体,埋下各种疾病的隐患。

有专家指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这三大器官是人体生痰的主要脏腑。

因此要注意调养好这三大脏腑的运化功能,通过防痰治痰来达到祛病保健康的目的。

一年四季,不同的原因都可致人体五脏功能失调产生痰浊。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顽痰可以诱生百病,如肿瘤、乳腺增生、中风、高血压、咳嗽等都与痰有关,因此,古今养生名家都十分注重引导人们防痰治痰症来祛病保健康。

【有痰症状】1、有形之痰即常见的能吐出来的痰,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有形痰,这些只是肺胃之痰。

2、无形之痰人体内还有存在于脏、经络、器官、血脉之中的无形之痰。

这类人常会感到疲累,关节处有强烈的重坠感,舌苔白腻,脉象较滑和濡。

如果不能及时消除体内的无形之痰,就会直接引发中风、脑炎、哮喘、恶性肝炎等疾病。

3、体内多痰,也会失眠由于体内有痰湿淤结,失眠严重(可用甘草敷丰隆穴的外治方法解决)。

4、引发其他疾病体内的痰不仅会使人体的血压上升,而且诱发多种疾病。

由痰导致的失眠,通常患者脸上或身上的皮肤会明显泛黄。

【中医里的三种“痰”】一、脾虚则生痰即即是脾虚生的痰,这种痰就是经常人们一咳嗽就吐的痰,有型之痰。

它其实不是来源于肺,而是生于脾。

脾是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有的人常吃咳嗽药,但是痰总是化不掉,原因就在于肺不是生痰之源。

因此要想根除痰,就必须健脾祛湿。

二、气郁则生痰即是气郁生的痰,气郁生的痰在身体上最容易表现出的就是脂肪瘤、囊肿,中医叫痰核。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燥湿化痰)——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燥湿化痰)——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燥湿化痰)——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面炒,各二两(各6克)、陈皮三两(9克)、甘草一两,炙(3克)、茯苓一两半(6克)。

二、用法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生姜五片,枣一枚,水煎服)。

三、歌括1.温胆汤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2.十味温胆汤十味温胆苓枳参,橘皮草味地枣仁;益气化痰姜半枣,远志宁心可安神。

四、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五、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虚烦不眠,或呕吐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

六、方解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

胆属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不和,进而化热生痰。

痰热内阻,胃气上逆,则呕吐干哕。

痰热上扰,心神不安,则惊悸不宁,虚烦不眠;蒙蔽清窍,则发为癫痫。

治宜利胆和胃,涤痰清热。

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

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

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

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

综合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对于痰热内扰之惊悸癫痫,服之可使热清痰消,惊平痛定。

对于胆热胃逆之虚烦、呕吐,服之则胆清胃和,烦除呕止。

若痰热重者,可加黄连,癫痫可加胆南星等。

本方是从《备急干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

方名温胆者,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七、附方及方论十味温胆汤(证治准绳》):半夏汤洗、枳实、炒陈皮去白,各二钱(各6克)、白茯苓去皮,钱半(4.5克)、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汁煮、五味子、熟地黄酒洗,焙、人参去芦,各一钱(各3克)、粉草炙,半钱(1.5克)、生姜五片、红枣一枚水煎服。

功用:化痰宁心。

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悸烦闷,坐卧不安。

十味温胆汤,即温胆汤减去清热化痰的竹茹,加入益气养血补心安神的人参、熟地、五味子、枣仁、远志而成。

张仲景的千古名方,顺气消痰,可化解焦虑症、胸闷心悸、喉咙有痰

张仲景的千古名方,顺气消痰,可化解焦虑症、胸闷心悸、喉咙有痰

张仲景的千古名方,顺气消痰,可化解焦虑症、胸闷心悸、喉咙有痰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化痰治心悸胸闷的事儿。

去年年末的时候,我和一个从前的同事通电话。

他跟我说,我对中医科普的执着,确实难得。

但说实话,效果不大。

原因是,中医太难懂。

在当下这个追求效益和效率的时代,有几个人,能静下心,看你的文字,学你的道理呢?这话,没错。

但是我觉得,中医作为国之瑰宝,哪怕再难再累,也要将它尽可能地发扬光大。

哪怕到最后,只是杯水车薪一般,不起作用,但至少,我尽到了中医人的责任。

下面我说的,就是理应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懂得的一番道理。

关于什么呢?是半夏厚朴汤。

它是出自《金匮要略》的一张方子。

组成很简单: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水煎服。

它能干啥呢?就是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这是张仲景老先师,在将近2000年前,为我们留下的顺气方。

可惜,当下的我们,对它了解不多。

这个方子到底有什么能耐?下边,我给你说个医案故事。

曾经有一位患者,男性,43岁,有冠心病史。

什么毛病呢?最近这几天,他躺在床上,昼夜呻吟不止,哀叫连天。

问他到底是哪儿难受?他也说不清楚。

总之,感觉到胸闷气急,眩晕欲呕,内心中惶恐不安,十分焦虑。

他不停地说,自己已经病危了,已经病入膏肓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一命呜呼了。

此外,这个人所在的屋子,必须开窗开门,家里的人,也不能高声喧哗。

否则,窗门一闭,说话声音一旦嘈杂,他就觉得心悸憋闷、喉头似乎被堵住,呼吸特别困难。

有的时候,甚至会喘促、喉头痰声不绝,有窒息之感。

怎么会弄成这样呢?原来,此人最初曾因故暴怒。

随后,他就日益觉得忧虑、失眠。

再后来,他开始胸闷痰多,有了上述不适焦虑之感。

这光景,如何是好?家里人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带他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滑,舌苔白腻,目光呆滞中,透着疑虑,面部表情十分憔悴,满是苦楚。

了解到患者的情况以后,医家反复揣摩,书方一首。

具体的,就是半夏厚朴汤,加上香附、郁金,枳实、远志。

所有这些,水煎服。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燥湿化痰)——茯苓丸(《百一选方》引《指迷方》)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燥湿化痰)——茯苓丸(《百一选方》引《指迷方》)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燥湿化痰)——茯苓丸(《百一选方》引《指迷方》)一、组成半夏二两(60克)、茯苓一两(30克)、枳壳麸炒,半两(15克)、风化朴硝一分(7.5克)。

二、用法上为末,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现代用法:为末,姜汁糊丸,每服6克,姜汤或温开水送下)。

三、歌括《指迷》茯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疼,气行痰消诸症罢。

四、功用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五、主治痰停中脘。

两臂疼痛,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两臂疼痛与四肢浮肿,皆属痰停中院,流于四肢所致。

四肢禀气于脾,脾失运化,聚湿生痰,痰饮流于四肢,则四肢疼痛,甚则浮肿。

此时,切不可以风湿论治,若误用风药,则贻误病机,且伤其气。

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为君。

以茯苓健脾渗湿为臣,既消已成之痰又绝生痰之路。

佐以枳壳理气宽中,俾痰随气行。

风化硝软坚润下,使结癖停痰易消。

用姜汁糊为丸者,非但取其制半夏之毒,而用其化痰散饮。

诸药合用,则燥湿涤痰之力较强,对于痰停中脘者,用此方消痰润下,确有推陈涤垢之效。

若咳嗽痰多,胸脘满闷者,亦可服之。

七、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夫痰之为病,在腑者易治,在脏者难医,在络者更难搜剔。

四者皆禀气于脾,若脾病不能运化,则痰停中脘,充溢四肢,有自来矣。

治之者,当乘其正气未虚之时而攻击之,使脘中之痰去而不留,然后脾复其健运之职,则络中之痰自可还之于腑,潜消默运,以成其功。

故方中以半夏化其痰,茯苓行其湿,壳破其气,而以姜汁开之,芒硝下之。

用法之周到,佐使之得宜,其痰有不去者乎?”(《成方便读》)。

张仲景的化痰小方,三味药祛痰清热,献给天下多痰人

张仲景的化痰小方,三味药祛痰清热,献给天下多痰人

张仲景的化痰⼩⽅,三味药祛痰清热,献给天下多痰⼈ 本⽂理论依据:《⽅剂学》、《医⽅临证指南》、《临床仲景⽅剂学》、《实⽤中医⽅剂双解与临床》 你好,我是中医⼈,⽂君然。

有⼈说,中医太古⽼,和今天的疾病谱已经“对不上”了。

也有⼈说,中医太粗糙,和现代医学的精细相⽐,显得太过原始。

对于这种说法,我承认有合理之处。

但我深知,事实不完全是这样。

⽐如说我今天要和你聊的这件事⼉,就充分说明祖国传统医学的魅⼒、实⽤性。

来看⼀个源于《伤寒论》⾥的仲景经⽅:黄连6克,半夏12克,⽠蒌实20克,⽔煎服。

⽠蒌实⼀般主张先煎。

就这三味药,简简单单。

有的时候,能解决⼤问题。

它叫做“⼩陷胸汤” 刚开始学习中医药的时候,我喜欢找医案来研读。

有⼀则医案,⽤到这个⼩⽅⼦,我记忆尤深。

话说⼀个⼥性,当时58岁,到医院去了。

什么病呢?胃疼!怎么个胃疼呢?就是胃⾥⾯热痛,只要⼀按下去,痛感⽴刻增强。

仔细⼀摸,⾥⾯似乎有软塌塌的⼀个什么东西。

这个患者吓坏了,觉得⾃⼰肯定得了胃癌。

她要求做钡餐透视检查。

可是,做这个检查,得排队等候啊。

患者是个急性⼦,⼼想,说不定⾃⼰排队的时候,癌细胞就转移了,这可等不得啊!怎么办?情急之下,⾛,咱们找中医去。

医家⼀看,发现患者⼼下部位(即胃)痞闷,按之则痛,胸中烦闷,平时痰多,⾆红苔腻,微微偏黄,脉偏于弦滑,于是就随后开了三味药:黄连、半夏、⽠蒌实。

结果怎么样?服了三剂之后,患者⼤便,排出了⼀⼤滩类似黄⾊黏液般的东西。

接着,胃疼的事⼉消失了。

这怎么回事啊? 我跟你讲,这个患者的问题属于痰热互结。

痰热互结,聚于胸脘,阻滞⽓机,于是胸闷、胃痛、痞闷发胀,按下去的时候疼(不按则不疼)。

痰热阻于内,肺失宣降,于是咳吐黄痰。

⾆红苔黄腻,这也是痰热的表现。

什么样的⼈容易这样呢?我告诉你,就是急慢性胃炎、⽀⽓管炎、慢性的胆囊炎和胰腺炎,以及部分冠⼼病⼼绞痛患者等等。

其中,急慢性胃炎患者相对常见。

百病皆由痰作祟!治痰论第,古人论痰之治歌诀「建议收藏」

百病皆由痰作祟!治痰论第,古人论痰之治歌诀「建议收藏」

百病皆由痰作祟!治痰论第,古人论痰之治歌诀「建议收藏」川贝降肺经之火痰,杏仁行肺经之寒痰,白附去肺经之风痰,蒌仁涤肺经之结痰。

肺经之虚痰,非阿胶不下;肺经之毒痰,非硝石不除。

若湿痰发于脾经,半夏驱之使不滞;痰气伏于脾经,旋覆推之使不停;血痰结于脾经,冬花开之使不积。

又有湿热在脾胃而成痰者,槐角理之,痰自清豁而弗生;实痰留于胃腑而致胀者,玄明荡之,痰自消归于乌有。

如因痰而胃痛,螺壳止之;宿痰而成囊,苍术除之。

豁痰迷于心窍,远志为功;破心经之痰郁,赖有蕤仁。

礞石滚痰之滞,肺经独爽;铁花开痰之结,地脏自泰。

肾经得肾盐,痰火顿息;肾中入蛤粉,痰热皆除。

至于肾经之虚痰,牡蛎逆之而见功;肾水泛为痰,熟地补这而奏绩。

膈上之痰兼火者,青黛疗之;兼燥者,花粉降之。

惟大黄能下顽痰于肠胃,枳实能散积痰之稠粘。

更有相火逆结之痰,解之者在僵蚕;肋下寒结之痰,豁之者需白芥。

经络中之风痰,南星可祛,有则荆沥导之;结则牵牛散之;热则竹沥行之。

惊风而生痰饮,非攻之不退,全蝎之力也;风热多致痰壅,非吐之不平,白矾之力也。

常山逐痰积,狼毒开恶痰,槟榔坠痰癖,滋姑吐痰痫。

川蓼子决风痰之上壅,马兜铃下梅核之痰丸。

诸药各有专治,诸痰别有分消,不知痰所从来,不审药所职司,动以川、半为治痰之品,一概混施,未有能济者也。

疑难杂症是很多医者倍感头疼的疾病,面对疑难病,那种束手无策的无力感,那种诚惶诚恐的恐惧感,是萦绕众医者心头的困惑。

有人说,怪病多痰,而且很多古籍中也有相关记载。

古今医籍及历代各家对痰与疑难杂症的关系的论述颇多,有“顽疾怪病,均责之于痰”“一切顽疾怪病,皆从痰论治”的说法。

如《寿世保元》曰:“一切怪症,此皆痰实盛也。

”《医学入门》曰:“痰火所以生异证。

”《丹溪心法》影响较大。

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倡导“相火论”,对气、血、痰、郁诸病的成因及治疗均有独到见解。

尤其对于因痰致病有精辟论述,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瓜蒌薤白半夏汤:专治阳虚痰瘀型胸痛、心梗、失眠...

瓜蒌薤白半夏汤:专治阳虚痰瘀型胸痛、心梗、失眠...

⽠蒌薤⽩半夏汤:专治阳虚痰瘀型胸痛、⼼梗、失眠...学中医,不可不读医案。

医案是前⼈成功的经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作为中医爱好者,不可能有机会亲⾃接触⼤量患者,为其诊治。

医案的学习,正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这种状况。

譬如⼩学⽣做数学题,在反复的练习中,理论、⽅法、⽅⼦的应⽤,熟能⽣巧,融会贯通。

从理论到实践,要搭建⼀条稳打稳扎的桥梁,最好⽤的⼯具莫过于医案解读。

杏林明师学社将定期推出详细、完整的【医案解析】,带领⼤家⼀起解读,⼀起思考,来体会中医诊断辨证中最最精华的思路过程。

没有来龙去脉的医案,都不是真⼼教你。

你,准备好了吗?胸痹▼“痰湿”是⼤家现在都很敏感的⼀个词。

我们常说,喉咙⾥有痰,这个“痰”是指呼吸道的痰。

但在中医⾥,痰有两个概念,狭义指呼吸道的痰,⼴义的痰会处在⾝体各个部位,痰湿凝聚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

⽽很多三⾼患者,正是饱受这些“痰”的危害,引起胸痹不适、⼼悸等症状。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痰”的危害!⼀起⽤中医的思路,来分析今天的医案吧~胸痹的临床案例先看学员们的精彩讨论1.凡以疼痛为主证的疾病,都叫称之为“痹症”2.温阳药物,⿊附和仙茅,对阳虚效果都很好3.⼼虚型失眠,有⼼慌之症,⽤龙⾻,有⼼脏实质性病变,⽤⽠蒌桂枝医案解析:听听张教授怎么说1⼀诊2019年4⽉23⽇【诊断】:胸痹(PCI术后)【证候】:痰瘀交阻、⼼阳不振【治法】:活⾎化痰、温通⼼阳【⽅药】:⽠蒌薤⽩半夏汤合⽣脉饮等化裁⽠蒌10g、薤⽩10g、姜半夏12g、桂枝10g葛根10g、⾚芍10g、丹参24g、⽯菖蒲10g郁⾦10g、胆南星10g、炙黄芪30g、麦冬10g五味⼦10g、远志10g、川芎10g、仙茅10g14付,⽔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病机分析】①患者以⼼前区憋闷疼痛为主要症状,因此诊断为“胸痹”。

②患者PCI术后,且有⼼前区刺痛,故辨证为“⼼⾎瘀阻”。

③病情⼗多年,且PCI术后近6年,中医学认为“久病多虚”虚则易致“痰”“瘀”,同时患者伴有肢体困重、⼤便溏薄等脾虚之象,故“痰”已成。

痰多心就乱!千古名方“导痰方”,扫除痰湿,帮你睡得香、心不慌

痰多心就乱!千古名方“导痰方”,扫除痰湿,帮你睡得香、心不慌

痰多心就乱!千古名方“导痰方”,扫除痰湿,帮你睡得香、心不慌心静,则气血平和。

我们可以怡然自得,吃得香、睡得好。

心不静,乱糟糟的,我们就坐卧不安,夜不能寐,不思茶饭。

所以,我们在形容自己状态不佳的时候,总会说:“我这几天啊,心里乱糟糟的……”。

不过,你知道吗?真正让我们觉得心头烦乱的,可能不是看似恼人的琐事,而是我们体内的痰浊。

一句话,痰多了,心就乱了。

我给你讲两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第一个故事,源于清代早期的著名医学家,叫做张璐。

他生于1617年,卒于1699年。

他的一部《张氏医通》,成为古今医家必读之作。

一次,一位年纪很大的僧人,找到张璐。

他面带愧色地说:我本佛门弟子,本当六根清净,断绝尘念,一心向佛。

可是最近,不知为何,心中总是不安、慌乱,似有惊惧之感,以至于睡不好、吃不下,畏人畏事。

恳请石顽老人相救。

张璐,号石顽,故而有人尊称为张石顽。

张璐一听,心中顿觉奇怪。

问及以往,得知老僧曾遍服安神养心之品,效果不好。

他又仔细诊察,发现老僧面目四肢似有微微浮肿,皮肤白嫩,形体偏胖,脉濡弱而滑。

张璐心中有了底数。

他立刻拟方,以导痰汤为底,加上人参和肉桂。

导痰汤,是一张古代的方子。

它的基本构成,就是制半夏,天南星(姜汁浸),枳实,橘红,赤茯苓,加上生姜,水煎服。

结果,老僧服用了之后,很快心中安然,从前的惊惧慌乱之感,没有了。

好,这是第一个故事,源于古代医案。

现在,我再讲一个故事,这是现当代的医案。

曾经有一家人带着一个壮年男性,走在就医的路上。

这男子,不知为何,一路傻笑。

他靠着车窗,眼睛看天,似有所思,忽然就呵呵呵笑起来。

原来,他从前也有工作,有家庭,一切都还不错。

但有那么一阵子,不知为何,此人情志不遂,进而忧思交加。

后来,他似乎就“疯了”。

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不知道吃饭。

再往后,他就经常傻笑,每日笑二十多次,无缘无故。

为了不让他傻笑,之前的医师用了好多办法,疏肝解郁的、养心安神的,都不行。

最后,家人辗转找到了当时的中医名家樊文有老师。

百病皆因“痰”作祟,中医祛“痰”有妙招

百病皆因“痰”作祟,中医祛“痰”有妙招

百病皆因“痰”作祟,中医祛“痰”有妙招痰本来是人体疾病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增多又会引发人更多的疾病,所以,祛痰,从古至今都是让医家和病人头疼的事情,需要仔细挖掘出病根才行。

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祛痰方法是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然后把甘草捣烂,外敷在此穴上。

【药物】甘草【穴位】丰隆穴【方法】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5分钟,然后把甘草锤扁、锤烂,外敷在此穴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每次贴12个小时,取下休息12个小时再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自古便是各派医家祛痰的大宝穴。

甘草,生长在沙土里,味甜,色黄,从《易经》的角度来解释,恰好就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上上之选。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

而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走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所以,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饮食消痰妙招多吃芝麻少吃肉。

痰多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

古话说:“鱼生火,肉生痰。

”肉吃多了,尤其是猪肉吃多了,是很容易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应减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淡的食品才行。

日常饮食之中,芝麻消痰的效果比较好。

您可以把芝麻炒熟了,磨成粉,每天吃点儿。

当然,如果能买到纯正的芝麻油,那就更好了。

把芝麻油当做日常饮食中的食用油,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痰消病灭。

痰湿淤结失眠体内有痰引起的失眠可以用温病名方——温胆汤来治疗。

由痰导致的失眠,通常患者脸上或身上的皮肤会明显泛黄,所以,如果您失眠并伴有皮肤泛黄的症状,最好试试由温胆汤制成的中成药温胆片。

中医上“痰”的分类中医上将痰分成三类:气郁之痰、脾虚之痰和血痰。

★气郁之痰—脂肪瘤气郁之痰是大家平时理解的脂肪瘤,主要由于憋气胸闷而成。

★脾虚之痰—咳嗽之痰我们咳嗽出的痰有时不是来自肺部,而是脾虚生痰,如此则应健脾祛湿。

怪病先治痰!一张化痰的方子,可疏肝理气,能治痰多、胸闷、气短

怪病先治痰!一张化痰的方子,可疏肝理气,能治痰多、胸闷、气短

怪病先治痰!一张化痰的方子,可疏肝理气,能治痰多、胸闷、气短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一张,很有意思的医案。

它充分体现出一句话,这就是所谓“怪病先治痰”。

什么意思呢?中医认为,痰这个东西,太狡猾了,可以引起各种各样奇怪的病症。

后来,大家找到规律了,凡是一些摸不着头绪,看起来不明所以的病,就尝试先从治痰入手。

故事是这样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年纪才26岁。

这个人啊,平时就容易发怒、抑郁,心里总是不痛快。

你问她为啥不高兴,她也说不出来,总之是觉得生活中处处有人针对自己,她自己总是吃亏上当。

可能是这种心态持续时间太久了,近些年来,此人常常感觉胸闷、气短、痰多,喜欢叹气,抑郁寡欢。

结果,有这么一天,她忽然就想起了自己和邻居在好多年以前,发生的一次不愉快。

按说,好几年前的事儿,对方早就忘了,而且两家早就言归于好。

可是此患想起来,依然心中激动不已,紧接着就觉得不平、痛苦、冤屈。

结果,当天晚上,这人就出现了问题。

怎么了呢?一开始,是神情恍惚,目光呆滞,别人问她什么,她没反应。

家里人一开始还以为是困倦所致。

没过几分钟,她忽然就晕倒了,不省人事。

家里人吓坏了呼喊之下,患者勉强苏醒。

这些,算是第一次发作。

此后,这个人几乎每天晚上入夜以后,都要发作一次。

家里人带她四处去看,用了好多汤药,皆无济于事。

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位医家。

在说明之前的情况后,医家仔细诊察,发现患者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这个时候,医家开了方子。

什么呢?就是半夏厚朴汤,加上远志、郁金、石菖蒲,琥珀(研末分3次冲服)。

半夏厚朴汤,这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头记载的配伍。

它是中医人必须知道的经方。

其基本组成就是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我记得我昨天刚刚给大家说过。

结果如何?患者只用了一剂药,之前的症状就不见了。

接着,原方稍作化裁,再用7剂,患者胸闷、痰多、喉咙堵塞之感完全消失。

这是刊载于1992年《陕西中医》上的一则验案。

其实,与之类似的案例,我还见过不少。

汤头歌诀十六、汤头歌诀·除痰之剂

汤头歌诀十六、汤头歌诀·除痰之剂

汤头歌诀十六、汤头歌诀·除痰之剂展开全文1、二陈汤〔一切痰饮〕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

利气调中兼去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导痰汤内加里枳,顽痰胶固力能训。

若加竹茹与枳实,汤名温胆可宁神。

润下丸仅陈皮草,利气祛痰妙绝伦。

【方源】·局方本方由半夏、陈皮各五两,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半组成,研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

半夏能燥湿化痰,陈皮能利气降痰,茯苓能渗湿化痰,甘草能补脾和中,生姜和胃,乌梅生津,所以治疗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等证效果都很好,是一张应当珍贵的方子。

本方加胆星、枳实,名叫“导痰汤”。

由于胆星能助半夏化痰,枳实能下气破坚,所以顽固性的胶结不化的老痰,此方的力量能有效地驯服它。

本方若加竹茹、枳实,名叫“温胆汤”,对于胆虚痰热,虚烦不得眠,惊悸不安,口苦呕吐涎沫等证,有很好的清虚热、化痰宁神的功效。

润下丸仅用陈皮(盐水浸洗)八两,炙甘草二两共研细末,再用蒸饼泡成糊做丸,它虽只有两味药,但是利气祛痰的作用,是其他方子比不了的。

2、涤痰汤〔中风痰症〕涤痰汤用半夏星,甘草橘红参茯苓。

竹茹草蒲兼枳实,痰迷舌强服之醒。

【方源】·严用和本方能涤除风痰,所以叫做“涤痰汤”。

由姜制半夏、胆星各二钱半,橘红、枳实、茯苓各二钱,人参、菖蒲各一钱,竹茹七分,甘草五分组成,加生姜同煎。

治疗中风痰迷,舌强不能言语的证候。

平素心脾不足而有痰的人,又被风邪所伤,风痰互结,壅塞经络,于是昏迷舌强不能言语,因此用橘红、半夏、胆星利气燥湿而化痰,菖蒲开窍通心,竹茹清化热痰,枳实破痰利膈,人参、茯苓、甘草补益心脾而泻火,使痰消火降,经络通利,所以服此方后能够苏醒而言语如常。

3、青州白丸子〔风痰惊痰〕青州白丸星夏并,白附川乌俱用生。

晒露糊丸姜薄引,风痰瘫痪小儿惊。

【方源】·局方本方用生天南星三两,生半夏七两,生白附子二两,生川乌(去皮脐)半两,研成极细粉末,盛入绢袋中,用井水摆出粉。

百病由痰生!心悸胸闷、烦躁失眠?各朝祛痰名方,建议收藏

百病由痰生!心悸胸闷、烦躁失眠?各朝祛痰名方,建议收藏

百病由痰生!心悸胸闷、烦躁失眠?各朝祛痰名方,建议收藏这都是我在临床上很常用的方,给大家分了三个证型,大家自行对号入座,需要的就拿走,不要客气!先来说为什么突然讲祛痰!中医上我们常讲:“百病多由痰作祟”!若是痰湿蒙蔽心窍,可致神志呆钝、淡漠等;痰饮内停,上犯心胸,可见心悸胸闷、头晕眼花,痰多气短等;痰饮久留不化,郁而化火,痰火扰心,可见烦躁、失眠多梦、口苦等。

找到你的症状了么?找到了就往下看吧!时间长了,痰湿过剩,不利于五脏运转,气血凝滞,就会堵塞不通,冠脉心梗就找上门了!所以要及时祛痰!三个我常用的祛痰方子,分享给大家!第一方:苏合香丸证型:神志呆钝、淡漠,甚至晕厥者,属痰蒙心窍,可用苏合香丸加减!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组方:苏合香、龙脑、麝香、安息香、青木香、香附、白檀香、丁香、沉香、荜茇、熏陆香、白术、诃黎勒、朱砂、水牛角其中苏合香、安息香可透窍化浊,多余的痰湿就是我们体内的“浊”,当然要赶快化掉!而麝香、龙脑则开窍通闭,可通诸窍。

痰浊蒙蔽了心窍,也就是心窍不通,可致昏迷,该通就通!这四味香,共为君药,也就是主药,是通窍化浊用的。

但是只“通”肯定是不能够的,要辅以香附、丁香、青木香、沉香、白檀香,调畅气血、温通降逆,如此气降则痰降,气顺则痰消。

此五味药是理气,打扫“战场”,安抚身体的。

再加上熏陆香,可以活血,气血通畅了,身上也就不疼了。

另外还要辅以五味佐药:荜茇,温中散寒,增强诸香药止痛行气开郁之功,是药效放大器。

水牛角,心为火脏,为了避免以上用药辛热攻心,要配水牛角清心解毒,以保护心脏。

朱砂,能够镇心安神,心定神安,则利于药效挥发。

白术,可健脾和中,燥湿化浊,是一个药效平衡器。

诃黎勒(诃子),温涩敛气,以防辛香走窜耗散太过,把妄图溜掉的药效“逮”回来。

第二方:瓜蒌薤白半夏汤证型:常感胸闷如窒,痰多气短,倦怠乏力,多于阴雨天发作或加重!属痰浊闭阻!可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组方:瓜蒌、薤白、半夏这个方子比较简单,但是恰好对这一个证型的病机!这个证是痰浊闭阻,也就是痰浊堵在经脉之中,不得排出,想想一口痰卡在嗓子眼里,你难不难受?主要病机在肺部!瓜蒌,性寒,可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归肺经,相当于一口润滑剂下去,把堵在经脉中的痰浊冲开了!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属理气药。

风痰上扰证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弦滑半夏白术天麻汤

风痰上扰证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弦滑半夏白术天麻汤

风痰上扰证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弦滑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医方剂名。

为祛痰剂,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效。

主治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病、神经性眩晕、癫痫、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者。

别名: 半夏茯苓天麻汤组成: 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等功效: 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组成: 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用法: 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现代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 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 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方义本方证缘于脾湿生痰,湿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所致。

风痰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升降失司,故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内有痰浊,则舌苔白腻;脉来弦滑,主风主痰。

治当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故以两味为君药。

以白术、茯苓为臣,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

佐以橘红理气化痰,俾气顺则痰消。

使以甘草和中调药;煎加姜、枣调和脾胃,生姜兼制半夏之毒。

配伍: 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但以化痰熄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运用: 本方为治风痰眩晕、头痛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加减: 若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等以加强化痰熄风之力;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等以祛风止痛;呕吐甚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以镇逆止呕;兼气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以益气;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可加泽泻、桂枝以渗湿化饮。

禁忌: 阴虚阳亢,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

文献摘要1、原书主治《医学心悟》卷四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

其中有肝火内动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是也,逍遥散主之。

化痰湿、平肝风的专方

化痰湿、平肝风的专方

化痰湿、平肝风的专方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二诊时,病人头晕明显好转,也没有再出现心悸,口苦消失,偶尔还会有些头晕,但已经不像之前那么难受了,舌仍然红,但滑腻的苔已经退掉了。

老师说换为半夏白术天麻汤,证变则方易。

方子为:半夏15克,白术30克,天麻15克,陈皮8克,茯苓30克,炙甘草8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葛根80克,扣子七粉10克,银杏叶30克,红参15克,香附子12克,益母草20克,菖蒲8克,3剂李东垣《脾胃论》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这半夏白术天麻汤就是化痰湿、平肝风的专方,对于那种病人容易生气,又属于痰湿体质的,一股肝风就把痰浊往巅顶上吹,而出现眩晕者,此方乃特效方也!病人三诊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头晕消失了。

她很有信心,能彻底治好病,希望老师帮她把病根也拔出来。

老师笑着说,你们看病,总是要求医生很多,没有反求诸己的精神。

我们医生其实看得很明白,病是自家生,自身有病自家医,你们把生活习惯调好了,晚上别熬夜,冷饮凉茶少喝,空调少用,平时有时间多到外面运动运动,这样身体不就改善了吗?《论语》上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对做学问、为人处世、干事业都是很管用的。

在碰到行不通时,不是怨天怨地怨人,而是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修正自己的言行,这样事情就更容易做成。

为人处世也更圆融,学问也能做得更好。

这句话用在身体健康上同样管用,人生病总是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饮食不节,或起居无常,或劳心劳力过度,或情志不畅。

这时能反求诸己,身体不舒服时,多从生活习惯上去纠正,从脾气上去纠正,这样人气质一变,疾病也随着变化。

你往好的方面走,身体它自然就往好的方面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病由痰生!心悸胸闷、烦躁失眠?各朝祛痰名方,建议收藏
这都是我在临床上很常用的方,给大家分了三个证型,大家自行对号入座,需要的就拿走,不要客气!
先来说为什么突然讲祛痰!
中医上我们常讲:“百病多由痰作祟”!
若是痰湿蒙蔽心窍,可致神志呆钝、淡漠等;
痰饮内停,上犯心胸,可见心悸胸闷、头晕眼花,痰多气短等;
痰饮久留不化,郁而化火,痰火扰心,可见烦躁、失眠多梦、口苦等。

找到你的症状了么?找到了就往下看吧!
时间长了,痰湿过剩,不利于五脏运转,气血凝滞,就会堵塞不通,冠脉心梗就找上门了!所以要及时祛痰!
三个我常用的祛痰方子,分享给大家!
第一方:苏合香丸
证型:神志呆钝、淡漠,甚至晕厥者,属痰蒙心窍,
可用苏合香丸加减!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组方:苏合香、龙脑、麝香、安息香、青木香、香附、白檀香、丁香、沉香、荜茇、熏陆香、白术、诃黎勒、朱砂、水牛角其中苏合香、安息香可透窍化浊,多余的痰湿就是我们体内的“浊”,当然要赶快化掉!
而麝香、龙脑则开窍通闭,可通诸窍。

痰浊蒙蔽了心窍,也就是心窍不通,可致昏迷,该通就通!
这四味香,共为君药,也就是主药,是通窍化浊用的。

但是只“通”肯定是不能够的,要辅以香附、丁香、青木香、沉香、白檀香,调畅气血、温通降逆,如此气降则痰降,气顺则痰消。

此五味药是理气,打扫“战场”,安抚身体的。

再加上熏陆香,可以活血,气血通畅了,身上也就不疼了。

另外还要辅以五味佐药:
荜茇,温中散寒,增强诸香药止痛行气开郁之功,是药效放大器。

水牛角,心为火脏,为了避免以上用药辛热攻心,要配水牛角清心解毒,以保护心脏。

朱砂,能够镇心安神,心定神安,则利于药效挥发。

白术,可健脾和中,燥湿化浊,是一个药效平衡器。

诃黎勒(诃子),温涩敛气,以防辛香走窜耗散太过,把妄图溜掉的药效“逮”回来。

第二方:瓜蒌薤白半夏汤
证型:常感胸闷如窒,痰多气短,倦怠乏力,多于阴雨天发作或加重!属痰浊闭阻!
可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组方:瓜蒌、薤白、半夏
这个方子比较简单,但是恰好对这一个证型的病机!
这个证是痰浊闭阻,也就是痰浊堵在经脉之中,不得排出,想想一口痰卡在嗓子眼里,你难不难受?主要病机在肺部!
瓜蒌,性寒,可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归肺经,相当于一口润滑剂下去,把堵在经脉中的痰浊冲开了!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属理气药。

因为痰浊被冲开以后还是要排出的,这时候就要薤白把它们引导出去!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只把痰排出去也来不及,所以要在体内把痰湿化去,变成对身体有利的津液!
第三方:黄连温胆汤
证型: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中烦躁,失眠多梦,属痰火扰心!
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清热燥湿、化痰和中!
组方:黄连、竹茹、枳实、半夏、陈皮、甘草、生姜、茯苓。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归心经,把痰湿郁结,虚火扰心的虚火给它按灭!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属清热化痰药。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属理气药。

有强心、增加心输血量和收缩血管作用。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属清热燥湿药。

陈皮,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治脾胃病。

属理气药,痰湿久淤,必然伤及脾胃,饮食不顺,或运化不利!
甘草,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

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痰火扰心,脾又是心之子,心脾必然两伤,随之便气血两伤!由此要补气!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归心经、脾经,失眠多梦便是心神不安,因此要宁心安神!
生姜,镇静安神、散寒解表、化痰降逆,能振奋心脏,增强心房收缩力!
今天的篇幅实在有些长,我就不多啰嗦了!就先把方子给大家,具体医案辨证,等我有空了再详细跟大家说!
总之,痰湿凝滞对于心血管和心脏病患者来说都不是好事!脾胃主痰湿,心为脾之母,子伤则母殃!所以要及时化痰祛湿,以免出现更严重的心脏问题!
提醒:方子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加减,我可以免费帮大家调方,但不能给通用的剂量!
我是@心内科苏主任,你可靠的中医朋友,大医之道寂寂无名的行路人!
#健康科普大赛##中医##健康2022##心血管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