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易错点:国家机关参与的一定不是民法调整的关系。
名词点击
自然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公民都是自然人)
法 人 : 是 指 具 有 民 事 权 利 能 力 和 民 事 行 为 能 力 , 依
的资格。(有没有资格 。例如:自然人从出生始到死亡止)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
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没有能力。例如:自然人受年龄、智力限制)
注意:民事主体需要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才能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 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它是民事主体获得民事权利的前提。自然人要想以自己 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还应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 条件,所有的自然人都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都有民事行为能力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民法的重要意义:
①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 ②民法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就
业创业无不需要民法的规范; ③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 《中华人民共
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和国民法典》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 自然人); ②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 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的未成年人。
注意: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 独立进行民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①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说课稿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公民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种类和内容,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原则,以及民事权利与义务的保障机制。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通过合作和交流,提升对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特点、种类和内容,以及行使和履行原则等。我会使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突出重点,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供清晰的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知识。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如分析案例、讨论问题等。
3.分享与反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模拟法庭: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和辩论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法律基础知识,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包括:对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不清晰;对公民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种类和内容掌握不牢固;对民事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原则以及保障机制的理解较为困难。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影响了学习动力和效果。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
(一)情景创设
本章节的教学策略之一是情景创设。我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存在和重要性。例如,通过设计一个关于财产权、合同权等方面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在情景创设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角色在民事权利与义务中的权益和责任。同时,我还会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做客课堂,为学生讲解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应用。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的教学策略之二是问题导向。我将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提出一系列与民事权利与义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自主寻找答案。例如,我可以提出“什么是权利与义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组织学生就某一民事权利与义务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换观点、拓展思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角色扮演环节,我会让学生分组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模拟法庭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定,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5.作业小结: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例如,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心得体会,或者设计一个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小游戏。通过作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同时,作业小结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有助于我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法律与生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案例分析: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民事权利与义务问题。
2.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各自在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方面的经验教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短片,引发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民事权利与义务相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提出问题:提问:“你们认为,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法律与生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二年级的政治课堂上,我们学习的是《法律与生活》这一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的教材。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以及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总结归纳
1.归纳知识点:对本节课的民事权利与义务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概括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
3.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每个公民认真学习民法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科学精神: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法治意识: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公共参与: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 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难点: 理解民法规定的六项基本原则。
自主学习1.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2.民法调整的对象、民事法律关系3.《民法典》的地位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5.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6.民法规定基本原则的原因7.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达标检测1.“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应急法方面还存在不足。
”回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的历程,某法学院教授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应急法律体系建设。
这是因为()A.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B.公民要学习法律常识C.公民要增强法治意识D.公民要遵守法律规则2.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以下甲的行为违背了这一原则的是()A.甲方在合同中加重乙方义务,并注明“最终解释权归甲方所有”B.甲公司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品排入河流,致使水体污染C.甲明知其房屋南面邻地将建高楼,而将房屋出售给不知情的乙D.甲男与乙女在离婚协议中约定,乙女若再婚也不可再生育子女3.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A.强化了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B.表明法律的目的是保证道德实施C.有助于实现公共道德的全面法制化D.表明法律与道德都是重要的社会规范4.原告薄某与被告李某要求离婚,对于未成年男孩小李,薄某称其无抚养能力拒绝抚养,李某亦称无抚养能力,不愿意继续抚养。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 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 务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 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 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 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 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依法治国 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特点: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民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民 事活动应该遵循自愿、公平、 诚信等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它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民事主体
自然人
以生命为特征,从出生到死亡
法人
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 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 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盈利性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非盈利性法人 公益性为目的:公立学校
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社会成员合理合法行使权利、履行义 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小刘今年12周岁,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小提琴演奏家,周末经常参加演出,月
平均收入超过2000元。某天,演出公司打电话给小刘,请其后天来参加演出,
小刘表示同意,但是父母并没有同意。但小刘却把此事忘了,未能按约参加演
(1)自然人间的特定人身关系 (2)法人与自然人间的人身关系 (3)法人与自然人间的财产关系 (4)民事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A.(1)(3) B.(1)(4) C.(2)(4) D.(3)(4)
D
T公司拥有电视剧《某云志》的网络独播权,K公司未经T公司统一,擅自在 其经营的移动客户APP上为网友推荐该剧并提供播放该剧的服务。T公司之情后, 向K公司发送《某云志》下线函,并对K公司发起侵权诉讼,庭审期间,K公司 辩称涉案影视作品为网友上传,其服务内容是文件传输及信息存储空间,K公 司并未侵权,请求法院驳回T公司的起诉。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第1课第一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优质课比赛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第1课第一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优质课比赛教案一、教材分析。
第一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阐述民法、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等概念和民法基本原则,侧重阐述我国民法典的制定与意义、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与要素以及民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包括两目。
第一目“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以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阐述民法、民法典、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关知识。
第二目“解析民法基本原则”,以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阐述民法典总则编所规定的民法基本原则。
两目均属于民法的原则性与一般性规范。
第一目主要从民事法律规范的构成、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的种类、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的种类等方面,依次对民法领域的关键概念作出定义,并阐释民法的基本原理;第二目具体列举民法典所确立的民法基本原则,并就民法基本原则与民法的具体规则之间的关系作出说明。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頒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2)结合民事主体制度,了解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含义,区分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3)结合生活中的事例,阐述民事权利的种类与体系,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理解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2.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是民法的重要内容。
(2)科学精神:人们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3)法治意识:侵犯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4)公共参与:在互联网活动中善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三、学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2.难点: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四、学情分析。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公平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 义务。
诚 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守法和公 序良俗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绿 色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必要 性
[知识拓展]
民法的基本原则之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含义 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平等
自愿
内容
公平
诚信 守法和公
序良俗 绿色
必要 性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含义 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内容
平 等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自愿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 法律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王某年满17周 岁,有自己的收入,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 力,但不是成年人, ③错误;因为王某是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所以王某父亲的要求 不符合法律规定,④ 错误。①②正确。 故选A。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
自然 民事权利能力(资格)——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取名行为违反法律规定。 理由: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但起名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传统文化中,“姓名”的“姓”,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 父母仅凭个人喜好、愿望创设姓氏,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和
公序良俗的要求。
➢ 这个案例说明,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是任意的,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本章节的新知识。首先,我会向学生详细解释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概念、性质和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会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在讲授过程中,我会使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为学生提供几个与民事权利与义务相关的案例,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个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讨论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法律分析能力。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的教学中,本章节“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是重点内容。民事权利与义务是公民在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法律关系,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针对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本案例将通过具体的民事法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含义、性质和相互关系,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每节课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哪些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优点,改进不足。通过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应用能力。
4.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合作探讨问题,使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5.教学评价全面:本案例在教学评价方面,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通过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学设计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
3.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在团队中协作、沟通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5.实践活动,学以致用: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教育,价值引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7.教学评价,全面多元: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知识传授,深入浅出: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案例分析,提升能力:组织学生分析典型民事案例,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探讨案例中涉及的权利与义务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加深对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4.法律法规:介绍与民事权利与义务相关的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等民事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法律依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案例?
2.这些案例中,涉及哪些民事权利与义务?
3.这些案例给你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二)讲授新知
1.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概念:通过讲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定义,使学生了解民事权利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益,民事义务是公民依法承担的责任。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与(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1.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法律素养;
3.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提高;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讲授新知
1.教材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知识点,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
2.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民事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知识点拓展:介绍一些与民事权利和义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民事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的法律素养和道德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掌握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五、案例亮点
1.案例贴近生活:本案例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民事权利和义务问题为背景,使学生能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教学方法多样: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民事权利和义务的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2.创设模拟法庭,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实践体验;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4.小明26岁,他租住的房子的房东要把房子转卖给他人, 通知小明立即搬走,小明该怎么办?
解答:
1.小明还是个胎儿(未出生),他有继承、接受赠与的 权利吗?
小明作为胎儿(未出生),有继承、接受赠与的权利 的。因为根据法律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 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过, 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是不存在。
民法典
总议题:走进民法典 议题一:透视民法和民事法律关系 议题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议题一:透视民法和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与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一个人出生时就与 父母形成了亲子关系,并享有姓名权、肖像权等人格权。 在他未成年时,监护人保护其人身、财产权利,以使其 顺利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成年之后,它具备了独立处 理自己事务的能力,可以自主的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 买卖商品,租赁房屋等,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财产关系。 他要结婚生育,从而形成婚姻家庭关系。在他去世之后 还会发生财产继承关系。
思考:分析材料哪些事例体现人身关系?哪些事例体现 财产关系的具体事例?除此外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
示例: 我们是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生命
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 格权。同时,我们还享有对自己物品的财产权。
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 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
特别法人 政府机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 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律师事务所等。
小试牛刀 下列情形分别属于什么关系?适合民法调整吗?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教学目标
1. 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拓展法律常识,感知民法的重要意义。
2. 引导和培养学生用法律知识分析具体的案例材料,并提高合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与能力,践行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感知并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感知民法的重要性,体悟我国的法治建设。
环节二:民事法律关系
问通过对民法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公民的民事法律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知识整合,深化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和要素,拓展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
2.要素:
环节三:民法典的价值体现与德法兼治
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民法典的价值体现与德法兼治。
环节四: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贴近学生实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法治精神。
环节五:总结
总结知识,形成系统,并提高合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与能力,践行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和要素
教学难点:
民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教材第2页“探究与分享1”,并思考:身边体现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具体实例。
阅读“探究与分享1”,思考并回答问题。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一:透视民法典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2.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教学目标】1.民事法律关系2.民事权利与义务3.民法基本原则【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每个公民认真学习民法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科学精神: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法治意识: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公共参与: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教学重点】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教学难点】理解民法规定的六项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被邻居家的二哈给咬了该怎么办?朋友借钱赖账不还怎么办?和另一半过不下去了怎么办?买房遇到烦心事怎么办?定金和订金搞不清楚吃了哑巴亏? ...这些问题通过今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这册书的学习都能解决拿破伦说: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一一那就是我的法典!现在我国也有自己的《民法典》了!解决这些问题民法都可以告诉你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一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在学习民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册书的知识体系。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民法典(1)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3 次会议通过,共7编、1260条 ,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2)意义: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规范了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认真看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春节刚过,你收到压岁钱了吗?这节课我们就从压岁钱讲起第一幕: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总议题:如何正确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议题一:从压岁钱“争夺战”中,感悟民法和民事法律的关系议题二:从关于压岁钱到底归谁主要不是法律问题中探究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议题三: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公民,践行民法基本原则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孩子的压岁钱归谁?》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说孩子的压岁钱是受法律保护的?从这一法规中谈谈你对我国民法的认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①民法典明确:压岁钱应归孩子所有。
《民法典》规定: 8周岁前由家长代管,8周岁后应协商处置。
红包属于赠与、纯获利行为,孩子可以交给家长让他们帮忙保管,但是保管也只是保管,家长不能替孩子花。
②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法律在社会生活中重要性(1)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名成员,都处于社会生活之中。
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2)我们要学习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2、民法调整的对象(民法是干什么用的?)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民法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名词点击: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公民都是自然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例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营利法人;公立学校属于非营利法人;政府机关属于特别法人。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
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
注意;法人不是“人”而是“组织”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13岁孩子起诉父亲还16800元压岁钱》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说父母挪用孩子的压岁钱是违法的?在压岁钱的处理上体现了什么样的民事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①民法上将给予压岁钱的行为定性为赠与。
根据《民法总则》的第35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
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②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但有些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则并不是对等的,比如赠与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三要素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①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平等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自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其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相关链接:民事权利体系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关于压岁钱到底归谁主要不是法律问题》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为什么说关于压岁钱到底归谁主要不是法律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4、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①法中有德: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②德中有法: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力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突破提升:全面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第二幕:解析民法基本原则议题三: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公民,践行民法基本原则议学情境四:阅读材料《妈妈买房首付不够用女儿5万压岁钱被孩子要求道歉》乖,爸妈先帮你把红包存起来,等你长大了再给你用。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把压岁钱交给爸妈保管。
今年15岁的欢欢(化名),从小就将压岁钱交给母亲张玲(化名)保管,到今年春节,已经存了5万多元,可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妈妈没有经过她的允许,将5万多元“充公”,凑房子的首付款了。
事后,当得知妈妈花光了她的压岁钱,欢欢很不高兴,和妈妈发生争吵,母女“冷战”了好几天。
尽管妈妈罗列了多个“挪用”压岁钱的理由,但是欢欢始终认为妈妈的这种行为不对,坚持要妈妈道歉。
最终,在家人的劝说下,妈妈给女儿欢欢口头道歉,一场“家庭风波”才平息下来。
议学问题:请你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女儿要求妈妈道歉的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①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孩子虽小,但仍是独立民事主体。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享有的权利仅仅是代为管理孩子的压岁钱,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是监护人的应履行的义务,私自挪用压岁钱侵犯了孩子的财产权,也地违背公序良俗的表现。
②妈妈的行为是一种不守诚信的表现。
“虽然买房也是为我好,但是至少得提前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愿拿出属于她的财产为他们的小家做出贡献。
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规定民法基本原则的目的(1)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
(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2、民法基本原则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3、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注意: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否则,即使出于善意,可能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突破提升:全面认识民法基本原则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