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宗教音乐艺术
浅谈宗教文化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浅谈宗教文化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一、基督教和宗教艺术基督教是西方比较典型的宗教,教义强调个人信仰,其中的艺术作品也体现了宗教信仰。
在早期基督教艺术中出现了很多寓意深刻的艺术作品,如圣经中的圣母子像、救世主受难像等。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传承带来了大量宗教艺术作品。
教堂壁画、窗户玻璃、雕塑等表现手法不断丰富。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为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族教堂,这个建筑物充分体现了基督教教义和法则。
教堂内的艺术作品包括雕塑、壁画等,极具美感。
基督教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一重要素材。
圣经中很多故事和情节都出现在绘画作品当中,如《最后的晚餐》这幅著名的基督教画作,讲述了耶稣和门徒的晚餐,艺术家们通过画面传达罪与救赎的主题,具备非常深刻的意义。
二、佛教和绘画艺术佛教作为东方的典型宗教,对绘画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
佛教流传到中国后,佛教绘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创作涉及佛经、佛陀教诲和佛教史传等内容,成为绘画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佛教绘画也呈现出很高的审美价值,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中国大量的岩石佛像和印度佛教壁画都是很好的例子。
岩石佛像一般由石雕工匠在山岩上刻制而成,它们的姿态生动,神采奕奕,给人以较为宏伟的视觉体验。
印度佛教壁画非常细致精美,流露出强烈的宗教氛围和文化意蕴。
伊斯兰教强调《古兰经》的普及和宣传,因此伊斯兰教绘画以书法装饰为主,并建立了颇具特色的装饰艺术。
这些装饰作品有些是基于几何图案,有些是基于植物形象和动物形象。
伊斯兰教绘画的表现手法逐渐扩展开来,除了书法装饰,还出现了彩色装饰与图案设计,很早就将视觉艺术和物质文化融合在了一起。
伊斯兰教建筑也是宗教艺术中的重要一角,如阿拉伯邮局和土耳其蓝色清真寺等建筑物就体现了伊斯兰教建筑装饰的特点。
结论绘画艺术是一门跨学科的艺术,各大宗教文化对其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可以再现不同宗教信仰的历史和传说,反映出宗教文化的精神内涵。
通过宗教绘画艺术的学习,人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各种宗教的文化底蕴。
浅谈中国的佛教音乐
佛 教 音 乐 。 南 北 朝 时 ,随 着 佛 教 的传 播 , 教 佛
音 乐在 民 间广 为 流传 ,出现 了很 多擅 长佛 乐 的 高 僧。 梁 武 帝 崇 尚佛 教 , 中 国佛 教 音 乐 的发 为
佛 教 音 乐都 达 到 了鼎 盛 时期 。在 寺 院 ,净 土 宗
的 流 行 ,为佛 曲 的传 播 以及 宗教 活 动 中音 乐 的
形 象 化 手 段 来 演 唱佛 经 故 事 , 我 国特 有 的佛 是
大 量使 用 创 造 了条 件 ; 宫廷 , 自西藏 佛 国 在 来
的音乐 , 了当时上 层人 士 的 “ 成 流行 音 乐” 。公
化的佛教音乐。 佛教 音乐源于印度 , 佛教认为音乐有“ 供养” 颂 “ 佛” 的作用。 西域 的佛教传入 中国内地 , 当时称梵 呗。 由于双 但
梵语音不 同, 印度佛乐的曲调很难在中国流传。为 了熬扬佛
梵 音 妙 曲 I 19 1
调 和 节 奏 ,朗诵 佛 经 , 就 是 念 经 ; 呗是 歌 也 梵 赞 部 分 , 于歌 颂 佛 德 的赞 美 诗 。相 传 最 早 进 属 行 这 方 面 尝试 的是 三 国魏 时 的曹植 。魏 晋 时 已 出现 了与 印度佛 教 音 乐 不 同 的 由 中国人 创 制 的
事 《西 游记 》 中 的唐 僧 , 去 西 天取 经 的路 途 在
中 , 路 弃 恶 扬善 , 正反 应 了人 们 的 愿 望 和 一 不 期 盼? 此 剧 虽为 神话 , 唐 僧 确 有 其 人 , 符 但 正 合 人 们 的心 声 。唐 代 的众 多 寺 院 , 了社 会 的 成 主 要娱 乐场 所 ,艺僧 们 高超 的 音 乐 技 巧 , 但 不
浅谈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浅谈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从发生学上讲宗教与艺术有着历史 和内在的深刻渊源,从宗教的外在形态 看,宗教中都充斥着艺术与美,宗教音 乐﹑宗教建筑﹑宗教器物和宗教舞蹈等 都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与宗教有着携手前行、欲言又止的 微妙关系。
一、历史途中的携手前行
• 宗白华说过:“文学艺术和宗教携手数千年, 世界最伟大的建筑雕塑和音乐多是宗教的,第一 流的文学作品也是基于伟大的宗教热情,《神曲》 代表着中古的基督教“浮士德”代表着近代人生 的信仰”,艺术与宗教作为文化中最亲密的伙伴 从历史上和发生学上都紧密相连。艺术用具象的 表现方式使抽象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得以表达, 宗教用其丰富的而又多样的题材为艺术提供素材。 艺术情感最终表达了人的自由和生命的思考,带 着作家美好的愿望表现作品的内在号召力,宗教 情感由于受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常带有约束性,但 是无论是艺术还是宗教,它们的情感都带有相互 交织性。
•
伴随着文明的成熟,艺术与宗教相互影响, 并都在文化的影响下带给人类无限的精神价值和 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尼采曾说:“宗教消退之 外,艺术就抬头,它吸收了宗教所生的大量情感 和情绪,置于自己的心头,使自己变得深邃,更 有灵气,从而能够传达升华和感悟,……无论何 处,只要在人类的奋斗中觉察一种高级的阴郁色 彩,便可推之,这里滞留着灵魂的不安,焚香的 烟雾和教堂的阴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是一 个艺术社会学的问题,如同艺术与经济、政治一 样是在联系中共存,个性中发展的,艺术世界的 健康生存是需要多方面的营养供给的,宗教是艺 术营养的一部分,艺术带给宗教的只是特定时期 特定条件下的不同显现。
浅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宗教在中西美术史担任的角色及对艺术的影响1宗教与艺术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艺术之所以被宗教所影响,具体表现在后者利用前者来宣扬与传播自己,并为前者所需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精神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千丝万缕的,是“人类普遍的无法摆脱情感精神病”,两者在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方式方面是有一些共同点的。
宗教与艺术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这区别于科学说属于的现实实证的领域、理智的领域。
因此,英国著名的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强调说:二者“是人们到达痴迷的境界同时摆脱现实环境需要的两个途径,都是达到同一类心理状态的手段”。
所以,罗丹曾告诉我们:“人类之中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最信仰宗教的”。
因为宗教和审美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大多都是超脱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产生的情感,两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方面的满足而是精神方面的愉悦。
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对于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
并且艺术创作与其直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了艺术所不可忽视的发展因素。
而宗教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致力于从世界获得一种自由,致力新关系和新理解的行动自由。
从世界各民族的民学史来看,最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由宗教文化背景所产生的神话故事。
在西方国家中,如但丁、普希金、拜伦等欧洲的作家,他们都曾借鉴基督教文学产生的代表作《圣经》之中描写出的许多写作素材而撰写出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
作为欧洲文学开端的古希腊文学,也是源于古希腊神话,如对所示欧洲文化发展起过巨大作用的“荷马史诗”,正是在神的故事和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浅谈佛教仪式中的音声
浅谈佛教仪式中的音声作者:张晓阳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9期【摘要】佛教仪式中的音声是指佛教仪式中的人声、器声等。
佛教仪式中音声是佛教文化传递的重要途径,在仪式中声音与乐器的变化为信众传递着佛教文化。
在今天,佛教音声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本文通过自身实践以及查阅文献资料,以佛教的早课中的音声为例,分析总结佛教音声中的主要特征以及其意义所在,希望能为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关键词】仪式音乐;佛教;音声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098-01一、仪式音乐研究的主旨及意义仪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承载方式,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舞蹈以及音乐是仪式的重要呈现方式,音乐方面基本依靠人声、器声构成,这种表现方式主要是参与者为了传承仪式文化,同时也是为了增添仪式氛围,以此帮助达到仪式活动的目的。
二、以佛教中早课为例对音声的研究虽然佛教传入中国后已经演化成不同宗派,但唯一没变的就是早晚课制度。
(一)早课中的音声早课是全寺僧众于每日早晨4-5时集合于大雄宝殿大殿,依次唱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
如逢佛菩萨圣诞,则加唱其他咒语及佛菩萨祝祷。
下面以平常日的早课音声为例。
当唱诵完毕后,维那起腔唱赞偈:“上来现前清净众,讽诵楞严秘密咒,回向三宝众龙天,守护伽蓝诸圣众……”①两序大众开始绕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几百声。
接着,转板念“阿弥陀佛”,大众归跪下三称“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然后,维那起腔诵《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僧众敲引磬和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接着,维那起腔念:“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接铃鼓)。
”②紧接着是维那起腔唱三皈依,完成后敲磬诵《大吉祥天女咒》。
最后,唱《韦驮赞》。
唱诵完后,仍然站立,维那敲磬三下,接三下引磬两序大众闻声而动顶礼三拜。
浅谈宗教音乐艺术
浅谈宗教音乐艺术一、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有关于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有不少的美学家、思想家们都曾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去对其加以解释。
马克思认为艺术与宗教的方式都属于同一个领域,它们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与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或许,这也就是艺术与宗教具有密切联系的内在认识论根源。
黑格尔认为:最接近艺术的领域就是宗教。
美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一书中更是分析了艺术与宗教的密切关系,他认为,艺术与宗教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
并且强调了:“艺术和宗教是人们摆脱现实环境达到迷狂环境的两个途径······”我们暂且不说贝尔所谓的“迷狂环境”是否有一定的偏颇,不得不承认的是,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的确有种使人的精神有所解脱,或者说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心中的烦躁、困惑、不解以及种种不好的情绪。
在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曾提到过一句:“艺术作品道出了个别的东西”。
这种个别的东西很多时候会由不同的人引发不同的感受,这种个别很大程度上有种不确定性。
艺术家制造它时所想赋予给作品的东西并不会因作品的介绍或是作品的外形等形式化东西而去影响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欣赏者去从中提取自己所“看”到得信息。
当宗教从艺术中体现,这种看似虚无的感受或许只有真正相信它的人才能够体会得到······有人会在偶然的时候面对某处的一尊神灵的雕像黯然落泪,有人会在某种声音的指引下而与某处宗教建筑在梦中结缘,不可否认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这些是现代的科学所解释不了的也是否定不了的。
有关于什么艺术影响宗教,宗教影响艺术之类的话,再次我并不想多提。
因为我并不想在两者之中分出先后。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将两者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于说是它们原本为一体只是更多的时候被分开来谈。
因为所谓的“艺术”不只与宗教有关,还与许多其他的事物有关。
浅谈宗教艺术
浅谈宗教艺术摘要:宗教与艺术是一个相互不可分离的混合体,宗教色彩伴随着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宗教艺术的特点是这一艺术不但具备宗教文化,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赋有浓郁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宗教艺术宗教崇拜艺术在艺术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元素一直伴随而来。
我们把宗教与艺术,放到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难发现,宗教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
有人认为原始人对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了解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加认识宗教艺术遗产和现今的宗教艺术,对认识宗教和艺术这两种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什么是宗教艺术宗教艺术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宣扬宗教教理,跟宗教仪式结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为目的的艺术。
它是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仪式与艺术形式的结合。
宗教经典与宗教仪式中文学色彩较浓的神话传说、故事。
如《圣经》中的洪水神话与伊甸园的故事,佛经中的太子成道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的结尾往往要点明其所包含的宗教意义,或劝人改恶从善,或告诫人严守教规,或宣扬神佛的神明与智慧。
虽然在宗教经典中许多故事来自民间,但是由于他们自身融入了浓郁的宗教色彩,而且是用来宣传宗教教义,为宗教服务的,就应属于宗教艺术。
另外借用艺术形式宣传宗教教义、以宗教崇拜为目的的小说、诗歌、绘画、戏剧、舞蹈等。
如音乐,《吕氏春秋·古乐》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氏族首领,这段配以舞蹈的音乐分为八段:第一段“载民”是歌颂土地恩德的;第二段“玄鸟”歌颂葛天氏部族的图腾;第三段“遂草木”则祈求草木茂盛;第四段“奋五谷”祝愿五谷丰登;第五段“敬天常”崇奉上天;第六段“建帝功”则赞扬天帝的公德无量;第七段“依地德”酬谢土地神祗;第八段“总禽兽之极”祝愿飞禽走兽大量繁衍生殖。
浅谈我国佛教音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浅谈我国佛教音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一、佛教音乐的特点1.宗教性质:佛教音乐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宗教性质。
它以佛教经、佛教教义为内容,通过音乐的形式将教义融入人们的心灵中。
在佛教音乐中,经文的吟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旋律和音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佛教的思想。
2.虔诚庄重:佛教音乐追求的是一种虔诚庄重的氛围。
在佛教寺庙里,每天早晚都会有佛教音乐的演奏,音乐的旋律悠扬、庄严,通过音乐来传达对佛教的崇敬之情。
3.曲调丰富多样:我国佛教音乐的曲调丰富多样,包括佛教经文的朗诵、念诵和吟诵,以及佛教音乐剧、佛乐器演奏等形式。
每一种曲调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从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
1.宗教信仰的载体:佛教音乐作为佛教信仰的载体,承载着佛教的教义和思想。
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佛教的教义,进一步加深对佛教的信仰和崇敬。
2.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佛教音乐一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代表了佛教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3.宗教艺术的表现形式:佛教音乐是宗教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传达宗教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宗教带来的宁静和安宁。
2.培养人们的情感:佛教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宗教带来的宁静和安宁。
通过音乐的形式,人们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我国佛教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作用。
它是佛教信仰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宗教艺术的表现形式。
通过它,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佛教的教义,感受宗教的宁静和安宁,促进文化交流,反映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浅谈音乐艺术的功能与意义
浅谈音乐艺术的功能与意义【摘要】音乐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中。
音乐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情感表达传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情绪,有助于情感的宣泄和情感的共鸣。
音乐对身心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带来放松和愉悦的心情。
音乐对社会具有影响力,可以传递思想、推动社会进步。
在教育方面,音乐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
音乐也承载了文化的传承,传播着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精神传统。
音乐艺术的不可替代性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音乐将继续在人类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音乐艺术、起源、重要性、情感表达、身心健康、社会影响、教育意义、文化传承、不可替代性、人类生活、功能、意义1. 引言1.1 音乐艺术的起源音乐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人类文明的早期。
最早的音乐形式可能是人类用声音与节奏表达感情和交流信息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音乐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等都有独特的音乐传统,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音乐被认为是连接人与神灵的桥梁,可以祈祷、庆祝、慰藉人们的情感。
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音乐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反映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无论是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展现了人类对音乐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方式。
音乐艺术的起源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象征。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到不同的生活体验,使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方式。
1.2 音乐对人类的重要性音乐对人类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传达情感和情绪。
音乐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快乐、悲伤、愤怒等情绪,还可以带来共鸣和情感共鸣。
在日常生活中,音乐的存在让人们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忧愁。
浅谈文艺复兴时期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下的宗教音乐
浅谈文艺复兴时期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下的宗教音乐长期以来,罗马教会一直为西方精神领袖的权威。
然而16世纪初开始了具有全面意义的摆脱罗马教廷、实现教派独立的斗争,也就是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最终改变了这种局面。
宗教改革使欧洲民众的个人信仰逐步独立,他们的思想也得到了解放,人文主义即文艺复兴以来又一次得到了传播与发展。
同时也推动了德国教会音乐的发展。
16世纪横扫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德国。
当时的罗马教会宣称通过购买赎罪券能使有罪的人免去现世应接受的惩罚,罗马教会通过兜售赎罪券变相鼓励人们犯罪,并且有罪的人不需要去通过忏悔,祈求上帝的原谅。
路德对教会此种做法极为厌恶。
于是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把他的《九十五条论纲》贴到威腾堡宫廷教堂的门上,严厉抨击教堂兜售赎罪券等现象,他想让民众们知道,赎罪券只是一种外在的买卖,并不能抵消其所犯下的罪过,那些认真忏悔的罪人才能最终得到上帝的原谅。
马丁?路德的“论纲”很快传遍整个欧洲,他带来了一场完全脱离罗马的新教运动。
作为神学家、宗教改革的发起人,马丁?路德在改革音乐时,不仅重视音乐的自身所包含价值,而且还着重把音乐当成教育的工具,坚信音乐的教育和道德力量。
他十分重视学校中的音乐教育,音乐训练是必修课,谁也不得免修,除了音乐实践以外,还有全面的乐理和指挥训练,正是在这样优秀的音乐文化条件下,产生了像巴赫、亨德尔这样伟大的音乐家。
马丁?路德及路德教的音乐思想没有完全抛弃旧教的音乐,而是将旧教音乐中积极优秀的内容提炼出来作为音乐文化的基础,同时将不合适发展的音乐加以改造,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教路德宗的音乐。
由于广大教徒习惯了旧教仪式并对之有了长时间的接触,全方面改变会让广大教徒一时难以理解与接受,所以在新教建立初期,马丁·路德保留了许多天主教的传统仪式,并在礼拜中大量使用拉丁文。
同样的,他也继续使用大量的天主教音乐,既有素歌,也有复调音乐。
浅谈我国佛教音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浅谈我国佛教音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作者:王明岳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年第03期摘要:佛教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重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我国佛教音乐的特点、地位、作用这三个方面。
基于佛教音乐的发展历史,从佛教音乐的内涵特点出发,深入探讨佛教音乐在国家民族音乐、宗教音乐中的地位,以加深对佛教音乐形成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佛教音乐;社会文化价值;形式特点;民族音乐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100-01一、引言佛教音乐起源于古印度,随着佛教一起传入,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发展历史中,佛教音乐和国家民族音乐相互结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风格特点,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佛教音乐的研究,可以对中国民族这一重要的音乐文化遗产形成全新的认识。
二、佛教音乐的内涵特点l.内涵。
佛教音乐自传入中国后,就一直在和中国佛教文化进行融合发展,魏晋两汉阶段,我国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到了隋唐两代,在印度佛经的基础上,开宗立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发展至宋元明清,印度佛教已经逐渐和中国佛教相融合。
佛教音乐的创始人就是曹植,其后中国僧人在借鉴民间乐曲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许多的佛教音乐,从宋元明清直到现代都是佛教音乐的世俗化使其,这其中出现了很多的世俗化佛教音乐。
从功能上看,佛教音乐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赞叹教化类、供养修行类、佛事其他类,三种佛教音乐的应用场合不同。
而从器乐演唱上看,佛教音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北方的吹打,另一种为南方的丝竹。
由此可知,佛教音乐作为以一种宗教音乐,主要应用于赞叹、教化、修行等多个佛事活动,主要表现为器乐音乐和说唱音乐这两种形式。
2.特点。
佛教作为中国目前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之一,佛教音乐也是宗教音乐中传播最为广泛的一种,佛教音乐的特点和佛教的特点类似。
浅谈我对宗教的认识
浅谈我对宗教的认识《宗教百科全书》中,宗教的定义是这样的:“总的来说,每个已知的文化中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宗教信仰,它们或明了或令人疑惑地试图完美解释这个世界。
当某些行为典范在特定的一个文化中得到确立时,它就将在这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历史烙印。
即便宗教在形式、完整度、可信度等等都应不同文化而不同,但人在社会中还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宗教影响。
”纵观历史,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毛泽东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中困惑、迷惘,日渐“信仰真空”的人们,精神上不能没有一个支撑点,不然就成了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
而宗教能够发挥这个功能,让人有所寄托,宗教的超越性可以让人脱离平凡,脱离“小我”的束缚,以人类的福祉为己任,把更多的爱带给其他人。
现实生活中,有宗教信仰的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认为该神秘统摄万物、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内心里敬畏、崇拜及信仰该神秘。
宗教寄托着人们对命运的期望和对人生的关注。
想让世界更美好,是信教者的心愿,他们希望把神的恩泽撒播到地球的每个角落,祈求人类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天下大同。
宗教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愚昧、落后和无知。
一方面,当今的社会,信教的人中受过良好教育、素质高、修养好的人不少。
另一方面,实际上宗教的教义、经典著作中也有许多积极有益的哲学思想、文化因素和高深学问。
虽然我们知道天国遥不可及,但是每个人,特别是信教的人们,心里都有个神,可以求得精神上的慰藉与宁静。
从一定角度上说,宗教满足了人的情感需求,通过其超越性帮助了别人。
道德的信仰化是对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它能指导、修正、支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
比如,宗教的“因果报应论”既有助于提高人对于他人恶行的情感忍受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人对于自己丑恶事物的情感节制能力;“生死轮回论”有利于降低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感,使人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从而降低人在死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价值;“天堂地狱论”有助于人树立对死后虚拟正价值的向望和对虚拟负价值的恐惧,从而协调和解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
浅谈道教科仪中的青词与道乐(一)
浅谈道教科仪中的青词与道乐(一)摘要:道教科仪程式中道乐与青词是不可或缺的,青词的存在与发展,与道乐的兴起、旺盛是分不开的。
本文则详细论述了道教科仪中青词和道乐的形式以及其对科仪本身的作用。
关键词:道教科仪青词道乐一、道乐道乐即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又叫道场音乐,简称“道乐”。
是道教科仪活动中道士唱诵或乐队演奏的音乐。
具有严格的程式、章法和明显的特征。
随着青词的程式化,其旋律、主奏、伴奏等都日趋程式化。
由于道教土生土长于华夏神州,因此,道乐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音乐。
其音乐来自民间,也有一些音调来自宫廷,听起来十分雅致。
来自民间音乐的有《步虚韵》、《召五方》、《路头曲》等,来自宫廷音乐的有如:《心志朝礼》、《灵前上香酒三奠》等,还有些是道士们结合当地民间音乐创作的,如《三上香》、《三皈依》等,听来十分入耳和亲切。
道教音乐分为由人声唱诵的“声乐”和由乐器、法器演奏的“器乐”两种形式。
一般“声乐和器乐”是同时进行的,即法师在唱诵的同时,配以器乐伴奏。
在法师休息,而场面不能太冷清的时候也有大段的器乐演奏捧场。
道教内部对上述两种形式有自己的惯有称谓,称声乐为“韵”、“韵腔”、“韵子”等;称器乐形式为“曲牌”、“牌子”等,其中“曲牌”有时候也存在于声乐中。
二、青词青词是道教科仪中一种特殊的章表,是道教祭祀、法事的祷文,是法师以斋主的名义用唱诵的形式对上天的一种祈祷、对神灵的一种陈词,表达对上天的尊敬。
“是高功措辞者,独青词乃斋主之情旨,高功之所据,凭科所谓誊词者也。
”一般都用第一人称“我”或“吾”。
青词之名,始见于唐代之太清宫道教行事:“(唐天宝)四载四月,敕比太清宫行事官皆冕服,……兼停祝版,改为清词。
”《道门定制》注云:“唐奉老君为圣祖,置太清宫,奠谒祠事甚严,故有此敕。
”因此,可以说青词是唐朝中期才发展起来的。
以前叫祝版,没有形成固定格式。
所谓“祝版”,就是书写祝文的木板。
贾公彦疏云:“一板书尽,故言方板也。
浅谈佛教仪式中的音声——以早课为例
【 关键词 】 仪 式音乐 ;佛教 ;音声
仪式 是 人 类 文 化 的重 要 承 载 方 式 ,它 是 一 种 独 特 的文 化 特 性 ,众 僧 人 则 跟 随 着 维 那 的 唱腔 进 行 唱 诵 。这 种 无 固 定 音 现象 。舞蹈 以及音乐是仪式的重要呈现方式 ,音乐方 面基本 高或者旋律 的唱腔体现 了它的 自然性。 3 . 法 器 是 音 声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依 靠 人 声 、器 声 构 成 ,这 种 表 现 方 式 主要 是参 与者 为 了传 承 法 器 在 音 声 中扮 演 重 要 角 色 ,它 们 有 指 示 及 引 导所 有 的 仪式文化 ,同时也是为 了增添仪式氛围 ,以此 帮助 达到仪式 动 作 、姿 势 和段 落 的功 能 。例 如 在 早 课 的进 行 中 ,并 不 仅 仅 活 动 的 目的 。
音声作 为佛 乐 ,是供 养礼 敬诸佛 的温馨礼赞 ,是庄严道 场 的神 圣 音 景 ,是 弘 扬 佛 法 的 渡航 之 舟 ,是 修 身 悟 道 的方 便
1 . 人 声 、器 声 、仪 式 相 结 合 人 声 、乐 器 以 及 仪 式 相 结合 进行 ,是 佛 教 音 乐 中不 可或
②选自 《 华严经 》。
中图分类号 :J 6 O 8
一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6 ) 1 0 - 0 0 9 8 - 0 1
把握时代线索 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浅谈《从宗教走向世俗》
哼唱此曲旋律 ,让学 生感受其强烈的主 调性色彩 。 2 、简要 了解 同一时期 莫扎特与 贝多芬 的作 品— —音乐 更 加的世俗化 。 ( ( G大调弦乐小 夜 曲> 第 四十交响 曲 命运 )
交 响 曲 等
五 、师生总 结 “ 中世 纪” 到 “ 巴洛 克”再 到 “ 典 古 主义”时期音 乐的发展轨迹。
课后拓展 :请在 此线 索基础上总结各 时代著名 的音乐 家并 例举其代表作 品。 【 反思与评价】 笔者之前做过调查 ,请接触过欧洲古典音乐 ( 巴洛克以及 古典乐派等音乐 )的一些 同学 ,谈谈他 们的感受 ,总结如下 : 学 生A—— 听不懂 ,只有旋律 没有歌 词 。学生B——旋律 还不错 ,但我喜欢节奏 更热烈 些的 ,作者想表达 的意思 不太明 白。学 生c —— 不喜 欢 ,距离很遥 远 ,还是 喜欢轻松 的流行 音
三 、巴洛克时期
l 了解何为 “ 、 巴洛克” ,展示多幅 巴洛克建筑 图片 ,描 述其风格特点 学生回答 :富丽堂皇、奢侈、奢华等 师 :这 些建筑 上 的视 觉特 点也体 现在 当 时的音乐 作 品当 中,所 以这一时期 的而音乐我们也称 为巴洛克音乐 。 2 聆 听 作 品 、 ( ) 巴赫 d 调 托 卡 塔 与 赋格 > … … … …强 调 巴洛 克 1 小 )…
把握 时代线索 提高艺术鉴赏 能力
・ — —
浅谈 《 从宗教 走向世俗 》
2 10 南京师 范大学附属 中学江宁分校 艺术组 金 盛 1 12
【 摘
要】 湘教版 高中音 乐鉴 赏教材 中的 《 宗教走向世俗 》一课 是学生 了解西方音 乐的起始课。如何能够培养学生对于西方 从
音 乐的审 美情趣 ,上好这一课是关键 。本课从 时代线索入手 ,为学生逐 一展 开丰 富多彩的西方古典音乐 ,既能够把握 时代脉络 ,也 为西 方 音 乐的 欣 赏打 下 良好 基 础 。
浅谈我国佛教音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浅谈我国佛教音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我国佛教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
佛教音乐以其庄严、祥和、清雅的音乐形式,独特地表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内涵。
佛教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性:佛教音乐是一种宗教音乐形式,其目的是传播佛教教义、唤起修行者对佛陀和佛法的敬仰和信仰。
佛教音乐通过优美的旋律、悠扬的咏唱,让信众们在修行和礼佛中感受到宗教的庄严和力量。
2.禅意:佛教音乐以其清净、安宁、悠扬的音乐特点,具有独特的禅意。
佛教音乐的旋律简单、自然,听众可以通过音乐的律动和声音的变化进入到内心的静谧和平静状态,达到安抚身心、追求超脱的目的。
3.喜乐:佛教音乐以其欢快、欢乐的音乐形式,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佛教音乐中的喜乐元素,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信心,给人以积极的力量和鼓舞。
我国佛教音乐在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佛教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音乐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宗教与艺术的结合:佛教音乐融合了佛教的宗教性与音乐的艺术性,形成了独特而独具魅力的音乐形式。
佛教音乐在庙会、法会等宗教仪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佛教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丰富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促进音乐交流与发展:佛教音乐通过佛教的传播,使得我国的音乐文化得以与世界各国的音乐进行广泛的交流和互动。
佛教音乐传播到东亚诸国,形成了东亚地区特有的佛教音乐文化,丰富了整个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内涵。
3.音乐多样性的呈现:佛教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丰富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
佛教音乐在不同地域、不同宗派的佛教文化中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格,如南方的讲经乐、北方的大悲赞等,丰富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形态和内容。
我国佛教音乐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作用。
佛教音乐不仅在宗教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还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具有广泛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和谐与文化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精神心灵的安抚:佛教音乐通过舒缓的旋律和悠扬的唱诵,能够带给人们宁静、安抚的精神享受。
浅谈艺术的宗教情怀
浅谈艺术的宗教情怀作者:赵蓉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6期摘要:宗教文化对人类艺术的贡献远不止于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当今的宗教文学、宗教艺术,而在于宗教文化将自己超现实的精神追求——“灵魂”给予了文学艺术,使它们冲破了写实,放射出人文的异彩。
从艺术作品可以读出艺术家的信仰,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不应仅仅关注眼前的利益或简单地将标新立异作为艺术创作的目的,还应关心和追求艺术的永恒的价值,虔诚、敬畏万物、关照心灵,恰恰是人类最需要的东西,更是一个艺术家不可缺的品质。
关键词:宗教;艺术;人文关怀;当代艺术艺术和宗教自古就结下不解之缘。
宗教文化作为先行文化,不仅充当着早期人类从事变革自然的物质性活动的精神支柱,而且在逐渐分化的人类文化系统中引导着其余文化形式的发展。
人类文化的历史表明,将宗教文化称为人类文化之母一点也不过分。
一、艺术与宗教的不解之缘人类最早的艺术起源于宗教已是人类文化学和考古学证明的结论。
宗教文化对艺术产生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在于文学艺术正是从宗教意识中借取超越现实的精神活动方式,突破对客观世界的简单临摹,机械回忆,而开辟高于现实的境界。
尽管艺术后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宗教内容,但无法磨灭宗教文化思维方式留下的印记。
文学艺术作品区别与非文学艺术的写实性作品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作者超越现实所创造的精神世界。
这种超越的力量,正是源于宗教文化中超越现实的精神冲动。
当文学艺术家感受到他自己作为自己作品世界中创世的上帝之时,仿佛就回忆起宗教中的创世者。
因此,宗教文化对人类艺术的贡献远不止于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当今的宗教文学、宗教艺术,而在于宗教文化将自己超现实的精神追求——“灵魂”给予了文学艺术,使它们冲破了写实,放射出人文的异彩。
科技文化具有现实功利性的强势,而宗教文化却具有超前先行性的优势。
例如古埃及灵学文化融物质与精神领域为一体,展现了其中的变化与生灭,阐释了灵魂的演变,犹如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精神永远,古埃及灵学是充满能量和智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宗教音乐艺术不同的国度总会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敬仰神灵的方式。
而宗教与艺术的关系也不时从中体现出来。
宗教建筑、雕塑、绘画等无处不在,当然,还有更有助于体验宗教气氛的音乐——宗教音乐。
相比之下,宗教音乐艺术对于宗教神圣性的传达丝毫不亚于建筑绘画等。
因为,只要你静下心去听,即使没有处在教堂庙宇之中,没有面对神灵的雕塑化身,你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神圣与庄重。
下面店铺为您简要介绍一下宗教音乐艺术。
一、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有关于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有不少的美学家、思想家们都曾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去对其加以解释。
马克思认为艺术与宗教的方式都属于同一个领域,它们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与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或许,这也就是艺术与宗教具有密切联系的内在认识论根源。
黑格尔认为:最接近艺术的领域就是宗教。
美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一书中更是分析了艺术与宗教的密切关系,他认为,艺术与宗教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
并且强调了:“艺术和宗教是人们摆脱现实环境达到迷狂环境的两个途径······”我们暂且不说贝尔所谓的“迷狂环境”是否有一定的偏颇,不得不承认的是,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的确有种使人的精神有所解脱,或者说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心中的烦躁、困惑、不解以及种种不好的情绪。
在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曾提到过一句:“艺术作品道出了个别的东西”。
这种个别的东西很多时候会由不同的人引发不同的感受,这种个别很大程度上有种不确定性。
艺术家制造它时所想赋予给作品的东西并不会因作品的介绍或是作品的外形等形式化东西而去影响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欣赏者去从中提取自己所“看”到得信息。
当宗教从艺术中体现,这种看似虚无的感受或许只有真正相信它的人才能够体会得到······有人会在偶然的时候面对某处的一尊神灵的雕像黯然落泪,有人会在某种声音的指引下而与某处宗教建筑在梦中结缘,不可否认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这些是现代的科学所解释不了的也是否定不了的。
有关于什么艺术影响宗教,宗教影响艺术之类的话,再次我并不想多提。
因为我并不想在两者之中分出先后。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将两者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于说是它们原本为一体只是更多的时候被分开来谈。
因为所谓的“艺术”不只与宗教有关,还与许多其他的事物有关。
当然,在此我们只提宗教与艺术这一部分。
二、我们眼中的宗教艺术一说起艺术,大家想到最多的便是建筑、雕塑、绘画。
谈到与宗教相关的艺术更是如此。
中国的庙宇、佛像,西方的教堂、神像可谓是数不胜数。
这种以建筑、雕塑形式为宗教精神所构建的场所给我们视觉上以一种更为直观的认识。
这些建筑的共同点是为神灵们建立了一个个神圣的领域,而在这领域之中的雕像则使得“神本身现身在场” 。
当然,还有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身的中国的石窟艺术、西方的壁画艺术等等无疑不是对于神圣领域的一种塑造式呈现。
关于以上这些艺术形式的论述可谓是数不胜数,在此不多作解释,以下是我更想表述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
一种形式能够给予人听觉意义上的熏陶——宗教音乐。
三、音响对于宗教宗教所宣扬的一且无非是想向人们展示一片理想中的净土,让人脱离世俗的喧嚣,进行心灵的洗礼。
宗教音乐亦如此。
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的音乐美学思想中有提到音乐的一种净化作用,他说音乐的净化作用不仅能够使宗教狂热的人安静下来,同时使受哀怜、恐惧以及其他情绪影响的人平静下来。
不难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宗教音乐给人的感觉一致地是一种空灵或者说是安静的渺然之音。
以下,我将通过三种宗教音乐来用语言诠释它们与宗教精神的音乐对话······看过之后,对于欣赏这些音乐,或许会有种不同的心境,体会到其中的“净化”所在。
1、佛教音乐我国的佛教音乐是伴随佛教的发展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
由于以本国的群众为宣传对象,自然而然地便利用了中国一些民间的艺术形式。
佛教音乐一般分为三类:一、禅宗音乐(正宗佛教音乐),根据宗教礼仪而分,其中佛教的修行法式中有朝暮课诵,它是佛教最基本最普遍的法式仪轨。
朝暮课诵乃“以音声作佛事”。
《大日经义释》曰:“歌咏,皆是真言。
”《长阿含经》中又言:“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命梵声。
何等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澈,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遍远闻。
”可见佛曰音声讲究清净、平和、淡雅、深沉。
此为佛乐中的吟诵类。
还有器乐类,其中包含法器。
汉传佛教音乐使用的乐器有:管、笙、笛、云锣等;法器有铙、钹、木鱼、法铃等······二、应教音乐。
即不是正式出家的应教僧人所使用的音乐。
三、群众性的佛教音乐。
当代人还有遵循佛教音乐美学思想中清净淡雅的原则,创作出一些适应当代人的音乐如《云水禅心》等等,让大家能够感悟其淡雅宁远的意境。
当然,相比之下,符合佛教音乐审美意境的由当代人创作的音乐能够更好地为当代大众所接受,除了那些对佛教极为信仰的人,更多的人仅是需要从那种静谧的音乐中去寻求一份脱离喧嚣的心灵洗礼。
2、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在进行斋醮仪式时,为了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即为法事音乐、道场音乐。
老子与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想可是说是概括道教音乐的最好代表。
崇尚自然,以恬淡平和为准则,不仅在音乐表现中给人以“音声相和”、“法天贵真”感受,曲名中更是不难发现所想要表达的意境,如《蓬莱仙韵》、《》3、教堂音乐对于中世纪的欧洲来说,宗教具有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它的影响可以说是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这之中,艺术与宗教的密切关系也随处可见,诸如教堂建筑,有关圣母,天堂等极具宗教色彩的绘画以及雕塑等等。
当然,提到教堂,大家能够想起的便是十字形平面、彩色玻璃窗、钟塔、穹顶等等,当然还有管风琴。
这件教堂里不可或缺的乐器见证了音乐艺术与宗教的联系。
基督教精神对于西方音乐的影响体现在音乐作品的题材和题材与基督相联系以及音乐创作在价值观念、心理意向上与基督精神的内在联系两方面。
除了教堂中信徒们在管风琴伴奏或是无伴奏状态下经常咏唱的赞美诗,题材与体裁方面的联系,从不少音乐家的宗教音乐创作中皆可体现出来。
以《圣经》中的经典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数不胜数。
如:巴洛克时期杰出的清唱剧大师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中大部分都是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举世公认的经典之作有《弥赛亚》、《参孙》。
《弥赛亚》是以圣经福音书为题材,讲述耶稣从诞生、传福音、受难、钉死十字架到显圣复活的故事。
1743年首演时,在这当中第二幕的终曲《哈利路亚》更是使得英国国王乔治二世起立以示敬意直至曲终。
乔治二世没有身处教堂之中,没有面对耶稣雕像,但在音乐的带动下,对神明的崇敬与神圣之感油然而生,宗教音乐的力量显而易见。
还有海顿的《创世纪》,取材于弥尔顿的《失乐园》,叙述了上帝创世以及亚当、夏娃的故事等等。
不少作品中用到最多的乐器也是管风琴。
基督教神父们认为音乐是宗教的奴仆。
它能开启心扉,使人便于接受基督教义,感受神圣的基督思想。
集古代教父哲学之大成的奥古斯丁在其《论音乐》一书中就从上帝之神性论述了音乐与宗教的关系。
4、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属于教堂音乐的范畴,之所以将它单独列出,与它在宗教音乐中的关键地位是分不开的。
中世纪时,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改进教会音乐,主持编订了《格里高利颂歌谱》,形成了格里高利颂调。
格里高利圣咏可以说是是现存具有实际音响的、最早的西方音乐。
它一度被认为是西方单音音乐时代最完美的音乐。
它由专职音乐家予以规范加工,并且在教会的宗教生活中被演唱,由此被看成一种极具神圣性质的宗教歌曲,也使得它具有艺术的严肃性。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获得创造性的突破与发展。
既然有关艺术的权威学说皆来自国外,那么教堂圣咏无疑对于诠释音乐与艺术的关系就显得更具有说服力。
教堂里的合唱极为讲究,从歌声中你会有一种无比空旷、广阔的感觉,让人顿感肃穆与庄严神圣。
音乐对于宗教精神的宣扬更不会受场地环境的制约,也而就是说,即使你不现身在教堂,只要安静的心听到圣咏音乐,依旧可以感到那种神圣。
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在听《哈利路亚》之后的反应是有目共睹的最好例证。
基督教对于西方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支柱,它浸透于人的思想观念及西方人的文化历史传统之中。
从基督教典仪音乐以及作曲家们的宗教音乐体裁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宗教与音乐艺术之间存在的某种内在的、心灵上的联系。
中国的宗教音乐亦如此。
小结:在中西方宗教音乐、建筑、雕塑、绘画中,那种现世与彼岸、肉体与灵魂的神圣是永恒的话题。
如果说宗教建筑、雕塑、绘画是视觉中的宗教世界,那么宗教音乐在视觉中加入了听觉因素,与视觉因素一道,塑造一种宁静虔诚的境界。
甚至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音乐可以装入小小的MP3让我们随时都可以听到,由此一来,只要想要感受宗教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宁静之感,即使在一片荒地,没有任何可以烘托气氛的建筑、绘画,音乐一样可以做到。
在这方面,宗教音乐艺术与其他宗教艺术可以说是不亚于其他宗教艺术的。