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 夏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国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2.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
3. 汉朝: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4.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三司使,分割地方权力。
6.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加强皇权。
8. 清朝:实行八旗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对边疆地区实行特殊的管理。
二、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1. 农业:古代中国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推广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
2. 手工业:发展了丝织、陶瓷、冶铁等手工业,形成了一定的手工业体系。
3. 商业:商业活动逐渐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市场,如长安、洛阳等。
4. 货币:从贝币、布币到铜钱、银两,货币制度逐渐完善。
5. 丝绸之路: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成就1. 文学:出现了《诗经》、《楚辞》等古典文学作品,以及唐诗、宋词等文学形式。
2. 艺术:发展了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如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等。
3. 科技: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医学:《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5. 数学:《九章算术》等数学著作,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
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边疆政策1. 民族融合: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2. 边疆政策:历代王朝采取不同的边疆政策,如和亲、屯田、设立都护府等,以维护边疆稳定。
3. 民族交流: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加强了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五、中国古代对外关系1. 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域、中亚、欧洲等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第一课鸦片战争1.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2.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3. 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答案;1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虎门销烟2.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是:2.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侵占中国领土________平方千米。
3. 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条约是:4. 将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給英国的是: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答案:1.火烧圆明园 2. 150多万平方千米 3.《瑷珲条约》 4.《北京条约》5.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________2.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_________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____________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___________5.太平天国起义爆发:__________6.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__________7. 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是《______ 》、《________ 》。
但都没有实行答案:1.永安封王、2.北伐西征、3.天京事变、4.天京陷落、5.金田起义、6.定都天京 7.《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第四课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的目的: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4、“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_______5、“求富”口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有 ______。
6、洋务运动的作用是什么?答案: 1. 富国强兵 2.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4.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5.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6.(1).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2).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重要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背景:(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⑤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见P4画像。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956年10月——1960年10月(3)主凶:英、法,帮凶:俄、美2.太平洋军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3课收复新疆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3)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4.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①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类社会化初期和古代文明1.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最早时期,主要工具是石器,主要经济活动是打猎和采集。
2.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主要工具是陶器和磨制工具,农业生产开始兴起。
3.人类社会的形成:人类社会的形成是从原始部落到氏族、部落联盟再到国家的历史过程。
4.早期的古代文明:古代文明的代表有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
第二章:中国古代帝国的崛起1.商朝和西周: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后期建立了以商代文化为主要基础的古代中央帝国——西周。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折时期,出现了一些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等。
3.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帝国——秦朝。
4.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统一性最强的帝国,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
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1.秦汉之间的变革:秦朝实行了封建制度的国家统一,汉朝继续发展了这一制度。
2.封建制度的基本内容:封建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政治制度。
3.封建制度的各种关系:封建制度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各种社会关系。
4.封建统治的实质和特点:封建统治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
5.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社会结构的形成、文化传承和科技探索等方面。
第四章:丝绸之路和唐宋时期的繁荣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进行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2.唐宋时期的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3.世界各国对唐宋的评价:世界各国对唐宋时期的中国评价很高,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4.唐宋时期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唐宋时期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文化输出和政治制度。
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一、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地位1. 夏朝的建立和王室特征2. 商朝的兴起和王室特征3. 周朝的建立和王室特征二、五季七国之乱的发生原因和特点1. 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农业生产水平2. 五霸之列的齐桓公和晋文公3. 战国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内部矛盾三、秦统一六国的途径和基本内政1. 秦国的地理优势和军事实力2.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3. 秦朝的俸禄制和浚渠修路工程四、秦汉之际的思想文化变化1. 秦朝的焚书坑儒政策和统一文字2. 汉朝的恢复儒家思想和推行科举制度3. 秦汉之际的史学方志与经济文化兴盛五、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对外交往的影响1.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路线特点2. 经济商品的互通和文化思想的传播3. 外交关系的建立和相互交流的影响六、东汉社会的基本状况和政治改革1. 刘秀的建立东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 王莽的新政和农民起义的发生3. 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和黄巾之乱七、三国鼎立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 三国政权的建立和相互关系2. 曹操与刘备的争夺和孙权的立国3. 三国长达数十年的割据局面和政治格局变化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经济1.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统一遗憾2. 封建土地制的确立和农业手工业的重生3. 佛教的传入和官营工业的兴盛九、隋唐盛世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 隋朝的统一和王朝的兴盛2. 唐朝的开元盛世和政治制度的完善3. 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繁荣十、唐朝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 唐太宗的政治改革和开元盛世2. 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军事实力的提升3. 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社会风气的变迁十一、安史之乱的起因和对唐朝的影响1. 安史之乱的爆发和战争的进程2. 唐朝政治经济的动荡和社会矛盾的加剧3. 整个社会的变局和对唐朝政权的巨大影响十二、唐宋变革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 后唐的建立和五代的动荡2. 唐宋变革的内容和改革的成果3. 匈奴佛科口宋的兴起和农田水利的发展十三、初次开启科举制度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1.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制度的进步2. 科举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改善和封建土地制的确立3. 科举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影响十四、元朝的建立和对我国的统一1. 蒙古帝国的形成和元世祖的统一2. 成吉思汗的西征和元世祖的统治3. 蒙古铁骑的侵略和元世祖的统治十五、明朝的灭亡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1. 明朝的兴起和政治格局的变迁2. 明初的政治改革和对外交往的影响3. 明朝的灭亡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十六、清朝的建立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 清朝的建立和农耕经济的振兴2. 清初的政治改革和对外交往的繁荣3. 清朝的治国理政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鸦片战争。
- 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 时间:1840 年 - 1842 年。
-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 时间:1856 年 - 1860 年。
-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 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 太平天国运动。
-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
- 兴起: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定都:1853 年,定都天京(今南京)。
- 失败: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 洋务运动。
- 时间:19 世纪 60 年代 - 90 年代。
-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 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筹建新式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
- 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 甲午中日战争。
- 时间:1894 年 - 1895 年。
- 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 戊戌变法。
-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 序幕:“公车上书”。
- 时间:1898 年 6 月 - 9 月。
-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1一、侵略与反抗(侵略史和抗争史)(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2、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通商:自南向北分别为广州、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位于福建省)、福州、宁波、上海;(4)协定关税: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简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简述俄国强占我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费一兵一卒,却得到了最大的好处)(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1)黄海海战:(时间:1894年、地点:黄海大东沟、民族英雄:邓世昌)(2)辽东战役(暴行:旅顺大屠杀)(3)威海卫战役(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2、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并说明其影响。
(1)签订:1895年4月,李鸿章和伊藤博文;(2)内容: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最早在中国取得办厂权))④通商:增辟通商口岸等。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必背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

必背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第1课鸦片战争1、背景:<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
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⑤严重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 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 2100 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地图册》第 3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交涉”失败。
(3)借口: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2、经过:(1)1856年秋,英国军舰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
(3)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4)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陷天津,进而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个通商口岸(汕头、台湾、淡水、九江、汉口、镇江、南京、烟台、营口)·外国军舰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虎门销烟1、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2、鸦片带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摧毁人民身心健康;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减弱;土地荒芜。
3、时间:1839年6月3日-25日;领导人:林则徐。
当时的皇帝是道光帝。
4、措施:暗查暗访;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地点:广州虎门海滩5意义: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打击了殖民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中英《南京条约》1、中英鸦片战争时间(1840.6——1842.8)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3、在虎门之战中壮烈牺牲的清军将领是:关天培。
4、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5、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2、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3、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焚烧了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①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②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③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3、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第一篇:秦朝的统一与变革一、秦朝的成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成功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铁算盘”。
二、秦始皇的统治秦始皇作为秦朝的开国皇帝,他推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政策,最为著名的便是实行中央集权和统一法制,以下是他的主要政策:1.实行郡县制:设立郡和县,实行三长制,大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统一法制:颁布了《律令》和《缪刑》,规定了法律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使全国的法律统一。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禁止私人兼并土地,实行均田制,禁绝私人经营,限制商业交往,使得农业成为国家的基础。
4.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实行小篆的文字,修建了连绵不断的长城,并统一了度量衡。
5.推行教化政策:废除了百家争鸣,推行法家思想,实行实用主义,使得思想和文化趋于统一。
三、秦末的动乱秦朝虽然统一了六国,但由于统治激烈,导致民不聊生,外征战争更是加重了人民负担。
公元前207年,秦军在与汉朝的战争中失败,秦朝开始走向崩溃的边缘。
秦朝灭亡后,各地封建割据,中国仍然处于割据局面。
四、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实行中央集权和统一法制,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农业的重要地位和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期的经济基础。
3.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使得中国文化和科技建立起一套基本体系。
5.推行教化政策,为国家的文化和思想提供了指导方向。
第二篇:汉朝的兴起与文化繁荣一、刘邦的战争公元前206年,刘邦在长平之战中大胜赵国,取得天下,并于公元前202年在项羽的支持下,终于攻克秦国京城咸阳,秦朝灭亡。
此时,刘邦率领的汉军崛起,开始了汉朝的历史。
二、刘邦的改革与统治1.开展土地改革:按照“分封制”进行土地的重新分配,激发农民生产热情,增强国家实力。
2.设立郡县,推行县官不穿冠服的政策,使民生得到恢复和发展。
3.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了农民的重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1. 农耕文明的形成:人类由狩猎采集过渡到农业生产,实现了定居和农耕文明的形成。
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的发展、定居生活的崛起、城市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
2. 东周时期: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封建王朝时期。
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国力强盛,战国时代则是各国争霸的时期。
3. 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4.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强力措施,例如推行中央集权、修筑连接城墙、修筑灵渠、实行法家思想等,最终统一了六国。
5. 秦始皇和秦俑: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中国,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同时,秦始皇陵被发现了大量栩栩如生的秦俑,这些秦俑成为了世界著名的考古发现。
6.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刘邦建立了西汉朝,实行了许多政治、军事和经济措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7.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通道,使东西方之间的文化、经济和科技交流得以实现。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 华夏文明的发展:包括农业经济的繁荣、中华文明的逐渐形成、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文化的特点等。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的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全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全课知识点一、培育民主思想1. 民主思想的本质2.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3. 美国的独立宣言和宪法4. 法国大革命5. 民主的本质及其在现代的适用性二、认识中国古代文明1. 夏、商、周三代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变化2. 先秦的列国和统一中国3. 秦汉帝国的统一与治理4. 唐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及世界地位5. 明清王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变革三、了解世界古代文明1. 亚洲的古代文明及其传统文化2. 希腊古典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3. 罗马古典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4. 印度教和佛教文明5. 世界三大主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四、近现代中国历史1. 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2. 太平天国运动与清末维新3. 辛亥革命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形成4.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角色五、世界近现代历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2. 二战前的世界和中国3.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4. 联合国的创立和新的世界秩序5. 冷战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六、文化交流与文化互鉴1. “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及其意义2. 文艺复兴与欧洲的文化繁荣3.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商酌互鉴的历史4. 西方文化对现代中国的影响5. 世界各国文化的特点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对比七、历史杂谈1. 历史中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2. 中国各朝代大事件大人物3. 世界各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4. 名人传记等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全课知识点,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探索生活、认识社会、锤炼素质、促进个人成长都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多思考、多交流、多应用,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全)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全)一、古代中国的起源和奴隶制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黄河流域的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奴隶制社会- 奴隶制的定义- 奴隶制社会的特点-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国家:商代和西周- 奴隶制社会的衰亡和原因二、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周朝的灭亡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 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封建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的典型国家:秦、汉、隋、唐- 封建社会的稳定和衰亡三、世界古代文明的交往和发展- 古代希腊城邦- 古代罗马帝国- 希腊罗马古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往- 丝绸之路的开通四、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唐朝的建立与盛世- 唐朝的政治制度- 唐朝的经济状况- 唐朝的文化发展- 唐代的名人和科技成就五、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和欧洲文艺复兴-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原因- 哥伦布的航行和后果- 文艺复兴的兴起和特点- 文艺复兴对科学和艺术的影响六、明清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明朝的建立和进一步封建化- 明朝的统治制度和特点- 明朝的经济状况- 清朝的建立和统治- 清朝的政治制度- 清朝的经济状况七、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 工业革命前的背景和原因- 英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八、甲午战争和列强侵华- 甲午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列强对华侵略的背景- 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变- 义和团与戊戌变法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加强了王室对诸侯的控制。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争霸,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2.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变革- 秦朝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 汉朝继承秦制,推行郡国并行制,同时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 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融合-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发展经济和文化。
- 西晋短暂统一后,东晋和十六国时期,北方民族南下,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开始融合。
4.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隋朝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
- 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繁荣,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5.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 宋朝实行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注重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元朝统一中国,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 元朝时期,民族关系复杂,但经济和文化有所发展。
6. 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文化成就-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对外交流受限,但内部经济和文化有所发展。
- 清朝初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后期逐渐开放,与外界交流增多。
- 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7.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 古代中国的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也有重要贡献。
- 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8.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尝试。
-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在八年级历史上册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背诵。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地理、历史事件、人物等众多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地理
1. 中国地理的四大板块: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流域以及黄河流域。
2. 中国的地形特点:高原居多,沿海低平,地势南高北低。
3. 中国的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山脉等。
4. 中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
二、历史事件
1. 辛亥革命:辛亥年间,民主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朝的统治。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
中国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3. 抗日战争:中国在遭受日本侵略的时期,开展了长达八年的
抗日战争。
4.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解放。
三、人物
1.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为“教育圣人”。
2. 屈原:中国的民族诗人,著名的《离骚》便是他的代表作。
3. 刘邦:中国汉朝的创立者,被封为“高祖”。
4.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以上便是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它们代表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和文化遗产,我们需要时刻牢记它们,对于我们的学习和人生都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历史事件记忆要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财政,加重农民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军管、士兵吸食鸦片,事情政府更加腐败,军对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3、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4、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鸦片贸易。
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道光帝忽战忽和。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南京条约》的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附件的内容: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的影响: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经过: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0月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8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8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一章走向近代1. 大航海时代:欧洲发现新大陆,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2.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对文艺、哲学等领域的影响3.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引发基督教新教派的分裂4. 经济革命:商业资本主义逐渐取代封建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二章洪流涌动1. 工业革命:机器工业的兴起,带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加速2. 民族主义:民族意识的崛起,带动一系列国家的独立运动3. 社会主义的早期发展:工人阶级的崛起,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欧洲广泛传播4.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引发各国的殖民地争夺第三章帝国主义的侵略1. 亚洲、非洲的殖民化:欧洲列强在亚非的殖民扩张,对当地文化、经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列强在殖民地争夺中竞争加剧,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3. 俄国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兴起,推动了10月革命的发生4. 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政治生活第四章战争与和平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法西斯在欧洲疯狂扩张,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 反法西斯战争: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3. 冷战的开端:二战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对立,引发了一系列的冷战局面4. 后二战时期世界的新变化:西欧国家共同市场的建立,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发展第五章奋进的中国1.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各种思想潮流的兴起2. 新文化运动:文化革命的一种体现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启蒙,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步3. 五四运动:对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提倡民主、科学、思想独立等思想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及其对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全文,希望对你学习历史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重点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第三课收复新疆1.阿古柏入侵新疆:(1)时间:19世纪60年代(2)支持者:英国、俄国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八年级上册历史背诵必记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背诵必记知识点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1. 鸦片战争的背景。
- 国际: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 国内: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 鸦片战争的经过。
-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 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
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
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 内容:-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 影响:-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 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 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二、太平天国运动。
1.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吏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 自然灾害严重,广西等地连年灾荒。
2.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八上历史必考知识点

八上历史必考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
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时间、原因、经过和结果,特别是《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特别是其与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关系。
3. 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特别是其对中国近代工业和科技发展的贡献。
4.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掌握甲午战争的经过、结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其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态度和行动的影响。
5.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以及义和团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6.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7.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8.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十年建设: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背景、过程和基本政策,特别是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9. 抗日战争:掌握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是其对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的影响。
10. 解放战争: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特别是其对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以上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同时也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大全升到八年级的时候,我们接触的历史更多了,为了及时消化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将重要的知识点整理出来,便于复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篇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义和团运动(1)背景: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2)兴起:参加者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
进行反清活动,1900年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2、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杨村阻击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两(2)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4)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篇2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3、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曾国藩)、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
②、创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篇3一、洋务运动(开始)(19世纪60至90年代)1.什么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了哪些主要军事工业?此外还有什么重大措施?答: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到英国、法国深造。
洋务派为了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新式路海军,采用西方军队的训练方式操练。
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2)北洋海军的命运如何?标志着什么?答: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3〉19世纪70年代后为什么从兴办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答:建设军事工业需要大量费用,为军事工业服务。
4)19世纪70至90年代,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哪些民用工业?答:三局一厂。
3.评价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外国帝国主义百般阻挠;洋务派所要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与历史的'规律与趋势相悖;客观影响: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有利于中国近代技术人才的平日样,留学生回国后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新思想,新文化,有利于中国民主革命继续发展。
③洋务派兴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在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二、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出现交通: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1880年,开平煤矿为运送煤炭,修筑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通讯: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
三、状元实业家:张謇实业救国(启示)大生纱厂①爱国精神②执着的创业精神③民族的紧急发展与国家富强有很大关系四、詹天佑于京张铁路1.意义: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2.启示:①立志报效祖国的精神②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篇4一﹑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年)1.原因:①根本: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发展②客观:清政府腐败③直接:朝鲜爆发民众起义2.经过:1894年7月在朝鲜开战——1894年9月黄海海战——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3.重要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人物:邓世昌、丁汝昌4.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5.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6.战败原因:①主观: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
②客观:日本国力强大,蓄谋已久7.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8.条约危害:①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力量。
③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掠夺富庶的长江流域。
④便于列强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9.影响:①中国: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促使中华民族觉醒,救亡图存运动再掀高潮。
②日本:促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列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篇5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见书52页〈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1>时间:1924年5月<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5>办学原因: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北伐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4>主战场:湖南、湖北。
①: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②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③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篇6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一)国内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二)国际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2.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一)序幕:“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3.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4.上书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5.结果: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上书到光绪帝手中。
6.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展开: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三)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2.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四个方面(见书)3.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革命为“戊戌变法”。
(四)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五)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势力远远大于维新派。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光绪帝。
(六)教训: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七)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或者说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2.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篇7一、京张铁路时间1905年修筑,1909年全线通车起讫北京→河北省张家口修筑者詹天佑地位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困难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二、制碱背景19世纪中期,欧洲人已能制造纯碱,但欧美各国垄断不外传,中国工业所需纯碱完全依赖进口时间20世纪20年代人物化学家候德榜地位撰写《制碱》,打破制碱业的垄断,降低40%的成本,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候氏制碱法”。
候德榜为中国近代化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
备注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创办了永利制碱公司,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得金质奖。
三、思想家人物魏源严复功绩①在林则徐所著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被军队;①翻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等观点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③强烈批判闭关锁国政策,对封建顽固派猛烈抨击,提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
反对外来侵略;②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宣传变法主张。
地位《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细的介绍西方的著作,对日本也有很大的影响。
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四、钱塘江大桥1937年,茅以昇修筑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