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 风险 隐患 事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危险源风险隐患事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危险源、风险、隐患和事故是安全管理中常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和关系。

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事故或造成损害的物质、能量、设备、工艺、环境等因素。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先决条件,但并不一定会导致事故发生。

风险是指在危险源存在的情况下,人员、财产或环境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风险大小取决于危险源本身的危险程度以及与之接触的人员、财产或环境的易感性和暴露程度。

隐患是指存在于安全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可能导致事故或引发风险。隐患不一定会导致事故,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演变成风险和事故。

事故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发生的、造成人员、财产或环境损失的非计划性事件。事故是风险发生后的结果,其发生往往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危险源、风险和隐患等。

因此,安全管理需要对危险源、风险、隐患和事故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预防。通过识别危险源和隐患,评估风险,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 1 -

缺陷,隐患,故障,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

1、隐患的定义 隐患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简称。是指安全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场所、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三是管理方面缺陷。 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二种: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死亡事故,重大及以上电网、设备事故,或由于供电原因可能导致重要电力用户严重生产事故,整改难度较大,或需经较长时间、较大投入方能治理的事故隐患。特点是可能造成后果大、整改难度大、时间长,投入多。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重伤事故,一般电网和设备事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整改消除的事故隐患。特点是后果小、整改容易、时间短。 2、隐患的形成 隐患的大体上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备重大缺陷未及时处理形成隐患,二是历史欠账较多形成隐患,三是管理严重不到位形成隐患,人员长期习惯性违反规章制度形成隐患。四是经试验、检查、设备评估等手段发现隐患。从以上四个方面发现的问题,还不能确定为安全隐患、可能叫做设备缺陷、管理漏洞、人员违章等。需要经过一个评估的程序确定是不是隐患,评估一般结合安全例会进行评估,确定后的隐患按照隐患的管理流程进行管理。就是发现、评估、挂牌监督、限期整改、验收、消号。目前公司安排生产部对进行隐患统计,我们就有责任将大家所报回的隐患,进行分类并送有关部门、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并对处理,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对未按要求进行处理的单位、部门进行通报,经通报后仍无进展的单位向公司提出建议给予相应的自处份。 3、隐患和缺陷的区别 缺陷定义: 缺陷是指运用中的电气设备(含监控、消防、安防设备、五防装置)及其相应的辅助设备在运行及备用时,出现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或设备健康水平的一切异常现象。 设备缺陷按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威胁程度和设备健康状况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大类。紧急缺陷需要24小时内处理完毕。重大缺陷国家电网公司规定7天、南方福建电网规定1个月,我编写的缺陷管理规定(正在走发文流程)15天。一般缺陷3个月。设备重大缺陷未按时消缺,应按隐患进行统计和管理(其目的就是引起关注进行督办尽快处理)。具体缺陷的标准在“创一流”资料,设备缺陷台帐、记录的前几页上详细的说明。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

预防危险源发生事故,需要全面分析危险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在危险源的装置、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施工生产等过程中,针对各种危险有害因素,预先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所有特征。 1、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是控制危险源的安全措施失效或缺少。 2、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安全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各种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4、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5、危险源分两类,第一类指能量和危险物及其载体,第二类指人、机、环、管。 6、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 案例图解-违章切割砂轮崩飞 事故经过: 1、2005年4月2日,某厂钳工徐某准备用砂轮切割机切下一批45毫米的角钢料。

2、徐某将角钢放入已调好高度的切割机夹料钳口槽,但未紧固。 3、切割中徐某用一只脚踩住角钢,因嫌切割太慢,徐某有时用力压把。在一次重压操作中,只听“砰”的一声响,砂轮崩飞,碎片造成徐某全身二十多处重伤,险些丧命。 事故原因 因下料量大,徐某嫌麻烦,没有每次 紧固夹板夹料,而是调好钳口将角钢档住。 但是角钢被切割时一侧立脚朝上,容易颤动不稳。虽然徐某用脚踩住协助加压,但操作中用力不匀,按压过猛,被切割料发生震跳移位,造成伤人事故。 防范措施 1、被切割材料必须用夹钳夹持牢固方可切割。 2、角钢类的材料最好不要竖刃朝上进行切割。除型材外,2毫米以下厚度的单片薄板材料严禁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3、切割时的按压操作应均匀用力,不得用力过猛或撞击。 问题:上述原因分析完整吗?还需要补充那些? 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吗?还需要补充那些?

故障、隐患、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

故障、隐患、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故障: 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丧失规定功能”或危害安全的现象。 隐患: 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 危险: 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事故: 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安全: 免除不了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以上定义引自百度百科) 这些概念是区别和联系的。安全不是完全没有损害,只是这个损害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任何时候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隐患存在。如果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就能使系统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要是存在隐患而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发生故障。故障不一定会有危险,也有可能是丧失一些功能,却也有可能导致危险。而风险是指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不是指危险本身。事故是意外情况,而不是意外情况的也有可能是危险,比如说工厂的有毒废气不是事故,却对人有害是危险。

危险源 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 危险源的3个要素: (1)危险一般由于能量或毒物释放失去控制而引起。在进行风险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危险源种类,如毒物释放、爆炸、火灾等,其次要确定系统中哪一部分是危险的来源,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储罐、动力装置等; (2)环境、人员或其它生态系统、建筑物或构筑物暴露于危险区域的程度; (3)危险一旦发生,对暴露目标的有害作用或可能造成的损失。 这3个要素称为风险链,在进行风险分析时,要对链中的每个环节作具体分析和评价。 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不明显的故障点或虽有受伤点但各项指标均不超出安全许可范围,都可称之为安全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两者区别:

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与关系

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与关系 正确理解风险管控与隐患整改双重预防机制 【一】基本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解释了事故发生的内因,奶酪模型理论说明了事故发生的外因。 01能量意外释放论 该理论认为,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能量或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各种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致害物,如机械能可能导致撞击伤、夹伤等机械伤害,热能可能导致灼烧、中暑等,电能可能会干扰神经,或电击伤亡,等等。 能量意外释放论说明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至于能量或有害物质为什么会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奶酪模型理论则给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 02奶酪模型理论

奶酪模型理论认为,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障(措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像“瑞士奶酪”那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漏洞。 正是由于缺陷或漏洞的存在,导致防控屏障这些屏障(措施)不能够很好发挥作用,如果屏蔽某一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所有屏障在某一时刻同时失去作用,就会导致该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进而造成事故发生。 因此,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既要辨识出诸如能量或有害物质这样的根本致害物,以便设置相应屏障进行防控,同时还要辨识出防控屏障上的缺陷或漏洞并进行修补,以使其发挥应有的防控作用。 【二】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01 危险源 危险源是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也译作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 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像快速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声、光、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是“罪魁祸首”。 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 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煤气罐中的煤气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它的失控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煤气中毒;煤气的罐体及其附件的缺陷以及使用者的违章操作等则为第二类危险源,因为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煤气罐中的煤气失控泄露而引发事故。 02 隐患 与安全生产有关系的隐患称为“事故隐患”,一般也称为“隐患”。

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

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 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 基本概念 (一)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二)危险源 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カ容器等等。行为,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三)事故隐患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

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 三者区别 危险源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触发因素作用 下可能转化为故障、事故的部位,是各种事故发生的根源,客观存在于某个系统、某个区域、某台设备或某个人等对象中,其表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指某个危险源导致一种或几种事故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来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再通过对危险源触发事故概率与事故后果影响综合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其表述以危险、有害因素为主,加上“有”、“风险”、“伤害类型”等词语修饰,共同描述其风 险,如“有火灾、爆炸风险”、“有从高处跌落的风险”、“有硫酸泄漏灼伤的风险”、“有氯气溢出中毒室息的风险”等事故隐患指某一类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后,由风险可控向不可控转变、演变而来的,如果不及时排查发现与整改隐患,随着隐患就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 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若危险源缺少触发条件(偶然性),则危险源转化不了事故隐患。风险点就是危险源,风险等级要同时考虑危险源触发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危险,虽有危险但有管用有效的措施,则风险可控受控,风险就不会转化成隐患,也就不会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第一道防线是安全风险管控,将风险分类分级,通过采取管用有效的措施,使其风险降低和处于可控受控范围,则风险难以转化成隐患;第二道防线是隐患排査治理,当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后,风险变得难控或不可控转变成隐患,只有及时排查发现并整改才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全面版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 全面版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全面版 ---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是在安全管理中经常讨论的几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对于有效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1. 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导致伤害或损害的物理、化学、生物、人的活动等,如高温、有害气体、高压电等。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和控制,就会造成事故和损失。 2. 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是在危险源的基础上,经过特定场景条件的作用和影响,可能产生危害的因素,如磨损、老化、疲劳等。危害因素是危 险源对人、物、环境的潜在影响。 3. 风险 风险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相结合产生的可能 造成损害的程度,是一个关于危险源和危害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可能 性和严重性的量化表达。风险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事故后果的估计。 4. 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存在于某个工作场所、设备、环境等条件中的可 能导致事故的隐患因素,它们具有潜在的危害性,但尚未发生事故。事故隐患的存在意味着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及时进行识别 和整改,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5. 关系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危 险源作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与危害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一 定程度的风险。风险的存在会导致事故隐患的存在,事故隐患则是 事故发生的潜在条件。 正确理解和把握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之间的关 系对于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通过对危险源 的识别,分析危害因素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评估风险的大小,及 时整改事故隐患,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减少损失。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处理和控制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如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操 作规程、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具等。 综上所述,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是安全管理中 不可忽视的主要概念,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对于实现安全生产和防 范事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够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安全人必看

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 基本概念(一)安全风险安全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二)危险源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其中:根源,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三)事故隐患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

二、三者区别危险源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能转化为故障、事故的部位,是各种事故发生的根源,客观存在于某个系统、某个区域、某台设备或某个人等对象中,其表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指某个危险源导致一种或几种事故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 GB 6441 一 1986 ) ,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来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再通过对危险源触发事故概率与事故后果影响综合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其表述以危险、有害因素为主,加上“有”、“风险”、“伤害类型”等词语修饰,共同描述其风险,如“有火灾、爆炸风险”、“有从高处跌落的风险"、“有硫酸泄漏灼伤的风险”、“有氯气溢出中毒窒息的风险”等。事故隐患指某一类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后,由风险可控向不可控转变、演变而来的,如果不及时排查发现与整改隐患,随着时间推移,加上人、机、环、管等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失控,隐患就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若危险源缺少触发条件(偶然性),则危险源转化不了事故隐患。风险点就是危险源,风险等级要同时考虑危险源触发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危险源是客

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关系及安全防范措施

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关系及安全防范措施 危险源、隐患和风险的异同与关系 在生产、工作和环境等领域,危险源、隐患和风险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层次结构,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各种潜在的安全问题。 1.危险源 2.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根源或条件。例如,化学物品、机 器设备、电力设施等都可能成为危险源。危险源具有潜在的危害性,一旦失控或管理不当,就会导致事故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 3.隐患 4.隐患是指在生产、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这些危 险因素可能是一些潜在的问题、缺陷或不规范的行为,如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当、操作规程不规范等。隐患的存在可能导致危险源的失控,进而引发事故。 5.风险 6.风险是指某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通常用概率和后果的严重 程度来表示。风险的大小反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较大的风险意味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高,或者事故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 7.危险源和隐患的关系 8.危险源和隐患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危险源可以是隐患,因为危险源本身 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根源或条件。然而,隐患并不一定是危险源,因为隐患只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并不一定具有直接的危害性。隐患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整改,就有可能转化为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发生。9.风险评估

10.为了有效地降低或消除风险,我们需要对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和测量。通过风险评估,我们可以了解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消除风险。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改善工艺流程、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加强员工培训等。 11.危险源和隐患的检查和监测 12.危险源和隐患都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监测来发现。对于危险源,我们应 定期对其状态进行评估,包括对其稳定性、安全性能等进行检测和维护。 对于隐患,我们应通过加强巡视、定期维护、严格执行安全规程等措施及时发现和整改。一旦发现危险源或隐患存在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避免事故的发生。 总结 危险源、隐患和风险是三个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层次结构,从危险源的可能危害性,到隐患的潜在危险性,再到风险的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理解这一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安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危险源、风险、隐患、事故的关系解析

危险源、风险、隐患、事故的关系解析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 第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 第二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 第二类危险源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煤气罐中的煤气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它的失控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煤气中毒;煤气的罐体及其附件的缺陷以及使用者的违章操作等则为第二类危险源,因为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而引发事故。 ●隐患 “隐患”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隐藏的祸患,而安全、生产领域所指的“隐患”,是指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 “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患”即祸患、不好的状况,而无论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因此,它们都是藏而不露、不易为人们所发现。 ●危险源与隐患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隐患是“现实型”危险源。 按照危险源的存在状态,危险源可以分为“现实型危险源”与“潜在型危险源”两种类型。 在已开始的活动中发现了螺栓的松动或脱落,属于已经客观存在的“现实型” 危险源,也就是所谓的“隐患”,隐患就是“潜在型” 危险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结果,是已经客观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

当然“现实型” 危险源也可以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管理上的缺陷。 由于“现实型”危险源是“潜在型” 危险源失控的结果,其较之“潜在型” 危险源,距离引发事故就更进一步,如果系统内危险源都处于潜在状态,说明事故预防工作得力,该系统应是比较安全的;反之,如果大多数“潜在型” 危险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转化为“现实型”危险源——隐患,则该系统风险程度大为增加,或已濒于将要发生事故的危险阶段。 第二,隐患是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源既包括能量或有害物质之类的第一类危险源,也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恰与隐患定义相吻合也即,危险源包括隐患,隐患是危险源中的一种类型,表现为防止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的屏障上的缺陷或漏洞,它是诱发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的外部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外因。 第一类是危险源表现为各种能量或有害物质,它们本身不会违反相关规定,而只有对它们的管理不当,如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才会违反相关规定,而对它们的管理不当及其造成的问题就是第二类危险源。 另外,凡是隐患都违反了相关规定或要求,所以,只要是隐患就已经达到了需要管控的标准,毋需再进行风险评估,都可以直接对其进行管控----隐患治理,凡是隐患都需要进行治理、整改,因此,隐患是一种毋需评估即可直接进行管控的危险源。 ●风险 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强调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发生与否的不确定、发生时间的不确定和导致结果的不确定等等。 无论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是所发生事件后果的严重性,都是人们在其发生之前做出的主观预测或判断,具有主观性。因为一旦事件已经发生,成为了现实,就成了确定性的东西,自然就不再是风险了。 风险是“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组合”,也即,风险为可能性与严重程度之乘积。

15-5.21-故障、隐患、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等定义区别联系

15-5.21-故障、隐患、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等定义区别联 系 第一篇:15-5.21-故障、隐患、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等定义区别 联系 故障、隐患、危害、危险、风险、事故、安全 危险源、安全隐患、事故隐患 许亨权整理,建议在全厂安全员、部门负责人、重要岗位人员等组织学习 一、故障 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丧失规定功能”或危害安全的现象。 二、隐患 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而“患”字则体现了祸患,不好的状况。隐患可存在于许多事情中,比如学习,男女间的关系,但最多的还是社会上的各种危险分子所造成的危害。潜藏或不易发现的危险或祸患。隐患是实质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螺栓断裂,焊点开焊,煤气浓度过高等。 三、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四、危险 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危险是有确定性的损失。 五、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是概念化的,被认为的,确实存在确看不见摸不着的。强调了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

没在狭义风险的理解上说风险只会有损失,只是损失不确定。 风险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性进取的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 2、偶然性 3、损害性 4、不确定性 5、相对性(或可变性) 如何判断风险、选择风险、规避风险继而运用风险,在风险中寻求机会创造收益,意义更加深远而重大。 六、事故 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七、安全 免除不了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八、危险源 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 危险源的3个要素: (1)危险一般由于能量或毒物释放失去控制而引起。在进行风险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危险源种类,如毒物释放、爆炸、火灾等,其次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

事故、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预防危险源发生事故,需要全面分析危险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在危险源的装置、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施工生产等过程中,针对各种危险有害因素,预先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所有特征。 1、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是控制危险源的安全措施失效或缺少。 2、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安全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各种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4、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5、危险源分两类,第一类指能量和危险物及其载体,第二类指人、机、环、管。

6、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案例图解-违章切割砂轮崩飞

事故经过: 1、2005年4月2日,某厂钳工徐某准备用砂轮切割机切下一批45毫米的角钢料。 2、徐某将角钢放入已调好高度的切割机夹料钳口槽,但未紧固。 3、切割中徐某用一只脚踩住角钢,因嫌切割太慢,徐某有时用力压把。在一次重压操作中,只听“砰”的一声响,砂轮崩飞,碎片造成徐某全身二十多处重伤,险些丧命。 事故原因 因下料量大,徐某嫌麻烦,没有每次 紧固夹板夹料,而是调好钳口将角钢档住。 但是角钢被切割时一侧立脚朝上,容易颤动不稳。虽然徐某用脚踩住协助加压,但操作中用力不匀,按压过猛,被切割料发生震跳移位,造成伤人事故。 防范措施 1、被切割材料必须用夹钳夹持牢固方可切割。 2、角钢类的材料最好不要竖刃朝上进行切割。除型材外,2毫米以下厚度的单片薄板材料严禁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3、切割时的按压操作应均匀用力,不得用力过猛或撞击。

危险源、隐患、风险、事故的区别

危险源 定义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取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类型 第一类危险源: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能量载体,其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如带电导体、运转的设备、油库等。 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状态、行为,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等,影响约束能量和有害物质屏障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如湿滑的地面、昏暗的光线等。 解读 从上述定义来看,危险源可以是一台设备、一种环境、一种状态,也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风险 定义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组合。(取自《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2016))

解读 安全风险强调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包括发生可能性的不确定、发生时间的不确定、导致后果的不确定等。风险是人们在后果产生之前基于现状、以往的经验等做出的主观判断或推测,因为一旦损失产生那就是事故或者事件,也就不能称之为风险了。 隐患 定义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取自《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 解读 事故隐患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 事故 定义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取自《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解读 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或是一种因素恶性发展的结果。因此事故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危害性、严重性、复杂性。 风险辨识的方法 0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 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 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危险源、风险、隐患、事故隐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危险源、风险、隐患、事故隐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危险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 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 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煤气罐中的煤气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它的失控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煤气中毒;煤气的罐体及其附件的缺陷以及使用者的违章操作等则为第二类危险源,因为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而引发事故。 (二)隐患 与安全生产有关系的隐患称为“事故隐患”,一般也称为“隐患”。 《现代劳动关系词典》把“事故隐患”定义为:企业的设备、设施、厂房、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能够造成人身伤害的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1994)把“事故隐患”定义为: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 1995年,劳动部出台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定义“事故隐患”为:劳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定义“事故隐患”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综上所述,“隐患”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隐藏的祸患,而安全生产领域所指的“隐患”,并非是隐藏的祸患,而是指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 之所以把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称为“隐患”,是因为“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患”即祸患、不好的状况,而无论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因此,它们都是藏而不露、不易为人们所发现,所以博大精深的汉语创造了“隐患”一词,而在国外是没有“隐患”一词的。 (三)危险源是否就是隐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隐患是“现实型”危险源。 按照危险源的存在状态,可把危险源分为“现实型危险源”与“潜在型危险源”两种类型。 如在一项活动开始前,进行危险源辨识时所辨识出的危险源,就属于这种的“潜在型”危险源。 如采用螺栓固定的部件,可能会出现螺帽的松动、脱落,这就是辨识出的“潜在型”危险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